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3700A - 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83700A
CN117783700A CN202410200367.1A CN202410200367A CN117783700A CN 117783700 A CN117783700 A CN 117783700A CN 202410200367 A CN202410200367 A CN 202410200367A CN 117783700 A CN117783700 A CN 117783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horn
oscilloscope
teste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003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毅
李朋
林觉列
仵宁宁
蔡汝山
张国英
张朝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4102003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83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83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3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通过在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处放置喇叭天线,且每个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可以获取到待测天线的波束切换时间,这样,即可通过波束切换时间判断待测天线是否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验证了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真实性。

Description

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相控阵天线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具有信号传输可靠性高、波束扫描速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航天航空等领域。
相关技术中,用户在购买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时,需要对厂家提供的天线进行识别和检验,以验证厂家所提供的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真实性。
因此,如何识别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能够验证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真实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识别方法,包括:
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包括:
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示波器中各波束的接收时间;每个喇叭天线均与示波器连接;
根据各接收时间,确定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喇叭天线包括基准喇叭天线和多个参考喇叭天线;获取示波器中各波束的接收时间,包括:
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
根据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接收时间,确定各接收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示波器包括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基准喇叭天线与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均连接,每个参考喇叭天线与第一示波器或者第二示波器连接;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包括:
根据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基准接收时间;以及,
将目标示波器中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各参考接收时间;目标示波器表示与每个参考喇叭天线连接的示波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波束信号强度,以及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
若基准波束信号强度和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均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则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包括:
若波束切换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
若波束切换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待测天线不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情况下,将待测天线和各喇叭天线置于多种不同环境下,并重新获取波束切换时间;
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测试结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识别装置,包括:
波束发射模块,用于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时间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天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通过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进而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最后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该方法中,通过在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处放置喇叭天线,且每个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可以在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波束时,接收到发射的波束,并以此来获取到待测天线的波束切换时间,这样,即可通过波束切换时间判断待测天线是否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验证了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天线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各喇叭天线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天线识别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波束切换时间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各波束的接收时间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各喇叭天线与示波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基准接收时间和参考接收时间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测试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天线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天线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简称I/O)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天线识别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相控阵天线是一种通过控制阵列天线单元的馈电幅度和相位来改变远场方向图形状的天线。相较于采用机械方法旋转天线所引入的惯性大、速度慢等缺点,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可通过计算机快速控制馈电的幅度和相位,达到高速波束扫描效果。
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具有信号传输可靠性高、波束扫描速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航天航空等领域。通常用户在购买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时,需要对厂家提供的天线进行识别和检验,以验证厂家所提供的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真实性。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验证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真实性的方法。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天线识别方法,通过在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处放置喇叭天线,且每个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可以在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波束时,接收到发射的波束,并以此来获取到待测天线的波束切换时间,这样,即可通过波束切换时间判断待测天线是否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验证了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真实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或者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定于这一个,还可以是其它隐含或者关联的问题,具体可以参见下述实施例的描述。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天线识别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201至步骤203。其中:
S201,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
其中,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如图3所示,为各喇叭天线的位置示意图。其中,待测天线放置于实验室条件下的天线安装平台上,在待测天线的左边0°角起,按0°、90°、135°、180°、225°、270°六个位置放置6个喇叭天线,每个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均为10m。需要说明的是,喇叭天线的数量也可以为8、9、10、100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6个只是用于举例说明。
类型识别请求即为用户在具有对天线进行类型识别的需求时,向服务器发送的请求。在一可实现方式中,用户所持终端中可集成天线的类型识别工具,进而可通过类型识别工具,向服务器发送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可选的,类型识别工具可以以网页、小程序、应用程序等形式呈现。
示例性的,在将待测天线置于天线安装平台,并在待测天线不同位置放置好各喇叭天线之后,用户可以通过类型识别工具向服务器发送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服务器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
S202,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在各喇叭天线接收到待测天线发射的波束时,可以通过计时工具对各喇叭天线的波束接收时间进行计时。
示例性的,可以将计时工具与各喇叭天线进行连接,在各喇叭天线接收到波束时,计时工具即可以记录下各喇叭天线的波束接收时间,进而将各喇叭天线的波束接收时间之和确定为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S203,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通常,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从喇叭天线1向其他喇叭天线切换一圈再回到喇叭天线1所需的时间在毫秒级范围内,例如可以为10ms,也可以是20ms、5ms、1ms等。可以根据上述获取的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判断其是否处于上述毫秒级范围内,以此来确定待测天线是否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包括:
S301,若波束切换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
其中,预设时间阈值可以为10ms,也可以为20ms、5ms、1ms等。若波束切换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可以确定待测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
S302,若波束切换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待测天线不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
机械旋转式天线通过采用机械方法旋转天线,以达到波束全面扫描的目的,而因机械方法速度慢的原因,其波束切换时间通常是在秒级范围内,其必然大于上述预设时间阈值,则若上述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待测天线不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其可能是机械旋转式天线,也可能是其他类型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识别方法中,通过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进而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最后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该方法中,通过在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处放置喇叭天线,且每个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可以在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波束时,接收到发射的波束,并以此来获取到待测天线的波束切换时间,这样,即可通过波束切换时间判断待测天线是否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验证了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真实性。
各喇叭天线接收待测天线发射的波束的时间可以通过示波器来进行记录。基于此,下面一个实施例,对获取波束切换时间的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包括:
S401,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示波器中各波束的接收时间。
其中,每个喇叭天线均与示波器连接。
将每个喇叭天线与示波器进行连接,这样,示波器即可以将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情况(即信号)以及波束的接收时间记录其中。
示例性的,各喇叭天线接收到波束时,将信号传输至示波器中,示波器中同时记录各波束的接收时间,进而计算机设备可以从示波器中获取各波束的接收。
S402,根据各接收时间,确定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在获取到各波束的接收时间之后,将各波束的接收时间的总和确定为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识别方法中,通过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示波器中各波束的接收时间,每个喇叭天线均与示波器连接,进而根据各接收时间,确定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该方法中,通过将每个喇叭天线与示波器进行连接,这样,示波器可以显示信号和各喇叭天线接收波束的时间,进而可以通过示波器获取各波束的接收时间,将各波束的接收时间加和即可得到波束切换时间,为后续确定待测天线的识别结果提供了数据支撑。
各喇叭天线包括基准喇叭天线和多个参考喇叭天线,在获取各波束的接收时间时,需要基于基准喇叭天线和多个参考喇叭天线的波束接收时间确定。基于此,下面一个实施例,对获取各波束的接收时间的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获取示波器中各波束的接收时间,包括:
S501,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
其中,基准喇叭天线只有一个,如图3所示,基准喇叭天线可以是喇叭天线1、喇叭天线2、喇叭天线3、喇叭天线4、喇叭天线5或喇叭天线6中任意一个,参考喇叭天线为除基准喇叭天线中的剩余喇叭天线。例如,若基准喇叭天线为1,则参考喇叭天线为喇叭天线2、喇叭天线3、喇叭天线4、喇叭天线5和喇叭天线6。
示例性的,基准喇叭天线在接收到待测天线发射的波束时,将信号传输至示波器中,示波器中显示信号的接收时间,获取该接收时间,并确定为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
对于任一参考喇叭天线,该参考喇叭天线在接收到待测天线发射的波束,将信号传输至示波器中,示波器中显示信号的接收时间,获取该接收时间,并确定为该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
S502,根据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接收时间,确定各接收时间。
在获取到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接收时间之后,将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接收时间确定为各波束的接收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识别方法中,通过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进而根据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接收时间,确定各接收时间。该方法中,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各波束的接收时间的可选方式,将喇叭天线分为基准喇叭天线和多个参考喇叭天线,通过同时获取基准喇叭天线的波束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的波束接收时间,以确定为各波束的接收时间。
通常,普通示波器的通道数量最多为4个,而当喇叭天线的数量超过四个时,则需要多个示波器与各喇叭天线进行连接。基于此,下面一个实施例,对获取基准接收时间和参考接收时间的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示波器包括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基准喇叭天线与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均连接,每个参考喇叭天线与第一示波器或者第二示波器连接;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包括:
根据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基准接收时间;以及,将目标示波器中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各参考接收时间;目标示波器表示与每个参考喇叭天线连接的示波器。
仍以喇叭天线的数量为六个为例,如图7所示,为各喇叭天线与示波器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喇叭天线1为基准喇叭天线,喇叭天线1和功分器分别连至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作为触发信号。
示例性的,基准喇叭天线与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均连接,则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均可以接收信号并显示接收时间,此时,可以将第一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基准接收时间,也可以将第二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基准接收时间。
对于任一参考喇叭天线,将该参考喇叭天线对应的示波器中该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该参考喇叭天线的参考接收时间。例如,若参考喇叭天线为喇叭天线2,则将第一示波器中喇叭天线2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喇叭天线2的参考接收时间。若参考喇叭天线为喇叭天线3,则将第二示波器中喇叭天线3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喇叭天线3的参考接收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识别方法中,通过根据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基准接收时间;以及,将目标示波器中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各参考接收时间;目标示波器表示与每个参考喇叭天线连接的示波器。该方法中,当喇叭天线的数量超过一个示波器的通道数量时,需要提供多个示波器与各喇叭天线相连,这样,通过获取基准喇叭天线和各参考喇叭天线对应的示波器中的波束接收时间,以此来确定基准接收时间和参考接收时间,为快速获取基准接收时间和参考接收时间提供了一种可选方式。
当示波器中各喇叭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满足一定范围内时,可以基于示波器中的接收时间获取基准接收时间和参考接收时间。基于此,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601,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波束信号强度,以及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
当待测天线在发射波束时,各喇叭天线会接收到对准各喇叭天线发射的波束,当显示在示波器中时其信号强度较强,而各喇叭天线也可能会接收到部分较弱信号强度的波束。
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以对准各喇叭天线发射的波束为准,即以较强信号强度的波束对应的接收时间为准,来确定基准接收时间和参考接收时间。
示例性的,在获取波束接收时间之前,先从示波器中获取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波束信号强度,以及每一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
S602,若基准波束信号强度和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均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则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
其中,波束信号强度对应的预设阈值范围可以为(等效全向辐射功率-空间损耗+接收喇叭天线增益-线缆损耗)±2dB。
示例性的,在获取到基准喇叭天线对应的基准波束信号强度和各参考喇叭天线对应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之后,将基准波束信号强度和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与预设波束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若基准波束信号强度和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均处于预设波束信号强度阈值范围内,则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识别方法中,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波束信号强度,以及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若基准波束信号强度和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均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则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该方法中,在获取基准接收时间和参考接收时间之前,通过获取基准喇叭天线对应的基准波束信号强度和各参考喇叭天线对应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以此来判断是否满足波束接收时间的获取条件,为快速获取基准接收时间和参考接收时间提供了另一种可选方式。
在确定出待测天线属于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时,可以将待测天线和喇叭天线置于多种环境下,以验证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是否良好。基于此,下面一个实施例,对验证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的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701,在确定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情况下,将待测天线和各喇叭天线置于多种不同环境下,并重新获取波束切换时间。
其中,多种不同环境可以包括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盐雾、低气压、砂尘和振动等。
以高温环境为例,可以将待测天线和各喇叭天线均置于温度试验箱中,并设置好温度试验箱的温度参数之后,再重新按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获取波束切换时间。
S702,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测试结果。
若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良好,则波束切换时间不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即波束切换时间仍是处于上述预设时间阈值之内。
示例性的,在重新获取到波束切换时间之后,将波束切换时间与预设时间阈值进行比较,若波束切换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合格,若波束切换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不合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识别方法中,在确定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情况下,将待测天线和各喇叭天线置于多种不同环境下,并重新获取波束切换时间,进而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测试结果。该方法中,在确定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之后,将待测天线和各喇叭天线置于多种不同环境下,以进一步验证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是否良好。
另外,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个天线识别方法的可选实例,如图10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801,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
其中,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S802,根据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基准接收时间;以及,将目标示波器中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各参考接收时间。
其中,各喇叭天线包括基准喇叭天线和多个参考喇叭天线;基准喇叭天线与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均连接,每个参考喇叭天线与第一示波器或者第二示波器连接,目标示波器表示与每个参考喇叭天线连接的示波器。
S803,根据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接收时间,确定各接收时间。
S804,根据各接收时间,确定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S805,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其中,若波束切换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若波束切换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待测天线为机械旋转式天线或其他类型天线。
上述S801-S805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天线识别方法的天线识别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识别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天线识别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天线识别装置1,包括:波束发射模块10、时间获取模块20和天线确定模块30,其中:
波束发射模块10,用于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时间获取模块20,用于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天线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时间获取模块20还用于:
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示波器中各波束的接收时间;每个喇叭天线均与示波器连接;根据各接收时间,确定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时间获取模块20还用于:
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根据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接收时间,确定各接收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时间获取模块20还用于:
根据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基准接收时间;以及,将目标示波器中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各参考接收时间;目标示波器表示与每个参考喇叭天线连接的示波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时间获取模块20还用于:
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波束信号强度,以及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若基准波束信号强度和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均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则获取示波器中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天线确定模块30还用于:
若波束切换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若波束切换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待测天线不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天线识别装置1还包括:
时间重新获取模块,用于在确定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情况下,将待测天线和各喇叭天线置于多种不同环境下,并重新获取波束切换时间;
性能测试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测试结果。
上述天线识别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实现的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天线识别方法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的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天线识别方法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喇叭天线距离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根据各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根据波束切换时间,确定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的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天线识别方法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天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所述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所述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所述喇叭天线距离所述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根据各所述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所述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根据所述波束切换时间,确定所述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所述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包括:
根据各所述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示波器中各所述波束的接收时间;每个喇叭天线均与所述示波器连接;
根据各所述接收时间,确定所述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喇叭天线包括基准喇叭天线和多个参考喇叭天线;所述获取示波器中各所述波束的接收时间,包括:
获取所述示波器中所述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所述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
根据所述基准接收时间和各所述参考接收时间,确定各所述接收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示波器包括第一示波器和第二示波器,所述基准喇叭天线与所述第一示波器和所述第二示波器均连接,每个参考喇叭天线与所述第一示波器或者所述第二示波器连接;所述获取所述示波器中所述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所述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示波器和所述第二示波器中所述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所述基准接收时间;以及,
将目标示波器中各所述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时间确定为各所述参考接收时间;所述目标示波器表示与每个参考喇叭天线连接的示波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示波器中所述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所述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示波器中所述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波束信号强度,以及各所述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波束信号强度;
若所述基准波束信号强度和各所述参考波束信号强度均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则获取所述示波器中所述基准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基准接收时间和各所述参考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的参考接收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波束切换时间,确定所述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包括:
若所述波束切换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
若所述波束切换时间大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待测天线不为所述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待测天线为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情况下,将所述待测天线和各所述喇叭天线置于多种不同环境下,并重新获取所述波束切换时间;
根据所述波束切换时间,确定所述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的性能测试结果。
8.一种天线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波束发射模块,用于响应于对待测天线的类型识别请求,控制所述待测天线向不同方向交替发射相同功率的波束;所述待测天线周围多个不同位置放置有喇叭天线,且各所述喇叭天线距离所述待测天线距离一致;
时间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喇叭天线接收的波束,获取所述待测天线发射一圈波束的波束切换时间;
天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束切换时间,确定所述待测天线的全方位电扫相控阵天线识别结果。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410200367.1A 2024-02-23 2024-02-23 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7783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0367.1A CN117783700A (zh) 2024-02-23 2024-02-23 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0367.1A CN117783700A (zh) 2024-02-23 2024-02-23 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3700A true CN117783700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89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00367.1A Pending CN117783700A (zh) 2024-02-23 2024-02-23 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8370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76659A (ko) * 2017-12-22 2019-07-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CN110536456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238659A1 (zh) * 2019-05-24 2020-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跟踪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US11131701B1 (en) * 2019-07-03 2021-09-2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 for beam performance testing of an active electronically steered array antenna
US20220231751A1 (en) * 2021-01-15 2022-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switching time indication
CN115250432A (zh) * 2021-04-28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76659A (ko) * 2017-12-22 2019-07-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CN110536456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10083748A1 (en) * 2018-05-25 2021-03-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0238659A1 (zh) * 2019-05-24 2020-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跟踪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US11131701B1 (en) * 2019-07-03 2021-09-2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 for beam performance testing of an active electronically steered array antenna
US20220231751A1 (en) * 2021-01-15 2022-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switching time indication
CN115250432A (zh) * 2021-04-28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晓飞 等: "基于空间分集的多阵列天线智能切换方法", 《无线电工程》, vol. 53, no. 10, 17 April 2023 (2023-04-17), pages 2366 - 237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ndazzo et al.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MUSIC
US9575033B1 (en) Quantification of wrinkles in composite objects
Zheng et al.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strategy for IIoTs with arbitrary geometrical array
CN114531182A (zh) 阵列天线的校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131701B1 (en)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 for beam performance testing of an active electronically steered array antenna
JP2014507834A (ja) オーバー・ジ・エアー試験
CN109813969B (zh) 一种阵列天线的诊断方法、设备、系统
JP2012127747A (ja) 無線測位装置及び無線測位方法
CN109884627A (zh) 任意线阵构型的近程毫米波快速三维成像方法
CN113109797B (zh) 调频连续波凝视雷达的目标探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Grundman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using characteristic modes
CN117783700A (zh) 天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US20140192991A1 (en) Method for self-calibration of a set of sensors, in particular microphones,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US10468782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nstantaneous polarization of propagat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CN109815509B (zh) 一种阵列天线的诊断方法、设备、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900690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Ni et al. Information-theoretic target localization with compressed measurement using FDA radar
CN111965602B (zh) 一种相控阵雷达幅相一致性检测方法和系统
US10749618B1 (en) Methods of closed-loop control of a radio frequency (RF) test environment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US20230128858A1 (en) Multistatic radar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a spatially resolved detection of an object under test
Akkar et al. Directions of arrival estimation with planar antenna arrays in the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
CN116368839A (zh) 用于确定被测偏移天线的校正的总辐射功率(trp)或校正的总全向灵敏度(tis)的系统和方法
Errasti-Alcala et al. Meta-heuristic approach for single-snapshot 2D-DOA and frequency estimation: Array topologie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wireless corner]
Krestel et al. Passive emitter direction finding using a single antenna and compressed sensing
WO2023103927A1 (zh) 信息发送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