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8859A - 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8859A
CN117728859A CN202311779010.5A CN202311779010A CN117728859A CN 117728859 A CN117728859 A CN 117728859A CN 202311779010 A CN202311779010 A CN 202311779010A CN 117728859 A CN117728859 A CN 1177288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signal
working state
throw switch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790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贵博
邱承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790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288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28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88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包括:射频天线、开关组件、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和收发机;其中,所述开关组件用于切换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所述收发机;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和所述滤波器输入所述收发机;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所述滤波器和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所述收发机。

Description

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成为了影响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的关键指标。
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接收。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有用信号频带内的损耗,也要考虑对带外干扰信号的抑制。滤波器因其具有良好的带外抑制能力,可以设置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中用于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然而,滤波器也具有较高的带内插损,会导致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受损。因此,有必要针对滤波器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中的使用提出解决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滤波器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针对滤波器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中的使用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滤波器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包括射频天线、开关组件、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和收发机;
其中,所述开关组件用于切换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所述收发机;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和所述滤波器输入所述收发机;
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所述滤波器和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所述收发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第一信噪比,所述第一信噪比为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在第一时刻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第一信噪比,确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包括射频天线、开关组件、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和收发机;其中,开关组件用于切换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收发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和滤波器输入收发机;在第三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收发机。这样,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可以跳过滤波器,消除滤波器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滤波器接入低噪声放大器的后端,可以在通过滤波器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基础上,降低滤波器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滤波器接入低噪声放大器的前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可见,本申请实施例设计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通过开关组件切换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带外抑制和接收灵敏度的均衡,最大程度降低滤波器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结构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等效电路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等效电路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等效电路图之三;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结构图之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外干扰强度的确定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结构图之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之一;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射频天线10、开关组件20、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30、滤波器40和收发机50。滤波器40可以为带通滤波器,但不仅限于此。
开关组件20可以用于切换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具体实现时,开关组件20可以分别与射频天线10、低噪声放大器30、滤波器40和收发机50电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改变开关组件20的导通状态,改变射频信号收发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关系,进而实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的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开关组件20的类型和结构,开关组件20可以为电子开关,也可以为机械开关,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
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30输入收发机50。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射频天线10、低噪声放大器30和收发机50依次串联。可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射频信号将跳过滤波器40,如此,可以消除滤波器40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低噪声放大器30和滤波器40输入收发机50。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射频天线10、低噪声放大器30、滤波器40和收发机50依次串联。可见,在第二工作状态下,滤波器40接入低噪声放大器30的后端,如此,可以在通过滤波器40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基础上,降低滤波器40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在第三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滤波器40和低噪声放大器30输入收发机50。第三工作状态下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射频天线10、滤波器40、低噪声放大器30和收发机50依次串联。可见,在第三工作状态下,滤波器40接入低噪声放大器30的前端,如此,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包括射频天线、开关组件、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和收发机;其中,开关组件用于切换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收发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和滤波器输入收发机;在第三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收发机。这样,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可以跳过滤波器,消除滤波器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滤波器接入低噪声放大器的后端,可以在通过滤波器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基础上,降低滤波器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滤波器接入低噪声放大器的前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可见,本申请实施例设计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通过开关组件切换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带外抑制和接收灵敏度的均衡,最大程度降低滤波器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组件20可以包括第一双刀双掷开关(DPDT)21和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DPDT开关包括6个端子,具体为两个输入端和四个输出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PDT开关的第一端至第四端均为DPDT开关的输出端,DPDT开关具有两种导通状态,在其中一种导通状态下,DPDT开关的第一端和第四端,以及第二端和第三端同时导通,此导通状态可以称为第一导通状态;在另一种导通状态下,DPDT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第三端和第四端同时导通,此导通状态可以称为第二导通状态。在图5中,DPDT开关的第一端至第四端分别标为1至4。
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一端与射频天线10电连接,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二端与低噪声放大器3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三端与滤波器4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四端与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三端电连接。
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一端与低噪声放大器30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二端与滤波器4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四端与收发机50电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开关组件20包括两个DPDT开关,可以通过调整两个DPDT开关的导通状态,来控制滤波器40的接入与否以及接入的位置,进而控制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带外抑制和接收灵敏度的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导通,且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导通,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的情况下,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处于第二导通状态,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一端→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二端→低噪声放大器30→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一端→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四端→收发机50。射频信号会跳过滤波器40,如此,可消除滤波器40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导通,且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导通的情况下,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和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均处于第二导通状态。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一端→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二端→低噪声放大器30→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一端→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二端→滤波器40→收发机50。射频信号先经过低噪声放大器30再经过滤波器40,可在通过滤波器40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基础上,降低滤波器40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一端和第四端的导通,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且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导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三工作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和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均处于第一导通状态。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一端→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四端→滤波器40→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四端→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一端→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四端→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一端→低噪声放大器30→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一端→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四端→收发机。射频信号先经过滤波器40再经过低噪声放大器30,如此,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如图5所示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和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导通状态可以基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受到的带外干扰强度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以预先设置阈值1和阈值2,其中,阈值1小于阈值2。具体实现时,可以将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带外干扰强度分别与阈值1和阈值2进行比较,并基于该比较结果决定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和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导通状态,进而触发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图6中的电路状态1相当于第一工作状态,电路状态2相当于第二工作状态,电路状态3相当于第三工作状态。
在带外干扰强度小于阈值1的情况下,说明带外干扰小,处于强信号场景,可以控制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处于第二导通状态,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使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进入第一工作状态,使得射频信号收发电路保持高灵敏状态。
在带外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阈值1,且小于阈值2的情况下,带外干扰较强,可以通过滤波器40进行带外干扰信号的抑制,但为减少滤波器40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可以控制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和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均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使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如此,可以在通过滤波器40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基础上,降低滤波器40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在带外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阈值2的情况下,说明带外干扰强,处于弱信号场景,可以控制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和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均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使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进入第三工作状态,如此,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带外干扰强度可以基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SNR)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与带外干扰强度负相关,即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越大,其带外干扰强度越大,反之越小。在此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的检测,实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的切换,以实现带外抑制和接收灵敏度的均衡,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开关组件20可以为三刀三掷开关(3P3T)23。3P3T开关包括9个端子,具体为三个输入端和六个输出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3P3T开关的第一端至第六端均为3P3T开关的输出端,3P3T开关至少具有三种导通状态,在第一导通状态下,3P3T开关的第三端和第六端,第二端和第四端,以及第一端和第五端同时导通;在第二导通状态下,3P3T开关的第三端和第六端,第二端和第五端,以及第一端和第四端同时导通;在第三导通状态下,3P3T开关的第三端和第五端,第一端和第六端,以及第二端和第四端同时导通。在图7中,3P3T开关的第一端至第六端分别标为1至6。
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一端与滤波器40的第一端电连接,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二端与低噪声放大器30的输出端电连接,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三端与射频天线10电连接,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四端与收发机50电连接,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五端与滤波器40的第二端电连接,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六端与低噪声放大器30的输入端电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开关组件20采用一个3P3T开关,可以通过调整3P3T开关的导通状态,来控制滤波器40的接入与否以及接入的位置,进而控制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带外抑制和接收灵敏度的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三端和第六端导通,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导通,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一端和第五端导通的情况下,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三刀三掷开关23处于第一导通状态。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三端→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六端→低噪声放大器30→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二端→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四端→收发机50。射频信号会跳过滤波器40,如此,可消除滤波器40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三端和第六端导通,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二端和第五端导通,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导通的情况下,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三刀三掷开关23处于第二导通状态。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三端→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六端→低噪声放大器30→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二端→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五端→滤波器40→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一端→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四端→收发机50。射频信号先经过低噪声放大器30再经过滤波器40,可在通过滤波器40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基础上,降低滤波器40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三端和第五端导通,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一端和第六端导通,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导通的情况下,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三工作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三刀三掷开关23处于第三导通状态。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三端→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五端→滤波器40→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一端→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六端→低噪声放大器30→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二端→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四端→收发机。射频信号先经过滤波器40再经过低噪声放大器30,如此,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如图7所示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三刀三掷开关23的导通状态可以基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受到的带外干扰强度确定。具体地,在带外干扰强度小于阈值1的情况下,可以控制三刀三掷开关23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使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进入第一工作状态,使得射频信号收发电路保持高灵敏状态。在带外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阈值1,且小于阈值2的情况下,带外干扰较强,可以控制三刀三掷开关23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使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如此,可以在通过滤波器40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基础上,降低滤波器40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在带外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阈值2的情况下,可以控制三刀三掷开关23处于第三导通状态,以使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进入第三工作状态,如此,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还可以包括第四工作状态,在第四工作状态下,射频天线1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可以跳过低噪声放大器30和滤波器40,直接进入收发机50,如此,可以消除低噪声放大器30和滤波器40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第四工作状态可以适用于强信号场景或强干扰场景,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对于如图5所示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在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导通,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且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导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四工作状态。在此情况下,第一双刀双掷开关21处于第一导通状态,第二双刀双掷开关22处于第二导通状态。
对于如图7所示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在三刀三掷开关23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导通的情况下,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四工作状态。在此情况下,三刀三掷开关23处于第四导通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8所示,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获取所述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可以先通过步骤801进行下行电平检测,以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当前是处于强信号场景还是弱信号场景。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即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下行电平。
具体实现时,可以将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当前所处场景。
在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弱信号场景,可以执行步骤802。
在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强信号场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在强信号场景下,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高,可以控制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三工作状态,以最大程度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进一步提升接收灵敏度。
步骤802,在所述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第一信噪比,所述第一信噪比为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在第一时刻的信噪比。
步骤803,根据所述第一信噪比,确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
在弱信号场景下,可以通过获取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依据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带外干扰强度的关联关系,先确定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带外干扰强度,之后,基于第一带外干扰强度与阈值1和阈值2的比较结果,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具体可参见前述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依据检测到的下行电平和信噪比,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灵敏度,之后,基于灵敏度与灵敏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具体可参见下述相关描述,此处不作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在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如此,可以实现带外抑制和接收灵敏度的均衡,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噪比,确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噪比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灵敏度;
在所述灵敏度小于灵敏度阈值,且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不是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从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目标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或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在所述灵敏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灵敏度阈值,或者,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是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维持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
具体实现时,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将信号强度减去第一信噪比,得到灵敏度。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将信号强度减去第一信噪比,并加上一个预设门限值,得到灵敏度。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灵敏度的获取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在获取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灵敏度之后,可以判断当前灵敏度是否满足灵敏度阈值S1,即当前灵敏度是否小于灵敏度阈值S1。
在当前灵敏度满足灵敏度阈值,即当前灵敏度大于或等于灵敏度阈值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维持当前工作状态。
在当前灵敏度不满足灵敏度阈值,即当前灵敏度小于灵敏度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影响大,为抑制带外干扰信号,可以引入滤波器,或,加强滤波器对带外干扰信号的抑制。
具体实现时,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将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或第三工作状态。如此,可以引入滤波器对带外干扰信号进行抑制,以降低或消除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提高接收灵敏度。
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将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三工作状态。如此,可以加强滤波器对带外干扰信号的抑制,以降低或消除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提高接收灵敏度。
在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为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可以维持当前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查询标志位的值,获取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查询标志位的值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可以一一对应,即不同的工作状态,可以对应标志位的不同值。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查询标志位的值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可以为一对多的关系,即标志位的一个值可以对应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多个工作状态。如此,可以提高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的获取速率。
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先依据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和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灵敏度,之后,通过判定当前灵敏度是否满足灵敏度阈值,来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以降低或消除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接收灵敏度,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维持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第二信噪比,所述第二信噪比为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在第二时刻的信噪比,所述第二时刻位于所述第一时刻之后;
在所述第二信噪比与所述第一信噪比的差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在维持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之后,可以再次检测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记为第二信噪比。然后通过比较第一信噪比和第二信噪比来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所处场景是否发生变更,进而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
具体实现时,若第二信噪比大于第一信噪比,且两者的差值大于预设值,说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带外干扰信号变弱,切换至强信号场景,可以控制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否则,说明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带外干扰信号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场景未发生切换,可以重新开始执行步骤801。
在此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获取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信噪比的变化,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如此,可以在带外干扰变弱的时候,控制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接收灵敏度,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彼此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带外干扰的强度,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干扰很小,不影响正常解调。
2.干扰较高,引起了二阶交调干扰,造成灵敏度回退。
3.干扰更高,将LNA阻塞,造成灵敏度回退甚至可靠性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设计,可以在较高带外干扰的情况下也保持前置滤波器跳过(bypass)的状态,使得灵敏度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可以如图5所示,其中包含两个DPDT,通过调整两个DPDT的导通状态,来控制滤波器的接入与否以及接入的位置。
1.干扰很小的情况下:进入电路状态1,即DPDT1导通1-2/3-4通路,DPDT2导通1-4/2-3通路,将滤波器跳过,此时灵敏度最优,其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电路状态1:LNA前端没有滤波器,损耗较低,灵敏度高。
2.干扰较强,引起了二阶交调干扰,造成灵敏度回退:此时进入电路状态2,即DPDT1导通1-2/3-4通路,DPDT2导通1-2/3-4通路,将滤波器接入LNA后端,滤除带外强信号,降低二阶交调干扰,对于极限灵敏度的影响在0.5dB以内。其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电路状态2:LNA后端接入滤波器,抑制带外信号,灵敏度影响小。
3.干扰更高,将LNA阻塞,造成灵敏度回退甚至可靠性问题:此时进入电路状态3,即DPDT1导通1-4/2-3通路,DPDT2导通1-4/2-3通路,将滤波器接入LNA前端,抑制带外干扰信号强度,避免LNA阻塞,对于极限灵敏度的影响在3dB以上。其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电路状态3:LNA前端接入滤波器,抑制带外信号,灵敏度影响大。
其中干扰程度可以根据带外干扰信号强度判定,如图6所示:通过对电路的优化以及对干扰程度的细分,可以在更高的干扰程度下保持高灵敏状态。在阈值2以上才将滤波器引入电路中LNA前端。在阈值1与阈值2之间将滤波器引入LNA后端,对灵敏度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改善了带外干扰。其中阈值1和阈值2并非固定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电路信噪比的检测等方式自动切换电路状态。
在一个场景实施例中,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控制方法可以如图9所示。其中,电平界限L1为开启跳过滤波器(SAWLESS)的门限,在强信号情况下默认不开启,仅在小于L1的弱信号下开启;灵敏度阈值S1为灵敏度门限,由开发阶段调试得到;阈值N1,即预设值用来判定带外干扰是否减弱。标志位置0对应电路状态3;标志位置1对应电路状态1。在下行电平小于设定值L1时,若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电路状态3,可以先将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切换至电路状态1,以跳过滤波器,减少滤波器对灵敏度的影响,之后再计算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灵敏度,并将其与灵敏度阈值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确定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电路状态,如此,可以保持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高灵敏度,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在另一个示例中,软件算法不变,在硬件电路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用一个3P3T开关来代替两个DPDT开关,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具体地,3P3T开关的3-6/2-4/1-5导通,实现电路状态1;3P3T开关的3-6/2-5/1-4导通,实现电路状态2;3P3T开关的3-5/1-6/2-4导通,实现电路状态3。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新SAW-less电路设计,通过细分干扰程度,优化电路设计,实现了前置滤波器与后置滤波器两种状态切换,在较高的带外干扰场景也可以跳过LNA前置滤波器,保持较高的灵敏度,提升通信性能。
可选地,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存储器10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1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101、网络模块1102、音频输出单元1103、输入单元1104、传感器1105、显示单元1106、用户输入单元1107、接口单元1108、存储器1109、以及处理器11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1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1110,用于:
获取所述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第一信噪比,所述第一信噪比为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在第一时刻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第一信噪比,确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10,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信噪比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灵敏度;
在所述灵敏度小于灵敏度阈值,且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不是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从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目标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或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在所述灵敏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灵敏度阈值,或者,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是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维持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10,用于:
获取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第二信噪比,所述第二信噪比为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在第二时刻的信噪比,所述第二时刻位于所述第一时刻之后;
在所述第二信噪比与所述第一信噪比的差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10,用于:
在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100能够实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1041和麦克风11042,图形处理器1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1061。用户输入单元1107包括触控面板1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1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1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存储器1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1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1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1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1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天线、开关组件、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和收发机;
其中,所述开关组件用于切换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所述收发机;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和所述滤波器输入所述收发机;
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依次经过所述滤波器和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输入所述收发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双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双刀双掷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射频天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滤波器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三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滤波器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四端与所述收发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导通,且所述第二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第四端导通,所述第二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导通,且所述第二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第四端导通,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导通,且所述第二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所述第二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导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为三刀三掷开关,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滤波器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射频天线电连接,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四端与所述收发机电连接,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五端与所述滤波器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六端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三端和第六端导通,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导通,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五端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在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三端和第六端导通,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五端导通,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在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三端和第五端导通,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一端和第六端导通,所述三刀三掷开关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6.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电子设备执行,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第一信噪比,所述第一信噪比为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在第一时刻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第一信噪比,确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噪比,确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噪比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灵敏度;
在所述灵敏度小于灵敏度阈值,且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不是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从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目标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或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在所述灵敏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灵敏度阈值,或者,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工作状态是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维持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当前工作状态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的第二信噪比,所述第二信噪比为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在第二时刻的信噪比,所述第二时刻位于所述第一时刻之后;
在所述第二信噪比与所述第一信噪比的差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射频信号收发电路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311779010.5A 2023-12-21 2023-12-21 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7288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9010.5A CN117728859A (zh) 2023-12-21 2023-12-21 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9010.5A CN117728859A (zh) 2023-12-21 2023-12-21 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8859A true CN117728859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0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79010.5A Pending CN117728859A (zh) 2023-12-21 2023-12-21 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288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50641B2 (en)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increasing receiver sensitivity of a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
US6208849B1 (en) Receiver with suppressed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JP5559171B2 (ja) 受信器中で妨害信号検出を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485059B2 (ja) 干渉に基づくレシーバ直線性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制御
JP5331130B2 (ja) 無線受信機における局検出及び探索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2737627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信号处理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JPH04505995A (ja) ハウリングの防止、検出、消去および判定を備えたセルラ電話のためのスピーカホン
EP3534541A1 (en) Terminal receiver,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receiv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688714B (zh) 射频电路、蓝牙实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756461B (zh) 无线信号中继放大装置的自激检测方法及系统
US11262458B2 (en) Smart antenna module for GNSS receivers
US201100211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er with dual mod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CN117728859A (zh) 射频信号收发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4067B (zh) 系统频段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接收端及终端
CN215871381U (zh) 一种抗干扰电路和接收机
CN215581155U (zh) 天线射频电路、通信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4978229A (zh) 射频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97633B (zh) 提升零中频和低中频架构接收机ip2指标的方法及其架构
WO2021223121A1 (zh) 多频双向放大器、收发机、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067597A (zh) 链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53254B (zh) 信号处理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032311A (zh) 干扰消除电路及方法
US83103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ce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diversity enabled receiver
CN106358252B (zh) 多级lna的切换控制方法及切换控制装置
CN218352499U (zh) 无线通信前端电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