CN117793935A -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3935A
CN117793935A CN202311832065.8A CN202311832065A CN117793935A CN 117793935 A CN117793935 A CN 117793935A CN 202311832065 A CN202311832065 A CN 202311832065A CN 117793935 A CN117793935 A CN 117793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sch
priority
channel
uplink
pu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320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胜钰
官磊
胡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320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39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3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3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wireless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04W72/51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for low-latency requirements, e.g. URLL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根据PUSCH的优先级确定该PUSCH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并根据该PUSCH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生成MAC PDU,并在该PUSCH上发送该MAC PDU。基于此方案,通过将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关联起来,为逻辑信道的数据到上行数据信道的映射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1910300776.8,原申请日是2019年04月15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 ion,LTE)和新空口(new radio,NR)无线通信系统中,当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 ical upl ink share channel,PUSCH)发送数据时,需要根据PUSCH可承载的数据量,从至少一个逻辑信道(logicalchannel,LCH)上取数据来组成至少一个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 t,PDU),并进一步将上述至少一个MAC PDU组成一个传输块承载在PUSCH上。
目前,在NR的上行传输中不支持多个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 ical upl inkcontrol channel,PUCCH)同时传输,也不支持PUCCH与PUSCH同时传输。当多个PUCCH时域重叠或者PUCCH与PUSCH时域重叠时,需要进行上行复用,或者称为上行控制信息复用(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 t iplex,UCI MUX)。同时,为了对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 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 ions,URLLC)的上行复用做增强,提出了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的概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通过将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关联起来,为逻辑信道的数据到上行数据信道的映射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说明。
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根据第一逻辑信道集合,生成MAC PDU;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该MAC PDU。其中,第一优先级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的取值,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
本申请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通过将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关联起来,根据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确定对应的逻辑信道,进而可以根据所确定的逻辑信道生成MAC PDU并发送,解决了引入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后将逻辑信道的数据映射到上行数据信道上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高层参数,该高层参数包括第一逻辑信道集合。
基于该方案,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向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以及对应的第一逻辑信道集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包括:根据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
应理解,该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多个子映射关系,每个子映射关系表示上行数据信道的一个优先级与一个逻辑信道集合对应。从而,可以根据包括第一优先级的子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优先级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所确定出来的逻辑信道集合即为第一逻辑信道集合。
可选地,该映射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或者协议规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子映射关系和第二子映射关系为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中包括的任意两个子映射关系,所述第一子映射关系是第二优先级和第二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子映射关系是第三优先级和第三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优先级和所述第三优先级为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的任意两个不同的取值,且所述第二逻辑信道集合和所述第三逻辑信道集合没有交集。
基于该方案,通过使上行数据信道不同的优先级关联的逻辑信道集合没有交集,可以保证不同逻辑信达上的数据在具有不同优先级的物理上行数据信道上承载,实现不同业务流、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的数据之间的传输分离,有利于保证业务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优先级高于第三优先级,并且第二逻辑信道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三逻辑信道集合中优先级最高的逻辑信道。
基于该方案,通过将优先级较高的上行数据信道与优先级较高的逻辑信道关联起来,有利于提供差异化的时延、可靠性保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逻辑信道的标识(identifier,ID)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或者,所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逻辑信道的ID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或者,所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或者,所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其中,所述第一门限与所述第一优先级对应。
基于该方案,可以根据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门限,进而可以根据第一门限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因此,网络设备只需要向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门限,相比于直接向网络设备配置第一逻辑信道集合的方案,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可选地,第一门限可以预定义或者由高层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包括:根据逻辑信道的ID与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
具体来讲,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包括第一优先级的优先级集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的ID或者优先级,这些包括第一优先级的优先级集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的ID或者优先级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成的集合即为第一逻辑信道集合。
在该方案中,可以预先配置或者由协议规定逻辑信道的ID与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终端设备在一定时长内都可以应用该映射关系确定任一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而不需要网络设备针对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都通过信令指示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从而能够节省信令开销,降低实现复杂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逻辑信道的ID对应的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集合中的元素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或者,第二逻辑信道的ID对应的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集合中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对应,所述第二逻辑信道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逻辑信道。
具体来讲,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门限,确定出包括第一优先级的优先级集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的ID或者优先级,这些包括第一优先级的优先级集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的ID或者优先级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成的集合即为第一逻辑信道集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动态调度或者激活的上行数据信道;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所述DCI中的第一比特域中的值、所述DCI的格式、所述DCI对应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ty,RNTI)、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ID、或者所述DCI所在的控制资源集合ID。
上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关联,从而可以根据上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优先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类型1配置授权上行数据信道;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高层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一高层参数指示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指示参数;或者,根据第二高层参数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二高层参数是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时域长度、或者调制与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表格。
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周期、时域长度、或者调制与编码方案MCS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关联,从而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确定第一优先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说明。
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且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相同;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第二上行信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为例进说明。
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且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相同;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不接收第二上行信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若两个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相同,且两个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可以根据两个上行信道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传输,解决了两个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相同,且这两个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的场景下,终端设备不知如何进行上行传输的问题。
可选地,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或称,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或称,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第二上行信道,可以替换为: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第二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并且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一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和调整后的第二信道的发送功率之和不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
相对应地,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不接收第二上行信道可以替换为:
接收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一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和调整后的第二信道的发送功率之和不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
基于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整其中一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实现对两个上行信道的上行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或,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均为上行数据信道;
以及,所述第一条件具体为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块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块的大小;
调度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在时域上晚于调度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DCI;或者,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授权方式为动态调度,且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授权方式为配置授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均为上行控制信道;
以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包括:
若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不满足第二条件,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两个上行控制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
相对应地,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均为上行控制信道;
以及,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不接收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包括:
若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不满足第二条件,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不接收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两个上行控制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
关于两个上行控制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具体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或,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均为上行控制信道;
以及,所述第一条件具体为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是动态调度的,且调度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晚于调度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DCI;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动态调度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不是动态调度的;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格式是格式0或格式1,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格式是格式2、3或4;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格式是格式0或格式2,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格式是格式0、3或4;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格式是格式2、3、4,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格式是格式2、3或4,且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编码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编码速率;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时域长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上行控制信道,且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且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上行控制信道;
以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包括:
若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不满足第三条件,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上行控制信道和上行数据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
相对应地,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上行控制信道,且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且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上行控制信道;
以及,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不接收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包括:
若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不满足第三条件,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不接收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上行控制信道和上行数据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
关于上行控制信道和上行数据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具体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或,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上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且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上行控制信道;
以及,所述第一条件具体为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是动态调度的,且调度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晚于调度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的DCI;或者,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动态调度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不是动态调度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或,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的第一信息通过所述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第一比特域中的值指示,或者,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的第一信息通过所述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高层参数指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或,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信息,则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一信息为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DCI中的第一比特域中的值、所述DCI的格式、所述DCI对应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ID、或者所述DCI所在的控制资源集合ID。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或,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调度请求(schedul ing request,SR),则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一信息为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SR对应的SR配置中的第一参数、所述SR配置的ID、所述SR配置的传输周期或者所述SR配置的传输长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或,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则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一信息为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CSI对应的CSI报告配置中的第二参数、所述CSI报告配置的ID、所述CSI报告配置中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表格。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说明。
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其中,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调度请求SR或者信道状态信息CSI;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满足第一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或,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为例进说明。
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其中,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调度请求SR或者信道状态信息CSI;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满足第一条件时接收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或,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承载两个不同类型的上行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在时域上重叠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与由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传输。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承载两个不同类型的上行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在时域上重叠的情况下,不知如何进行上行传输的问题。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满足第一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或,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包括:
在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不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或,在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不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两个上行控制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或者,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为格式1,且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为格式0。
相对应地,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满足第一条件时接收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或,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优先级参数之间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包括:
在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不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接收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或,在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不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参数之间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两个上行控制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或者,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为格式1,且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为格式0。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或,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SR,所述第一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所述SR对应的SR配置的标识属于第一集合;
所述SR配置的传输周期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
所述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门限;
所述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ID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门限;
所述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ID属于第二集合。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或,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CSI,所述第一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所述CSI对应的CSI报告配置的传输周期小于或者等于第五门限;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第六门限;
所述CSI报告配置的ID属于第三集合;或者,
所述CSI报告配置中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表格属于第四集合。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说明。
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DCI;根据所述第一DCI确定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根据所述第二DCI确定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其中,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均为半持续性调度(semi-pers istent schedul ing,SPS)PDSCH。所述第一DCI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二者之一,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二者中另一者由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DCI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二者之一,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二者中另一者由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
因此,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在DCI中承载SPS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和SPS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二者中之一,就可以同时指示SPS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和SPS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周期,并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一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时频资源,
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周期,并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二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时频资源;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以及确定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在时域重叠,在第三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在时域重叠,使用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并停止使用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
其中,第三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可以是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不同于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基于该方案,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以及根据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反馈针对该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为例进说明。
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DCI;发送第一DCI和第二DCI。其中,所述第一DCI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和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二者之一,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和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二者中另一者由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DCI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二者之一,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二者中另一者由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均为SPS PDSCH。
因此,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在DCI中承载SPS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和SPS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二者中之一,就可以同时指示SPS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和SPS下行数据信道的配置ID,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时频资源,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时频资源,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以及确定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在时域重叠,在第三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在时域重叠,在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优先级。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处理器与接口电路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该接口电路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接口电路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该接口电路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接口电路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用于通过该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该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存储器可以与该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该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上控制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上控制信息的过程,接收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第十三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于本申请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上行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上行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上行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图1是应用于本申请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可通过无线链路通信。终端设备120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应理解,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中,以PUSCH作为上行数据信道、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 channel,PDSCH)作为下行数据信道、PUCCH作为上行控制信道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作为下行控制信道为例进行描述,但本申请对上行数据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和下行控制信道的具体名称不做限定,其在不同的系统中可能有不同的名字。
以下,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些术语或概念进行说明。
1、动态授权的PUSCH和配置授权的PUSCH
在物理层,终端设备使用PUSCH传输上行数据。NR中PUSCH分为2种,即动态授权的PUSCH(dynamic grant PUSCH)与配置授权的PUSCH(configured grant PUSCH),其中configured grant PUSCH又分2种类型,即类型1(Type-1)configured grant PUSCH和类型2(Type-2)configured grant PUSCH。
dynamic grant PUSCH:dynamic grant PUSCH即终端设备发送PUSCH必须遵从网络设备的动态、实时调度。具体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给终端设备发送一个上行(upl ink,UL)授权(grant),分配一定的资源用于传输PUSCH并指示PUSCH的传输方式,终端设备在分配的资源上使用指示的传输方式来发送这个PUSCH。与dynamic grant PUSCH关联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当终端设备没有可用资源用于传输PUSCH时,终端设备会向网络设备发送SR,用于告诉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有数据要传输、从而触发网络设备发送UL grant。
Type-1configured grant PUSCH:配置授权的意思就是终端设备发送PUSCH不依赖网络设备的动态、实时调度,只要双方约定好,终端设备就可以在约定的位置、使用约定的方式发送PUSCH。这里Type-1是免调度(grant-free,GF)传输。具体地,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参数,直接给终端设备配置PUSCH传输时机,即GF PUSCH occasion。这个传输时机包括:时频资源位置、出现周期、重复次数以及具体的数据传输方案(如调制编码方式、空域预编码、层数等)。在每一个GF PUSCH occasion,如果终端设备有数据到达,对应地,MAC层的某个(或多个)逻辑信道有数据到达,如果这个逻辑信道的参数configuredGrantType1Allowed指示可以在Type-1 configured grant PUSCH上传输,则终端设备进行MAC PDU组包,并在GF PUSCH occasion上发送对应数据。如果终端设备没有数据到达,或者到达的数据不能在该Type-1configured grant PUSCH上承载,则该次GF PUSCH occasion不发送数据。
Type-2 configured grant PUSCH:与Type-1 configured grant PUSCH的区别是,Type-2 configured grant PUSCH需要依赖一个UL grant进行激活,并且这个UL grant可以指示PUSCH传输的部分参数,如第一次PUSCH传输的时域位置和频域资源、调制编码方式等。其他一些参数,如周期、重复次数等,可以由RRC层参数指示。终端设备根据UL grant,每隔一个周期的长度,就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使用相同的传输方案发送PUSCH。如果终端设备没有数据到达,或者到达的数据不能在该Type-2 configured grant PUSCH上承载,则这次GF PUSCH occasion不发送数据。
2、调度请求SR
当终端设备端有数据到达时,如果终端设备此时有可用资源用于传输PUSCH,则终端设备就可以在这些资源上通过PUSCH发送这些数据。当终端设备没有可用资源用于传输PUSCH时,终端设备需要在预定义的PUCCH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网络设备收到该SR后,就知道终端设备有数据到达,会给终端设备发送UL grant,为终端设备调度一个PUSCH,并分配一定的资源、指示一定的传输方式,这样终端设备就可以通过这个PUSCH发送数据了。承载SR的PUCCH资源是高层配置好的,可以是短(short)PUCCH,也可以是长(long)PUCCH。
R15中为了便于网络设备识别是哪一种业务的数据到达触发了SR,配置了多种SR配置(configuration),每个SR configuration关联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并在不同的PUCCH上承载。这样,网络设备收到SR后,根据承载SR的PUCCH资源就可以确定是哪个逻辑信道有数据到达,从而调度合适的PUSCH来承载该数据。在终端设备侧,如果触发多个SRconfiguration且承载这些SR configuration的PUCCH资源重叠,终端设备可以自己选择静默一个或多个,只发送一个SR configuration。
3、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
网络设备调度下行数据传输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合适的空域处理策略(如预编码矩阵、传输层数等)以及合适的时频资源。为此,终端设备需要对网络设备到终端设备的下行无线信道进行测量以获取CSI,并将该CSI上报给网络设备,便于网络设备进行传输策略的调整。目前,R15中PUCCH上承载的CSI包括2种,周期性(periodic)CSI和半持续性(semi-persistent)CSI,即P-CSI和SP-CSI,后续PUCCH上可能承载非周期(aperiodic)CSI。CSI可以包括多种信息,比如传输信道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er matrix indication,PMI)、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等等。对于P-CSI、SP-CSI,承载CSI的PUCCH资源是高层配置好的,对于A-CSI,承载CSI的PUCCH资源可以是高层配置好的,也可以是DCI动态指示的。一般来说,对于多个CSI报告(report)在多个PUCCH资源上发送,如果PUCCH资源重叠,高层可以配置是否支持多个CSI report联合反馈。如果支持多个CSI report联合反馈,则一个时隙内的多个CSI report可以合并到一个新的PUCCH资源上联合反馈,如果不支持多个CSI report联合反馈,一般终端设备会丢掉低优先级的CSI report,只发送高优先级的CSI report。
4、HARQ-ACK
HARQ-ACK有时也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信息。目前NR下行传输支持显式的HARQ-ACK反馈,终端设备接收PDSCH后,会在特定的PUCCH资源上反馈该PDSCH的接收状态,即译码正确反馈肯定应答(acknowledge,ACK),译码错误反馈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NACK)。由于需要支持多载波系统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帧结构,为了降低PUCCH开销,避免每个PDSCH的HARQ-ACK都单独反馈,LTE和NR都支持HARQ-ACK复用,即多个HARQ-ACK可以指向一个PUCCH资源,组成一个HARQ-ACK码本,共同在这个PUCCH资源上反馈。对于每个PDSCH的HARQ-ACK,调度该PDSCH的DCI会指示对应HARQ-ACK在哪个时隙(slot)以及哪个PUCCH上反馈,便于进行HARQ-ACK复用。一般来说,HARQ-ACK在哪个时隙内反馈是DCI指示的,承载HARQ-ACK的PUCCH资源可以是DCI指示,也可以是高层配置好的,前者主要是针对动态调度的PDSCH的HARQ-ACK,后者主要针对半持续性调度的PDSCH。
NR中,HARQ-ACK码本分为动态码本(dynamic codebook)和半静态码本(semi-static codebook),但是无论哪一种码本,目前R15只支持per-slot的HARQ-ACK复用,即指向一个时隙的所有HARQ-ACK都复用,组成一个码本,在一个PUCCH上反馈。
5、上行复用
NR在上行传输不支持多个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同时传输,也不支持PUCCH与PUSCH同时传输。当多个PUCCH在时域上重叠或者PUCCH与PUSCH在时域上重叠时,需要进行上行复用,或者称为UCI MUX。类似地,NR不支持一个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内同时传输多个时域重叠的PUSCH,当多个PUSCH在时域重叠时,需要丢弃(drop)一个。上述多个上行信道在时域重叠下的处理一般统称为上行复用。在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重叠均指时域重叠。
在R15中,PUCCH与PUCCH/PUSCH重叠时,需要判决是否满足时序关系(timeline),只有满足timeline时,终端设备才会进行UCI MUX。R15中UCI MUX的timeline的定义包括:
A1:当重叠的PUCCH中有PUCCH承载HARQ-ACK时,则所有重叠PUCCH/PUSCH的最早起始符号距离所述HARQ-ACK对应的PDSCH的结束符号的距离需要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
A2:当重叠的PUSCH承载数据(data)时,则所有重叠PUCCH/PUSCH的最早起始符号距离调度该PUSCH的DCI的结束符号的距离需要大于等于第二门限。
A3:当重叠的PUSCH承载非周期CSI时,则所有重叠PUCCH/PUSCH的最早起始符号距离调度该PUSCH的DCI的结束符号的距离需要大于等于第三门限。
具体第一、第二、第三门限与子载波间隔和/或终端设备能力相关。
在R15中,对于一个终端设备,如果多个PUSCH重叠,处理方法如下:
如果重叠的PUSCH都是dynamic grant PUSCH,认为不应该出现,对应地,终端设备行为不做规定;
如果重叠的PUSCH一个是dynamic grant PUSCH、一个是configured grantPUSCH,则丢弃configured grant PUSCH,发送dynamic grant PUSCH;
如果重叠的PUSCH都是configured grant PUSCH,不存在这种方案,网络设备配置或调度时应该规避。
目前,为了对URLLC的上行复用做增强,提出了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的概念。在引入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的概念后,针对不同优先级的PUSCH,如何保证具有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的逻辑信道数据可以在具有合适优先级的物理信道上承载发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基于该方法,可以根据PUSCH的优先级确定对应的逻辑信道,进而可以根据所确定的逻辑信道生成MAC PDU并发送,解决了引入PUSCH的优先级后将逻辑信道的数据映射到PUSCH上的问题。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在下文描述该方法时,一些操作主要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进行说明,另一些操作主要以网络设备为执行主体说明,但这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实际上,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还可以由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执行,类似地,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操作还可以由网络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执行。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200的示例性流程图。该方法200主要包括S220至S240。可选地,该方法200还可以包括S210。以下对各步骤进行说明。
S21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PUSCH的优先级。为便于描述,将第一PUSCH的优先级记作:第一优先级。
应理解,优先级可以用一个取值(或称数值)表示,PUSCH的优先级可以指PUSCH的优先级的取值。为了简洁,本文在描述方法200时,均以“优先级”代替“优先级的取值”这一概念。
S22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PUSCH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
为便于描述,将第一PUSCH对应的逻辑信号集合记作: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其中,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
S23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逻辑信道集合,生成MAC PDU。
S240,终端设备在第一PUSCH上发送所述MAC PDU。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MACPDU。
本申请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通过将PUSCH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关联起来,根据PUSCH的优先级确定对应的逻辑信道,进而可以根据所确定的逻辑信道生成MAC PDU并发送,解决了引入PUSCH的优先级后将逻辑信道的数据映射到PUSCH上的问题。
下面,结合第一PUSCH的类型对S210的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在描述优先级时均假设取值越小优先级越高(或称越大),取值越大优先级越低(或称越小),比如优先级1(即,“1”所表示的优先级)高于优先级2(即,“2”所表示的优先级)。
1、第一PUSCH为dynamic grant PUSCH,即第一PUSCH通过DCI动态调度。为便于说明,将动态调度第一PUSCH的DCI记作:DCI#1。
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优先级:
DCI#1中的第一比特域中的值、DCI#1的格式、DCI#1对应的RNTI、DCI#1所在的搜索空间标识(identifier,ID)、或者DCI#1所在的控制资源集合ID。其中,第一比特域可以包含1个比特,也可以包含多个比特。
比如,若DCI#1中的第一比特域包含一个比特,则该比特取值0和1可以分别表示第一优先级为1和2或者表示第一优先级为0和1。又如,若DCI#1中的第一比特域包含3个比特,取值为000ˉ111分别表示第一优先级为1至8或0至7。又如,若DCI#1对应的RNTI为第一RNTI,则表示第一优先级为1,若DCI#1对应的RNTI为第二RNTI,则表示第一优先级为2。第一RNTI数值例如可以是调制和编码方案-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MCS-C-RNTI)或者配置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onfigured scheduling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S-RNTI)或者新的RNTI等;第二RNTI与第一RNTI的类型不同,第二RNTI例如可以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DCI#1对应的RNTI是指对DCI#1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比特序列进行加扰的RNTI。
2、第一PUSCH为Type-1configured grant PUSCH
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高层参数的取值或者根据第二高层参数确定第一优先级。即,第一优先级由第一高层参数的取值或者第二高层参数指示。
在本申请中,高层可以是RRC层,也可以是MAC层。相应地,高层参数可以是RRC层信令中携带的参数,也可以是MAC层信令中携带的参数。
第一高层参数可以显式指示PUSCH的优先级,第一高层参数与PUSCH的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第一比特域的取值与PUSCH的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第二高层参数可以隐式指示第一优先级。比如,第二高层参数可以是下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PUSCH的配置标识、MCS表格(table)、第一PUSCH的传输周期或者第一PUSCH的时域长度。其中,第一PUSCH的传输周期即前文在介绍Type-1configured grantPUSCH所描述的“出现周期”,即GF PUSCH occasion的周期。第一PUSCH的时域长度表示第一PUSCH所占用的时域资源的长度,时域长度的单位可以是OFDM符号,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二高层参数可以是第一PUSCH的配置标识,不同配置标识用于对应不同的传输参数,所述配置标识与第一优先级取值存在对应关系。如配置标识属于第一集合,第一优先级是1;配置标识属于第二集合,第一优先级是2。又如,第二高层参数可以是第一PUSCH的MCS table,当所述MCS table是低频谱效率表格(即该表格中最低MCS索引对应的频谱效率是所有表格中最低的),第一优先级为1;当所述MCS table不是低频谱效率表格,所述优先级为2。又如,当第一PUSCH的传输周期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第一优先级为1;当第一PUSCH的传输周期大于第一门限,第一优先级为2,所述第一门限是预定义的或高层配置的参数。又如,当第一PUSCH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第一优先级为1;当第一PUSCH的时域长度大于第二门限,第一优先级为2,所述第二门限是预定义的或高层配置的参数。
3、第一PUSCH为Type-2configured grant PUSCH,即第一PUSCH为半持续性调度的PUSCH,或者称第一PUSCH为通过DCI激活的PUSCH。
在此情况下,确定第一优先级的方式可以是第一PUSCH为dynamic grant PUSCH时确定第一优先级的方式,其中,此时的DCI为激活第一PUSCH的DCI。
进一步地,第一PUSCH为Type-2configured grant PUSCH且第一PUSCH是第一次传输时,确定第一优先级的方式可以是第一PUSCH为dynamic grant PUSCH时确定第一优先级的方式,其中,此时的DCI为激活第一PUSCH的DCI。
此外,确定第一优先级的方式也可以与第一PUSCH为Type-1configured grantPUSCH时确定第一优先级的方式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PUSCH为Type-2configured grant PUSCH且第一PUSCH不是第一次传输时,确定第一优先级的方式也可以与第一PUSCH为Type-1configured grant PUSCH时确定第一优先级的方式相同。
下面对S220的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方式一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USCH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其中,PUSCH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可以是协议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这里的信令可以是RRC信令或者DCI。
比如,PUSCH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第一列以具体取值表示PUSCH的优先级,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列的取值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可以表示PUSCH的优先级的信息,比如,调度或者激活PUSCH的DCI的格式、调度或者激活PUSCH的DCI对应的RNTI、调度或者激活PUSCH的DCI所在的搜索空间ID和/或PUSCH的MCS表格等。表1中所示的第二列的逻辑信道集合中的元素为逻辑信道的ID,在实际应用中,逻辑信道集合中的元素还可以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根据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可以确定对应的逻辑信道。
表1
PUSCH的优先级 逻辑信道集合
1 {1,2,3}
2 {4,5}
3 {6,7,8}
…… ……
参见表1,若第一PUSCH的优先级为1,则可以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为{1,2,3}。若第一PUSCH的优先级为2,则可以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为{4,5}。其他情况类似。
可选地,对于PUSCH的任意两个不同的优先级,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没有交集。
具体来讲,PUSCH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第一子映射关系和第二子映射关系,并且第一子映射关系和第二子映射关系为PUSCH的优先级与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所包括的子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子映射关系。其中,第一子映射关系是第二优先级和第二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第二子映射关系是第三优先级和第三逻辑信道集合的映射关系,第二优先级和第三优先级为PUSCH的优先级的任意两个不同的取值,并且第二逻辑信道集合和第三逻辑信道集合没有交集。
结合表1举例说明。第一子映射关系可以是PUSCH的优先级1与第二逻辑信道集合{1,2,3}的映射关系,第二子映射关系可以是PUSCH的优先级2与第三逻辑信道集合{4,5}的映射关系。在表1中,第二逻辑信道集合{1,2,3}和第三逻辑信道集合{4,5}没有交集。
基于该方案,通过使上行数据信道不同的优先级关联的逻辑信道集合没有交集,可以保证不同逻辑信达上的数据在具有不同优先级的物理上行数据信道上承载,实现不同业务流、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的数据之间的传输分离,有利于保证业务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对于PUSCH的任意两个不同的优先级,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也可以存在交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第二优先级高于第三优先级,并且第二逻辑信道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三逻辑信道集合中优先级最高的逻辑信道。
也就是说,可以将优先级较高的PUSCH与优先级较高的逻辑信道关联起来,这样有利于提供差异化的时延、可靠性保障。
可选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逻辑信道的ID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或者,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逻辑信道的ID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或者,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或者,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其中,第一门限与第一优先级对应。
第一门限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根据第一门限,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比如,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逻辑信道的ID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则当第一门限为3时,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为{1,2,3};第一门限为5时,则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为{1,2,3,4,5}。
基于该方案,可以根据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门限,进而可以根据第一门限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因此,网络设备只需要向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门限,相比于直接向网络设备配置第一逻辑信道集合的方案,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方式二
终端设备根据逻辑信道的ID与PUSCH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一优先级,或根据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与PUSCH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一优先级,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其中,任一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能够在优先级属于该逻辑信道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集合的PUSCH上传输。一个PUSCH的优先级集合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PUSCH的优先级。
上述逻辑信道的ID与PUSCH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以及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与PUSCH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包括第一优先级的优先级集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的ID或者优先级,这些包括第一优先级的优先级集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的ID或者优先级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成的集合即为第一逻辑信道集合。
比如,逻辑信道的ID与PUSCH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逻辑信道的ID PUSCH的优先级集合
1 {1,2}
2 {1,2}
3 {3,4}
…… ……
参见表2,若第一PUSCH的优先级为1,可以确定包括PUSCH优先级1的优先级集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的ID为1和2,从而可以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为{1,2}。
又如,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与PUSCH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3所示。
表3
参见表3,若第一PUSCH的优先级为1,可以确定包括PUSCH优先级1的优先级集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为1、2和3,从而可以确定第一逻辑信道集合由优先级为1、2和3的逻辑信道组成。
基于方式二的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在一定时长内都可以应用逻辑信道的ID与PUSCH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或者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与PUSCH的优先级集合的映射关系,确定任一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因此不需要网络设备针对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都通过信令指示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从而能够节省信令开销,降低实现复杂度。
进一步地,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集合中的元素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或者,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集合中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第二门限与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逻辑信道。
示例性的,对于任一逻辑信道,与该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二门限可以是预定义,或者第二门限是由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根据第二门限,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逻辑信道对应的PUSCH优先级集合。
比如,逻辑信道1和2对应的门限分别为1和2,则表示逻辑信道1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集合中的元素大于或者等于1,逻辑信道2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集合中的元素大于或者等于2。也就是说,逻辑信道1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小于或者等于优先级1,逻辑信道2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小于或者等于优先级2。即,逻辑信道1上的数据只能在优先级小于或者等于1的PUSCH上传输,逻辑信道2上的数据只能在优先级小于或者等于2的PUSCH上传输。一般来讲,逻辑信道的ID越小,逻辑信道的优先级越高,因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低优先级的逻辑信道(这里说的是逻辑信道2)的数据不会抢占高优先级PUSCH资源(即优先级小于或者等于1的PUSCH),出现阻塞高优先级逻辑信道数据传输的现象。
又如,逻辑信道1和2对应的门限分别为1和2,则表示逻辑信道1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集合中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1,逻辑信道2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集合中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2。也就是说,逻辑信道1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大于或者等于优先级1,逻辑信道2对应的PUSCH的优先级大于或者等于优先级2。即,逻辑信道1上的数据只能在优先级大于或者等于1的PUSCH上传输,逻辑信道2上的数据只能在优先级大于或者等于2的PUSCH上传输。如前所述,逻辑信道的ID越小,逻辑信道的优先级越高,因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这里说的是逻辑信道1)的数据一定会在高优先级PUSCH资源(即优先级小于或等于1的PUSCH)上承载,确保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数据可以更好、更可靠地传输。
在S230中,终端设备可以对于第一逻辑信道集合采用现有的逻辑信道优先级处理(logical channel priorit izat ion,LCP),生成MAC PDU。
该LCP过程包括:
(1)逻辑信道筛选。
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USCH特征,包括是否是Type-1configured grantPUSCH,对应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以及时域符号长度等,筛选出哪些逻辑信道上的数据可以在第一PUSCH上承载。
(2)最低数据Bj更新。
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优先比特率priorit isedBi tRate、bucketSizeDurat ion以及本次Bj与上次Bj更新的时间间隔T,计算每个逻辑信道需要传输的最低数据量Bj;
(3)优先级处理。
终端设备根据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把每个逻辑信道上Bj数据量塞入MAC PDU,如果MAC PDCU还有剩余,则按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把每个逻辑信道上的剩余数据全部塞进MAC PDCU。
关于LCP过程的详细细节可以参见现有技术,这里仅作简要说明,不详细赘述。
综上,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可以根据PUSCH的优先级确定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进而可以根据所确定的逻辑信道集合生成MAC PDU并发送,解决了引入PUSCH的优先级后逻辑信道上的数据映射到PUSCH上的问题。进一步地,通过将优先级较高的PUSCH与优先级较高的逻辑信道关联起来,有利于提供差异化的时延、可靠性保障。
引入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由下文中描述的第一信息指示)后,若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相同,且这两个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终端设备如何进行上行传输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下面结合图3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上行传输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该方法主要包括S310,S330和S350。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320和S340。以下,对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S31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
第一上行信道可以是PUSCH,也可以是PUCCH。第二上行信道可以是PUSCH,也可以是PUCCH。对于传输PUCCH的时频资源,可以是网络设备动态调度的,也可以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对于传输PUSCH的时频资源,可以是网络设备动态调度的,也可以是配置授权的。
其中,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可以指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完全重叠,也可以指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部分重叠。
S32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在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所指示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所指示的优先级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第二上行信道。这里丢弃第二上行信道指的是不发送第二上行信道或者停止发送第二上行信道。
在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350。或者,在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所指示的优先级和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所指示的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350。
S330,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
应理解,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调度算法或者预设规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
S340,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
在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所指示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所指示的优先级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第一上行信道,而不接收第二上行信道。
在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相同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执行S350。或者,在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所指示的优先级和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所指示的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执行S350。
S350,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第二上行信道。相应地,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上行信道,而不接收第二上行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若两个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且两个上行信道的第一信息相同或者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优先级相同,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两个上行信道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传输,解决了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的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场景下,终端设备不知如何进行上行传输的问题。
以下,首先对方法300中所涉及的第一信息进行说明。
可选地,PUSCH的第一信息可以是方法200中所描述的用于确定第一优先级的信息,具体可以参见在方法200中所作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PUSCH的第一信息也可以是该PUSCH对应的逻辑信道集合。
可选地,根据PUCCH承载的信息类型的不同,PUCCH的第一信息有所不同,下面进行说明。
1、PUCCH用于承载HARQ反馈信息。
该HARQ反馈信息针对通过DCI#2动态调度或者激活的PDSCH,第一信息可以是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DCI#2中的第一比特域中的值,DCI#2的格式、DCI#2对应的RNTI、DCI#2所在的搜索空间ID、或者DCI#2所在的控制资源集合ID。
在本申请中,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该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即为承载该HARQ反馈信息的PUCCH的优先级。当PUCCH用于承载通过DCI#2动态调度的PDSCH的HARQ-ACK反馈信息时,DCI#2中的第一比特域中的值为该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当PUCCH用于承载SPS PDSCH的HARQ反馈信息时,激活该SPS PDSCH的DCI#2中的第一比特域中的值为该HARQ反馈信息的级优先级,或者,激活该SPS PDSCH的DCI#2中的第一比特域中的值为该SPS PDSCH的配置ID。可选地,该SPS PDSCH的配置ID与该SPS 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存在映射关系。
可选地,当只支持一套SPS PDSCH配置时,第一信息为SPS PDSCH的配置参数中的第一参数,第一参为SPS 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
应理解,通过DCI激活的PDSCH是指SPS PDSCH。
SPS PDSCH与Type-2configured grant PUSCH类似,只是一个是下行数据信道,一个是上行数据信道。SPS PDSCH需要依赖一个DCI进行激活,并且这个DCI可以指示PDSCH传输的部分参数,如第一次PDSCH传输的时域位置和频域资源、调制编码方式等。其他一些参数,如周期、重复次数等,可以由RRC层参数指示。终端设备根据DCI,每隔一个周期的长度,就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使用相同的传输方案接收PDSCH。
2、PUCCH用于承载SR
在此情况下,第一信息可以是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该SR对应的SR配置(configuration)中的第一参数、该SR配置的ID、该SR配置的传输周期或者该SR配置的传输长度。
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该SR的优先级,该SR的优先级为承载该SR的PUCCH的优先级。
其中,该第一参数可以显式指示SR的优先级。比如,第一参数为1、2或者其他表示优先级的数值。
SR配置的ID与SR的优先级具有关联关系,比如,一个SR的优先级可以对应一个SR配置的ID集合,从而可以根据一个SR所对应的SR配置的ID,确定这个SR的优先级。例如,SR的优先级为1时对应的SR配置的ID集合为{1,2,3},或者说,优先级为1的SR对应的SR配置的ID集合为{1,2,3},那么若一个SR对应的SR配置的ID为2,可以确定该SR的优先级为1。
SR配置的传输周期是指多长时间传输一次该SR,等价于承载该SR配置的PUCCH的传输周期。SR配置的传输周期与SR的优先级具有关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SR配置的传输周期确定该SR配置对应的SR的优先级。
可选地,当PUCCH的传输周期小于或者等于门限#1,SR的优先级为1,当PUCCH的传输周期大于门限#1,SR的优先级为2,所述门限#1是预定义的或高层配置的参数。
可选地,对于SR的每一个优先级,可以对应一个第一门限和一个第二门限,若一个SR配置的传输周期大于某一个第一门限,且小于等于对应的第二门限,则该SR配置的传输周期对应该第一门限和第二门限所对应的SR的级优先级。下面结合表4举例说明。
表4示出了一种SR的优先级与第一门限和第二门限的对应关系。
表4
SR的级优先级 第一门限 第二门限
1 A1 B1
2 A2 B2
3 A3 B3
…… ……
参见表4,若一个SR配置的传输周期大于A1且小于等于B1,则该SR配置对应的SR的优先级为1;若一个SR配置的传输周期大于A2且小于等于B2,则该SR配置对应的SR的优先级为2;若一个SR配置的传输周期大于A3且小于等于B3,则该SR配置对应的SR的优先级为3。可以理解,A2≥B1,A3≥B2。
SR配置的传输长度是指该SR在时域上所占用的资源的多少,等价于承载该SR配置的PUCCH的时域长度。SR配置的传输长度与SR的优先级具有关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一个SR所对应的SR配置的传输长度确定该SR的优先级。
可选地,当PUCCH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门限#2,SR的优先级为1,当PUCCH的时域长度大于门限#2,SR的优先级为2,所述门限#2是预定义的或高层配置的参数。
可选地,对于SR的每一个优先级,可以对应一个第三门限和一个第四门限,若一个SR配置的传输长度大于某一个第三门限,且小于等于对应的第四门限,则该SR配置的传输长度对应该第三门限和第四门限所对应的SR的优先级。应理解,此技术方案与表4所示的技术方案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文对表4所作的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3、PUCCH用于承载CSI
在此情况下,第一信息可以是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该CSI对应的CSI报告配置中的第二参数、该CSI报告配置的ID、该CSI报告配置中的CQI表格。
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该CSI的优先级,该CSI的优先级为承载该CSI的PUCCH的优先级。
其中,该第二参数可以显式指示CSI的优先级。比如,第二参数为1、2或者其他表示优先级的数值。
CSI报告配置的ID与CSI的优先级具有关联关系,比如,一个CSI的优先级可以对应一个CSI报告配置的ID集合,从而可以根据一个CSI所对应的CSI报告配置的ID,确定这个CSI的优先级。例如,CSI的优先级为1时对应的CSI报告配置的ID集合为{1,2,3},或者说,优先级为1的CSI对应的CSI报告配置的ID集合为{1,2,3},那么若一个CSI对应的CSI报告配置的ID为3,可以确定该CSI的优先级为1。
类似地,CSI报告配置中的CQI表格可以与CSI的优先级具有关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一个CSI所对应的CSI报告配置中的CQI表格,确定这个CSI的优先级。示例性的,一个CSI的优先级可以对应一个CSI报告配置中的CQI表格集合,比如,CSI报告配置中的CQI表格集合为{Table 1}时对应CSI的优先级为1,CSI报告配置中的CQI表格集合为{Table 2,Table3}时对应CSI的优先级为2。可选地,Table 1中最低索引元素的频谱效率小于Table 2和Table 3中最低索引元素的频谱效率。或者说,优先级为1的CSI对应的CQI表格集合为{Table 1},那么若一个CSI对应的CSI报告配置中的CQI表格为Table 1,可以确定该CSI的优先级为1。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对“第一条件”可能的含义进行说明。
场景一: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均为PUSCH。
可选地,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属于同一载波。
可选地,第一条件具体为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第一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
当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时,第一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
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块的大小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块的大小;
当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且第一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等于第二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时,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块的大小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块的大小;
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DCI在时域上晚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DCI;,
第一上行信道的授权方式为动态调度,第二上行信道的授权方式为配置授权;或者
当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且第一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等于第二上行信道的等效编码速率,且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块的大小等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块的大小时,第一上行信道的授权方式为动态调度,第二上行信道的授权方式为配置授权。
其中,示例性的,PUSCH的等效编码速率可以根据PUSCH的调制编码方式确定,或者也可以根据PUSCH的传输块的大小和可用资源数目确定。例如,PUSCH的等效编码速率等于该PUSCH的调制阶数乘以该PUSCH的编码速率;或者,PUSCH的等效编码速率等于该PUSCH的传输块大小除以该PUSCH中可用于承载数据的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数目。
PUSCH的传输块的大小表示该PUSCH可以承载的编码前信息比特数目。
PUSCH对应的DCI是指动态调度或者激活该PUSCH的DCI。
基于该方案,在两个上行信道都为PUSCH且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判断两个上行信道分别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效编码速率、传输块的大小、对应的DCI在时域上的位置、或者授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之间的关系,进行后续的上行传输。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在场景一下,S350也可以替换为: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MAC层对第一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进行处理,生成对应的MAC PDU发送给物理层,并且丢弃第二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即不对第二上行信道的授权进行处理,不生成对应的MAC PDU。
具体来讲,当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时,终端设备在MAC层对第一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进行处理,不对第二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进行处理。当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时,终端设备在MAC层对第二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进行处理,不对第一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进行处理。当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等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时,终端设备进一步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当满足第一条件时,终端设备在MAC层对第一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进行处理,不对第二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进行处理;反之,当不满足第一条件时,终端设备在MAC层对第二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进行处理,不对第一上行信道的授权(grant)进行处理。
基于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在MAC层选择一个授权(grant)进行处理,保证物理层只收到一个MAC PDU,只会发送一个上行数据信道。
可选地,第一PUSCH与第二PUSCH属于不同的载波。此时,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S350也可以替换为: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调整第二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并且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一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和调整后的第二信道的发送功率之和不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
基于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整其中一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实现对两个上行信道的上行传输。
场景二: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均为PUCCH。
可选地,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属于同一个载波。
在此场景下,可选地,第一条件具体为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都是动态调度的PUCCH,调度第一上行信道的DCI晚于调度第二上行信道的DCI;
第一上行信道是动态调度的,第二上行信道不是动态调度的;
第一上行信道是格式0或格式1,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是格式2、3或4;
第一上行信道是格式0或格式2,第二上行信道是格式0、3或4;
第一上行信道是格式2、3、4,第二上行信道是格式2、3或4,且第一上行信道的编码速率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编码速率;或者,
第一上行信道的时域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时域长度。
其中,不是动态调度的PUCCH可以指配置传输的PUCCH。信道的时域长度是指该信道在时域上常用的符号数目。
可选地,上述第一项可以替换为: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都是动态调度的PUCCH,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都用于承载HARQ反馈信息,调度第一上行信道的DCI晚于调度第二上行信道的DCI。
可选地,上述第二项可以替换为:第一上行信道是动态调度的,第二上行信道是配置传输的,且第一上行信道用于承载HARQ反馈信息,第二上行信道用于承载SR或CSI。
可选地,第一PUCCH与第二PUCCH对应不同的PUCCH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此时,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S350也可以替换为: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调整第二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并且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一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和调整后的第二信道的发送功率之和不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
基于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整其中一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实现对两个上行信道的上行传输。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在场景二下,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第二上行信道,包括:若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不满足第二条件,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二条件为两个上行控制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
应理解,关于第二条件具体可以参见上文对UCI MUX的t imel ine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场景三: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中,其中一个为PUCCH,另一个为PUSCH。
在此场景下,可选地,第一条件具体为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都是动态调度的,且调度第一上行信道的DCI晚于调度第二上行信道的DCI;或者,
第一上行信道是动态调度的,第二上行信道不是动态调度的。
不是动态调度的PUCCH可以指配置传输的PUCCH,不是动态调度的PUSCH可以指配置授权的PUSCH。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在场景三下,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第二上行信道,包括:若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不满足第三条件,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并且丢弃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三条件为上行控制信道和上行数据信道复用传输的条件。
应理解,关于第三条件具体可以参见上文对UCI MUX的t imel ine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承载HARQ-ACK的上行控制信道,当HARQ-ACK对应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通过调度该下行数据传输的DCI显式指示该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为了设计统一方案,当HARQ-ACK对应半持续性调度的下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通过激活该下行数据传输的DCI显式指示上行信道的优先级,或者可以通过该半持续性调度的下行数据传输的高层配置参数显式指示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但是对于承载SR或CSI的上行控制信道,自身没有必要通过高层参数显式指示该上行控制信道的优先级。那么如何在承载HARQ-ACK的上行控制信道和承载SR或CSI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重叠时,有效进行上行传输现有技术没有解决。针对此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下面结合图4所示的上行传输方法400进行说明。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上行传输方法400。该方法可以包括S410至S430。以下,对各步骤进行说明。
S410,终端设备确定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
其中,第二PUCCH的时频资源和第一PUCCH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第一PUCCH用于承载HARQ反馈信息,第二PUCCH用于承载SR或者CSI。
可选地,第一PUCCH承载的HARQ反馈信息可以包括针对动态调度的PDSCH和/或SPSPDSCH的HARQ反馈信息。S420,网络设备确定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
S430,当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和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满足第一条件时,终端设备发送第二PUCCH。相应地,当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和该优先级参数之间满足第一条件时,网络设备接收第二PUCCH。
S440,当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和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之间不满足第一条件时,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UCCH。相应地,当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和该优先级参数之间不满足第一条件时,网络设备接收第一PUCCH。
具体地,在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重叠,且第一PUCCH用于承载HARQ反馈信息,第二PUCCH用于承载SR或者CSI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与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确定发送第一PUCCH还是发送第二PUCCH。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承载两个不同类型的上行信息的PUCCH在时域上重叠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与由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传输。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承载两个不同类型的上行信息的PUCCH在时域上重叠的情况下,不知如何进行上行传输的问题。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在S430中,当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二PUCCH时,终端设备不发送或停止发送第一PUCCH。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在S440中,当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PUCCH时,终端设备不发送或停止发送第二PUCCH。
以下,分别对第二PUCCH用于承载SR和第二PUCCH用于承载CSI时,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以及第一条件进行说明。
1、第二PUCCH用于承载SR
在此情况下,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下述中的至一种:
SR对应的SR配置的ID、该SR配置的传输周期、第二PUCCH的时域长度、该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或者该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ID。
相应地,在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包括SR配置的ID时,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包括第一集合;在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包括SR配置的传输周期时,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包括第一门限;在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包括第二PUCCH的时域长度时,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包括第二门限;在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包括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时,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包括第三门限;在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包括该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ID时,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包括第四门限和/或第二集合。
其中,第一门限、第二门限、第三门限、第四门限、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第一PUCCH相关。
可选地,第一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该SR配置的ID属于第一集合;
该SR配置的传输周期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
第二PUCCH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
该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第三门限;
该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ID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门限;
该SR配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ID属于第二集合。
也就是说,S430具体可以为:当上述中的至少一种成立时,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PUCCH,否则,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UCCH。
2、第二PUCCH用于承载CSI
在此情况下,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下述中的至一种:
CSI对应的CSI报告的传输周期、第二PUCCH的时域长度、该CSI报告的ID或者该CSI报告的对应的CQI表格。
相应地,在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包括CSI报告的传输周期时,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包括第五门限;在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包括第二PUCCH的长度时,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包括第六门限;在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包括该CSI报告的ID时,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包括第三集合;在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包括该CSI报告的对应的CQI表格时,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包括第四集合。
其中,第五门限、第六门限、第三集合和第四集合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第一PUCCH相关。
可选地,第一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该CSI对应的CSI报告的传输周期小于或者等于第五门限;
该第二PUCCH的长度小于或者第六门限;
该CSI报告的ID属于第三集合;或者,
该CSI报告的对应的CQI表格属于第四集合。
也就是说,S430具体可以为:当上述中的至少一种成立时,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PUCCH,否则,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UCCH。
本申请中,可选地,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可以是高层配置或者预定义的。
可选地,作为S430的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不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当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和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之间满足第一条件时,终端设备发送第二PUCCH;或者,在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不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当第二PUCCH的传输参数和第一PUCCH的优先级参数之间不满足第一条件时,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UCCH。
其中,第二条件为两个PUCCH复用传输的条件,或者,第二条件为第一PUCCH的格式为格式1,且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为格式0。
应理解,关于两个PUCCH复用传输的条件具体可以参见上文对UCI MUX的t imeline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S430也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不发送或停止发送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在第三PUCCH上发送承载于第一PUCCH的HARQ反馈信息和承载于第二PUCCH的SR或者CSI。
进一步地,S430也可以替换为:在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不满足上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不发送或停止发送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在第三PUCCH上发送承载于第一PUCCH的HARQ反馈信息和承载于第二PUCCH的SR或者CSI。
其中,第三PUCCH可以是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不同于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的一个PUCCH。第三PUCCH由承载于第一PUCCH的HARQ反馈信息和承载于第二PUCCH的SR或者CSI的总的信息比特数目确定。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上行传输方法500。该方法可以包括S510至S530。以下,对各步骤进行说明。
S510,网络设备生成第一DCI和第二DCI。
S520,网络设备发送第一DCI和第二DCI。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DCI和第二DCI。
S53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DCI确定第一PDSCH的配置ID和第一PDSCH的优先级,根据第二DCI确定第二PDSCH的配置ID和第二PDSCH的优先级。
其中,第一PDSCH和第二PDSCH位SPS PDSCH。第一DCI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PDSCH的配置ID和第一PDSCH的优先级二者之一,第一PDSCH的配置ID和第一PDSCH的优先级中另一者由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DCI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PDSCH的配置ID和第二PDSCH的优先级二者之一,第二PDSCH的配置ID和第二PDSCH的优先级二者中另一者由第二指示信息确定。
具体来讲,网络设备通过高层参数配置第一PDSCH时,可以同时配置第一PDSCH的优先级。当第一DCI中包括第一PDSCH的配置ID时,第一PDSCH被激活,并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PDSCH的高层配置参数,确定第一PDSCH的配置ID所对应的优先级(即,第一PDSCH的优先级)。当第一DCI中包括第一PDSCH的优先级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包括第一PDSCH的优先级的高层配置参数,确定第一PDSCH的优先级对应的PDSCH的配置ID为第一PDSCH的配置ID,即可以确定第一PDSCH被激活。
类似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参数配置第二PDSCH时,可以同时配置第二PDSCH的优先级。当第二DCI中包括第二PDSCH的配置ID时,第二PDSCH被激活,并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PDSCH的高层配置参数,确定第二PDSCH的配置ID所对应的优先级(即,第二PDSCH的优先级)。当第二DCI中包括第二PDSCH的优先级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包括第二PDSCH的优先级的高层配置参数,确定第二PDSCH的优先级对应的PDSCH的配置ID为第二PDSCH的配置ID,即可以确定第二PDSCH被激活。
因此,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在DCI中承载SPS PDSCH的优先级和SPS PDSCH的配置ID二者中之一,就可以同时指示SPS PDSCH的优先级和SPS PDSCH的配置ID,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540和S550。
S54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DSCH的配置ID确定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并根据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和第一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DSCH的传输时频资源;根据第二PDSCH的配置ID确定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并根据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和第二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第二PDSCH的传输时频资源。
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第一PDSCH首次传输时频资源,根据第一PDSCH的配置ID可以确定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以及根据第一PDSCH首次传输时频资源和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可以确定第一PDSCH后续传输时频资源。类似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第二PDSCH首次传输时频资源,根据第二PDSCH的配置ID可以确定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以及根据第二PDSCH首次传输时频资源和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可以确定第二PDSCH后续传输时频资源。
S550,网络设备根据第一PDSCH的传输时频资源,发送第一PDSCH,根据第二PDSCH的传输时频资源,发送第二PDSCH。相应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DSCH的传输时频资源,接收第一PDSCH,根据第二PDSCH的传输时频资源,接收第二PDSCH。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560至S580。
S56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PDSCH对应的第一PUCCH资源,以及确定第二PDSCH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第一PUCCH资源用于承载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第二PUCCH资源用于承载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S570,网络设备确定第一PDSCH对应的第一PUCCH资源,以及确定第二PDSCH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
S580,当第一PUCCH资源与第二PUCCH资源在时域重叠,终端设备使用第三PUCCH资源发送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和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三PUCCH资源上接收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和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其中,第三PUCCH资源可以是第一PUCCH资源和第二PUCCH资源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不同于第一PUCCH资源和第二PUCCH资源的一个PUCCH资源。
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S580可以替换为:
当第一PUCCH资源与第二PUCCH资源在时域重叠,终端设备使用第一PUCCH资源发送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并停止使用第二PUCCH资源发送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其中第一PDSCH的优先级高于第二PDSCH的优先级。相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上接收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S580可以替换为:
当第一PUCCH资源与第二PUCCH资源在时域重叠,第一PUCCH与第二PUCCH不满足复用条件,终端设备使用第一PUCCH资源发送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并停止使用第二PUCCH资源发送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其中第一PDSCH的优先级高于第二PDSCH的优先级。相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上接收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所述两个上行控制信道的复用条件可以参见上文对UCI MUX的t imel ine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确定SPS PDSCH的优先级,以及根据SPS PDSCH的优先级,反馈针对该SPS 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上文中主要结合图2至图5,描述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下面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装置。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4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610和收发模块6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6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时,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收发模块可以是收发器。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模块执行该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当该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收发模块可以是接口电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模块执行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该存储模块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模块(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通信装置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模块(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的相应流程。具体地,处理模块610可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中的S210至S230,收发模块620可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中的S240。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为了实现图3所示的方法的相应流程。具体地,处理模块610可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S310和S320,收发模块620可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S350。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的相应流程。具体地,处理模块610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方法中的S410,收发模620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方法中的S430或S440。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为了实现图5中的方法的相应流程。具体地,处理模块610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方法中的S530、S540和S560,收发模620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方法中的S520、S550和S580。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6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是网络设备时,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收发模块可以是收发器。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模块执行该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当该通信装置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模块可以是接口电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模块执行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操作,该存储模块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模块(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通信装置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模块(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的相应流程。具体地,收发模块620可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中的S240。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为了实现图3中的方法的相应流程。具体地,处理模块610可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S330和S340,收发模块620可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S350。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的相应流程。具体地,处理模块610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方法中的S420,收发模块620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方法中的S430或S440。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为了实现图5中的方法的相应流程。具体地,处理模块610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方法中的S510和570,收发模块620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方法中的S520、S550和S580。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收发模块(收发器)方法执行方法实施例中发送和/或接收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模块(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分别实现收发功能;处理模块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应理解,上述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功能上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能会有其它的划分方法。
上述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是一个芯片,处理模块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模块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模块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模块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位于所述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1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
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7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10的收发单元1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0的处理单元102。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10包括收发单元101和处理单元1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如图8所示,该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基站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 t,RRU)2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 t,DU))202。所述RRU 2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2011和射频单元2012。所述RRU 2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发送上述方法实施例BFR配置。所述BBU 2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201与BBU 2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20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202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BU 2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络),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它网)。所述BBU 202还包括存储器2021和处理器2022,所述存储器2021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2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2021和处理器2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另外,网络设备不限于上述形态,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包括BBU和自适应无线单元(adapt ive radio uni t,ARU),或BBU和有源天线单元(act ive antenna uni t,AAU);也可以为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还可以为其它形态,本申请不限定。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 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 icat 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 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各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 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 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 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文中术语“……中的至少一个”或“……中的至少一种”或“……中的至少一项”,表示所列出的各项的全部或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B和C,同时存在A、B和C这六种情况。
应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由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DCI,所述第一DCI中包括第一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配置标识ID,所述第一PDSCH的配置ID用于激活所述第一PDSCH,所述第二DCI中包括第二PDSCH的配置ID,所述第二PDSCH的配置ID用于激活第二PDSCH,所述第一PDSCH和所述第二PDSCH为半持续性调度SPS PDSCH;
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
确定所述第一PDSCH对应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以及确定所述第二PDSCH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所述第一PUCCH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第一PD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所述第二PUCCH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当所述第一PUCCH资源与所述第二PUCCH资源在时域重叠,且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时,使用所述第一PUCCH资源发送所述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并停止使用所述第二PUCCH资源发送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并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一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时频资源;
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并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二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时频资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一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时频资源,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首次传输时频资源,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与所述第一PDSCH的首次传输时频资源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时频资源;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二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时频资源,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首次传输时频资源,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与所述第二PDSCH的首次传输时频资源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时频资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PDSCH的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PDSCH并生成所述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在所述第二PDSCH的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二PDSCH并生成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用于配置所述第一PDSCH的第一高层参数,所述第一高层参数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用于配置所述第二PDSCH的第二高层参数,所述第二高层参数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高层参数,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配置ID所对应的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二高层参数,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配置ID所对应的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所述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一PUCCH的优先级;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PUCCH的优先级。
8.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由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模块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DCI,所述第一DCI中包括第一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配置标识ID,所述第一PDSCH的配置ID用于激活所述第一PDSCH,所述第二DCI中包括第二PDSCH的配置ID,所述第二PDSCH的配置ID用于激活第二PDSCH,所述第一PDSCH和所述第二PDSCH为半持续性调度SPS PDSCH,所述第一PDSCH的配置ID与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二PDSCH的配置ID与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第一PDSCH对应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以及确定所述第二PDSCH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所述第一PUCCH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第一PD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所述第二PUCCH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当所述第一PUCCH资源与所述第二PUCCH资源在时域重叠,且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时,在所述第一PUCCH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并不在所述第二PUCCH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并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一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时频资源;
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配置ID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并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二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时频资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一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时频资源,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首次传输时频资源,根据所述第一PDSCH的传输周期与所述第一PDSCH的首次传输时频资源确定所述第一PDSCH的时频资源;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和所述第二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时频资源,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DCI中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首次传输时频资源,根据所述第二PDSCH的传输周期与所述第二PDSCH的首次传输时频资源确定所述第二PDSCH的时频资源。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PDSCH的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PDSCH;
在所述第二PDSCH的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PDSCH。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用于配置所述第一PDSCH的第一高层参数,所述第一高层参数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
发送用于配置所述第二PDSCH的第二高层参数,所述第二高层参数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SCH的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所述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一PUCCH的优先级;所述第二PDSCH的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的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PUCCH的优先级。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或者包括,或者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832065.8A 2019-04-15 2019-04-15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7939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2065.8A CN117793935A (zh) 2019-04-15 2019-04-15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0776.8A CN111836366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202311832065.8A CN117793935A (zh) 2019-04-15 2019-04-15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0776.8A Division CN111836366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3935A true CN117793935A (zh) 2024-03-29

Family

ID=7283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0776.8A Active CN111836366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202311832065.8A Pending CN117793935A (zh) 2019-04-15 2019-04-15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0776.8A Active CN111836366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39127A1 (zh)
EP (1) EP3937567A4 (zh)
CN (2) CN111836366B (zh)
WO (1) WO20202117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91498A4 (en) 2019-06-26 2023-07-26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UCI PRIORITY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2546171A (ja) * 2019-08-01 2022-11-04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US11490414B2 (en) * 2020-02-14 2022-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tra-user equipment and inter-user equipment cancelation of overlapping communications
US11950238B2 (en) * 2020-09-10 2024-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 delay-imposed HARQ-ACK/NACK reporting
US11902168B2 (en) * 2021-06-24 2024-02-13 Cisco Technology, Inc. Data packet prioritization in multiplexed ses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8815B2 (en) * 2010-01-08 2014-01-2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1096742A2 (ko) * 2010-02-04 2011-08-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컴포넌트 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WO2017169003A1 (ja) * 2016-03-31 2019-0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7623950A (zh) * 2016-07-15 2018-01-23 夏普株式会社 设备间通信的信息配置方法及其基站和用户设备
EP3649819B1 (en) * 2017-07-25 2022-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carrier
CN109392148B (zh) * 2017-08-11 2021-06-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39127A1 (en) 2022-02-03
CN111836366B (zh) 2024-01-09
EP3937567A1 (en) 2022-01-12
EP3937567A4 (en) 2022-05-11
WO2020211752A1 (zh) 2020-10-22
CN111836366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6366B (zh)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035531B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745593B1 (en)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US11743868B2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arrangement
WO2020200078A1 (zh) 传输上行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9072074A1 (zh)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2315253B1 (ko) 주파수-분할 듀플렉스 송신 시간 간격 동작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WO2020143428A1 (zh) 传输上行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AU2019316855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1770572B (zh) 确定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787216A1 (en) Configuration of downlink transmissions
KR20230026529A (ko) 견고한 시분할 멀티플렉스 패턴들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WO2019095852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65511B (zh) 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092695B (zh) 重传次数确定方法、指示方法、装置、终端、通信节点及介质
WO2021203790A1 (zh) Harq-ack码本产生方法、harq-ack码本传输方法、pdsch接收方法
CN112910610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方法和设备
JP2022550556A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220174669A1 (en) Channel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WO2020144895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1159979A1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4451017A (zh) 一种激活和释放非动态调度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1894931B2 (en) Selective bundling techniques for HARQ-ACK feedback
CN109983818B (zh) 用于发送/接收调度命令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204261A1 (zh) 上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