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9883A - 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9883A
CN117729883A CN202280053202.5A CN202280053202A CN117729883A CN 117729883 A CN117729883 A CN 117729883A CN 202280053202 A CN202280053202 A CN 202280053202A CN 117729883 A CN117729883 A CN 117729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le
applicator
post member
carrier
sens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32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玹豪
柳光烈
王志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Se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 Se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 Sens Inc filed Critical i Se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729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98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03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invasive, e.g. introduced into the body by a catheter or needle or using implanted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 or multiple sampling, e.g.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3Mean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6832Mean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s
    • A61B5/6833Adhesive pat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61B5/684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mounted on an invasive device
    • A61B5/6848Needles
    • A61B5/6849Needl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needle s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6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6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livering implantable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敷贴器,其用于将用于测量生物信息的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所述敷贴器包括:敷贴器本体,其具有敷贴器本体结合部;插入单元,其用于将包括所述传感器和安装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外壳的传感器单元从与用户的皮肤间隔开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第二位置;以及立柱部件,其供安装所述插入单元,具备对应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的立柱部件结合部,并且以使所述立柱部件结合部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啮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敷贴器本体。

Description

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更详细地,涉及一种用于将用于插入到用户的皮肤来测量生物信息的经皮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正在开发并销售贴附于用户的身体来使用的多种医疗用设备。贴附于皮肤来使用的医疗用设备可以有用地利用于通过贴附在慢性疾病患者的身体上来监测生物信息,或进行治疗。
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持续的管理,可以使用贴附于身体来测量血糖的医疗用设备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尿病的特征在于,初期几乎没有自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糖尿病特有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全身疲倦、皮肤瘙痒、手脚伤口久治不愈的情况等特有的症状。当病情进一步进展时,会出现发展到视力障碍、高血压、肾病、中风、牙周疾病、肌肉痉挛、神经痛、坏疽等的并发症。为了诊断这样的糖尿病,并管理使其不会发展到并发症,应并行系统的血糖测量和治疗。
为了糖尿病患者和未发展为糖尿病但在血液中检测到多于正常的糖的人士,很多医疗器械制造商正在提供能够测量血糖的多种多样的血糖测量仪。
血糖测量仪采用的方式有用户从指尖采血并以一次单位进行血糖测量的方式、以及贴附于用户的腹部和胳膊等来连续进行血糖测量的方式。
对于糖尿病患者,通常在高血糖和低血糖状态之间交替,而紧急状况来自低血糖状态,若丧失意识或低血糖状态在无糖分供给的情况下持续长时间,则还可能会丧命。因此,立即发现低血糖状态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极为重要,但间歇地测量血糖的采血式血糖测量仪在准确掌握血糖状态方面存在局限性。
近来,为了克服这样的局限性,开发并使用了一种插入到人体内并以几分钟的间距测量血糖值的连续血糖测量系统(CGMS: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连续血糖测量系统能够为了使采血中伴随的用户的痛楚和抗拒感最小化而将探针形态的经皮传感器插入疼痛感相对少的腹部和胳膊等部位后,连续地测量血糖。
连续血糖测量系统包括:包括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以在体内测量血糖的经皮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用于传输由经皮传感器测量的血糖数值的发送机、以及输出接收的血糖数值的终端等。
利用经皮传感器的医疗用系统被每个制造商以非常多样化的形态制作,并且其使用方式也是多样的。当前,大部分的系统是以将一次性传感器单元通过敷贴器贴附于身体的方式制作并流通的。为了利用敷贴器将传感器单元贴附于皮肤,用户需要执行多步骤的作业,在将传感器单元贴附于身体后,需要执行要将与经皮传感器一起插入到皮肤的针直接拔出等多种后续程序。
例如,用户需要将一次性传感器单元的包装剥开并准确地安装在敷贴器上,并且需要在将传感器单元插入到敷贴器的状态下启动敷贴器来将传感器单元贴附于皮肤。另外,存在着贴附传感器单元之后需要执行拔出插入到皮肤的针,并将发送机结合到传感器单元等的作业的不便。
此外,以往的敷贴器存在零件的组装繁琐,且制造时间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构思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采用将重要零件制成一个组件并将其与另一零件结合的方式,容易组装零件且能够缩短制造时间的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敷贴器,其用于将用于测量生物信息的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所述敷贴器包括:敷贴器本体,其具有敷贴器本体结合部;插入单元,其用于将包括所述传感器和安装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外壳的传感器单元从与用户的皮肤间隔开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第二位置;以及立柱部件,其安装所述插入单元,具备对应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的立柱部件结合部,并且以使所述立柱部件结合部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啮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敷贴器本体。
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敷贴器本体的一侧的敷贴器本体槽,所述立柱部件包括在内侧形成有安装所述插入单元的空间的立柱部件本体,所述立柱部件结合部包括以能够插入到所述敷贴器本体槽的方式设于所述立柱部件本体的一端的结合端部。
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可以包括围挡部,该围挡部以能够贴紧于所述结合端部的外表面并支撑所述结合端部的方式能够弹性变形地设于所述敷贴器本体槽内。
所述结合端部可以包括多个立柱部件柱条,该多个立柱部件柱条以能够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相接的方式能够弹性变形地设于所述立柱部件本体的一端。
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和所述立柱部件结合部中的某一个可以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止滑钩,其余的另一个具备使所述止滑钩的一部分插入的止滑槽。
所述插入单元可以包括:梭子,其能够与所述传感器单元一起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弹性部件,其沿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对所述梭子施加弹性力,所述立柱部件引导所述梭子线性移动。
所述梭子可以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前通过连接所述梭子和所述立柱部件的夹紧部以维持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的方式临时固定于所述立柱部件,并且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后解除通过所述夹紧部的临时固定状态。
所述夹紧部可以包括夹紧钩,该夹紧钩以能够与设于所述立柱部件的一侧的立柱部件止动器啮合的方式能够弹性变形地连接到所述梭子,所述梭子在所述夹紧钩与所述立柱部件止动器啮合时维持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并且在所述夹紧钩与所述立柱部件止动器解除啮合时解除临时固定状态。
所述夹紧部可以包括夹紧部臂,该夹紧部臂以能够与设于所述梭子的一侧的梭子闩锁啮合的方式能够弹性变形地设于所述立柱部件,所述梭子在所述夹紧部臂与所述梭子闩锁啮合时维持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并且在所述夹紧部臂与所述梭子闩锁解除啮合解除临时固定状态。
可以在所述立柱部件设有阻挡部,该阻挡部在所述梭子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之后与所述梭子的一侧相接,并以防止所述梭子返回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式约束所述梭子的移动。
所述插入单元可以包括:梭子,其与所述传感器单元一起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弹性部件,其沿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对所述梭子施加弹性力,所述立柱部件引导所述梭子线性移动,并且所述梭子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前由通过形成于所述立柱部件的一侧的立柱部件孔并插入到设于所述梭子的一侧的梭子孔的安全销以维持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的方式临时固定于所述立柱部件,并且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后解除通过所述安全销的临时固定状态。
所述插入单元可以包括:载体,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梭子相对移动地安装,并且具有能够插入所述安全销的载体孔;针,其以能够与所述传感器一起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方式与所述载体结合;以及针松放弹性部件,其向所述针从用户的皮肤退出的方向对所述载体施加弹性力,所述载体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前使所述安全销插入插入到所述载体孔以维持使所述针松放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的方式临时固定于所述梭子,并且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后解除通过所述安全销的临时固定状态。
另一方面,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敷贴器组件包括:敷贴器本体,其具有敷贴器本体结合部;传感器单元,其包括传感器、以及安装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外壳;插入单元,其用于将所述传感器单元从与用户的皮肤间隔开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第二位置;以及立柱部件,其安装所述插入单元,具备对应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的立柱部件结合部,并且以使所述立柱部件结合部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啮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敷贴器本体。
本发明的敷贴器组件可以包括基座单元,该基座单元包括结合所述传感器单元外壳的基座单元外壳、以及以能够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座单元外壳的粘接部,并且与所述传感器单元间隔开并能够分离地结合于所述敷贴器本体,所述传感器单元外壳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基座单元外壳结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包括移动传感器单元的梭子的插入单元与结合于敷贴器本体的立柱部件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从而能够简单地组装到敷贴器本体。因此,容易设置插入单元,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时间,并提高组装性。此外,传感器单元可以以在敷贴器本体的外部结合于插入单元的状态简单地设置于敷贴器本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插入单元能够以防止偶发性的动作的方式以锁定的状态结合于敷贴器本体。另外,插入单元结合于敷贴器本体之后,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转换为可工作的状态。因此,在将插入单元设置于敷贴器本体之后不需要用于将插入单元的梭子转换为可工作的状态的繁琐的后续作业。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以组装到敷贴器内的状态制作传感器单元,可以使用于将传感器单元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用户的附加作业最少化,并且只需简单地启动敷贴器即可将传感器单元贴附于用户的皮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示出身体贴附单元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状态。
图3是示出身体贴附单元的立体图。
图4示出针与传感器单元结合的状态。
图5示出传感器单元与基座单元结合之前的状态。
图6是沿图1的Ⅰ-Ⅰ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1的Ⅱ-Ⅱ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分解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的立体图。
图9分解示出插入单元组件。
图10示出针组件的载体与针分离的状态。
图11和图12分解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的一部分。
图13用于说明传感器单元安装于插入单元的梭子的方法。
图14将立柱部件和插入单元分离而图示。
图15示出插入单元的梭子和载体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的状态。
图16示出插入单元组件与敷贴器本体结合的状态。
图17示出从插入单元组件中去除安全销的状态。
图18示出将梭子的夹紧部与立柱部件解除啮合的过程。
图19示出插入单元的传感器插入动作。
图20示出限位部件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的过程。
图21至图23示出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敷贴器将传感器单元的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过程。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25示出图24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传感器单元。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示出图2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8是将图2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插入单元组件分解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9是将图2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载体和针分解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30用于说明在图2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梭子中安装传感器单元的方法。
图31是将图2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立柱部件和插入单元分离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32是示出图2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立柱部件和插入单元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3是示出图2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插入单元组件与敷贴器本体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4和图35示出通过图2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敷贴器将传感器单元的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过程。
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施例的敷贴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7和图38是示出图3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9是将图3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插入单元组件分解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40是将图3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载体和针分解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41剖切而示出了将图3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立柱部件。
图42是将图3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立柱部件和插入单元分离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43是示出图3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插入单元组件的立体图。
图44是沿图43的Ⅲ-Ⅲ线和Ⅳ-Ⅳ线截取的剖视图时。
图45是示出图3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插入单元组件与敷贴器本体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6和图47示出通过图3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敷贴器将传感器单元的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示出身体贴附单元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状态,图3是示出身体贴附单元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10包括:传感器单元100,其具备插入到用户的皮肤来测量生物信息的传感器110;基座单元200,其与传感器单元100一起构成身体贴附单元20;以及敷贴器30,其用于将身体贴附单元2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敷贴器组件10可以以传感器单元100与基座单元200分离而安装于敷贴器30的状态提供给用户。传感器单元100和基座单元200可以通过敷贴器30的作用自动组装的同时,贴附于用户的皮肤。
如图2所示,身体贴附单元20可以贴附于用户的皮肤来测量生物信息,并将测量数据无线发送至外部终端5。作为外部终端5,可以是能够接收用户的便携式终端或专用医疗设备、PC、服务器等身体贴附单元20的测量数据的多样化的装置。身体贴附单元20能够测量的生物信息不限于特定信息。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身体贴附单元20可以测量用户的血糖,并将血糖测量信息发送至外部终端5。
如图3所示,身体贴附单元20包括:传感器单元100,其用于测量用户的生物信息;以及基座单元200,其贴附于用户的皮肤并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基座单元200可以形成为在内部设置有电子器件的构造。这样的基座单元200可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电连接并处理传感器单元100测量的生物信息,并发送至外部终端5。
作为另一实施例,基座单元200可以采用简单地支撑传感器单元100以防止其与用户的皮肤分离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处理传感器单元100测量的生物信息并将其发送至外部终端5的单独的电子单元可以可分离地结合于基座单元200。
如图3至图5所示,传感器单元100包括: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传感器110、结合传感器110的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结合到传感器单元外壳120并与传感器110电连接的传感器单元电接触部146、以能够贴附于基座单元200的方式设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粘接层155、以及覆盖粘接层155的保护片160。
传感器110的一部分配置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内部并与传感器单元电接触部146电连接。传感器110具备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凸出并且能够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插入部116。
插入传感器110的一部分以及用于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针485的外壳开口140以沿厚度方向贯通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方式形成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传感器单元外壳120包括外壳本体142、以及从外壳本体142的一侧凸出的凸台127。外壳开口140形成为贯通外壳本体142和凸台127。外壳本体142形成为插配结合于基座单元200的基座单元凹部213的形状。外壳本体142包括设有凸台127的本体部143、以及比本体部143宽的盖部144。
传感器单元外壳120不限于所图示的构造,可以被变更为安装有传感器110,并且能够与基座单元200结合的多种其他构造。
传感器单元电接触部146以与传感器110电连接的方式配置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传感器单元电接触部146可以包括用于传递电信号的多个端子部147。传感器单元电接触部146可以通过部分地暴露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表面来电连接传感器110和基座单元200的基座单元电接触部225。
粘接层155配置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表面。粘接层155形成为两个侧面具有粘接性的形态。粘接层155的一面粘接到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表面,粘接层155的另一面被保护片160覆盖。粘接层155可以在分离保护片160后粘接到基座单元200。粘接层孔156和粘接层开口157以沿厚度方向贯通粘接层155的方式形成在粘接层155的中间部分。
保护片160覆盖并保护粘接层155。保护片160由可分离地贴附于粘接层155的材质制成。当粘接层155长时间维持暴露于空气中的状态,粘接层155的粘接性可能会下降。保护片160通过覆盖粘接层155来防止粘接层155的粘接性下降的问题,并且在传感器单元100的制作工艺或将传感器单元100组装到敷贴器30的工艺中使得作业者容易处理传感器单元100。
在保护片160的表面设有粘接部件164。粘接部件164可以形成为两侧的面具有粘接性的双面胶带的形态。粘接部件164的一面可以粘接到保护片160,粘接部件164的另一面可以粘接到设于敷贴器30的移除部件610。因此,保护片160可以通过粘接部件164与移除部件610结合。
传感器单元100以保护片160贴附于粘接层155的状态安装于敷贴器30。保护片160可以在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之前通过敷贴器30的移除单元600与粘接层155分离。传感器单元100可以以分离保护片160的状态移动到基座单元200侧并与基座单元200结合。
基座单元200包括结合传感器单元100的基座单元外壳210、设置于基座单元外壳210的内部的电子器件。电子器件可以包括与传感器单元100的传感器单元电接触部146接触的基座单元电接触部225、基板、电池、用于处理信号的处理器芯片、用于与外部终端5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芯片等。基座单元电接触部225可以包括用于传递电信号的多个端子部226。
在基座单元外壳210设有使得传感器110的插入部116和针485能够通过的插入孔211、以及结合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安装部212。安装部212包括基座单元凹部213、以及设于基座单元凹部213的内侧的接触面216。基座单元凹部213可以包括与插入孔211连接的第一凹部214、以及相较于第一凹部214更远离插入孔211并与第一凹部214连接的第二凹部215。传感器单元100的外壳本体142可以稳定地插配结合于基座单元凹部213。在基座单元外壳210的外侧边缘形成有外壳槽217。设于敷贴器30的锁定钩36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外壳槽217。
在基座单元外壳210的表面设有粘接部230。粘接部230可以通过贴附于下部外壳219的表面来将基座单元外壳210粘接到用户的皮肤。粘接部230可以被保护片覆盖并保护。覆盖粘接部230的保护片可以在将基座单元20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过程中被去除。
传感器单元100和基座单元200以相互分离的状态设置于敷贴器30,并在敷贴器30以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方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相互结合而形成身体贴附单元20。传感器单元100可以以结合有针485的状态安装于敷贴器30,并以结合有针485的状态移动到基座单元200侧并与基座单元200结合。传感器单元100与基座单元200结合之后,针485与传感器单元100分离,只有身体贴附单元20留在用户的皮肤中。
参照图6至图20,敷贴器30可以以安装传感器单元100和基座单元200的状态工作来结合将传感器单元100和基座单元200,并将结合有传感器单元100和基座单元200的身体贴附单元2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敷贴器30在将身体贴附单元2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之后与身体贴附单元20分离,身体贴附单元20可以通过粘接部230维持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状态。
敷贴器30包括可分离地结合基座单元200的敷贴器本体300、包括用于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插入单元430的插入单元组件400、可移动地设置于敷贴器本体300的限位部件500、以及用于分离传感器单元100的保护片160的移除单元600。插入单元430可以通过安装在与敷贴器本体300结合的立柱部件410来将传感器单元100从与基座单元200间隔开预先设定的间距的第一位置向与基座单元200结合的第二位置移动。传感器单元100和基座单元200通过在第二位置结合,由此形成身体贴附单元20。
敷贴器本体300包括基座框架310、配置于基座框架310上的中间框架330、以及与中间框架330结合并覆盖中间框架330的上部的顶壳370。
基座框架310包括具有能够与用户的皮肤相接的底部312的框架基座部311。在框架基座部311的底部312设有安装基座单元200的凹部313。基座单元200可以以使得粘接部230能够与用户的皮肤面对的方式与凹部313可分离地结合,并且置于与传感器单元100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基座框架开口314以沿厚度方向贯通框架基座部311的方式形成在框架基座部311的中间。围挡部316和支承架318凸出地设于基座框架开口314的周围。当基座框架310与中间框架330结合时,围挡部316和支承架318插入到中间框架330的中间框架开口334。围挡部316可以与设于插入单元组件400的立柱部件410的外表面来支撑立柱部件410。围挡部316可以被设置为以能够稳定地贴紧于立柱部件410的外表面的方式可弹性变形的形态。支承架318支承移除单元600的移除部件610。在围挡部316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立柱部件410的敷贴器本体止滑部321。敷贴器本体止滑部321包括与立柱部件410啮合的止滑钩322。
用于可分离地固定基座单元200的锁定钩360结合于框架基座部311的基座框架开口314的两侧。锁定钩360可以与安装于凹部313的基座单元200啮合以使固定基座单元200不与凹部313分离的方式固定。锁定钩360可以在身体贴附单元2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之后与基座单元200解除啮合。锁定钩360可以枢轴结合于基座框架310并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倾斜。锁定钩360包括可旋转地结合于基座框架310的枢轴部361、与枢轴部361连接的钩部362、以及从枢轴部361凸出的杠杆部365。钩部362可以插入到基座单元200的外壳槽217并与基座单元200啮合。杠杆部365从枢轴部361向基座框架开口314侧凸出。锁定钩360可以在杠杆部365被插入单元430的梭子431加压时以枢轴部361为中心旋转并倾斜来与基座单元200解除啮合。
锁定钩360的不限于所图示的构造,可以被变更为多种其他构造。
此外,基座框架310的具体构造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中间框架330包括与基座框架310结合的外廓框架331、配置于外廓框架331的内侧的载台333、以及高于载台333地凸出的支撑架339。载台333配置于框架基座部311的上方。在载台333的中间设有插入基座框架310的围挡部316和支承架318的中间框架开口334。中间框架开口334形成为与基座框架310的基座框架开口314对应。即,当基座框架310与中间框架330结合时,中间框架开口334与基座框架开口314连接。中间框架开口334与基座框架开口314连接而形成敷贴器本体槽341。
敷贴器本体槽341与围挡部316和敷贴器本体止滑部321一起构成用于将插入单元组件400的立柱部件41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的敷贴器本体结合部343。立柱部件410的一部分插入到敷贴器本体槽341,使得插入单元组件400与敷贴器本体300组装。
在中间框架开口334的两侧设有支撑锁定钩360的弹性臂335。弹性臂335可以被设置为与锁定钩360相接并向与基座单元200啮合的方向对锁定钩360施加弹性力。即,弹性臂335可以通过与锁定钩360的一侧相接并施加弹性力来使锁定钩360朝与基座单元200啮合的方向偏向。
在载台333设有导轨336和固定突起337。导轨336起到使限位部件500线性移动的作用。固定突起337支撑向限位部件500提供移动力的限位部件驱动器540。
支撑架339支撑用于启动限位部件500的启动部件345。支撑架339设有用于设置启动部件345的支撑架槽340和多个支撑架开口341、342。
启动部件345包括按钮部346、从按钮部346凸出的加压突起348、以及启动部件钩350。启动部件345以被用户操作而移动限位部件500的方式工作。启动部件钩350插入到支撑架339的支撑架开口341,使得启动部件345可以在支撑架槽340内移动而不与支撑架339分离。启动部件345被用户压向敷贴器本体300的内侧时,加压突起348可以对限位部件500的固定钩522加压。限位部件500通过固定钩522固定于敷贴器本体300,而后在启动部件345对固定钩522加压时因解除对敷贴器本体300的固定力而可以移动。
除了所图示的构造外,启动部件345还可以被变更为以能够被用户操作的方式设置于敷贴器本体300并且能够以移动限位部件500的方式工作的多种其他构造。
顶壳370与中间框架330结合并覆盖中间框架330的上部。顶壳开口371以能够结合中间框架330的支撑架339的形态设于顶壳370的一侧。
顶壳370的具体构造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另外,顶壳370与中间框架330的结合方式也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此外,除了如图示包括基座框架310、中间框架330、以及顶壳370的构造外,敷贴器本体300还可以被变更为能够与插入单元组件400结合并支撑插入单元组件400的多种其他构造。此外,敷贴器本体300可以通过除利用锁定钩的方式以外的多种其他方式与基座单元200结合。
插入单元组件400包括固定于敷贴器本体300的立柱部件410、以及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的方式支撑于立柱部件410并将传感器单元10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插入单元430。
立柱部件410固定于敷贴器本体300并支撑插入单元430。立柱部件410包括立柱部件本体411。立柱部件本体411形成为在内侧设有能够容纳插入单元430的空间,并且在一端部形成有向外侧开放的立柱部件开口412的形态。在立柱部件本体411的一端设有插入到敷贴器本体300的敷贴器本体槽341的结合端部417。结合端部417包括多个立柱部件柱条413。多个立柱部件柱条413被设置为包围立柱部件开口412的形态。立柱部件柱条413可以被设置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形态。立柱部件410可以通过使结合端部417插入到敷贴器本体300的敷贴器本体槽341的方式与敷贴器本体300结合。在将结合端部417插入到敷贴器本体槽341的过程中,多个立柱部件柱条413弹性变形,使得结合端部417能够更顺畅地插入到敷贴器本体槽341。
此外,在立柱部件本体411的一端部设有能够与敷贴器本体300的敷贴器本体止滑部321啮合的立柱部件止滑部414。立柱部件止滑部414与结合端部417一起构成结合于敷贴器本体结合部343的立柱部件结合部425。立柱部件410可以通过使立柱部件止滑部414与敷贴器本体止滑部321啮合来更稳定地固定于敷贴器本体300。立柱部件止滑部414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止滑臂415。在止滑臂415设有敷贴器本体止滑部321的止滑钩322所啮合的止滑槽416。当立柱部件410插入到敷贴器本体槽341时,止滑钩322与止滑臂415抵接,并且止滑钩322的一部分插入到止滑槽416。
立柱部件410可以在结合端部417插入到敷贴器本体300的敷贴器本体槽341的状态下使止滑钩322与止滑臂415啮合来稳定地固定于敷贴器本体300。此外,敷贴器本体300的围挡部316贴紧于立柱部件410的外表面,从而可以更稳定地支撑立柱部件410。如此,立柱部件410可以通过使一侧末端插入到敷贴器本体300的敷贴器本体槽341的方式简单地与敷贴器本体300结合。
敷贴器本体300与立柱部件410的结合方式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狭缝418在与传感器单元10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于立柱部件本体411的两边的侧部。在狭缝418的中间部分设有松放部420。松放部420是在插入单元430的载体462向基座单元200侧移动的过程中载体462的一部分可以接触的部分。通过松放部420的作用,载体462可以与插入单元430的梭子431解除啮合。
此外,导向槽422在与传感器单元10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于立柱部件本体411的又两边的侧部。梭子431的梭子钩433配置于导向槽422,从而梭子钩433可以沿导向槽422移动。在导向槽422的末端设有能够限制梭子431的移动距离的立柱部件止动器423。当梭子431与传感器单元100一起从第一位置移动并到达第二位置时,梭子钩433与立柱部件止动器423相接,从而使得梭子431可以在第二位置停止。立柱部件孔424以内外贯通立柱部件本体411的侧部的方式形成于立柱部件本体411的一侧。能够临时固定梭子431及载体462的安全销P可以插入到立柱部件孔424。在立柱部件本体411的又一侧设有盖子部425。在盖子部425设有可以部分地插入移除部件610的盖子部槽426。在立柱部件410的内部设有保持部427。保持部427起到支撑向梭子431提供移动力的梭子驱动器490的作用。
插入单元430可以通过立柱部件410与敷贴器本体300结合并将传感器单元10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插入单元430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立柱部件410的内侧的梭子431、以及具备能够与梭子431一起移动并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针485的针组件460。
梭子431可线性移动地设置于立柱部件410的内部。在立柱部件410与敷贴器本体300结合的状态下,梭子431可以与传感器单元100一起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梭子431包括在内侧设有容纳针组件460的空间的梭子本体432。在梭子本体432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梭子431的移动范围的梭子钩433。梭子钩433可以在梭子431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通过与立柱部件410的立柱部件止动器423相接来限制梭子431的移动。在梭子431的另一侧设有梭子突起435。梭子突起435以能够与限位部件500相接的方式从梭子本体432凸出。梭子431可以通过使梭子突起435与限位部件500相接而固定于第一位置,并在梭子突起435脱离限位部件500时移动到第二位置。梭子431可以通过梭子突起435移动锁定钩360。即,当梭子431到达第二位置时,梭子突起435对锁定钩360的杠杆部365加压,从而使得锁定钩360可以旋转并与基座单元200解除啮合。
一对狭缝436在与梭子43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于梭子本体432的两边的侧部。在狭缝436的中间部分设有使得载体462的载体闩锁477能够啮合的梭子止动器438。在载体闩锁477与梭子止动器438啮合的状态下,载体462与梭子431一起移动,并且无法相对于梭子431相对移动。另外,当载体闩锁477与梭子止动器438解除啮合时,载体462可以相对于梭子431相对移动。
在梭子本体432的一侧端部设有与传感器单元100相接的梭子底部440。在梭子底部440设有梭子贯通口441和按压突起442。能够在梭子本体432的内侧移动的针485可以通过梭子贯通口441向梭子本体432的外侧凸出。按压突起442可以被设置为能够插入到传感器单元100的传感器单元槽138。当传感器单元100安装于插入单元430时,按压突起442插入到传感器单元100的传感器单元槽138,从而使得传感器单元100可以维持固定位置而不会移动。
在梭子本体432设有用于将梭子43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的夹紧部443。夹紧部443包括可弹性变形地连接到梭子本体432的一侧的夹紧钩444。夹紧钩444可以利用于在组装插入单元组件400的过程中将梭子43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插入单元组件400以梭子43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的状态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在梭子431被夹紧钩444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的状态下,梭子431无法移动。当以梭子43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的状态使插入单元组件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时,即使用户按下启动部件345,插入单元430也不会工作。因此,为了使敷贴器30成为可工作的状态,需要将插入单元组件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并解除梭子431的临时固定状态的作业。在组装插入单元组件400的过程中,当将梭子431插入到立柱部件410的内部,使得夹紧钩444与立柱部件410的立柱部件止动器423啮合时,梭子431成为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的状态。此时,由于夹紧钩444与立柱部件止动器423啮合,因此梭子431无法移动。
在组装插入单元组件400的过程中将梭子43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有多种优点。即,将梭子43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能够防止在组装插入单元组件400的过程中或者将插入单元组件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的过程中梭子431偶发性地移动的问题。此外,由于锋利的针485结合于梭子431,因此能够减少在制造过程中由于针485的偶发性的移动导致的安全事故的风险。
虽然图中图示为通过将设于梭子431的夹紧钩444与立柱部件410的立柱部件止动器423啮合的方式将梭子43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但梭子431的临时固定方式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作为示例性的另一实施例,夹紧部可以以能够与梭子431啮合的方式设于立柱部件410。此外,除了可弹性变形的夹紧钩以外,也可以利用多种其他形态的构成要素将梭子43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
梭子锁定部446设于梭子本体432的一侧。梭子锁定部446用于将到达第二位置的梭子431固定于第二位置。
在敷贴器30工作而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之后,敷贴器30有必要与身体贴附单元20分离并被废气。由于敷贴器30的针485在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过程中先被插入到用户的皮肤,而后从用户的皮肤退出,因此在使用敷贴器30后,针485被污染。此外,当在使用敷贴器30之后梭子431移动到第一位置并移动并重新装载时,针485可能会偶发性地移动而引发安全事故。为防止这样的问题,梭子431在移动到第二位置后被梭子锁定部446固定于第二位置。在使用敷贴器30后,梭子431固定于第二位置,使得敷贴器30无法被再使用。梭子锁定部446包括能插入限位部件500的锁定突起525的锁定槽447。当梭子431在立柱部件410的内侧到达第二位置时,锁定槽447与立柱部件410的开口429面对。
在梭子431的内侧设有保持部449和固定部451。保持部449支撑梭子驱动器490。向载体462提供移动力的针松放驱动器495结合于固定部451。
除此之外,梭子431包括梭子开口453、以及梭子孔455。安全销P可以插入到梭子孔455。当安全销P通过立柱部件孔424并插入到梭子孔455时,梭子431可以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安全销P插入到梭子孔455,从而使得梭子431可以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
梭子431从梭子驱动器490接收移动力来移动。梭子驱动器490包括沿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对梭子431施加弹性力的弹性部件491。弹性部件491的一端与立柱部件410的保持部427相接,另一端与梭子431的保持部449相接。梭子431可以以使弹性部件491弹性变形的状态通过夹紧钩444和安全销P维持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的状态。另外,当插入单元组件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后夹紧钩444与立柱部件410的立柱部件止动器423解除啮合,并且安全销P与梭子431分离时,梭子突起435与限位部件500相接,并且梭子431通过启动部件345转换为可移动的状态。如图20的(a)所示,当限位部件500与梭子突起435相接并支承梭子突起435时,梭子431可以固定于第一位置。另外,如图20的(b)所示,当限位部件500移动并脱离梭子突起435时,梭子431通过弹性部件491的弹性力移动到第二位置。
梭子431可以通过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来将传感器单元100移动到基座单元200侧,并到达第二位置以松放锁定钩360。如图19所示,当梭子431到达第二位置时,梭子突起435对锁定钩360的杠杆部365加压。此时,锁定钩360以使敷贴器本体300的弹性臂335弹性变形的同时使与基座单元外壳210解除啮合的方式倾斜。因此,基座单元200可以与锁定钩360并与敷贴器本体300分离。
除了包括螺旋弹簧的形式的弹性部件491的构造外,梭子驱动器490还可以被变更为能够向梭子431提供移动力的多种其他构造。
针组件460包括可分离地结合传感器单元100的载体462、以及以贯通传感器单元100的方式与载体462结合的针485。针485可以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的状态与传感器单元100一起从第一位置前进至第二位置并插入到用户的皮肤,并且可以在第二位置与载体462一起后退以与用户的皮肤和传感器单元100分离。
载体462可相对于梭子431相对移动地结合。载体462可以通过使一部分与梭子431啮合来与梭子431一起从第一位置前进至第二位置。另外,载体462可以在第二位置与梭子431解除啮合并向远离传感器单元100的方向后退。
载体462包括结合针485的载体本体463、从载体本体463延伸的可弹性变形的载体翼471、以及与载体本体463的侧部连接的握持臂479。
在载体本体463的一侧形成有插入槽465。针485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插入槽465。可以在插入槽465内设有用于与针485啮合并固定针485的夹紧部。在载体本体463的一侧设有结合针松放驱动器495的固定部469。载体462可以通过针松放驱动器495相对于梭子431相对移动。
针松放驱动器495向载体462提供移动力。针松放驱动器495包括针松放弹性部件496,该针松放弹性部件496的一端与梭子431的固定部451结合,另一端与载体462的固定部469结合。针松放弹性部件496形成为拉伸弹簧的形态,并以朝梭子431的固定部451侧拉动载体462的方式施加弹性力。即,针松放弹性部件496可以向远离传感器单元100的方向对载体462施加弹性力来移动与载体462结合的针485使其与传感器单元100分离。
除了包括螺旋弹簧的形式的针松放弹性部件496的构造外,针松放驱动器495还可以被变更为能够向载体462提供移动力的多种其他构造。
载体孔470以内外贯通载体本体463的侧部的方式形成在载体本体463的侧部。安全销P可以插入到载体孔470。安全销P可以通过依次通过立柱部件410的立柱部件孔424和梭子431的梭子孔455并插入到载体孔470来将载体462临时固定于梭子431。
在通过利用安全销P临时固定梭子431和载体462来组装插入单元组件400的过程中或者在将插入单元组件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梭子431和载体462偶发性地移动的问题。
如图15的(a)所示,安全销P可以插入到立柱部件410的立柱部件孔424、梭子431的梭子孔455、载体462的载体孔470。在立柱部件孔424、梭子孔455以及载体孔470对齐成一列的状态下,安全销P能够依次通过立柱部件孔424和梭子孔455并插入到载体孔470。此时,梭子431和载体462无法移动。因此,安全销P在组装插入单元组件400的过程中或者在将插入单元组件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梭子431和载体462的偶发性的移动。当安全销P与载体462、梭子431以及立柱部件410分离时,成为插入单元430通过启动部件345可工作的状态。
安全销P的具体构造和数量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作为示例性的另一实施例,可以设置成使通过立柱部件的安全销与梭子啮合而不到达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安全销可以在第一位置约束梭子的移动以防止用户的不注意导致的敷贴器的失灵。
此外,在敷贴器30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将安全销P的使用排除在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夹紧钩444将梭子43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
载体翼471以从载体本体463向载体46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形状与载体本体463连接。载体翼471包括可弹性变形地连接到载体本体463的翼本体472、以及从翼本体472凸出的触发器474和载体闩锁477。
触发器474以从翼本体472向外侧凸出的方式设于翼本体472的一侧。触发器474可以插入到梭子431的狭缝436及立柱部件410的狭缝418并沿这些狭缝436、418移动。载体462在与梭子431一起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与立柱部件410的松放部420接触。
如图19所示,松放部420以能够对触发器474加压的方式配置于立柱部件410的狭缝418的中间。在载体46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触发器474与松放部420相接,使得载体翼471可以弹性变形。在触发器474设有与松放部420接触的触发器倾斜部475。
载体闩锁477从翼本体472向外侧凸出。载体闩锁477可以与梭子431的梭子止动器438啮合。在载体闩锁477与梭子止动器438啮合的状态下,载体462可以维持使针松放弹性部件496弹性变形的状态,并且无法沿针松放弹性部件496的弹性力施作用的方向移动。另外,当触发器474与松放部420相接,使得载体翼471弹性变形时,载体闩锁477脱离梭子止动器438,使得载体462可以移动。
握持臂479可弹性变形地设于载体本体463的侧部。一对握持臂479以彼此面对的方式配置在载体本体463的两侧,并可分离地固定传感器单元100的传感器单元外壳120。在握持臂479设有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啮合的握持突起480、以及与立柱部件410的内壁428相接的凸出部481。载体462以使载体本体463位于梭子431的内侧,并使握持臂479的末端从梭子431凸出的方式与梭子431结合。载体462可以通过使一对握持臂479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啮合的方式固定传感器单元100。此时,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表面贴紧于梭子431的梭子底部440,并且梭子431的按压突起442插入到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传感器单元槽138。因此,传感器单元100可以维持稳定地结合于梭子431的状态。
另外,如图6所示,载体462可以在插入单元组件400与敷贴器本体300结合时使传感器单元100位于第一位置。当载体462位于立柱部件410的内侧时,握持臂479的凸出部481与立柱部件410的内壁428相接。因此,握持臂479朝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啮合的方向偏向,而载体462可以维持与传感器单元100稳定地结合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传感器单元100与载体462移动到基座单元200侧,并且传感器单元100与基座单元200结合时,凸出部481脱离立柱部件410的内壁428。因此,在传感器单元100与基座单元200结合的状态下,握持臂479的固定力减弱,在载体462通过针松放驱动器495移动时,握持臂479可以与传感器单元100分离。
除了所图示的构造外,载体462还可以被变更为与针485结合并且可相对于梭子431相对移动地设置的多种其他构造。
针485可以以固定于载体462并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的状态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针485在传感器单元10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比传感器110先刺穿用户的皮肤进入,使得传感器110稳定地插入到皮肤。针485在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之后与用户的皮肤分离。针485包括能够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针本体486、以及与载体462结合的针头487。
针485的具体构造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此外,针485与载体462结合的方式也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插入单元组件400可以以用于移动梭子431的梭子驱动器490的弹性部件491和用于移动针组件460的针松放驱动器495的针松放弹性部件496弹性变形的状态与敷贴器本体300结合。此外,插入单元组件400可以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的状态与敷贴器本体300结合。
如图15的(a)和(b)所示,插入单元组件400可以被组装成以使梭子431通过夹紧钩444和安全销P维持使弹性部件491弹性变形的姿势的方式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410,并且以使载体462通过安全销P维持使针松放弹性部件496弹性变形的姿势的方式临时固定于梭子431。如此,由于在临时固定梭子431和载体462的插入单元组件400中防止梭子431和载体462的偶发性的移动,因此在组装过程中使得作业者容操作。在敷贴器组件10的制造过程中,作业者可以如图16所示将临时固定梭子431和载体462的插入单元组件400组装到敷贴器本体300。
另外,作业者可以通过如图17和图18所示去除安全销P并以解除对梭子431的临时固定状态的方式操作夹紧钩444来将插入单元430转换为可工作的状态。作业者可以通过利用简单的形态的工具T向立柱部件410的内侧对夹紧钩444加压的方式使夹紧钩444与立柱部件410的立柱部件止动器423解除啮合。当作业者向立柱部件410的内侧对夹紧钩444加压时,夹紧钩444脱离立柱部件410的立柱部件止动器423,并且梭子431被梭子驱动器490的弹性部件491轻微推动,从而使得夹紧钩444可以维持脱离立柱部件止动器423的状态。
如此,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10,构成插入单元430的梭子431、针组件460、梭子驱动器490以及针松放驱动器495可以与立柱部件410一起构成一个组件来简单地组装到敷贴器本体300。因此,容易设置插入单元430,能够使将插入单元430设置于敷贴器本体300的作业部分地自动化,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时间。此外,传感器单元100可以以在敷贴器本体300的外部结合到插入单元430的状态简单地设置于敷贴器本体300。
此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10可以以被锁定以防止插入单元430的偶发性的动作的状态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另外,在插入单元43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300之后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转换为可工作的状态。因此,不需要用于在将插入单元430设置于敷贴器本体300后将插入单元430的梭子431和载体462转换为可工作的状态的繁琐的后续作业。
作为示例性的另一实施例,插入单元430通过立柱部件410与敷贴器本体300结合后,可以由用户将梭子431和载体462移动到可工作的位置。
限位部件500以线性移动的方式配置于中间框架330的载台333。限位部件500被设置为沿与传感器单元10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虽然图中图示为限位部件500沿与传感器单元100的移动方向垂直地交叉的方向移动,但限位部件500的移动方向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限位部件500可以从以位于第一位置的方式支承梭子431的第三位置移动到与梭子431解除啮合的第四位置。
限位部件500可以在第三位置通过与位于第一位置的梭子431的梭子突起435相接来约束位于第一位置的梭子431的移动,并且在移动到第四位置时以使得梭子431能够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式脱离梭子突起435。此外,限位部件500可以在第三位置以使移除单元600的移除部件610维持与位于第一位置的传感器单元100的粘接层155结合的姿势的方式约束移除部件610的移动。
限位部件500可以通过从限位部件驱动器540接收移动力来移动。限位部件驱动器540以能够将限位部件500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的方式向限位部件500提供移动力。限位部件驱动器540包括沿朝第四位置偏向的方向对限位部件500施加弹性力的弹性部件541。弹性部件541的一端与中间框架330的固定突起337结合,另一端与限位部件500相接,从而可以对限位部件500施加弹性力。
除了包括螺旋弹簧的形式的弹性部件541的构造外,限位部件驱动器540还可以被变更为能够向限位部件500提供移动力的多种其他形态。
限位部件500包括限位部件本体510、用于支承梭子431的支承部519、能够与敷贴器本体300啮合的限位部件固定部521、用于将到达第二位置的梭子431固定于第二位置的限位部件锁定部524、以及能够支承移除部件610的限位部527。
限位部件开口512和限位部件槽513以沿厚度方向贯通限位部件本体510的方式形成于限位部件本体510。在限位部件槽513内设有结合弹性部件541的另一端的固定突起514。在限位部件槽513的上方设有盖子部515以覆盖置于限位部件槽513内的弹性部件541。
在与中间框架330的载台333面对的限位部件本体510的一面设有轨道部517。轨道部517可以与中间框架330的导轨336啮合并沿导轨336滑动。
支承部519以从限位部件本体510凸出的方式配置于限位部件开口512的边缘。支承部519可以支承梭子431的梭子突起435。当限位部件500位于第三位置时,支承部519可以支承梭子431的梭子突起435以约束位于第一位置的梭子431的移动。另外,当限位部件500移动到第四位置时,支承部519脱离梭子突起435,从而使得梭子431可以移动到第二位置。除了从限位部件本体510凸出的形态外,支承部519还可以被变更为能够与梭子突起435或梭子431的另一部分相接或啮合的多种其他形态。
限位部件固定部521可以通过与敷贴器本体300的一侧啮合来以使限位部件500维持使弹性部件541弹性变形的状态的方式约束限位部件500的移动。限位部件固定部521包括能够与中间框架330的支撑架339啮合的一对固定钩522。固定钩522可以通过启动部件345与支撑架339解除啮合。固定钩522可以插入到支撑架339的支撑架开口342并与支撑架339的一侧啮合。此时,限位部件500维持固定于第三位置的状态。当启动部件345被用户按压而前进至固定钩522侧时,启动部件345的加压突起348对固定钩522加压。此时,固定钩522以与支撑架339解除啮合的方式偏向。当固定钩522通过启动部件345与支撑架339解除啮合时,限位部件500可以通过弹性部件541的弹性力移动到第四位置。
用于以使限位部件500维持使弹性部件541弹性变形的姿势的方式约束限位部件500的移动的限位部件固定部521的构造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作为示例性的另一实施例,限位部件固定部可以以与位于第三位置的限位部件500啮合的方式设于敷贴器本体300。
限位部件锁定部524可以通过与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梭子431的梭子锁定部446啮合来将梭子431固定于第二位置。限位部件锁定部524包括能够插入到梭子锁定部446的锁定槽447的锁定突起525。锁定突起525以凸出于限位部件开口512中的方式设于限位部件本体510的内面的一侧。
如图20的(a)所示,当限位部件500位于第三位置时,锁定突起525位于对应于立柱部件410的开口429的位置。此时,限位部件500的支承部519支承梭子431的梭子突起435,使得梭子431维持在第一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20的(b)所示,当限位部件500移动到第四位置时,梭子431的梭子突起435脱离限位部件500的支承部519,使得梭子431移动到第二位置。另外,锁定突起525通过立柱部件410的开口429并插入到梭子431的锁定槽447。通过以这种方式使限位部件500与梭子431啮合,限位部件500可以以无法挪动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梭子431的方式约束梭子431的移动。此时,梭子431无法返回到第一位置侧,能够防止敷贴器30的再使用。
限位部件锁定部524和梭子锁定部446不限于所图示的构造,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限位部527与限位部件本体510的一侧连接并配置于限位部件开口512中。限位部527以使移除部件610维持与位于第一位置的传感器单元100的保护片160结合的姿势的方式与移除部件610相接并约束移除部件610的移动。
限位部件500可以在第三位置约束梭子431和移除部件610两者的移动。限位部件500可以在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先解除对移除部件610的约束力后再解除对梭子431的约束力。因此,在传感器单元100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完成保护片160的分离动作,之后梭子431移动,使得传感器单元100可以移动到第二位置。视情况,也可以配置为在通过移除部件610进行保护片160的分离动作的过程中开始梭子431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的动作。
如此,限位部件500可以由启动部件345移动以依次或者同时启动移除单元600和插入单元430。
移除单元600以在传感器单元100到达第二位置并与基座单元200结合之前从粘接层155分离传感器单元100的保护片160的方式设置于敷贴器本体300。移除单元600包括以与保护片160结合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于敷贴器本体300的移除部件610、以及向移除部件610提供旋转力的移除部件驱动器620。
移除部件610可以以垂直于传感器单元100的移动方向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敷贴器本体300。在移除部件610设有铰链部611。移除部件610可以通过使铰链部611可旋转地结合于基座框架310的支承架318上来以铰链部611为中心旋转。在移除部件610的一侧形成有对应于保护片160的保护片开口162的移除部件槽613。当移除部件610与位于第一位置的传感器单元100的保护片160结合时,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凸台127可以位于移除部件槽613。移除部件610可以通过设于保护片160的表面的粘接部件164与保护片160结合。移除部件610与保护片160的结合方式可以采用除了利用粘接部件164的方式以外的多种其他方式。
移除部件驱动器620包括移除弹性部件621,该移除弹性部件621与移除部件610结合并向移除部件610施加弹性力。移除弹性部件621形成为缠绕在铰链部611的扭力弹簧的形态。移除弹性部件621可以通过使一侧与敷贴器本体300相接来向移除部件610提供能够旋转移除部件610的弹性力。
当移除部件610被限位部件500的限位部527支承而与位于第一位置的传感器单元100的保护片160几乎平行时,保护片160可以以覆盖粘接层155的状态与移除部件610结合。
另一方面,当限位部件500朝向第四位置移动时,随着限位部527脱离移除部件610,可以解除限位部527对移除部件610的约束力。此时,移除部件610通过移除弹性部件621的弹性力旋转,从而可以从粘接层155分离保护片160。
构成移除单元600的移除部件610或移除部件驱动器620的构造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移除单元600可以以在传感器单元100在第一位置移动之前完成保护片160的分离动作的方式工作。如前所述,限位部件500在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时可以先解除对移除部件610的约束力后再解除对梭子431的约束力。因此,移除部件610能够在梭子431移动之前完成分离保护片160的作业。如此,通过在传感器单元100从第一位置移动之前完成保护片160的分离动作,可以防止传感器单元100以未分离保护片160的状态到达基座单元200的问题。
下面参照图21至图23对利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敷贴器30将身体贴附单元2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1所示,为了将身体贴附单元2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以基座单元200通过粘接部23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方式使敷贴器30的底部312位于用户的皮肤。在操作启动部件345之前,与载体462结合的传感器单元100以保护片160覆盖粘接层155的状态位于第一位置。此时,限位部件500的支承部519支承梭子431,使得梭子431可以维持停在第一位置的姿势。另外,限位部件500的限位部527支承移除部件610,使得移除部件610维持与保护片160结合的姿势。
之后,当用户按压启动部件345时,启动部件345使限位部件500的限位部件固定部521与敷贴器本体300解除啮合。此时,如图22所示,限位部件500通过限位部件驱动器540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随着限位部件500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先解除对移除部件610的约束力后再依次解除对梭子431的约束力。因此,在移除部件610旋转以从传感器单元100的粘接层155分离保护片160之后,梭子431移动到第二位置。梭子431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针485和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传感器单元100通过粘接层155贴附于基座单元200,由此组装身体贴附单元20。另外,限位部件500的锁定突起525插入到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梭子431的锁定槽447。因此,约束梭子431的移动,梭子431无法返回到第一位置。
此外,当梭子431到达第二位置时,梭子431移动锁定钩360,使得锁定钩360与基座单元200解除啮合,并且载体462的触发器474与立柱部件410的松放部420相接。此时,载体462的载体翼471弹性变形,从而使得载体闩锁477与梭子止动器438解除啮合。
当载体462与梭子431解除啮合时,如图23所示,载体462通过针松放驱动器495向远离用户的皮肤的方向移动。此时,针485从用户的皮肤退出,身体贴附单元20维持通过粘接部23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状态。
在身体贴附单元2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之后,敷贴器30与身体贴附单元20分离,并且身体贴附单元20可以测量用户的生物信息,并将测量信息发送到外部终端5等。
另一方面,图24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
图24所示的敷贴器组件700包括:传感器单元710,其具备插入到用户的皮肤来测量生物信息的传感器110;以及敷贴器720,其供可分离地安装传感器单元710,并且用于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传感器单元710可以利用通过立柱部件410设置于敷贴器本体722的插入单元43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插入单元430安装到立柱部件410,并且可以通过使立柱部件41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722来与立柱部件410一起组装到敷贴器本体722。
如图25所示,传感器单元710包括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传感器110、结合传感器110的传感器单元外壳120、设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的粘接层155、覆盖粘接层155的保护片160、以及电子零件715。电子零件715可以包括与传感器110电连接的基板、设置于基板并将传感器110测量的生物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的处理芯片、用于与外部通信的通信芯片、电池等。传感器单元710可以以与针485结合的状态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贴附于用户的皮肤。
敷贴器720可以利用移除单元600在传感器单元710中去除保护片160,并利用插入单元430将传感器单元71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传感器单元710可以在第二位置使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并通过粘接层155贴附于用户的皮肤。在传感器单元710贴附于用户的皮肤后,针485与皮肤分离,并且传感器单元710可以与敷贴器720分离来测量用户的生物信息。
本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700由于传感器单元710可以直接贴附于用户的皮肤,并且具备信号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因此无需单独的基座单元即可工作。即,传感器单元710可以贴附于用户的皮肤来测量生物信息,并将测量的生物信息发送至外部终端5等。
另一方面,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1000包括:传感器单元100,其具备插入到用户的皮肤来测量生物信息的传感器110;基座单元200,其与传感器单元100一起构成身体贴附单元;以及敷贴器1100,其用于将身体贴附单元贴附于用户的皮肤。传感器单元100和基座单元200以相互分离的状态设置于敷贴器1100,并且可以通过敷贴器1100相互结合而形成身体贴附单元。
敷贴器1100包括可分离地结合基座单元200的敷贴器本体1300、为了用户操作而设置于敷贴器本体1300的启动部件1365、包括用于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插入单元1440的插入单元组件1400、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敷贴器本体1300的限位部件1500。
敷贴器本体1300包括基座框架1310、以及覆盖基座框架1310的上部的顶壳1360。
基座框架1310具有能够与用户的皮肤相接的底部1312。在基座框架1310的底部1312设有安装基座单元200的凹部1313。在基座框架1310的上部设有支承限位部件1500的载台1331。在载台1331的中间设有插入插入单元组件1400的敷贴器本体槽1347。在敷贴器本体槽1347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插入单元组件1400的立柱部件1410的敷贴器本体止滑部1320。敷贴器本体止滑部1320包括立柱部件1410能够啮合的止滑槽1321。敷贴器本体止滑部1320与敷贴器本体槽1347一起形成用于将立柱部件1410固定于敷贴器本体1300的敷贴器本体结合部1323。
在基座框架1310的一侧设置有能使限位部件1500返回原位置的返回部件1345。返回部件1345可以通过限位部件1500弹性变形,并且可以使通过启动部件1365移动的限位部件1500恢复原始状态。返回部件1345可以通过利用启动部件1365前进的限位部件1500弹性变形并向相对于限位部件1500后退的方向施加弹性力。
在顶壳1360设置有用于用户操作的启动部件1365。启动部件1365包括按钮部1366、以及从按钮部1366凸出的加压突起1367。启动部件1365在被用户压向敷贴器本体1300的内侧时可以通过由加压突起1367将限位部件1500推向返回部件1345侧来移动限位部件1500。
插入单元组件1400包括固定于敷贴器本体1300的立柱部件1410、以及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的方式支撑于立柱部件1410并将传感器单元10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插入单元1440。插入单元1440通过立柱部件141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插入单元1440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立柱部件1410的内侧的梭子1441、以及能够与梭子1441一起移动的针组件1460。梭子1441可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并在敷贴器本体1300的内侧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针组件1460包括能够相对于梭子1441相对移动的载体1462、以及能够与载体1462结合并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针1485。
立柱部件1410固定于敷贴器本体1300并支撑插入单元1440。立柱部件1410包括立柱部件本体1411。立柱部件本体1411形成为在内侧设有能够容纳插入单元1440的空间,并且在一端部形成有向外侧开放的立柱部件开口1412的形态。在立柱部件本体1411的一端设有插入到敷贴器本体1300的敷贴器本体槽1347的结合端部1435。结合端部1435包括多个立柱部件柱条1413。立柱部件柱条1413可以被设置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形态。此外,在立柱部件本体1411的一端部设有能够与敷贴器本体1300的敷贴器本体止滑部1320啮合的立柱部件止滑部1414。立柱部件止滑部1414与结合端部1435一起构成结合于敷贴器本体结合部1323的立柱部件结合部1434。立柱部件1410可以通过使立柱部件止滑部1414与敷贴器本体止滑部1320啮合来更牢固地固定于敷贴器本体1300。立柱部件止滑部1414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止滑臂1415。在止滑臂1415设有与敷贴器本体止滑部1320的止滑槽1321啮合的止滑钩1416。当立柱部件1410插入到敷贴器本体槽1347时,止滑钩1416的一部分插入到止滑槽1321。
如此,立柱部件1410可以通过使一侧末端插入到敷贴器本体1300的敷贴器本体槽1347的方式简单地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
敷贴器本体1300与立柱部件1410的结合方式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作为示例性的另一实施例,设于敷贴器本体1300的敷贴器本体止滑部1320的位置或数量、设于立柱部件1410的立柱部件止滑部1414的位置或数量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作为示例性的又一实施例,立柱部件1410可以通过压入敷贴器本体槽1347的过盈配合方式与敷贴器本体1300结合。作为示例性的又一实施例,可以通过敷贴器本体1300的一部分插入到立柱部件1410的立柱部件开口1412的方式使立柱部件141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此外,除了所图示的构造外,敷贴器本体结合部1323和立柱部件结合部1434还可以被变更为能够相互啮合的多种其他构造。
狭缝1418沿与梭子1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在立柱部件本体1411的两边侧部。在狭缝1418的中间部分设有松放部1419。松放部1419是在载体1462移动到基座单元200侧的过程中载体1462的一部分能够接触的部分。通过松放部1419的作用,载体1462可以与梭子1441解除啮合斌相对于梭子1441相对移动。
此外,导向槽1420沿与梭子1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在立柱部件本体1411的两边侧部。导向槽1420中配置有梭子1441的梭子钩1443,使得梭子钩1443可以沿导向槽1420移动。在导向槽1420的末端设有能够限制梭子1441的移动距离的立柱部件止动器1421。当梭子1441与传感器单元100一起从第一位置移动而到达第二位置时,梭子钩1443与立柱部件止动器1421相接,从而使得梭子1441可以在第二位置停止。
在立柱部件本体1411的另两边侧部设有能够约束梭子1441的移动的夹紧部1424和阻挡部1429。
夹紧部1424能够与梭子1441啮合,并且能够利用在组装插入单元组件1400的过程中将梭子144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1410。夹紧部1424包括设有夹紧部止动器1426的夹紧部臂1425、以及为了用户操作而连接于夹紧部臂1425的旋钮1427。夹紧部止动器1426可以形成为向立柱部件本体1411的内侧凸出的形态、或者能够与梭子1441的一侧啮合的其他形态。夹紧部臂1425可弹性变形地连接到立柱部件本体1411。当用户拉动旋钮1427时,夹紧部臂1425可以弹性变形。
插入单元组件1400可以以梭子1441通过夹紧部1424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1410的状态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在梭子1441通过夹紧部1424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1410的状态下,梭子1441无法移动。如图32所示,在梭子1441插入到立柱部件1410的内部之后夹紧部1424的夹紧部止动器1426与梭子1441的梭子闩锁1448啮合时,梭子1441成为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1410的状态。由于梭子闩锁1448与夹紧部止动器1426啮合,梭子1441无法相对于立柱部件1410相对移动。
如图33所示,在将插入单元组件1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之后,用户可以通过拉动旋钮1427以使夹紧部臂1425弹性变形来使夹紧部止动器1426与梭子闩锁1448解除啮合。
至于将梭子144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1410的方式,除了利用可弹性变形地设于立柱部件1410的夹紧部1424的方式外,可以利用多种其他方式。
阻挡部1429用于将到达第二位置的梭子1441固定于第二位置。阻挡部1429包括设有阻挡部止动器1431的阻挡部臂1430、以及为了用户操作而与阻挡部臂1430连接的旋钮1432。阻挡部止动器1431可以形成为向立柱部件本体1411的内侧凸出的形态,或者能够与梭子1441的一侧相接的其他形态。阻挡部臂1430可弹性变形地连接于立柱部件本体1411。
在敷贴器1100工作以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之后,敷贴器1100有必要与身体贴附单元分离并被废弃。阻挡部1429可以通过在梭子1441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约束梭子1441的移动来防止敷贴器1100的再使用。在梭子1441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阻挡部止动器1431与梭子1441的一侧相接,从而可以阻止梭子1441移动到第一位置。另外,在使用敷贴器1100后,梭子1441固定于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敷贴器1100无法被再使用。
梭子1441可线性移动地设置于立柱部件1410的内部。梭子1441包括在内侧设有容纳针组件1460的空间的梭子本体1442。在梭子本体1442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梭子1441的移动范围的梭子钩1443。在梭子1441的另一侧设有梭子突起1444。梭子突起1444以能够与限位部件1500相接的方式从梭子本体1442凸出。梭子1441可以通过使梭子突起1444与限位部件1500相接而固定于第一位置,并在梭子突起1444脱离限位部件1500时移动到第二位置。
一对狭缝1445沿与梭子1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在梭子本体1442的两边侧部。在狭缝1445的中间部分设有载体1462的载体闩锁1477能够啮合的梭子止动器1446。在载体闩锁1477与梭子止动器1446啮合的状态下,载体1462与梭子1441一起移动,并且无法相对于梭子1441相对移动。另外,当载体闩锁1477与梭子止动器1446解除啮合时,载体1462可以相对于梭子1441相对移动。
在梭子本体1442的另两边侧部设有能够与立柱部件1410的夹紧部1424啮合的梭子闩锁1448、以及能够与阻挡部1429相接的止动器部1449。
当梭子闩锁1448与夹紧部1424的夹紧部止动器1426啮合时,梭子1441可以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1410。当解除通过夹紧部1424的临时固定状态时,夹紧部止动器1426插入到以与梭子闩锁1448相邻的方式形成于梭子本体1442的导向槽1450。导向槽1450沿与梭子1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当梭子144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夹紧部止动器1426可以在导向槽1450内相对于梭子1441相对移动。梭子闩锁1448的形态或位置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止动器部1449以能够与阻挡部1429的阻挡部止动器1431相接的方式设于梭子本体1442的末端。梭子1441移动到第二位置后,止动器部1449与阻挡部止动器1431面对,从而使得梭子1441无法移动到第一位置。阻挡部止动器1431插入到形成在梭子本体1442中的导向槽1451内,可以相对于梭子1441相对移动。导向槽1451沿与梭子1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在导向槽1451的一侧配置有梭子倾斜部1452。梭子倾斜部1452被设置为相对于梭子1441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形态。当梭子1441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阻挡部止动器1431可以先沿导向槽1451相对移动,而后当到达梭子倾斜部1452时,阻挡部臂1430可以弹性变形。阻挡部臂1430弹性变形,从而使得阻挡部止动器1431可以顺畅地通过梭子倾斜部1452并到达与止动器部1449面对的位置。止动器部1449的形态或位置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在梭子本体1442的一侧端部设有与传感器单元100相接的梭子底部1453。在梭子底部1453设有插入针1485的梭子贯通口1454、以及插入到传感器单元100的传感器单元槽138的按压突起1455。
除此之外,梭子1441包括梭子开口1458。梭子开口1458以向外侧开放的方式形成在梭子本体1442从一边侧部。在组装插入单元组件1400的过程中,针组件1460可以通过梭子开口1458设置在梭子本体1442的内侧。
梭子1441从梭子驱动器1490接收移动力来移动。梭子驱动器1490包括沿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对梭子1441施加弹性力的弹性部件1491。如图32所示,梭子1441可以在立柱部件141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之前以使弹性部件1491弹性变形的状态维持通过夹紧部1424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1410的状态。另外,如图27所示,在插入单元组件1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之后,当夹紧部1424与梭子闩锁1448解除啮合时,随着梭子突起1444与限位部件1500相接,梭子1441可以通过限位部件1500维持停在第一位置的状态。
针组件1460包括可分离地结合传感器单元100的载体1462、以及以贯通传感器单元100的方式结合于载体1462的针1485。针1485包括能够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针本体1486、以及与载体1462结合的针头1487。
载体1462包括结合针1485的载体本体1463、从载体本体1463延伸的可弹性变形的载体翼1471、连接到载体本体1463的侧部的握持臂1479。在载体本体1463的一侧形成有插入针1485的一部分的插入槽1465。载体翼1471可弹性变形地连接到载体本体1463。载体翼1471包括触发器1474以及载体闩锁1477。触发器1474插入到梭子1441的狭缝1445以及立柱部件1410的狭缝1418,并且能够与立柱部件1410的松放部1419接触。载体闩锁1477可以与梭子1441的梭子止动器1446啮合。在载体闩锁1477与梭子止动器1446啮合的状态下,载体1462可以维持使弹性部件1496弹性变形的状态,并且无法向弹性部件1496的弹性力施作用的方向移动。另外,当触发器1474与松放部1419相接,使得载体翼1471弹性变形时,载体闩锁1477脱离梭子止动器1446,使得载体1462可以移动。握持臂1479可以可弹性变形地设于载体本体1463侧部并与传感器单元100啮合。在握持臂1479设有与传感器单元外壳120啮合的握持突起1480、与立柱部件1410的内壁相接的凸出部1481。
如图30的(a)所示,载体1462以使载体本体1463位于梭子1441的内侧,并使握持臂1479的末端从梭子1441凸出的方式结合于梭子1441。另外,如图30的(b)所示,载体1462可以通过使一对握持臂1479与传感器单元100啮合的方式将传感器单元100固定于梭子1441。
载体1462可以通过针松放驱动器1495相对于梭子1441相对移动。针松放驱动器1495包括向载体1462提供移动力的弹性部件1496。
如图32所示,插入单元组件1400可以以使用于移动梭子1441的梭子驱动器1490的弹性部件1491进而用于移动针组件1460的针松放驱动器1495的弹性部件1496弹性变形的状态结合到敷贴器本体1300。此外,插入单元组件1400可以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的状态结合到敷贴器本体1300。如前所述,在插入单元组件1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的过程中,梭子1441可以通过夹紧部1424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1410,因此可以防止梭子1441的偶发性的移动。
如图33所示,在插入单元组件1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之后,操作成使夹紧部1424解除对梭子1441的约束力,从而插入单元1440可以成为能够被启动部件1365启动的状态。夹紧部1424可以简单地与梭子1441的梭子闩锁1448解除啮合。例如,当用户拉动旋钮1427以使夹紧部臂1425弹性变形时,夹紧部止动器1426可以脱离梭子闩锁1448。此时,梭子1441的梭子突起1444与限位部件1500相接,从而梭子1441可以以使弹性部件1491弹性变形的状态维持停在第一位置的状态。
如图34所示,当夹紧部止动器1426脱离梭子闩锁1448时,梭子1441被梭子驱动器1490的弹性部件1491轻微推动,从而使得夹紧部止动器1426位于梭子1441的导向槽1450并维持脱离梭子闩锁1448的状态。
如此,本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1000可以通过使构成插入单元1440的梭子1441、针组件1460、梭子驱动器1490以及针松放驱动器1495与立柱部件1410一起构成一个组件来简单地结合于敷贴器本体1300。因此,容易设置插入单元1440,并且可以减少制造时间。
限位部件1500以线性移动的方式配置于中间框架1330的载台1331。限位部件1500可以从支承梭子1441使其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三位置移动到与梭子1441解除啮合的第四位置。限位部件1500在第三位置与位于第一位置的梭子1441的梭子突起1444相接以约束位于第一位置的梭子1441的移动,并且在移动到第四位置时可以以使得梭子1441能够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式脱离梭子突起1444。
限位部件1500包括限位部件本体1510、以及用于支承梭子1441的支承部1516。在限位部件本体1510的中间部分设有插入插入单元组件1400的限位部件开口1512。在限位部件本体1510的一侧端部设有启动部件1365能够相接的支架部1514。当启动部件1365被用户操作时,启动部件1365的加压突起1367可以与支架部1514相接并推动限位部件1500。支承部1516配置于限位部件开口1512的边缘。支承部1516从限位部件本体1510凸出,并且可以支承梭子1441的梭子突起1444。
如图34所示,当限位部件1500位于第三位置时,支承部1516可以支承梭子突起1444并约束位于第一位置的梭子1441的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35所示,当用户按压启动部件1365时,限位部件1500使返回部件1345弹性变形的同时移动到第四位置。此时,支承部1516脱离梭子突起1444,从而梭子1441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针1485和传感器单元100的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之后,针1485通过针松放驱动器1495退出皮肤。在梭子1441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梭子1441的止动器部1449与阻挡部1429的阻挡部止动器1431面对,梭子1441无法返回到第一位置。
另一方面,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的剖视图,图37和图38是示出图36所示的敷贴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2000包括:传感器单元100,其具备插入到用户的皮肤来测量生物信息的传感器110;基座单元200,其与传感器单元100一起构成身体贴附单元;以及敷贴器2100,其用于将身体贴附单元贴附于用户的皮肤。传感器单元100和基座单元200以相互分离的状态设置于敷贴器2100,并且可以通过敷贴器2100相互结合而形成身体贴附单元。
敷贴器2100包括可分离地结合基座单元200的敷贴器本体2300、为了用户操作而设置于敷贴器本体2300的启动部件2365、包括用于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插入单元2440的插入单元组件2400、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敷贴器本体2300的限位部件2500。
敷贴器本体2300包括基座框架2310、以及覆盖基座框架2310的上部的顶壳2360。
基座框架2310具有能够与用户的皮肤相接的底部2312。在基座框架2310的底部2312设有安装基座单元200的凹部2313。在基座框架2310的上部设有支承限位部件2500的载台2331。在载台2331的中间设有插入插入单元组件2400的敷贴器本体槽2347。在敷贴器本体槽2347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插入单元组件2400的立柱部件2410的敷贴器本体止滑部2320。敷贴器本体止滑部2320包括与插入单元组件2400的立柱部件2410啮合的止滑钩2322。敷贴器本体止滑部2320与敷贴器本体槽2347一起形成用于将立柱部件2410固定于敷贴器本体2300的敷贴器本体结合部2324。
在基座框架2310的一侧设置能够使限位部件2500返回原位置的返回部件2345。返回部件2345可以通过限位部件2500弹性变形,并且可以使通过启动部件2365移动的限位部件2500返回原始状态。返回部件2345可以通过利用启动部件2365前进的限位部件2500弹性变形并向相对于限位部件2500后退的方向施加弹性力。
启动部件2365包括按钮部2366、从按钮部2366凸出的加压突起2367。启动部件2365可以在被用户压向敷贴器本体2300的内侧时可以通过由加压突起2367将限位部件2500推向返回部件2345侧来移动限位部件2500。
插入单元组件2400包括固定于敷贴器本体2300的立柱部件2410、以及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的方式支撑于立柱部件2410并将传感器单元10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插入单元2440。插入单元2440通过立柱部件241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插入单元2440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立柱部件2410的内侧的梭子2441、以及能够与梭子2441一起移动的针组件2460。梭子2441可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并在敷贴器本体2300的内侧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针组件2460包括能够相对于梭子2441相对移动的载体2462、以及能够结合于载体2462并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针2485。
立柱部件2410固定于敷贴器本体2300并支撑插入单元2440。立柱部件2410包括立柱部件本体2411。立柱部件本体2411形成为在内侧能够容纳插入单元2440的空间,并且在一端部形成有向外侧开放的立柱部件开口2412的形态。在立柱部件本体2411的一端设有插入到敷贴器本体2300的敷贴器本体槽2347的结合端部2437。此外,在立柱部件本体2411的一端部设有能够与敷贴器本体2300的敷贴器本体止滑部2320啮合的立柱部件止滑部2414。立柱部件止滑部2414与结合端部2437一起构成结合于敷贴器本体结合部2343的立柱部件结合部2436。立柱部件2410可以通过使立柱部件止滑部2414与敷贴器本体止滑部2320啮合来更牢固地固定于敷贴器本体2300。立柱部件止滑部2414包括插入敷贴器本体止滑部2320的止滑钩2322的止滑槽2415。
立柱部件2410可以通过使一侧末端插入到敷贴器本体2300的敷贴器本体槽2347的方式简单地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
狭缝2418沿与梭子2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在立柱部件本体2411的侧部。在狭缝2418的中间部分设有松放部2419。松放部2419是在载体2462移动到基座单元200侧的过程中载体2462的一部分可以接触的部分。通过松放部2419的作用,载体2462可以与梭子2441解除啮合并相对于梭子2441相对移动。
此外,导向槽2420沿与梭子2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在立柱部件本体2411的两边侧部。梭子2441的梭子钩2443可以配置于导向槽2420,使得梭子钩2443可以沿导向槽2420移动。在导向槽2420的末端设有能够限制梭子2441的移动距离的立柱部件止动器2421。当梭子2441与传感器单元100一起从第一位置移动而到达第二位置时,梭子钩2443与立柱部件止动器2421相接,使得梭子2441可以在第二位置停止。
在立柱部件本体2411的另一侧部设有能够约束梭子2441的移动的夹紧部2424和阻挡部2429。
夹紧部2424可以与梭子2441啮合,并且可以利用于在组装插入单元组件2400的过程中将梭子2441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2410。夹紧部2424包括能够与梭子2441的一侧啮合的夹紧部止动器2426。夹紧部止动器2426可以形成为向立柱部件本体2411的内侧凸出的形态或者能够与梭子2441的一侧啮合的其他形态。
插入单元组件2400可以以梭子2441通过夹紧部2424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2410的状态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在梭子2441通过夹紧部2424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2410的状态下,梭子2441无法移动。如图44的(a)所示,在梭子2441插入到立柱部件2410的内部之后,当夹紧部2424的夹紧部止动器2426与梭子2441的梭子闩锁2448啮合时,梭子2441成为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2410的状态。由于梭子闩锁2448与夹紧部止动器2426啮合,梭子2441无法相对于立柱部件2410相对移动。插入单元组件2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后,在夹紧部止动器2426与梭子闩锁2448解除啮合之后,插入单元2440可以工作。
阻挡部2429用于将到达第二位置的梭子2441固定于第二位置。阻挡部2429包括能够与梭子2441的一侧相接的阻挡部止动器2429。阻挡部止动器2429可以形成为向立柱部件本体2411的内侧凸出的形态,或者能够与梭子2441的一侧相接的其他形态。
在敷贴器2100工作以将传感器110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之后,敷贴器2100有必要与身体贴附单元分离并被废弃。阻挡部2429可以通过在梭子2441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约束梭子2441的移动来防止敷贴器2100的再使用。在梭子2441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阻挡部止动器2429与梭子2441的一侧相接,从而可以阻止梭子2441移动到第一位置。
夹紧部2424和阻挡部2428设于可弹性变形地连接到立柱部件本体2411的立柱部件臂2431。在立柱部件臂2431设有用于用户操作的旋钮2434。当用户拉动旋钮2434时,夹紧臂2425可以弹性变形。如图45所示,在将插入单元组件2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之后,用户可以通过拉动旋钮2434以使得立柱部件臂2431弹性变形来使夹紧部止动器2426与梭子闩锁2448解除啮合。
梭子2441可线性移动地设置于立柱部件2410的内部。梭子2441包括在内侧设有容纳针组件2460的空间的梭子本体2442。在梭子本体2442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梭子2441的移动范围的梭子钩2443。在梭子2441的另一侧设有梭子突起2444。梭子突起2444以能够与限位部件2500相接的方式从梭子本体2442凸出。梭子2441可以通过使梭子突起2444与限位部件2500相接而固定于第一位置,并在梭子突起2444脱离限位部件2500时移动到第二位置。
狭缝2445沿与梭子2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在梭子本体2442的侧部。在狭缝2445的中间部分设有载体2462的载体闩锁2477能够啮合的梭子止动器2446。在载体闩锁2477与梭子止动器2446啮合的状态下,载体2462与梭子2441一起移动,无法相对于梭子2441相对移动。另外,当载体闩锁2477与梭子止动器2446解除啮合时,载体2462可以相对于梭子2441相对移动。
在梭子本体2442的另两边侧部设有能够与立柱部件2410的夹紧部2424啮合的梭子闩锁2448、以及能够与阻挡部2429相接的止动器部2449。
当梭子闩锁2448与夹紧部2424的夹紧部止动器2426啮合时,梭子2441可以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2410。当解除通过夹紧部2424的临时固定状态时,夹紧部止动器2426插入到以与梭子闩锁2448相邻的方式形成于梭子本体2442的导向槽2450。导向槽2450沿与梭子2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当梭子244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夹紧部止动器2426可以在导向槽2450内相对于梭子2441相对移动。梭子闩锁2448的形态或位置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止动器部2449以能够与阻挡部2429的阻挡部止动器2429相接的方式设于梭子本体2442的末端。梭子2441移动到第二位置后,止动器部2449与阻挡部止动器2429面对,从而使得梭子2441无法移动到第一位置。阻挡部止动器2429插入到形成在梭子本体2442中的导向槽2451内,可以相对于梭子2441相对移动。导向槽2451沿与梭子244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在导向槽2451的一侧配置有梭子倾斜部2452。梭子倾斜部2452被设置为相对于梭子2441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形态。当梭子2441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阻挡部止动器2429可以先沿导向槽2451相对移动,而后当到达梭子倾斜部2452时,立柱部件臂2431可以弹性变形。立柱部件臂2431弹性变形,,从而使得阻挡部止动器2429可以顺畅地通过梭子倾斜部2452并到达与止动器部2449面对的位置。止动器部2449的形态或位置不限于所图示的,可以被多样化地变更。
在梭子本体2442的一侧端部设有与传感器单元100相接的梭子底部2453。在梭子底部2453设有插入针2485的梭子贯通口2454、以及插入到传感器单元100的传感器单元槽138的按压突起2455。
除此之外,梭子2441包括梭子锁定部2456、以及梭子开口2458。梭子锁定部2456包括能够插入限位部件500的锁定突起525的锁定槽2457。当梭子2441在立柱部件2410的内侧到达第二位置时,锁定槽2457与立柱部件2410的开口2438面对。梭子开口2458以向外侧开放的方式形成在梭子本体2442的一边侧部。在组装插入单元组件2400的过程中,针组件2460可以通过梭子开口2458设置于梭子本体2442的内侧。
梭子2441从梭子驱动器2490接收移动力来移动。梭子驱动器2490包括沿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对梭子2441施加弹性力的弹性部件2491。如图44的(a)所示,梭子2441可以在立柱部件241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之前以使弹性部件2491弹性变形的状态维持通过夹紧部2424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2410的状态。另外,在插入单元组件2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之后,当夹紧部2424与梭子闩锁2448解除啮合时,随着梭子突起2444与限位部件2500相接,梭子2441可以维持停在第一位置的状态。
针组件2460包括可分离地结合传感器单元100的载体2462、以及以贯通传感器单元100的方式结合于载体2462的针2485。针2485包括能够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针本体2486、以及与载体2462结合的针头2487。
载体2462包括结合针2485的载体本体2463、从载体本体2463延伸的可弹性变形的载体翼2471、以及连接到载体本体2463的侧部的握持臂2479。在载体本体2463的一侧形成有插入针2485的一部分的插入槽2465。载体翼2471可弹性变形地连接到载体本体2463。载体翼2471包括触发器2474以及载体闩锁2477。触发器2474插入到梭子2441的狭缝2445以及立柱部件2410的狭缝2418,并且可以与立柱部件2410的松放部2419接触。载体闩锁2477可以与梭子2441的梭子止动器2446啮合。在载体闩锁2477与梭子止动器2446啮合的状态下,载体2462可以维持使弹性部件2496弹性变形的状态,并且无法向弹性部件2496的弹性力施作用的方向移动。另外,当触发器2474与松放部2419相接,使得载体翼2471弹性变形时,载体闩锁2477脱离梭子止动器2446,使得载体2462可以移动。握持臂2479可以可弹性变形地设于载体本体2463的侧部并与传感器单元100啮合。在握持臂2479设有与传感器单元外壳220啮合的握持突起2480、以及与立柱部件2410的内壁相接的凸出部2481。
载体2462以使载体本体2463位于梭子2441的内侧,并使握持臂2479的末端从梭子2441凸出的方式结合于梭子2441。另外,载体2462可以通过一对握持臂2479与传感器单元100啮合的方式将传感器单元100固定于梭子2441。
载体2462可以通过针松放驱动器2495相对于梭子2441相对移动。针松放驱动器2495包括向载体2462提供移动力的弹性部件2496。
如图44和图45所示,插入单元组件2400可以以使梭子驱动器2490的弹性部件2491和针松放驱动器2495的弹性部件2496弹性变形的状态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此外,插入单元组件2400可以以与传感器单元100结合的状态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如前所述,在插入单元组件2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的过程中,梭子2441可以通过夹紧部2424临时固定于立柱部件2410,因此可以防止梭子2441的偶发性的移动。
如图45所示,在插入单元组件2400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之后,操作成使夹紧部2424解除对梭子2441的约束力,从而插入单元2440可以成为能够被启动部件2365启动的状态。例如,当用户拉动旋钮2434以使立柱部件臂2431弹性变形时,夹紧部止动器2426可以脱离梭子闩锁2448。
当夹紧部止动器2426脱离梭子闩锁2448时,梭子2441被梭子驱动器2490的弹性部件2491轻微推动,从而使得夹紧部止动器2426位于梭子2441的导向槽2450并维持脱离梭子闩锁2448的状态。此时,梭子2441的梭子突起2444与限位部件2500相接,使得梭子2441可以以使弹性部件2491弹性变形的状态维持停在第一位置的状态。
如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敷贴器组件2000可以通过使构成插入单元2440的梭子2441、针组件2460、梭子驱动器2490以及针松放驱动器2495与立柱部件2410一起构成一个组件来简单地结合于敷贴器本体2300。因此,容易设置插入单元2440,并且可以减少制造时间。
限位部件2500以线性移动的方式配置于中间框架2330的载台2331。限位部件2500可以从支承梭子2441使其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三位置移动到与梭子2441解除啮合的第四位置。限位部件2500可以在第三位置与位于第一位置的梭子2441的梭子突起2444相接并约束位于第一位置的梭子2441的移动,并在移动到第四位置时以使得梭子2441能够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式脱离梭子突起2444。
限位部件2500包括限位部件本体2510、用于支承梭子2441的支承部2516、以及用于约束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梭子2441的移动的限位部件锁定部2518。限位部件锁定部2518具备插入到梭子2441的锁定槽2457的锁定突起2519。
在限位部件本体2510的中间部分设有插入插入单元组件2400的限位部件开口2512。在限位部件本体2510的一侧端部设有启动部件2365能够相接的支架部2514。
如图36所示,当限位部件2500位于第三位置时,支承部2516可以支承梭子突起2444并约束位于第一位置的梭子2441的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46和图47所示,当用户按压启动部件2365时,限位部件2500使返回部件2345弹性变形的同时移动到第四位置。此时,支承部2516脱离梭子突起2444,从而梭子2441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针2485和传感器单元100的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之后,针2485通过针松放驱动器2495从皮肤退出。在梭子2441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梭子2441的止动器部2449与阻挡部2428的阻挡部止动器2429面对,梭子2441无法返回到第一位置。
此外,当去除用户施加于启动部件2365的力时,限位部件2500通过返回部件2345的弹性力返回到第三位置。此时,限位部件2500的锁定突起2519返回通过立柱部件2410的开口2438并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梭子2441的锁定槽2457。因此,约束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梭子2441的移动。
虽然与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原理的优选实施例相关地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那样图示和描述的构造和作用。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变更和修改。

Claims (14)

1.一种敷贴器,其用于将用于测量生物信息的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器包括:
敷贴器本体,其具有敷贴器本体结合部;
插入单元,其用于将包括所述传感器和安装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外壳的传感器单元从与用户的皮肤间隔开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第二位置;以及
立柱部件,其安装所述插入单元,具备对应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的立柱部件结合部,并且以使所述立柱部件结合部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啮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敷贴器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包括形成在所述敷贴器本体的一侧的敷贴器本体槽,
所述立柱部件包括在内侧形成有安装所述插入单元的空间的立柱部件本体,
所述立柱部件结合部包括以能够插入到所述敷贴器本体槽的方式设于所述立柱部件本体的一端的结合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包括围挡部,该围挡部以能够贴紧于所述结合端部的外表面并支撑所述结合端部的方式能够弹性变形地设于所述敷贴器本体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端部包括多个立柱部件柱条,该多个立柱部件柱条以能够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相接的方式能够弹性变形地设于所述立柱部件本体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和所述立柱部件结合部中的某一个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止滑钩,其余的另一个具备使所述止滑钩的一部分插入的止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单元包括:
梭子,其能够与所述传感器单元一起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
弹性部件,其沿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对所述梭子施加弹性力,
所述立柱部件引导所述梭子线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梭子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前通过连接所述梭子和所述立柱部件的夹紧部以维持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的方式临时固定于所述立柱部件,并且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后解除通过所述夹紧部的临时固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包括夹紧钩,该夹紧钩以能够与设于所述立柱部件的一侧的立柱部件止动器啮合的方式能够弹性变形地连接到所述梭子,
所述梭子在所述夹紧钩与所述立柱部件止动器啮合时维持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并且在所述夹紧钩与所述立柱部件止动器解除啮合时解除临时固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包括夹紧部臂,该夹紧部臂以能够与设于所述梭子的一侧的梭子闩锁啮合的方式能够弹性变形地设于所述立柱部件,
所述梭子在所述夹紧部臂与所述梭子闩锁啮合时维持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并且在所述夹紧部臂与所述梭子闩锁解除啮合解除临时固定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立柱部件设有阻挡部,该阻挡部在所述梭子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之后与所述梭子的一侧相接,并以防止所述梭子返回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式约束所述梭子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单元包括:
梭子,其与所述传感器单元一起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
弹性部件,其沿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对所述梭子施加弹性力,
所述立柱部件引导所述梭子线性移动,并且
所述梭子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前由通过形成于所述立柱部件的一侧的立柱部件孔并插入到设于所述梭子的一侧的梭子孔的安全销以维持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的方式临时固定于所述立柱部件,并且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后解除通过所述安全销的临时固定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单元包括:
载体,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梭子相对移动地安装,并且具有能够插入所述安全销的载体孔;
针,其以能够与所述传感器一起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方式与所述载体结合;以及
针松放弹性部件,其向所述针从用户的皮肤退出的方向对所述载体施加弹性力,
所述载体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前使所述安全销插入插入到所述载体孔以维持使所述针松放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姿势的方式临时固定于所述梭子,并且在所述立柱部件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之后解除通过所述安全销的临时固定状态。
13.一种敷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敷贴器本体,其具有敷贴器本体结合部;
传感器单元,其包括传感器、以及安装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外壳;
插入单元,其用于将所述传感器单元从与用户的皮肤间隔开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传感器插入到用户的皮肤的第二位置;以及
立柱部件,其安装所述插入单元,具备对应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的立柱部件结合部,并且以使所述立柱部件结合部与所述敷贴器本体结合部啮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敷贴器本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敷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座单元,该基座单元包括结合所述传感器单元外壳的基座单元外壳、以及以能够贴附于用户的皮肤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座单元外壳的粘接部,并且与所述传感器单元间隔开并能够分离地结合于所述敷贴器本体,
所述传感器单元外壳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基座单元外壳结合。
CN202280053202.5A 2021-08-05 2022-06-02 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Pending CN1177298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03243A KR102646235B1 (ko) 2021-08-05 2021-08-05 경피성 센서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KR10-2021-0103243 2021-08-05
PCT/KR2022/007870 WO2023013870A1 (ko) 2021-08-05 2022-06-02 경피성 센서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9883A true CN117729883A (zh) 2024-03-19

Family

ID=85156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3202.5A Pending CN117729883A (zh) 2021-08-05 2022-06-02 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64657A1 (zh)
KR (2) KR102646235B1 (zh)
CN (1) CN117729883A (zh)
AU (1) AU2022322537A1 (zh)
CA (1) CA3227771A1 (zh)
WO (1) WO20230138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1184B2 (en) * 2002-11-05 2008-06-03 Abbott Diabetes Care Inc. Sensor inserter assembly
KR101773583B1 (ko) 2016-06-03 2017-09-01 주식회사 아이센스 연속 혈당 측정기용 어플리케이터
JP6994519B2 (ja) * 2017-06-02 2022-01-14 アイセン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連続血糖測定器用センサーアプリケーター組立体
KR102222049B1 (ko) * 2018-09-27 2021-03-04 주식회사 아이센스 연속 혈당 측정 장치용 어플리케이터
US11224361B2 (en) * 2019-04-23 2022-01-18 Medtronic Minimed, Inc. Flexibl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sensor assembly
KR102237092B1 (ko) 2019-04-30 2021-04-13 주식회사 아이센스 연속 혈당 측정 장치용 어플리케이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46235B1 (ko) 2024-03-11
KR20240036532A (ko) 2024-03-20
WO2023013870A1 (ko) 2023-02-09
KR20230021405A (ko) 2023-02-14
EP4364657A1 (en) 2024-05-08
AU2022322537A1 (en) 2024-02-22
CA3227771A1 (en)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545422A (zh) 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CN117729883A (zh) 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CN117729884A (zh) 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KR102646234B1 (ko) 경피성 센서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KR102566020B1 (ko) 경피성 센서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KR102664738B1 (ko) 경피성 센서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CN117529279A (zh) 经皮传感器用敷贴器及敷贴器组件
KR102597679B1 (ko) 경피성 센서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KR102665620B1 (ko) 경피성 센서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KR20230108828A (ko) 메디컬 디바이스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KR20230108829A (ko) 메디컬 디바이스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KR20230146278A (ko)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KR20230146279A (ko)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KR20230002015A (ko) 경피성 센서용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CN116887750A (zh) 连续血糖测量装置用敷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