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8743A - 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8743A
CN117758743A CN202311769106.3A CN202311769106A CN117758743A CN 117758743 A CN117758743 A CN 117758743A CN 202311769106 A CN202311769106 A CN 202311769106A CN 117758743 A CN117758743 A CN 117758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piles
pile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691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荣宇
潘冬成
潘国涛
贺龙
周长龙
吕合山
刘天伟
徐喆
张振
何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ven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9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ven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9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ven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9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ven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9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691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87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8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8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按照基坑走向和形状将基坑通过搅拌桩划分为C1、C2、C3、C4区,步骤S2,先按照C2、C1、C3、C4的顺序进行搅拌桩的施工,工程桩按照C4、C2、C3、C1区的顺序进行施工,围护桩按照C4、C3、C1、C2的顺序进行施工;然后在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表层进行土层开挖,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部标高后通过浇筑形成砼支撑;沿基坑走向和形状进行区域划分,搅拌桩和围护桩的施工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交错,从而在狭小空间内实现多种桩型的同时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室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基坑施工中,基坑围护工程作为一项临时工程,既保证了围护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还通过对周围土体变形的控制,保证了工程中相邻建筑物和地下公共设施的安全。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进行,由于中心区域场地狭小而导致基坑紧邻的情况越来越多,由于基坑形状不规则分布,一基坑工程所处位置空间也较为狭小,进行施工时不仅要考虑支护体系和开挖方案,还有考虑到与既有建筑之间的扰动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1,按照基坑走向和形状将基坑通过搅拌桩划分为C1、C2、C3、C4区,对各区之间的搅拌桩、基坑外周的围护桩和内部工程桩进行测量放样;
步骤S2,先按照C2、C1、C3、C4的顺序进行搅拌桩的施工,从而在基坑内形成多个独立的止水帷幕;
搅拌桩施工过程中穿插进行工程桩施工,工程桩按照C 4、C 2、C 3、C1区的顺序进行施工;
待搅拌桩施工完成并到达设定强度后进行围护桩施工,围护桩按照C4、C3、C1、C2的顺序进行施工;
步骤S3,在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表层进行土层开挖,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部标高后通过浇筑形成砼支撑;
步骤S4,砼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C1区土方开挖,开挖至底板垫层底后进行垫层施工;
步骤S5,同步进行C 2、C 3区的土方开挖,在C 2和C3区域开挖至第二道支撑底部标高后,在远离C1区的一端施加钢支撑并施加轴力,支撑完成后继续施工至底板垫层后进行垫层施工;
C 2、C 3区垫层施工过程中同步拆除C1区的砼支撑;
步骤S6,进行C 4区土方开挖,开挖至底板垫层后进行垫层施工,C 4区垫层施工过程中同步拆除C 2、C 3区的砼支撑;
步骤S7,进行基坑外墙回填的过程中同步拆除C 4区的砼支撑和C 2和C3区域的钢支撑。
优选的,步骤S5中,C1区砼支撑拆除后进行基坑对应的地下室结构施工,将地下室结构与工程桩连接为整体;
步骤S6中,C 2、C 3区的砼支撑拆除后进行基坑对应的地下室结构施工,将地下室结构与工程桩连接为整体;
在C 4区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对应的地下室结构施工。
优选的,待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拆除基坑与既有建筑之间的围护桩,在基坑与既有建筑相邻位置的围护桩拆除完成后,再进行基坑各分区对应的搅拌桩和围护桩拆除。
优选的,基坑底板对应既有盾构隧道一侧的底板设有传力带,顶板设有压顶梁传力板,待底板及传力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后,架设底板斜撑。
优选的,步骤S2中,在止水帷幕凝固之后进行三轴坑底加固,加固顺序为C4、C3、C1、C2区。
优选的,砼支撑的施工顺序为C4、C3、C1、C2区,将表层土方开挖至砼支撑底板设计标高后切割围护桩,切割剥离混凝土形成露出钢筋放入缺口,以缺口为桩头破除基准线破除桩头,桩头破除完成后,人工清理桩间夹土并按照图纸要求绑扎钢筋,安装模板后进行分层浇筑。
优选的,搅拌桩施工方法包括:
进行场地平整,清除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对低洼处进行抽水和清淤,分层夯实并回填粘性土;
根据放样进行工作沟槽开挖,沟槽宽度根据围护结构宽度确定,在开挖的沟槽两侧设计定位辅助线,按设计要求在定位辅助线上划出每一幅钻孔位置;
启动喷浆机,放松卷扬机钢丝绳,使桩机沿导向架自上而下浆喷切土下沉,开启灰浆泵同时喷浆,边喷浆边旋转,使水泥浆和原地基土充分拌合,直到下沉钻进至桩底标高,提升搅拌钻头,提升至桩顶设计标高后关闭灰浆泵。
优选的,围护桩施工方法包括:
放线完成后通过经纬仪进行护筒定位和找平,在护筒周围均匀地回填粘土,分层夯实;
使钻机中心与护筒中心重合就位引导钻机开钻,钻进时采取隔2根桩施工,边钻进边注入泥浆进行护壁,保持泥浆面不低于护筒顶下0.5m;
成孔后吊入钢筋笼,桩身采用C30水下混凝土浇筑。
优选的,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和盾构隧道进行监测,自围护结构边线起,基坑临近既有建筑和盾构隧道侧按照2m-5m布设监测点,沿基坑周边间距20m布设一个断面。
有益效果:沿基坑走向和形状进行区域划分,搅拌桩和围护桩的施工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交错,从而在狭小空间内实现多种桩型的同时施工;
自中向两端以对称的形式进行土方开挖,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各区域内的结构同样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交错,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围护桩分布示意图2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探笼的结构简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盾构隧道;2、既有建筑;3、C2区;4、C1区;5、C3区;6、C4区;7、搅拌桩;8、工程桩;9、围护桩;10、上笼体;11、下笼体;12、连接筋;13、上环箍;14、下环箍;15、滑柱;16、内环;17、锥形框;18、限位套;19、挡止圈;20、第一牵引绳;21、第二牵引绳;22、锁紧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尤其针对一侧为盾构隧道,一侧为既有建筑的地下室施工,针对以上工况下的狭长不规则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按照基坑走向和形状将基坑通过搅拌桩划分为C1、C2、C3、C4区,具体来说,根据基坑实际形状将四个区域划分为面积相近的几个区域,多个区域不仅可以降低完全开挖造成的变形,还可以充分实现基坑的空间效应,基坑分区后可提高土方开挖、支撑以及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基坑的空间效应和实效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
基于实际工况,设置钻孔灌注排桩作为围护桩,保证了围护结构控制变形所需的刚度,又方便了施工。相邻两个区域之间采用/>钻孔灌注排桩进行分隔,根据实际的地下室结构,安装预设点位设置工程桩,首先对各区之间的搅拌桩、基坑外周的围护桩和内部的工程桩进行测量放样。
步骤S2,先按照C2、C1、C3、C4的顺序进行搅拌桩的施工,从而在基坑内形成多个独立的止水帷幕,使各个分区内的施工不会互相干扰,搅拌桩施工过程中穿插进行工程桩施工,一般情况下,工程桩按照C 4、C 2、C 3、C 1区的顺序进行施工;待搅拌桩施工完成并到达设定强度后进行围护桩施工,搅拌桩至少完成7天强度后进行围护桩施工,围护桩按照C4、C3、C1、C2的顺序进行施工。
步骤S3,在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表层进行土层开挖,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部标高后通过浇筑形成砼支撑。
步骤S4,砼支撑达到设计强度(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C1区土方开挖,分层开挖至底板垫层底后进行垫层施工,局部深坑采用橡胶轮小型挖机在垫层施工完成进行反挖并立即铺设垫层。
步骤S5,同步进行C 2、C 3区的土方开挖,在C 2和C3区域开挖至第二道支撑底部标高后,在远离C1区的一端施加钢支撑并施加轴力,在本实施例中,以C 2远离C1区的一端为地下室结构出入口,钢支撑施工完成后,方可继续挖除该部位下面的土方,开挖至底板垫层后进行垫层施工,垫层施工与上述施工方式相同。
C 2、C 3区垫层施工过程中同步拆除C1区的砼支撑;
步骤S6,进行C 4区土方开挖,开挖至底板垫层后进行垫层施工,C 4区垫层施工过程中同步拆除C 2、C 3区的砼支撑,并同步进行C1区的地下室结构施工。
步骤S7,进行基坑外墙回填的过程中同步拆除C 4区的砼支撑和C 2和C3区域的钢支撑。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S5中,C1区砼支撑拆除后进行基坑对应的地下室结构施工,将地下室结构与工程桩连接为整体,步骤S6中,C 2、C 3区的砼支撑拆除后进行基坑对应的地下室结构施工,将地下室结构与工程桩连接为整体;在C 4区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对应的地下室结构施工。
具体来说,进行负一层的地下室结构施工,地下室结施工顺序为C4、C3、C1、C-2区。
在本实施例中,待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拆除基坑与既有建筑之间的围护桩,在基坑与既有建筑相邻位置的围护桩拆除完成后,再进行基坑各分区对应的搅拌桩和围护桩拆除。
利用大型液压链锯切割系统HILTIDS-WS15进行切割拆除,首先划出切割路线,然后利用钻石钻孔机DD200钻出穿链条孔,安装切割机进行切割施工,取出切割下来的混凝土块后吊出,其中,除第混凝土块可用汽车吊或塔吊直接吊运外,其余混凝土块无法使用吊车。故使用手拉葫芦将切割下来的混凝土块放到叉车上,用叉车将混凝土块运输至结构预留洞位置,再用吊车或塔吊将混凝土块吊运至运输车辆上运出场外。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基坑底板对应既有盾构隧道一侧的底板设有传力带,加大支撑的刚度,进一步减小围护结构侧向位移。顶板设有压顶梁传力板,传力板厚400mm,净空距离3m。
地下室底板与围护桩之间设置传力带,用与底板同等级的混凝土填充,填充时清除桩身泥皮,填实底板与围护桩间的空隙。在排桩与底板边缘间距较大时采用有筋砼传力带。
待底板及传力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后,架设底板斜撑。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通过三轴设备进行坑底加固,具体步骤S2中,在止水帷幕凝固之后进行通过三轴搅拌机对基坑进行坑底加固,加固顺序为C4、C3、C1、C2区,坑底加固完成后进行围护桩施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砼支撑的施工顺序为C4、C3、C1、C2区,将表层土方开挖至砼支撑底板设计标高后切割围护桩,切割深度略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后,切割剥离混凝土形成露出钢筋放入缺口,以缺口为桩头破除基准线破除桩头,开始大面积破除桩头。
桩头破除完成后,人工清理桩间夹土并回填碎石、施工垫层,按照图纸要求绑扎钢筋,安装模板后进行分层浇筑。
浇捣支撑参照浇筑结构梁的方法,采用斜面分层法,根据支撑杆件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第一层不超过500mm。采用振动棒振捣,快插慢拔、均匀排列插点,逐点移动,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100mm。施工缝处避免直接布料,采取人工捣实的方式。每一振实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砼支撑利用工程桩作为立柱桩,部分立柱桩与砼支撑的支撑梁节点会偏位,该处的梁节点应相应的扩大,使钢立柱能够伸入节点内,扩大的梁节点应做局部加强。
在一可选实施例例中,搅拌桩施工方法包括:
进行场地平整,清除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对低洼处进行抽水和清淤,分层夯实并回填粘性土,必要时可以掺拌石灰和水泥,确保桩机站位处地基稳定。
在现场用全站仪定出每根桩的桩位,并做好标记,根据放样进行工作沟槽开挖,沟槽宽度根据围护结构宽度确定,在开挖的沟槽两侧设计定位辅助线,按设计要求在定位辅助线上划出每一幅钻孔位置;
按成桩工艺试验确定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水泥浆倒入储浆桶中,启动喷浆机,放松卷扬机钢丝绳,使桩机沿导向架自上而下浆喷切土下沉,喷浆压力不应大于0.8MPa,下沉速度为0.5m/min~1m/min(北侧临地铁部位为0.5m/min~0.8m/min),开启灰浆泵同时喷浆,边喷浆边旋转,使水泥浆和原地基土充分拌合,直到下沉钻进至桩底标高,并原位喷浆30s以上,提升搅拌钻头,提升速度为1.0-2.0m/min,提升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500mm后再关闭灰浆泵,在原位转动喷浆30s,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围护桩施工方法包括:
围护桩施工时,在围护桩内侧,使用透水性较好砖渣回填施工便道,便道宽6m,厚50cm,便道内侧做好排水横坡,必要时可在回填便道时,放线完成后通过经纬仪进行护筒定位和找平,在护筒周围均匀地回填粘土,分层夯实。
使钻机中心与护筒中心重合,使护筒中心与控制十字线重合,同时用水平尺及铅锤检查护筒垂直度,护筒采用6mm钢板卷制,内径为比桩径大100mm,长度3m。
钻机就位引导钻机开钻,钻进时采取隔2根桩施工,边钻进边注入泥浆进行护壁,保持泥浆面不低于护筒顶下0.5m。
掏取钻渣和停钻时,要及时向孔内补水,保持水头高度。孔位的横、纵向偏差不应超过50mm,且不得侵入基坑侧;桩径偏差<+50mm(桩径不得小于设计桩径);垂直度允许偏差<1%;桩位偏差<100mm。成桩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差不大于10mm,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桩身因扩颈造成局部突出不应大于100mm。每钻进2-3m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钻进过程中如发生斜孔、塌孔和护筒周围冒浆时,应停钻,并会同监理工程师分析原因,待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行钻进。
成孔后吊入钢筋笼,桩身采用C30水下混凝土浇筑。
在本实施例中,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和盾构隧道进行监测,自围护结构边线起,基坑临近既有建筑和盾构隧道侧按照2m-5m布设监测点,沿基坑周边间距20m布设一个断面。
C1区土方开挖采用盆式开挖,挖机优先开挖砼支撑对应支撑梁外的区域,为后续倒运挖机提供工作面,然后挖机逐步向内掏土施工,开挖至底板垫层底后,立即进行垫层施工,垫层施工完成后,由橡胶轮小型挖机进行局部深坑反挖,并及时浇筑垫层。底板与底板传力带同步施工。
钢支撑拆除节点为C2区地下室结构完成后,拆除时先在钢格柱下方搭设支模架,支模架采用盘扣架搭设。
安装时首先安装围檩托架,安装时在桩的固定螺栓位置处用手电钻钻孔,然后将膨胀螺栓打入拧紧,使之与桩表面密贴。围檩托架严格控制其标高在同一高度上。起重机将在场地上预先加工成的钢围檩标准节吊入基坑里,并在基坑内采用挖机和人工配合将钢围檩节架设到围檩托架上,钢围檩节间钢板焊接。采用起重机将现场预制好的钢格柱吊入基坑内,并在基坑内采用挖机和人工配合将钢支撑架设只设计标高,复核无误后,焊接,并对焊缝进行全数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
围护桩钻孔完成后通过探笼对成孔孔深、垂直度、缩径等内容进行复核检查。探笼包括上笼体10和下笼体11,上笼体10和下笼体11均为钢筋焊接而成,主体为柱状结构,端部设有锥形头。
上笼体10的下端和下笼体11的上端分别设有上环箍13和下环箍14,上环箍13和下环箍14之间通过连接筋12固定,连接筋12两端分别焊接上环箍13和下环箍14,以此将上环箍13和下环箍14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梭形的探笼。下笼体11的内部设有内环16,内环16外径小于下环箍14内径,在内环16的外周铰接多个滑柱15,多个滑柱15在内环16的周向均布,相邻两个滑柱15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两个连接筋12之间的间隙。滑柱15的中部通过限位套18铰接在下环箍14内沿,响应于向上驱动内环16,滑柱15内环16驱动滑柱15向上移动,在限位套18的约束下伸出探笼外周,在探笼中部形成锥形的刮壁结构,在探笼向上提升的过程中,通过刮壁结构使钻孔内壁的不稳定石块等结构脱落,并将脱落的不稳定石块导入探笼,进而解决石块脱落隐患。
上笼体10上端设有第一牵引绳20,内环16上设有第二牵引绳21,第一牵引绳20、第二牵引绳21同样为钢丝绳,第二牵引绳21穿过上笼体10后向上延伸,第二牵引绳21上端固定有锁紧扣22,锁紧扣22为钢丝扣,锁紧扣22的卡头与第二牵引绳21焊接固定,锁紧扣22的U形螺栓为锁紧部位,用于锁紧第一牵引绳20,锁紧部位对应套接在第一牵引绳20上,旋松锁紧螺栓,使锁紧扣22沿第一牵引绳20滑动装配,或者旋紧锁紧螺栓以锁紧第一牵引绳20,以此对第一牵引绳20和第二牵引绳21同步提升。
内环16中部设有较小端指向下笼体11的锥形框17,锥形框17为钢筋焊接而成,锥形框17的网格空隙小于下笼体11的网格空隙。上环箍13和下环箍14之间连接箍的网格空隙大于上笼体10或下笼体11的网格空隙。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限位套18的侧部通过铰接耳铰接在下环箍14的内沿,滑柱15上设有位于限位套18两侧的挡止件,挡止件为固定在滑柱15外壁的挡止圈19,挡止圈19为环形,套接在滑柱15外壁并通过焊接固定,从而限定滑柱15的伸出长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发明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按照基坑走向和形状将基坑通过搅拌桩划分为C1、C2、C3、C4区,对各区之间的搅拌桩、基坑外周的围护桩和内部工程桩进行测量放样;
步骤S2,先按照C2、C1、C3、C4的顺序进行搅拌桩的施工,从而在基坑内形成多个独立的止水帷幕;
搅拌桩施工过程中穿插进行工程桩施工,工程桩按照C 4、C 2、C 3、C1区的顺序进行施工;
待搅拌桩施工完成并到达设定强度后进行围护桩施工,围护桩按照C4、C3、C1、C2的顺序进行施工;
步骤S3,在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表层进行土层开挖,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部标高后通过浇筑形成砼支撑;
步骤S4,砼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C1区土方开挖,开挖至底板垫层底后进行垫层施工;
步骤S5,同步进行C 2、C 3区的土方开挖,在C 2和C3区域开挖至第二道支撑底部标高后,在远离C1区的一端施加钢支撑并施加轴力,支撑完成后继续施工至底板垫层后进行垫层施工;
C 2、C 3区垫层施工过程中同步拆除C1区的砼支撑;
步骤S6,进行C 4区土方开挖,开挖至底板垫层后进行垫层施工,C 4区垫层施工过程中同步拆除C 2、C 3区的砼支撑;
步骤S7,进行基坑外墙回填的过程中同步拆除C 4区的砼支撑和C 2和C3区域的钢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C1区砼支撑拆除后进行基坑对应的地下室结构施工,将地下室结构与工程桩连接为整体;
步骤S6中,C 2、C 3区的砼支撑拆除后进行基坑对应的地下室结构施工,将地下室结构与工程桩连接为整体;
在C 4区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对应的地下室结构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拆除基坑与既有建筑之间的围护桩,在基坑与既有建筑相邻位置的围护桩拆除完成后,再进行基坑各分区对应的搅拌桩和围护桩拆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坑底板对应既有盾构隧道一侧的底板设有传力带,顶板设有压顶梁传力板,待底板及传力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后,架设底板斜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止水帷幕凝固之后进行三轴坑底加固,加固顺序为C4、C3、C1、C2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砼支撑的施工顺序为C4、C3、C1、C2区,将表层土方开挖至砼支撑底板设计标高后切割围护桩,切割剥离混凝土形成露出钢筋放入缺口,以缺口为桩头破除基准线破除桩头,桩头破除完成后,人工清理桩间夹土并按照图纸要求绑扎钢筋,安装模板后进行分层浇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桩施工方法包括:
进行场地平整,清除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对低洼处进行抽水和清淤,分层夯实并回填粘性土;
根据放样进行工作沟槽开挖,沟槽宽度根据围护结构宽度确定,在开挖的沟槽两侧设计定位辅助线,按设计要求在定位辅助线上划出每一幅钻孔位置;
启动喷浆机,放松卷扬机钢丝绳,使桩机沿导向架自上而下浆喷切土下沉,开启灰浆泵同时喷浆,边喷浆边旋转,使水泥浆和原地基土充分拌合,直到下沉钻进至桩底标高,提升搅拌钻头,提升至桩顶设计标高后关闭灰浆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围护桩施工方法包括:
放线完成后通过经纬仪进行护筒定位和找平,在护筒周围均匀地回填粘土,分层夯实;
使钻机中心与护筒中心重合就位引导钻机开钻,钻进时采取隔2根桩施工,边钻进边注入泥浆进行护壁,保持泥浆面不低于护筒顶下0.5m;
成孔后吊入钢筋笼,桩身采用C30水下混凝土浇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和盾构隧道进行监测,自围护结构边线起,基坑临近既有建筑和盾构隧道侧按照2m-5m布设监测点,沿基坑周边间距20m布设一个断面。
CN202311769106.3A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77587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9106.3A CN117758743A (zh)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9106.3A CN117758743A (zh)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8743A true CN117758743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3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69106.3A Pending CN117758743A (zh)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874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6064B (zh) 一种大跨度连拱隧道半明半暗的施工方法
CN211144503U (zh) 一种高陡地形桥隧相接段明洞接长结构
CN110939303B (zh) 一种旋流池半逆作法施工方法
CN113174961B (zh)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方法
CN112502139A (zh) 三轴搅拌桩帷幕止水与旋挖灌注桩支护深坑开挖施工方法
JP7352048B1 (ja) 大スパン駅の両翼開放型半トップダウン掘削・半逆打ちによる建造方法
CN111455977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10439590A (zh) 隧道施工方法
WO2023077552A1 (zh) 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
CN104164881A (zh) 一种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及结构
US7025537B2 (en) Subterranea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subterranean structures
CN112609690A (zh) 一种填海地质复杂区域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CN115821985A (zh) 一种地铁明挖车站附属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
CN216194901U (zh) 一种用于大跨度地下车库的卸荷板式挡土墙结构
CN113152518A (zh) 富水地层基坑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898007B (zh) 一种沿街大跨度连廊结构半逆作施工方法
CN110258600A (zh) 一种适用于深水水域的立式围堰施工工法
CN215906845U (zh) 一种基坑内大跨度连廊安装结构
CN113266362B (zh) 一种穿越既有密集锚索区域的顶管盖挖施工方法
CN114991165A (zh) 一种地铁深基坑邻近铁路营业线的施工方法
CN117758743A (zh) 一种狭长不规则地段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JP3948655B2 (ja) 山留め壁及び地下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19343473U (zh) 一种跨街连廊安装结构
CN114319372B (zh) 锚碇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5165652U (zh) 一种管廊顶管工作井基坑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