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4431A - 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4431A
CN117734431A CN202311216666.6A CN202311216666A CN117734431A CN 117734431 A CN117734431 A CN 117734431A CN 202311216666 A CN202311216666 A CN 202311216666A CN 117734431 A CN117734431 A CN 117734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nnector unit
protruding portion
converter
power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166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采女贵宽
荒木麻由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34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44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60L53/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charging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provision for separate direct mechanical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60L58/2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having different nominal volta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05K7/143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 H05K7/1432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wherein the control and power circuits of a power converter are arranged within the same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10DC to D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即使在由于车辆发生碰撞等而物体从车辆前方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向设置于收纳壳体的连接器单元施加载荷。动力控制单元(30)装载于车辆(V)的前舱(FRM)内,其具备DC/DC转换器(303)、收纳壳体、以及设置于收纳壳体的低压连接器单元。在收纳壳体的前侧区域设置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低压连接器单元设置为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处于比第一假想线(VL1)靠后方的位置、且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切点(P1)与第二切点(P2)之间,第一假想线是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共用切线,第一切点是第一假想线与第一突出部的切点,第二切点是第一假想线与第二突出部的切点。

Description

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于电动车辆等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实现低碳社会或脱碳社会的努力日趋活跃。在车辆中,为了削减CO2排放量、改善能量效率,正在推进将驱动源电动化的电动车辆的研究开发。
以往,在电动车辆等中装载有电力转换装置。例如,电力转换装置将存储于蓄电池的直流电力转换为用于驱动作为电动车辆驱动源的旋转电机的三相交流电力,并且将存储于蓄电池的直流电力降压至装载于电动车辆的辅机等各电气部件的运行电压。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车辆,其装载有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电力控制单元和马达单元的组装体。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有与蓄电池连接的供电线缆。该供电线缆通过线缆侧连接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连接器嵌合而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设置于电子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连接器的单元侧端子与电力控制单元内部的电子元件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2-0896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控制单元有时由于车辆发生碰撞等而物体与电子控制单元碰撞。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控制单元中,在物体与电子控制单元碰撞的情况下,冲击等载荷有可能从单元侧连接器传递而施加至电力控制单元内部的电子元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即使在由于车辆发生碰撞等而物体从车辆前方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向设置于收纳壳体的连接器单元施加载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装载于车辆的前舱内,该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DC/DC转换器;
收纳所述DC/DC转换器的收纳壳体;以及
设置于所述收纳壳体并与所述DC/DC转换器电连接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在所述收纳壳体的前侧区域设置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
所述连接器单元设置为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处于比第一假想线靠后方的位置、且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切点与第二切点之间,该第一假想线是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共用切线,该第一切点是所述第一假想线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切点,该第二切点是所述第一假想线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切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由于车辆发生碰撞等而物体从车辆前方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抑制向设置于收纳壳体的连接器单元施加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装载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即动力控制单元的车辆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即动力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从前方观察图2的动力控制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省略第三突出部而从上方观察图2的动力控制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车辆的前舱内部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0 动力控制单元(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303 DC/DC转换器
31 收纳壳体
31c 前壁部
31e 左壁部
31f 右壁部
311 中间部件
312 上侧部件
313 下侧部件
32 低压连接器单元(连接器单元)
33 第一突出部
34 第二突出部
35 第三突出部
FRM 前舱
P1 第一切点
P2 第二切点
V 车辆
VL1 第一假想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装载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的车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应沿附图标记的朝向查看附图。另外,在本说明书等中,为了使说明简单且明确,按照从装载有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的车辆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来记载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并在附图中将车辆的前方表示为Fr,后方表示为Rr,左方表示为L,右方表示为R,上方表示为U,下方表示为D。另外,在本说明书等中,也将左右方向称为车宽方向。
<车辆>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具备乘员的乘坐空间即车室CB、设置在比车室CB靠前方的位置的前舱FRM、以及设置在比车室CB靠后方的位置的行李舱LRM。车室CB和前舱FRM是由未图示的前围板等划分出的独立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李舱LRM不与车室CB划分开,而是与车室CB连通的空间。此外,行李舱LRM和车室CB可以是独立的空间,也可以部分连通。
在车辆V中,在前方设置有左右一对前轮FW,在后方设置有左右一对后轮RW。
在车辆V的前舱FRM内装载有发动机10、驱动装置20和动力控制单元30。发动机10和驱动装置20在前舱FRM内在车宽方向上相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10和驱动装置20以发动机10在右侧、驱动装置20在左侧的方式在前舱FRM内在车宽方向上相邻配置。动力控制单元30固定于驱动装置20的上部。
发动机10的输出轴与驱动装置20连结。
驱动装置20具备驱动装置壳体21。未图示的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以及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收纳于驱动装置壳体21的内部。
驱动装置20具备“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发动机10的旋转动力向作为驱动轮的前轮FW传递而使车辆V行驶”的传递路径、以及“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发动机10的旋转动力向第一旋转电机传递而一边由第一旋转电机发电一边驱动第二旋转电机,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动力向作为驱动轮的前轮FW传递而使车辆V行驶”的传递路径。车辆V在驱动装置20中择一地选择或并用这两个传递路径来驱动作为驱动轮的前轮FW而行驶。
动力控制单元30连接在装载于车辆V的未图示的高压蓄电池和驱动装置2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控制单元30是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个例子。
如图2至图4所示,动力控制单元30具备电压控制单元301、逆变器302、DC/DC转换器303、收纳壳体31、以及设置于收纳壳体31的低压连接器单元32。
电压控制单元301与高压蓄电池电连接,将高压蓄电池的输出电压即电压V1升压至第二旋转电机作为电动机运行时的输入电压即电压V2,并且将通过发动机10的驱动而由第二旋转电机发电并转换为电压为V2的直流电力降压至电压为V1的电力。
逆变器302具备未图示的与电压控制单元301和前述的第一旋转电机连接的第一逆变器部、以及未图示的与电压控制单元301和前述的第二旋转电机连接的第二逆变器部。
第一逆变器部将通过发动机10的驱动而由第一旋转电机发出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电压为V2的直流电力。然后,由第一逆变器部转换后的电压为V2的直流电力被电压控制单元301降压至电压V1,并被充入高压蓄电池。
第二逆变器部将从高压蓄电池输出并由电压控制单元301升压至电压V2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力。然后,向第二旋转电机供给由第二逆变器部转换的三相交流电力,以驱动第二旋转电机。
DC/DC转换器303和电压控制单元301并联地与高压蓄电池电连接,并且与低压连接器单元32电连接。DC/DC转换器303将高压蓄电池的输出电压即电压V1降压至车辆的各电气部件的运行电压VLow。VLow例如是12[V]。
收纳壳体31收纳电压控制单元301、逆变器302和DC/DC转换器303。
收纳壳体31具有上壁部31a、下壁部31b、前壁部31c、后壁部31d、左壁部31e和右壁部31f。
收纳壳体31具有:中间部件311,其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包围电压控制单元301、逆变器302和DC/DC转换器303;上侧部件312,其配置于中间部件311的上部,覆盖电压控制单元301、逆变器302和DC/DC转换器303的上方;以及下侧部件313,其配置于中间部件311的下部,覆盖电压控制单元301、逆变器302和DC/DC转换器303的下方。上侧部件312通过螺栓等固定于中间部件311的上端部。下侧部件313通过螺栓等固定于中间部件311的下端部。
收纳壳体31的上壁部31a由上侧部件312形成。收纳壳体31的下壁部31b由下侧部件313形成。收纳壳体31的前壁部31c、后壁部31d、左壁部31e和右壁部31f的上侧区域均由上侧部件312形成,下侧区域均由下侧部件313形成,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之间的上下方向中间区域均由中间部件311形成。
中间部件311具有前壁部311c、后壁部311d、左壁部311e和右壁部311f。前壁部311c在电压控制单元301、逆变器302和DC/DC转换器303的前方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配置。后壁部311d在电压控制单元301、逆变器302和DC/DC转换器303的后方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配置。左壁部311e从前壁部311c的左端部向后方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配置至后壁部311d的左端部。右壁部311f从前壁部311c的右端部向后方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配置至后壁部311d的右端部。
低压连接器单元32设置于收纳壳体31的前侧区域。低压连接器单元32位于比收纳壳体31的前壁部31c靠后方的位置、且设置于收纳壳体31的左壁部31e的前侧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压连接器单元32设置于中间部件311。因此,低压连接器单元32设置于中间部件311的左壁部311e的前侧区域。低压连接器单元32在中间部件311的左壁部311e的前侧区域以从中间部件311的左壁部311e向左斜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并通过螺栓等固定于中间部件311的左壁部311e。
这样,低压连接器单元32处于比收纳壳体31的前壁部31c靠后方的位置、且设置于收纳壳体31的左壁部31e,由此,即使在由于车辆V发生前方碰撞等而物体从车辆前方与动力控制单元30碰撞的情况下,收纳壳体31的前壁部31c比低压连接器单元32先受到物体的碰撞。由此,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动力控制单元30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低压连接器单元32的损伤。
DC/DC转换器303在收纳壳体31的内部固定于中间部件311。
这样,DC/DC转换器303固定于设置有低压连接器单元32的中间部件311,因此能够使将DC/DC转换器303与低压连接器单元32电连接的汇流条等连接部件小型化,并且将该连接部件组装于DC/DC转换器303和低压连接器单元32时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在收纳壳体31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将低压连接器单元32与DC/DC转换器303连接的汇流条等导电部件。低压连接器单元32通过该导电部件与DC/DC转换器303电连接。
并且,动力控制单元30能够通过DC/DC转换器303将高压蓄电池的输出电压即电压V1降压至车辆的各电气部件的运行电压VLow,并将其从低压连接器单元32向动力控制单元30的外部输出。
在收纳壳体31的前侧区域设置有第一突出部33、第二突出部34和第三突出部3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33和第二突出部34设置于收纳壳体31的中间部件311,第三突出部35设置于收纳壳体31的上侧部件312。
如上所述,低压连接器单元32设置于中间部件311。因此,低压连接器单元32、第一突出部33和第二突出部34均设置于收纳壳体31的中间部件311。这样,通过在设置有低压连接器单元32的中间部件311设置第一突出部33和第二突出部34,即使在由于车辆V发生前方碰撞等而物体从车辆前方与动力控制单元30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使上侧部件312和下侧部件313从中间部件311剥离这样的载荷向上侧部件312和下侧部件313施加。由此,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动力控制单元30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动力控制单元30的收纳壳体31内部的绝缘性。
第一突出部33设置于比低压连接器单元32靠下方的位置、且设置于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低压连接器单元32重叠的位置。第一突出部33与低压连接器单元32同样地,在中间部件311的左壁部311e的前侧区域以从中间部件311的左壁部311e朝向左斜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33的前端部33a向左斜前方延伸至比低压连接器单元32靠收纳壳体31的外侧的位置。第一突出部33可以通过与收纳壳体31的中间部件311一体成形而形成,也可以与收纳壳体31的中间部件311分体地与收纳壳体31的中间部件311接合。
第二突出部34设置于中间部件311的前壁部311c与左壁部311e的连接部附近、即中间部件311的左前角附近。第二突出部34以从中间部件311的左前角附近朝向左斜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第二突出部34在中间部件311的左前角附近从中间部件311的上端部至下端部在中间部件311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延伸配置。
低压连接器单元32设置为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处于比第一假想线VL1靠后方的位置、且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切点P1和第二切点P2之间,该第一假想线VL1是第一突出部33和第二突出部34的共用切线,该第一切点P1是第一假想线VL1与第一突出部33的切点,该第二切点P2是第一假想线VL1与第二突出部34的切点。
因此,在由于车辆V发生前方碰撞等而物体从车辆前方与动力控制单元30碰撞的情况下,第一突出部33和第二突出部34比低压连接器单元32先受到碰撞。因此,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动力控制单元30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突出部33和第二突出部34来抑制向低压连接器单元32施加载荷。由此,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动力控制单元30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低压连接器单元32的损伤以及通过低压连接器单元32导致的DC/DC转换器303的损伤。
第三突出部35处于比低压连接器单元32靠上方的位置、且设置于上侧部件312。第三突出部35设置于至少一部分与低压连接器单元32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突出部35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位置与第一突出部33相同,且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外缘形状与第一突出部33相同。因此,第三突出部35在上侧部件312的前侧区域以从上侧部件312的左端部朝向左斜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突出部35的前端部向左斜前方延伸至比低压连接器单元32靠收纳壳体31的外侧的位置。第三突出部35可以通过与收纳壳体31的上侧部件312一体成形而形成,也可以与收纳壳体31的上侧部件312分体地与收纳壳体31的上侧部件312接合。
这样,第一突出部33设置在比低压连接器单元32靠下方的位置,第三突出部35处于比低压连接器单元32靠上方的位置、且设置于上侧部件312,第一突出部33和第三突出部35设置于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低压连接器单元32重叠的位置,由此,即使在物体从上下方向与动力控制单元30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低压连接器单元32。另外,即使在由于车辆V发生碰撞等而动力控制单元30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低压连接器单元32。
如图5所示,在低压连接器单元32连接有DV电线50。DV电线50的一端部与动力控制单元30的低压连接器单元32连接,DV电线50的另一端部与装载于车辆V的前舱FRM内部的继电器箱60连接。
从动力控制单元30的低压连接器单元32输出的电力从DV电线50向继电器箱60输送,并从继电器箱60向装载于车辆V的各电气部件供给。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范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而且应理解这些变更例和修正例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任意地组合。
例如,也可以省略第三突出部35。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突出部35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位置与第一突出部33相同,且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外缘形状与第一突出部33相同,但第三突出部35的位置和形状不限于此,第三突出部35只要以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低压连接器单元32重叠的方式设置即可。
另外,例如,低压连接器单元32、第一突出部33、第二突出部34和第三突出部35也可以处于比收纳壳体31的前壁部31c靠后方的位置、且设置于收纳壳体31的右壁部31f的前侧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V是以前轮FW为驱动轮的所谓前轮驱动车,但车辆V也可以是以后轮RW为驱动轮的所谓后轮驱动车,还可以是以前轮FW和后轮RW双方为驱动轮的所谓四轮驱动车。在车辆V是四轮驱动车的情况下,驱动装置20也可以具备驱动轴,该驱动轴连接于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前轮FW的前差速齿轮、以及后轮RW的车轴。在该情况下,驱动装置20通过前差速齿轮驱动前轮FW,并且通过前差速齿轮和驱动轴驱动后轮RW。并且,驱动装置20也可以具备“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发动机10的旋转动力向前轮FW传递,并且通过驱动轴将发动机10的旋转动力向后轮RW传递”的传递路径、以及“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发动机10的旋转动力向第一旋转电机传递而一边由第一旋转电机发电一边驱动第二旋转电机,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动力向前轮FW传递,并且通过驱动轴将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动力向后轮RW传递”的传递路径。在该情况下,车辆V在驱动装置20中择一地选择或并用这两个传递路径来驱动前轮FW和后轮RW而行驶。另外,在车辆V是四轮驱动车的情况下,驱动装置20也可以在车辆V的后部具备第三旋转电机,除了具备“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发动机10的旋转动力向前轮FW传递而使车辆V行驶”的传递路径、以及“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发动机10的旋转动力向第一旋转电机传递而一边由第一旋转电机发电一边驱动第二旋转电机,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动力向前轮FW传递而使车辆V行驶”的传递路径之外,还具备“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发动机10的旋转动力向第一旋转电机传递而一边由第一旋转电机发电一边驱动第三旋转电机,并将第三旋转电机的旋转动力向后轮RW传递而使车辆V行驶”的传递路径。在该情况下,车辆V在驱动装置20中选择或并用这三个传递路径中的一个以上的传递路径来驱动前轮FW、或者前轮FW和后轮RW双方而行驶。
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有以下事项。在括号内,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构成要素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动力控制单元30),其装载于车辆(车辆V)的前舱(前舱FRM)内,该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D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303);
收纳所述DC/DC转换器的收纳壳体(收纳壳体31);以及
设置于所述收纳壳体的连接器单元(低压连接器单元32),其中,
在所述收纳壳体的前侧区域设置有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33)和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34),
所述连接器单元设置为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处于比第一假想线(第一假想线VL1)靠后方的位置、且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切点(第一切点P1)与第二切点(第二切点P2)之间,该第一假想线是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共用切线,该第一切点是所述第一假想线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切点,该第二切点是所述第一假想线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切点。
根据(1),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碰撞的情况下,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比连接器单元先受到碰撞。因此,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抑制向连接器单元施加载荷。由此,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连接器单元的损伤以及通过连接器单元导致的DC/DC转换器的损伤。
(2)根据(1)所述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单元处于比所述收纳壳体的前壁部(前壁部31c)靠后方的位置、且设置于所述收纳壳体的左壁部(左壁部31e)或右壁部(右壁部31f)。
根据(2),连接器单元处于比收纳壳体的前壁部靠后方的位置、且设置于收纳壳体的左壁部或右壁部,由此,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碰撞的情况下,收纳壳体的前壁部比连接器单元先受到物体的碰撞。由此,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连接器单元的损伤。
(3)根据(1)或(2)所述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收纳壳体具有:
中间部件(中间部件311),其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包围所述DC/DC转换器;
上侧部件(上侧部件312),其配置于所述中间部件的上部,覆盖所述DC/DC转换器的上方;以及
下侧部件(下侧部件313),其配置于所述中间部件的下部,覆盖所述DC/DC转换器的下方,
所述连接器单元、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部件。
根据(3),通过在设置有连接器单元的中间部件设置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使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从中间部件剥离这样的载荷向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施加。由此,即使在物体从车辆前方与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收纳壳体内部的绝缘性。
(4)根据(3)所述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DC/DC转换器固定于所述中间部件。
根据(4),DC/DC转换器固定于设置有连接器单元的中间部件,因此能够使将DC/DC转换器与连接器单元电连接的连接部件小型化,并且将该连接部件组装于DC/DC转换器和连接器单元时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5)根据(3)或(4)所述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在所述收纳壳体的前侧区域设置有第三突出部(第三突出部35),
所述第一突出部设置在比所述连接器单元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第三突出部处于比所述连接器单元靠上方的位置、且设置于所述上侧部件,
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三突出部以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连接器单元重叠的方式设置。
根据(5),即使在物体从上下方向与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连接器单元。另外,即使在由于车辆发生碰撞等而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连接器单元。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装载于车辆的前舱内,该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DC/DC转换器;
收纳所述DC/DC转换器的收纳壳体;以及
设置于所述收纳壳体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在所述收纳壳体的前侧区域设置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
所述连接器单元设置为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处于比第一假想线靠后方的位置、且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切点与第二切点之间,该第一假想线是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共用切线,该第一切点是所述第一假想线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切点,该第二切点是所述第一假想线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切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单元处于比所述收纳壳体的前壁部靠后方的位置、且设置于所述收纳壳体的左壁部或右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收纳壳体具有:
中间部件,其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包围所述DC/DC转换器;
上侧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中间部件的上部,覆盖所述DC/DC转换器的上方;以及
下侧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中间部件的下部,覆盖所述DC/DC转换器的下方,
所述连接器单元、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DC/DC转换器固定于所述中间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在所述收纳壳体的前侧区域设置有第三突出部,
所述第一突出部设置在比所述连接器单元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第三突出部处于比所述连接器单元靠上方的位置、且设置于所述上侧部件,
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三突出部以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连接器单元重叠的方式设置。
CN202311216666.6A 2022-09-21 2023-09-20 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Pending CN1177344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0435 2022-09-21
JP2022150435A JP2024044721A (ja) 2022-09-21 2022-09-21 車両用電力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4431A true CN117734431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4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6666.6A Pending CN117734431A (zh) 2022-09-21 2023-09-20 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2200A1 (zh)
JP (1) JP2024044721A (zh)
CN (1) CN117734431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92200A1 (en) 2024-03-21
JP2024044721A (ja)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2883B2 (en) Vehicle equipped with traveling motor
JP5211081B2 (ja) 電気自動車の電気部品搭載構造
US8205700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07487208B (zh) 电力变换器的车载构造
JP5659306B2 (ja) 電動車両
EP3789273B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and vehicle
JP5690055B2 (ja) 電気自動車の部品搭載構造
JP2017019460A (ja) 自動車
KR20130136592A (ko) 차량 부품 탑재 배열체
CN108327657B (zh) 电力控制装置的车载构造
JP5935988B2 (ja) 車両用給電システム
CN110893820B (zh) 车辆
JP2018114899A (ja) 電力制御装置の車載構造
JP6702155B2 (ja) インバータの車載構造
JP6597512B2 (ja)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の車載構造
JP7087834B2 (ja) 電気機器の車載構造
JP6642458B2 (ja)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の車載構造
CN113386866B (zh) 电力控制单元
CN117734431A (zh) 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JP6642305B2 (ja)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の車載構造
US20240097380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20220247282A1 (en) Driving unit
CN115431771A (zh) 车载电气设备
JP2022143199A (ja) 車両
CN113978267A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