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5765A - 身份证件、系统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身份证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身份证件、系统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身份证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5765A
CN117715765A CN202280049212.1A CN202280049212A CN117715765A CN 117715765 A CN117715765 A CN 117715765A CN 202280049212 A CN202280049212 A CN 202280049212A CN 117715765 A CN117715765 A CN 117715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ersonalisation
identity document
carrier element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92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科尔
G·恩德里斯
C·法比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de Electronic Pay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de Electronic Pay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de Electronic Pay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de Electronic Pay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15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57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4Relie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1Marking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载体元件(20)的身份证件(10),该载体元件具有带有个人化区域(PB)的表面(30),其中第一个人化层(P1)在个人化区域中在表面下方的深度(T)处集成到载体元件中;第二个人化层(P2)位于个人化区域中的表面(21)上和/或中;其中激光增材包含在第二个人化层中和/或布置在第二个人化层上方的保护层(S)中。第一个人化层是通过碳化载体元件的材料形成的激光刻印(LG)。激光增材(LA)包含从激光吸收能量的颗粒,例如炭黑颗粒和/或纳米级金属氧化物颗粒。在载体元件中对激光束的敏化可以比在第二个人化层和/或保护层中更弱。第一个人化层可以包含彩色图像的黑色部分,第二个人化层可以包含彩色图像的彩色部分。

Description

身份证件、系统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身份证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身份证件以及用于保护个人化的身份证件免受随后的篡改攻击的一种系统装置和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身份证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允许识别人员和/或为其所有者提供特定授权。例如,身份证件可以是卡或数据载体,并且可以被设计为护照、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例如信用卡或现金卡)、标签和/或入场券。由于身份证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商业互动和访问限制中的重要性,所以身份证件的防伪性特别重要。为此目的,身份证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安全特征,借助这些安全特征可以检查身份证件的真实性,并且这些安全特征使得伪造和/或篡改身份证件变得困难。
为了将机构或人员的身份联系起来,可以将身份证件例如与表面施加的或引入或嵌入到身份证件的深度中的图像进行个人化。
从EP 0 537 484 A1已知一种用于多彩或彩色图像信息的数据载体形式的身份证件。身份证件由起散射光背景作用的卡片插入件和布置在该卡片插入件上的透明薄膜组成,在该透明薄膜上布置颜色吸收层。透明薄膜用作衬底,为了个人化可以通过借助激光辐射使薄膜材料变黑将可光学识别的信息写入该衬底中。颜色吸收层可以通过施加或引入用于个人化的染料或彩色颜料来彩色印刷。在下文中,当提及染料时,也总是指彩色颜料。为了在身份证件上绘制彩色图像,首先将待绘制图像的图像信息分解成亮/暗部分和至少一个作为彩色部分的色值提取。借助激光束写入器将亮/暗部分写入到透明薄膜中,由此得到灰度图像的或多或少变黑的区域。随后,图像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色值提取作为彩色图像叠加在灰度图像上,其方式是,将相应的染料施加或引入到颜色吸收层上或颜色吸收层中。
发生的情况是,身份证件不是整体被伪造的,而是存在的真实身份证件被伪造,使得仅身份证件上的单个数据、例如引入到证件上的图像、例如所有者的图像被篡改。已知一种被称为面部变形攻击(Face-Morphing-Angriff)的攻击形式,该攻击形式旨在呈现面部参考图像,该面部参考图像自动地并且由人类专家成功地与多于一个人进行匹配。当身份证件具有通过变形篡改的图像时,这种攻击可能是决定性的安全漏洞。这样伪造的(“变形的”)身份证件可以允许多于一个的人利用与身份证件相关联的人验证他们的身份。以这种方式错误地将主体与证件身份联系起来,可能会使许多非法活动成为可能,例如金融交易、非法移民、贩运人口和规避法律上的身份黑名单。
可以想到的是,上述面部变形攻击发生在已经通过证件持有者的照片与证件身份相关联的、即个人化的身份证件上。对于面部变形攻击,可以将图像信息有针对性地添加到现有的照片中,使得身份证件呈现面部参考图像,该面部参考图像自动地并且由人类专家成功地与另一人进行匹配。例如,在从EP 0 537 484 A1已知的身份证件中,可以借助激光束写入器将附加的亮/暗信息写入透明薄膜中,以便根据面部变形攻击的原理篡改灰色色调图像。相应地,可以通过在颜色吸收层上或颜色吸收层中添加相应的染料,将颜色信息添加到存在于身份证件上的、与灰度图像叠加的彩色图像中,从而使得彩色图像信息同样根据面部变形攻击的原理被篡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篡改的身份证件以及一种用于保护个人身份证件免于随后的篡改、特别是面部变形攻击的方法。特别地,与已知的身份证件相比,通过改进防篡改性,可以抵消身份证件篡改方面的进展。特别地,期望提供用于身份证件的保护以防止对身份证件的借助激光和/或例如喷墨印刷技术个人化的图像数据进行伪造或篡改,例如通过随后的主要部分套印和/或随后的部分激光个人化,例如用于上述脸部变形攻击;换言之,如果身份证件的个人化的图像数据可以被保护以防止随后的伪造(例如通过变形),或者如果至少可以使这种攻击变得困难,则对于身份证件将是有利的。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适宜的改进方案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根据第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身份证件具有载体元件,所述载体元件具有表面,所述表面具有个人化区域。在个人化区域中将第一个人化层在表面下方的深度处集成或嵌入到载体元件中。第二个人化层位于个人化区域中的表面上和/或表面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规定,激光敏感的增材(激光增材,Laser additiv)包含在第二个人化层中或包含在布置在第二个人化层上方的保护层中。
应注意,如果激光增材集成在第二个人化层中,则可以省略保护层,或者替换地仍然存在保护层,其中保护层可以包含激光增材,但不必包含激光增材。
“在表面下方的深度处”原则上可以表示,第一个人化层直接位于表面下方并且同时位于第二个人化层下方,其中,深度于是基本上为零。优选地,“在表面下方的深度处”意味着,第一个人化层与表面间隔开并且因此与第二个人化层间隔开地集成或嵌入到载体元件的内部中。
“在表面上”意味着,第二个人化层原则上可以布置在表面上,使得表面仿佛是载体元件和第二个人化层之间的边界层。“在表面中”意味着,载体元件的材料和/或表面和/或第二个人化层的材料可以被构造为,使得第二个人化层的组成部分可以从表面进入载体元件的深度,或者第二个人化层可以例如由于表面的结构化而在从表面到载体元件的区域上延伸。当然,也可以将第二个人化层设计为既位于表面上又位于表面中。
优选地,第一个人化层可以呈现图像或标识的非彩色的颜色部分或黑色部分,并且第二个人化层可以呈现图像或标识的彩色部分。特别优选地,第一个人化层和第二个人化层可以以重叠的方式在载体元件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精确对准地彼此对齐。这具有的优点是,当从上方观察时、即在载体元件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观察时,它们一起为人类观察者形成具有特别明显的黑色部分的彩色图像,因为黑色部分作为真实的灰度图像或黑色图像由第一个人化层贡献。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中,第一个人化层和第二个人化层一起呈现与证件身份相关联的身份证件的持有者的脸部的彩色图像或照片。
优选地,第一个人化层是嵌入或集成在载体元件中的激光刻印。“激光刻印”在此应被理解为“借助激光进行标记”,即不必存在材料去除。更确切地说,第一个人化层优选可以通过载体元件的材料的至少局部的碳化来形成。
特别规定,第一个人化层呈现图像或标识的黑色部分并且通过集成的激光刻印在载体元件的材料中形成。在此,黑色部分尤其集成在载体元件的内部中,使得载体元件的表面在机械上不被损害。
这样集成到载体元件中的激光刻印尤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产生,即在制造载体元件时将激光增材(例如构造用于吸收激光束的能量的颗粒)至少在第一个人化层的位置或区域中引入载体元件的材料中。激光增材例如可以被构造为炭黑颗粒和/或纳米级金属氧化物颗粒。
优选地,集成的激光刻印通过激光引入到载体元件中。特别地,集成的刻印可以是根据所谓的LPI原理(Laser Protected Image,激光保护图像)的刻印。LPI刻印是特别精确和非常持久的。这是有利的,因为借助LPI刻印,至少彩色图像的轮廓或黑色部分被设计为长期稳定的,因为以这种方式,个人化信息的黑色部分被转移到载体元件的内部,并且因此被更好地保护免受环境影响。
优选地,载体元件的材料在第一个人化层的区域中以及在未刻印的、即非个人化的状态中至少是浅色的、例如白色的或透明的。同样地,载体元件的材料在第一个人化层和第二个人化层之间的区域中至少对于可见光是透明的。
为了个人化身份证件,激光增材的激光敏感颗粒可以被激光加热,该激光敏感颗粒集成在载体元件的材料中、特别是分散在载体元件的材料中。激光增材的颗粒将在此吸收的热能的至少一部分释放到载体元件的周围的材料处。载体元件的材料至少在该区域中优选地选择为,使得所述载体元件的材料由于加热而改变其颜色,因此变暗、尤其是变黑,以便因此能够呈现图像或标识的黑色部分。特别地,载体元件的材料在加热的区域中在集成的激光刻印处理期间碳化并且因此在那里呈现较深的、尤其黑色的颜色。集成刻印的黑色部分形式的第一个人化层是有利的,因为它因此特别耐老化、耐气候和耐磨损。集成的刻印允许黑色部分的特别精确和稳定的成形。特别是对于人为伪造而言,载体元件的集成的刻印难以以足够的、即不可识别为假冒的质量来制造。
第二个人化层优选是具有由彩色颜料或染料构成的小的彩色的颜色颗粒的彩色层。然而,第二个人化层也可以包含黑色颗粒。优选地规定,第二个人化层仅由彩色的颜色颗粒组成。“仅由彩色的颜色颗粒组成”尤其意味着,第二个人化层不包含黑色的颗粒。
在上述重要思想的意义上,激光增材可以集成或分散到颜色颗粒中。这是有利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在施加第二个人化层的同时,可以将防篡改保护集成到身份证件中,该防篡改保护身份证件防止随后借助激光刻印在第一个人化层中添加黑色部分。这种篡改尝试导致在第二个人化层上同时进行激光刻印。第二个人化层的这种激光刻印可以是肉眼可见的,或者甚至可以在表面上触觉地感觉到。
替换地或附加地,在上述重要思想的意义上,可以在第二个人化层上方布置保护层,激光增材同样集成到该保护层中。因此,替换地,可以利用保护层实现与前面结合第二个人化层所阐述的相同的或者甚至附加的防篡改保护。
保护层可以全面地施加在载体元件的整个表面上;这是有利的,因为保护层可以在一个步骤中作为封闭的表面附接到载体元件上。保护层可以部分地施加在表面上,但至少全面地施加在个人化区域、即第二个人化层上方;如果保护层的施加与第二个人化层的逐行产生同时地或在逐行产生第二个人化层时直接地(可能同样逐行地或逐段地)利用用于产生第二个人化层的同一装置来施加,则这是有利的。在此,也可能的是,在施加保护层时将激光增材部分地添加到保护层中,或者相应地在具有激光增材的保护层的材料和不具有激光增材的保护层的材料之间变换。同样地,也可以将保护层部分地施加在第二个人化层上方,其中借助部分施加可以形成符号、文字或规则的结构;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以产生对于肉眼来说更容易识别的光学变化,所述光学变化由于利用激光的篡改攻击而产生。特别有利的是,通过借助激光的随后的篡改尝试由于由此产生的变黑而应可识别的期望的结构可以通过具有集成的激光增材的保护层的部分涂覆或仿佛通过将激光增材部分集成到保护层中来预设。
优选地,第二个人化层和可能的保护层是印刷的层。例如,第二个人化层和/或可能的保护层可以通过数字印刷实现,其中借助D2T2印刷、热转印印刷、喷墨印刷或液体油墨印刷和/或再转印印刷实现到载体元件的表面上的颜色转印。替换地,保护层可以以薄膜的形式或作为漆层布置在第二个人化层上方。
在身份证件的一个特别的改进方案中,载体元件中的激光束的敏化在第一个人化层的区域中比在可能的第二个人化层和/或可能的保护层中更弱地设置。这具有的优点是,由此附加地使后续的第一个人化层的激光刻印变得困难,第二个人化层和/或可能的保护层比第一个人化层更早地响应通过激光束输入的能量,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后续的激光刻印的防篡改性。
身份证件可以形成为卡或数据载体。身份证件可以被设计为护照、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例如信用卡或现金卡)、标签和/或入场券。身份证件也可以仅形成较大单元的一部分,例如护照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身份证件也可以具有多个表面、例如正面和背面。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上述原理,表面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个人化区域。表面中的个人化区域例如可以直接彼此邻接或彼此间隔地构造。优选地,个人化区域限于其中一个表面的子区域,特别是第一个人化层所处的子区域。但原则上,个人化区域也可以延伸到整个表面上。
个人化区域中的载体元件的表面可以具有结构化。为此,载体元件的表面在个人化区域中可以构造有多个彼此均匀地对齐的并且相对于表面凸起的结构元件。多个结构元件中的结构元件可以直接彼此邻接地构造。结构元件在相应的结构元件的垂直轴线之间可以具有小于250μm的轴距,该垂直轴线是表面的法线。多个结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结构元件可以在垂直于表面的横截面中至少部分地具有弧形的轮廓;弧形的轮廓能够以最高125μm的半径构成。多个结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结构元件能够在背离载体元件的侧上拱顶状地构造。多个结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结构元件能够被构造为截球形,其中,截球形的截面朝向载体元件。多个结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结构元件可以被构造为半圆梁。多个结构元件中的结构元件可以分别具有10μm至60μm的高度。多个结构元件中的结构元件可以作为均匀的网格彼此对齐。
如果个人化区域中的载体元件的表面具有多个结构元件,所述多个结构元件作为均匀的网格彼此对齐,则个人化区域中的具有多个结构元件的第二个人化层可以至少部分地形成为倾斜图像。在此有利的是,倾斜图像的非彩色部分或黑色部分借助第一个人化层集成到载体元件中。例如,倾斜图像能够被构造为MLI(multiple laser image,多重激光图像)或CLI(changeable laser image,可变激光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用于使非个人化的身份证件个人化的系统装置包括:第一装置,用于提供载体元件,该载体元件具有表面,该表面具有个人化区域;第二装置、特别是激光束写入器,用于借助激光刻印在个人化区域中在载体元件中的表面下方的深度处产生第一个人化层;第三装置、特别是印刷装置,用于在个人化区域中在载体元件的表面上和/或表面中产生第二个人化层。根据重要思想,在系统装置中规定,用于产生第二个人化层的装置被设计为将激光敏感的增材(激光增材)集成到第二个人化层中,和/或被设计为在产生第二个人化层之后或与产生第二个人化层并行地,在第二个人化层上方施加包含激光增材的保护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使非个人化的身份证件个人化的方法,该方法被设计为类似于系统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提供具有表面的载体元件,该表面具有个人化区域;步骤B,借助激光刻印在个人化区域中在载体元件中的表面下方的深度处产生第一个人化层;步骤C,在个人化区域中在载体元件的表面上和/或表面中产生第二个人化层。根据该重要思想,在该方法中规定,步骤C附加地包括步骤C1,其中将激光敏感的增材(激光增材)集成到第二个人化层中,和/或步骤C2,其中将包含激光增材的保护层布置在第二个人化层上方。
应注意的是,身份证件的个人化通过系统装置或方法来实现。关于身份证件提出的实施方式及其优点相应地适用于系统装置和方法,反之亦然,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在此相互参照。
关于用于身份证件的组成部分的材料还应注意:载体元件优选由塑料构成。特别地,载体元件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的,例如由PVC(聚氯乙烯)和/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或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和/或聚碳酸酯制成。结构元件(如果存在的话)优选地由聚碳酸酯形成。这是有利的,因为通过聚碳酸酯可以使结构元件特别硬并且能抵抗机械作用。多个结构元件可以在制造载体元件时已经构造在载体元件上,例如以注塑方法或通过在高压下在相应的温度下焊接成均匀的不可分离的塑料单元,即尤其通过热压或层压。
结果是,通过提供本文提出的针对后续的激光刻印的保护,例如针对面部变形攻击,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身份证件免受伪造。已知的身份证件可能随后被伪造,其方式是,通过借助激光刻印在第一个人化层中添加附加的黑色部分以进行面部变形攻击来篡改具有已经被个人化的身份证件的图像信息的第一个人化层。在本文提出的在第二个人化层和/或布置在第二个人化层上的保护层中具有激光增材的身份证件的实施例中,随后对第一个人化层进行激光刻印导致,第二个人化层和/或布置在第二个人化层上的保护层同样由于借助激光的能量输入而以肉眼可见的方式被识别,和/或第二个人化层和/或布置在第二个人化层上的保护层在个人化区域的表面上以可感觉或可触碰的方式被刻蚀。这种随后的伪造比随后仅在第一个人化层中利用激光来刻印已知的身份证件时更容易被识别。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由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说明得出。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示意性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身份证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身份证件在空间轴线方向上的分解立体图,用于说明在个人化区域中的第一个人化层和第二个人化层;
图3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1的身份证件的从图1的剖面A-A观察的侧向横截面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1的身份证件的从图1的剖面A-A观察的侧向横截面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1的身份证件的从图1的剖面A-A观察的侧向横截面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身份证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图,该身份证件具有光学可见结构,该光学可见结构是借助随后的激光刻印进行的篡改尝试的结果;
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证件的个人化和防止后续的激光刻印的系统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图8示出了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证件的个人化和防止后续的激光刻印的方法的步骤之一的示意性流程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身份证件10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在图1中绘出了剖切线A-A,该剖切线限定了用于说明图3至图5中的证件10的不同实施方式的侧向剖视图。
根据所示的实施例,身份证件10被设计为卡,例如身份证或驾照或银行卡或入场券,以不列举具体的应用可能性。
身份证件10具有载体元件20。载体元件20例如由塑料构成。载体元件20可以单层地或多层地构造。材料可以合适地是不同的、相似的或相同的。
载体元件20具有表面30,该表面根据本实施例是卡片的正面31。载体元件20也可以具有多个表面,例如正面31和背面33。表面30具有主平面35和个人化区域PB。根据该实施例,主平面35通过位于个人化区域PB之外的表面30限定。个人化区域PB尤其仅部分地在表面30上延伸。但作为替换方案,个人化区域PB也可以完全在整个表面30上延伸。这里解释的实施例的个人化区域PB在个人化身份证件10的情况下呈现身份证件持有者的面部的彩色照片FF。
图2示出了在空间轴线RA的方向上分解的图1的身份证件10的立体图,用于说明具有第一个人化层P1和第二个人化层P2的个人化区域PB。
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中,个人化的身份证件10的个人化区域PB呈现彩色照片FF,所述彩色照片显示身份证件10的持有者的人脸;通过个人化将证件身份与持有者的生物特征相关联,使得在正面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与个人化区域PB中的彩色照片FF的匹配来识别持有者。
第一个人化层P1优选地包含彩色照片FF的非彩色部分、即黑色部分,而第二个人化层P2包含彩色照片FF的彩色部分或分色。但是,黑色部分也可以包含在第二个人化层P2中。优选地,借助集成的激光刻印LG(尤其是作为LIP-laser image protection(激光图像保护)已知),黑色部分被引入到身份证件10的载体元件20的材料中,并且彩色部分例如借助喷墨印刷技术或通过层压转移膜而在个人化区域PB中被施加到身份证件10的表面30上。第二个人化层P2优选仅施加有彩色的颜色颗粒FP。因此,与彩色的颜色颗粒FP相比保留的非彩色的黑色部分不施加到表面30上,而是借助LIP集成或嵌入到载体元件20中。
借助LIP在载体元件30中产生的第一个人化层P1相对于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特别是正面31位于深度T处,并且因此与第二个人化层P2以及表面30间隔开。优选地,载体元件的材料在第一和第二个人化层P1和P2之间的区域中至少对于可见光透明地构成。
通过将两种不同的方法组合起来,用于以彩色照片FF的形式在个人化区域PB中产生共同的光学标记,所述彩色照片FF具有持有者的光学生物特征,所述光学标记因此仿佛表示相应的安全特征,因此身份证件10的仿制是特别困难的。黑色部分和颜色部分的这种组合被称为CLIP ID(colour laser image protection ID,彩色激光图像保护ID)。
图3至图5分别借助身份证件10的在图1中限定的横截面视图A-A非最终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身份证件10的结构构造的不同的实施例。在图3至图5的所有三个实施例中,第一个人化层P1相对于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位于深度T处。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激光敏感的增材(激光增材)LA集成或分散到用于形成第二个人化层P2的颜色颗粒中。通过该措施,借助印刷技术、尤其是喷墨印刷技术(例如具有按需滴注(Drop-on-Demand,DoD)的液体油墨印刷)产生的第二个人化层P2针对借助激光的能量输入而被敏化。激光增材LA例如可以包含炭黑颗粒或纳米级金属氧化物颗粒,当颗粒密度被适当地设定时,该炭黑颗粒或纳米级金属氧化物颗粒不会损害第二个人化层P2对于可见光的光学特性,但是当用激光照射时,该炭黑颗粒或纳米级金属氧化物颗粒吸收足够的能量,使得进行第二个人化层的相应的碳化,以及可能地在邻接的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中进行相应的碳化。结果可以实现,在第一个人化层P1上借助激光刻印LG后续利用激光添加黑色部分的尝试在第二个人化层P2上引起相应的激光刻印LG。因此,这种篡改尝试,例如针对面部变形攻击的篡改尝试,即使不是完全被挫败,也会明显变得困难。
在图4和图5中,与图3的实施例相比,载体元件20在个人化区域PB中构造有多个结构元件SE。多个结构元件SE中的结构元件SE(在此简称为结构元件SE)在图4中相对于主平面35突出地构造,而它们在图5中相对于主平面35基本上封闭地构造。也就是说,在图4的实施例中,结构元件SE位于载体元件20的主平面35上,而在图5的实施例中,结构元件SE被布置在一个平面上,该平面相对于载体元件20的主平面35位于载体元件20的内部。使得结构元件SE不相对于载体元件20突出。
在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的结构元件SE尤其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结构元件相对于载体元件20远离载体元件定向、优选地沿空间轴线RA(图2)的方向定向。根据图4和图5的实施例的结构元件SE均匀地布置并且在垂直于主平面35的横截面中至少部分地具有弧形的轮廓。
图4和图5的身份证件10的优点是,结构元件SE使得对于第二个人化层P2一方面能够使用与表面30具有不太好的结合的标准喷墨油墨,但是也可以使用与基底具有非常好的结合的多芯油墨(polycore-Tinte),并且同时实现第二个人化层P2相对于机械和/或化学影响的高稳定性。通过身份证件10以及用于在个人化区域PB中个人化具有结构元件SE的身份证件10的方法,可以提高位于外部的第二个人化层P2的长时间稳定性。
特别地,个人化区域PB在图4和图5中的特征在于,第二个人化层P2长期地引入到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上或引入到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中,即优选至少持续几个月的持续时间。特别是至少一年或甚至直至十年。
在图4的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二个人化层P2施加到结构元件SE上。在第二个人化层P2上还施加漆层LS形式的保护层S,所述漆层掺杂有激光增材LA或者激光增材LA分散在所述漆层的材料中。因此结果是,可以实现与图3的实施例相同的防止第一个人化层P1后续的激光刻印的保护。
也就是说,与图3的实施例相比,图4的实施例中的第二个人化层P2不包含激光增材LA,而是仅包含附加的保护层S。但原则上可以理解的是,将激光增材LA集成在第二个人化层P2和保护层S中。该另外的实施例未在附图中示出。
在图5的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二个人化层P2施加或压入到布置在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中的凹陷的结构元件SE上。然后,在第二个人化层P2上方进一步施加薄膜F形式的保护层S,所述薄膜掺杂有激光增材LA或者激光增材LA分散在所述薄膜的材料中。结果是,由此可以实现与在结合图3和图4所阐述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针对后续的激光刻印第一个人化层P1的保护。在图5的实施例中,薄膜F形式的保护层S整面地施加在载体元件20的整个表面30上。当希望身份证件10具有均匀的封闭表面时,这是有利的。
要注意的是,同样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布置全面的或者部分地限制到个人化区域PB上的保护层S,该保护层S又可以包含激光增材LA或者也可以不包含激光增材LA。
关于具有保护层S的所有实施,应注意的是,保护层S原则上作为薄膜F(图5)施加或以漆层LS的形式(图3)借助适合于此的印刷技术、例如利用喷墨印刷技术或借助按需滴注(DoD)的液体油墨印刷来施加。也可以想到不太优选的作为薄膜F和漆层LS的组合的保护层S。
根据具有保护层S的上述实施例的有利的改进方案,补充以下内容。薄膜F形式或漆层LS形式的保护层S可以后续地至少在个人化区域PB中部分地或全面地施加到具有个人化图像数据的第二个人化层P2上。部分地施加可以是结构化的,例如以图像、标识、文字或规则图案的形式,其中优选地将激光增材LA均匀地集成到保护层S中。结构化的保护层S的突出是有利的,因为第一个人化层P1的后续的激光刻印由此导致,保护层S的结构化然后才在视觉上清晰可见,并且因此篡改更容易被肉眼识别。这例如在图6中示出。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身份证件10的实施例的立体图,该身份证件10具有视觉上可见的结构ST,该视觉上可见的结构ST是通过随后的激光刻印第一个人化层P1的篡改尝试的结果。在图6的实施例中,配备有集成的激光增材的保护层S以规则的横向条纹的形式例如通过喷墨印刷技术施加在身份证件10的个人化区域PB中,绝不是限制性的。这样结构化的保护层S由于对第一个人化层P1的后续的激光刻印的尝试而变黑,并且可以被识别为光学可识别的结构ST。因此,在个人化区域PB中的彩色照片FF借助作为示例示出的横向条纹形式的可光学识别的结构ST清楚地显示篡改尝试。
应注意的是,在没有保护层S的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在施加用于第二个人化层P2的颜色颗粒时选择性地添加激光增材LA,使得同样可以实现第二个人化层P2中的激光束敏化的结构化。
最后,还应注意的是,对于第一个人化层P1的区域中的材料,对激光束的敏化可以布置得比在第二个人化层P2和/或可能的保护层S的情况下更弱。这具有的优点是,由此附加地使后续的第一个人化层的激光刻印变得困难,第二个人化层P2和/或可能的保护层S比第一个人化层P1更早地响应通过激光束输入的能量,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后续的激光刻印的防篡改性。
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证件的个人化和防止后续的激光刻印的系统装置的简化示意图。用于个人化身份证件10的系统装置40原则上配备有例如与别处提到的CLIP ID技术有关的已知系统部件。
首先,系统装置40具有第一装置V1,该第一装置V1用于提供具有载体元件20的非个人化的身份证件10,该载体元件20具有表面30,该表面30具有用于个人化的个人化区域PB。为了使身份证件10个人化,系统装置40具有第二装置V2、例如激光束写入器。第二装置V2被设计为借助激光刻印LG在个人化区域PB中在载体元件20中的表面30下方的深度T处产生第一个人化层P1。同样为了身份证件10的个人化,系统装置40具有第三装置V3、例如通过DoD进行液体墨水打印的喷墨印刷装置,用于在个人化区域PB中在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上和/或表面30中产生第二个人化层P2。
为了改善身份证件10的防篡改性,用于产生第二个人化层P2的第三装置V3被附加地设计为,将激光增材LA集成到第二个人化层P2中,和/或在产生第二个人化层P2之后或并行地,在第二个人化层P2上方施加包含激光增材的保护层S。应理解的是,系统装置40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被配置为,使得激光增材在第二个人化层P2和/或保护层S中的存在被结构化。
结合系统装置40还应注意,第一个人化层P1、第二个人化层P2和可能的保护层S的产生原则上可以依次进行。然而,也可能的是,第一个人化层P1和第二个人化层P2可以并行地、但逐段地或逐行地在时间上错开地产生;这意味着,第二装置V2首先刻印第一个人化层P1的多个行中的一个行,然后(即在时间上错开地),第三装置V3在第一个人化层P1的已经产生的行上方施加第二个人化层P2的相应行,而第二装置V2已经产生第一个人化层P1的另一行或多行。相应地,保护层的施加(如果存在的话)可以在时间上参照第二个人化层P2进行。
图8示出了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证件10的个人化和防止后续的激光刻印的方法的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
用于个人化身份证件1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提供具有载体元件20的尚未个人化的身份证件10,该载体元件20具有表面30,该表面30具有个人化区域PB;步骤B,借助激光刻印在个人化区域PB中在载体元件20中的表面30下方的深度T处产生第一个人化层P1;步骤C,在个人化区域PB中在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上和/或表面30中产生第二个人化层P2。
为了改善身份证件10的防篡改性,规定该方法在步骤C中还包括:步骤C1,将激光增材集成到第二个人化层P2中;和/或步骤C2,将包含激光增材的保护层S布置在第二个人化层P2上方。

Claims (15)

1.一种具有载体元件(20)的身份证件(10),所述载体元件具有带有个人化区域(PB)的表面(30),其中,第一个人化层(P1)在个人化区域(PB)中在所述表面(30)下方的深度(T)处集成到所述载体元件(20)中;第二个人化层(P2)位于所述个人化区域(PB)中的表面(21)上和/或中;其中,激光增材(LA)集成在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中和/或集成在布置在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上方的保护层(S)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第一个人化层(P1)被定义为嵌入或集成到所述载体元件(20)中的激光刻印(LG),所述激光刻印通过所述载体元件(20)的材料的至少局部碳化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载体元件(20)在所述第一个人化层(P1)的区域中同样包含激光增材(LA)。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是具有颜色颗粒(FP)的彩色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激光增材(LA)集成或分散到所述颜色颗粒(FP)中。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保护层(S)被部分地或全面地布置在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上方,并且所述激光增材(LA)被部分地或全面地集成到所述保护层(S)中。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和可能的所述保护层(S)是印刷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和可能的所述保护层(S)借助D2T2印刷、热转印印刷、喷墨印刷和/或再转印印刷通过印刷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保护层(S)以膜(F)的形式或作为漆层(LS)布置在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上方。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激光增材(LA)包含被设计为从激光吸收能量的颗粒,特别是炭黑颗粒和/或纳米级金属氧化物颗粒。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载体元件(20)中对激光束的敏化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个人化层(P1)的区域中比在可能的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和/或在可能的所述保护层(S)中更弱。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第一个人化层(P1)包括彩色图像(FB)、特别是所述身份证件(10)的持有者的脸部的彩色图像(FB)的黑色部分,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包括所述彩色图像的彩色部分,并且在所述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的法线(N)的方向上精确对准地彼此重叠地对齐。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证件(10),其中,所述身份证件(10)被设计为卡或数据载体,特别是护照、身份证、驾照、银行卡,例如信用卡或现金卡、标签和/或入场券。
14.一种用于个人化身份证件(10)的系统装置,包括:
a)第一装置(V1),用于提供具有表面(30)的载体元件(20),所述表面具有个人化区域(PB);
b)第二装置(V2)、特别是激光束写入器,用于借助激光刻印在所述个人化区域(PB)中在载体元件(20)中的表面(30)下方的深度(T)处产生第一个人化层(P1);
c)第三装置(V3)、特别是印刷装置,用于在所述个人化区域(PB)中在所述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上和/或所述表面(30)中产生第二个人化层(P2);
其中,用于产生第二个人化层(P2)的第三装置(V3)被设计为,将激光增材(LA)集成到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中;和/或被设计为,在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上方施加包含激光增材(LA)的保护层(S)。
15.一种用于个人化身份证件(1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提供具有表面(30)的载体元件(20),所述表面具有个人化区域(PB);
步骤B,借助激光刻印(LG)在所述个人化区域(PB)中在载体元件(20)中的表面(30)下方的深度(T)处产生第一个人化层(P1);
步骤C,在所述个人化区域(PB)中,在载体元件(20)的表面(30)上和/或所述表面(30)中产生第二个人化层(P2);
其中,所述方法在步骤C中包括步骤C1,其中将激光增材(LA)集成到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中;和/或步骤C2,其中将包含激光增材(LA)的保护层(S)布置在所述第二个人化层(P2)上方。
CN202280049212.1A 2021-07-13 2022-07-06 身份证件、系统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身份证件的方法 Pending CN1177157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003599.2 2021-07-13
DE102021003599.2A DE102021003599A1 (de) 2021-07-13 2021-07-13 Identifikationsdokument, System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Identifikationsdokuments
PCT/EP2022/025313 WO2023284998A1 (de) 2021-07-13 2022-07-06 Identifikationsdokument, system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identifikationsdokumen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5765A true CN117715765A (zh) 2024-03-15

Family

ID=8270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9212.1A Pending CN117715765A (zh) 2021-07-13 2022-07-06 身份证件、系统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身份证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70352A1 (zh)
CN (1) CN117715765A (zh)
DE (1) DE102021003599A1 (zh)
WO (1) WO20232849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51407C1 (de) * 1981-12-24 1983-10-13 GAO Gesellschaft für Automation und Organisation mbH, 8000 München Ausweiskart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4033300C2 (de) * 1990-10-19 1994-06-23 Gao Ges Automation Org Mehrschichtiger, kartenförmiger Datenträg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DE4134539A1 (de) 1991-10-18 1993-04-22 Gao Ges Automation Org Aufzeichnungstraeger mit farbigen bildinformationen, insbesondere wert- oder ausweiskarte
DE102006034854A1 (de) 2006-07-25 2008-01-31 Ovd Kinegram Ag Verfahren zur Erzeugen einer Lasermarkierung in einem Sicherheitsdokument sowie derartiges Sicherheitsdokument
DE102011108527A1 (de) 2011-07-26 2013-01-31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Datenträgerkarte mit Sicherheitsfaden
DE102019000149A1 (de) 2019-01-10 2020-07-16 Mühlbauer Gmbh & Co. Kg Sicherheitseinlage für ein Ausweisdokument mit transparentem Fenster
DE102019000739A1 (de) 2019-02-01 2020-08-06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Gmbh Identifikationsdokument mit biometrischer Bildinformation
DE102019124762B4 (de) * 2019-09-13 2021-04-15 Bundesdruckerei Gmbh Wert- oder sicherheitsprodukt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70352A1 (de) 2024-05-22
WO2023284998A1 (de) 2023-01-19
DE102021003599A1 (de)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8264B2 (en)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having a personalized visual identifier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US850597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data carrier and data carrier produced therefrom
US10259256B2 (en) Process for securing an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and secure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US20060197337A1 (en)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with lenticular watermark
CN108790467B (zh) 用于证件的安全嵌件和用于证件的安全嵌件的制造方法
US20080042427A1 (en) Security Article with Multicoloured Image
US10899160B1 (en)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with multiview image
US10363768B2 (en)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with contoured surface image
EP2094505B2 (en) Secure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such a document
KR102488710B1 (ko) 적층체, 신분증명서, 및, 신분증명서의 검증 방법
US11893432B2 (en) Authentication medium, authentication medium manufacturing method, authentication medium reading method, and authentication medium verification method
CN108790465B (zh) 用于证件的具有uv涂层的安全嵌件和用于证件的具有uv涂层的安全嵌件的制造方法
DK2414172T3 (en) A method of producing an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comprising a transparent section with anti-counterfeit bubbles and a corresponding use of a laser.
CN108790466B (zh) 用于证件的具有凹部的安全嵌件和用于证件的具有凹部的安全嵌件的制造方法
CN103761555A (zh) 应用于机动车驾驶证的图像防伪识别方法
Liersch ID cards and passports
CN117715765A (zh) 身份证件、系统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身份证件的方法
EP4147878A1 (en) Data carrier with secured surface personalization element
EP4159466A1 (en) Security element, security document with security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8062417A (ja) 偽造防止用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okule THE LATEST DOCUMENT PERSONALIZ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IR DETECTION METHODS
Kappe et al. True color laser personalization for highly fraud-resistant ID docu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