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9493A -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9493A
CN117729493A CN202311523914.1A CN202311523914A CN117729493A CN 117729493 A CN117729493 A CN 117729493A CN 202311523914 A CN202311523914 A CN 202311523914A CN 117729493 A CN117729493 A CN 117729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ircuit
magnetic
vibration
voice coil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239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晓东
刘松
李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3115239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29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29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9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发声器件包括磁路系统及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包括轭板、第一磁路部分和第二磁路部分,第一磁路部分具有第一磁间隙,第二磁路部分设于部分第一磁路部分的周侧,振动系统包括振动方向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第一振动组件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第一音圈设于第一磁间隙内;第二振动组件包括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第二音圈在第二磁路部分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振膜振动发声,发声器件还包括电连接第一音圈和外部电路的第一内焊盘和第一外焊盘以及连接第二音圈和外部电路的第二内焊盘和第二外焊盘,第一外焊盘、第二外焊盘位于外壳的同一侧边上。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和应用该发声器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微型发声器件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便携式终端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和小型化设计,对微型发声器的振动声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智能移动终端中微型扬声器模组的有效频带较窄,音色比较单调,音质较差,且不能满足多方面的功能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旨在提供一种振动辐射面相互独立且呈夹角设置的发声器件,该发声器件不仅实现了多功能的应用,还有效提高发声效果,且降低了制作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
磁路系统,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轭板、第一磁路部分和第二磁路部分,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具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路部分设于部分所述第一磁路部分的周侧;
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动方向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与第一振膜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包括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音圈在所述第二磁路部分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其中,
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电连接所述第一音圈和外部电路的第一内焊盘和第一外焊盘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音圈和外部电路的第二内焊盘和第二外焊盘,所述第一外焊盘、所述第二外焊盘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同一侧边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组件还包括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表面连接,所述定心支片的内端与所述第一音圈远离所述第一振膜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端具有所述第一内焊盘,所述外端具有所述第一外焊盘;
所述外壳还设有导电嵌件,所述导电嵌件外露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的表面以形成所述第二内焊盘,所述导电嵌件外露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表面以形成所述第二外焊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振膜连接的表面设有引线槽,所述第二音圈的引线经所述引线槽引出后与所述第二内焊盘连接;
且/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共用边,所述导电嵌件包括两个,其中一导电嵌件设于所述共用边且两端分别形成外露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外焊盘和外露于第二壳体的第二内焊盘,另一所述导电嵌件的一端设于所述共用边并形成外露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内焊盘,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外焊盘所在侧边;
且/或,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交替连接的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所述第二内焊盘包括两个且沿一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振膜沿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的外边缘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内焊盘的内侧,所述第二振膜覆盖所述引线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包括中心磁路和边磁路,所述边磁路设于所述中心磁路的外侧,并与所述中心磁路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所述第二音圈为扁平音圈且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振膜,沿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所述第二音圈与所述第二磁路部分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音圈至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磁路部分的磁感线至少部分或者至少部分的分量沿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且穿过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的磁感线的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包括至少三个磁区,所述三个磁区包括中间的第一磁区以及两侧的第二磁区,所述三个磁区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三个磁区均沿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充磁,所述第一磁区和所述第二磁区的充磁方向相反;
或者,所述第一磁区沿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充磁,所述第二磁区的充磁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磁区的充磁方向,且所述第二磁区靠近所述第一磁区的一侧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区靠近所述第二音圈的一侧的磁极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包括一个条形磁铁,所述三个磁区为所述条形磁铁的三部分充磁区域;
或者,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包括三个相互独立的条形磁铁,所述三个条形磁铁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三个所述条形磁铁对应形成所述三个磁区;
或者,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包括一个环形磁铁和一个条形磁铁,所述环形磁铁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音圈的中心轴线,所述条形磁铁设于所述环形磁铁的中心,所述条形磁铁形成所述第一磁区,所述环形磁铁的相对的两条边形成所述第二磁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路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音圈的一侧还设有导磁板;
且/或,所述轭板为平板状,所述第二磁路部分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设于所述轭板的同侧;
且/或,沿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所述第二磁路部分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磁路包括第一边磁路和第二边磁路,所述第一边磁路位于所述中心磁路的外侧,并间隔形成第一子间隙,所述第二边磁路位于所述中心磁路的外侧,并间隔形成第二子间隙,所述第一子间隙与所述第二子间隙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路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边磁路远离所述中心磁路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为所述第二音圈的长轴段,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音圈由漆包线绕制形成,或者,所述第二音圈包括电路板及布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导电线路形成的线圈结构;
且/或,所述第二振膜为平面振膜,所述平面振膜的材质为PEN、LCP、PEEK、碳纸、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且/或,所述第二振膜为平面振膜,所述第二振膜的中心区域设有补强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用于低音发声,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用于高音发声;
且/或,所述磁路系统沿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磁路系统沿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的尺寸。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上述所述的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设于所述设备壳体。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发声器件通过将振动系统设置有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使得第一振动组件与磁路系统相对,第二振动组件与磁路系统相对,如此利用磁路系统同时为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提供磁场和驱动力,以提高磁场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和尺寸,进一步将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与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设置为呈夹角设置,如此可使得振动系统形成两个相互独立且呈夹角设置的振动辐射面,不仅实现了多功能的应用,还有效提高了发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分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分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分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模组的去掉部分模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实施例中发声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模组的模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20为沿图19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沿图19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微型发声器件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便携式终端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和小型化设计,对微型发声器的振动声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智能移动终端中微型扬声器模组的有效频带较窄,音色比较单调,音质较差,且不能满足多方面的功能需求。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器件100。可以理解的,发声器件100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音响、电脑、耳机、手表或电视或者发声器件100应用于扬声器模组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2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发声器件100包括磁路系统2及振动系统3,振动系统3包括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第一振动组件31与磁路系统2相对,第二振动组件32与磁路系统2相对,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与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
本发明的发声器件100通过将振动系统3设置有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使得第一振动组件31与磁路系统2相对,第二振动组件32与磁路系统2相对,如此利用磁路系统2同时为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提供磁场和驱动力,以提高磁场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进一步将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与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设置为呈夹角设置,如此可使得振动系统3形成两个相互独立且呈夹角设置的振动辐射面,不仅实现了多功能的应用,还有效提高了发声效果。可选地,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呈垂直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还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围合形成安装腔,磁路系统2设于安装腔内,第一振动组件31连接于第一壳体12,并与磁路系统2相对,第二振动组件32连接于第二壳体13,并与磁路系统2相对,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与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可选地,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提高外壳1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围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可以是通腔或通槽结构。可选地,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呈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呈长方形结构,第一壳体12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短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长边连接,长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短边连接。可以理解的,第二壳体13连接于第一壳体12的长边或短边,使得第二壳体13与第一壳体12呈垂直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二壳体13可选为长方形结构,第二壳体13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短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长边连接,长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短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共用一个长边或短边,即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具有共用的共用边14。第一壳体12的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限定出第一开口,第二壳体13的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限定出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连通安装腔。可选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外壳1的相邻两个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1是金属件时,磁路系统2与外壳1采用粘接或焊接固定。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外壳1为塑料注塑成型时,磁路系统2的边导磁板235先作为嵌件注塑在外壳1中,或者磁路系统2与外壳1采用粘接固定,然后其他部分再粘接固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设于外壳1的安装腔内,并与外壳1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连接。振动系统3连接于外壳1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并与磁路系统2相对。可以理解的,振动系统3的第一振动组件31与第一壳体12连接,并盖合第一开口,第二振动组件32与第二壳体13连接,并盖合第二开口,如此外壳1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及磁路系统2共同围合形成振动空间。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为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提供磁场和驱动力,使得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共用磁路系统2,从而提高磁场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发声器件100的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与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呈垂直设置。
本发明的发声器件100通过将外壳1设置为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并围合形成安装腔,从而利用安装腔安装固定磁路系统2和振动系统3,简化发声器件100的设计及组装工序,便于生产。
在一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沿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的尺寸小于其沿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的尺寸,如此可以减小发声器件100的尺寸,便于发声器件100的微型化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包括轭板21、第一磁路部分22和第二磁路部分23,第一磁路部分22设于轭板21,第一磁路部分22具有第一磁间隙221,第二磁路部分23设于部分第一磁路部分22的周侧,第二磁路部分23驱动第二振动组件32振动。第二磁路部分23设于部分第一磁路部分22的周侧,并与第二振动系统3相对,从而对发声器件100的厚度(Z轴)方向的占用,利于发声器件100的扁平化,利于电子设备的薄型化。
进一步地,第一磁路部分22包括中心磁路222和边磁路223,边磁路223设于中心磁路222的外侧,并与中心磁路222间隔以形成第一磁间隙221;第一振动组件31与第一磁路部分22相对,第一振动组件31包括第一振膜311和第一音圈312,第一音圈312的一端与第一振膜311连接,另一端悬设于第一磁间隙221内。可以理解地,第一磁间隙221环绕中心磁路222,第一音圈312环绕中心磁路222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磁路部分23设于部分边磁路223远离中心磁路222的一侧,第二振动组件32与第二磁路部分23相对,第二振动组件32包括第二振膜321和第二音圈323,第二音圈323为扁平音圈且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振膜321,沿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第二音圈323与第二磁路部分23间隔设置,第二音圈323至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线段3231和第二导线段3232,第一导线段3231和第二导线段3232内的电流方向相反,第二磁路部分23的磁感线至少部分或者至少部分的分量沿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穿过第一导线段3231和第二导线段3232,且穿过第一导线段3231和第二导线段3232的磁感线的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的轭板21为第一磁路部分22提供安装固定基础,第一磁路部分22可采用粘结方式连接固定于轭板21上。通过在第一磁路部分22设置第一磁间隙221,从而利用第一磁间隙221为第一音圈提供避让和振动空间。通过将第二磁路部分23设于部分边磁路223远离中心磁路222的一侧并将第二音圈323设为扁平音圈且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振膜321,第二磁路部分23的磁感线至少部分或者至少部分的分量沿所述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导线段3231和所述第二导线段3232,从而利用第二磁路部分23为第二音圈323提供驱动力和振动空间的同时,使得整个磁路系统2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小磁路系统2的尺寸。
一实施例中,第二磁路部分23包括至少三个磁区,三个磁区包括中间的第一磁区231以及两侧的第二磁区232,三个磁区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如此,可以提升磁路系统2的利用率,提升第二磁路部分23的BL值,提升第二振动组件32的发声性能。
如图9所示,三个磁区均沿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充磁,第一磁区231和第二磁区232的充磁方向相反;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一磁区231沿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充磁,第二磁区232的充磁方向垂直于第一磁区231的充磁方向,且第二磁区232靠近第一磁区231的一侧的磁极与第一磁区231靠近第二音圈323的一侧的磁极相同。如此可以使得第一导线段3231和第二导线段3232做同一个方向的切割磁感线的振动,进而带动第二振膜321振动发声。
可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第二磁路部分23包括一个条形磁铁233,三个磁区为条形磁铁233的三部分充磁区域;或者,第二磁路部分23包括三个相互独立的条形磁铁233,三个条形磁铁233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三个条形磁铁233对应形成三个磁区;或者,第二磁路部分23包括一个环形磁铁234和一个条形磁铁233,环形磁铁234的中心轴线平行于第二音圈323的中心轴线,条形磁铁233设于环形磁铁234的中心,条形磁铁233形成第一磁区231,环形磁铁234的相对的两条边形成第二磁区232。可以理解地,条形磁铁233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环形磁铁234的结构强度强,提升其结构可靠性。本发声器件100的第二磁路部分23可以有不同的设置方式,使用过程中可灵活选择。
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磁路部分23设于轭板21,且与第一磁路部分22设于轭板21的同侧。本实施例中,轭板21为第一磁路部分22和第二磁路部分23提供安装固定基础,第一磁路部分22和第二磁路部分23设置于轭板21面向外壳1的一侧,磁路系统2通过第一磁路部分22和第二磁路部分23与外壳1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连接。
可以理解的,第一磁路部分22和第二磁路部分23可采用粘结或者方式连接固定于轭板21上,在此不做限定。
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磁路部分23远离第二音圈323的一侧还设有导磁板235。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磁路部分23的BL值,提升对第二音圈323的驱动力。
一实施例中,轭板21为平板状,使得发声器件100的外形更为规整,增强发声器件100的用于不同安装环境的适配性。优选地,轭板21远离第一振动组件31的外表面和外壳1的外表面齐平设置。
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沿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第二磁路部分23的尺寸大于第一磁路部分22的尺寸。可充分利用发声器件100沿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的高度尺寸设置第二磁路部分23,提升第二磁路部分23的磁区的尺寸,提升对第二音圈323的驱动力。
在一实施例中,边磁路223包括第一边磁路223和第二边磁路223,第一边磁路223位于中心磁路222的外侧,并间隔形成第一子间隙2211,第二边磁路223位于中心磁路222的外侧,并间隔形成第二子间隙2212,第一子间隙2211与第二子间隙2212连通,以形成第一磁间隙221,第二磁路部分23位于第二边磁路2232远离中心磁路222的一侧。
可以理解地,边磁路223包括多个,多个边磁路223环绕中心磁路222设置,并与中心磁路222间隔以形成第一磁间隙221,多个边磁路223包括第一边磁路2231和第二边磁路2232。例如,边磁路223包括四个,一个为第二边磁路2232,三个为第一边磁路2231。可以理解的,三个第一边磁路2231间隔设于中心磁路222的外侧,并与中心磁路222间隔形成第一子间隙2211,第二边磁路2232位于第一共用磁路背向中心磁路222的一侧,并间隔形成第二子间隙2212,且第一子间隙2211与第二子间隙2212连通,以形成第一磁间隙221。
本实施例中,仅利用第二边磁路2232远离中心磁路222的一侧设置第二磁路部分23,在满足磁路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发声器件100沿第二音圈323的轴向方向的尺寸,利于发声器件100的微型化发展。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沿第二音圈323的振动方向,第二边磁路2232的尺寸小于等于与第二边磁路2232相对的第一边磁路2231的尺寸且大于等于与第二边磁路2232相对的第一边磁路2231的尺寸的一半。如此,可以为第二磁路部分23让位出安装空间,不过多增大磁路系统2沿第二音圈323的振动方向的尺寸,利用发声器件100的微型化设计。
可选地,沿第二音圈323的轴向方向,即沿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第二磁路部分23的尺寸小于等于第二边磁路2232的尺寸的一半。如此,既能提供给第二音圈323足够的驱动力,且不额外增加发声器件100的尺寸。
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二磁路部分23远离第二音圈323的一侧还设有金属板236,金属板236包括承载第二磁路部分23的承载部2361以及与外壳1连接的固定部2362。通过金属板236进一步与外壳1连接且承载第二磁路部分23,增强第二磁路部分23和外壳1的连接强度,提升第二磁路部分23的安装可靠性。可选地,金属板236为不锈钢等材质。可选地,固定部2362由承载部2361的边沿朝第二音圈323所在侧弯折延伸,且固定部2362嵌于外壳1内。
一实施例中,第一振膜311的折环朝向磁路系统2凹陷,第二磁路部分23靠近第一振膜311的一侧设有避让第一振膜311的折环的缺角(图中未标示)。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磁路部分23充分利用发声器件100的高度空间以满足第二磁路部分23最大化的同时,避免和第一振动组件31的相互干涉,提升发声器件100的音质效果及工作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6至图8所示,第一导线段3231和第二导线段3232为第二音圈323的长轴段,第一导线段3231和第二导线段3232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第二音圈323的两个长轴段沿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排布,可以最优化发声器件100的结构设计,且减小发声器件100的高度尺寸,利于发声器件100的薄型化。
如图3和图4所示,轭板21为平板状,轭板21设有凹陷部211,第二磁路部分23设于凹陷部211。轭板21为平板状使得发声器件100的外形更为规整,增强发声器件100的适配性。轭铁可进一步设置容纳第二磁路部分23的凹陷部211,利用凹陷部211的高度补偿第二磁力部分的厚度,提升第二磁路部分23对第二音圈323的驱动力。
一实施例中,第二振膜321为平面振膜,平面振膜的制作工艺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可选地,平面振膜的材质为PEN、LCP、PEEK、碳纸、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上述材料的刚性大且密度小,制成的平面振膜质量轻,提升平面振膜的发声性能。进一步可选地,平面振膜的中心区域设有补强部,可进一步提升平面振膜的刚度,提升其发声性能,补强部的材质为PEN、LCP、PEEK、碳纸、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亦可选地,第二振膜321包括第二折环和设于第二折环中心的第二补强部322,如此,在第二补强部322的材质和厚度确定之后,可以进一步调整第二折环的宽度或材质来调整共振频率以满足使用需求。
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发声装置的第一振膜311包括第一折环和第一补强部314,第一补强部314连接于第一折环的中心区域。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折环的宽度或材质来调整第一振膜311的共振频率以满足使用需求。进一步地,第一音圈312为环形音圈,第一音圈312环绕中心磁路222设置。
一实施例中,第二音圈323的内径的长宽比≤20,以降低第二音圈323的工艺绕制难度。可选地,第二音圈323包括多个,每个第二音圈323的内径的长宽比均小于等于20,第二音圈323沿第一导线段3231的延伸方向分布。可以理解的,在发声装置的外形沿第一导线段3231的延伸方向的尺寸比较长时,第二音圈323设置为多个,相应的,第二磁路部分23的条形磁铁233或者环形磁铁234也对应设置为多个,可以降低条形磁铁233或者环形磁铁234的断裂率,提升其结构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第二音圈323由漆包线绕制形成,或者,第二音圈323包括电路板及布设于电路板上的导电线路形成的线圈结构。相比于常规环形音圈,扁平音圈的轴向尺寸更小,可以进一步减小占用发声器件100沿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的空间。
一实施例中,轭板21设有泄气孔212,泄气孔212连通第一磁间隙221,发声器件100还包括对应泄气孔212设置的隔离网。可以确保发声器件100内振动空间的气压平衡,以保证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平衡性。隔离网覆盖泄气孔212可以避免杂质或吸音颗粒等从泄气孔212进入发声器件100内,影响发声器件100的性能。
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组件31还包括定心支片313,定心支片313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2连接,定心支片313的另一端与第一音圈312远离第一振膜311的一端连接。利用定心支片313平衡和稳定第一音圈312的振动,避免第一音圈312发生摆动或偏振现象。
可选地,定心支片313包括四个,四个定心支片313对应磁路系统2的第一磁路部分22的四个缺口设置。或者,如图3所示,定心支片313包括两个,两个定心支片313设置于第一音圈312的短轴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定心支片313包括外固定部2362、内固定部2362以及连接于外固定部2362和内固定部2362之间的弹性部,外固定部2362连接于外壳1的第一壳体12,内固定部2362连接于第一音圈312。
定心支片313可采用PI材质制成,或者,定心支片313可采用FPCB制成,或者定心支片313内设置有导电电路,如此可利用定心支片313的一端与第一音圈312的引线导电连接,定心支片313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1上,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导通,如此利用定心支片313将外部电路与第一音圈312连接导通,有效避免第一音圈312的引线在振动过程中发生断线风险。
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6、图14至图15所示,定心支片313的外端与第一壳体12背离第一振膜311的表面连接,定心支片313的内端与第一音圈312远离第一振膜311的一端连接,内端具有与第一音圈312的引线电连接的第一内焊盘,外端具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第一外焊盘3132;外壳1设有导电嵌件15,导电嵌件15具有与第二音圈323电连接的第二内焊盘151以及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第二外焊盘152,第二内焊盘151外露于第二壳体13朝向第二振膜321的表面,第二外焊盘152外露于第一壳体12背离第一振膜311的表面,进一步地,第一外焊盘3132、第二外焊盘152位于第一壳体12的同一侧边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焊盘3132、第二外焊盘152位于第一壳体12的同一侧边上,在第一外焊盘3132和第二外焊盘152与外部电连接件(例如柔性线路板)进行电连接时,可以简化外部电连接件的设计,易于实现。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4所示,第二壳体13与第二振膜321连接的表面设有引线槽132,第二音圈323的引线经引线槽132引出后与第二内焊盘151连接。如此,第二音圈323的引线经引线槽132引出,可保持第二壳体13与第二振膜321的粘接的表面的平整性,提升二者的结合强度,同时提升第二振膜321的防水性能。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具有共用边14,导电嵌件15包括两个,其中一导电嵌件15设于共用边14且两端分别形成外露于第一壳体12的第二外焊盘152和外露于第二壳体13的第二内焊盘151,另一导电嵌件15的一端设于共用边14并形成外露于第二壳体13的第二内焊盘151,另一端沿第一壳体12的边缘延伸至第一外焊盘3132所在侧边。导电嵌件15嵌设于外壳1,可提升其安装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壳体13包括交替连接的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第二内焊盘151包括两个且沿一长边的延伸方向位于第二壳体13的两端,第二振膜321沿长边的延伸方向的外边缘位于两个第二内焊盘151的内侧。即,将两个第二内焊盘151对称设置于第二振膜321的长边的两端,在发声器件100的外壳1尺寸比较小的情况下,简化第一焊盘的设计,便于工艺实现。进一步地,第二壳体13与第二振膜321连接的表面设有引线槽132,第二音圈323的引线经引线槽132引出后与第二内焊盘151连接,第二振膜321覆盖引线槽132。
为提高本发明发声器件100的防水性能,第一振膜311的外边缘和第二振膜321的外边缘至少部分相叠设。具体地,如图3和图4、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具有共用边14,第一振膜311和第二振膜321均与共用边14连接,第一振膜311靠近第二振膜321一侧的外边缘与第二振膜321靠近第一振膜311一侧的外边缘至少部分相叠设。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振膜321的外边缘具有与第二壳体13连接的第二翻边3211,与共用边14相对的第二翻边3211至少部分与第一振膜311的外边缘相叠设。设置第二翻边3211可增大第二振膜321和第二壳体13的粘接面积,提高第二振膜321的防水性能。
可选地,共用边14对应第二翻边3211设有第二沉台141,如此可以减小共用边14的壳体壁的厚度,在第一振膜311和第二振膜321均与共用边14粘接时,发声器件100的外表面更为平整。
可选地,第一振膜311靠近第二振膜321一侧的外边缘设于共用边14和第二翻边3211之间,如此,外部液体进入发声器件100内部时,需要经过第二翻边3211和第一振膜311的结合区域以及第一振膜311或第二振膜321与共用边14的结合区域,进入发声器件100的路径得到延长,进入发声器件100内部的风险得以降低。
可选地,第二振膜321的两个长边的外边缘设有第二翻边3211,共用边14与第二振膜321的长边相对。第二振膜321的长边设有第二翻边3211与第一振膜311的外边缘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声器件100的防水性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振膜311的外边缘具有与第一壳体12连接的第一翻边(图中未示出),与共用边14相对的第一翻边至少部分与第二振膜321的外边缘相叠设。设置第一翻边可增大第一振膜311和第一壳体12的粘接面积,提高第一振膜311的防水性能。
可选地,共用边14对应第一翻边设有第一沉台(图中未示出),如此可以减小共用边14的壳体壁的厚度,在第一振膜311和第二振膜321均与共用边14粘接时,发声器件100的外表面更为平整。
可选地,第二振膜321靠近第一振膜311一侧的外边缘设于共用边14和第一翻边之间。如此,外部液体进入发声器件100内部时,需要经过第一翻边和第二振膜321的结合区域以及第一振膜311或第二振膜321与共用边14的结合区域,进入发声器件100的路径得到延长,进入发声器件100内部的风险得以降低。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振膜321的外边缘具有与第二壳体13连接的第二翻边3211,且第一振膜311的外边缘具有与第一壳体12连接的第一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3211均与共用边14连接。设置第二翻边3211可增大第二振膜321和第二壳体13的粘接面积,设置第一翻边可增大第一振膜311和第一壳体12的粘接面积,提高第一振膜311的防水性能。
可选地,与共用边14相对的第一翻边设于共用边14和第二振膜321之间,可延长外部液体由第一振膜311与共用边14的粘接区域进入发声器件100内部的路径。或者,与共用边14相对的第二翻边3211设于第一振膜311和共用边14之间,可延长外部液体由第二振膜321与共用边14的粘接区域进入发声器件100内部的路径。在此不作限制,根据组装情况灵活选择。
可选地,共用边14设有与第一翻边相对应的第一沉台,或者,共用边14设有与第二翻边3211相对应的第二沉台141,或者共用边14设有与第一翻边相对应的第一沉台和与第二翻边3211相对应的第二沉台141。可以减小共用边14的壳体壁的厚度,在第一振膜311和第二振膜321均与共用边14粘接时,发声器件100的外表面更为平整。
在本发声器件100中,第一振膜311的振动方向与第二振膜321的振动方向呈垂直设置,如此便于第一音圈312和第二音圈323的安装,使得磁力系统更为规整,利于生产。
在本发声器件100中,发声器件100沿第一振膜311的振动方向的尺寸小于发声器件100沿第二振膜321的振动方向的尺寸。如此,发声器件100呈扁平状结构,在适配于应用端时,便于应用端的薄型化设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发声器件100中,第一振动组件31用于低音发声,第二振动组件32用于高音发声,如此,可以拓展发声器件100的频宽,使得发声器件100的音色更饱满、圆润。
如图16至图2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声模组400,该发声模组400包括上述的发声器件100和模组壳体,其中,模组壳体具有收容空间,发声单体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模组壳体具有支撑壁412以及与支撑壁412连接的出声部411,发声器件100设有第一振动组件31的一侧连接于支撑壁412,发声器件100设有第二振动组件32的一侧连接于出声部411,出声部411将第一振动组件31的声波和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波传递至外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0至图21所示,发声器件100设于收容空间内并与模组壳体之间形成后声腔(图中未标示),可进一步利用后声腔灌装吸音颗粒,从而有效提高发声模组400的低频性能和声学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发声器件100上设置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使得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与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通过出声部411将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波辐射至外界,拓宽了发声模组400的频带,使得发声模组400的声音更丰富、更饱满。
可选地,如图16至图21所示,出声部411位于模组壳体的周侧,出声部411与第二振动组件32相对且连通,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波经由出声部411向外辐射,第一振动组件31和模组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前腔40,支撑壁412设有第一断口4121,第一前腔40经第一断口4121与出声部411连通,第一振动组件31的声波经第一前腔40、第一断口4121、出声部411向外辐射。如此,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波均由出声部411向外界辐射,拓宽发声模组400的频带,提升其发声效果。可选地,出声部411上进一步设置防尘网,防止外界灰尘或杂质进入出声部411的内部,影响其发声效果。
作为一具体的实施方式,出声部411具有第一出声通道4111和第二出声通道4112,第一出声通道4111和第二出声通道4112相互隔离,第一出声通道4111与第二振动组件32相对且连通,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波经第一出声通道4111向外辐射;第一断口4121和第二出声通道4112相连通,第一振动组件31的声波经第一前腔40、第一断口4121、第二出声通道4112向外辐射。可以理解地,第一出声通道4111和第二出声通道4112呈中空结构,如此可通过第一出声通道4111将第二振动组件32发出的声音顺利传出,通过第二出声通道4112将第一振动组件31发出的声音顺利传出,提升发声模组400的发声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声通道4111和第二出声通道4112相互隔离,即第一振动组件31的声波和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波经不同的辐射路径向外辐射,如此,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与模组壳体之间的空间被分隔为不同的辐射路径,可提升发声模组400的高频性能。
可选地,第二出声通道4112包括两个,两个第二出声通道4112分别设于第一出声通道4111的相对两侧,如此,可使得第一出声通道4111正对第二振动组件32,便于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波直接向外界辐射,提升发声模组400的高频性能。可以理解地,第一断口4121和第一出声通道4111相互隔离,第一断口4121被分为位于第一出声通道4111两侧的两部分,分别与一个第二出声通道4112对应连通。可选地,第二出声通道4112和第一出声通道4111呈扩口状,其远离发声器件100的一侧的口径大于其靠近发声器件100的一侧的口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出声通道4112也可以是一个,在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出声部411和第二振动组件32之间设有导声管道43,导声管道43连接于第二振动组件32的周缘且与第一出声通道4111对应连通,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波经导声管道43和第一出声通道4111向外辐射;出声部411和导声管道43之间设有第一避让通道44,第一避让通道44与第一断口4121相对且连通,第一振动组件31的声波经第一前腔40、第一断口4121、第一避让通道44和第二出声通道4112向外辐射。可以理解的,导声管道43呈中空结构,如此可通过导声管道43将第二振动组件32发出的声音顺利传出,提升发声模组400的发声效果。可以理解的,出声部411的内壁和导声管道43的外壁相连接,第一避让通道44形成于导声管道43和出声部411之间,具体形成于出声部411的内壁和导声管道43的外壁之间。如图18所示,第一避让通道44由形成第二出声通道4112的内壁相对于形成第一出声通道4111的内壁向远离第二振动组件32的方向凹陷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声管道43的外壁对应第二出声通道4112的部分向靠近第二振动组件32的方向凹陷形成,以在二者之间形成与第一断口4121连通的第一避让通道44。
本实施方式中,出声部411与第二振动组件32之间设有导声管道43,即发声器件100和模组壳体之间设有导声管道43,便于在发声器件100的装配及使用过程中,仅通过更换导声管道43使得发声器件100适配于不同的装配环境,匹配不同的模组400外壳1,如此,可以解放发声器件100的外形设计。
可选地,如图17、图20和图21所示,导声管道43远离第二振动组件32的表面设有密封泡棉45,如此提升导声管道43和外部器件之间的密封性,提升发声模组400的音质效果。可以理解地,密封泡棉45为环形,密封泡棉45具有与第二出声通道4112连通的第一避让槽451。
可选地,导声管道43远离第二振动组件32的一侧为倾斜面,即倾斜面与第二振动组件32的安装面之间具有夹角。如此,便于发声器件100和模组壳体之间进行装配,在对发声器件100沿第一振动组件31的振动方向施力装配的同时,导声管道43的倾斜面也能受力紧固,提高了发声器件100在装配时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地,倾斜面靠近第一振动组件31的一端与第二振动组件32的距离小于倾斜面远离第一振动组件31的一端与第二振动组件32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模组壳体包括模组上壳42和模组下壳41,模组下壳41和模组上壳42连接并围合成收容空间,模组下壳41设有支撑壁412以及出声部411,模组下壳41,发声器件100、模组上壳42、模组下壳41之间形成后声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通过将模组壳体设置为模组下壳41和模组上壳42两部分结构,从而方便发声器件100的安装固定,模组上壳42和模组下壳41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器件包括设备壳体和本申请的发声器件100。具体地,发声器件100具有分频点F1,发声器件100用于电子设备时,第一振动组件31对应的Fh(前腔谐振频率)大于等于4kHz小于等于7kHz,F1>Fh。如此,可以避免在分频点F1处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波的相位突变,保证分频点F1处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的振动相位一致,发声器件100的声压稳定。
可选地,F1大于等于6kHz,如此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组合后的发声器件100100的声压级曲线比较平滑,不会产生较大的波谷,听感自然。
进一步地,分频点F1大于等于6kHz小于等于10kHz,分频点F1可以是6kHz、6.5KHz、7kHz、7.5kHz、8kHz、8.5kHz、9kHz、9.5kHz、10kHz等。如此,第一振动组件31和第二振动组件32的声压级在分频点处可以更好地衔接,音质更丰富、自然。本实施例中的发声器件100的低音深沉有力,高音清晰丰富。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
磁路系统,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轭板、第一磁路部分和第二磁路部分,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具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路部分设于部分所述第一磁路部分的周侧;
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动方向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与第一振膜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包括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音圈在所述第二磁路部分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其中,
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电连接所述第一音圈和外部电路的第一内焊盘和第一外焊盘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音圈和外部电路的第二内焊盘和第二外焊盘,所述第一外焊盘、所述第二外焊盘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同一侧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还包括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表面连接,所述定心支片的内端与所述第一音圈远离所述第一振膜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端具有所述第一内焊盘,所述外端具有所述第一外焊盘;
所述外壳还设有导电嵌件,所述导电嵌件外露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的表面以形成所述第二内焊盘,所述导电嵌件外露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表面以形成所述第二外焊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振膜连接的表面设有引线槽,所述第二音圈的引线经所述引线槽引出后与所述第二内焊盘连接;
且/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共用边,所述导电嵌件包括两个,其中一导电嵌件设于所述共用边且两端分别形成外露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外焊盘和外露于第二壳体的第二内焊盘,另一所述导电嵌件的一端设于所述共用边并形成外露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内焊盘,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外焊盘所在侧边;
且/或,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交替连接的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所述第二内焊盘包括两个且沿一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振膜沿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的外边缘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内焊盘的内侧,所述第二振膜覆盖所述引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包括中心磁路和边磁路,所述边磁路设于所述中心磁路的外侧,并与所述中心磁路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所述第二音圈为扁平音圈且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振膜,沿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所述第二音圈与所述第二磁路部分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音圈至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磁路部分的磁感线至少部分或者至少部分的分量沿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且穿过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的磁感线的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包括至少三个磁区,所述三个磁区包括中间的第一磁区以及两侧的第二磁区,所述三个磁区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磁区均沿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充磁,所述第一磁区和所述第二磁区的充磁方向相反;
或者,所述第一磁区沿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充磁,所述第二磁区的充磁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磁区的充磁方向,且所述第二磁区靠近所述第一磁区的一侧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区靠近所述第二音圈的一侧的磁极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包括一个条形磁铁,所述三个磁区为所述条形磁铁的三部分充磁区域;
或者,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包括三个相互独立的条形磁铁,所述三个条形磁铁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三个所述条形磁铁对应形成所述三个磁区;
或者,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包括一个环形磁铁和一个条形磁铁,所述环形磁铁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音圈的中心轴线,所述条形磁铁设于所述环形磁铁的中心,所述条形磁铁形成所述第一磁区,所述环形磁铁的相对的两条边形成所述第二磁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路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音圈的一侧还设有导磁板;
且/或,所述轭板为平板状,所述第二磁路部分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设于所述轭板的同侧;
且/或,沿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所述第二磁路部分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磁路包括第一边磁路和第二边磁路,所述第一边磁路位于所述中心磁路的外侧,并间隔形成第一子间隙,所述第二边磁路位于所述中心磁路的外侧,并间隔形成第二子间隙,所述第一子间隙与所述第二子间隙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路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边磁路远离所述中心磁路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为所述第二音圈的长轴段,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音圈由漆包线绕制形成,或者,所述第二音圈包括电路板及布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导电线路形成的线圈结构;
且/或,所述第二振膜为平面振膜,所述平面振膜的材质为PEN、LCP、PEEK、碳纸、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且/或,所述第二振膜为平面振膜,所述第二振膜的中心区域设有补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用于低音发声,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用于高音发声;
且/或,所述磁路系统沿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磁路系统沿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的尺寸。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设于所述设备壳体。
CN202311523914.1A 2023-11-15 2023-11-15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729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3914.1A CN117729493A (zh) 2023-11-15 2023-11-15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3914.1A CN117729493A (zh) 2023-11-15 2023-11-15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9493A true CN117729493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198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23914.1A Pending CN117729493A (zh) 2023-11-15 2023-11-15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294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54368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55795B (zh) 发声装置和耳机
WO2021103070A1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CN117202042A (zh) 微型扬声器和声学装置
CN117221798A (zh) 微型扬声器和声学装置
CN114257930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20292185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20292186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57926A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US10674274B2 (en) Speaker
WO2021103072A1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CN221177919U (zh) 发声器件、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729493A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7729495A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7729491A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7729492A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7729496A (zh) 发声器件、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729494A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20693335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729478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729497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21177917U (zh)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257931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21177918U (zh)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729489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