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1590A - 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1590A
CN117791590A CN202311841881.5A CN202311841881A CN117791590A CN 117791590 A CN117791590 A CN 117791590A CN 202311841881 A CN202311841881 A CN 202311841881A CN 117791590 A CN117791590 A CN 117791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ult
area
line
target
br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418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必伟
黄达文
何启洪
冼少豪
欧坚
沈金明
苏文伟
苏锦良
黄炜
张显文
罗健林
赖鑫鑫
陈伟杰
梁业轩
周炳全
叶仲邦
杨海
夏家杰
陈逸星
冯理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Zhaoqi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Zhaoqi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Zhaoqi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418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15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1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15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路故障隔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其中,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故障点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根据所述线路结构和所述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解决了现有的故障隔离方法难以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实现转电运行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故障隔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
背景技术
在配电网线路结构中,当发生故障时,为了隔离线路故障区域,实现非故障区域正常运行,通常会在线路末端装设常开的联络开关与其他线路连接,以便在线路发生故障后,联络开关将线路上的没有故障点的线路段转移至其他线路中,实现转电运行,从而避免当线路中段发生故障时,没有故障点的线路区段也发生停电事件的情况。
而现有的包含联络开关的线路中,当发生故障时,通常先断开相关断路器,隔离故障后,联络开关才进行转电运行判断,而这种方式中,在故障隔离至完成转电的时间段内,没有故障点的线路区段将会持续存在失电情况,影响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因此,现有的故障隔离方法难以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实现转电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故障隔离方法难以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实现转电运行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故障点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
根据所述线路结构和所述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
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线路结构和所述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非故障区域是否与所述线路结构中的母线直接连接,若否,则将所述非故障区域作为目标转电区域。
可选地,所述根据故障点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线路结构,确定与所述故障点距离最近的目标故障隔离设备;所述目标故障隔离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将包含所述目标隔离设备的最小线路区域作为故障区域,并将所述线路结构中,除故障区域之外的所有线路区域作为非故障区域。
可选地,当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先闭合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第一负荷值;
获取与各所述联络开关连接的转供线路的第二负荷值和负荷阈值,
分别计算各所述第二负荷值与第一负荷值的总负荷值;
根据各所述总负荷值和所述负荷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联络开关;
闭合所述目标联络开关。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所述总负荷值和所述负荷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联络开关包括:
当所述总负荷值小于所述负荷阈值时,判定所述转供路线为目标转供路线,并将与所述目标转供线路连接的联络开关,作为所述目标联络开关。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装置,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故障点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线路结构和所述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
第一断开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闭合与断开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非故障区域是否与所述线路结构中的母线直接连接,若否,则将所述非故障区域作为目标转电区域。
可选地,划分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线路结构,确定与所述故障点距离最近的目标故障隔离设备;所述目标故障隔离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第一划分子模块,用于将包含所述目标隔离设备的最小线路区域作为故障区域,并将所述线路结构中,除故障区域之外的所有线路区域作为非故障区域。
可选地,当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的数量为多个时,闭合与断开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第一负荷值;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与各所述联络开关连接的转供线路的第二负荷值和负荷阈值,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分别计算各所述第二负荷值与第一负荷值的总负荷值;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总负荷值和所述负荷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联络开关;
闭合子模块,用于闭合所述目标联络开关。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线路结构,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结构包括: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第三线路;所述第一线路的末端与第二线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联络开关;所述第二线路的末端和所述第三线路的末端连接有第二联络开关;
所述第一线路包括: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十一断路器QF11、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一用电负荷S1和第二用电负荷S2;其中,所述第一母线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断路器、所述第十一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第二用电负荷、所述第一联络开关连接;所述第十一断路器与所述第一用电负荷连接;
所述第二线路包括:第二母线M2、第四断路器QF4、第五断路器QF5、第六断路器QF6、第三用电负荷S3;其中,所述第二母线与所述第四断路器连接;所述第四断路器与所述第五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五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第六断路器和所述第二联络开关连接;所述第六断路器分别与第三用电负荷、所述第一联络开关连接;
所述第三线路包括:第三母线M3、第七断路器QF7、第八断路器QF8构成第三线路L3;其中,所述第三母线与所述第七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七断路器与所述第八断路器连接,所述第八断路器与所述第二联络开关连接。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故障点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根据所述线路结构和所述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在本发明中,当接收到包含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实现了线路区域的分区,并实现了故障区域与非故障区域的确定;并根据所述线路结构和所述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实现了对目标转电区域的确定;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说明此时不存在需要转电的线路区域,因此通过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快速切除故障,提升了故障切除的效率;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实现了先转电非故障区域,后自动隔离故障,实现了不停电转电运行,保障了非故障区域用户用电可靠性,同时快速切故障区段,避免了解决现有的故障隔离方法难以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实现转电运行的问题,从而在线路故障时,实现不停电自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线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一故障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故障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三故障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四故障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五故障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母线为M1,第一断路器为QF1,第十一断路器为QF11,第二断路器为QF2,第三断路器为QF3,第一用电负荷为S1,第二用电负荷为S2,第一故障点为f1,第二故障点为f2,第一线路为L1,第二母线为M2,第四断路器为QF4,第五断路器为QF5,第六断路器为QF6,第三用电负荷为S3,第三故障点为f3,第四故障点为f4,第二线路为L2,第三母线为M3,第七断路器为QF7,第八断路器为QF8,第三线路为L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故障隔离方法难以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实现转电运行的问题。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配电网线路可以是单辐射线路。单辐射接线,也称为单向辐射接线,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在单辐射接线中,所有支路的电流从一个称为发电站的电源辐射出去,形成一个星状的拓扑结构。因配电网单辐射线路设备利用率高、价格低,普遍适用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包括:
101、当接收到故障点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故障信息包括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当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点所在的位置为断路状态,因此,可以设置故障信息采集设备实时监测线路状态,当发生故障后,采集故障点的位置和线路结构。其中,线路结构是指由故障点所处的线路的电路连接关系。
故障区域指的是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隔离的线路区域。非故障区域是指未发生故障,可以运行的线路区域。本实施例根据故障点的位置和线路结构,可以将线路区域划分为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当线路上发生故障时,位于故障点与母线之间的故障隔离设备均能采集故障信号。基于该故障信号即可确定故障点的位置,进而根据故障点的位置可以确定最接近的故障隔离设备,此时,故障区域则由最接近的故障隔离设备,最接近故障隔离设备之后的下一个故障设备构成。其顺序按照与母线的距离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列。
102、根据线路结构和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转电区域是指需要转移至其他线路中运行的线路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导致部分线路区域的供电被中断,无法继续接受原始线路的母线的输电,从而导致失电,此时,这部分失电的线路区域则为目标转电区域。
因此,本实施例根据原始线路结构,和非故障区域的位置,可以确定原始线路中需要转电的线路区域。
103、若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断开位于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故障隔离设备是指用于切除故障的线路保护设备,如断路器和/或联络开关等。
在确定目标转电区域时,统计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如果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说明当前故障点的位置不会导致线路上存在失电的区域,因此线路上不存在需要转电的目标转电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断开故障区域内的故障隔离设备,切除故障即可。
例如:假设线路包含主线和支线,主线末端设置有联络开关,而当线路支线发生故障时,不会中断线路主线上的供电,因此不存在因为故障点中断线路供电而产生目标转电区域的情况,因此,此时只需直接切除线路支线上的故障,进行故障隔离即可。
104、若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线路的末端会设置有联络开关,因此联络开关一端会连接原始线路,另一端会连接转供线路,在线路正常运行时,联络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原始线路发生故障,并需要进行转电时,联络开关闭合,从而将原始线路的负荷转移至转供线路上运行。其中,转供线路是指为故障线路提供备用电能的线路。
若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说明原始线路上存在因为故障点中断线路供电而产生目标转电区域的情况,需要先将目标转电区域转移至其他线路中运行,之后,再隔离故障,避免出现先隔离故障,导致目标转电区域出现失电,影响用户用电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存在目标转电区域后,则表明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着联络开关,此时闭合联络开关,目标转电区域则与转供线路连接,并由转供线路提供电能。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原理为:确定目标转电区域后,确定与目标转电区域直接连接的联络开关,闭合联络开关,使目标转电区域与转供线路连接,从而构成新的供电线路,使目标转电区域可以继续带电运行,之后,断开故障区域内的故障隔离设备,切除故障,实现故障自动隔离,此时,目标转电区域则与故障线路断开连接。
本实施例基于目标转电区域数量进行有针对性的故障隔离处理,从而在实现不停电自愈的同时,提升故障切除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包含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实现了线路区域的分区,并实现了故障区域与非故障区域的确定;并根据线路结构和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实现了对目标转电区域的确定;若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说明此时不存在需要转电的线路区域,因此通过断开位于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快速切除故障,提升了故障切除的效率;若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实现了先转电非故障区域,后自动隔离故障,实现了不停电转电运行,保障了非故障区域用户用电可靠性,同时快速切故障区段,避免了解决现有的故障隔离方法难以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实现转电运行的问题,从而在线路故障时,实现不停电自愈。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包括:
201、根据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确定与故障点距离最近的目标故障隔离设备;目标故障隔离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隔离设备是指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故障隔离设备。为了尽可能保护线路正常运行,线路上通常会设置有多个故障隔离设备,当线路发生故障时,根据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整体的线路结构,从线路上的多个故障隔离设备中,确定距离故障点位置最近的故障隔离设备,得到目标故障隔离设备。此时,目标隔离设备数量至少为一个。
例如:在如图6所示的线路结构中,当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之间发生故障时(如故障点f2所示的位置),此时距离故障点最近的目标故障隔离设备即为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
202、将包含目标隔离设备的最小线路区域作为故障区域,并将线路结构中,除故障区域之外的所有线路区域作为非故障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最小线路区域是指以目标隔离设备作为分界点进行划线,得到的恰好包含目标隔离设备的线路区域。将最小线路区域作为故障区域,而其他线路区域则为非故障区域。
结合步骤201的示例进一步说明如下:
在如图6所示的线路结构中,第一线路L1上发生故障,最小线路区域则由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之间的线路构成。
第一线路L1上的非故障区域则有:
区域1: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第一用电负荷S1构成。
区域2: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
区域3: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断路器QF2为区域2与故障区域的交界点,第三断路器QF3为区域3与故障区域的交界点,区域2中不包含第二断路器QF2,区域3中不包含第三断路器QF3。其中,区域3中不包含第一联络开关QFL1,第一联络开关QFL1仅作为分界点。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故障发生在支线时,则线路上的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如下案例所示:
如图5所示,假设第一线路L1上的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与第一用电负荷S1之间发生故障,其位置如故障点f1所示,此时,确定距离故障最近的故障隔离设备为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以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为分界点进行划线,则最小线路区域为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至第一用电负荷S1之间的线路区域,即确定为故障区域。
此时,第一线路L1的非故障区域则为: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以及第一断路器QF1和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之间的线路区域。
203、判断非故障区域是否与线路结构中的母线直接连接,若否,则将非故障区域作为目标转电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母线用于为线路提供电能。当线路上发生故障时,不一定会导致线路上产生失电区域,不同位置的故障点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故障点的位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提升故障切除效率,降低对供电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非故障区域是否与母线直接连接,若是,则表明原始线路的母线可以继续为非故障区域供电,无需将非故障区域进行转电运行,若否,则说明故障点所处的位置已经将非故障区域与母线隔开,导致在切除故障后,母线将不能继续为非故障区域供电,因此,在切除故障之前,需要将该非故障区域进行转电运行,此时该非故障区域即为目标转电区域。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判断非故障区域是否与线路结构中的母线直接连接,若否,则将非故障区域作为目标转电区域,从而对故障点位置带来的不同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故障隔离,提升故障隔离的效率。
以下将结合步骤202的第一个示例对目标转电区域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步骤202的示例所示:
第一线路L1上的非故障区域有:
区域1: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第一用电负荷S1构成。
区域2: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
区域3: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
根据图6中的线路结构可知,区域1和区域2均与第一母线M1直接连接,可以由第一母线M1继续供电,因此区域1和区域2不需要进行转电运行。而由于故障点f2的位置,已经将区域3与第一母线M11隔开,若切除故障点f2之后,第一母线M11无法继续为区域3供电,因此,在切除故障点f2之前需先转移区域3,此时区域3即为目标转电区域。
204、若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断开位于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说明当前故障点的位置不会导致线路上存在失电的区域,因此线路上不存在需要转电的目标转电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断开故障区域内的所有目标故障隔离设备,切除故障即可。
以下将结合步骤202的第二个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下:
由步骤202的第二个示例和图5可知,当发生如第一故障点f1的位置所示的故障时,第一线路L1的非故障区域包括: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以及第一断路器QF1和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之间的线路区域。根据图5可知,此时线路上非故障区域均与第一母线M1直接连接,因此,可以由第一母线M1继续供电,因此,在这种故障情况下,第一线路L1上不存在目标转电区域,即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0,此时,直接断开目标故障隔离设备,即断开QF11即可切除故障。
205、若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当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0时,说明故障线路上存在需要转电的线路区域,即需要将目标转电区域转移至转供线路上运行。因此,通过先闭合与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使目标转电区域继续由转供线路供电,之后再断开故障区域内的所有目标故障隔离设备,从而切除故障,实现线路不停电自愈。
以下将结合步骤203列举的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下:
在图6中,区域3(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为目标转电区域,由图6的线路结构可知与区域3直接连接的联络开关为QFL1,此时闭合联络开关QFL1,使区域3与第二线路L2连接,完成转电运行,此时,第二线路L2的第二母线M2为区域3供电。之后,通过断开故障区域中的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切除故障点f2,从而整体上完成故障自动切除和不停电自愈。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与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的数量为多个时,步骤205中先闭合与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具体包括:
S1、获取目标转电区域的第一负荷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负荷值指的是正常运行时,目标转电区域对应的线路区域的负荷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线路上的每个断路器和联络开关均具备负荷电流检测功能,当发生故障后,目标转电区域与故障区域交界的断路器检测目标转电区域的负荷电流值。
S2、获取与各联络开关连接的转供线路的第二负荷值和负荷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负荷值是指转供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整体负荷电流值,其可以由转供电路站端电流采集设备进行采集得到。负荷阈值是指转供线路限流值。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和步骤S2不具备先后顺序。
S3、分别计算各第二负荷值与第一负荷值的总负荷值。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联络开关连接一条转供线路,本实施例中,分别将每条转供线路的第二负荷值和第一负荷值进行加和计算,得到每条转供线路对应的各总负荷值。
S4、根据各总负荷值和负荷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联络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分别将每条转供线路的总负荷值与转供线路自身的负荷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最优的目标转供线路,而最优的目标转供线路连接的联络开关即为目标联络开关。
其中,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41:当总负荷值小于负荷阈值时,判定转供路线为目标转供路线,并将与目标转供线路连接的联络开关,作为目标联络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当比较结果为总负荷值小于负荷阈值时,则说明当将目标转电区域转运至该转供线路后,不会导致转供线路过载,因此,可以将目标转电区域转运至该转供线路,此时,该转供线路即为目标转供线路,与目标转供线路连接的联络开关即为目标联络开关。
S5、闭合目标联络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闭合目标联络开关,从而将目标转电区域转运至目标转供线路运行,使转运后的目标转供线路满足限流值的要求。
当线路上的联络开关的数量为多个时,本实施例通过获取目标转电区域的第一负荷值,获取与各联络开关连接的转供线路的第二负荷值和负荷阈值,并分别计算各第二负荷值与第一负荷值的总负荷值,并根据各总负荷值和负荷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联络开关,并闭合目标联络开关,即通过优先闭合满足转供线路限流值的联络开关,避免了线路转电运行后,转供电路发生重过载的情况,实现了同线路的多联络开关的合闸转供判别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当目标联络开关为多个时,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进行闭合。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当线路结构为单联络开关线路时,步骤205具体包括:
S21、获取与联络开关连接的转供线路的第二负荷值和负荷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单联络开关线路是指只设置了一个联络开关的线路。
第二负荷值和负荷阈值可以参考步骤S2,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22、获取目标转电区域的第一负荷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负荷值可以参考步骤S1,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23、计算第二负荷值与第一负荷值的总负荷值。
需要说明的是,总负荷值可以参考步骤S3,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24、判断总负荷值是否小于负荷阈值时,若是,则闭合联络开关,否则,跳转执行S25。
需要说明的是,当总负荷值小于负荷阈值时,则说明可以将目标转电区域转运至转供线路上。
S25、更新目标转电区域,并跳转执行S22-S24。
需要说明的是,当总负荷值不小于负荷阈值时,说明转供线路不能转供目标转电区域,若将目标转电区域转运至转供线路时,会导致转供线路过载,此时,通过缩小目标转电区域的范围,将缩小后的目标转电区域更新为目标转电区域,并重新执行S22-S24,直至转供后的转供线路的负荷电流低于限流值的。
其中,缩小目标转电区域的范围具体可以通过减少需要包含的故障隔离设备实现。并且可以基于按照与故障点的距离远近,逐个减少进入目标转电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例如:假设第一母线M1和第一断路器QF1之间出故障点,则目标转电区域为:第一断路器QF1-第十一断路器QF11-第一用电负荷S1-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当需要缩小目标转电区域时,则将原始的目标转电区域中最接近故障点第十一断路器QF11剔除,缩小目标转电区域,缩小后的目标转电区域则为: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如果缩小后的目标转电区域仍不满足限流值需求,则再进一步缩小目标转电区域,则目标转电区域更新为: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以此类推,直至转供后的转供线路满足线路限流值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当联络开关闭合后,被剔除出目标转电区域的断路器断开。
本实施例通过缩小目标转电范围,以在单联络开关线路发生故障时,在避免转供后转供线路过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非故障区域进行转电,减少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可靠性。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现了非故障区域不停电转供方法,实现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避免了目前存在联络开关的线路主线进行故障隔离时存在部分线路失电的情况。
实施例三:
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装置包括:
划分模块301,用于当接收到故障点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故障信息包括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
第一确定模块302,用于根据线路结构和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
第一断开模块303,用于若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断开位于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闭合与断开模块304,用于若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302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非故障区域是否与线路结构中的母线直接连接,若否,则将非故障区域作为目标转电区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划分模块301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确定与故障点距离最近的目标故障隔离设备;目标故障隔离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第一划分子模块,用于将包含目标隔离设备的最小线路区域作为故障区域,并将线路结构中,除故障区域之外的所有线路区域作为非故障区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与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的数量为多个时,闭合与断开模块304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转电区域的第一负荷值;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与各联络开关连接的转供线路的第二负荷值和负荷阈值,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分别计算各第二负荷值与第一负荷值的总负荷值;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各总负荷值和负荷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联络开关;
闭合子模块,用于闭合目标联络开关。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当总负荷值小于负荷阈值时,判定转供路线为目标转供路线,并将与目标转供线路连接的联络开关,作为目标联络开关。
实施例四:
参阅图4-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线路结构,应用于如上实施例的方法,结构包括: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第三线路;第一线路的末端与第二线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联络开关QFL1;第二线路的末端和第三线路的末端连接有第二联络开关;
第一线路包括: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一用电负荷S1和第二用电负荷S2;其中,第一母线M1与第一断路器QF1连接,第一断路器QF1分别与第二断路器QF2、第十一断路器QF11连接,第二断路器QF2与第三断路器QF3连接,第三断路器QF3分别与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连接;第十一断路器QF11与第一用电负荷S1连接;
第二线路包括:第二母线M2、第四断路器QF4、第五断路器QF5、第六断路器QF6、第三用电负荷S3;其中,第二母线与第四断路器QF4连接;第四断路器QF4与第五断路器QF5连接;第五断路器QF5分别与第六断路器QF6和第二联络开关QFL2连接;第六断路器QF6分别与第三用电负荷S3、第一联络开关QFL1连接;
第三线路包括:第三母线M3、第七断路器QF7、第八断路器QF8构成第三线路L3;其中,第三母线与第七断路器QF7连接,第七断路器QF7与第八断路器QF8连接,第八断路器QF8与第二联络开关QFL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正常运行时,断路器QF1-8均为闭合状态,联络开关QFL1-2为断开状态,线路L1-3各自形成单辐射线路,为线路设备进行供电。联络开关QFL1-2可以是断路器。本实施例中断路器QF1-8、断路器QF11、联络开关QFL1-2,均具有“四摇”功能,“四摇”指的是摇信、遥测、遥控、摇调。每个断路器与后端断路器和联络开关存在通讯和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实现当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区域自动隔离,非故障区域不停电转电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取得的效果,本实施例提供了五种故障点应用例进行说明。其中,正常状态时,模拟故障点f1-5均表示为断开状态。
应用例一:第十一断路器QF11与第二用电负荷S2开关之间出现第一故障点f1。
如图5所示,正常运行时,当第一线路L1上仅有第一断路器QF1、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检测到故障信号时,说明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后段线路发生故障,即第十一断路器QF11与第二用电负荷S2开关之间出现第一故障点f1,说明检测到第一故障点f1处于闭合状态,线路故障。此时,距离第一故障点f1最近的断路器为QF11,则进行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划分,此时:
故障区域包括: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第一用电负荷S1。
非故障区域包括:
区域1: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
区域2:第一断路器QF1和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之间的线路区域。
其中,非故障区域均与第一母线M1直接连接,因此,不存在目标转电区域,因此,在本应用例中,断开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实现故障隔离。
应用例二: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之间存在第二故障点f2。
当仅有第一断路器QF1、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第二断路器QF2检测到第二故障点f2的故障信号,说明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之间存在第二故障点f2,此时,距离第二故障点f2最近的故障隔离设备为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则有:
故障区域包括: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之间的线路区域;
非故障区域有:
区域1: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十一断路器QF11QF11-第一用电负荷S1构成。
区域2: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
区域3: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用电负荷S2-第一联络开关QFL1。
其中,非故障区域中,只有区域3不与第一母线M1直接连接,因此区域3为目标转电区域,根据线路结构可知,与目标转电区域直接连接的联络开关为QFL1,闭合联络开关QFL1,线路L1-L2形成环网,形成环网后,线路L1-2上的第一断路器QF1-第六断路器QF6都将检测到故障信号,而距离第二故障点f2最近的断路器为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因此,断开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即可实现故障隔离,非故障区域不停电运行,从而使第一线路L1上的在第二断路器QF2之前的线路和设备构成新线路L11,线路L2线路设备与线路L1上的第三断路器QF3QF2之后的线路和设备构成新线路L21。
应用例三:第二线路L2上,第六断路器QF6和第一联络开关QFL1之间出现第三故障点f3。
当仅有第四断路器QF4-第六断路器QF6检测到故障信号时,则判定第六断路QF6之后的线路出现故障,即故障区域位于线路末端,与联络开关QFL1直接相连,则第一联络开关QFL1不闭合,此时,确定最接近第三故障点f3的断路器为第六断路器QF6,则有:
故障区域包括:第六断路器QF6-第三用电负荷S3-第一联络开关QFL1;
非故障区域包括:第二母线M2-第四断路器QF4-第五断路器QF5-第二联络开关QFL2QFL2。
由图7可知,非故障区域直接与第二母线M2连接,可以由第二母线M2继续供电,因此,不存在目标转电区域,因此只需断开故障区域内部的故障隔离设备实现故障隔离,由于正常运行时,第一联络开关QFL1为断开状态,因此本示例中只需断开第六断路器QF6即可实现故障隔离,非故障区域不停电运行。
应用例四:第五断路器QF5和第六断路器QF6之间存在故障点。
当仅有第四断路器QF4、第五断路器QF5检测到故障信号时,说明第五断路器QF5之后的存在故障点,而位于第五断路器QF5之后的下一级断路器(第六断路器QF6和第二联络开关QFL2)均未检测到故障信号,因此,可以确定,故障点位于第五断路器QF5、第六断路器QF6、第二联络开关QFL2QFL2之间,如图8所示的第四故障点f4所示,因此,可以确定故障区域为:第五断路器QF5-第六断路器QF6-第二联络开关QFL2QFL2。
确定的非故障区域为:
区域1:第二母线M2-第四断路器QF4-第五断路器QF5;
区域2:第六断路器QF6-第三用电负荷S3。
由上述可知,区域2不与第二母线M2直接连接,因此,区域2为目标转电区域,与目标转电区域直接连接的联络开关为QFL1,此时,先闭合QFL1,完成转电。由于第四故障点f4所在区域与第二联络开关QFL2QFL2直接相连,第二联络开关QFL2QFL2闭锁不闭合。而第一联络开关QFL1闭合后,第一线路L1上的第一断路器QF1-第三断路器QF3、第二线路L2上的第六断路器QF6将检测到故障信号,距离第四故障点f4的最近的断路器为第五断路器QF5和第六断路器QF6,之后断开第五断路器QF5和第六断路器QF6,即可实现故障隔离,非故障区域不停电运行,其中,第一线路L1上的线路设备与第二线路L2中第六断路器QF6后段线路设备构成新线路L12,线路L2上的第五断路器QF5前段线路设备构成新线路L22。
应用例五:第四故障断路器QF4和第五断路器QF5之间存在第五故障点f5。
当仅有第四断路器QF4检测到故障信号时,说明故障点出现在第四断路器QF4之后,此时可以根据线路结构确定下一级断路器为第五断路器QF5,则有:
故障区域:第四故障断路器QF4-第五断路器QF5;
非故障区域:
区域1:第二母线M2-第四故障断路器QF4;
区域2:第五断路器QF5-第六断路器QF6-第三用户负荷开关;
根据图9可知,区域2为目标转电区域,并直接连接着第一联络开关QFL1和第二联络开关QFL2,此时先计算区域2的负荷电流值,并分别计算第一线路的负荷电流值和第二线路的负荷电流值,并计算区域2的负荷电流值和第一线路负荷电流值的第一负荷值,计算区域2的负荷电流值和第二线路负荷电流值的第二负荷值,判断第一负荷值是否超出第一线路的限流值,若否,则判定,第一联络开关QFL1为目标联络开关;同理,判定第二负荷值是否超出第二线路的限流值,若否,则判定第二联络开关QFL2为目标联络开关。当确定目标联络开关后,先闭合目标联络开关,第二线路L2上的断路器QF5也将检测到故障信号,距离第五故障点f5最近的断路器为QF4-QF5,此时断开第四断路器QF4-第五断路器QF5后即可实现故障隔离,非故障区域不停电运行。
在另一个应用例中,当线路上仅存在一个联络开关时,若目标转电区域不为零,且目标转电区域的负荷电流值和转供线路的负荷电流值的总负荷电流值大于转供线路的限流值时,先闭合联络开关,断开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后,故障点之后的后两级断路器,并重新判断总负荷电流值是否小于转供线路的限流值,若是,则结束,否则断开故障点之后的后三级断路器,以此类推,直到总负荷电流值小于转供线路的限流值。
其中,故障点后两级断路器是指故障点后的下一级断路器的下一级断路器,例如,如图9所示,第四断路器QF4为故障点的前一级断路器,第五断路器QF5为故障点的下一级断路器,第六断路器QF6为故障点下一级断路器QF5的下一级断路器,即为故障点后两级断路器。故障点后三级断路器以此类推。
在另一个优选的应用例中,由于各断路器和联络开关均具有四遥功能,因此,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实施例通过在各断路器和各联络开关之间编辑相应的逻辑功能,从而达到自动断开断路器和闭合联络开关的功能,也可以通过采用独立的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断路器和各联络开关的状态。例如联络开关的开断可以由故障点前一级断路器进行控制,多联络开关的线路转供判别则可以由联络开关自身进行判别。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功能单元为单独的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故障点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
根据所述线路结构和所述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
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线路结构和所述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非故障区域是否与所述线路结构中的母线直接连接,若否,则将所述非故障区域作为目标转电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故障点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线路结构,确定与所述故障点距离最近的目标故障隔离设备;所述目标故障隔离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将包含所述目标隔离设备的最小线路区域作为故障区域,并将所述线路结构中,除故障区域之外的所有线路区域作为非故障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先闭合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第一负荷值;
获取与各所述联络开关连接的转供线路的第二负荷值和负荷阈值,
分别计算各所述第二负荷值与第一负荷值的总负荷值;
根据各所述总负荷值和所述负荷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联络开关;
闭合所述目标联络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总负荷值和所述负荷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联络开关包括:
当所述总负荷值小于所述负荷阈值时,判定所述转供路线为目标转供路线,并将与所述目标转供线路连接的联络开关,作为所述目标联络开关。
6.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故障点的故障信息时,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划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线路结构;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线路结构和所述非故障区域,确定目标转电区域;
第一断开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为零,则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闭合与断开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数量不为零,则先闭合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之后,断开位于所述故障区域的故障隔离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非故障区域是否与所述线路结构中的母线直接连接,若否,则将所述非故障区域作为目标转电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划分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线路结构,确定与所述故障点距离最近的目标故障隔离设备;所述目标故障隔离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第一划分子模块,用于将包含所述目标隔离设备的最小线路区域作为故障区域,并将所述线路结构中,除故障区域之外的所有线路区域作为非故障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与所述目标转电区域连接的联络开关的数量为多个时,闭合与断开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转电区域的第一负荷值;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与各所述联络开关连接的转供线路的第二负荷值和负荷阈值;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分别计算各所述第二负荷值与第一负荷值的总负荷值;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总负荷值和所述负荷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联络开关;
闭合子模块,用于闭合所述目标联络开关。
10.一种配电网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结构包括: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第三线路;所述第一线路的末端与第二线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联络开关;所述第二线路的末端和所述第三线路的末端连接有第二联络开关;
所述第一线路包括:第一母线M1、第一断路器QF1、第十一断路器QF11、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一用电负荷S1和第二用电负荷S2;其中,所述第一母线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断路器、所述第十一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第二用电负荷、所述第一联络开关连接;所述第十一断路器与所述第一用电负荷连接;
所述第二线路包括:第二母线M2、第四断路器QF4、第五断路器QF5、第六断路器QF6、第三用电负荷S3;其中,所述第二母线与所述第四断路器连接;所述第四断路器与所述第五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五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第六断路器和所述第二联络开关连接;所述第六断路器分别与第三用电负荷、所述第一联络开关连接;
所述第三线路包括:第三母线M3、第七断路器QF7、第八断路器QF8构成第三线路L3;其中,所述第三母线与所述第七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七断路器与所述第八断路器连接,所述第八断路器与所述第二联络开关连接。
CN202311841881.5A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 Pending CN1177915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1881.5A CN117791590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1881.5A CN117791590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1590A true CN117791590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9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41881.5A Pending CN117791590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15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41216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reconfiguration of power supply network in tens of milliseconds after power grid failure
CN111373622A (zh) 嵌套微电网控制系统
US10680430B2 (en) Fault reco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9941739B2 (en) Process bus associated protective control system, merging unit, and calculation device
CN110148930B (zh) 配电网络中故障定位和拓扑自动识别的方法
CN105281304A (zh) 一种快速馈线故障定位与隔离方法
JP5147739B2 (ja) 配電系統の地絡保護システム、配電系統の地絡保護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4778632A (zh) 一种实现智能转电辅助决策的方法及系统
CN105301451A (zh) 一种智能馈线控制终端
CN110932395B (zh) 一种低压智能备自投的通信系统
KR20210044467A (ko) 디지털 변전소를 위한 고신뢰 저비용 차세대 네트워크 시스템
CN106329492A (zh) 一种基于系统拓扑的简易母线保护方法
CN117791590A (zh) 一种配电网线路不停电自愈方法、装置及结构
Zayandehroodi et al. A new protection scheme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using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Esmail et al. Modified autonomous fault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enhanc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reliability
CN115377973A (zh) 变电站运行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0675739B1 (ko) 피더 에이전트를 이용한 비접지 배전 계통 고장 구간 분리및 복구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10137963B (zh) 配电系统用断电自恢复方法
US886718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on zone selection in a multiple busbar arrangement
CN111600281B (zh) 一种配电网小电源切除方法
CN112736875B (zh) 一种配电网投入及投运设备混合自愈方法
RU198895U1 (ru) Цифр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с централизованным резервированием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подстанции
CN215772536U (zh) 电阻接地系统
KR20150049501A (ko) 연계용 배전 자동화 단말장치 및 연계용 배전 자동화 단말장치의 자동 투입 방법
Sinjeri et al. Self-healing distribution grid based on adaptive protection and iec61850 decentralized archite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