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9819A -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9819A
CN117769819A CN202280036150.0A CN202280036150A CN117769819A CN 117769819 A CN117769819 A CN 117769819A CN 202280036150 A CN202280036150 A CN 202280036150A CN 117769819 A CN117769819 A CN 117769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link
management frame
mld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61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淦明
黄国刚
陆雨昕
李伊青
郭宇宸
刘辰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69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98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0Integrity
    • H04W12/106Packet or messag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0Integrity
    • H04W12/108Sourc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3Access point logical id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1Hardware id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该方法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生成管理帧,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管理帧被应用于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以及在接收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或发送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管理帧。其中,管理帧可以包括链路指示信息,以指示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的链路,能够实现管理帧的跨链路传输,且第二多链路设备能够将管理帧应用于正确的链路上,避免处理处理错误。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背景技术
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具有多个射频模块,可以工作在多个不同的频段或信道上。
对于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多链路设备的隶属站点与另一多链路设备的隶属站点之间的链路来传输管理帧,但是在目前的方案不能充分利用多链路特性,导致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跨链路传输的管理帧机制,能够利用多链路特性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生成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所述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以及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所述接收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或所述发送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发送所述管理帧。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管理帧可以包括链路指示信息,以指示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的链路,能够实现管理帧的跨链路传输,且接收到该管理帧的设备,能够将管理帧应用于正确的链路上,避免处理处理错误。其中,接收到该管理帧的设备可以是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者第二单链路站点。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接入点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
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地址指示信息来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该方案即使针对MLD的MAC地址与隶属站点的MAC地址相同的情形也是适用的,该方案更加通用,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单播/组播I/G比特。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将地址指示信息承载于地址3的I/G比特,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和第一地址,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
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此种情况下,不用地址指示信息去指示第一地址是哪种地址,可选的,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
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AP MLD的MLD MAC地址。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链路标识信息指示要被应用于的全部或部分链路,扩大了应用范围,保证了通信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元素被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的方式将管理帧应用于所有链路,节省了信令开销,提升了通信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所述第一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隶属AP工作的链路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所述第一地址为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AP工作的链路上。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帧可以进行跨链路传输,如此能够充分利用多链路特性,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通信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生成管理帧包括: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基于所述AAD生成消息完整性校验MIC;以及基于所述MIC生成所述管理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包括所述地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是将所述第一地址中的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所述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所述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所述站点的地址,所述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以及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基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接入点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AP的MAC地址可以是AP MLD中某一个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另一种实现中,或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单播/组播I/G比特,还包括: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将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I/G比特置为0,以获取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所述第一地址。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和第一地址,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AP的MAC地址可以是AP MLD中某一个隶属AP的MAC地址。
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此种情况下,不用地址指示信息去指示第一地址是哪种地址,可选的,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换句话说,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中是否包括链路指示信息。
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还包括:将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I/G比特置为0,以获取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所述发送端地址。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地址为非全1且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AP MLD的MLD MAC地址。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包括:所述链路指示信息不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以及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包括: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则将所述第一元素应用于所述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包括:所述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则将所述第二元素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所述第一地址为非全1且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AP的MAC地址,AP的MAC地址可以是AP MLD中某一个隶属AP的MAC地址;并且其中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包括: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AP工作的链路上,具体的可以是AP MLD中某一个隶属AP工作的链路上。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管理帧还包括第一消息完整性校验MIC,所述方法还包括: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基于所述AAD生成第二MIC;以及基于所述第一MIC和所述第二MIC,对所述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同。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包括所述地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是将所述第一地址中的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管理帧还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的所有比特为1,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地址为通配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所述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方法包括: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所述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或所述发送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发送所述管理帧。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接入点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或者,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
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单播/组播I/G比特。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和第一地址。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此种情况下,不用地址指示信息去指示第一地址是哪种地址,可选的,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换句话说,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中是否包括链路指示信息。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 的MAC地址的I/G比特。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AP MLD的MLD MAC地址。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元素被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AP的MAC地址,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AP工作的链路上。
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生成单元被配置为: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基于所述AAD生成消息完整性校验MIC;以及基于所述MIC生成所述管理帧。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同。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包括所述地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是将所述第一地址中的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所述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通信装置中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所述接收端地址为所述通信装置中所述站点的地址,所述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以及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接入点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又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
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单播/组播I/G比特,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I/G比特置为0,以获取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所述第一地址。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和第一地址,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四方面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此种情况下,不用地址指示信息去指示第一地址是哪种地址,可选的,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换句话说,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中是否包括链路指示信息。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I/G比特置为0,以获取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所述发送端地址。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AP MLD的MLD MAC地址。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所述链路指示信息不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以及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则将所述第一元素应用于所述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所述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则将所述第二元素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隶属AP工作的链路上。
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单链路AP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工作的链路上。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管理帧还包括第一消息完整性校验MIC,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基于所述AAD生成第二MIC;以及基于所述第一MIC和所述第二MIC,对所述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同。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包括所述地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是将所述第一地址中的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管理帧还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的所有比特为1,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地址为通配基本服务集标 识符BSSID。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所述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生成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所述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以及经由所述收发器在所述接收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或所述发送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发送所述管理帧。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所述计算机程序。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接入点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又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单播/组播I/G比特。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和第一地址,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五方面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此种情况下,不用地址指示信息去指示第一地址是哪种地址,可选的,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换句话说,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中是否包括链路指示信息。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AP MLD的MLD MAC地址。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元素被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 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所述第一地址为AP的MAC地址,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AP工作的链路上。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基于所述AAD生成消息完整性校验MIC;以及基于所述MIC生成所述管理帧。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同。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包括所述地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是将所述第一地址中的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所述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经由所述收发器在所述通信装置中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所述接收端地址为所述通信装置中所述站点的地址,所述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以及基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所述计算机程序。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接入点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单播/组播I/G比特,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将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I/G比特置为0,以获取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所述第一地址。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和第一地址。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又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将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I/G比特置为0,以获取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所述发送端地址。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 AP MLD的MLD MAC地址。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所述链路指示信息不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以及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则将所述第一元素应用于所述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所述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则将所述第二元素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AP的MAC地址,并且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AP工作的链路上。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管理帧还包括第一消息完整性校验MIC,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基于所述AAD生成第二MIC;以及基于所述第一MIC和所述第二MIC,对所述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同。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包括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将所述第一地址中的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管理帧还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的所有比特为1,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地址为通配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所述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构建AAD,所述AAD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第二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或者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以及基于ADD生成MIC。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基于所生成的MIC以及接收到的管理帧中的MIC,对接收到的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1字段中,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字段中,第二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中。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要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第一地址来确定第二地址。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地址与第一地址相同。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I/G比特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而得到的。如此,可以使得第二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七方面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且AAD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字段中的I/G比特。如此,可以使得发送端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要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来确定发送端地址。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端地址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相同。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而得到的。如此,可以使得发送端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并且AAD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中的I/G比特。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构建单元,被配置为构建AAD,所述AAD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第二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或者为AP的MAC地址;以及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基于ADD生成MIC。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验证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生成的MIC以及接收到的管理帧中的MIC,对接收到的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1字段中,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字段中,第二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中。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要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第一地址来确定第二地址。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地址与第一地址相同。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I/G比特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而得到的。如此,可以使得第二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八方面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且AAD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字段中的I/G比特。如此,可以使得发送端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要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来确定发送端地址。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端地址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相同。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而得到的。如此,可以使得发送端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并且AAD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中的I/G比特。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构建AAD,所述AAD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第二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或者AP的MAC地址;以及基于ADD生成MIC。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基于 所生成的MIC以及接收到的管理帧中的MIC,对接收到的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1字段中,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字段中,第二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中。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要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第一地址来确定第二地址。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地址与第一地址相同。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I/G比特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而得到的。如此,可以使得第二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且AAD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字段中的I/G比特。如此,可以使得发送端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九方面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要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来确定发送端地址。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端地址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相同。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而得到的。如此,可以使得发送端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隶属于所述AP MLD的AP的MAC地址;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并且AAD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中的I/G比特。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该多链路设备包括如上第三方面至第六方面、第七方面至第八方面任一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装置。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 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七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或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芯片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和通信接口,该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七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设备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七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者,该系统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和单链路站点;或者,该系统包括第二多链路设备和单链路站点,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是发送端,单链路站点是接收端。或者,其中,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是接收端,单链路站点是发送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七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实现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七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为AP MLD或non-AP MLD,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为AP MLD或non-AP MLD。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现方式的特征、优点及其他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此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现方式,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个示意图;
图2示出了多链路设备的连接场景200的一个示意图;
图3示出了多链路元素的格式300的一个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400的一个信令交互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帧的格式500的一个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链路设备的场景600的一个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700的另一个信令交互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帧的格式800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AAD的格式900的一个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1000的一个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1100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200的一个示意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300的另一个示意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400的又一个示意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装置1500的简化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术语“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可以为广域网系统或者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多种WLAN通信协议,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系列协议中的802.11ac/802.11ax/802.11be或者未来IEEE 802.11系列中任意一种协议。为描述方便,本公开实施例以WLAN为例进行说明。WLAN中可以包括多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BSS可以具有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 identifier,BSSID)以及BSS的节点包括接入点类的站点和非接入点类的站点(Non 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 STA)。
术语“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也可以称为多频段设备(multi-band device),是可以支持多条链路并行进行传输的无线通信设备。相比于仅支持单条链路传输的设备来说,多链路设备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高的吞吐量。多链路设备包括多个隶属的(affiliated)站点,隶属的站点是工作在链路上的逻辑上的站点,其中,隶属的站点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非接入点站点(non-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 STA)。多链路设备的工作频段可以为1GHz、2.4GHz、5GHz、6GHz,也可以工作在其他的频段上。多链路设备可以遵循802.11系列协议实现无线通信,例如,遵循极高吞吐率(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站点,或遵循基于802.11be或兼容支持802.11be的站点,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其中其他设备可以是多链路设备,也可以不是多链路设备。
术语“AP MLD”是指其隶属的站点是AP,也可以被称为多链路AP。AP MLD可以为部署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为其关联的non-AP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主要部署于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覆盖半径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当然,也可以部署于户外。AP MLD相当于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具体的,AP MLD可以是带有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芯片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路由器、网关、中继器、通信服务器、交换机或网桥等通信设备,其中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等。此外,AP MLD可以支持802.11be制式或者802.11be的下一代WLAN制式。AP MLD也可以支持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WLAN制式。
术语“non-AP MLD”是指其隶属的站点是non-AP STA,也可以被称为多链路non-AP STA。non-AP MLD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装置,其可以基于AP MLD接入无线局域网。non-AP STA可以是无线通信芯片、无线传感器或无线通信终端。例如,non-AP STA可以为支持Wi-Fi通信功能的用户单元、接入终端、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订户站、订户单元、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例如,non-AP STA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便携式通信设备、手持机、便携式计算设备、娱乐设备、游戏设备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被配置为经由无线介质进行网络通信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等。此外,non-AP MLD可以支持802.11be制式或者802.11be的下一代WLAN制式。non-AP MLD也可以支持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WLAN制式。
AP MLD与non-AP MLD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采用链路标识(link ID)或链路标识比特位图(link ID bitmap)来标识链路或链路上的站点。链路标识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操作集和信道号,或者可选地还可以包括链路上的站点标识,例如站点的MAC地址或站点的关联标识符(Associated Identifier,AID)。 对链路而言,可以具有链路地址,如隶属的站点MAC地址(affiliated STA MAC Address);对AP MLD而言,还可以具有AP MLD MAC地址,简称为MLD地址。
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可以是多链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以此场景为例;或者发送端可以是单链路站点,接收端是多链路设备;或者发送端可以是多链路设备,接收端是单链路站点。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个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AP 110(1)、AP 110(2)、non-AP STA 120(1)和non-AP STA 120(2)。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AP110(1)和AP 110(2)统称为AP 110,并且以下将non-AP STA 120(1)和non-AP STA 120(2)统称为non-AP STA 120。应理解,本公开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AP 110(1)、AP 110(2)以及一个或多个单链路non-AP STA(图未示意)。或者,本公开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链路AP和non-AP STA 120(1)和non-AP STA 120(2)。
示例性地,AP 110(1)和AP 110(2)可以为AP MLD的隶属AP,non-AP STA 120(1)和non-AP STA 120(2)可以为non-AP MLD的隶属non-AP STA。下文中将隶属AP和隶属non-AP统称为隶属站点(STA),将AP和non-AP STA统称为STA。
应理解,图1仅仅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其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并且,该图不构成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AP MLD或non-AP MLD的数量的限定。
图2示出了多链路设备的连接场景200的一个示意图。图2中示出了AP MLD 210和non-AP MLD 220,并且AP MLD 210与non-AP MLD 220之间具有至少两条链路,图2中示出为第一链路230和第二链路240。
AP MLD 210具有至少两个逻辑AP,图2中示出为第一AP 212和第二AP 214。并且,第一AP 212具有其第一AP物理层2121和第一AP低MAC层2122,第二AP 214具有其第二AP物理层2141和第二AP低MAC层2142,第一AP 212和第二AP 214具有共享的高MAC层2124。
non-AP MLD 220具有至少两个逻辑non-AP STA,图2中示出为第一non-AP STA 222和第二non-AP STA 224。并且,第一non-AP STA 222具有其第一non-AP STA物理层2221和第一non-AP STA低MAC层2222,第二non-AP STA 224具有其第二non-AP STA物理层2241和第二non-AP STA低MAC层2242,第一non-AP STA 222和第二non-AP STA具有共享的高MAC层2224。
应理解,图2仅是示意,例如在AP MLD 210与non-AP MLD 220之间可以具有更多数量的链路等。
对于non-AP MLD(如图2中的non-AP MLD 220)来说,其可以通过在一条链路上的多链路建立操作来实现与AP MLD(如图2中的AP MLD 210)的多条链路同时建立关联。具体地,可以通过多链路关联请求(Multi-link Association Request)帧和多链路关联响应(Multi-link Association Response)帧进行多链路建立操作。多链路关联请求帧和多链路关联响应帧可以携带多条链路的信息,从而实现与多条链路的同时关联。
结合图2,作为一个举例,多链路建立的过程可以为:non-AP MLD 220在第一链路230上向AP MLD 210发送多链路关联请求帧,该多链路关联请求帧中携带第一链路230的non-AP STA侧信息(即第一non-AP STA 222的信息),还同时携带有第二链路240的non-AP STA侧信息(即第二non-AP STA 224的信息)。AP MLD 210在第一链路230上接收到多链路 关联请求帧后,在第一链路230上向non-AP MLD 220发送多链路关联响应帧,该多链路关联响应帧携带第一链路230的AP侧信息(即第一AP 212的信息),还同时携带有第二链路240的AP侧信息(即第二AP 214的信息)。从而non-AP MLD 220的第一non-AP STA 222和第二non-AP STA 224分别与AP MLD 210的第一AP 212和第二AP 214建立了关联。
可以定义多链路元素(Multi-link element),从而在多链路关联请求帧中携带non-AP MLD(如第一non-AP STA 222和第二non-AP STA 224)的相关信息。
图3示出了多链路元素的格式300的一个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链路元素包括元素ID(Element Identifier)301、长度(Length)302、元素ID扩展(Element ID Extension)303、多链路控制(Multi-Link Control)304、公共信息字段,其中公共信息字段包括MLD MAC地址(MLD MAC address)305、…、字段k(Field k)比如能力字段等,306、每个STA x的配置(Per-STA Profile x)307和每个STA y的配置(Per-STA Profile y)(如果存在的话)308。
MLD公共信息部分310,用于携带MLD的相关信息。其后的每个STA x的配置307和每个STA y的配置(如果存在的话)308属于可选子元素320,代表每个站点的配置信息(per-STA profile)。
进一步地,多链路控制304包括类型(Type)314、MLD MAC地址出现(MLD MAC Address present)324和保留(Reserved)334。示例性地,类型314可以是通道直接链路建立(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TDLS)。
可选地每个STA x的配置307包括子元素ID(Subelement ID)317、长度(Length)327和内容337,其中内容337包括STA控制字段(Per-STA control field)3371、STA信息(STA information)字段3372和STA配置字段3373。STA控制字段3371包括链路ID(Link ID)33711和STA MAC地址出现(STA MAC Address present)33712。STA配置字段3373包括元素1(Element 2)33731、…、元素Y(Element Y)33732、…、非继承元素(Non-Inheritance element)(如果存在的话)33733。
可理解,在图3中MLD MAC地址305与字段k 306之间还可以包括其他字段,这里未示出。在元素1 33731与元素Y 33732之间包括其他元素,如元素2、元素3、…元素Y-1等。在元素Y 33732与非继承元素337322之间可以包括其他元素,其中非继承元素33733是最后一个元素。
对于多链路设备与另一个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通信,比如图2所示的AP MLD 210与non-AP MLD 220之间的通信,第一AP 212发送的管理帧通常在第一链路230上发送给第一non-AP STA 222,但是目前的方案不能充分利用多链路特性,导致传输效率低。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案。该方案的管理帧能够进行跨链路传输,充分利用了多链路特性,从而保证了通信效率。以下结合图4至图9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400的一个信令交互图。过程400涉及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和第二多链路设备402。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可以为AP MLD或non-AP MLD,相应地,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为non-AP MLD或AP MLD。
为了描述方便,下面的一些示例中可以假设第一多链路设备401为AP MLD,如图2所示的AP MLD 210,假设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为non-AP MLD,如图2所示的non-AP MLD 220。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通信过程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图4中未示出的交互信令,或者省略图4中示出的某些信令。
在过程400的410,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可以首先生成管理帧。
具体地,所生成的管理帧可以具有如下图5所示的格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帧的格式500的一个示意图。格式500包括帧控制(Frame Control)501,时长(Duration)502,地址1(Address 1)503,地址2(Address 2)504,地址3(Address 3)505,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506,地址4(Address 4)507,帧体(Frame Body)509以及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510,其中帧体509可以包括介质接入控制管理协议数据单元(MAC Management Protocol Data Unit,MMPDU)。附加地或可选地,格式500还可以包括高吞吐量控制(High Throughput Control,HT Control)511。
示例性地,帧控制501可以包括多个子字段,例如包括协议版本(Protocol Version)、帧类型(Type)、子类型(Subtype)、来自分布式系统(From Distributed System,From DS)、到分布式系统(To DS)、重试(Retry)、电源管理(Power Management)、更多数据(More Data)等。例如,帧类型“00”表示管理帧。
示例性地,时长502可以用于表示传输机会时长。地址1 503,地址2 504,地址3 505和地址4 507可以统称为地址域,用于表示该管理帧的接收地址、发送地址、源地址、目的地址或BSSID等。帧体509可以用于承载具体的信息。FCS 510可以用于检错,例如FCS 510可以包括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HT控制511可以包括聚合控制(Aggregated Control,A-Control),进一步包括控制列表和填充。
可理解,在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管理帧类型,分别为MLD级别(MLD level)管理帧和链路级别(link level)管理帧,其中MLD级别管理帧是针对MLD的,可以被应用于多于1条的链路,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该管理帧中只指示了一条链路,那么该MLD级别管理帧也可以应用于该条链路上。而链路级别管理帧是针对具体链路的,可以被应用于该具体的链路,或者链路级别管理帧是针对一条链路的,可以被应用于该一条链路。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MAC地址来区分帧类型。例如MLD的MAC地址对应于MLD级别管理帧,而隶属站点的MAC地址对应于链路级别管理帧,或者非隶属于任何MLD的站点的MAC地址对应于链路级别管理帧。应理解,非隶属于任何MLD的站点为单链路站点。本实施例中,主要以隶属于MLD的站点为例进行描述,单链路站点的实现方式与之类似,简洁起见,不再详细描述。还应理解,发送端和接收端中,至少一方为单链路站点时,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只有一条链路,因此,发送端发送管理帧,可以按照现有协议802.11-2020版本对管理帧的内容进行设置;接收端接收到管理帧后,可以按照现有协议802.11-2020版本对管理帧的内容进行解读和执行。这是因为,发送端和接收端中至少一个是单链路站点时,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只有一条关联链路,不存在跨链路传输的可能,因此,可将管理帧中的A1和A2设置成站点的地址,A3设置成AP的MAC地址,即BSSID。具体实现如下:
第一,发送端是单链路站点时,例如是单链路AP时,接收端是non-AP STA MLD时,A3设置成该发送端的单链路AP的MAC地址;
又如,发送端是单链路站点时,例如是单链路non-AP STA时,接收端是AP MLD时,A3设置成该单链路non-AP STA关联的AP的MAC地址;该单链路non-AP STA关联的AP是隶属于该发送端AP MLD中的AP。
又如,发送端是AP MLD时,接收端是单链路站点时,例如是单链路non-AP STA时,A3设置成该接收端,即该non-AP STA所关联的AP的MAC地址;该关联的AP是隶属于 AP MLD的AP;
又如,发送端是non-AP STA MLD时,接收端是单链路站点时,例如是单链路AP时,A3设置成该接收端,即该单链路AP的MAC地址;
再如,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是单链路站点时,例如发送端为单链路AP时,接收端为单链路non-AP STA时,A3设置为发送端AP的MAC地址;例如接收端为单链路AP时,发送端为单链路non-AP STA时,A3设置为接收端AP的MAC地址。
上述示例即将管理帧或管理帧中的元素应用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一条关联链路上,后续实施例中,主要是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为多链路设备为例的,当提及发送端和接收端中任一方为单链路站点时,适用此种实现方式。
可选地,多链路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MAC地址(如被携带于地址3中)来区分管理帧类型,例如MLD的MLD MAC地址对应于MLD级别管理帧,例如MLD中隶属站点的MAC地址对应于链路级别管理帧,或者单链路站点或不隶属于MLD的站点的MAC地址对应于链路级别管理帧。
管理帧可以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该链路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管理帧被应用于的至少一条链路,该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
具体地,对于MLD级别管理帧,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对于链路级别管理帧,或者说对于发送端和接收端中两端都为多链路设备时,需要指示管理帧应用于收发两端之间的一条链路或具体的链路上时;或者对于发送端和接收端中存在至少一方为单链路站点,收发两端间只存在一条链路时;这两种情况下,第一地址为可以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具体为AP的BSSID,例如是AP MLD中隶属AP的BSSID,或者为不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即单链路AP。本实施例中,主要以隶属于AP MLD的AP为例进行描述,如此,该第一地址的设计可以帮助多链路设备间的管理帧实现跨链路传输。第一地址为不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BSSID时或单链路AP的BSSID,实现方式与之类似,简洁起见,可以根据前述例举的各种场景,在A3的地址为AP的MAC地址具体为单链路AP的MAC地址的几种情况中,将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隶属AP”替换为“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或者替换成“单链路AP”得到,不再详细描述。
为了叙述方便,在下面的描述中,将AP MLD的MLD MAC地址简述为AP MLD的MAC地址,将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简述为隶属AP的MAC地址,其中,隶属AP的MAC地址可以为隶属AP的BSSID。
在一些示例中,地址1 503可以承载该管理帧的接收端地址,地址2 504可以承载该管理帧的发送端地址,地址3 505可以承载第一地址。
示例性地,接收端地址可以是接收端站点的MAC地址,发送端地址可以是发送端站点的MAC地址,并且该管理帧在该接收端站点或发送端站点工作的链路上进行传输。
举例来讲,如下表1所示,如果该管理帧是从AP MLD发送到non-AP MLD的,即传输方向为下行,那么地址1 503可以承载non-AP STA的MAC地址,地址2 504可以承载AP的MAC地址。如果该管理帧是从non-AP MLD发送到AP MLD的,即传输方向为上行,那么地址1 503可以承载AP的MAC地址,地址2 504可以承载non-AP STA的MAC地址。如果该管理帧是从non-AP MLD发送到non-AP MLD的,即对等(Peer to peer)通信,那么地址1 503和地址2 504承载STA的MAC地址。另外,不管是上行还是下行,地址3 505均承载第一地址。
表1
在另一些示例中,例如在进行空口传输时,地址1 503可以承载该管理帧的相应的链路地址,类似地,地址2 504可以承载该管理帧的相应的链路地址,地址3 505可以承载第一地址。
示例性,如果要将管理帧应用于至少两条链路上,那么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可以生成MLD级别管理帧。如果要将管理帧应用于一条链路上,那么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可以生成链路级别管理帧。可选地,在一个特例中,如果要将管理帧应用于一条链路上,也可以生成MLD级别管理帧。
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进行跨链路传输,可以由地址1 503承载接收端地址,由地址2 504承载发送端地址,地址3 505承载第一地址。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多链路设备401为如图2的AP MLD 210,假设第二多链路设备为如图2的non-AP MLD 220,那么地址1 503承载non-AP MLD 220中的一个隶属non-AP STA的MAC地址(如图2中第一non-AP STA 222的MAC地址),地址2 504承载AP MLD 210中的一个隶属AP的MAC地址(如图2中第一AP 212的BSSID)。
作为一个示例,如在目前的802.11-2020协议,AP的MAC地址与AP的BSSID是相同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隶属AP的MAC地址可以为隶属AP的BSSID。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地址的属性或者第一地址的含义;或者,该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管理帧的类型。
具体的,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比如1)以指示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比如0)以指示第一地址为隶属AP的MAC地址,其中隶属AP的MAC地址可以为该隶属AP的BSSID,或者是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BSSID。本实施例中,主要以隶属于MLD的AP为例进行描述,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或者单链路AP的实现方式与之类似,简洁起见,可将实施例中涉及的“隶属AP”替换为“不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或替换为“单链路AP”得到,不再详细描述。
由于第一地址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那么可以认为,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地址3中所承载的是AP MLD的MAC地址还是隶属AP的MAC地址。
作为另一种理解,该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管理帧的类型。具体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以指示该管理帧为MLD级别管理帧,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以指示该管理帧为链路级别管理帧。第一值不同于第二值。例如第一值为1,第二值为0。或者例如第一值为0,第二值为1。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地址可以包括地址指示信息,换句话说,地址指示信息位于第一地址内,或者说,地址指示信息是第一地址的部分比特。具体的,地址指示信息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例如,地址指示信息可以被承载于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中的单播/组播(Individual/Group,I/G)比特。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将承载于地址3字段中的第一地址的I/G比特设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第一地址的I/G比特的默认值可以为0。若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1),那么可以将第一地址的I/G比特重新设置为1。若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0),那么将第一地址的I/G比特保持为0。
可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对I/G比特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其可以为与地址3字段的第一个字节的最低位,B0比特,或者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等。换句话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地址3字段用于承载第一地址,且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例如第一地址中的B0比特位作为地址指示信息。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链路设备的场景600的一个示意图。在图6中,示出了AP MLD 610和non-AP MLD 620。AP MLD 610包括AP1、AP2和AP3,non-AP MLD 620包括non-AP STA 1、non-AP STA 2和non-AP STA 3。假设通过多链路建立过程在AP MLD 610和non-AP MLD 620之间已经建立关联了三条链路,分别为第一链路601、第二链路602和第三链路6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多链路设备401要生成的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那么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在生成管理帧时,可以将地址3 505中MAC地址的I/G比特(即地址指示信息)设定为第一值(如1),则地址3 505中的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此时,管理帧中的第一地址携带地址指示信息。比如说在该第一值为“1”的例子中,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但是该MAC的I/G比特被设成“1”而不是“0”。
举例来讲,假如地址3字段包括48比特,且I/G比特位于第一个字节的B0比特。那么,可以首先将AP MLD的MAC地址表示为48比特的字符串,然后将该字符串的第B0比特置为1,然后再将B0比特为1的字符串携带在地址3字段中。
应注意的是,在目前的802.11-2020协议中,管理帧中的地址2(A2)地址为发送端地址,且只能是单播地址;地址3(A3)是AP的BSSID,通常来讲也是单播地址。但是,在本公开上述的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的实施例中,需满足第一地址为非全“1”。对于诸如探测请求帧之类的部分管理帧,如果其A3地址被设置成全为“1”,例如为通配(wildcard)BSSID,A3地址的48比特都为1。此时该通配BSSID无法携带地址指示信息。也就是说,只有在地址3中的地址为非全1的情形下,才可以应用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的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地址指示信息可以位于第一地址之外。在该实现方式中,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和第一地址,且该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AC地址还是隶属AP的MAC地址。也就是说,尽管在上面的示例中,假设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地址3的I/G比特。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例,地址指示信息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的I/G比特。具体的,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表示地址3中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表示地址3中第一地址为隶属AP的MAC地址。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将承载于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的I/G比特设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的I/G比特的默认值可以为0。若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1),那么将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的I/G比特重新设置为1。若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0),那么将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的I/G 比特保持为0。
以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为例,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在生成该管理帧中,可以将AP MLD的MAC地址承载于地址3字段中。对于地址2字段,可以先确定发送端地址(如图6中AP1的MAC地址)所表示的字符串,然后将该字符串的I/G比特置为1,再将I/G比特为1的字符串承载于地址2字段中。
作为另一例,地址指示信息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帧控制的From DS和To DS。具体的,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例如第一值可以为From DS=1且To DS=0)表示地址3中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例如第二值可以为From DS=1且To DS=1)表示地址3中第一地址为隶属AP的MAC地址。
应注意的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字段或比特来承载地址指示信息,本公开中不再一一罗列具体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链路指示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或者不包括链路标识信息。
如上所述,该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还可以指示该管理帧为MLD级别管理帧。
在一例中,该管理帧可以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以指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所有建立关联的链路,具体地要被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401与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结合图6,如果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所有链路,即第一链路601、第二链路602和第三链路603,那么该管理帧可以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这样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进一步说明,上述提到的“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所有建立关联的链路”适用于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接收端地址)是单播地址。如果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接收端地址)是多播地址,则“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所有建立关联的链路”替换成“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所有的链路”,比如AP MLD中的隶属AP发送多播管理帧,则“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所有建立关联的链路”替换成“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AP MLD所有的链路”。举例来讲,管理帧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元素。例如,管理帧的帧体509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元素。可选地,帧体509中的元素可以具有如上面图3所示的格式300,作为一例,元素可以携带链路标识信息,如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图3中所示的链路ID字段33711中。但是可理解,帧体509中的元素也可以具有与图3不同的格式,本公开对此不限定。
如果管理帧的某一个元素(如第二元素)要被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401与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那么该第二元素可以不携带任何链路标识信息。也就是说,第二元素不携带任何链路标识信息,以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将该第二元素应用于所有链路上。另一种实施方式是,第二元素不携带任何链路标识信息,以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将该第二元素应用于传输该元素的链路上。链路ID也可以占用其他比特数,比如4比特。
在另一例中,该管理帧可以携带要被应用于的链路的链路标识信息,以指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至少一条链路上。也就是说,在该例中,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例如,链路标识信息可以为链路标识(link ID)或链路标识比特位图(link ID bitmap)等。结合图6,如果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
作为一例,链路标识信息括第一链路601的链路ID和第二链路602的链路ID。举例来讲,假设用2比特来携带链路ID,第一链路601的链路ID为“00”,第二链路602的链路ID为“01”,第三链路603的链路ID为“10”。那么链路标识信息可以包括“00”和“01”,表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
作为另一例,链路标识信息可以包括链路标识比特位图,并且该链路标识比特位图中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对应的比特被置为1,其他比特为0。在该例中,链路标识比特位图所包含的比特数量可以等于(或大于)所有链路的数量或者固定为8比特或者16比特,并且链路标识比特位图所包含的比特的顺序可以与所有链路具有对应关系,举例来讲,假设链路标识比特位图所包含的比特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对应第一链路601、第二链路602和第三链路603。那么链路标识信息可以包括“110”,表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这样能够用更少的比特来明确指示要被应用的链路。
举例来讲,管理帧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元素,链路标识信息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某一个元素(如第一元素)中,换句话说,管理帧的第一个元素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以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将第一元素应用于该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举例来讲,管理帧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元素,且管理帧的第二元素要被应用于所有链路,此时该第二元素可以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且该链路标识信息指示所有链路,比如通过链路标识比特位图,将关联的所有链路的对应的比特置为预设值或第一值,指示该第二元素被应用于对应的所有链路。
可理解的是,在该例中,如果第一元素中承载的链路标识信息指示的是一条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会将第一元素应用于一条链路上。如果第一元素中承载的链路标识信息指示的是多条链路(例如两条链路或所有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会将第一元素应用于多条链路上。
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第一地址为隶属AP的MAC地址。具体地,第一地址可以为隶属AP的BSSID,进而该管理帧可以由第二多链路设备应用于该隶属AP工作的链路上。
如上所述,该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还可以指示该管理帧为链路级别管理帧。如前述链路级别管理帧是针对具体链路的,可以被应用于该具体的链路,或者链路级别管理帧是针对一条链路的,可以被应用于该一条链路。
针对于“链路级别管理帧是针对具体链路的,可以被应用于该具体的链路”:
在一示例中,该管理帧可以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以指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第一地址所指示的AP工作的链路上。
在另一例中,该管理帧可以携带要被应用于的链路的链路标识信息,以指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至少一条链路上。也就是说,在该例中,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例如,链路标识信息可以为链路标识(link ID)或链路标识比特位图(link ID bitmap)等。结合图6,如果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
作为一例,链路标识信息括第一链路601的链路ID和第二链路602的链路ID。举例来讲,假设用2比特来携带链路ID,第一链路601的链路ID为“00”,第二链路602的链路ID为“01”,第三链路603的链路ID为“10”。那么链路标识信息可以包括“00”和“01”,表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链路ID也可以占用其他比特数,比如4比特。
作为另一示例,链路标识信息可以包括链路标识比特位图,并且该链路标识比特位图中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对应的比特被置为1,其他比特为0。在该例中,链路标识比特位图所包含的比特数量可以等于(或大于)所有链路的数量,或者固定为8比特或者16比特,并且链路标识比特位图所包含的比特的顺序可以与所有链路具有对应关系,举例来讲, 假设链路标识比特位图所包含的比特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对应第一链路601、第二链路602和第三链路603。那么链路标识信息可以包括“110”,表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这样能够用更少的比特来明确指示要被应用的链路。
可选的,链路标识信息指示的链路包括传输该管理帧的AP对应的链路标识,或者在链路标识比特位图对应的比特置为1。
举例来讲,管理帧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元素,链路标识信息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某一个元素(如第一元素)中,换句话说,管理帧的第一个元素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以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将第一元素应用于该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举例来讲,管理帧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元素,且管理帧的第二元素要被应用于所有链路,此时该第二元素可以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且该链路标识信息指示所有链路,比如通过链路标识比特位图,将关联的所有链路的对应的比特置为预设值或第一值,指示该第二元素被应用于对应的所有链路。
可理解的是,在该例中,如果第一元素中承载的链路标识信息指示的是一条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会将第一元素应用于一条链路上。如果第一元素中承载的链路标识信息指示的是多条链路(例如两条链路或所有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会将第一元素应用于多条链路上。
针对于“链路级别管理帧是针对一条链路的,可以被应用于该一条链路”,此时,该管理帧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
结合图6,如果是链路级别管理帧,且要被应用于第二链路602,那么第一地址为隶属AP(即AP2)的BSSID。
在一例中,如果在第二链路602上进行下行传输且要被应用于第二链路602,那么,地址1承载的是non-AP STA2的MAC地址,地址2承载的是AP2的MAC地址,地址3承载的是AP2的BSSID。在另一例中,如果在第一链路601上进行下行传输且要被应用于第二链路602,那么,地址1承载的是non-AP STA1的MAC地址,地址2承载的是AP1的MAC地址,地址3承载的是AP2的BSSID。该管理帧中无需额外携带链路信息,这样能够防止重复信令指示,节省信令开销。
继续回到过程400,在420,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向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发送该管理帧。
该发送的步骤可以通过单播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广播方式进行,本公开对此不限定。
具体地,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可以在管理帧的地址1和地址2之间的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发送该管理帧。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6,管理帧的地址1承载non-AP STA1的MAC地址,管理帧的地址2承载AP1的MAC地址,那么AP MLD 610可以经由AP1在第一链路601上,将管理帧发送给non-AP MLD 620中的non-AP STA1,如图6中虚线630所示。
在另一些示例中,参照图6,管理帧的地址1承载non-AP STA2的MAC地址,管理帧的地址2承载AP2的MAC地址,那么AP MLD 610可以经由AP2在第二链路602上,将管理帧发送给non-AP MLD 620中的non-AP STA2,如图6中虚线640所示。
继续回到过程400,在430,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将接收到的管理帧应用于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如上所述,管理帧的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该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即地址指示信息位于第一地址内。或者,管理帧的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地址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确定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确定该管理帧为MLD级别管理帧。
对于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的情形,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获取管理帧中地址3字段所承载的信息,将其中的I/G比特重新置为0,进而能够读取地址3中的第一地址,即AP MLD的MAC地址。结合图6的场景,第一地址可以为AP MLD 610的MAC地址。
进一步,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判断该管理帧中是否携带有链路指示信息。
如果该管理帧中未携带有链路标识信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与第一多链路设备401与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如第一链路601、第二链路602和第三链路603)。作为一例,该管理帧可以为增加块确认(ADD Block ACK,ADDBA)请求帧或者增加块确认响应帧。
如果该管理帧中携带有链路标识信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该链路标识路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例如,结合图6,若管理帧包括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的链路标识信息(例如,链路标识信息可以通过两个链路ID字段包括第一链路601的链路ID和第二链路602的链路ID;或者可以通过将链路标识比特位图中的对应2比特置为第一值来表示链路标识信息),那么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作为一例,该管理帧可以为目标唤醒时间(Target Wake Time,TWT)建立帧,其中该TWT建立帧中的TWT元素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且该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要被应用的一条或多条链路。
举例来讲,该管理帧包括至少一个元素。如果第一元素携带链路标识信息,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第一元素应用于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如果第二元素未携带链路标识信息,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第二元素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401与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或者在另一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二元素未携带链路标识信息,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第二元素仅应用于该管理帧传输的链路上(即接收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或发送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所工作的链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确定第一地址为隶属AP的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确定该管理帧为链路级别管理帧。进而,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该隶属AP所工作的链路上。作为一例,该管理帧可以为通知信道宽度帧格式(Notify Channel Width Frame Format)帧。
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获取管理帧中地址3的信息,读取地址3中的第一地址,即隶属AP的BSSID。结合图6的场景,假设该第一地址可以为AP2的BSSID。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与第一地址(AP2的BSSID)关联的链路(即第二链路602)上。
可理解,在该例中,管理帧被应用于的链路是基于第一地址(即隶属AP的MAC地址)所确定的,与实际传输该管理帧的链路无关。
举例来讲,结合图6,假设管理帧的地址1承载non-AP STA2的MAC地址,管理帧的地址2承载AP2的MAC地址,地址3承载AP2的BSSID。那么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在第二链路602上将管理帧发送到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并且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将管理帧应用于第二链路602。可见,在该例中,实际传输的链路与被应用的链路是相同的,都是第二链路602。再举例来讲,假设管理帧的地址1承载non-AP STA1的MAC地址,管理帧的地址2承载AP1的MAC地址,地址3承载AP2的BSSID。那么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在第一链路601 上将管理帧发送到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但是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将管理帧应用于第二链路602。也就是说,第二多链路设备402根据第一地址将管理帧应用于了传输该管理帧的链路(第一链路601)之外的另一条链路(第二链路602)上。如此,传输管理帧的链路与被应用的链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实现了管理帧的跨链路传输,充分利用了多链路特性,提升了通信效率。
应注意的,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在接收到管理帧之后,可以判断管理帧的地址3中的地址是否全为1。如果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确定该地址3中的是通配BSSID,并且地址3中不携带地址指示信息。只有在地址3中的地址不全为1时,才执行上面所述的确定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AC地址还是隶属AP的MAC地址。
继续回到过程400,在440,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向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发送该管理帧的回复确认帧。
示例性地,结合图6,non-AP MLD 620的non-AP STA 1可以在第一链路601上向AP MLD 610的AP1发送确认帧。作为一例,该确认帧可以包括肯定确认(ACK)。
在上面结合图4至图6的示例中,假设第一多链路设备401为AP MLD,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为non-AP MLD。可理解的是,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可以为non-AP MLD,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为AP MLD。相应的描述是类似的,这里不再重复。
通过上面结合图4至图6的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管理帧可以包括链路指示信息,以指示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的链路,从而第二多链路设备能够将管理帧应用于正确的链路上,避免处理处理错误。并且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AC地址还是隶属AP的MAC地址,该方案即使针对MLD的MAC地址与隶属站点的MAC地址相同的情形也是适用的,该方案更加通用,能够节省信令开销。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帧可以进行跨链路传输,如此能够充分利用多链路特性,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通信效率。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链路传输的管理帧机制,能够利用多链路特性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并且即使在MLD的MAC地址与隶属站点的MAC相同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因无法确定管理帧类型而导致的处理异常。从另外一方面讲,该跨链路传输机制,允许MLD的MLD MAC地址与其中一个隶属站点的MAC地址相同,减少了MAC地址的数量开销,降低了芯片的成本。具体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地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地址,在节省信令开销的同时,能够确保处理正常进行。并且,对于链路级别管理帧,至少通过第一地址来指示管理帧要应用于哪条链路上,不会因跨链路传输导致应用于错误的链路上。对于MLD级别管理帧,可以通过额外的链路信息指示管理帧要应用于哪些部分链路上,扩大了应用范围,保证了通信性能。
另一种实施例,管理帧中的地址3中所承载的始终都是AP的MAC地址;也就是说,任何管理帧中的地址3中所承载的都是AP的MAC地址,不会再有承载AP MLD的MAC地址的可能。该AP的MAC地址可以是隶属的AP的MAC地址,也可以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该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管理帧的类型。具体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以指示该管理帧为MLD级别管理帧,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以指示该管理帧为链路级别管理帧。第一值不同于第二值。例如第一值为1,第二值为0。或者例如第一值为0,第二值为1。
进一步讲:AP的MAC地址是传输该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或者是同一个AP MLD中除传输该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外的另一个AP的MAC地址
AP的MAC地址是传输该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管理帧携带的链路标识信息,如前述“针对于“链路级别管理帧是针对具体链路的,可以被应用于该具体的链路”的叙述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AP的MAC地址是同一个AP MLD中除传输该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外的另一个AP的MAC地址:管理帧携带的链路标识信息,如前述“针对于“链路级别管理帧是针对具体链路的,可以被应用于该具体的链路”的叙述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700的另一个信令交互图。过程700涉及第一多链路设备701和第二多链路设备702。第一多链路设备701可以为AP MLD或non-AP MLD,相应地,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可以为non-AP MLD或AP MLD。
为了描述方便,下面可以假设第一多链路设备701为如图6的AP MLD 610,假设第二多链路设备702为如图6的non-AP MLD 620。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通信过程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图7中未示出的交互信令,或者省略图7中示出的某些信令。
在过程700的710,第一多链路设备701可以首先生成管理帧。该管理帧可以是鲁棒的管理帧,或称被保护的管理帧或被加密的管理帧,可以具有如下图8所示的格式。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帧的格式800的另一个示意图。格式800包括帧控制(Frame Control)801,时长(Duration)802,地址1(Address 1)803,地址2(Address2)804,地址3(Address 3)805,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806,地址4(Address 4)807,计数器模式密码块链消息完整码协议(Counter mode Cipher-Block Chaining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CBC-MAC)Protocol,CCMP)头或Galois/计数器模式协议(Galois/Counter Mode Protocol,GCMP)头808,帧体(Frame Body)809,消息完整性校验(MIC)812以及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810,其中帧体809可以包括MMPDU。附加地或可选地,格式800还可以包括高吞吐量控制(High Throughput Control,HT Control)811。
示例性地,帧控制801可以包括多个子字段,例如包括协议版本(Protocol Version)、帧类型(Type)、子类型(Subtype)、来自分布式系统(From Distributed System,From DS)、到分布式系统(To DS)、重试(Retry)、电源管理(Power Management)、更多数据(More Data)等。例如,帧类型“00”表示管理帧。
示例性地,时长802可以用于表示传输机会时长。地址1 803,地址2 804,地址3 805和地址4 807可以统称为地址域。帧体509可以用于承载具体的信息。FCS 810可以用于检错,例如FCS 810可以包括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HT控制811可以包括聚合控制(Aggregated Control,A-Control),进一步包括控制列表和填充。
可理解,图8中具有类似附图标记的元素可以参照上面对图5中相似元素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
管理帧可以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该链路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管理帧被应用于的至少一条链路。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地址和地址指示信息。在另一些示例中,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地址,该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即地址指示信息位于第一地址内。该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AC地址还是隶属AP的MAC地址。具体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以指示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以指示第一地址为隶属AP的MAC地址。
在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的情形下,链路指示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如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元素中。或者,管理帧可以不携带任何链路标识信息。
具体地,关于该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以及链路指示信息的具体实施例,可以参照上面结合图4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实现中,如图8所示格式800的管理帧中的MIC812,可以基于由第一多链路设备701构建的额外认证数据(Additional Authentication Data,AAD)生成。应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ADD的构建和/或解析过程,以及相应的MIC生成和/或解析过程,可以单独实施,或者可以跟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管理帧的生成和发送过程耦合。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AAD的格式900的一个示意图。格式900包括帧控制(Frame Control)901、地址1 902、地址2 903、地址3 904、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905和地址4 906。
示例性地,帧控制901可以是基于帧控制801的一部分子字段生成的,例如可以排除帧控制801部分子字段(例如,子类型、重试、更多数据等)然后再生成帧控制901,也就是说上述被排除的部分子字段被设置(mask)为0。示例性地,序列控制905可以与序列控制806一致,地址4 906可以与地址4 807一致。作为一种实现,具体构建AAD的帧控制901、地址1 902、序列控制905和地址4 906的方法,也可以参考目前的802.11-2021协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地址1 902中承载的地址与地址1 803中的相同,地址2 903中承载的地址与地址2 804中的相同,并且地址3 904中承载的地址与地址3 805中的相同。
具体地,格式900中的地址1 902可以承载管理帧的接收端地址,地址2 903可以承载管理帧的发送端地址,地址3 904可以承载第二地址。可理解,这里的管理帧可以是AAD对应的管理帧,也可以是上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管理帧。举例来说,如果该管理帧是从AP MLD发送到non-AP MLD的,即传输方向为下行,那么地址1 902可以承载non-AP STA的MAC地址,地址2 903可以承载AP的MAC地址。如果该管理帧是从non-AP MLD发送到AP MLD的,即传输方向为上行,那么地址1 902可以承载AP的MAC地址,地址2 903可以承载non-AP STA的MAC地址。另外,不管是上行还是下行,地址3 904均承载第二地址。
并且,在空口传输时,如果管理帧的地址1 803和地址2 804中携带的是相应的该管理帧传输所在的链路的地址,那么此时,AAD中的地址1 902和地址2 903中携带的也可以是相应的该管理帧传输所在的链路的地址。如下表2所示。
表2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格式900中的地址1 902和地址2 903承载的是对应的MLD的MAC地址,并且即使在空口传输时,也不会被替换为相应的链路地址。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空口传输时,地址1 902中承载的地址和地址2 903承载的地址依然是MAC地址。
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地址3 904中承载的地址与地址3 805中的相同,即第二地址与第一地址相同。
具体地,如果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此时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那么在构建AAD时,其地址3 904中的第二地址也为AP MLD的MAC地址。如果管理帧是链路级别管理帧,此时第一地址为AP的BSSID,可以是隶属AP的BSSID或可以是非隶属于AP MLD的AP的BSSID,那么在构建AAD时,其地址3 904中的第二地址也为AP的BSSID,可以为隶属AP的BSSID或可以非隶属于AP MLD的AP的BSSID。相应地,AAD中的地址1、地址2和地址3可以如下表3所示。
表3
可理解,在该实施例中,由于AAD中的地址1和地址2是对应的MLD的MAC地址,因此对应的管理帧是允许进行跨链路传输的,即使不在目标链路上进行传输,也不需要重新加密。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多链路特性,提高了传输的灵活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链路资源,提高通信效率。
如上面关于管理帧的描述,管理帧包括链路指示信息,且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即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
在一例中,AAD的地址3 904中的地址可以与管理帧的地址3中的地址相同,也就是说,AAD的第二地址也包括该地址指示信息。
在另一例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
在另一例中,AAD的地址3 904中的地址不一定与管理帧的地址3中的地址完全相同,也就是说,AAD的第二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具体地,如果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 1),那么在构建AAD时,将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地址指示信息重置为缺省值(如0)之后,作为AAD的地址3 904中的第二地址。如果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那么在构建AAD时,将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地址指示信息保持为0,作为AAD的地址3 904中的第二地址。可理解,在这种情形下,仍可以通过管理帧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地址的含义,可选地确定管理帧的类型。可选地,在该例中,第二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但是AAD可以通过其他位置或比特来承载地址指示信息。也就是说,AAD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的I/G比特或者被承载于AAD的帧控制的From DS和To DS等。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
在一例中,AAD的地址3 904中的地址不一定与管理帧的地址3中的地址完全相同,也就是说,AAD的第二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具体地,如果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那么在构建AAD时,将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地址指示信息重置为1之后,作为AAD的地址3 904中的第二地址。如果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那么在构建AAD时,将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地址指示信息保持为0,作为AAD的地址3 904中的第二地址。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将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中的第二地址的I/G比特设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第二地址的I/G比特的默认值可以为0。若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1),那么以将第二地址的I/G比特重新设置为1。若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0),那么将第二地址的I/G比特保持为0。
在另一例中,AAD的地址2 903中的地址可以与管理帧的地址2中的地址完全相同,也就是说,AAD也包括该地址指示信息。在另一例中,AAD的地址2 903中的地址不一定与管理帧的地址2中的地址相同,也就是说,AAD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具体地,如果管理帧的地址2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那么在构建AAD时,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指示信息重置为缺省值(如0)之后,作为AAD的地址2 903中的地址。如果管理帧的地址2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那么在构建AAD时,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指示信息保持为0,作为AAD的地址2 903中的地址。可理解,在这种情形下,仍可以通过管理帧的地址2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地址的含义,可选地确定管理帧的类型。
进一步地,第一多链路设备701可以基于所构建的AAD和帧体809采用加密算法,生成MIC 812。
继续回到过程700,在720,第一多链路设备701向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发送该管理帧。具体地,第一多链路设备701可以在管理帧的地址1和地址2之间的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发送该管理帧。
关于图7中的720可以参照上面图4中420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继续回到过程700,在730,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对接收到的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管理帧构建AAD,随后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可以基于所构建AAD和管理帧中的帧体生成第二MIC,并基于管理帧中的MIC(称为第一MIC)和第二MIC对接收到的管理帧的安全性进行验证。
应理解,第二多链路设备702构建AAD得到第二MIC的过程可以独立实施,也就是说,可以与第二多链路设备702接收管理帧的过程解耦。或者,第二多链路设备702构建AAD得到第二MIC的过程也可以与第二多链路设备702接收管理帧、将管理帧应用于至少一条链路上的过程结合实施。
第二多链路设备702所构建的AAD可以具有类似于图9所示的格式900。具体的,第二多链路设备构建AAD的方式类似于第一多链路设备701构建如图9所示的AAD的方式,具体可以参照上面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多链路设备702构建AAD之后,可以基于所构建的AAD以及接收到的管理帧的帧体,来生成第二MIC。随后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可以比较接收到的管理帧的MIC(称为第一MIC)与生成的第二MIC,如果两者相同,则说明管理帧未被篡改,进而可以进行后续处理;相反,如果两者不同,说明管理帧已经被篡改。
继续回到过程700,在740,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将接收到的管理帧应用于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具体地,如果在730通过了安全性验证,例如第一MIC与第二MIC一致,则进行到740。
如上所述,管理帧的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该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即地址指示信息位于第一地址内。或者,管理帧的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地址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确定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确定该管理帧为MLD级别管理帧。
对于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的情形,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获取管理帧中地址3字段所承载的信息,将其中的I/G比特重新置为0,进而能够读取地址3中的第一地址,即AP MLD的MAC地址。结合图6的场景,第一地址可以为AP MLD 610的MAC地址。
进一步,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判断该管理帧中是否携带有链路指示信息。
如果该管理帧中未携带有链路标识信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与第一多链路设备401与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如第一链路601、第二链路602和第三链路603)。作为一例,该管理帧可以为增加块确认(ADD Block ACK,ADDBA)请求帧或者增加块确认响应帧。
如果该管理帧中携带有链路标识信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该链路标识路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例如,结合图6,若管理帧包括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的链路标识信息,那么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第一链路601和第二链路602。作为一例,该管理帧可以为目标唤醒时间(Target Wake Time,TWT)建立帧,其中该TWT建立帧中的TWT元素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且该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要被应用的一条或多条链路。
举例来讲,该管理帧包括至少一个元素。如果第一元素携带链路标识信息,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第一元素应用于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如果第二元素未携带链路标识信息,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第二元素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401与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另一种实施方式,如果第二元素未携带链路标识信息,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第二元素应用于传输该元素的链路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确定第一地址为隶属AP的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确定该管理帧为链路级别管理帧。进而,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该隶属AP所工作的链路上。作为一例,该管理帧可以为通知信道宽度帧格式(notify channel width frame format)帧。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获取管理帧中地址3的信息,读取地址3中的第一地址,即隶属AP的BSSID。结合图6的场景,假设该第一地址可以为AP2的BSSID。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与第一地址(AP2的BSSID)关联的链路(即第二链路602)上。
可理解,在该例中,管理帧被应用于的链路是基于第一地址(即隶属AP的MAC地址)所确定的,与实际传输该管理帧的链路无关。
举例来讲,结合图6,假设管理帧的地址1承载non-AP STA2的MAC地址,管理帧的地址2承载AP2的MAC地址,地址3承载AP2的BSSID。那么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在第二链路602上将管理帧发送到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并且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将管理帧应用于第二链路602。可见,在该例中,实际传输的链路与被应用的链路是相同的,都是第二链路602。再举例来讲,假设管理帧的地址1承载non-AP STA1的MAC地址,管理帧的地址2承载AP1的MAC地址,地址3承载AP2的BSSID。那么第一多链路设备401在第一链路601上将管理帧发送到第二多链路设备402,但是第二多链路设备402将管理帧应用于第二链路602。也就是说,第二多链路设备402根据第一地址将管理帧应用到了传输该管理帧的链路(第一链路601)之外的另一条链路(第二链路602)上。如此,传输管理帧的链路与被应用的链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实现了管理帧的跨链路传输,充分利用了多链路特性,提升了通信效率。
继续回到过程700,在750,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向第一多链路设备701发送该管理帧的回复确认帧。如果该管理帧的接收端为单链路站点,该单链路站点向第一多链路设备701回复确认帧。
示例性地,结合图6,non-AP MLD 620的non-AP STA1可以在第一链路601上向AP MLD610的AP1发送确认帧。作为一例,该确认帧可以包括肯定确认(ACK)。
在上面的示例中,假设第一多链路设备701为AP MLD,第二多链路设备702为non-AP MLD。可理解的是,第一多链路设备701可以为non-AP MLD,第二多链路设备702可以为AP MLD。相应的描述是类似的,这里不再重复。
通过上面的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管理帧可以包括链路指示信息,以指示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的链路,从而第二多链路设备能够将管理帧应用于正确的链路上,避免处理处理错误。并且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AC地址还是隶属AP的MAC地址,该方案即使针对MLD的MAC地址与隶属站点的MAC地址相同的情形也是适用的,该方案更加通用,能够节省信令开销,从另外一方面讲,该跨链路传输机制,允许MLD的MLD MAC地址与其中一个隶属站点的MAC地址相同,减少了MAC地址的数量开销,降低了芯片的成本。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帧可以进行跨链路传输,如此能够充分利用多链路特性,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通信效率。
图10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1000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方法1000可以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作为示例,该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实现为图6中的AP MLD 610或者图6中的non-AP MLD 620。
方法1000开始于框1010。在1010,第一多链路设备生成管理帧,该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该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管理帧被应用于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
示例性地,管理帧可以具有如图5所示的格式500,或者在被保护的情形下,可以具有如图8所示的格式800。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地址,该第一地址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另外,接收端地址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中,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地址可以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例如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 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
在另一些示例中,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地址和地址指示信息,例如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或其他位置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具体的,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表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表示第一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例如可以是AP MLD中隶属AP的BSSID。
在一种情形下,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链路指示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或者不包括任何链路标识信息。
具体的,链路指示信息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其用于指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的链路。链路指示信息不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其用于指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应用于链路(applied to a link)”可以被理解为在链路上生效(target at a link),或者应用于链路两端的站点,下文中统一描述为应用于链路。
作为一例,管理帧包括至少一个元素。链路标识信息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用于指示第一元素被应用于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作为另一例,管理帧包括至少一个元素。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任何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元素被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示例性地,链路标识信息可以为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ID、链路ID比特位图等。
在另一种情形下,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第一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那么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该隶属AP所工作的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要生成如图8所示的被保护的管理帧,那么在生成管理帧时,还可以构建AAD,该AAD包括第二地址;基于所构建的AAD生成MIC;再基于MIC生成管理帧。
所构建的AAD可以具有如图9所示的格式900。第二地址可以被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
在一例中,在构建AAD时,AAD中的第二地址可以与管理帧中的第一地址一致。具体地,如果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则第二地址也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如果第一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也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如果第一地址为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非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也为该非隶属于任何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该例中,如果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那么相应地,该第二地址也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如果第一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那么相应地,该第二地址也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也就是说,AAD的地址3与空口传输中的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保持一致。
在另一例中,如果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那么在构建AAD时,可以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重置为缺省值(如0)后,作为AAD中的第二地址。
在该例中,尽管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但是第二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
在再一例中,AAD可以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或地址3的I/G比特中。与上文中关于管理帧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的实施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如此,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实现对AAD的构建,进而可以基于此生成MIC。具体的,在1010所生成的管理帧包括MIC。
可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管理帧的具体用途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以下任一项:增加块确认请求帧,增加块确认响应帧,通知信道宽度帧格式帧,目标唤醒时间建立帧,信道切换请求帧,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请求帧等。
关于1010可以参照上面图4中410和图7中710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1020,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接收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或发送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发送管理帧。例如可以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管理帧,或者向单链路站点发送管理帧。
关于1020可以参照上面图4中420和图7中720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1020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或单链路站点的针对该管理帧的响应,例如回复确认帧。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管理帧可以包括链路指示信息,以指示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的链路,从而接收端设备是第二多链路设备时,能够将管理帧应用于正确的链路上,避免处理处理错误。
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该方案即使针对MLD的MAC地址与隶属站点的MAC地址相同的情形也是适用的,该方案更加通用,能够节省信令开销。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帧可以进行跨链路传输,如此能够充分利用多链路特性,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通信效率。另一种实现中,AP的MAC地址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不隶属于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1100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方法1100可以由第二多链路设备执行,作为示例,该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实现为图6中的AP MLD610或者图6中的non-AP MLD 620。
方法1100开始于框1110。在1110,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管理帧,该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以及链路指示信息,接收端地址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所述站点的地址,该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管理帧被应用于该链路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至少一条链路上。
示例性地,管理帧可以具有如图5所示的格式500,或者在被保护的情形下,可以具有如图8所示的格式800。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地址,该第一地址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另外,接收端地址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中,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地址可以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例如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
在另一些示例中,链路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地址和地址指示信息,例如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或其他位置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 还是AP MLD中AP的MAC地址,具体的是AP MLD中的隶属AP的MAC地址。具体的,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表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表示第一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例如可以是AP MLD中隶属AP的BSSID。
在一种情形下,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第一地址为非全1且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链路指示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或者不包括任何链路标识信息。
具体的,链路指示信息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其用于指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的链路。链路指示信息不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其用于指示该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作为一例,管理帧包括至少一个元素,其中管理帧的第一元素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作为另一例,管理帧包括至少一个元素,其中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任何链路标识信息。
示例性地,链路标识信息可以为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ID、链路ID比特位图等。
在另一种情形下,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第一地址为AP的MAC地址,具体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在1110接收到是如图8所示的被保护的管理帧,那么该管理帧还可以包括第一MIC。
一种实现中,关于该管理帧的实施例可以参照上面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在1120,第二多链路设备基于链路指示信息,将管理帧应用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接收到的管理帧包括第一MIC,那么在1120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还对该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应理解,接下来所描述的第二多链路设备构建ADD,得到第二MIC,进行安全性验证的过程可以独立实施,也可以与前述的接收管理帧和1120中应用管理帧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的过程结合实施。
具体地,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基于管理帧构建AAD,该AAD包括第二地址;并基于AAD生成第二MIC;以及基于第一MIC和第二MIC,对该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一例中,在构建AAD时,AAD中的第二地址可以与管理帧中的第一地址一致。具体地,如果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则第二地址也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如果第一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也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
如果第一地址为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非隶属于或不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中的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也为该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不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中的AP的MAC地址。
在该例中,如果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那么相应地,该第二地址也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如果第一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那么相应地,该第二地址也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
在另一例中,如果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那么在构建AAD时,可以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重置为缺省值(如0)后,作为AAD中的第二地址。
在该例中,尽管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但是第二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
如此,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实现对AAD的构建,进而可以基于此生成第二MIC。
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将生成的第二MIC与接收到的管理帧中的第一MIC进行比较,以验证管理帧的安全性。作为示例,如果第一MIC与第二MIC不相同,如果该管理帧被篡改了。如果第一MIC与第二MIC相同,说明未被篡改,可以进一步被处理。
在一些示例中,如果通过了安全性验证,即确定该管理帧未被篡改,则执行1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如1),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确定该管理帧为MLD级别管理帧。
对于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的情形,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获取管理帧中地址3字段所承载的信息,将其中的I/G比特重新置为0,进而能够读取地址3中的第一地址,即AP MLD的MLD MAC地址。
进一步,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判断该管理帧中是否携带有链路指示信息。
如果该管理帧中未携带有链路标识信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与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作为一例,该管理帧可以为增加块确认请求帧或者增加块确认响应帧。
如果该管理帧中携带有链路标识信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该链路标识路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作为一例,该管理帧可以为TWT建立帧,其中该TWT建立帧中的TWT元素携带链路标识信息,且该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要被应用的一条或多条链路。
举例来讲,该管理帧包括至少一个元素。如果第一元素携带链路标识信息,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将第一元素应用于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如果第二元素未携带链路标识信息,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将第二元素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如0),那么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为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中AP的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确定该管理帧为链路级别管理帧。进而,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将该管理帧应用于该AP MLD中隶属AP所工作的链路上,或将该管理帧应用于为或者为单链路AP或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中AP所工作的链路上。作为一例,该管理帧可以为通知信道宽度帧格式帧。
关于1120可以参照上面图4中430和图7中740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1120之后,第二多链路设备还可以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针对该管理帧的响应,例如可以是回复确认帧。
具体地,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在接收管理帧的那条链路上发送该回复确认帧。例如,可以在管理帧中的接收端地址与发送端地址之间的链路上,发送该回复确认帧。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接收到的管理帧中包括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管理帧要被应用于的链路。从而即使在跨链路传输的场景下,也能够将管理帧应用于正确的链路上,确保了处理的正确性,避免出现通信错误。
应注意的是,尽管上述示例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的I/G比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地址指示信息也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的I/G比特,或者地址指示信息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帧控制的From DS和To DS,或者其 他位置或比特等。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类似地得到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其他位置或比特处的具体实现方式,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应理解,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等只是为了表示多个对象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同时不排除两个对象之间是相同的。“第一”,“第二”,“第三”等不应当解释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
还应理解,上述内容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而不是要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化或组合等。这样的修改、变化或组合后的方案也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上述内容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前的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或借鉴,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200的另一个示意框图。装置1200可以被实现在第一多链路设备处,或者可以被实现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限制。
如图12所示,该装置1200包括生成单元1210和发送单元1220。生成单元1210可以被配置为生成管理帧,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管理帧被应用于的至少一条链路。发送单元1220可以被配置为在接收端地址与发送端地址之间的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管理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地址是接入点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或者为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作为另一种理解,该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管理帧的类型。具体地,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以指示该管理帧为MLD级别管理帧,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以指示该管理帧为链路级别管理帧。第一值不同于第二值。例如第一值为1,第二值为0。或者例如第一值为0,第二值为1。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单播/组播I/G比特。另一些实施例中,地址指示信息可以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帧控制的From DS和To DS。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和第一地址,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为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又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第一地址为非全1且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管理帧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元素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元素被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第一地址为非全1且第一地址为AP的MAC地址,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为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管理帧被应用于AP MLD中隶属AP工作的链路上或单链路AP或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工作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生成单元1210被配置为:构建AAD,AAD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基于AAD生成MIC;以及基于MIC生成管理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地址与第一地址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则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缺省值后,作为第二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230,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回复确认帧。
示例性地,图12中的装置1200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结合图4至图9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的各个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300的另一个示意框图。装置1300可以被实现在第二多链路设备处,或者可以被实现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限制。
如图13所示,该装置1300包括接收单元1310和处理单元1320。接收单元1310可以被配置为在接收端地址与发送端地址之间的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管理帧,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管理帧被应用于的至少一条链路。处理单元132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链路指示信息,将管理帧应用于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地址。一种实现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 示信息,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又一种实现中,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的MAC地址的单播/组播I/G比特,处理单元1320还被配置为:将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I/G比特置为缺省值,以获取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第一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链路指示信息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和第一地址,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另一种实施例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其中,AP的MAC地址是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说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此种情况下,不用地址指示信息去指示第一地址是哪种地址,可选的,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换句话说,地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中是否包括链路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的MAC地址的I/G比特。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一值,第一地址为非全1且第一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处理单元1320被配置为:如果链路指示信息不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将管理帧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以及如果链路指示信息包括链路标识信息,将管理帧应用于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处理单元1320被配置为:如果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则将第一元素应用于链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处理单元1320被配置为:如果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则将第二元素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地址指示信息为第二值,第一地址为非全1且第一地址为AP的MAC地址,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并且处理单元1320被配置为:将管理帧应用于隶属AP工作的链路上;或将管理帧应用于单链路AP或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工作链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管理帧还包括第一MIC,处理单元1320还被配置为:构建AAD,AAD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基于AAD生成第二MIC;以及基于第一MIC和第二MIC,对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地址与第一地址相同。又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 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则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缺省值后,作为第二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管理帧还包括第一地址,第一地址的所有比特为1,处理单元1320还被配置为:第二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一地址为通配BSSID。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1字段,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330,被配置为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回复确认帧。
示例性地,图13中的装置1300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结合图4至图9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所述的各个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400的又一个示意框图。装置1400可以被实现在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处,或者可以被实现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限制。
如图14所示,该装置1400包括构建单元1410和生成单元1420。构建单元1410被配置为构建AAD,该AAD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第二地址,第二地址为AP MLD的MLD MAC地址或者为AP的MAC地址。生成单元1420被配置为基于ADD生成MIC。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验证单元1430,被配置为基于所生成的MIC以及接收到的管理帧中的MIC,对接收到的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接收端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1字段中,发送端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字段中,第二地址被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要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的第一地址来确定第二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地址与第一地址相同。又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第一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则第二地址始终设置为AP的MAC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I/G比特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而得到的。如此,可以使得第二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第二地址是通过将第一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且AAD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2字段中的I/G比特。如此,可以使得发送端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单链路AP的MAC地址,或者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要被承载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来确定发送端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端地址与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不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地址指示信息的值而得到的。如此,可以使得发送端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地址是AP MLD的MLD MAC地址还是AP的MAC地址。所述AP的MAC地址为AP MLD中隶属AP的MAC地址,或者是非隶属于任何一个AP MLD的AP的MAC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包括地址指示信息,发送端地址是通过将管理帧的地址2字段中的地址中的地址指示信息置为0而得到的。并且AAD包括地址指示信息,该地址指示信息被承载于AAD的地址3字段中的I/G比特。
具体地,关于构建单元1410构建AAD可以参照上面结合图9部分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理解的是,装置1400可以被实现为如上的装置1200的一部分,如生成单元1210包括构建单元1410和生成单元1420。装置1400可以被实现为如上的装置1300的一部分,如处理单元1320包括构建单元1410、生成单元1420和验证单元1430。关于装置1400所能够实现的过程可以参照上面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装置1500的简化框图。装置1500可以用于实现上面实施例中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例如可以用于实现AP MLD和non-AP MLD。如图所示,装置15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10,耦合到处理器1510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520,以及耦合到处理器1510的通信模块1540。
通信模块1540可以用于双向通信。通信模块1540可以具有用于通信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可以包括与其他设备通信所必需的任何接口。
处理器15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基于控制器的多核控制器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装置15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在时间上从属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
存储器15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524、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硬盘、光盘(Compact Disc,CD)、数字视频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磁存储和/或光存储。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522、或不会在断电持续时间中持续的其他易失性存储器。
计算机程序1530包括由关联处理器1510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程序1530可以存储在ROM 1524中。处理器1510可以通过将程序1530加载到RAM 1522中来执行任何合适的动作和处理。
可以借助于程序1530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使得装置1500可以执行如参考图4至图11所讨论的任何过程。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硬件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程序1530可以有形地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在装置1500中(诸如在存储器1520中)或者可以由装置1500访问的其他存储设备。 可以将程序1530从计算机可读介质加载到RAM 1522以供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EPROM、闪存、硬盘、CD、DVD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500中的通信模块1540可以被实现为发送器和接收器(或收发器),其可以被配置为发送/接收系统信息,如管理帧、确认帧等。另外,装置15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调度器、控制器、射频/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公开不再详细阐述。
在另一种实现中,所述的射频/天线可以独立于进行基带处理的处理器而设置,例如在分布式场景中,射频/天线可以独立于装置1500,呈拉远式的布置。
示例性地,图15中的装置1500可以被实现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者可以被实现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可以被实现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示例性地,图15中的装置1500可以被实现为AP MLD或non-AP MLD,或者可以被实现为AP MLD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可以被实现为non-AP MLD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处理电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由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完成上述信令或数据的交互,由处理电路完成信令或数据信息的生成以及处理。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当处理器运行该程序指令时,使得安装该芯片系统的设备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的方法和功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的方法和功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的方法和功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在一些示例中,该系统可以包括AP MLD和non-AP MLD。
通常,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固件或软件实现,其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被示出并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一些其他图示表示,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实现为,如非限制性示例,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种组合。
本公开还提供有形地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指令,其在目标的 真实或虚拟处理器上的设备中执行,以执行如上参考图4至图11的过程/方法。通常,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分割程序模块的功能。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光、无线电、声音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载波、红外信号等。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的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组合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还应当注意,根据本公开的两个或更多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装置来具体化。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现,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的,并且也不限于所公开的各实现。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现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很好地解释各实现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公开的各个实现方式。

Claims (49)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生成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所述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以及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所述接收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或所述发送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所述管理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帧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中所承载的是传输该管理帧的接入点(AP)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AP隶属于AP多链路设备(MLD)。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址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地址中所承载的是发送所述管理帧的接入点(AP)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地址中所承载的是接收所述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
    所述AP隶属于AP多链路设备(MLD)。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管理帧的所述接收端地址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所述管理帧的所述发送端地址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管理帧的所述接收端地址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所述管理帧的所述发送端地址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地址指示信息,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元素被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管理帧包括:
    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地址1、地址2和第二地址;
    基于所述AAD生成消息完整性校验(MIC);以及
    基于所述MIC生成所述管理帧。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同。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第二地址中所承载的是发送所述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第二地址中所承载的是接收所述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
    所述AP隶属于AP MLD。
  14.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15.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16.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地址1、地址2和第二地址;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所述AAD生成消息完整性校验MIC;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生成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第一地址和所述MIC;以及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所述接收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或所述发送端地址指示的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所述管理帧。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地址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所述第一地址中所承载的是传输该管理帧的接入点(AP)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AP隶属于AP多链路设备(MLD)。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址与所述第二地址相同。
  19. 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第二地址中所承载的是发送管理帧的接入点(AP)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第二地址中所承载的是接收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
    所述AP隶属于AP多链路设备(MLD)。
  20. 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 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21. 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所述接收端地址、所述发送端地址和链路指示信息,所述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所述站点的地址,所述链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
    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基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将所述管理帧应用于所述对应的至少一条链路上。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或者链路标识比特位图。
  25.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帧包括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中所承载的是传输该管理帧的接入点(AP)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AP隶属于AP多链路设备(MLD)。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址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中。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地址中所承载的是发送所述管理帧的接入点(AP)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地址中所承载的是接收所述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
    所述AP隶属于AP多链路设备(MLD)。
  28.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管理帧的所述接收端地址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所述管理帧的所述发送端地址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管理帧的所述接收端地址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所述管理帧的所述发送端地址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29.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地址指示信息,所述地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管理帧是MLD级别管理帧还是链路级别管理帧。
  30.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链路标识信息,所述链路标识信息被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元素中,所述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被应用于一条或多条链路上。
  31.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二元素不携带链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元素被应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建立关联的所有链路上。
  32. 根据权利要求22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地址1、地址2和第二地址;
    基于所述AAD生成消息完整性校验(MIC);以及
    基于所述MIC对所述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同。
  34. 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第二地址中所承载的是发送所述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第二地址中所承载的是接收所述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
    所述AP隶属于AP MLD。
  35. 根据权利要求32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36. 根据权利要求32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37.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站点所工作的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管理帧,所述管理帧包括接收端地址、发送端地址,第一地址和第一消息完整性校验MIC;
    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构建额外认证数据(AAD),所述AAD包括地址1、地址2和第二地址;
    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基于所述AAD生成第二MIC;
    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MIC以及接收到的所述管理帧中的所述第一MIC,对 所述管理帧进行安全性验证。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帧的第一地址承载于所述管理帧的地址3字段,所述第一地址中所承载的是传输该管理帧的接入点(AP)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AP隶属于AP多链路设备(MLD)。
  39. 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址与所述第二地址相同。
  40. 根据权利要求37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第二地址中所承载的是发送管理帧的接入点(AP)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第二地址中所承载的是接收管理帧的AP的MAC地址,
    所述AP隶属于AP多链路设备(MLD)。
  41. 根据权利要求37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AP)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42. 根据权利要求37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的MAC地址;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地址1所承载的地址为接收端的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的MAC地址,所述地址2所承载的地址为发送端的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接收端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
  43. 一种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4. 一种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5. 一种第二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22-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6. 一种第二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37-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5,16-21,22-36,37-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电路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5,16-21,22-36,37-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9.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5,16-21,22-36,37-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80036150.0A 2021-05-20 2022-05-20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Pending CN1177698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2404 2021-05-20
CN2021105524041 2021-05-20
CN2021105591864 2021-05-21
CN202110559186 2021-05-21
CN202110621403.8A CN115396074A (zh) 2021-05-20 2021-06-03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CN2021106214038 2021-06-03
PCT/CN2022/094122 WO2022242749A1 (zh) 2021-05-20 2022-05-20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9819A true CN117769819A (zh) 2024-03-26

Family

ID=8411451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3364.8A Pending CN117579241A (zh) 2021-05-20 2021-06-03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CN202110621403.8A Pending CN115396074A (zh) 2021-05-20 2021-06-03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CN202280036150.0A Pending CN117769819A (zh) 2021-05-20 2022-05-20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3364.8A Pending CN117579241A (zh) 2021-05-20 2021-06-03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CN202110621403.8A Pending CN115396074A (zh) 2021-05-20 2021-06-03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20230413368A1 (zh)
EP (3) EP4246858A3 (zh)
JP (2) JP2023550888A (zh)
KR (2) KR20230065323A (zh)
CN (3) CN117579241A (zh)
AU (2) AU2022279190A1 (zh)
BR (2) BR112023004964A2 (zh)
CA (2) CA3196397A1 (zh)
MX (2) MX2023004978A (zh)
TW (2) TWI817515B (zh)
WO (2) WO20222427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412A (zh) * 2009-08-07 2009-12-3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管理帧的校验方法和设备
US11558750B2 (en) * 2019-05-06 2023-01-17 Intel Corporation Security for multi-link operation
CN116567855B (zh) * 2019-07-05 2024-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304127B2 (en) * 2019-08-14 2022-04-12 Nxp Usa, Inc. Beaconing and capability and basic service set parameter announcement for multi-band operation
US11824980B2 (en) * 2019-08-27 2023-11-21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security for multi-link wireless operations
US11516841B2 (en) * 2019-09-06 2022-11-2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Enhanced high-throughput multi-link channel access and operation
US11765779B2 (en) * 2019-09-26 202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urity for multi-link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WO2021085948A1 (ko) * 2019-10-31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 링크를 사용한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120612A1 (en) * 2020-12-24 2021-04-22 Minyoung Park Association identification re-assign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13368A1 (en) 2023-12-21
CA3195518A1 (en) 2022-11-24
EP4207664A1 (en) 2023-07-05
WO2022242761A1 (zh) 2022-11-24
TWI817515B (zh) 2023-10-01
EP4207665A1 (en) 2023-07-05
EP4207665A4 (en) 2024-05-15
JP2023550889A (ja) 2023-12-06
MX2023004978A (es) 2023-05-12
EP4246858A3 (en) 2024-01-03
JP2023550888A (ja) 2023-12-06
BR112023005290A2 (pt) 2023-11-28
EP4207664A4 (en) 2024-05-29
TW202249473A (zh) 2022-12-16
MX2023005200A (es) 2023-05-16
KR20230065323A (ko) 2023-05-11
TW202402027A (zh) 2024-01-01
BR112023004964A2 (pt) 2023-12-05
AU2022275911A1 (en) 2023-04-27
US20240098829A1 (en) 2024-03-21
KR20230065324A (ko) 2023-05-11
CN115396074A (zh) 2022-11-25
CN117579241A (zh) 2024-02-20
US20240089738A1 (en) 2024-03-14
AU2022279190A1 (en) 2023-05-04
EP4246858A2 (en) 2023-09-20
WO2022242749A1 (zh) 2022-11-24
CA3196397A1 (en)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67855B (zh) 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JP6367896B2 (ja) 高速初期リンク設定探索フレーム
RU257962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ы сжатия заголовк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оступом к среде
EP254831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lan system
US7907936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9012275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and a-msdu format
US1007597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US20240089888A1 (en) Method for onboarding in multiple access point network and access point using same
JP2007312244A (ja) データ転送方法
WO2014069867A1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고속 링크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JP6403886B2 (ja) イーサタイプパケット弁別データタイプ
US20180124778A1 (en) Back-to-back uplink transmissions from multiple stations
CN117769819A (zh)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CN11754469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178594A (zh) 基站
KR101520707B1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을 통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