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1949A - 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31949A CN117731949A CN202311850546.1A CN202311850546A CN117731949A CN 117731949 A CN117731949 A CN 117731949A CN 202311850546 A CN202311850546 A CN 202311850546A CN 117731949 A CN117731949 A CN 1177319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permeation
- electrode group
- electrodes
- target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4936 stim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961 penetration enhan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04 osm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238 somato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SSISHJJTAXXQAX-ZETCQYMHSA-N L-ergothioneine Chemical compound C[N+](C)(C)[C@H](C([O-])=O)CC1=CNC(=S)N1 SSISHJJTAXXQAX-ZETCQYMH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40093497 ergothione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2193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0830 Skin discomfor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07 derm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20 electro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615 epiderm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38 in vitr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5824 paresthe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84 skin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74 skin absorpti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促渗透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本申请中促渗透装置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基于不同的电流输出频率、不同的时序以及不同位置的电极组成电极组进行电刺激,实现多种不同的渗透效果以及体感,进而实现促渗透装置的渗透功能多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美容/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更好的护肤功效,通常采用有效护肤成分和促渗仪器叠加使用的方式,仪器的促渗作用可以打开皮肤通道,将有效的护肤成分渗透到肌肤底部,增加其在皮肤中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成分和仪器相互协同的“1+1>2”的倍量护肤效果。
市面上大部分促渗仪器渗透功能较为单一,即同一仪器渗透可达到的深度较为固定,促使有效护肤成分只渗透至表皮层,或只渗透至真皮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促渗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促渗透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组,
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其中,促渗模式之间的至少部分工作参数不同;其中,至少一种促渗模式对应第一工作参数,第一工作参数的电流输出频率范围为不小于30kHz且不大于50kHz,对应的峰峰值范围为30Vpp至56Vpp;至少一种促渗模式对应第二工作参数,第二工作参数的电流输出频率范围为大于100kHz且小于400kHz,对应的峰峰值范围为60Vpp至70Vpp。
其中,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包括:
控制电极组根据促渗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间隔预设时段进行电刺激。
其中,控制电极组根据促渗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间隔预设时段进行电刺激,包括:
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一促渗模式,则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持续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二促渗模式,则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间隔第一预设时段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三促渗模式,则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间隔第二预设时段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第二预设时段的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段的时长。
其中,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还包括:
控制电极组在间隔预设时段基于第二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其中,促渗透装置包括沿周向排布的至少m个电极;m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
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包括:
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四促渗模式,则沿着周向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顺序依次开启n个相邻的电极组成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其中,上一时刻对应的电极组中的电极与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极组中的电极部分重叠;n取正整数,且2≤n<m;
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五促渗模式,则基于预设电极以及沿着一圈的周向的正反方向的相邻电极交替组成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其中,预设电极在上一时刻和当前时刻均进行工作。
其中,促渗透装置包括沿周向排布的至少四个电极;
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包括:
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六促渗模式,则将周向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部分相邻至少两个的电极组成第一电极组,将周向设置的其他至少两个相邻的电极组成第二电极组;
控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交替作为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上一时刻对应的电极组中的电极与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极组中的电极不重叠。
其中,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包括:
基于第一促渗模式、第二促渗模式、第三促渗模式、第四促渗模式、第五促渗模式、第六促渗模式中的至少两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交替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促渗透装置,促渗透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组,电极组包括沿周向排布的至少三个电极。
其中,电极组中的电极的面积相等。
其中,电极组中电极与其他电极相对的侧边沿为弧形。
其中,电极的面积范围为70mm2~110mm2;优选地,电极的面积为107mm2。
其中,电极组中电极的总面积范围为10cm2~15cm2;优选地,电极组中电极的总面积范围为12cm2。
其中,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cm~8cm;优选地,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距为6.9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提供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促渗透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本申请中促渗透装置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实现多种不同的渗透效果以及体感,进而实现促渗透装置的渗透功能多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中四个电极一实施例中的电场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中S1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中所有电极同时工作时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中所有电极同时工作时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提供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中S11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图4提供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中S13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第四促渗模式对应的四个电极一实施例中的工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五促渗模式对应的四个电极一实施例中的工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第六促渗模式对应的四个电极一实施例中的工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第六促渗模式对应的四个电极另一实施例中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促渗透装置100;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第三电极3;第四电极4;第一侧11;第二侧边沿部111;第三侧边沿部112;第二侧12;第一侧边沿部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肌肉刺激技术中使用的电流刺激目标对象的范围越大,则效果越佳,该目标对象的刺激范围由与肌肤接触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决定。因此,电极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此外,为了得到更佳的促渗效果需要持续增加电流刺激强度。另一方面,电极持续刺激肌肤会导致人体感受到疲劳感以及无感,还会造成皮肤阻抗越来越小,电极的输出功率越来越大。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中四个电极一实施例中的电场分布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渗透装置100,促渗透装置100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组,电极组用于输出促渗电场。其中,促渗电场依据频率及大小的不同,可以实现促使用户皮肤上的渗透介质渗透吸收或实现美容功效。具体的,如实现射频美容、EMS(ElectricalMuscleStimulation)微电流美容、离子导入、电穿孔等。其中,电极组至少包括两个相邻的电极,两个相邻的电极之间可以形成用于促渗或美容的电场。
在一实施例中,促渗透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极。两个电极组成电极组。
在一实施例中,促渗透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三个电极。三个电极围绕成一圈布置。具体地,三个电极设置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三个电极可以组成一组电极组或两组电极组。
在一实施例中,促渗透装置可以包括至少四个电极。四个电极围绕成一圈布置。具体地,四个电极设置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其中,四个电极可以组成一组电极组、两组电极组、三组电极组或四个电极组。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组内的电极的数量也可以大于四个,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促渗透装置100能够以预设时间的间隔控制电极组中的电极在通电状态、通电中止状态之间交替变换。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组内的电极能够被控制成以每隔预设时间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交替地变换。电极组中的电极之间可以产生交变电场,提高促渗效果。
为了确保各电极的促渗效果一致,电极产生的电场更均匀,如图2,避免电极进行电刺激时出现刺痛感,电极组中所有电极的面积相等。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极组可以输出低频率的电流,电极组的电流输出频率范围为不小于30kHz且不大于50kHz,对应的峰峰值范围为30Vpp至56Vpp。具体地,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可以为32kHz,对应的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0Vpp。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可以为50kHz,且对应的峰峰值的范围为40Vpp~56Vpp。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可以为40kHz,且对应的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极组可以输出高频率的电流,电极组的电流输出频率范围大于100kHz且小于400kHz,对应的峰峰值范围为60Vpp至70Vpp。具体地,电极组对应的电流频率频率为127kHz,对应的峰峰值不超过64Vpp。
通过控制电极输出低频率的电流、高频率的电流进行相互配合,使得电极能够兼顾皮肤的浅层和深层。
理论上电极的面积越大越好,但是电极的面积越大,单位时间提供的功率越大,人体感受刺激越强。注入人体皮肤的电能和频率以及电极的电压差有关,电压越大,频率越高,注入人体皮肤的能量越大。因此要想保证功率一定,人体刺激强度一定。那么只能降低电压或者频率,而频率和注入皮肤深度有关,面积大频率就不能太高,频率不高那么电能进入皮肤深度就会变浅。因此,电极的面积和频率以及电压是成反比关系。如果需要提高注入皮肤电能的深度,电极的面积就需要比较小,能量才能更集中,但是电极的面积小了之后,人体的肌肉电刺激刺痛感会增加,严重者会出现皮肤不适。
用户的面部的平均面积为350cm2,手臂的宽度约为4cm~6cm。为了使促渗透装置能够兼顾用户的手部、面部的促渗需求,获得舒适的体验感以及较好的促渗效果,电极的面积范围为70mm2~110mm2。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极的面积可以为70mm2、75mm2、80mm2、85mm2、90mm2、95mm2、100mm2、105mm2、107mm2、110mm2。
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组中电极的总面积范围为10cm2~15cm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极组中电极的总面积范围为10cm2、11cm2、12cm2、13cm2、14cm2、15cm2。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5mm~8mm。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距为第一个电极靠近第二个电极的侧边沿与第二个电极的靠近第一个电极的侧边沿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距d为6.5mm、6.9mm、7.0mm、7.3mm、7.5mm、7.8mm、8.0mm。
本实施例中,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位于四边形的第一对角线的方向上;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位于该四边形的第二对角线的方向上,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相交。
在一实施例中,促渗透装置100中的m个电极同时工作,m为不小于4的正整数。
具体地,促渗透装置100中的四个电极同时工作。四个电极组成两组电极组,各电极组中均包括正极和负极。例如,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均为正极,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均为负极。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均为负极,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均为正极。第一时刻时和第二时刻时所有电极同时工作时流出的电流输出频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工作过程中,相邻两个电极之间可以流出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以实现促渗。
在一实施例中,促渗透装置100中的m个电极中的部分电极工作,m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
具体地,促渗透装置100中的四个电极中的n个电极工作,n取正整数,且2≤n<m。例如,促渗透装置在每一时刻都控制部分电极组成电极组工作。部分电极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例如,第一时刻时,第一电极1和第三电极3处于通电状态,第二电极2和第四电极4处于通电中止状态。工作过程中,第一电极1作为正极,第二电极2作为负极。第二时刻时,第一电极1和第三电极3处于通电中止状态,第二电极2和第四电极4处于通电状态。工作过程中,第二电极2作为正极,第四电极4作为负极。第一时刻时和第二时刻时,处于通电状态的电极之间流出的电流输出频率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促渗透装置100能够实现肌肉刺激技术的脉冲时域、频域以及空间刺激的多样性。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电极产生尖端放电效应,电极与所属的电极组中其他电极相对的侧边沿为弧形。其中,电极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规则椭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不规则椭圆形即为电极的第一侧11与电极的第二侧12不对称。其中,第一侧11为与其他电极相对的一侧,第二侧12为与其他电极相背的一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的侧边沿包括多种曲率的弧形。其中,如图1所示,任意一电极可以包括至少三种曲率不同的弧形侧边沿;具体的,靠近外侧的部分侧边沿为第一侧边沿部121,其具有第一曲率;靠近内侧的部分侧边沿为第二侧边沿部111,其具有第二曲率;第一侧边沿部121与第二侧边沿部111二者的衔接部分为第三侧边沿部112,第三侧边沿部112具有第三曲率。本实施例中,第一曲率、第二曲率、第三曲率依次增大;显然,由于相邻电极之间距离较小的部分主要为第二侧边沿部111,其相对具有更小的曲率,因此能减小尖端效应,使得电场分布均匀;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电场分布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促渗透装置中,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组,电极组包括沿周向排布的至少三个电极,促渗透装置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实现多种不同的渗透效果以及体感,进而实现促渗透装置的渗透功能多样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促渗透装置100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促渗透装置100。促渗透装置100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促渗模式至少为两种,促渗模式之间的至少部分工作参数不同。其中,至少一种促渗模式对应第一工作参数,第一工作参数的电流输出频率范围为不小于30kHz且不大于50kHz,对应的峰峰值范围为30Vpp至56Vpp。至少一种促渗模式对应第二工作参数,第二工作参数的电流输出频率范围为大于100kHz且小于400kHz,对应的峰峰值范围为60Vpp至70Vpp。基于低频电流和高频电流可以使电极组在不同电压情况下对目标部位进行电极,实现浅层渗透和深层渗透。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图4是图3提供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中S1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中所有电极同时工作时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中所有电极同时工作时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促渗透装置包括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中的至少两个电极组成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S11:控制电极组根据促渗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间隔预设时段进行电刺激。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当促渗模式为第一促渗模式、第二促渗模式、第三促渗模式中的一种时,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同时工作。第一电极1和第三电极3组成一电极组。第一电极1和第三电极3中的一个电极作为正极,另一个作为负极。第二电极2和第四电极4组成一电极组,第二电极2和第四电极4中的一个电极作为正极,另一个作为负极。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步骤S11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S111: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一促渗模式,则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持续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在一实施例中,当促渗透模式为第一促渗透模式时,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持续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其中,第一工作参数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32kHz,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0Vpp。
在一实施例中,当促渗透模式为第一促渗透模式时,控制电极组基于不同的第一工作参数持续交替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其中,第一工作参数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可以为32kHz,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0Vpp;第一工作参数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也可以为5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40Vpp~56Vpp。
在第一促渗透模式下,通过电极组持续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促进美容液渗透,以使目标部位产生酥麻感。
S112: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二促渗模式,则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间隔第一预设时段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具体地,当促渗透模式为第二促渗透模式时,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电刺激预设时长,停止第一预设时段后,继续基于第一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电刺激,持续循环。例如,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单次电刺激50ms,停止150ms后,继续基于第一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电刺激,持续循环。其中,第一工作参数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4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
在第二促渗透模式下,通过电极组间隔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促进美容液渗透,以使目标部位产生快速敲击感。
S113: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三促渗模式,则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间隔第二预设时段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第二预设时段的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段的时长。
具体地,当促渗透模式为第三促渗透模式时,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电刺激预设时长,停止第二预设时段后,继续基于第一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电刺激,持续循环。例如,控制电极组基于第一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单次电刺激50ms,停止300ms后,继续基于第一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电刺激,持续循环。其中,第一工作参数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4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
在第二促渗透模式下,通过电极组间隔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促进美容液渗透,以使目标部位产生慢速敲击感。
通过电极组依据不同的时序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使得渗透功能多样性,实现不同的渗透效果。
S12:控制电极组在间隔预设时段基于第二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由于高频电流输出时,目标部位基本没有感觉,为了提高促渗效果,节约促渗时间,控制电极组在第一预设时段和第二预设时段时基于第二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第二工作参数的电流输出频率大于第一工作参数的电流输出频率,高频输出电流产生的深渗波形可以融合于快速敲击感停止波段以及慢速敲击感停止波段。其中,第二工作参数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127kHz,峰峰值不超过64Vpp。
通过高频电流和低频电流分别控制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实现深层渗透和浅层渗透相结合,使得渗透功能多样性,实现不同的渗透效果。
S13:控制不同电极组成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在一实施例中,当促渗模式为第四促渗模式、第五促渗模式时,促渗透装置包括沿周向排布的至少3个电极。在一实施例中,当促渗模式为第六促渗模式时,促渗透装置包括沿周向排布的至少四个电极。
在本实施例中,促渗透装置包括沿周向排布的四个电极。当促渗模式为第四促渗模式、第五促渗模式、第六促渗模式中的一种时,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第三电极3和第四电极4中的n个电极组成电极组,电极组中的电极同时工作;n取正整数,且2≤n<4。
请参阅图8至图12,图8是图4提供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中S13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第四促渗模式对应的四个电极一实施例中的工作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五促渗模式对应的四个电极一实施例中的工作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第六促渗模式对应的四个电极一实施例中的工作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第六促渗模式对应的四个电极另一实施例中的工作示意图。
S131: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四促渗模式,则沿着周向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顺序依次开启n个相邻的电极组成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其中,上一时刻对应的电极组中的电极与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极组中的电极部分重叠。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时刻时,控制第一电极1和第三电极3处于组成电极组且通电状态,第二电极2和第四电极4处于通电中止状态,第一电极1作为正极/负极,第三电极3作为负极/正极。第二时刻时,控制第三电极3和第二电极2组成电极组且处于通电状态,第四电极4和第一电极1处于通电中止状态,第三电极3作为正极/负极,第二电极2作为负极/正极。第三时刻时,控制第二电极2和第四电极4组成电极组且处于通电状态,第一电极1和第三电极3处于通电中止状态,第二电极2作为正极/负极,第四电极4作为负极/正极。第四时刻时,控制第四电极4和第一电极1组成电极组且处于通电状态,第二电极2和第三电极3处于通电中止状态,第四电极4作为正极/负极,第一电极1作为负极/正极。依据第一时刻至第四时刻对应的部分电极进行循环工作。第四促渗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为第一工作参数,第一工作参数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可以为4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
在第四促渗透模式下,通过不同位置的电极组成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促进美容液渗透,以使目标部位产生打圈感。
S132: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五促渗模式,则基于预设电极以及沿着一圈的周向的正反方向的相邻电极交替组成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其中,预设电极在上一时刻和当前时刻均进行工作。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第一时刻时,控制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第三电极3组成电极组且处于通电状态,第四电极4处于通电中止状态;其中,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均为正极/负极;第三电极3为负极/正极。第二时刻时,控制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第四电极4组成电极组且处于通电状态,第三电极3处于通电中止状态;其中,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均为正极/负极;第四电极4为负极/正极。其中,第五促渗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为第一工作参数,第一工作参数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可以为4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
在第五促渗透模式下,通过不同位置的电极组成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促进美容液渗透,以使目标部位产生换边敲击感。
S133:响应于促渗模式为第六促渗模式,则将周向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部分相邻至少两个的电极组成第一电极组,将周向设置的其他至少两个相邻的电极组成第二电极组;控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交替作为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上一时刻对应的电极组中的电极与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极组中的电极不重叠。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一时刻时,控制第一电极1、第三电极3组成电极组且处于通电状态,第二电极2和第四电极4处于通电中止状态。其中,第一电极1和第三电极3中的一个电极为正极,另一个电极为负极。第二时刻时,控制第二电极2、第四电极4组成电极组且处于通电状态,第三电极3和第一电极1处于通电中止状态。其中,第二电极2和第四电极4中的一个电极为正极,另一个电极为负极。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控制第一电极1、第四电极4组成电极组且处于通电状态,第二电极2和第三电极3处于通电中止状态。其中,第一电极1和第四电极4中的一个电极为正极,另一个电极为负极。第二时刻时,控制第二电极2、第三电极3组成电极组且处于通电状态,第四电极4和第一电极1处于通电中止状态。其中,第二电极2和第三电极3中的一个电极为正极,另一个电极为负极。
第六促渗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为第一工作参数,第一工作参数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可以为4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
在第六促渗透模式下,通过不同位置的电极组成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促进美容液渗透,以使目标部位产生X型位移感。
S14:基于第一促渗模式、第二促渗模式、第三促渗模式、第四促渗模式、第五促渗模式、第六促渗模式中的至少两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交替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的第一工作参数在第一促渗模式、第二促渗模式、第三促渗模式、第四促渗模式、第五促渗模式或第六促渗模式下持续对目标部位进行交替循环电刺激,以达到浅层渗透的效果。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将1%麦角硫因精华涂覆于目标部位的预设区域皮肤表面,对目标部位的预设区域皮肤进行浅层渗透操作。具体地,基于不同的第一工作参数在第一促渗模式下进行循环电刺激。具体地,在第一时段,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32kHz,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0Vpp,持续输出0.5s;在第二时段,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5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40Vpp~56Vpp,持续输出0.5s,进而进行交替循环电刺激。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参数和渗透方式可以使用户的目标部位产生酥麻感,以促进精华的渗透。当浅层渗透操作持续4小时后,对预设区域的皮肤进行累计渗透量检测,得到累计渗透量为44.76ug。当浅层渗透操作持续8小时后,对预设区域的皮肤进行累计渗透量检测,得到累计渗透量为54.01ug。可见,浅层渗透操作时间越长,累计渗透量稍有提升。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促渗模式、第二促渗模式、第三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和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进行循环电刺激,以达到深渗透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将1%麦角硫因精华涂覆于目标部位的预设区域皮肤表面,对目标部位的预设区域皮肤进行深层渗透操作。其中,目标部位的预设区域皮肤是厚度为0.6mm~0.8mm的猪皮。具体地,通过第一促渗模式、第二促渗模式、第三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以及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进行循环电刺激。具体地,在第一时段内,基于第一促渗模式控制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32kHz,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0Vpp,持续输出0.5s后,停止输出,进行间隔循环电刺激。在第二时段,基于第二促渗模式对应的电极组输出电流。其中,第二时段中的第一时刻,控制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4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持续输出50ms。之后第二时段中的第二时刻,控制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127kHz,峰峰值不超过64Vpp,持续输出150ms。之后第二时段中的第三时刻,控制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4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持续输出50ms。之后第二时段中的第四时刻,控制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127kHz,峰峰值不超过64Vpp,持续输出300ms。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促渗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和电极组可以使用户的目标部位进行由浅层到深层的渗透,以促进精华的渗透。当深层渗透操作持续4小时后,对预设区域的皮肤进行累计渗透量检测,得到累计渗透量为63.01ug。当深层渗透操作持续8小时后,对预设区域的皮肤进行累计渗透量检测,得到累计渗透量为92.23ug。可见,深层渗透操作时间越长,累计渗透量明显提升。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皮肤的累计渗透量检测是采用国标GB/T27818—2011《化学品皮肤吸收体外试验方法》。
作为对比例,将1%麦角硫因精华涂覆于目标部位的预设区域皮肤表面,并对预设区域进行涂抹。当涂抹持续4小时后,对预设区域的皮肤进行累计渗透量检测,得到累计渗透量为18.03ug。当涂抹持续8小时后,对预设区域的皮肤进行累计渗透量检测,得到累计渗透量为22.54ug。可见,涂抹时间越长,累计渗透量稍有提升。
通过上述检测可知,相比于对预设区域的皮肤进行涂抹操作,浅层渗透操作和深层渗透操作可以显著提高精华的累计渗透量,提升促渗透装置的促渗效果。具体地,渗透操作持续8小时后,深层渗透操作相比于涂抹操作,精华的累计渗透量提高了4.0倍;浅层渗透操作相比于涂抹操作,精华的累计渗透量提高了2.4倍。
更进一步,相比于浅层渗透操作,深层渗透操作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精华的累计渗透量,进而更好的提高渗透效果,使得客户具有更优的体验感。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促渗模式、第四促渗模式、第六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和工作参数依次循环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以达到深渗透的效果。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将1%麦角硫因精华涂覆于目标部位的预设区域皮肤表面,对目标部位的预设区域皮肤进行轮廓提升渗透。通过第一促渗模式、第四促渗模式、第六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根据对应的工作参数对目标部位的预设区域皮肤进行循环电刺激。具体地,在第一时段,基于第一促渗模式控制四个电极同时工作,电流输出频率为32kHz,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0Vpp,持续输出0.5s,再停止输出,进入间隔循环电刺激。在第二时段,基于第四促渗模式控制电极组对应的电流输出频率为40kHz,且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在第三时段,基于第六促渗模式对应的电极组工作。其中,第三间段中的第一时刻,控制第一电极1和第三电极3组成的电极组输出的电流输出频率为40kHz,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持续输出0.5s,停止输出;之后第三时段中的第二时刻,控制第二电极2和第四电极4组成电极组输出的电流输出频率为40kHz,峰峰值的范围为32Vpp~48Vpp,持续输出0.5s,停止输出,进入间隔循环电刺激。通过本实施例中,预设参数和渗透方式可以使用户的目标部位进行轮廓提升的渗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随机抽取10位体验者进行体感测试。具体地,对体验者分别进行浅层渗透操作、深层渗透操作和轮廓提升渗透操作,体验者对上述三种渗透操作的体验感进行评价。具体评价的项目包括舒适度、肌肉运动感、流畅度和有效感四个。舒适度用于评价有无任何刺痛感、过程舒适愉悦无负担;肌肉运动感用于评价感知到电流作用于肌肉,肌肉活动起来并感受舒适;流畅度用于评价电极与皮肤接触按压或移动过程中无阻滞感、不顺畅的感觉;有效性用于评价可感知因为电流的作用,有肌肉运动感及促渗感。
每个项目的评分均用1-5分进行评价。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2分表示比较不满意;3分表示不确定;4分表示比较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具体评价结果参见表1、表2和表3,表1为体验者体验了浅层渗透操作后对舒适度、肌肉运动感、流畅度和有效感四个项目的评价结果;表2为体验者体验了深层渗透操作后对舒适度、肌肉运动感、流畅度和有效感四个项目的评价结果;表3为体验者体验了轮廓提升渗透操作后对舒适度、肌肉运动感、流畅度和有效感四个项目的评价结果。
表1
表2
舒适度 | 肌肉运动感 | 流畅度 | 有效感 | |
体验者1 | 4 | 4 | 5 | 5 |
体验者2 | 4 | 5 | 5 | 5 |
体验者3 | 3 | 4 | 3 | 5 |
体验者4 | 3 | 3 | 3 | 4 |
体验者5 | 4 | 3.5 | 3.5 | 4 |
体验者6 | 4 | 3 | 4 | 4 |
体验者7 | 2 | 4 | 4 | 4 |
体验者8 | 4 | 4.5 | 4.5 | 4.5 |
体验者9 | 4 | 4 | 4 | 3 |
体验者10 | 4 | 4 | 4 | 4 |
均值 | 3.6 | 3.9 | 4.0 | 4.3 |
表3
通过上述表1、表2和表3可知,体验者对浅层渗透操作、深层渗透操作和轮廓提升渗透操作的渗透效果均比较满意。通过对舒适度、肌肉运动感、流畅度和有效感四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价,体感测试结果显示用户满意度高达82.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促渗透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组,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本申请中促渗透装置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基于不同的电流输出频率、不同的时序以及不同位置的电极组成电极组进行电刺激,实现多种不同的渗透效果以及体感,进而实现促渗透装置的渗透功能多样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促渗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透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组,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所述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模式之间的至少部分工作参数不同;其中,至少一种所述促渗模式对应第一工作参数,所述第一工作参数的电流输出频率范围为不小于30kHz且不大于50kHz,对应的峰峰值范围为30Vpp至56Vpp;至少一种所述促渗模式对应第二工作参数,所述第二工作参数的电流输出频率范围为大于100kHz且小于400kHz,对应的峰峰值范围为60Vpp至70Vp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所述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包括:
控制所述电极组根据所述促渗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对所述目标部位间隔预设时段进行电刺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电极组根据所述促渗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对所述目标部位间隔预设时段进行电刺激,包括:
响应于所述促渗模式为第一促渗模式,则控制所述电极组基于所述第一工作参数持续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响应于所述促渗模式为第二促渗模式,则控制所述电极组基于所述第一工作参数间隔第一预设时段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响应于所述促渗模式为第三促渗模式,则控制所述电极组基于所述第一工作参数间隔第二预设时段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所述第二预设时段的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段的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所述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还包括:
控制所述电极组在所述间隔预设时段基于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透装置包括沿周向排布的至少m个电极;m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
所述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所述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包括:
响应于所述促渗模式为第四促渗模式,则沿着周向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顺序依次开启n个相邻的所述电极组成所述电极组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其中,上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电极组中的所述电极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所述电极组中的所述电极部分重叠;n取正整数,且2≤n<m;
响应于所述促渗模式为第五促渗模式,则基于预设电极以及沿着一圈的周向的正反方向的相邻电极交替组成所述电极组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其中,所述预设电极在所述上一时刻和所述当前时刻均进行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透装置包括沿周向排布的至少四个电极;
所述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所述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包括:
响应于所述促渗模式为第六促渗模式,则将周向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部分相邻至少两个的所述电极组成第一电极组,将周向设置的其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极组成第二电极组;
控制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交替作为所述电极组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上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电极组中的所述电极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所述电极组中的所述电极不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多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所述电极组对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促渗模式、所述第二促渗模式、所述第三促渗模式、所述第四促渗模式、所述第五促渗模式、所述第六促渗模式中的至少两种促渗模式分别对应的所述电极组交替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电刺激。
9.一种促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透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包括沿周向排布的至少三个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促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中的所述电极的面积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促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中所述电极与其他所述电极相对的侧边沿为弧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促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面积范围为70mm2~110mm2;优选地,所述电极的面积为107mm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促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中所述电极的总面积范围为10cm2~15cm2;优选地,所述电极组中所述电极的总面积范围为12cm2。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促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cm~8cm;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为6.9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50546.1A CN117731949A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50546.1A CN117731949A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31949A true CN117731949A (zh) | 2024-03-22 |
Family
ID=90250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850546.1A Pending CN117731949A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31949A (zh) |
-
2023
- 2023-12-28 CN CN202311850546.1A patent/CN11773194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23083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treatment | |
JP7372051B2 (ja) | 美容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KR101209102B1 (ko) | 전기자극 기능을 가지는 미세전류 기기 | |
US20190255321A1 (en) | Skin treatment device comprising a pulse modulator | |
US20140330196A1 (en) |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hair growth and/or preventing hair loss | |
KR20170018171A (ko) | 안면 리프팅기 | |
US2016000107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imulating hair growth and/or preventing hair loss | |
US20190175446A1 (en) | Acupuncture Devices | |
CN117731949A (zh) | 一种促渗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271907A (zh) | 美容仪及其控制方法 | |
US9566431B2 (en) | Method of forming a large number of metal-ion-deposition islands on the scalp by a rapid series of brief electrode-contact events | |
CN211273147U (zh) | 一种美容电极及美容仪 | |
JP7512052B2 (ja) | 高周波美容器 | |
JP2002165889A (ja) | 皮膚刺激装置 | |
KR101089515B1 (ko) | 전신군살 제거 및 피부 리프팅이 가능한 기능성 마사지기 | |
WO2017098300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imulating hair growth and/or preventing hair loss | |
JP7489427B2 (ja) | 電気刺激装置 | |
KR100406085B1 (ko) | 휴대용피부맛사지기 | |
CN115463342A (zh) | 按摩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JPH0741469Y2 (ja) | 低周波治療器 | |
KR20240141564A (ko) | 함몰된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에너지 기반 디바이스 | |
CN118203760A (zh) | 美容仪控制方法及美容仪 | |
JP2019047923A (ja) | 美容器 | |
AU2014213496A1 (en) |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hair growth and/or preventing hair loss | |
CA2854387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imulating hair growth and/or preventing hair los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