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8928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8928A
CN117728928A CN202210969483.0A CN202210969483A CN117728928A CN 117728928 A CN117728928 A CN 117728928A CN 202210969483 A CN202210969483 A CN 202210969483A CN 117728928 A CN117728928 A CN 117728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frequency domain
dmrs
frequency
domain m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694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昶钊
高翔
刘显达
刘鹍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694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289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9996 priority patent/WO20240323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728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89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类型;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该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一集合所包含的多个取值中的第一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该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三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该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取值得到的第一组端口索引值所对应的时频资源,接收解调参考信号。通过该方法,网络设备可灵活地向终端设备指示一组端口索引值,以保证终端设备达到信道估计能力且端口数量最大。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可用于估计数据信道或控制信道的等效信道。其中,数据信道比如可以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控制信道比如可以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
以下行数据传输为例,网络设备通过PDSCH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可以根据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进一步地,网络设备还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DMRS端口,并在DMRS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上通过PDSCH向终端设备发送DMRS,DMRS通常与数据进行相同的信号处理,如预编码等。如此,终端设备接收到DMRS端口对应的DMRS后,可以利用信道估计算法获得对等效信道的估计,进而可以基于等效信道完成数据的解调。
然而,在扩充DMRS端口后,网络设备如何向终端设备灵活地指示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仍需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在扩充端口后,向终端设备灵活地指示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端口。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为例,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类型;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该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集合所包含的多个取值中的第一取值,该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该第一集合与该解调参考信号类型关联;其中,该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三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该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时频资源,接收来自该网络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与该第一取值关联。
其中,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与该第一取值关联,可以为根据预设的表,该预设的表中包括多个取值和多组端口索引值,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该第一取值和第一组端口索引值的对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查该表,找到第一取值对应的第一组端口索引值。或者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可以为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取值关联,采用预设的算法得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因此,本申请对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与该第一取值之间具体如何关联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还对应以下任一项或多项:不发送数据的正交复用CDM组数量,该解调参考信号的符号数。
示例性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RRC消息中,或者该第一指示信息为该RRC消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DCI信令中,或者该第二指示信息为该DCI信令,又或者该第一指示信息与该第二指示信息位于同一消息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在本申请方案中,第二端口集合和第三端口集合为在第一端口集合的基础上进行扩增的端口集合。其中,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可以复用该第一端口集合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类型;然后,该网络设备还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该第一集合所包含的多个取值中第一取值,该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该第一集合与该解调参考信号类型关联,该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三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该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时频资源,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是根据该第一取值得到的。从而可知,本申请方案中网络设备可以灵活地向终端设备指示一组端口索引值,由于该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可以属于现有端口集合,也可以属于扩增的端口集合,并且扩增的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可复用现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因此,网络设备灵活地向终端设备指示从不同端口集合中配对的端口,既可保证终端设备能达到信道估计能力,也可使得组合端口的数量最大化。
下面针对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和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正交进行解释。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第一种: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该第一端口和该第四端口属于该第一端口集合或所述第三端口集合,该两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2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
可以理解的为: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该第一端口和该第四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或第三端口集合,该两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2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
可选地,该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四端口对应的第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第二种: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该第二端口和该第三端口属于该第二端口集合和\或该第三端口集合,该四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4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
可选地,该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三端口对应的第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第三种: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该第二端口和该第三端口属于第二端口集合和\或第三端口集合,该六长频域掩码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6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
可选地,该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三端口对应的第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取值,以及预设的表(该预设的表可以为在现有的表内容基础上新增了多个取值以及对应的端口索引值,该预设的表可以为公开的,且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已知该表或本地已存储该表),确定该第一取值对应的第一组端口索引值,进而可知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端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该网络设备为通过第一取值向终端设备指示的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五端口索引值,该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其中,该第五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该第六端口属于第二端口集合。
可选地,该第五端口和该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W5表示该第五端口对应的第五频域掩码序列,W6表示该第六端口对应的第六频域掩码序列。
在该情况一中,网络设备若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第五端口索引值,进而可以从第二端口集合中确定第六端口,该第六端口满足上述条件(即该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可知该第六端口未被指示给其它端口。
情况二: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七端口索引值,该第六端口和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其中,该第六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该第七端口属于所述第三端口集合。
应说明的是,该第六端口和该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可以理解为:该第六端口与该第七端口在同一CDM组中,且在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在同一RB中的另一组或多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不同。
可选地,该第六端口和该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W6表示该第六端口对应的第六频域掩码序列,W7表示该第七端口对应的第七频域掩码序列。
在该情况二中,网络设备若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第七端口索引值,进而可以从第二端口集合中确定第六端口,该第六端口满足上述条件(即该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可知该第六端口被指示给其它端口。
此外,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第五端口与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第七端口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序列相同,该第五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所述第七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
从而可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第五端口和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第七端口满足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的正交频域掩码序列相同,则该第七端口可以复用该第五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五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准确的确定该第七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
情况三:若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八端口索引值和第九端口索引值,其中,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或者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不正交;
该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该第九端口与该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该第八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该第九端口属于该第三端口集合,所述第十端口属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该第八端口、所述第九端口、该第十端口均在同一个CDM组中。
应说明的是,上述该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不正交,还可以理解为: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在同一CDM组中,且在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在同一RB中的另一组或多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不同。
另外,该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正交,且该第九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正交,可以理解为:第八端口与该第十端口在同一CDM组内2个相邻子载波上正交,且该第九端口与该第十端口在同一CDM组内2个相邻子载波上也正交。
可选地,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可选地,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可选地,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可选地,该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端口对应的第十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可选地,该第九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端口对应的第十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该情况三中,当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向该终端设备指示了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上述的第八端口和第九端口,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正交或者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正交,但是该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不正交;此时,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十端口,该第十端口分别与第八端口和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正交,或者该第十端口分别与第八端口和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正交。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可以优选从第一端口集合中选择满足上述正交条件的第十端口,进而,该网络设备可以将该第十端口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使用,来保证CDM组内DMRS端口的正交性,从而抑制(可来自不同终端的)不同端口上传输的解调参考信号之间的干扰。
情况四:若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十一端口索引值和第十二端口索引值,该第十一端口和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该第十一端口和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该第十一端口分别与第十三端口、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该第十二端口分别和所述第十三端口、该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该第十一端口、该第十二端口、该第十三端口,以及该第十四端口属于该第二端口集合或该第三端口集合。
可选地,该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该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可选地,该第十一端口与第十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三端口对应的第十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可选地,该第十一端口与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四端口对应的第十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可选地,该第十二端口与第十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三端口对应的第十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可选地,该第十二端口与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四端口对应的第十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该情况四中,当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向该终端设备指示了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上述的第十一端口索引值和第十二端口索引值,该第十一端口和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该第十一端口和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那么网络设备可以从第二端口集合或第三端口集合找到第十三端口和第十四端口,均可以与第十一端口和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进而网络设备将该十三端口和第十四端口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使用,来保证CDM组内DMRS端口的正交性,从而抑制(可来自不同终端的)不同端口上传输的解调参考信号之间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Wn,f为第一时频资源映射公式中的wf(k′),其中,n为端口索引值,该第一时频资源映射公式满足如下公式:
k′=0,1;
n=0,1,...;
l′=0,1;
其中,p为端口索引值,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为映射至索引为(k,l)p,μ的资源粒RE上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p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符号,/>为功率缩放因子或功率控制因子,wt(l′)为索引为l′的时域符号对应的时域掩码序列元素,wf(k′)为索引为k′的子载波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元素,m=2n+k′,n为参考信号序列中第n个元素,l表示一个时隙内包含的O正交频分复用FDM符号索引,/>为所述DMRS符号占用的起始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或参考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Δ为子载波偏移因子。
通过该实施例可知,上述的Wn,f可以为第一时频资源映射公式(现有的时频资源映射规则)中的wf(k′),即可以为f可以表示为对应的子载波位置或序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以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为例,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类型;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集合所包含的多个取值中的第一取值,该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该第一集合与该解调参考信号关联;其中,该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三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该网络设备基于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时频资源,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解调参考信号,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与该第一取值关联。
可选地,该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还对应以下任一项或多项:
不发送数据的正交复用CDM组数量,该解调参考信号的符号数。
示例性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RRC消息中,或者该第一指示信息为该RRC消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DCI信令中,或者该第二指示信息为该DCI信令,又或者该第一指示信息与该第二指示信息位于同一消息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在本申请方案中,第二端口集合和第三端口集合为在第一端口集合的基础上进行扩增的端口集合。其中,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可以复用该第一端口集合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类型;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集合所包含的多个取值中的第一取值,该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该第一集合与该解调参考信号关联;其中,该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三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该网络设备基于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时频资源,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解调参考信号,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是根据该第一取值得到的。从而可知,本申请方案中网络设备可以灵活地向终端设备指示一组端口索引值,由于该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可以属于现有端口集合,也可以属于扩增的端口集合,并且扩增的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可复用现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因此,网络设备灵活地向终端设备指示从不同端口集合中配对的端口,既可保证终端设备能达到信道估计能力,也可使得组合端口的数量最大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该第一端口和该第四端口属于该第一端口集合或该第三端口集合,所述两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2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四端口对应的第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属于第二端口集合和\或第三端口集合,该四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4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三端口对应的第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和\或所述第三端口集合,所述六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6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三端口对应的第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五端口索引值,该网络设备确定未将第六端口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五端口属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六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五端口和所述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五端口和该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W5表示所述第五端口对应的第五频域掩码序列,W6表示所述第六端口对应的第六频域掩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七端口索引值,所述网络设备将第六端口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六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七端口属于所述第三端口集合,所述第六端口和所述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六端口和所述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W6表示所述第六端口对应的第六频域掩码序列,W7表示所述第七端口对应的第七频域掩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第五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第七端口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所述第五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所述第七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八端口索引值和第九端口索引值,其中,所述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正交或者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该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不正交;
该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所述第九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该第八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九端口属于所述第三端口集合,所述第十端口属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八端口、所述第九端口、所述第十端口均在同一个CDM组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第十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九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第十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十一端口索引值和第十二端口索引值,所述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所述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所述第十一端口分别与第十三端口、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所述第十二端口分别和所述第十三端口、所述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所述第十一端口、所述第十二端口、所述第十三端口,以及所述第十四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或所述第三端口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十一端口与第十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三端口对应的第十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十一端口与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四端口对应的第十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十二端口与第十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三端口对应的第十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十二端口与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四端口对应的第十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Wn,f为第一时频资源映射公式中的wf(k′),其中,n为端口索引值;该第一时频资源映射公式满足如下公式:
k′=0,1;
n=0,1,...;
l′=0,1;
其中,p为端口索引值,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为映射至索引为(k,l)p,μ的资源粒RE上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p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符号,/>为功率缩放因子或功率控制因子,wt(l′)为索引为l′的时域符号对应的时域掩码序列元素,wf(k′)为索引为k′的子载波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元素,m=2n+k′,n为参考信号序列中第n个元素,l表示一个时隙内包含的O正交频分复用FDM符号索引,/>为所述DMRS符号占用的起始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或参考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Δ为子载波偏移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对应参考上述第一方面中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涉及操作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模块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操作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涉及操作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操作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此外,以上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和上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MRS资源映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充DMRS端口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充DMRS端口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0包括网络设备100和核心网200,可选的,通信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互联网300。其中,网络设备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如图1中的110a和110b,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120a-120j。其中,110a是基站,110b是微站,120a、120e、120f和120j是手机,120b是汽车,120c是加油机,120d是布置在室内或室外的家庭接入节点(home access point,HAP),120g是笔记本电脑,120h是打印机,120i是无人机。
图1中,终端设备可以与网络设备相连,网络设备可以与核心网中的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网络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网络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网络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相互连接。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
下面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介绍。
(1)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还可以称为RAN节点(或设备)。一些网络设备的举例为: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nodeB,gNB)、下一代演进的基站(next generation evolved nodeB,Ng-e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卫星,卫星还可以称为高空平台、高空飞行器、或卫星基站。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网络设备功能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还可以是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中担任网络设备功能的设备。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未来可能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
在一些部署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istributed unit,DU)。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网络设备的部分功能,DU实现网络设备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此外,同一个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比如,图1中的手机包括120a、120e、120f和120j。其中,手机120a可以接入基站110a,连接汽车120b,与手机120e直连通信以及接入到HAP;手机120e可以接入HAP以及与手机120a直连通信;手机120f可以接入为微站110b,连接笔记本电脑120g,连接打印机120h;手机120j可以控制无人机120i。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角色可以是相对的。例如,图1中的直升机或无人机120i可以被配置成移动基站,对于那些通过120i接入到网络设备100的终端设备120j来说,终端设备120i是基站;但对于基站110a来说,120i是终端设备,即110a与120i之间是通过无线空口协议进行通信的。当然,110a与120i之间也可以是通过基站与基站之间的接口协议进行通信的,此时,相对于110a来说,120i也是基站。因此,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都可以统一称为通信装置,图1中的110a和110b可以称为具有基站功能的通信装置,图1中的120a-120j可以称为具有终端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可以通过6千兆赫兹(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通信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上述图1所示意的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例如图1所示意的通信系统可以为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或者是面向未来的演进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通信系统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系统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特征进行解释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解释是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更容易被理解,而不应该视为对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DMRS
在图1所示意的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控制信道(比如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从而为终端设备分配数据信道的传输参数,数据信道比如可以为PDSCH或PUSCH。示例性地,控制信息可以指示数据信道所映射的时域符号和/或频域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进而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在该分配的时频资源上,可以通过数据信道传输下行数据(比如PDSCH携带的数据)和/或上行数据(比如PUSCH携带的数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时域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或者也可以是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OFDM(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spread-OFDM,DFT-s-OFDM)符号。
进一步地,控制信道(比如PDCCH)或数据信道(比如PDSCH或PUSCH)中还可以携带参考信号,比如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以数据信道为例,DMRS可用于估计数据信道所承载的数据信号的等效信道,从而用于数据信道中数据的检测和解调。DMRS通常与数据进行相同的信号处理,如预编码等,从而保证DMRS与数据经历相同的等效信道。
假设发送端发送的DMRS向量为s,发送的数据信号(或称数据符号)向量为x,DMRS与数据进行相同的预编码(比如乘以相同的预编码矩阵P),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和DMRS同时传输并经历相同的信道。接收端相应的接收信号向量可以表示为:
数据:
DMRS:
其中,y表示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信号向量,r表示接收端接收到的DMRS向量,H表示数据信号和DMRS实际经历的信道,P表示预编码矩阵,n表示噪声信号向量。
由于数据和DMRS经历的等效信道均为因此,接收端可基于已知的DMRS向量s,利用信道估计算法获得对等效信道的估计,其中DMRS向量是由多个DMRS端口对应的DMRS符号构成;进而,接收端可基于等效信道可以完成数据的检测和解调。其中,信道估计算法比如可以为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信道估计算法、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error,MMSE)信道估计算法或者是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逆离散傅里叶变换(inverse DFT,IDFT)的时延域信道估计算法。
二、DMRS端口
端口可以是指天线端口(antenna port),端口可以理解为被接收端所识别的发射天线,或者在空间上可以区分的发射天线。针对每个虚拟天线可以配置一个端口,每个虚拟天线可以为多个物理天线的加权组合。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端口可以称为参考信号端口,参考信号比如可以为DM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具体不做限定。
以DMRS端口为例,不同DMRS端口可以通过不同索引(或者说端口号)进行区分。比如,针对于一个DMRS端口,该DMRS端口的索引可以为1000+X,X的取值可以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1000+X也可以记为X,当DMRS端口的索引可以为1000+X时,该DMRS端口可以称为DMRS端口1000+X,或者也可以称为DMRS端口X。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1000+X和X可以理解为同一DMRS端口的索引。
下文中将以端口为DMRS端口为例进行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除适用于DMRS端口外,也可以适用于其它可能的参考信号端口,比如CSI-RS端口、SRS端口。
三、DMRS端口的时频资源映射
对于一个DMRS端口来说,该DMRS端口可以与一个或多个DMRS信号符号(也可称为DMRS调制符号,或简称为DMRS符号)对应。为了对不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在多个时频资源内发送该DMRS端口对应的多个DMRS符号。以及,为了保证信道估计的质量,通常不同DMRS端口为正交端口,以避免不同DMRS端口之间的干扰。
一个DMRS端口对应的多个DMRS符号可以对应一个DMRS序列,一个DMRS序列包括多个DMRS序列元素。一个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可通过时频资源映射规则,与对应的掩码序列相乘后映射到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比如,对于DMRS端口p,其对应的DMRS序列中的第m个DMRS序列元素r(m),可按照时频资源映射规则映射至索引为(k,l)p,μ的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RE)上。其中,索引为(k,l)p,μ的RE可在时域上对应一个时隙内的索引为l的时域符号,在频域上对应索引为k的子载波。其中,时频资源映射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
其中,p为DMRS端口索引(即端口索引值),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为映射至索引为(k,l)p,μ的RE上的DMRS端口p对应的DMRS符号,/>为功率缩放因子或功率控制因子,wt(l′)为索引为l′的时域符号对应的时域掩码序列元素,wf(k′)为索引为k′的子载波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元素,m=2n+k′,Δ为子载波偏移因子,/>为DMRS符号占用的起始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或参考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
进一步地,DMRS端口p对应的wf(k′)、wt(l′)及Δ的取值与DMRS的配置类型有关,具体可以参见有关DMRS的配置类型的描述。
四、DMRS的配置类型
DMRS的配置类型可以包括配置类型1(type1)和配置类型2(type2),不同配置类型支持的正交DMRS端口个数和时频资源映射规则不同。下面分别对配置类型1和配置类型2进行介绍。
(1)配置类型1
针对于配置类型1,DMRS端口p对应的wf(k′)、wt(l′)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如下表1确定。
表1:不同DMRS端口对应的参数取值(type 1)
其中,λ为DMRS端口p所属的码分复用(code divide multiplexing,CDM)组(也可以称为正交复用组)的索引,同一CDM组内的DMRS端口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其中,“DMRS端口占用的时频资源”也可以替换为“DMRS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或“DMRS端口映射的时频资源”。
基于上述时频资源映射规则(即公式1)和表1中各参数的取值,可以确定不同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所映射的时频资源,如图2中的(a)所示。其中,DMRS端口占用的时域符号长度(或者说DMRS端口占用的时域符号数量)可以为1或2,当DMRS端口占用的时域符号长度为1时,可以称为单符号DMRS,当DMRS端口占用的时域符号长度为2时,可以称为双符号DMRS。下面分别针对单符号DMRS和双符号DMRS进行介绍。
(1.1)单符号DMRS
对于单符号DMRS(对应l’=0),最大支持4个正交DMRS端口。4个正交DMRS端口可分为2个CDM组,分别为CDM组0和CDM组1。其中,CDM组0包含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CDM组1包含DMRS端口2和DMRS端口3。CDM组0和CDM组1频分复用(映射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CDM组内包含的DMRS端口映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CDM组内包含的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通过掩码序列进行区分,从而保证CDM组内DMRS端口的正交性,抑制不同DMRS端口上传输的DMRS之间的干扰。其中,掩码序列可以为正交掩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序列。
具体来说,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位于相同的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即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占用的相邻的频域资源之间间隔一个子载波。对于一个DMRS端口,频域上占用的相邻2个子载波对应一个长度为2的频域掩码序列,比如可以为(+1,+1)或(+1,-1);时域上占用的一个时域符号对应一个长度为1的时域掩码序列,比如可以为(+1);根据频域掩码序列和时域掩码序列可得到该DMRS端口对应的掩码序列的长度为2(该DMRS端口对应的掩码序列可以由频域掩码序列和时域掩码序列通过克罗内科乘积构成)。例如,对于时域符号0对应的子载波0和子载波2,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可以通过长度为2的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其中,DMRS端口0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DMRS端口1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
类似地,DMRS端口2和DMRS端口3位于相同的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映射在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未占用的RE上。例如,对于时域符号0对应的子载波1和子载波3,DMRS端口2和DMRS端口3可以通过长度为2的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其中,DMRS端口2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DMRS端口3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
(1.2)双符号DMRS
对于双符号DMRS(对应l’=0或1),最大支持8个正交DMRS端口。8个正交DMRS端口分为2个CDM组,分别为CDM组0和CDM组1。其中,CDM组0包含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CDM组1包含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CDM组0和CDM组1是频分复用,CDM组内包含的DMRS端口映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CDM组内包含的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通过掩码序列进行区分。
具体来说,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位于相同的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即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占用的相邻的频域资源之间间隔一个子载波。对于一个DMRS端口,频域上占用的相邻2个子载波对应一个长度为2的频域掩码序列,比如可以为(+1,+1)或(+1,-1);时域上占用的相邻2个时域符号对应一个长度为2的时域掩码序列,比如可以为(+1,+1)或(+1,-1);根据频域掩码序列和时域掩码序列可得到该DMRS端口对应的掩码序列的长度为4(该DMRS端口对应的掩码序列可以由频域掩码序列和时域掩码序列通过克罗内科乘积构成)。例如,对于时域符号0和时域符号1对应的子载波0和子载波2,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其中,DMRS端口0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1,+1),DMRS端口1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1,-1),DMRS端口4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1,-1),DMRS端口5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1,+1)。
类似地,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位于相同的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映射在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未占用的子载波上。对于时域符号0和时域符号1对应的子载波1和子载波3,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其中,DMRS端口2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1,+1),DMRS端口3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1,-1),DMRS端口6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1,-1),DMRS端口7对应的掩码序列为(+1,-1,-1,+1)。
(2)配置类型2
针对于配置类型2,DMRS端口p对应的wf(k′)、wt(l′)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表2确定。
表2:不同DMRS端口对应的参数取值(type 2)
其中,λ为DMRS端口p所属的CDM组的索引,同一CDM组内的DMRS端口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基于上述时频资源映射规则(即公式1)和表1中各参数的取值,可以确定不同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所映射的时频资源,如图2中的(b)所示。其中,DMRS端口占用的时域符号长度可以为1或2,当DMRS端口占用的时域符号长度为1时,可以称为单符号DMRS,当DMRS端口占用的时域符号长度为2时,可以称为双符号DMRS。下面分别针对单符号DMRS和双符号DMRS进行介绍。
(2.1)单符号DMRS
对于单符号DMRS,最大支持6个正交DMRS端口。6个正交DMRS端口分为3个CDM组,分别为CDM组0、CDM组1和CDM组2。其中,CDM组0包含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CDM组1包含DMRS端口2和DMRS端口3;CDM组2包含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CDM组间是频分复用,CDM组内包含的DMRS端口所对应的DMRS映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CDM组内包含的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通过掩码序列进行区分。对于一个DMRS端口,其对应的DMRS序列在频域上映射在多个包含连续2个子载波的资源子块内,相邻的资源子块之间在频域间隔4个子载波。
具体来说,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位于相同的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以频域资源粒度为1RB为例,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占用子载波0、子载波1、子载波6和子载波7。DMRS端口2和DMRS端口3占用子载波2、子载波3、子载波8和子载波9。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占用子载波4、子载波5、子载波10和子载波11。对于一个CDM组内包含的2个DMRS端口,其在相邻的2个子载波内通过长度为2的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比如2个DMRS端口对应的掩码序列分别为(+1,+1)、(+1,-1)。
(2.2)双符号DMRS
对于双符号DMRS,最大支持12个正交DMRS端口。12个正交DMRS端口分为3个CDM组,其中CDM组0包含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CDM组1包含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8和DMRS端口9;CDM组2包含DMRS端口4、DMRS端口5、DMRS端口10和DMRS端口11。CDM组间是频分复用,CDM组内包含的DMRS端口所对应的DMRS映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CDM组内包含的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通过掩码序列进行区分。对于一个DMRS端口,其对应的DMRS序列在频域映射在多个包含连续2个子载波的资源子块内,相邻的资源子块之间在频域间隔4个子载波。
具体来说,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位于相同的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以频域资源粒度为1RB为例,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占用时域符号0和时域符号1对应的子载波0、子载波1、子载波6和子载波7。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8和DMRS端口9占用时域符号1和时域符号2对应的子载波2、子载波3、子载波8和子载波9。DMRS端口4、DMRS端口5、DMRS端口10和DMRS端口11占用时域符号1和时域符号2对应的子载波4、子载波5、子载波10和子载波11。对于一个CDM组内包含的4个DMRS端口,其在2个时域符号对应的相邻的2个子载波内通过长度为4的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比如4个DMRS端口对应的掩码序列分别为(+1,+1,+1,+1)、(+1,+1,-1,-1)、(+1,-1,+1,-1)、(+1,-1,-1,+1)。
五、扩充DMRS端口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配置类型1支持的最大正交DMRS端口数目为8,配置类型2支持的最大正交DMRS端口数目为12。当在相同时频资源上同时传输多路并行数据流时,每一路数据流可以称为一个空间层或空间流或传输流,一个DMRS端口可以与一个空间层或传输流对应。V个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索引可以按照上述表3A至表6B中DMRS端口索引的顺序来确定。比如,V个空间层包括空间层0和空间层1,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索引为“0,1”时,空间层0对应DMRS端口0,空间层1对应DMRS端口1;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索引为“2,3”时,空间层0对应DMRS端口2,空间层1对应DMRS端口3。
然而,随着无线通信设备的部署更加密集,终端设备的数量进一步增长,对MIMO传输流数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大于12个传输流),但最大12个DMRS端口难以保证大于12个传输流的传输的较好性能,因此,为了支持更多的传输流数,需要对DMRS端口进行扩充。
扩充DMRS端口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码分复用的方式来扩充DMRS端口,或者也可以通过频分复用的方式来扩充DMRS端口。下面以通过码分复用的方式来扩充DMRS端口为例,对扩充DMRS端口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针对配置类型1对新增DMRS端口进行描述
以配置类型1、双符号DMRS为例,DMRS端口0至DMRS端口7可以称为现有DMRS端口(即R15端口),DMRS端口8至DMRS端口15为扩充的DMRS端口,可以称为新增DMRS端口。现有DMRS端口和新增DMRS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相同。下面结合图3进行介绍,其中,图3中纵向代表频域,横向代表时域,一个方格代表一个RE,一个RE在频域上对应一个子载波,在时域上对应一个时域符号。此外,由于现有DMRS端口和新增DMRS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相同,因此,图3中的(1)所示意的多个RE和(2)所示意的多个RE可以为相同的RE,图3中是为便于介绍现有DMRS端口和新增DMRS端口将其分开示意。图3中仅示意出一个RB的情形,多个RB的情形可以参照处理。
对于现有DMRS端口,如前文所述,一个CDM组包括4个DMRS端口,映射在2个子载波和2个时域符号(即4个RE)上。如图3中的(1)所示,以其中一个CDM组为例,该CDM组对应现有的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DMRS端口5,在一个RB内占用索引为0/2/4/6/8/10的子载波;该CDM组的4个DMRS端口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具体来说,每个DMRS端口可以对应一个长度为2的内层频域掩码序列和一个长度为2的内层时域掩码序列,即每个DMRS端口可以对应一个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表示为(w1,w2,w3,w4)),每个内层掩码序列中的元素与4个RE一一对应。其中,该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可以由对应的内层频域掩码序列和内层时域掩码序列通过克罗内科乘积构成。一个CDM组的4个DMRS端口中的任意两个DMRS端口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正交。
比如,DMRS端口0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w1,w2,w3,w4)为(+1+1+1+1);DMRS端口1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w1,w2,w3,w4)可以为(+1+1-1-1);DMRS端口4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w1,w2,w3,w4)可以为(+1-1+1-1);DMRS端口5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w1,w2,w3,w4)可以为(+1-1-1+1)。
对于新增DMRS端口,同样可以对应2个CDM组,每个CDM组对应4个DMRS端口。一个CDM组对应4个DMRS端口,映射在2个子载波和2个时域符号(即4个RE)上。如图3中的(2)所示,以其中一个CDM组为例,该CDM组对应新增的DMRS端口8、DMRS端口9、DMRS端口12、DMRS端口13,在一个RB内占用索引为0/2/4/6/8/10的子载波;该CDM组的4个DMRS端口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具体来说,每个DMRS端口可以对应一个长度为2的内层频域掩码序列和一个长度为2的内层时域掩码序列,即每个DMRS端口可以对应一个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表示为(c1,c2,c3,c4)),每个内层掩码序列中的元素与4个RE一一对应。其中,该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可以由对应的内层频域掩码序列和内层时域掩码序列通过克罗内科乘积构成。一个CDM组的4个DMRS端口中的任意两个DMRS端口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正交。下面结合示例a1和示例a2描述内层掩码序列的两种可能的实现。
示例a1,DMRS端口8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1,+1,+1);DMRS端口9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1,-1,-1);DMRS端口12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1,+1,-1);DMRS端口13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1,-1,+1)。
示例a2,DMRS端口8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j,+j,-1);DMRS端口9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j,-j,+1);DMRS端口12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j,+j,+1);DMRS端口13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j,-j,-1)。
进一步地,对于DMRS端口映射的连续4个子载波(这4个子载波可以称为一组子载波),现有的4个DMRS端口(比如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DMRS端口5)和新增的4个DMRS端口(比如DMRS端口8、DMRS端口9、DMRS端口12、DMRS端口13)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进行码分复用。例如,针对于子载波0、子载波2、子载波4和子载波6,现有的4个DMRS端口(比如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DMRS端口5)和新增的4个DMRS端口(比如DMRS端口8、DMRS端口9、DMRS端口12、DMRS端口13)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进行码分复用。其中,现有的4个DMRS端口对应的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比如为(+1,+1,+1,+1),新增的4个DMRS端口对应的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比如为(+1,+1,-1,-1),这两个外层掩码序列正交。其中,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的一个元素对应一组子载波中的一个子载波。例如,子载波0对应序列元素b1,子载波2对应序列元素b2,子载波4对应序列元素b3,子载波6对应序列元素b4
(2)针对配置类型2对新增DMRS端口进行描述
以配置类型2、双符号DMRS为例,DMRS端口0至DMRS端口11可以称为现有DMRS端口(或R15端口),DMRS端口12至DMRS端口23为扩充的DMRS端口,可以称为新增DMRS端口(或R18端口)。现有DMRS端口和新增DMRS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相同。下面结合图4进行介绍,其中,图4中的(1)所示意的多个RE和(2)所示意的多个RE可以为相同的RE,其它可以参照图3的描述。
对于现有DMRS端口,如前文所述,一个CDM组包括4个DMRS端口,映射在2个子载波和2个时域符号(即4个RE)上。如图4中的(1)所示,以其中一个CDM组为例,该CDM组对应现有的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6、DMRS端口7,在一个RB内占用索引为0/1//6/7的子载波;该CDM组的4个DMRS端口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具体来说,每个DMRS端口可以对应一个长度为2的内层频域掩码序列和一个长度为2的内层时域掩码序列,即每个DMRS端口可以对应一个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表示为(w1,w2,w3,w4)),每个内层掩码序列中的元素与4个RE一一对应。其中,该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可以由对应的内层频域掩码序列和内层时域掩码序列通过克罗内科乘积构成。一个CDM组的4个DMRS端口中的任意两个DMRS端口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正交。
比如,DMRS端口0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w1,w2,w3,w4)为(+1,+1,+1,+1);DMRS端口1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w1,w2,w3,w4)可以为(+1,+1,-1,-1);DMRS端口6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w1,w2,w3,w4)可以为(+1,-1,+1,-1);DMRS端口7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w1,w2,w3,w4)可以为(+1,-1,-1,+1)。
对于新增DMRS端口,同样可以对应2个CDM组,每个CDM组对应4个DMRS端口。一个CDM组对应4个DMRS端口,映射在2个子载波和2个时域符号(即4个RE)上。如图4中的(2)所示,以其中一个CDM组为例,该CDM组对应新增的DMRS端口12、DMRS端口13、DMRS端口18、DMRS端口19,在一个RB内占用索引为0/1//6/7的子载波;该CDM组的4个DMRS端口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进行码分复用。具体来说,每个DMRS端口可以对应一个长度为2的内层频域掩码序列和一个长度为2的内层时域掩码序列,即每个DMRS端口可以对应一个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表示为(c1,c2,c3,c4)),每个内层掩码序列中的元素与4个RE一一对应。其中,该长度为4的内层掩码序列可以由对应的内层频域掩码序列和内层时域掩码序列通过克罗内科乘积构成。一个CDM组的4个DMRS端口中的任意两个DMRS端口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正交。下面结合示例b1和示例b2描述内层掩码序列的两种可能的实现。
示例b1,DMRS端口12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1,+1,+1);DMRS端口13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1,-1,-1);DMRS端口18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1,+1,-1);DMRS端口19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1,-1,+1)。
示例b2,DMRS端口12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j,+j,-1);DMRS端口13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j,-j,+1);DMRS端口18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j,+j,+1);DMRS端口19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c1,c2,c3,c4)可以为(+1,-j,-j,-1)。
进一步地,对于DMRS端口映射的连续4个子载波(这4个子载波可以称为一组子载波),现有的4个DMRS端口(比如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6、DMRS端口7)和新增的4个DMRS端口(比如DMRS端口12、DMRS端口13、DMRS端口18、DMRS端口19)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进行码分复用。例如,针对于子载波0、子载波1、子载波6和子载波7,现有的4个DMRS端口(比如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6、DMRS端口7)和新增的4个DMRS端口(比如DMRS端口12、DMRS端口13、DMRS端口18、DMRS端口19)可以通过长度为4的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进行码分复用。其中,现有的4个DMRS端口对应的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比如为(+1,+1,+1,+1),新增的4个DMRS端口对应的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比如为(+1,+1,-1,-1),这两个外层掩码序列正交。其中,外层掩码序列(b1,b2,b3,b4)的一个元素对应一组子载波中的一个子载波,例如,子载波0对应序列元素b1,子载波1对应序列元素b2,子载波6对应序列元素b3,子载波7对应序列元素b4
基于上述(1)和(2)中的描述,当采用码分复用的方式扩充DMRS端口后,如表3所示,配置类型1、单符号DMRS最大可以支持8个端口,配置类型1、双符号DMRS最大可以支持16个端口,配置类型2、单符号DMRS最大可以支持12个端口,配置类型2、双符号DMRS最大可以支持24个端口。
表3:不同配置类型对应的现有DMRS端口和新增DMRS端口
(3)扩充DMRS端口后的时频资源映射规则
针对于现有DMRS端口来说,一个现有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可以通过时频资源映射规则,与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和外层掩码序列相乘后映射到对应的时频资源上。针对于新增DMRS端口来说,一个新增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可以通过时频资源映射规则,与对应的内层掩码序列和外层掩码序列相乘后映射到对应的时频资源上。
因此,当扩充DMRS端口后,时频资源映射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
k′=0,1;
n=0,1,...;
l′=0,1;
其中,p为DMRS端口的索引,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为映射至索引为(k,l)p,μ的RE上的DMRS端口p对应的DMRS符号,/>为功率缩放因子或功率控制因子,ct(l′)为索引为l′的时域符号对应的内层时域掩码序列元素,cf(k′)为索引为k′的子载波对应的内层频域掩码序列元素。b(n mod 2)为外层掩码序列,其中,针对于现有DMRS端口,b(0)=1,b(1)=1;针对于新增DMRS端口,b(0)=1,b(1)=-1,或者b(0)=-1,b(1)=1。m=2n+k′,Δ为子载波偏移因子,/>为DMRS符号占用的起始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或参考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上述公式1的形式,可以将公式2等效描述为如下公式3:
sf(k′)=cf(k′)b(nmod2)
st(l′)=ct(l′)
其中,sf(k′)为索引为k′的子载波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元素,st(l′)为索引为l′的时域符号对应的时域掩码序列元素。
根据公式3可以看出,当扩充DMRS端口后,每个DMRS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可以等效表示为内层频域掩码序列cf(k′)和外层掩码序列{b(0),b(1)}的乘积。其中,外层掩码序列元素b(0)对应DMRS端口占用的一组子载波中2个相邻子载波,即外层掩码序列元素b(0)对应cf(0)和cf(1)。同样地,外层掩码序列元素b(1)对应DMRS端口占用的一组子载波中另外2个相邻子载波,即外层掩码序列元素b(1)对应cf(0)和cf(1)。因此,每个DMRS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的长度为4,可以表示(cf(0)b(0),cf(1)b(0),cf(0)b(1),cf(1)b(1))。而在未扩充DMRS端口的情况下(参照前文的描述),每个DMRS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的长度为2。
进一步地,上述公式2或公式3中,DMRS端口p对应的cf(k′)、ct(l′)及Δ的取值与DMRS的配置类型有关,具体可以参见下文(3.1)和(3.2)中的描述。
(3.1)配置类型1
针对于配置类型1,DMRS端口p对应的cf(k′)、ct(l′)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如下表4A或表4B确定。其中,当采用上述示例a1所描述的内层掩码序列时,cf(k′)、ct(l′)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表4A来确定;当采用上述示例a2所描述的内层掩码序列时,cf(k′)、ct(l′)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表4B来确定。
表4A:不同DMRS端口对应的参数取值(type 1)
表4B:不同DMRS端口对应的参数取值(type 1)
(3.2)配置类型2
针对于配置类型2,DMRS端口p对应的cf(k′)、ct(l′)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如下表5A或5B确定。其中,当采用上述示例b1所描述的内层掩码序列时,cf(k′)、ct(l′)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表5A来确定;当采用上述示例b2所描述的内层掩码序列时,cf(k′)、ct(l′)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表5B来确定。
表5A:不同DMRS端口对应的参数取值(type 2)
表5B:不同DMRS端口对应的参数取值(type 2)
六、(DMRS)端口指示
基于上述相关技术特征的描述,当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通过控制信道或数据信道进行通信时,网络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指示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端口。本申请实施例将针对扩充后的端口(如DMRS端口),网络设备如何向终端设备灵活地指示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端口进行研究。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该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DMRS的端口指示,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的参考信号的端口指示,本申请实施例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DMRS端口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涉及的“端口n”、“Pn”、“Port n”均指的是端口号为n或端口索引值为n的端口,n为大于0的整数,n的最大取值可以取决于端口的总数,此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为DMRS时,那么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的端口均可以理解为DMRS端口。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的流程可以包括:
S5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类型。相应地,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该解调参考信号为DMRS。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RRC消息,或者该第一指示信息承载于RRC消息中,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RRC消息中的dmrs-Type字段。其中,第一值用于指示配置类型1对应的现有DMRS端口,第二值用于指示配置类型1对应的新增DMRS端口,比如第一值可以为“type1”,第二值可以为“type1-E”。或者,第一值用于指示配置类型2对应的现有DMRS端口,第二值用于指示配置类型2对应的新增DMRS端口,比如第一值可以为“type2”,第二值可以为“type2-E”。也就是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type1,type2,type1-E,type2-E中的任一项。
可选的,该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DMRS端口占用的符号数。
应理解的是,该DMRS占用的符号数是指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即DMRS可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或数量),在一次传输调度中,发送端(比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发送的DMRS实际占用的符号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最大符号长度。比如,当最大符号长度为2时,在一次传输调度中,发送端发送的DMRS实际占用的符号长度可以为1,也可以为2。又比如,当最大符号长度为1时,在一次传输调度中,发送端发送的DMRS实际占用的符号长度可以为1。
另外,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其它指示信息(比如第三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DMRS端口占用的符号数,用于指示DMRS端口占用的符号数的第三指示信息与上述用于指示DMRS的配置类型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同一消息(如RRC消息),也可以承载与不同消息,当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承载于不同消息中,本申请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发送不同消息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
若网络设备不向终端设备指示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时,终端设备可以默认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1。
S5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集合所包含的多个取值中的第一取值。相应地,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该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消息(如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或者物理层的消息(如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的消息(如CE)或者物理层的消息(如DCI);或者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的消息(如CE)或者物理层的消息(如DCI)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该第一集合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类型关联;该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该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三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可选地,每个取值对应的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的索引值。
示例性地,以配置类型2、双符号DMRS为例,第一端口集合可以理解为现有DMRS端口的集合,该第一端口集合包括12个DMRS端口(R15端口),即DMRS端口0至DMRS端口11;该第二端口集合可以理解为新增的DMRS端口(R18端口),该第二端口集合包括12个DMRS端口,即DMRS端口12至DMRS端口23。该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特征,可以参见上述五对扩充DMRS端口处的相关介绍。
该第三端口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在第二端口集合后继续新增的DMRS端口,该第三端口集合中包括的DMRS端口数量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2,例如该第三端口集合包括DMRS端口24和DMRS端口25,或者该第三端口集合包括DMRS端口24至DMRS端口35。
其中,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例如第三端口集合包括DMRS端口24和DMRS端口25,DMRS端口24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0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DMRS端口25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1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又例如,第三端口集合包括DMRS端口24至DMRS端口35,DMRS端口24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0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DMRS端口25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1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DMRS端口26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2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依次类推,DMRS端口35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11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还对应以下任一项或多项:不发送数据的正交复用CDM组数量,解调参考信号的符号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之前(即在执行该步骤S501之前),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在该第一集合中,确定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第一取值,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是该网络设备根据当前时隙内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调度信息确定的。
下面针对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和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正交进行解释。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第一种正交情况(针对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
当第一端口集合、第三端口集合中用于接收单符号解调参考信号时,在同一个CDM组的两个端口对应两长的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当第一端口集合、第三端口集合中用于接收双符号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四个端口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每组中包括的两个端口在一组对应两长的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该第一组中任一个端口和该第二组中任一个端口在相邻两个的OFDM符号上对应两长的时域掩码序列正交。
可以理解的为: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该第一端口和该第四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或第三端口集合,该两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2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
其中,该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
表示该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四端口对应的第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第二种正交情况(针对第二端口集合和第三端口集合的一种情况):
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该第二端口和该第三端口属于第二端口集合和\或第三端口集合,该四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4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
作为一种示例,该第二端口和该第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表示该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频域掩码,/>表示该第三端口对应的第三频域掩码,f表示频域位置。
第三种正交情况(针对第二端口集合和第三端口集合的另一情况):
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该第二端口和该第三端口属于第二端口集合和\或第三端口集合,该六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6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
其中,该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表示该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三端口对应的第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取值,以及预设的表(该预设的表可以为在现有的表内容基础上新增了多个取值以及对应的端口索引值,该预设的表可以为公开的,且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已知该表或本地已存储该表),确定该第一取值对应的第一组端口索引值,进而可知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端口。
示例性地,该预设的表,如表6所示(以配置类型2为例),在现有端口指示表基础上新增了取值(value):4、5、7、9、10,以及各取值对应的不发送数据的CDM组的数量和端口索引值。
表6
示例性,该网络设备为通过第一取值向终端设备指示的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五端口索引值,该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其中,该第五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该第六端口属于第二端口集合。
在该情况一中,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指示了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第五端口,进而若可以从第二端口集合中确定第六端口满足上述条件,即该第六端口和第五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从而可确定该第六端口未被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其中,该第五端口和该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W5表示该第五端口对应的第五频域掩码序列,W6表示该第六端口对应的第六频域掩码序列。
情况二: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七端口索引值,该终端设备确定第六端口被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六端口属于第二端口集合,该第七端口属于第三端口集合,该第六端口和该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应说明的是,该第六端口和该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可以理解为:该第六端口与该第七端口在同一CDM组中,且在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在同一RB中的另一组或多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不同。
在该情况二中,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指示了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第七端口,进而若可以从第二端口集合中确定第六端口满足上述条件,即该第六端口和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从而可确定该第六端口被指示给了其它终端设备。
其中,该第六端口和该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W6表示该第六端口对应的第六频域掩码序列,W7表示该第七端口对应的第七频域掩码序列。
针对上述情况一和情况二,还可以理解为:根据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的端口索引值,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的第六端口应满足:该第六端口与第五端口在同一CDM组中,且在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在同一RB中的另一组或多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不同;以及该第六端口与该第七端口在同一CDM组中,且在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在同一RB中的另一组或多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不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第五端口与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第七端口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该第五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该第七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
因此,该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第五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作为该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第七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并基于第七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
针对上述情况一和情况二,通过下述具体示例进行描述。
示例一:以配置类型2、双符号DMRS为例,参考表7(a)所示,包括三个CDM组,端口号为0、1、12、13在同一CDM组(即第一CDM组),端口号为2、3、14、15在同一CDM组中(即第二CDM组),端口号为4、5、16、17在同一CDM组中(即第三CDM组)。
参考下面表7(a)所示,一个资源块RB共包括12个子载波(即子载波0~子载波11),在一个RB中,每个CDM组占用两组相邻的子载波,一组相邻的子载波可以理解为2个相邻子载波。例如,在一个RB中,第一CDM组(P0、P1、P12、P13)占用的两组相邻的子载波为:子载波0和子载波1(属于一组相邻的子载波),子载波6和子载波7(属于另一组相邻的子载波)。
参考下面表7(b)所示,P12(相当于上述第六端口)与P0(相当于上述第五端口)在子载波0和子载波1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在子载波6和子载波7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不同(即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中的f,其表示的频域位置为在载波0和子载波2,或者子载波6和子载波7),显然可知P12与P0不正交。P12(相当于上述第六端口)与P24(相当于上述第七端口)在子载波0和子载波1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在子载波6和子载波7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不同(即第六端口和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中的f,其表示的频域位置为子载波0和子载波1,或者在载波6和子载波7),显然可知P12与P24也不正交。
例如,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取值(Value)为0,通过查上述表6,可知该第一取值为0对应的端口索引值为0,即终端设备可知网络设备将端口P0指示给自身使用,此外,该终端设备也可知端口P12还没被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取值(Value)为4时,通过查上述表6,可知该第一取值为4对应的端口索引值为24,即终端设备可知网络设备将端口P24指示给自身使用,此外,该终端设备也可知端口P12被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此外,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将端口P24指示给该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端口P24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端口P0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
表7(a):配置类型2
表7(b):配置类型2
示例二:以配置类型1、双符号DMRS为例,参考表8(a)所示,包括两个CDM组,端口号为0、1、8、9在同一CDM组(即第一CDM组),端口号为2、3、10、11在同一CDM组(即第二CDM组)。参考9(a)所示,一个资源块RB共包括12个子载波(即子载波0~子载波11),在一个RB中,每个CDM组占用6个子载波,一组相邻的子载波可以理解为同一个CDM2占用的2个相邻子载波(子载波序号最靠近的2个相邻子载波)。
例如,第一CDM组(端口号为0、1、8、9、Pn1、Pn2)占用子载波0、子载波2、子载波4、子载波6、子载波8、子载波10、子载波12。即可以将子载波0和子载波2视为一组相邻的子载波,将子载波4和子载波6视为一组相邻的子载波、子载波8和子载波10视为一组相邻的子载波。
参考表8(b)所示,P0(相当于上述第五端口)与P24(相当于上述第七端口)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P0与Pn1(相当于上述第六端口)在同一CDM组内,且在子载波0和子载波2(即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的时频掩码相同,在子载波4和子载波6、以及子载波8和子载波10(即同一RB中的另外两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的时频掩码不相同。即可以认为Pn1与P0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即第六端口和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中的f,其表示的频域位置为子载波0和子载波2,或者在载波4和子载波6,或者在子载波8和子载波10)。
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P0(相当于上述的第五端口)时,则隐式指示Pn1(相当于上述的第六端口)没有被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即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n1没有被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P24(相当于上述的第七端口)时,则隐式指示Pn1(相当于上述的第六端口)被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即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n1被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表8(a)配置类型1
情况三: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八端口索引值和第九端口索引值,其中,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正交或者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该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不正交;
该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该第九端口与该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该第八端口属于第二端口集合,该第九端口属于第三端口集合,该第十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第八端口、第九端口、第十端口均在同一个CDM组中。
应说明的是,上述该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不正交,还可以理解为: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在同一CDM组中,且在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相同,在同一RB中的另一组或多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不同。
另外,该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正交,且该第九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正交,可以理解为:第八端口与该第十端口在同一CDM组内2个相邻子载波上正交,且该第九端口与该第十端口在同一CDM组内2个相邻子载波上也正交。
作为一种示例,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该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端口对应的第十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该第九端口与该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端口对应的第十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该情况三,还包括:该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正交,且该第九端口与该第十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正交;即该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在同一CDM组内4个相邻子载波上正交,且该第九端口与第十端口在同一CDM组内4个相邻子载波上正交。
在该情况三中,当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向该终端设备指示了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上述的第八端口和第九端口,该第八端口和该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正交或者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正交,但是该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不正交;此时,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十端口,该第十端口分别与第八端口和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正交,或者该第十端口分别与第八端口和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正交。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可以优选从第一端口集合中选择满足上述正交条件的第十端口,进而,该网络设备可以将该第十端口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使用,来保证CDM组内DMRS端口的正交性,从而抑制(可来自不同终端的)不同端口上传输的解调参考信号之间的干扰。
下面针对上述情况三,通过下述具体示例三进一步阐述。
示例三,以配置类型2、双符号DMRS为例,若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取值(Value为7),参考上述表6可知,该第一取值对应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包括P13(相当于上述的第八端口)和P25(相当于上述的第九端口)时,参考表7(b)所示,P13与P25在同一CDM组内,P13和P25在相邻的子载波0和子载波1(即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时频掩码相同,均为+1,+1,在相邻的子载波6和子载波7(即在同一RB中的另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时频掩码不相同,显然可知,该P13(相当于上述的第八端口)和P25(相当于上述的第九端口)在同一CDM组内的2个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因此,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六端口为P0(相当于优选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第十端口),该P0与P13在同一CDM组内在2个相邻子载波上(即子载波0和子载波1,或者子载波6和子载波7)上对应的时频掩码正交,且该P0与P25在同一CDM组内在2个相邻子载波上(即子载波0和子载波1,或者子载波6和子载波7)上对应的时频掩码也正交。
情况四: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十一端口索引值和第十二端口索引值,该第十一端口和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正交,且该第十一端口和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正交;
该第十一端口分别与第十三端口、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该第十二端口分别和该第十三端口、该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该第十一端口、该第十二端口、该第十三端口,以及该第十四端口属于第二端口集合或第三端口集合。
作为一种示例,该第十一端口和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该第十一端口和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作为一种示例,该第十一端口与第十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三端口对应的第十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作为一种示例,该第十一端口与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四端口对应的第十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作为一种示例,该第十二端口与第十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三端口对应的第十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作为一种示例,该第十二端口与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该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该第十四端口对应的第十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示例四,以配置类型2、双符号DMRS为例,若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取值(Value为9),参考上述表6可知,该第一取值对应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包括P24(相当于上述的第十一端口)和P25(相当于上述的第十二端口)时,参考表7(b)所示,P24与P25在同一CDM组内,P24和P25在相邻的子载波0和子载波1上对应的时频掩码序列正交(即两个相邻子载波上对应时频掩码序列正交),且在相应的子载波0和子载波1,以及6和子载波7上对应的时频掩码序列也正交(即四个相邻子载波上对应时频掩码序列正交)。
从而,可以从第一端口集合或第三端口集合中,找到第十三端口和第十四端,该第十三端口可以满足与P24在四个相邻子载波上对应时频掩码序列正交,,该第十三端口可以满足与P25在四个相邻子载波上对应时频掩码序列正交,,该第十四端口可以满足与P24在四个相邻子载波上对应时频掩码序列正交,,该第十四端口可以满足与P25在四个相邻子载波上对应时频掩码序列正交。例如P13。
S603:网络设备基于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时频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解调参考信号。
相应的,该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时频资源,接收来自该网络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与该第一取值关联。
其中,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与该第一取值关联,可以为根据预设的表(如上述表),该预设的表中包括多个取值和多组端口索引值,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该第一取值和第一组端口索引值的对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查该表,找到第一取值对应的第一组端口索引值。或者
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可以为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取值关联,采用预设的算法得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因此,本申请对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与该第一取值之间具体如何关联不做具体限定。
由于一个DMRS端口对应的多个DMRS符号可以对应一个DMRS序列,一个DMRS序列包括多个DMRS序列元素。一个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可通过时频资源映射规则,与对应的掩码序列相乘后映射到对应的时频资源上,即可以在多个时频资源内发送该DMRS端口对应的多个DMRS符号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的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通过时频资源映射规则,与对应的掩码序列相乘后映射到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既可以实现在多个时频资源内发送该DMRS对应的多个DMRS符号(即发送解调参考信号)
示例性地,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一端口集合或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时,将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可以根据上述公式1的时频资源映射规则,映射至时频资源上。
该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二端口集合中的端口时,将该第二端口集合中的DMRS端口对应的DMRS序列,可以根据上述扩充DMRS端口后的时频资源映射规则(即公式2),映射至时频资源上。
6.1具体的DMRS端口指示可以参考如下:
下面将结合表9A至表9B,对终端设备确定DMRS端口的一些可能的实现进行介绍。
(1)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配置类型1,且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1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表9A或表9B以及指示信息3所指示的索引值,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其中,终端设备具体使用表9A还是表9B可以由协议定义,比如当终端设备接收到DCI,且DCI中的“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字段中至少存在一个字段值(codepoint)对应2个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TCI)状态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表9B,否则,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表9A。
表9A:配置类型1、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1
表9B:配置类型1、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1
以表9A为例,比如,当指示信息3指示的索引值为“1”时,由于表3A中索引值“1”关联的DMRS端口索引为1,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为type1单符号DMRS对应的DMRS端口0至DMRS端口3中的DMRS端口1。又比如,当指示信息3指示的索引值为“2”时,由于表3A中索引值“2”关联的DMRS端口索引为0和1,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包括type1单符号DMRS对应的DMRS端口0至DMRS端口3中的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
此外,表9A和表9B中,当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为1时,不承载数据的CDM组可以为CDM组0;当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为2时,不承载数据的CDM组可以包括CDM组0和CDM组1;当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为3时,不承载数据的CDM组可以包括CDM组0、CDM组1和CDM组3。本申请实施例其它表格中所涉及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可以参照处理。
(2)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配置类型1,且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2时,终端设备可以表4A或表4B以及指示信息3所指示的索引值,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其中,终端设备具体使用表4A还是表4B可以参照上述终端设备使用表3A还是表3B的描述。
表10A:配置类型1、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2
表10B:配置类型1、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2
以表10A中1个码字的情形为例,比如,当指示信息3指示的索引值为“1”时,由于表4A中索引值“1”关联的DMRS端口索引为1,以及表4A中索引值“1”关联的DMRS端口占用的符号长度为1,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为type1单符号DMRS对应的DMRS端口0至DMRS端口3中的DMRS端口1。又比如,当指示信息3指示的索引值为“12”时,由于表4A中索引值“12”关联的DMRS端口索引为0,以及表4A中索引值“12”关联的DMRS端口占用的符号长度为2,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为type1双符号DMRS对应的DMRS端口0至DMRS端口7中的DMRS端口0。
(3)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配置类型2,且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1时,终端设备可以表11A或表5B以及指示信息3所指示的索引值,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其中,终端设备具体使用表5A还是表5B可以参照上述终端设备使用表3A还是表3B的描述。
表11A:配置类型2、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1
表11B:配置类型2、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1
以表11A中1个码字的情形为例,比如,当指示信息3指示的索引值为“1”时,由于表5A中索引值“1”关联的DMRS端口索引为1,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为type2单符号DMRS对应的DMRS端口0至DMRS端口5的DMRS端口1。
(4)当第一指示信息1指示配置类型2,且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2时,终端设备可以表12A或表12B以及指示信息3所指示的索引值,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其中,终端设备具体使用表6A还是表6B可以参照上述终端设备使用表3A还是表3B的描述。
表12A:配置类型2、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2
/>
表12B:配置类型2、DMRS端口占用的最大符号长度为2
/>
以表12A中1个码字的情形为例,比如,当指示信息3指示的索引值为“1”时,由于表6中索引值“1”关联的DMRS端口索引为1,以及表6中索引值“1”关联的DMRS端口占用的符号长度为1,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为type2单符号DMRS对应的DMRS端口0至DMRS端口5的DMRS端口1。又比如,当指示信息3指示的索引值为“25”时,由于表6中索引值“25”关联的DMRS端口索引为1,以及表6中索引值“25”关联的DMRS端口占用的符号长度为2,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为type2双符号DMRS对应的DMRS端口0至DMRS端口11中的DMRS端口1。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表格(比如表1至表12B)均可以由协议定义。
示例性地,针对配置类型1(Type 1 DMRS),即参考上述表8(a)和8(b)中的端口号,对应的时频资源映射规则如下:
对于端口p,对应的参考信号序列中第m个参考序列元素r(m),按照如下规则映射至索引为(k,l)p,μ的资源粒子RE上。其中,索引为(k,l)p,μ的RE在时域上对应一个时隙内的索引为l的OFDM符号,在频域上对应索引为k的子载波,映射规则满足以下:
/>
k′=0,1;
n=0,1,...;
l′=0,1;
其中,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为映射至索引为(k,l)p,μ的RE上端口p对应的DMRS调制符号,/>为DMRS调制符号占用的起始OFDM符号的符号索引或参考OFDM符号的符号索引。/>为功率缩放因子,wt(l′)为索引为l’的OFDM符号对应的时域掩码元素,wf(k′)为索引为k’的子载波对应的频域掩码元素,m=2n+k′,Δ为子载波偏移因子。b(n mod 3)的取值如下表13A所示(对应上述表8(a)和8(b)中的端口号而言)。
表13A
对于上述配置类型1(Type 1DMRS)映射规则中,DMRS端口p对应的wf(k′)、wt(l′),以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表9B确定。
表13B:Type 1 DMRS参数取值
需要注意的是,终端设备确定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DMRS端口后,针对于下行传输,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分配的DMRS端口,按照协议定义的DMRS符号产生方法和时频资源映射规则,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MRS,并进行对应的信道估计流程;针对于上行传输,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分配的DMRS端口,按照协议定义的DMRS符号产生方法和时频资源映射规则,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DMRS。
在该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下行传输为例,上行传输可以参考下行传输的方式实现,此处不再具体描述。
6.2.本申请实施例还新增了关于DCI指示表格的设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针对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601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DCI向终端设备指示端口,具体可以如下:
针对配置类型1(Type1,maxlength=1)
表14
/>
针对配置类型2(Type1,maxlength=2)
表15:(Type1,maxlength=2)
/>
针对配置类型2(Type2,maxlength=1)
实现一:
表16:Antenna port(s)(1000+DMRS port),dmrs-Type=2,maxLength=1
/>
/>
实现二:
表17
/>
针对配置类型2(Type2,maxlength=2)
实现一:
表18
/>
/>
/>
实现二:
表19
/>
/>
/>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表14-19的每行的顺序可以调换,可以不取决于value值的大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以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上述本申请方案提出的一种通信方法。
具体实施例一
在该具体实例一中,网络设备以基站为例,基站如何灵活的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UE)指示DMRS端口(R15端口和R18端口),以保证兼容性的同时,也可使得配置对的组合端口数量最大化。
其中,R15端口可以表示为现有的DMRS端口,R18端口可以理解为扩增的DMRS端口;FD-OOC2表示端口在同一CDM组内的2个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正交,FD-OOC4表示端口在同一CDM组内的4个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正交,FD-OOC6表示端口在同一CDM组内的6个相邻的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正交。
(一)针对配置类型1、双符号DMRS。
针对1个CDM组进行配对,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若基站传输的总流数为1时,优先使用FD-OCC2的端口(即可以在相邻2个子载波对应的时频掩码正交),以保证信道估计能力。
即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0,向UE2指示P1。
情况2:若基站传输的总流数为2时,优先使用FD-OCC2的端口(即可以在相邻2个子载波对应的时频掩码正交),以保证信道估计能力。可以包括以下子情况:
情况2.1: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0,向UE2指示P1。
情况2.2:基站向UE1指示P0和P1(即基站向同一UE指示2个R15端口)。
情况3:若基站传输的总流数为3时,结合使用R15端口和R18端口,在优先保证R15复用能力,并提升复用端口数。可以包括以下子情况:
情况3.1: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0,向UE2指示P25、向UE3指示P8。
或者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1,向UE2指示P24、向UE3指示Pn1。
情况3.2:基站向UE1指示P0,向UE2指示P25和P8。
或者基站向UE1指示P1,向UE2指示P24和Pn1。
情况3.3:基站向UE1指示P8,向UE2指示P24,向UE2指示P25。
基站向UE1指示P9,向UE2指示P24,向UE2指示P25。
情况4:若基站传输的总流数为4时,只使用FD-OCC4的端口(即可以在相邻4个子载波对应的时频掩码正交)。可以包括以下子情况:
情况4.1: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8,向UE2指示P9、向UE3指示P24(资源映射同P0)、向UE4指示P25(资源映射同P1)。
情况4.2:基站向UE1指示P24和P25,向UE2指示P8,向UE3指示P9。
或者基站向UE1指示P8和P9,向UE2指示P24,向UE3指示P25。
在该情况4.2中,其中2流采用FD-OCC2的端口,以保证信道估计性能。
情况4.3:基站向UE1指示P24,向UE2指示P25、P8、P9。
或者基站向UE1指示P25,向UE2指示P24、P8、P9。
情况4.4:基站向UE1同时指示P24、P25、P8、P9。
即基站向同一个UE指示4个端口,即P24、P25、P8、P9。
情况4.5:基站向UE1指示P24和P25,向UE2指示P8和P9。
该情况4.5中,每2流采用FD-OCC2端口,以保证信道估计性能。
应说明的是,上述P24和P0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P25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P1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
(二)针对配置类型2、双符号DMRS。
针对1个CDM组进行配对,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若基站传输的总流数为1时,优先使用FD-OCC2的端口(即可以在相邻2个子载波对应的时频掩码正交),以保证信道估计能力。
即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0,向UE2指示P1。
情况2:若基站传输的总流数为2时,优先使用FD-OCC2的端口(即可以在相邻2个子载波对应的时频掩码正交),以保证信道估计能力。可以包括以下子情况:
情况2.1: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0,向UE2指示P1。
情况2.2:基站向UE1指示P0和P1。
情况3:若基站传输的总流数为3时,结合使用R15端口和R18端口,在优先保证R15复用能力,并提升复用端口数。可以包括以下子情况:
情况3.1: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0,向UE2指示P25、向UE3指示P13。
或者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1,向UE2指示P24、向UE3指示P12。
情况3.2:基站向UE1指示P0,向UE2指示P25和P13。
或者基站向UE1指示P1,向UE2指示P24和P12。
情况3.3:基站向UE1指示P13,向UE2指示P24,向UE2指示P25。
情况4:若基站传输的总流数为4时,只使用FD-OCC4的端口(即可以在相邻4个子载波对应的时频掩码正交)。可以包括以下子情况:
情况4.1:基站可以向UE1指示P12,向UE2指示P13、向UE3指示P24、向UE4指示P25(资源映射同P1)。
情况4.2:基站向UE1指示P24和P25,向UE2指示P12,向UE3指示P13。
或者基站向UE1指示P12和P13,向UE2指示P24,向UE3指示P25。
在该情况4.2中,其中2流采用FD-OCC2的端口,以保证信道估计性能。
情况4.3:基站向UE1指示P12,向UE2指示P13、P24、P25。
或者基站向UE1指示P13,向UE2指示P12、P24、P25。
或者基站向UE1指示P24,向UE2指示P12、P13、P25。
或者基站向UE1指示P25,向UE2指示P12、P13、P24。
情况4.4:基站向UE1同时指示P24、P25、P12、P13。
即基站向同一个UE指示4个端口,即P24、P25、P12、P13。
情况4.5:基站向UE1指示P24和P25,向UE2指示P12和P13。
该情况4.5中,每2流采用FD-OCC2端口,以保证信道估计性能。
应说明的是,上述P24和P0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P25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P1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终端设备UE1、UE2、UE3、UE4仅用于区分不同的终端设备,而不限定于该终端设备使用对应的端口。上述P0、P1……均表示DMRS端口对应的端口号,例如P0表示DMRS端口号或端口索引值为1,P1表示DMRS端口号或端口索引值为1。
上述每种情况中,基站具体如何向UE指示对应的端口,可以参考上述图6所示步骤S601和S602中所述的方式实现,此处不再具体描述。
通过该具体实施例一,基站针对传输的总流数,灵活地将R15端口和R18端口配对使用,并指示给终端设备,既可以保证终端设备达到R15DMRS信道估计能力,并且在保证兼容性的同时,也可使得配置对的组合端口数量最大化。
上述主要从通信装置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如图6所示,装置6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602和通信单元603。处理单元602用于对装置6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603用于支持装置6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6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1,用于存储装置6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该装置6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处理单元602可以支持装置6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6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603可以支持装置6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3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该装置6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处理单元602可以支持装置6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6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603可以支持装置6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3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操作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处理器,比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用于接收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用于发送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或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7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DU 701和一个或多个CU 702。所述DU 7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7011,至少一个射频单元7012,至少一个处理器7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7014。所述DU 7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以及部分基带处理。CU7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7021。
所述CU 7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网络设备进行控制等。所述DU 701与CU 7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所述CU 702为网络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例如所述CU 702可以用于控制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此外,可选的,网络设备7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一个或多个DU和一个或多个CU。其中,D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7014,射频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7011和至少一个射频单元7012,C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7021。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CU7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7021和处理器7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所述DU70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7014和处理器7013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操作。如图8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天线810、射频部分820、信号处理部分830。天线810与射频部分8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部分820通过天线810接收网络设备(比如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8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83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部分820,射频部分82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810发送给网络设备。
信号处理部分83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子系统,例如多媒体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其中多媒体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
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9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调制解调子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932和接口电路933。存储元件932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但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932中,而是存储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调制解调子系统加载使用。接口电路933用于与其它子系统通信。
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处理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6中所描述的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示例性地,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6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统称。
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种”是指一种或者多种,“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类型;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集合所包含的多个取值中的第一取值,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所述第一集合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类型关联;其中,所述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三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时频资源,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与所述第一取值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属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或所述第三端口集合,所述两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2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四端口对应的第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和\或所述第三端口集合,所述四长频域掩码序列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4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三端口对应的第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和\或所述第三端口集合,所述六长频域掩码包括在一个CDM组内连续6个子载波上对应的频域掩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三端口对应的第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五端口索引值,所述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其中,所述第五端口属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六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端口和所述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W5表示所述第五端口对应的第五频域掩码序列,W6表示所述第六端口对应的第六频域掩码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七端口索引值,所述第六端口和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其中,所述第六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七端口属于所述第三端口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端口和所述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W6表示所述第六端口对应的第六频域掩码序列,W7表示所述第七端口对应的第七频域掩码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第五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第七端口在所有的子载波上对应正交的频域掩码序列相同,所述第五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所述第七端口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八端口索引值和第九端口索引值,其中,所述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或者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所述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不正交;
所述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所述第九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所述第八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九端口属于所述第三端口集合,所述第十端口属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八端口、所述第九端口、所述第十端口均在同一个CDM组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六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端口和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不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端口与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八端口对应的第八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第十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九端口对应的第九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端口对应的第十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十一端口索引值和第十二端口索引值,所述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所述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所述第十一端口分别与第十三端口、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且所述第十二端口分别和所述第十三端口、所述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
所述第十一端口、所述第十二端口、所述第十三端口,以及所述第十四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或所述第三端口集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端口和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两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端口与第十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三端口对应的第十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端口与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一端口对应的第十一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四端口对应的第十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二端口与第十三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三端口对应的第十三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二端口与第十四端口对应的四长频域掩码序列正交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表示所述第十二端口对应的第十二频域掩码序列,表示所述第十四端口对应的第十四频域掩码序列,f表示频域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Wn,f为第一时频资源映射规则中的wf(k′),其中,n为端口索引值;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映射规则满足如下公式:
k′=0,1;
n=0,1,...;
l′=0,1;
其中,p为端口索引值,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为映射至索引为(k,l)p,μ的资源粒RE上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p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符号,/>为功率缩放因子或功率控制因子,wt(l′)为索引为l′的时域符号对应的时域掩码序列元素,wf(k′)为索引为k′的子载波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元素,m=2n+k′,n为参考信号序列中第n个元素,l表示一个时隙内包含的O正交频分复用FDM符号索引,/>为所述DMRS符号占用的起始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或参考时域符号的符号索引,Δ为子载波偏移因子。
2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集合所包含的多个取值中的第一取值,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取值对应一组端口索引值,所述第一集合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关联;其中,所述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于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三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三端口集合中的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序列相同;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第一组端口索引值对应的时频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解调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与所述第一取值关联。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五端口索引值,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未将第六端口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五端口属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六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五端口和所述第六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组端口索引值中包括第七端口索引值,所述网络设备将第六端口指示给其它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六端口属于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七端口属于所述第三端口集合,所述第六端口和所述第七端口对应的频域掩码序列在同一CDM组内的相邻子载波上不正交。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2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或单元;或者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7至2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3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3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69483.0A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7289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9483.0A CN117728928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109996 WO2024032394A1 (zh) 2022-08-12 2023-07-28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9483.0A CN117728928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8928A true CN117728928A (zh) 2024-03-19

Family

ID=89850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9483.0A Pending CN117728928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28928A (zh)
WO (1) WO202403239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51963B2 (en) * 2017-08-24 2020-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MRS port grou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786754A (zh) * 2019-04-04 2020-10-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dmrs端口的传输配置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0535616B (zh) * 2019-09-06 2022-05-06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225168B (zh) * 2020-02-05 2023-0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2394A1 (zh)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2072B2 (en)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CN110463126B (zh) 车辆对车辆(v2v)侧链路通信中的载波聚合和高阶调制
CN109952728B (zh) 用于新无线电的控制信道
CN107005980B (zh) 用于传输和接收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KR20190120186A (ko) 물리적인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에서의 전달과 수신
JP2020527889A (ja) ミリ波ダウンリンクシングルキャリア波形に対する多重化方式のための技法および装置
CN105359476B (zh) 用于lte网络中的基于分组的设备到设备(d2d)发现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CN11156701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物理层功能的方法
WO2019158092A1 (zh) 通信过程中获知资源单元数量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1699664B (zh) Papr和蜂窝小区间干扰减小
CN110612736B (zh) 通信装置,基站,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2320747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302421B (zh)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设备
WO202409420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7464594B2 (ja) 復調用参照信号シーケンス生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2205022A1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3239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921473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0765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00102826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직교 상향링크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32261A1 (zh) 序列生成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32351A1 (zh) Dmrs端口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61236A1 (zh) 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通信装置
CN116436579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72556A1 (en) Srs td-occ configur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