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4982A - 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4982A
CN117754982A CN202211127987.4A CN202211127987A CN117754982A CN 117754982 A CN117754982 A CN 117754982A CN 202211127987 A CN202211127987 A CN 202211127987A CN 117754982 A CN117754982 A CN 117754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unit
valve body
membran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79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渭文
官浩峰
张文禄
张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Teflon Electronic Co ltd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Teflon Electronic Co ltd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Teflon Electronic Co ltd,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Tefl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279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49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4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4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墨盒及其制造方法,该墨盒包括:阀组件,包括:第一阀体单元,具有阀腔;阀膜将阀腔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阀盖与第一阀体单元约束阀膜;第二阀体单元,位于第二阀腔内,具有第三阀腔;阀座,位于第二阀体单元背离阀膜的一侧,阀座包括阀孔;以及阀芯组件,阀芯组件适于在第一位置密封地贴靠于第二阀体单元,且适于在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阀座,以分别实现关闭第二阀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阀芯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阀腔的压力变化,阀芯组件在阀膜与阀座之间运动;和壳体,容置阀组件,壳体包括:出液孔及通气孔,以使该墨盒可实现连续稳定的输出液体,且避免漏液、滴液或液体突然溢出等问题。

Description

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过向被打印物喷涂墨水以打印出例如文字、图像。喷墨打印机设置有打印头和墨盒。墨盒用于存储墨水,并包括与打印头连通的出墨口。随着打印的进行,墨盒中的墨水会不断减少,继而影响到墨盒的内部压力,这可能造成打印头喷涂的墨水有起泡甚至打印中断。
通过在墨盒内设置可变型腔,有助于控制墨盒的墨水,还有助于实现清洗、充墨等操作。墨盒在不同工作状态中可能出现漏墨、滴墨或墨水突然溢出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墨盒,以有效地控制排墨状态。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墨盒,该墨盒包括:阀组件,包括:第一阀体单元,具有阀腔;阀膜,将阀腔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阀盖,与第一阀体单元约束阀膜;第二阀体单元,位于第二阀腔内,第二阀体单元具有第三阀腔;阀座,位于第二阀体单元背离阀膜的一侧,阀座包括连通第三阀腔和外部大气的阀孔;以及阀芯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三阀腔内,阀芯组件适于在相对于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一位置密封地贴靠于第二阀体单元,且适于在相对于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阀座,以分别实现关闭第二阀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阀芯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阀腔的压力变化,阀芯组件在阀膜与阀座之间运动;和壳体,容置阀组件,壳体包括:出液孔,连通第二阀腔并连通壳体的外侧;及通气孔,连通第一阀腔并连通壳体的外侧。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阀组件,以更好地平衡第二阀腔的内压,保证墨盒内的液体可以顺畅地在出液孔处流出墨盒。该墨盒与打印机机体可拆卸连接,该墨盒可实现连续稳定的输出液体,降低打印中断现象的出现概率,并且改善了其在冲洗、充墨等状态下出现漏液、滴液或液体突然溢出等问题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组件包括第一弹性组件,第一弹性组件用于驱动阀膜变形以增大第二阀腔的容积。
如此设置,利用第一弹性组件的弹力,可维持阀膜的形状,继而维持第一阀腔的容积,还有利于阀组件的复位密封,防止从阀组件处漏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芯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适于在相对于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一位置密封地贴靠于第二阀体单元,以关闭第二阀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并适于在相对于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阀座,以关闭第二阀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以及阀杆,被配置为:响应于阀膜的变形,驱动第一密封件以打开流体通路。
如此设置,可利用阀芯组件的第一密封件实现阀组件的状态切换,此外利用阀杆实现较长的行程,有利于提升墨盒的容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位于阀膜和第二阀体单元之间,当第一密封件处于相对于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第二密封件密封地贴靠于第二阀体单元以关闭流体通路。
如此设置,在第二阀腔受正压时,可利用第一密封件密封阀孔,使第二阀腔不能通过阀孔与墨盒的外侧连通,避免了液体在正压下通过阀孔泄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芯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用于驱动第一密封件贴靠第二阀体单元。
如此设置,发挥阀芯组件的综合性能,有利于提升阀组件的密封性能又保证状态切换得顺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杆与阀膜连接,并抵顶第一密封件。
如此设置,第一密封件可通过阀杆得到阀膜的稳定控制,有利于确保阀组件的状态切换得顺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杆与第一密封件连接,并抵顶阀膜。
如此设置,降低了阀杆与阀膜的对正要求,有利于降低装配时的限制,还可提升第二阀腔的容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座包括凸台,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簧套设于凸台,第一密封件在相对于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凸台。
如此设置,可保持弹性件的变形空间,并提供较好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还包括腔室和第一气道,腔室连通于第二阀腔和出液孔之间,第一气道连通于第三阀腔和外部大气之间。
如此设置,可利用腔室作为储液腔,以直接地输出液体,同时,第二阀腔能够更好地通过从外侧进气来调节第二阀腔及腔室的内压,以稳定地输出液体。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制造墨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设置阀膜于第一阀体单元,以将第一阀体单元的阀腔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其中,第一阀体单元容置于壳体,第二阀腔内设置有第二阀体单元;设置阀盖于第一阀体单元,以约束阀膜;在第二阀体单元背离阀膜的一侧设置阀芯组件,其中,阀芯组件部分地位于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三阀腔内;以及设置阀座于第二阀体单元,阀座位于阀芯组件背离阀膜的一侧,其中,阀座包括连通第三阀腔和外部大气的阀孔,阀芯组件适于在相对于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一位置密封地贴靠于第二阀体单元,且适于在相对于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阀座,以分别实现关闭第二阀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阀芯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阀腔的压力变化,阀芯组件在阀膜与阀座之间运动。
如此设置,能够组装得到墨盒,该墨盒可以是相对打印机机体可拆卸的墨盒。该方法执行较容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阀芯组件的步骤包括:自第二阀体单元的一侧设置第一密封件;设置阀膜的步骤包括:自第二阀体单元的另一侧设置连接有阀杆的阀膜,其中,阀杆被配置为:响应于阀膜的变形,驱动第一密封件以打开流体通路。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有效地组装。此外,还可在组装的同时验证阀膜及第一密封件的运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阀芯组件的步骤包括:自第二阀体单元的一侧设置连接有阀杆的第一密封件;设置阀膜的步骤包括:自第二阀体单元的另一侧设置阀膜,其中,阀杆被配置为:响应于阀膜的变形,驱动第一密封件以打开流体通路。
如此设置,可以更轻易地组装阀组件,降低装配要求,降低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墨盒的阀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墨盒的阀组件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制造墨盒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100、墨盒;1、盒体;200、阀组件;2、主壳体;201、第一阀体单元;202、第一壳单元;203、第一气道;3、侧盖;301、阀盖;302、第二壳单元;4、出液孔;5、通气孔;6、阀座;61、阀孔;62、凸台;7、导气膜;8、芯片支架;9、导气背板;10、腔室;11、第一阀腔;12、第二阀腔;13、阀膜;131、隔片;132、密封边;14、第二阀体单元;15、第一弹性组件;16、第一密封件;17、弹性件;18、阀杆;19、第二密封件;20、阀芯组件;21、第三阀腔;22、导套;23、密封板;24、导气结构;25、支撑板;26、第二气道;27、第三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本文中附图所示的结构尺寸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实际生产时可能根据需要而调整。本文中使用的方位词“上”、“下”、“左”、“右”等指代的是图中的方位,除非明确表示,否则不应视为对产品在实际使用时的限制。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相同的特征,可以理解地,本文中的第一密封垫也可被称第二密封垫,第二密封垫也可被称作第一密封垫。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墨盒100。示例性地,该墨盒100可与打印件(未示出)实现可拆卸连接。参考图2,该墨盒100可包括阀组件200。墨盒100可包括拼接组装而成的盒体1,阀组件200也可以是拼接组装而成的结构。例如盒体1的一部分可用于构成阀组件2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将阀组件组装到壳体而得到墨盒100。
在第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阀组件200可包括第一阀体单元201、阀盖301、阀膜13、第二阀体单元14、阀座6以及阀芯组件20。
第一阀体单元20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可大致呈筒型。第一阀体单元201具有阀腔。
阀膜13约束于第一阀体单元201,并将第一阀体单元201的阀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阀腔11和第二阀腔12。示例性地,阀盖301与第一阀体单元201二者沿Z轴方向扣合,继而将阀膜13约束于二者之间。阀盖301可用于构成第一阀腔11。示例性地,阀膜13包括密封边132及隔片131,密封边132可被第一阀体单元201约束,并且接触面实现密封接触;可选地,密封边132与阀盖301的接触面实现密封接触。隔片131可相对密封边132至少沿Z轴方向移动。阀膜13可根据其两侧的气压变化而变形。示例性地,隔片131可向气压低的一侧运动。
第二阀体单元14可位于第二阀腔12内。示例性地,第二阀体单元14可与第一阀体单元201一体成型。示例性地,第二阀体单元14可与第一阀体单元201组装但需密封连接。
阀芯组件20可部分地位于第二阀腔12内。阀芯组件20可与第二阀体单元14活动连接。阀座6连接于第二阀体单元14。阀座6可位于第二阀体单元14的背离阀膜13的一侧,也可认为其位于阀芯组件20的背离阀膜13的一侧。阀芯组件20可部分地位于阀座6和第二阀体单元14之间。阀座6可包括阀孔61。阀孔61可连通于第三阀腔21和外部大气之间。
阀座6与第二阀体单元14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二者可以固定为一个整体,例如通过胶接、铆合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或者利用导气背板9间接实现连接。阀座6与第二阀体单元14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例如螺接、卡接。
沿Z轴方向,阀芯组件20具有相对第二阀体单元14的至少两个位置。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阀芯组件20具有可密封地贴靠第二阀体单元14的第一位置。参考图5,阀芯组件20具有可密封地贴靠阀座6的第二位置。阀芯组件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均可实现关闭第二阀腔12和外部大气的流体通路的效果。
响应于第二阀腔12的压力变化,阀芯组件20可运动。阀芯组件20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示例性地,第二阀腔12内的压力稳定时,阀芯组件20也可关闭外部大气与第二阀腔12之间的流体通路。该流体通路可包括第二阀体单元14的第三阀腔21的一部分,即该流体通路的关闭状态可认为是指第二阀腔12不能通过第二阀体单元14的第三阀腔21而实际连通到阀组件200的外侧。
参考图2,该墨盒100可包括壳体。壳体可包括第一壳单元202和第二壳单元302。阀组件200容置于壳体内。示例性地,第一阀体单元201和第一壳单元202可以用于构成一体式的主壳体2。阀盖301和第二壳单元302可用于构成侧盖3。侧盖3和主壳体2拼接后,既用于组装阀组件200,也用于组装出壳体。
参考图1至图3,壳体可包括出液孔4和通气孔5。示例性地,壳体还可包括第一气道203。通气孔5可连通第一阀腔11并连通壳体的外侧。示例性地,通气孔5可通过第二气道26连通第一阀腔11。
出液孔4连通第二阀腔12并连通壳体的外侧。出液孔4可用于将墨水排出墨盒100,出液孔4可通过第三气道27连通第二阀腔12。应当理解,前述的连通包括直接连通和间接连通,此外实际的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可以受到控制。
示例性地,墨盒100还包括导气膜7和导气背板9,导气膜7可用于与盒体1构成该第一气道203。导气背板9也可用于与盒体1构成该第一气道203。第一气道203可连通于阀座6的阀孔61和外部大气之间。第一气道203可根据盒体1的设计需求而调整。
示例性地,墨盒100还包括芯片支架8。芯片支架8用于安装芯片(未示出),该芯片可与待连接的打印机通信连接。
示例性地,壳体可具有腔室10。可利用腔室10作为储液腔即至少利用腔室10贮存墨水。腔室10连通于第二阀腔12和出液孔4之间,并可使得第二阀腔12的压力与腔室10的压力相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100在使用时可与打印机连接。出液孔4连通到打印头,通气孔5连通到气泵。在打印过程中,墨盒100的出液孔4排出墨水,继而腔室10、第二阀腔12的压力降低。如图4所示,响应于第二阀腔12的压力降低,阀芯组件20打开第二阀体单元14与第二阀腔12之间的流体通路,继而外部气体通过阀孔61及前述流体通路进入第二阀腔12,实质增加了第二阀腔12的压力,防止出液孔4内的压力过小造成排墨不畅。如图2所示,响应于第二阀腔12的压力升高恢复,阀芯组件20关闭第二阀体单元14与第二阀腔12之间的流体通路,可防止第二阀体单元14处漏墨。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阀组件200包括第一弹性组件15。第一弹性组件15用于驱动阀膜13变形,例如隔片131朝向第一阀腔11或远离第二阀腔12运动,以增大第二阀腔12的容积。第一弹性组件15有利于阀芯组件20也是有利于阀组件200的复位密封。
在示例性地实施方式中,第二阀体单元14包括阀体和阀体围绕形成的第三阀腔21。第二阀腔12通过第三阀腔21与阀孔61连通。阀体可包括导套22和密封板23。
导套22的轴线可沿第一阀腔11和第二阀腔12相对的方向、即图2中Z轴方向设置。导套22的一端可与阀孔61连通,另一端以密封板23连接。阀芯组件20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与密封板23密封接触继而关闭外部大气与第二阀腔12之间的流体通路。
示例性地,阀芯组件20包括第二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可位于第三阀腔21内。如图2所示,第二弹性组件可包括弹性件17和第一密封件16。第一密封件16位于第三阀腔21内并适于密封地贴靠于阀体的密封板23,弹性件17位于第一密封件16背离隔片131的一侧并用于推动第一密封件16贴靠第二阀体单元14。弹性件17可以包括弹簧。第二弹性组件也可以包括弹性橡胶块等零件,继而直接密封贴靠第二阀体单元14以关闭流体通路。
阀芯组件20可包括阀杆18。阀杆18穿过阀体,例如穿过密封板23。阀杆18可沿Z轴方向延伸,其与阀膜13连接,可跟随隔片131而运动。阀杆18的另一端可抵顶第一密封件16。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认为阀杆18不属于阀芯组件20,继而阀芯组件20可全部位于第三阀腔21内。
如图2所示,墨盒100的阀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阀芯组件20处于第一位置,阀杆18与第一密封件16可以接触不挤压。示例性地,阀杆18可包括细杆段,细杆段可密封接触地穿过第一密封件16,以更好地引导第一密封件16的运动路线。阀杆18的粗杆端可以与第一密封件16具有间隔,该间隔越小,阀芯组件20的响应越快速。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阀杆18可与第一密封件16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件16与导套22形成导气结构24,例如导气结构24为第一密封件16与导套22之间的间隙。阀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阀腔12的气压较低,阀膜13变形,即隔片131带动阀杆18和第一密封件16运动,继而第二阀腔12与第二阀体单元14的流体通路被打开。
如图5所示,阀组件200可处于第三状态,阀芯组件20可处于第二位置。在墨盒100进行冲洗或者加压出墨等操作时,第一阀腔11压力增加,并且通过阀膜13挤压第二阀腔12,使得第二阀腔12的压力变大。隔片131较大程度地压向第二阀体单元14及阀芯组件20,第一密封件16可密封地贴靠阀座6。由于阀芯组件20在切换到第三状态前可能处于第二状态,因此可视为阀芯组件20被配置为:在第二弹性组件处于打开流体通路的状态下,响应于第二阀腔12的压力变大,密封地贴靠于阀座6以关闭流体通路。
示例性地,阀座6包括凸台62。弹性件17包括弹簧,该弹簧套设于凸台62。如图5所示,第一密封件16在相对于第二阀体单元14的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凸台62。凸台62的高度可根据阀芯组件20的行程需求而设计。弹性件17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变形空间,凸台62顶部可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将阀杆18的细杆段视为第一密封件16的一部分。继而第一密封件16也可密封地穿设于阀孔61。
如图5所示,示例性地,阀芯组件2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9,这有助于使阀组件200在第三状态下可实现更良好的密封。当阀芯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密封件19可密封地贴靠第二阀体单元14的密封板23。
示例性地,墨盒100包括支撑板25。支撑板25位于阀杆18和隔片131之间,支撑板25沿Z轴方向的投影面积可大于阀杆18的投影面积,以减小阀杆18对阀膜13的压强。支撑板25还用于给第一弹性组件15以支撑。
如图6所示,在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阀组件200包括阀杆18和与第二阀体单元14活动连接的阀芯组件20。阀芯组件20包括位于第三阀腔21内的第一密封件16。在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阀杆18可穿过第二阀体单元14,并且阀杆18可与第一密封件16固定连接。阀杆18适于抵顶阀膜13。示例性地,墨盒100还包括支撑板25,支撑板25与阀杆18间隔设置,阀膜13的隔片131远离阀杆18运动时可脱离阀杆18。响应于第二阀腔12的压力变小,阀膜13在第一阀腔11的压力驱动下变形,继而阀膜13可抵顶阀杆18,并通过阀杆18驱动第二弹性组件的弹性件17变形,使得第一密封件16脱离第二阀体单元14,即第二阀腔12与第二阀体单元14之间的流体通路被打开。第一气道203所连通的外部气体可以进入第二阀腔12。
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墨盒的其他结构均可与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中墨盒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墨盒100包括一些密封环,分别用于贴合第二密封件19和第一密封件16。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密封贴靠可以是直接贴合,也可以是间接连接,例如通过密封环间接实现贴靠。间接连接时,每处都需密封。
总而言之,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墨盒具有易于组装、动作灵敏、状态可靠及使用寿命长等至少一种有益效果,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该墨盒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可针对性地实现良好的密闭功能。
如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墨盒的方法1000,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01,设置阀膜于第一阀体单元。阀膜将第一阀体单元的阀腔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并且第二阀腔内可设置有第二阀体单元。第一阀体单元可容置于壳体内。
步骤S102,设置阀盖于第一阀体单元。阀盖用于与第一阀体单元一起约束阀膜。
步骤S103,设置阀芯组件于第二阀体单元。第二阀体单元可位于第一阀体单元的阀腔内,第一阀体单元容置于壳体,阀芯组件可与第二阀体单元活动连接。
步骤S104,设置阀座于第二阀体单元。通过阀座可将阀芯组件封装在第三阀腔。阀座包括阀孔以联通第三阀腔和外部大气。该阀芯组件和第二阀体单元可以具有前述实施例中的结构。
该方法执行较为容易,可提升组装效率。
在示例性地实施方式中,该制造墨盒的方法1000可以用于组装如图2所示的墨盒100。具体地,步骤S101包括:自第二阀体单元14的一侧设置连接有阀杆18的阀膜13。步骤S103包括:自第二阀体单元14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弹性组件。可以理解,该第二弹性组件也可被称作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16,还可包括弹性件17。
在示例性地实施方式中,该制造墨盒的方法1000可以用于组装如图6所示的墨盒100。具体地,步骤S101包括:自第二阀体单元14的一侧设置阀膜13。步骤S103包括:自第二阀体单元14的另一侧设置连接有阀杆18的第二弹性组件。示例性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16。第一密封件16可也为具有弹性的硅胶垫。该方法1000设置阀杆18时更方便,组装难度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可以使用上述各种形式的流程,还可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本公开实施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公开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组件,包括:
第一阀体单元,具有阀腔;
阀膜,将所述阀腔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
阀盖,与所述第一阀体单元约束所述阀膜;
第二阀体单元,位于所述第二阀腔内,所述第二阀体单元具有第三阀腔;
阀座,位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背离所述阀膜的一侧,所述阀座包括连通所述第三阀腔和外部大气的阀孔;以及
阀芯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三阀腔内,所述阀芯组件适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一位置密封地贴靠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且适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所述阀座,以分别实现关闭所述第二阀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所述阀芯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阀腔的压力变化,所述阀芯组件在所述阀膜与所述阀座之间运动;和
壳体,容置所述阀组件,所述壳体包括:
出液孔,连通所述第二阀腔并连通所述壳体的外侧;及
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一阀腔并连通所述壳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阀膜变形以增大所述第二阀腔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第一密封件,适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一位置密封地贴靠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以关闭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并适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所述阀座,以关闭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以及
阀杆,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阀膜的变形,驱动所述第一密封件以打开所述流体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阀膜和所述第二阀体单元之间,当所述第一密封件处于相对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地贴靠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以关闭所述流体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密封件贴靠所述第二阀体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阀杆与所述阀膜连接,并抵顶所述第一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并抵顶所述阀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阀座包括凸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凸台,所述第一密封件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所述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腔室和第一气道,所述腔室连通于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出液孔之间,所述第一气道连通于所述第三阀腔和所述外部大气之间。
10.一种制造墨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阀膜于第一阀体单元,以将所述第一阀体单元的阀腔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其中,所述第一阀体单元容置于壳体,所述第二阀腔内设置有第二阀体单元;
设置阀盖于所述第一阀体单元,以约束所述阀膜;
在所述第二阀体单元背离所述阀膜的一侧设置阀芯组件,其中,所述阀芯组件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三阀腔内;以及
设置阀座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所述阀座位于所述阀芯组件的背离所述阀膜的一侧,其中,所述阀座包括连通所述第三阀腔和外部大气的阀孔,所述阀芯组件适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一位置密封地贴靠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且适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第二位置密封地贴靠于所述阀座,以分别实现关闭所述第二阀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所述阀芯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阀腔的压力变化,所述阀芯组件在所述阀膜与所述阀座之间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墨盒的方法,其中,
设置所述阀芯组件的步骤包括:自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一侧设置第一密封件;
设置所述阀膜的步骤包括:自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另一侧设置连接有阀杆的所述阀膜,其中,所述阀杆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阀膜的变形,驱动所述第一密封件以打开所述流体通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墨盒的方法,其中,
设置所述阀芯组件的步骤包括:自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一侧设置连接有阀杆的第一密封件;
设置所述阀膜的步骤包括:自所述第二阀体单元的另一侧设置所述阀膜,其中,所述阀杆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所述阀膜的变形,驱动所述第一密封件以打开所述流体通路。
CN202211127987.4A 2022-09-16 2022-09-16 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7549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7987.4A CN117754982A (zh) 2022-09-16 2022-09-16 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7987.4A CN117754982A (zh) 2022-09-16 2022-09-16 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4982A true CN117754982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2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7987.4A Pending CN117754982A (zh) 2022-09-16 2022-09-16 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49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3200496B2 (en)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Regulating Fluid Flow
EP1120259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1748599B1 (ko) 통합식 다기능 밸브 장치
US20060244793A1 (en) Ink tank
KR100518205B1 (ko) 잉크 카트리지
KR100823756B1 (ko) 잉크 카트리지와, 기록 헤드용 유체 유동 제어기와, 유체 유동 제어 방법
US6796644B1 (en) Ink source regulator for an inkjet printer
EP3825129B1 (en) Valve assembly and ink box provided with same
CN117754982A (zh) 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WO2009014224A1 (en) Ink container, ink supplying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536268B2 (ja) 圧力制御弁
WO2021110159A1 (zh)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CN218702162U (zh) 一种墨盒
US6786580B1 (en) Submersible ink source regulator for an inkjet printer
JP7427916B2 (ja) 流路部材、流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219360623U (zh) 打印用液体容器
CN220031525U (zh) 一种供墨容器
JP200630601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