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5211A -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5211A
CN117715211A CN202211025883.2A CN202211025883A CN117715211A CN 117715211 A CN117715211 A CN 117715211A CN 202211025883 A CN202211025883 A CN 202211025883A CN 117715211 A CN117715211 A CN 117715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lay device
network device
beams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58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矛
马传辉
刘凤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58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1521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391 priority patent/WO20240411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715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5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与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波束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确定第一波束集合,该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用于中继设备转发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第二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上报的或者预配置的;网络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波束集合。通过上述方法,本申请能够实现中继设备的波束方向对准网络设备,从而使得中继设备能够更好地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Description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近距离的场景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可以直接进行通信,但当二者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可以通过中继设备辅助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中继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包括来自网络设备或者来自终端设备的信号)放大后转发。
目前,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只考虑了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直接通信时的波束管理,没有考虑在引入中继设备之后,如何调整中继设备的波束方向,使得中继设备能够更好地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能够实现中继设备的波束方向对准网络设备,从而可以使得中继设备能够更好地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波束信息;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确定第一波束集合,该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用于中继设备转发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该第二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上报的或者预配置的;网络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该第一波束集合。
具体来说,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中继设备的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为中继设备配置第一波束集合,该第一波束集合中波束的方向能够与网络设备进行对准,如此,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波束集合更好的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的控制模块确定的,第二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的转发模块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波束信息对应于中继设备的第一天线,第二波束信息对应于中继设备的第二天线。
可选地,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不相同。
可选地,第一天线对应于控制模块,第二天线对应于转发模块。
可选地,第一天线属于控制模块,第二天线属于转发模块。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中继设备的控制模块确定的第一波束信息以及中继设备的转发模块的第二波束信息来确定第一波束集合,可以使得第一波束集合可以对准网络设备,继而,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波束集合更好的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确定该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网络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波束集合,该第二波束集合是网络设备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的。
可选地,该第一波束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该第二波束集合的波束,或者,该第二波束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该第一波束集合的波束。
具体来说,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为中继设备配置相较于第一波束集合更能对准网络设备的第二波束集合,如此,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波束集合更好的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波束信息包括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波束方向信息;该第二波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的数量信息,波束的准共址信息,波束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之间的相对关系,波束集合的数量信息,波束集合的准共址信息,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波束索引与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天线阵列信息,权值生成信息,或者,天线信息。
具体来说,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中继设备上报的关于网络设备与中继设备之间的初始的波束方向信息从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波束信息中确定的多个波束集合中确定第一波束集合,如此,中继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一波束集合更好地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另外,第一波束集合是可以对准网络设备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包括:网络设备通过中继设备的第一波束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网络设备接收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是终端设备根据中继设备转发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的;或者,网络设备接收通过中继设备的该第一波束集合转发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该测量信息。
具体来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下行测量方式或者上行测量方式来确定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
可选地,参考信号用于波束测量。
可选地,测量信息是终端设备确定的,并由中继设备负责将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转发给网络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权值,每个第一权值包括第一分量,该第一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具体来说,中继设备为反射面时,反射面的权值可以包括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网络设备可以向中继设备发送包括回传链路波束的分量对应的信息;基于网络设备下发的配置信息,中继设备可以调整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的分量,且基于原有的接入链路波束的分量,形成新的权值。从而使其回传链路波束与网络设备对准(或者更加匹配),且接入链路波束朝向目标方向进行反射(与目标方向更加匹配)。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上述的第一配置信息向中继设备指示至少一个第一权值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第一权值的第一分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权值还包括第二分量,该第二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具体来说,通过将反射面的权值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第一分量,以及接入链路波束对应的第二分量,如此,可以简化反射面的权值的设计形式。网络设备下发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的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中继设备可以基于该分量,调整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的分量,使其回传链路与网络设备对准。另外,网络设备下发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接入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中继设备还可以基于该分量,调整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使其接入链路波束与终端设备对准。
通过分别调整回传链路的第一分量和接入链路的第二分量,使得中继设备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实现信号反射(或转发),从而辅助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权值,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三分量,该第三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四分量,该第四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包括: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信息;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波束集合,该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用于中继设备转发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该第一波束集合是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确定的;其中,该第二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上报的或者预配置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的控制模块确定的,第二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的转发模块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波束信息对应于中继设备的第一天线,第二波束信息对应于中继设备的第二天线。
可选地,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不相同。
可选地,第一天线对应于控制模块,第二天线对应于转发模块。
可选地,第一天线属于控制模块,第二天线属于转发模块。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中继设备通过该第一波束集合向终端设备转发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用于测量;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是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中继设备通过第一波束集合向网络设备转发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波束集合,该第二波束集合是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确定的。
可选地,该第一波束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该第二波束集合的波束,或者,该第二波束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该第一波束集合的波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波束信息包括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波束方向信息;该第二波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的数量信息,波束的准共址信息,波束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之间的相对关系,波束集合的数量信息,波束集合的准共址信息,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波束索引与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天线阵列信息,权值生成信息,或者,天线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权值,每个第一权值包括第一分量,该第一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权值还包括第二分量,该第二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权值,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三分量,该第三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四分量,所述第四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器,通信接口用于收发数据和/或信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第一方面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该模块或单元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波束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确定第一波束集合,该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用于中继设备转发该通信装置或者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该第二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上报的或者预配置的;该收发单元,还用于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波束集合。
应理解,上述的收发单元可以包括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用于执行通信装置的发送动作,接收单元用于执行通信装置的接收动作。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合为一个收发单元。在此做统一说明,后文不再赘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的控制模块确定的,第二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的转发模块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波束信息对应于中继设备的第一天线,第二波束信息对应于中继设备的第二天线。
可选地,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不相同。
可选地,第一天线对应于控制模块,第二天线对应于转发模块。
可选地,第一天线属于控制模块,第二天线属于转发模块。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该收发单元,还用于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波束集合,该第二波束集合是该通信装置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的。
可选地,该第一波束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该第二波束集合的波束,或者,该第二波束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该第一波束集合的波束。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波束信息包括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波束方向信息;该第二波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的数量信息,波束的准共址信息,波束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之间的相对关系,波束集合的数量信息,波束集合的准共址信息,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波束索引与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天线阵列信息,权值生成信息,或者,天线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中继设备的第一波束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该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中继设备转发的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是终端设备根据中继设备转发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的;或者,该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通过中继设备的第一波束集合转发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每个参考信号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该测量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权值,每个第一权值包括第一分量,该第一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权值还包括第二分量,该第二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权值,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三分量,该第三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四分量,该第四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第二方面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中继设备,也可以是中继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中继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该模块或单元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信息;该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波束集合,该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用于该通信装置转发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该第一波束集合是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确定的;其中,该第二波束信息是该通信装置上报的或者预配置的。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波束信息是该通信装置的控制模块确定的,第二波束信息是该通信装置的转发模块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波束信息对应于该通信装置的第一天线,第二波束信息对应于该通信装置的第二天线。
可选地,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不相同。
可选地,第一天线对应于控制模块,第二天线对应于转发模块。
可选地,第一天线属于控制模块,第二天线属于转发模块。
应理解,上述的收发单元可以包括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用于执行通信装置的发送动作,接收单元用于执行通信装置的接收动作。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合为一个收发单元。在此做统一说明,后文不再赘述。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该第一波束集合向终端设备转发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用于测量束;该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是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的。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该第一波束集合向网络设备转发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波束集合,该第二波束集合是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确定的。
可选地,该第一波束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该第二波束集合的波束,或者,该第二波束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该第一波束集合的波束。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波束信息包括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波束方向信息;该第二波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的数量信息,波束的准共址信息,波束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之间的相对关系,波束集合的数量信息,波束集合的准共址信息,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波束索引与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天线阵列信息,权值生成信息,或者,天线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权值,每个第一权值包括第一分量,该第一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权值还包括第二分量,该第二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权值,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三分量,该第三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四分量,该第四分量用于指示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与中继设备;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继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出和/或输入信号,逻辑电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输入输出接口用于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波束信息;该逻辑电路用于根据该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确定第一波束集合,该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用于转发至少一个参考信号中对应的参考信号,该第二波束信息是中继设备上报的或者预配置的;该输入输出接口还用于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该第一波束集合。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信息;该输入输出接口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波束集合,该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用于转发至少一个参考信号中对应的参考信号,该第一波束集合是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确定的;其中,该第二波束信息是该通信装置上报的或者预配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适应通信系统200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反射面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管理的方法400的交互流程图。
图5是控制模块的天线与转发模块的天线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控制模块的波束与转发模块的波束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7是波束或波束集合的二维覆盖范围的示意图。
图8是不同波束或波束集合相邻的覆盖范围的示意图。
图9是波束集合与信号之间对应的示意图。
图10是不同波束或波束集合相交的覆盖范围的示意图。
图11是波束或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波束索引设置的示意图。
图13是不同波束在不同角度的归一化增益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扫描的一种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扫描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扫描的再一种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900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20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2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22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空口(newradio,NR)、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系统等5G之后演进的系统、星间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非陆地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卫星基站以及终端设备。卫星基站为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卫星基站也可以与地面基站进行通信。卫星可作为基站,也可作为终端设备。其中,卫星可以是指无人机,热气球,低轨卫星,中轨卫星,高轨卫星等非地面基站或非地面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于同构网络与异构网络的场景均适用,同时对于传输点也无限制,可以是宏基站与宏基站、微基站与微基站和宏基站与微基站之间的多点协同传输,对FDD/TDD系统均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低频场景(sub 6G),也适用于高频场景(6GHz以上),太赫兹,光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适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的通信,也可以适用于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终端和终端的通信,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于终端与单个基站连接的场景,其中,终端所连接的基站以及基站所连接的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为相同制式。比如CN为5GCore,基站对应的为5G基站,5G基站直接连接5G Core;或者CN为6G Core,基站为6G基站,6G基站直接连接6G Core。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用于终端与至少两个基站连接的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使用通信网络中不同形态的基站组成的宏微场景,例如,基站可以是卫星、空中气球站、无人机站点等。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适合于同时存在广覆盖基站和小覆盖基站的场景。
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5.5G、6G及以后的无线通信系统,适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地面蜂窝通信、NTN、卫星通信、高空通信平台(high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HAPS)通信、车辆外联(vehicle-to-everything,V2X)、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以及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通信等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具体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用户站、移动台(mobilestation)、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卫星电话、蜂窝电话、智能手机、无线数据卡、无线调制解调器、机器类型通信设备、可以是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premises equipment,CPE)、智能销售点(point of sale,POS)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高空飞机上搭载的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机器人、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中的终端、V2X中的终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或者5G之后演进的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或者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可以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还可以称为RAN节点。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gNodeB(gNB)等5G网络中的基站或者5G之后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或者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以及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辆外联(vehicle-to-everything,V2X)、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还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NTN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或者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具有信号转发功能,可以对信号进行放大,例如中继器。另外,中继设备还可以对信号的载波频率进行搬移,或者还可以将信号解调后重新调制再转发,或者还可以将信号降噪后再转发。因此中继可以是如下任意一种形式:放大转发、解调转发、移频转发、降噪转发。此外,中继还有另外的一种形态,称为反射器,或者称为反射面,或者其它可能称号: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反射阵列,智能反射阵列(intelligent reflecting array),反射器,智能反射器,反射设备(backscatter device),无源设备(passive device),半有源设备(semi-passivedevice),散射信号设备(ambient signal device)。中继设备还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终端设备。如果考虑网络侧对中继设备的控制能力,可以分为非智能中继设备、智能中继设备;或者可以分为非网络控制中继设备(uncontrolled repeater)、网络控制中继设备(network controlled repeater,NetConRepeater或NCR)。网络设备可以控制中继设备进行更多增强性能的功能,例如,中继发送功率控制、中继放大增益控制、中继波束扫描控制、中继预编码控制、通断控制、上/下行转发控制中的至少一项。
中继设备在逻辑上包含多个部分,有信号收发单元、控制器、信号放大器等一个或者多个,用于实现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通信和信令交互、信号放大等。中继设备的控制器也称为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或者终端(terminal)、或者固定终端(fixedterminal,FT),其它部分框图可以构成无线射频单元(radio unit,RU)(还可以称为或者DU、或者分布式射频单元(distributed radio unit,DRU)等)。
例如下行通信时,其中一个信号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的信号,另外一个信号收发单元用于把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转发给终端设备。控制器还可以借助信号收发单元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例如,控制器通过信号收发单元与网络设备通信,用于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以及波束对准等,还可以用于接收网络设备的配置/指示信息,从而方便网络设备控制中继设备的工作时间、工作状态、或工作方式等。或者用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触发信号,从而使得中继设备根据需要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再例如,控制器还能够根据网络设备指示信息或者自身测量信息,确定信号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例如放大倍数、相位)。其中,各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例如信号放大器是多个,分别对应不同的极化方向或者中继无线射频通道。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波束成型技术能够将传输信号的能量限制在某个波束方向内,以此增加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效率。在采用波束成型技术的通信网络中,首先需要将发送波束/接收波束与无线信道进行匹配,使得接收波束获得来自发送波束比较好的信号质量,从而完成发送波束/接收波束和无线信道之间的匹配,这通常由波束扫描来完成。
图1是现有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图1的(a)示出了网络设备110的波束扫描过程。图1的(b)示出了终端设备120的波束扫描过程。
具体地,网络设备110的发送波束扫描时,终端设备120固定接收波束,网络设备110通过多个发送波束分别向终端设备120发送参考信号,并由终端设备120进行测量,从而完成网络设备的发送波束和无线信道之间的匹配。网络设备110的接收波束扫描时,终端设备120固定发送波束,网络设备110通过多个接收波束接收终端设备120发送的参考信号,并进行测量,从而完成网络设备的接收波束和无线信道之间的匹配。
具体地,终端设备120的接收波束扫描时,网络设备110固定发送波束,终端设备120通过多个接收波束接收网络设备110发送的参考信号,并进行测量,从而完成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和无线信道之间的匹配。终端设备120的发送波束扫描时,网络设备110固定接收波束,终端设备120通过多个发送波束向网络设备110发送参考信号,并由网络设备110进行测量,从而完成终端设备的发送波束和无线信道之间的匹配。
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的距离较远时,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阻挡、阴影等高损耗因素,终端设备120无法与网络设备110直接进行通信。可以通过中继设备130辅助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的通信。加入中继设备130的通信系统如图2所示。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适应通信系统200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所示,中继设备130由两个部分组成:控制模块1301(也可以为控制器)与转发模块1302(也可以为转发链路)。控制模块1301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其通信的链路为控制链路(control link)。转发模块1302与网络设备110以及终端设备120进行通信,其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的链路为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与终端设备120进行通信的链路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如图2中的(b)所示,中继设备130(为反射面)有两个天线面板(或者,两个天线)。第一个天线面板(或第一天线)用于控制模块1301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该天线面板称为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面板,或该天线称为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第二个天线面板(或第二天线)用于辅助终端设备120与网络设备110通信。其中,第二天线可以用于反射信号。在反射信号时,信号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分别对应两个波束。
进一步地,中继设备130中与网络设备110相对的方向称为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与终端设备120相对的方向称为接入链路波束方向。其中,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可以对应中继设备130的权值#A(为泛指)中的第一分量,接入链路波束方向可以对应中继设备130的权值#A的第二分量,权值#A可以同时对应回传链路方向与接入链路方向。中继设备130的每个天线面板可以由多个(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天线构成,单个天线面板可以形成波束。中继设备130的转发模块1302通过对入射信号的反射,并控制天线对信号的反射(反射相位,或者反射权值),来实现辅助终端设备120和网络设备110之间的信号传输。尤其是,反射权值对应的波束,分别与网络设备的波束和终端设备的波束匹配后,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传输性能。
反射面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图3。如图3所示,阵子n的权值un满足如下:
或者权值的相位满足如下:
具体来说,且当信号从回传链路角度入射时,反射面(为中继设备130)会将信号从接入链路角度/>反射出去。对于下行通信,信号从回传链路角度入射,从接入链路角度出射,以辅助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的通信。反之,则从接入链路角度/>入射,从回传链路角度/>出射。为便于描述,可以将反射面的权值对应的相位写成φ=[φ01,…,φN-1],其中,N为反射面的总阵子数量。
根据以上反射面的工作原理,本申请实施例以相位为主来讨论:可以将反射面的权值对应的相位φ拆分成两部分:回传链路分量φBH和接入链路分量φAC,使得:
其中“+”表示向量求和,即其中,φBH和φAC(和/或对应的权值)还可以分别基于离散傅里叶变化(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方式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如图2中的(c)所示,中继设备130有三个天线面板(或者,三个天线),其中第一个天线面板(或第一天线)用于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通信(该天线面板称为回传链路天线面板,或该天线称为回传链路天线),第二个天线面板(或第二天线)用于中继设备130与终端设备120通信(该天线面板称为接入链路天线面板,或该天线称为接入链路天线),第三个天线面板(或第三天线)用于中继设备130的控制模块1301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该天线面板称为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面板,或该天线称为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且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同时工作,实现信号接收、放大、转发功能。中继设备130的每个天线面板,可以由多个(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天线构成,单个天线面板可以形成波束。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将来自网络设备110的信号放大后,经由接入链路波束将该放大后的信号转发至终端设备120,在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转发信号时,需要将该波束对准终端设备120,以获得比较好的传输性能。
其中,接入链路指中继设备辅助信号传输的过程中面向子级节点的链路。例如,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接入链路波束指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波束,接入链路接收波束指中继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号的波束,接入链路发送波束指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使用的波束。回传链路指中继设备辅助信号传输的过程中面向父级节点的链路。例如,中继设备与网络之间的链路。回传链路波束指中继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通信的波束,回传链路接收波束指中继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的波束,回传链路发送波束指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号时使用的波束。
中继设备130可以包括放大转发中继设备,也可以包括反射面。例如,以下行传输为例,网络设备110发送信号到反射面(称为回传链路),反射面将信号反射到终端设备120(称为接入链路),从而打通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号链路。反射面通常由大规模天线构成,不同天线对信号的反射可以不同。通过调整各个天线的反射因子,使得反射面的回传链路形成窄波束,接入链路也形成窄波束,分别对准网络设备120的方向以及终端设备120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反射到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中继设备130为例进行描述,中继设备130包括反射面和放大转发中继设备。
中继设备130辅助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进行通信的过程中,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需要对准网络设备110。若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与网络设备110之间没有对准,则可能无法很好地接收网络设备110发送的信号,继而无法很好地将网络设备110的信号转发给终端设备130。但是现有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的波束管理主要为了方便终端设备120连接网络设备110,并没有考虑加入中继设备130之后,如何调整中继设备130的波束方向,使得中继设备130能够更好地辅助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的通信的问题。
具体来说,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与网络设备110是否对准直接关系到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的指向是否准确,即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的偏差会导致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方向的偏移,这会使得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的实际覆盖区域与网络中的信号盲区或弱区不匹配。因此,需要使得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对准网络设备110。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能够实现中继设备的波束方向对准网络设备,从而使得中继设备能够更好的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进行描述。应理解,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并不是每个步骤都是必须的,且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不限定。在此做统一说明,后文不再赘述。
应理解,全文所使用的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等也可以为回传侧与接入侧,或者其他类似的词汇,其用于区分中继设备的不同方向,即:回传链路或者回传侧用于指示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相对方向;接入链路或者接入侧用于指示中继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相对方向,在此做统一说明,后文不再赘述。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管理的方法400的交互流程图。图4中的方法流程可以由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执行,或者由安装于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中的具有相应功能的模块和/或器件(例如,芯片或集成电路等)执行,本申请不限定。下文以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为例进行说明。波束管理的方法400的执行主体为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如图4所示,波束管理的方法400包括:
S410、中继设备130向网络设备110发送波束信息W1。
相应地,网络设备130接收来自中继设备130发送的波束信息W1。
具体而言,中继设备130向网络设备110发送的波束信息W1可以是由中继设备130的控制模块1301确定的。其中,控制模块1301又可以称为控制器、移动终端、终端(terminal)或者固定终端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
为了实现中继设备130辅助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30进行通信,中继设备130首先需要接入网络设备110。在接入过程中,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可以建立连接关系。在接入过程中,控制模块1301确定网络设备110与中继设备130之间的波束方向信息。该波束方向信息可以视为网络设备110与中继设备130之间的初始波束方向信息。该波束方向信息可以为实现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对准网络设备110提供参考,具体将在下文描述。
控制模块1301具有天线阵列,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与转发模块1302用于辅助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进行通信的天线阵列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例如,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与转发模块1302共享的。若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是独立的,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能够用于控制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又例如,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的数量与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的数量存在关联。
换句话说,中继设备130是反射面时,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与反射面的天线阵列不相同;中继设备130是放大转发中继设备时,控制模块1301和转发模块可以共用天线阵列,也可以不共用天线阵列(例如,采取更加简单的控制器)。
示例性地,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满足m×n,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满足(m*X)×(n*Y)。其中,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的数量在水平方向是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的X倍,在垂直方向是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的Y倍。
具体的说,控制模块1301确定的波束信息W1可以是通过现有的波束扫描方法确定的。例如,通过下行方式时,网络设备110通过中继设备13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120测量该参考信号,并向网络设备110上报该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网络设备110根据该测量结果确定用于传输该参考信号的波束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则重新调整波束,并重复该过程;若合适,则确定该波束为网络设备110与中继设备130之间的初始波束;通过上行方式时,终端设备120通过中继设备130向网络设备110发送参考信号,网络设备110测量该参考信号,并确定该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若不合适,则重新调整波束,并重复该过程;若合适,则确定该波束为网络设备110与中继设备130之间的初始波束。
综上,控制模块1301可以确定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初始波束方向信息,并将其上报给网络设备110。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波束信息W1包括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波束方向信息。
具体地,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波束方向信息可以是指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信息,也可以是指网络设备的波束方向信息。其中,关于波束方向信息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后续的关于波束信息W2的多层次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20、网络设备110根据波束信息W1与波束信息W2确定波束集合Q1。
波束信息W2可以是中继设备130上报的,也可以是预配置的。例如,在部署中继设备130时,可以通过运行/维护手段将波束信息W2配置在网络设备110中。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波束信息W2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波束或波束集合的数量信息;
波束或波束集合的准共址信息;
波束或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
波束之间,或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
波束索引与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
天线阵列信息;
权值生成信息;以及,
天线信息。
天线信息可以包括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信息,也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信息。具体见下文描述,在此不多言。
应理解,波束信息W2是中继设备130的转发模块1302的信息。
可选地,波束信息W1与中继设备130的第一天线之间有关联关系,波束信息W2与中继设备130的第二天线之间有关联关系。
可选地,波束信息W1对应于中继设备130的第一天线,波束信息W2对应于中继设备130的第二天线。
可选地,第一天线对应于中继设备130的控制模块1301,第二天线对应于中继设备130的转发模块1302。
可选地,第一天线属于中继设备130的控制模块1301,第二天线属于中继设备130的转发模块1302。其中,关于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关于中继设备130的硬件设备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天线可以是上述所描述的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面板,第二天线也可以是上文所描述的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面板。其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可以是不相同的两个天线。
天线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天线数量、极化配置信息、天线排布等。
可选地,天线信息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数量与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数量之间的倍数差,例如,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数量与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数量在水平方向的比值;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数量与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数量在垂直方向的倍数差。
可选地,天线信息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与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之间的夹角。具体可以参看图5。
图5是控制模块的天线与转发模块的天线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5所示,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为4×4,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为2×2。其中,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与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的极化方向均为双极化方向。其中,乘号之前的数字表示水平方向(horizontal)的天线数量,乘号之后的数字表示垂直方向(vertical)的天线数量。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数量为4根天线,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数量为16根天线。在水平方向,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数量与MT的天线数量的比值为2。在垂直方向,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数量与MT的天线数量的比值为2。
示例性地,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和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之间的夹角为0°(同方向)。
网络设备110根据波束信息W1与波束信息W2确定的波束集合Q1可以包括中继设备130能够生成的所有波束,也可以包括中继设备130能够生成的所有波束中的部分波束。
控制模块1301的每个波束的宽度大于中继设备130的每个回传链路波束的宽度,以及,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方向对于确定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假设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和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在水平方向的阵子数量相差倍数为MH,在垂直方向的阵子数量相差倍数为MV,且二者的同极化方向朝向相同(如果有偏差,可以根据角度偏移补偿方位角度差)。
网络设备110可以基于上述的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与转发模块1302的波束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波束集合Q1。
具体地,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分别获取转发模块1302水平方向的M'H个波束分量与垂直方向的M'V个波束分量,并根据这些波束分量进行波束管理。具体来说,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的宽度总和应该等于转发模块1302的回传链路波束的宽度总和。具体可以见图6。
图6是控制模块的波束与转发模块的波束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宽度以大圆形进行表征,转发模块1302的波束宽度以小圆形进行表征。控制模块1301的每个波束的波束宽度均大于转发模块1302的每个波束(以回传链路波束为主)的波束宽度。转发模块1302的波束数量与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数量在水平方向的比值为2:4,在垂直方向的比值为2:4。
如图6所示,左侧的虚线小框所圈定的波束宽度等于右侧的虚线小框所圈定的波束宽度相同,右侧的虚线小框内的每个波束的分辨率高于左侧的虚线小框内的每个波束的分辨率。示例性地,波束信息W1可以用于确定左侧的虚线小框,例如,波束#21,波束信息W2可以用于确定右侧的虚线大框,例如,波束*31、波束*32、波束*41以及波束*42。
例如,网络设备110确定R=M'H+M'V-1个波束。其中,水平方向的M'H个波束分量(见图6中的*31与*32)与1个垂直方向的波束分量组成M'H个波束。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10选择M'V个波束分量(见图6中的*31与*41)中位于最中心的波束分量(见图6中的*41)分别与M'H个波束分量进行组合,构成M'H个波束(例如,*31与*41的组合,*32与*41的组合)。又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10随机从M'V个波束分量中选择1个波束分量分别与M'H个波束分量进行组合,构成M'H个波束。垂直方向的M'V个波束分量(见图6中的*31与*41)以及1个水平方向的波束分量构成M'V个波束。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10选择M'H个波束分量中位于最中心的波束分量(见图6中的*42)分别与M'V个波束分量进行组合,构成M'V个波束(例如,*31与*42的组合,*41与*42的组合)。又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10随机从M'H个波束分量中选择1个波束分量分别与M'V个波束分量进行组合,构成M'V个波束。
综上,除去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之间重叠的一个波束(见图6中的*31),网络设备110最终确定M'H+M'V-1个波束。换言之,网络设备110根据波束信息W1与波束信息W2确定的波束集合Q1包括R个波束。
例如,网络设备110确定R=KV M'H+KHM'V个波束。其中,水平方向的M'H个波束分量与KV个垂直方向的波束分量组成KV M'H个波束。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10选择M'V个波束分量中位于最中心的KV个波束分量分别与M'H个波束分量组合,构成KV M'H个波束。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10随机从M'V个波束分量中选择KV个波束分量分别与M'H个波束分量进行组合,构成KVM'H个波束。垂直方向的M'V个波束分量与KH个水平方向的波束分量组成KHM'V个波束。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10选择M'H个波束分量中位于最中心的KH个波束分量分别与M'V个波束分量组合,构成KHM'V个波束。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10随机从M'H个波束分量中选择KH个波束分量分别与M'V个波束分量组合,构成KHM'V个波束。
综上,网络设备110最终确定M'H+M'V-1个波束。换言之,网络设备110根据波束信息W1与波束信息W2确定的波束集合Q1包括R个波束。
例如,网络设备110确定R=M'HM'V个波束。其中,水平方向的M'H个波束分量与垂直方向的M'V个波束分量分别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进行两两组合,组成M'HM'V个波束。
综上,网络设备110最终确定M'HM'V个波束。换言之,网络设备110根据波束信息W1与波束信息W2确定的波束集合Q1包括R个波束。
可选地,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组合关系。
应理解,KH、KV、M'H、M'V为正整数。一般地,KH<<MH,KV<<MV,可以降低扫描开销。M'H≈MH,M'V≈MV,使得波束测量更准。其中,M'H与MH相近,M'V与MV相近,从而可以实现通过波束插值就获得比较好的波束对准性能。
具体而言,波束集合Q1包括R个波束,R个波束的确定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描述。波束集合Q1用于中继设备130辅助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的通信,或者说,用于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通信,这二者可以理解为是等同含义。
具体来说,波束信息W1能够指示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初始波束方向信息,该初始波束方向信息能够确定控制模块1301的至少一个波束,且至少一个波束中每个波束的宽度是大于转发模块1302的每个回传链路波束的宽度,这会使得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的分辨率低于转发模块1302的回传链路波束的分辨率。控制模块1301的一个波束可能对应转发模块1302的多个回传链路波束。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确定转发模块1302的回传链路波束,从而使得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对准网络设备110。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述的内容。
一种可能的实现,波束信息W2包括回传链路波束的波束/波束集合的数量信息。数量信息可以是指回传链路最大的波束/波束集合的数量,也可以是指回传链路的候选波束/候选波束集合的数量,其中,候选波束/候选波束集合属于回传链路的所有波束/波束集合中的一部分。
示例性地,波束信息W2包括波束集合(可以根据波束信息W2确定的波束集合,例如{A,B,C,…})中集合的数量,A、B或C为波束集合的索引。波束信息W2也可以包括波束的数量,即波束信息W2包括波束集合{A,B,C,…}中集合的数量,以及波束集合A({a0,a1,a2,…})中波束的数量,波束集合B({b0,b1,b2,…})中波束的数量,以及波束集合C({c0,c1,c2,…})中波束的数量,a0、a1、a2、b0、b1、b2、c0、c1和c2均为波束的索引。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波束信息W2还可以包括接入链路波束的波束/波束集合的数量信息。数量信息可以是指接入链路最大的波束/波束集合的数量,也可以是指接入链路的候选波束/候选波束集合的数量,其中,候选波束/候选波束集合属于接入链路的所有波束/波束集合中的一部分。
一个波束集合(波束集合也可称为波束集)包括至少一个波束。波束集合或者波束的数量可以是{1,2,4,6,8,10,16,24,32}中的任意一个值。其中,波束集合或者波束的数量不大于K,K可以是{1,2,4,6,8,10,16,24,32}中的任意一个值。
一个可能的实现,能根据波束信息W2确定的波束集合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波束集合,例如根据波束信息W2确定的波束集合为{A,B,C,…},其中包括多个波束集合,例如包括波束集合A、波束集合B、波束集合C等。
一种可能的实现,波束信息W2包括接入链路波束或者回传链路波束的波束/波束集合的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信息。
QCL关系用于表示多个资源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通信特征,对于具有QCL关系的多个资源,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配置。
具体地,具有QCL关系的天线端口对应的信号中具有相同的参数,或者,一个天线端口的参数(也可以称为QCL参数)可用于确定与该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的另一个天线端口的参数,或者,两个天线端口具有相同的参数,或者,两个天线端口间的参数差小于某阈值。其中,该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时延扩展(delay spread),多普勒扩展(doppler spread),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平均时延(average delay),平均增益,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rx parameters)。其中,空间接收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平均AOA、AOA扩展、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平均AOD、AOD扩展、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送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射波束、接收波束以及资源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是一个抽象概念,其可以对应于传输信号时的瞬时或统计信道特征,例如时延扩展(delay spread),多普勒扩展(doppler spread),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平均时延(average delay),平均增益,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Rxparameters)、空间发送参数(spatial Tx parameters)。其中,空间接收参数或空间发送参数可以包括以下的一项或多项:AOA、平均AOA、AOA扩展、AOD、平均AOD、AOD扩展、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送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射波束、接收波束以及资源标识。即,波束可以通过参考信号来指示/表征,即参考信号之间的QCL关系来体现不同或相同的波束;另外,波束还可以通过多天线系统中作用于天线的权值或者作用于天线端口的码本(codebook)来表示,即波束也可以对应为码本。
示例地,波束集合的QCL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表1只示出了波束集合索引为A、B、C的QCL信息,“…”表示除此之外表1还可以包括其他波束集合的QCL信息,或者表1也可以只包括上述部分波束集合的QCL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后文表格出现“…”可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TCI-状态编号(StateId)-A用于指示集合A的传输配置编号(transmissionconfiguration indicator,TCI)信息,TCI用于配置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之间配置准共址QCL关系。这里的TCI是指中继设备接入链路波束对应的TCI,可以用于表示中继设备转发下行参考信号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解调参考信号之间准共址QCL关系,实际中TCI还可以是其它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地,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的QCL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其中,TCI-状态编号-a0用于指示波束a0的TCI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波束信息W2包括接入链路波束或者回传链路波束的波束/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示例地,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示例地,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的覆盖范围信息如表4所示:
表4
覆盖范围为对应波束集合或者波束的空间覆盖信息。当覆盖范围为对应波束集合的空间覆盖信息时,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可以是该波束集合中所有波束形成的覆盖范围的并集,或者可以是该波束集合中部分波束形成的覆盖范围的并集,或者可以是该波束集合中波束增益超过一定值的波束形成的覆盖范围的并集。
空间覆盖信息可以指覆盖区域,覆盖区域可以指逻辑区域划分。例如,覆盖区域对应为方形,方形定义了长和宽,覆盖区域对应了方形的逻辑编号,或者覆盖区域对应长边起始位置、宽边起始位置、长边的长度、宽边的长度、长边结束位置、宽边结束位置中的至少一项。再例如,覆盖区域对应为方体,方形定义了长、宽、和高,覆盖区域对应了方体的逻辑编号,或者覆盖区域对应长边起始位置、宽边起始位置、高起始位置、长边的长度、宽边的长度、高度、长边结束位置、宽边结束位置以及高结束位置中的至少一项。再例如,覆盖区域对应为极坐标区域,极坐标区域定义了半径和角度,覆盖区域对应了半径的逻辑编号,或者覆盖区域对应半径起始位置、半径结束位置、角度起始位置、角度结束位置中的至少一项。
或者,空间覆盖信息是指覆盖角度范围(或者覆盖方向、或者覆盖方向范围)。具体可以包括水平角度和/或垂直角度。即,覆盖角度范围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水平角度宽度,水平角度起始值,水平角度结束值,垂直角度宽度,垂直角度起始值,波束峰值方向(beam peak direction),波束宽度,波束中心方向(beam centre direction),额定波束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空口峰值方向集合(over theair peak directions set),波束方向对(beam direction pair),或垂直角度结束值。
换句说,每个波束都与波束特性(beam identity)、参考波束方向对(referencebeam direction pair)、波束宽度(beamwidth)、额定波束EIRP、空中(over the air,OTA)峰值方向设置、最大转向方向上的波束方向对及其相关的额定波束EIRP和波束宽度(s)相关联。对于波束和波束方向对,额定波束EIRP水平是中继器在相关波束峰值方向上宣布的最大辐射功率。对于与OTA峰值方向设置内的波束方向对相关联的每个波束峰值方向,可以要求特定的额定波束EIRP水平。
图7是波束或波束集合的二维覆盖范围的示意图。其中,图7的(a)为覆盖区域为方形的示意图,即波束或波束集合的覆盖区域是二维的。图7的(a)中一个方框代表一个波束集合或者一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图7的(a)中仅示意相邻波束的覆盖范围,波束集合或波束之间的覆盖范围可以有重叠。接入链路波束的覆盖范围可以近似对应到阵列天线成型中水平方向(horizontal)和垂直方向(vertical)共同定义的区域。例如x轴对应到水平方向,y轴对应到垂直方向。一个波束或者一个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可以定义为3dB角度的宽度(角度的宽度还可以是其它值,例如5dB、6dB,即与最强波束增益相差3dB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区域。图7的(b)示出了极坐标区域中对应的覆盖区域,其中某一个波束或波束集合的覆盖区域为区域abcd,半径起始位置为半径结束位置为/>角度起始位置为θ1,角度结束位置为/>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集合或者波束对应的覆盖范围可以是相邻的,如图8所示。
图8是不同波束或波束集合相邻的覆盖范围的示意图。当波束集合或波束对应的覆盖范围相邻时,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波束信息W2中可以包括波束集合A的起始覆盖范围、波束集合A,B,C等的覆盖范围宽度信息以及每个波束集合的相邻/相对顺序,即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上述信息确定每个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或者,波束信息W2中可以包括波束a0的起始覆盖范围、每个波束(图8的(b)示出的波束)的覆盖范围宽度信息以及每个波束的相邻/相对顺序,即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上述信息确定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
波束集合或波束之间的相对顺序可以预定义,若波束集合或波束之间的相对顺序预定义,则第0个波束集合或第0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以及每个波束集合或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宽度可以确定每个波束集合或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波束集合(或者波束)可以与信号之间关联(或对应),如图7所示(图9以波束集合为例)。
图9是波束集合与信号之间对应的示意图。具体地,可以根据信号在时域或频域上的先后顺序确定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顺序,或者根据信号在时域或频域上的位置确定对应的波束集合的索引(或者编号)。图9中的T可以理解为信号0(或其他信号例如信号1、信号2)的发送周期,或者波束集合A(或其他波束集合例如波束集合B、波束集合C)的使用周期,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此时,波束信息W2中可以只包括第0个波束集合的起始覆盖范围和每个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宽度,网络设备110可确定每个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图8的(a)中覆盖范围以角度为例,假设波束集合间的相对顺序按图8的(a)中的顺序预定义,每个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宽度都为W,则第0个波束集合(即波束集合A)的角度覆盖范围为(S,S+W],其中S为波束集合A的起始覆盖角度,则波束集合B的角度覆盖范围为(S+W,S+2W],波束集合C的角度覆盖范围为(S+2W,S+3W],第i个波束集合的角度覆盖范围为(S+i×W,S+(i+1)×W]。
类似地,波束信息W2中可以只包括第0个波束的起始覆盖范围和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宽度,网络设备110可确定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即图8的(b)中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也可通过上述确定每个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的方式确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波束信息W2包括接入链路波束或者回传链路波束的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或者波束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对关系可以指覆盖范围之间的关系,相对关系包括相交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QCL关系。或者,在QCL信息中引入覆盖范围的参数,则可以将相交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认为是QCL关系的几种特例。
相交关系是指波束覆盖范围之间有交集,即接入链路(回传链路)波束集合或者接入链路(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覆盖范围可以相互有重合,具体可以参见图10。
图10是不同波束或波束集合相交的覆盖范围的示意图。如图10的(a)所示,波束集合A和C是相邻的,无相交关系,波束集合B和A,以及波束集合B和C有相交关系,即波束集合B和A,波束集合B和C的覆盖范围有交叠。如图10的(b)所示,波束ai与ai+1之间是相邻的,波束bi与bi+1之间是相邻的,波束ci与ci+1之间是相邻的,波束di与di+1之间是相邻的,其中,i大于或等于0。波束ai和bi、波束ai+1和bi的覆盖范围都有交叠,波束ci和di、波束ci+1和di的覆盖范围都有交叠。O表示波束集合或者波束覆盖范围之间的偏移。O可以是波束集合或者波束的覆盖范围的一半,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如果波束信息W2中包括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其中一个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网络设备110可根据上述信息确定与该波束集合有相对关系的另一个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或者如果波束信息W2中包括波束之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其中一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信息,网络设备110可根据上述信息确定与该波束有相对关系的另一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信息。
例如,图10的(a)中,波束信息W2中包括波束集合A的角度覆盖范围为(S,S+W],波束集合C的角度覆盖范围为(S+W,S+2W],波束集合A和C相邻,波束集合B与波束集合A和C相交,且偏移值为O,网络设备110可确定波束集合B的覆盖范围为(S+O,S+W+O]。
包含关系或者隶属关系是指一个波束集合(或者波束)的覆盖范围,包含于另外一个波束集合(或者波束)覆盖范围,具体可以参见图11。
图11是波束或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1的(a)所示,波束a0、a1和a2的覆盖范围包含于波束集合A的覆盖范围,波束b0、b1和b2的覆盖范围包含于波束集合B的覆盖范围。如图11的(b)所示,波束A0的覆盖范围与波束a0、a1、a2、a3的覆盖范围相同,则相对而言,波束A0可以称为宽波束,波束a0可以称为窄波束,此处,宽波束和窄波束是相对于波束的覆盖区域的大小而言的。
基于上述方案,波束信息W2可以包括波束集合之间的关系或波束之间的关系,网络设备110可以基于波束信息W2进行中继设备130的波束(包括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的调度和指示。并且网络设备110可通过波束集合(或者波束)之间的相对关系调度中继设备的波束扫描(包括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和数据传输。
中继设备的波束(包括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可以不通过波束集合管理,即都采取波束的形式,对中继设备的波束(包括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统一管理,即统一索引,如果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共有5个波束,即波束的索引可以是a0,a1,a2,a3和a4。如果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的波束通过波束集合管理,则如图9所示,不同波束的覆盖范围不相同,具体可以参见图9。
图12是波束索引设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波束集合A(包括波束a0,a1,a2)的覆盖范围,与波束集合B(包括波束b0,b1,b2,b3,b4,b4,b5)的覆盖范围基本相同,与波束集合C(包括波束c0,c1,c2,c3,c4,c5,c6,c7,c8,c9,c10,c11)的覆盖范围也基本相同,即3个波束、6个波束,12个波束分别取得了相同的覆盖范围。因此可以理解,相同覆盖范围内波束数量越多,对应的波束的覆盖范围就越窄,波束增益可能越高。
图13是不同波束在不同角度的归一化增益的示意图。波束的覆盖范围(或波束方向)可以和波束权值(或者称为加权系数、滤波系数等)关联,即一个天线阵列的波束实际取得的覆盖范围,是由天线阵列上的阵元(或阵子),以及天线阵列上作用的数字和模拟加权系数共同确定。
假设天线阵列为线性天线阵列,阵子间距d为半波长,阵子数量Ne=8,上采样参数(或者过采样参数)a=1/2,偏移值b=0时,过采样DFT权值对应的波束覆盖范围如图10示意。横坐标为角度,纵坐标为归一化增益(转化为分贝了),波束m=-1和波束m=0在-3°方向相交,相交点的波束增益相比峰值降低了将近4dB,波束m=0和波束m=1在3°方向相交,相交点的波束增益相比峰值降低约4dB,其中,m为波束的索引。m=-1所示的波束可以对应图10的(b)中的波束a0,m=1所示的波束可以对应图10的(b)中的波束a1,m=0所示的波束可以对应图10的(b)中的波束b0,因波束a0,a1和波束b0的覆盖面积相同,因此波束a0,a1和b0的归一化增益波峰值相同。
因此,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还可以约定中继设备130波束的生成(权值)方式。例如,波束的发送权值(也称为发送滤波)。基于中继设备130天线阵列的参数,可以确定中继设备130的波束发送权值对应的波束或者波束索引、波束集合或波束集合索引。波束的覆盖区域信息、数量信息等,可以对应到权值的信息、天线阵列信息(天线阵列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波束信息W2包括中继设备的天线阵列信息(包括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和/或权值生成信息(包括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
示例地,天线阵列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参数:阵子数量Ne、阵子间距d、移相器数量Np、数字通道数量、模拟通道数量、端口数量。其中,每个参数可以为二维的,例如,区分水平方向(horizontal,H)和垂直方向(vertical,V),(Ne,H,Ne,V)表示水平方向阵子数量Ne,H、垂直方向阵子数量Ne,V,(dH,dV)表示水平方向阵子间距dH、垂直方向阵子间距dV,(Np,H,Np,V)表示水平方向移相器数量Np,H、垂直方向移相器数量Np,V
示例地,权值生成信息可以是天线阵列对应的权值um,um可以是基于DFT的向量,其中m表示波束索引。
其中,即权值um表示为Ne×1的列向量,其中,/>为虚数单位,e为自然对数底数,m为任意整数,T为矩阵或向量转置符号。
或者,即权值um表示为Ne×1的列向量,上述公式中,a可以对应为上采样(或者过采样)参数,b为偏移值。例如,/>则um对应的波束(或权值)为两倍上采样DFT波束,/>则um对应的波束(或权值)为四倍上采样DFT波束。
或者,考虑Ne=2Np,即天线阵列中一个移相器驱动两个阵子,即权值um表示为2Np×1的列向量,m为任意整数或实数。以上以一个移相器驱动两个阵子、且两个阵子相邻放置为例,实际中可以是其它任意数以及任意布局方式,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进行扩展,如下示例得到相应的权值。
或者,考虑Ne=2Np,即天线阵列中一个移相器驱动两个阵子,即权值um表示为2Np×1的列向量,m为任意整数或实数。
或者,考虑Ne=3Np,即天线阵列中一个移相器驱动三个阵子,,即权值um表示为2Np×1的列向量,m为任意整数或实数。
示例地,权值生成信息可以是天线阵列对应的权值um,um可以是基于DFT扩展的向量。
例如,um可以基于DFT平方率扩展,或者其它任意形式扩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以平方率扩展为例,
上述权值生成信息也可以理解为权值生成方式(um的计算公式),例如波束的发送权值或接收权值,发送权值也称为发送滤波,接收权值也称为接收滤波。不同的权值生成信息可以生成不同的波束或波束集合。采取过采样DFT权值,可以生成覆盖方向比较窄、比较密的波束或者波束集合。采取DFT权值,可以生成覆盖方向比较窄、间隔适中的波束或者波束集合;采取DFT平方率扩展权值,可以生成覆盖方向比较宽的波束。
上述um的计算公式为基于过采样DFT的权值生成方式,um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是基于Hadamard矩阵的权值生成方式,或基于基向量的不同循环移位的权值生成方式,或者基于Golay互补序列(或矩阵)的权值生成方式,或者基于其他的权值生成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关于反射面的权值的描述还可以如上文所述,具体可以参看图3的描述。
中继设备130可以同时采取多种权值生成方式,从而生成不同的波束(覆盖范围不同,和/或间隔不同),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当中继设备130在第二波束信息W2中上报接入链路的天线阵列信息和/或权值生成信息时,网络设备110可以确定中继设备130接入链路波束或波束集合,波束索引或波束集合索引,波束或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或波束集合数量信息等。
如果权值生成信息和天线阵列信息确定,则对应的权值um以及波束的覆盖范围与m直接关联,即索引为m的波束对应了权值um。例如,波束的权值和覆盖范围与m直接关联可以通过图12和图13说明,由于图12中的波束c0,c1的覆盖范围分别和波束d0的覆盖范围有交叠,因此可以认为,图12中的波束c0对应图10中m=-1所示的波束,即波束c0的权值为u-1,图12中的波束c1对应图11中m=1所示的波束,即波束c1的权值为u1,图12中的波束d0对应图13中m=0所示的波束,即波束d0的权值为u0
或者类似地,以图10的(b)和图10为例说明,由于图10的(b)中的波束a0,a1的覆盖范围分别和波束b0的覆盖范围有交叠,因此可以认为,图10的(b)中的波束a0对应图13中m=-1所示的波束,即波束a0的权值为u-1,图10的(b)中的波束a1对应图13中m=1所示的波束,即波束a1的权值为u1,图10的(b)中的波束b0对应图13中m=0所示的波束,即波束b0的权值为u0
一种可能的实现,波束信息W2包括波束索引与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波束集合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的至少一项。
示例地,网络设备110可根据波束索引与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中继设备130采用不同权值生成的波束的索引,在后续配置用于测量(或传输数据)的波束时可以直接指示波束的索引。或者网络设备110可根据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后续配置用于测量(或传输数据)的波束时可以直接指示波束的索引。
可选地,网络设备110可以保存波束索引与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波束集合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后续波束的配置或指示。
上述分别介绍了波束信息W2包括波束或波束集合的数量信息,波束或波束集合的QCL信息,波束或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波束之间、或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天线阵列信息以及权值生成信息中任一项时,网络设备110确定中继设备130的波束的方式。当然,波束信息W2还可以包括上述任两项或更多项,当波束信息W2包括上述任两项或更多项时,网络设备110确定中继设备130的波束的方式可结合上述不同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的实现方式,中继设备130可以将其所有可能生成/实现的波束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110,从而给网络设备110调度中继设备130的波束提供信息。
可选地,中继设备130的波束包括多个类别。不同类别的波束用于转发不同的信道或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基于波束或波束集合之间的差异(例如,覆盖范围的差异),将中继设备130的波束进行分类,使不同类别的波束用于转发不同的信道或业务,从而满足不同业务需求,并且可以支持快速和低开销的波束扫描。
示例地,对中继设备130的波束集合进行分类,如表5所示,不同类别的波束集合转发不同的信道或者不同的业务。
表5
示例地,对中继设备的波束集合进行分类,如表6所示,不同类别的波束集合转发不同的信道或者不同的业务。
表6
示例地,不同波束集合(或者波束)对应不同的层级,如表7所示,不同层级可以转发的信道或者信号也在表7示出。
表7
示例性地,不同接入链路波束集合(或者接入链路波束)对应不同的覆盖区域(或者补盲区域,或者补弱区域,或者覆盖范围)。以覆盖区域依次缩窄为例。具体可以见表8:
表8
可选地,B包含于A,或者第二覆盖区域包含于第一覆盖区域。
不同的覆盖区域还可以与覆盖距离关联。其中,覆盖距离可以体现网络设备与中继设备的距离和/或中继设备与终端设备(或者目标覆盖区域)之间的距离。例如,覆盖区域越大,对应的覆盖距离越小。具体可以见表9。
表9
当波束或波束集合是以覆盖范围进行分类时,不同类别的波束或波束集合之间的覆盖范围不同。波束或波束集合还可以按照权值或者其他方式分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波束集合A中的单个波束可以与波束集合B中的1个或多个波束具有QCL关系。中继设备130和网络设备110之间可以对QCL信息进行交互。例如,中继设备130上报网络设备110如下QCL信息:波束集合A和波束集合B中各个波束的QCL关系。再例如,网络设备110配置中继设备130在不同的时间位置,分别发送波束集合A中的至少一个波束a0、以及波束集合#B中部分波束(例如b0,b1)。其中,波束a0的时间位置对应SSB、SIB、PRACH、或寻呼消息的发送时间;波束b0和b1分别对应于波束a0具有QCL关系,且分别是CSI-RS#i(对应波束b0)和CSI-RS#j(对应波束b1),或SRS#m(对应波束b0)和SRS#n(对应波束b1)的发送时间,#i和#j用于区分不同的CSI-RS,#m和#n用于区分不同的SRS。
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继设备130将天线的方位角(水平摆放方向、垂直摆放方向)、坐标位置等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基于该中继设备130的天线的方位角和坐标位置等信息确定中继设备130用于辅助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通信用的波束。
具体来说,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中继设备130上报的关于网络设备110与中继设备130之间的初始的波束方向信息从网络设备110根据波束信息W2中确定的多个波束集合中确定波束集合Q1,如此,中继设备130可以基于该波束集合Q1更好地辅助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的通信,另外,波束集合Q1是可以对准网络设备110的。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110在确定波束集合Q1之前,可以先配置中继设备130的波束扫描方式。具体可以见图14与图15。
具体而言,中继设备130的波束扫描可以包括名义回传链路扫描与名义接入链路扫描两种。具体地,对于名义回传链路扫描而言,需要先固定接入链路分量(也可以理解为接入链路波束),并通过多个回传链路分量(也可以理解为回传链路波束)分别转发参考信号,如此可以确定可能合适的一个或者多个回传链路分量。对于名义接入链路扫描而言,需要先固定回传链路分量,并通过多个接入链路分量分别转发参考信号,如此可以确定可能合适的一个或者多个接入链路分量。下文分别以中继设备130分别为放大转发中继设备与反射面为例进行描述波束扫描的过程。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扫描的一种示意图。图14中的(a)示出了回传链路波束扫描的过程,例如:网络设备110通过波束#A向中继设备130(可以为放大转发中继设备)分别发送不同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例如,RS0,RS2,…,RSK-1),中继设备130可以使用不同的回传链路波束(例如,波束#0,波束#1,…,波束#K-1)接收参考信号。之后,中继设备130可以通过相同的接入链路波束分别发送中继设备130所接收到的网络设备110下发的参考信号。如此,中继设备130可以确定一个或者多个合适的回传链路波束。关于接入链路波束扫描的描述也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网络设备110可以在配置信息中指示中继设备130的波束管理方式。中继设备130根据配置信息可以确定以下至少一个方式:采取多个回传链路波束以及同一个接入链路波束分别放大转发多个参考信号;或者,采取一个回传链路波束以及多个接入链路波束分别放大转发多个参考信号。具体可以参见图14的(b)。如图14的(b)所示,网络设备110可通过资源集1指示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扫描的过程,也可以通过资源集2指示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扫描的过程。例如,网络设备110通过波束#B分别向中继设备130发送多个参考信号(例如,RS0,RS2,…,RSK-1)。中继设备130通过相同的波束#k接收该多个参考信号,并通过多个不同的接入链路波束将其转发出去(例如,波束#a0,波束#a1,…,波束#aK-1)。如此,就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合适的接入链路波束。
可选地,回传链路波束扫描与接入链路波束扫描可以相互结合起来。例如,先进行回传链路波束扫描,再进行接入链路波束扫描;或者,先进行接入链路波束扫描,再进行回传链路波束扫描,本申请不做限定。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扫描的另一种示意图。图15中的(a)示出了名义回传链路扫描的过程,例如:网络设备110通过波束#A向中继设备130(可以为放大转发中继设备)分别发送不同的参考信号(例如,RS0,RS2,…,RSK-1),中继设备130可以使用不同的回传链路分量(例如,回传链路分量#0,回传链路分量#1,…,回传链路分量#K-1)接收参考信号。之后,中继设备130可以通过相同的接入链路分量(例如,接入链路分量#a)分别发送中继设备130所接收到的网络设备110下发的参考信号。如此,中继设备130可以确定一个或者多个合适的回传链路分量。关于名义接入链路扫描的描述也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网络设备110可以在配置信息中指示中继设备130的波束管理方式。中继设备130根据配置信息可以确定以下至少一个方式:采取多个回传链路分量以及同一个接入链路分量分别放大转发多个参考信号;或者,采取一个回传链路分量以及多个接入链路分量分别放大转发多个参考信号。具体可以参见图15的(b)。如图15的(b)所示,网络设备110可通过资源集1指示中继设备130的名义回传链路扫描的过程,也可以通过资源集2指示中继设备130的名义接入链路扫描的过程。例如,网络设备110通过波束#B分别向中继设备130发送多个参考信号(例如,RS0,RS2,…,RSK-1)。中继设备130通过相同的回传链路分量#k接收该多个参考信号,并通过多个不同的接入链路分量将其转发出去(例如,接入链路分量#a0,接入链路分量#a1,…,接入链路分量#aK-1)。如此,就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合适的接入链路分量。
可选地,名义回传链路扫描与名义接入链路扫描可以相互结合起来。例如,先进行回传链路波束扫描,再进行接入链路波束扫描;或者,先进行接入链路波束扫描,再进行回传链路波束扫描,本申请不做限定。
另外,在图15的(b)中,资源集1用于名义回传链路扫描,资源集2用于名义接入链路扫描。应该理解,实际中,两个资源集的时间间隔、时间先后关系不作限定,例如在时间上可以迭代进行或者交叉进行。具体地,资源集1中可以有Y个资源;在网络设备110发送Y个资源的时间上,反射面分别用K个权值进行反射;其中K个权值对应的接入链路分量相同,回传链路分量不同。再具体地,资源集2中可以有R个资源;在网络设备110发送R个资源的时间上,反射面分别用K个权值进行反射;其中K个权值对应的接入链路分量相同,回传链路分量不同。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扫描的再一种示意图。图16中的(a)示出了回传链路波束扫描的过程,并以中继设备130为反射面为例进行描述。对于反射面,由于同一组反射权值同时反映了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波束方向。进行波束扫描时,反射面可以基于K个权值,即K个权值的相位分别为φk=φBH,kAC,k=0,1…,K-1进行回传链路波束扫描。
例如,以下行为例,类似的方式可以扩展到上行。网络设备110通过波束#A向中继设备130(为反射面)发送多个参考信号,例如,网络设备110通过波束#A发送RS0,通过波束#A发送RS1,…,通过波束#A发送RSK-1,中继设备130可以通过不同的φBH对应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进行接收,并通过相同的φAC对应的名义接入链路波束转发出去。例如,中继设备130通过反射权值#0(即φ0)接收并反射RS0,通过反射权值#1(即φ1)接收并反射RS1,…,通过反射权值#K-1(即φK-1)接收并反射RSK-1
应理解,φBH,k,k=0,1…,K-1对应K个(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φAC对应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中继设备130在进行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扫描时,可以使得K个φAC的取值相同,且K个φBH,k不同。
位于名义接入链路波束覆盖方向的终端设备120可以对K个信号进行接收/测量,并反馈测量结果。网络设备110或中继设备130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确定回传链路的可能合适波束。在终端设备120与名义接入链路的方向比较匹配时,回传链路最匹配的方向转发的参考信号质量最好,即接收质量最高的信号对应的反射权值与信道比较匹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网络设备110或中继设备130获取比较匹配的名义回传链路方向(或回传链路分量)。如果名义接入链路有偏差,则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或者多个不同终端设备的测量反馈,确定出一个或者多个匹配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即权值分量φBH,k)。另外,如果是终端设备120上报测量结果给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将确定的回传链路分量对应的指示信息,例如,权值分量索引,通知中继设备130;或者,网络设备110将测量结果通知给中继设备130。如此,中继设备130可以确定一个或者多个合适的φBH,k
关于反射面的接入链路波束扫描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就不再赘述了。通过接入链路波束扫描,中继设备130(为反射面)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合适的φAC,k
中继设备(例如,反射面)的波束扫描方式(也称为信号转发方式、信号反射方式、权值合成方式,或者其它类似等价意义的词)可以根据网络设备110的指示信息确定。波束扫描方式是指进行回传链路波束分量(或权值分量)扫描、进行接入链路波束分量(或权值分量)扫描。以反射面为例,根据扫描方式对应的指示信息、以及权值分量信息,可以确定出合成后的多个权值。
可选地,其中接入链路的权值分量固定,基于多个回传链路的权值分量,合成多个权值;或者,其中回传链路的权值分量固定,基于多个接入链路的权值分量,合成多个权值。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以两个扫描方式结合多次迭代,不作限定。
当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存在偏差时,回传链路波束方向的误差最终体现到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以下行为例,如果回传链路信号的真实方向来自最终的方向如图16中的(b)所示。
图16的(b)所示,网络设备110通过波束#A向中继设备130发送多个参考信号,例如,网络设备110通过波束#A发送RS0,通过波束#A发送RS1,…,通过波束#A发送RSK-1,中继设备130通过K个不同取值的φBH进行接收,例如,中继设备130通过反射权值#0接收RS0,通过反射权值#1接收RS1,…,通过反射权值#K-1接收RSK-1。参考信号的来向与中继设备130的φBH所指示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没有对准时,例如,RS0与反射权值#0中的分量φBH,0所指示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没有对准参考信号的来向,参考信号的实际入射方向与分量φBH,0所指示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之间存在误差。该误差最终会体现到接入链路,导致接入链路的实际信号反射方向与名义接入链路分量对应的波束方向相偏离。
具体来说,φ0对应的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为:
其中,用于指示实际信号入射方向的相位分量,其表达形式可参考φBH,0的形式。当中继设备130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对准了参考信号的来向,通过上述公式(3)所得到的φAC对应的实际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与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之间没有偏差;当中继设备130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没有对准参考信号的来向,实际的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为:/>其与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之间有偏差这会导致终端设备120可能无法接收到中继设备130转发的信号。
因此,如果中继设备130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没有与网络设备110对准,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与参考信号的来向之间的误差会导致实际信号反射方向与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之间的偏离。例如,如图16的(a)与(b)所示,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在图16的(a)所示的三个示意方向,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在图16的(a)所示的三个方向。实际信号入射方向在图16的(b)所示的三个示意方向(实际信号入射方向不变),实际信号反射方向在图16的(b)所示的三个示意方向(其会受到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与参考信号的来向之间的偏差的影响)。若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与实际信号入射方向之间存在偏差,该偏差会最终体现在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与实际信号反射方向之间的偏差之上。
示例性地,中继设备130的反射权值#0中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没有与RS0的来向对准,反射权值#0中的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与实际信号反射方向之间有偏差(见图16的(b)中的第一个示例),终端设备120所接收到的信号可能会很差;中继设备130的反射权值#K-1中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对准了RSK-1的来向,反射权值#K-1中的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与实际信号反射方向之间没有偏差(见图16的(b)的最后一个示例),终端设备120所接收到的信号可能会很好。
当中继设备130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无法对准网络设备110时,中继设备130的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也无法将网络设备110发送的信号转发给终端设备120。换言之,当中继设备130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与参考信号的来向之间存在偏差时,该偏差会体现在中继设备130的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与实际信号反射方向之间的偏差之上,即:上述内容可以理解为中继设备130的名义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与实际信号入射方向之间的偏差会体现在名义接入链路波束方向与实际信号反射方向之间的偏差之上。例如,中继设备130无法将网络设备110发送的参考信号转发给终端设备120。
实际中,可以通过名义上的回传链路、接入链路波束分离设计,简化反射面的权值设计,并实现与网络设备、与目标覆盖位置(或者目标覆盖区域,或者目标用户设备)对准。
可选地,上述的回传链路分量也可以理解为回传链路权值分量或者回传链路相位分量,接入链路分量可以理解为接入链路权值分量或者接入链路相位分量,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回传链路权值分量与回传链路相位分量是等同的表达,接入链路权值分量与接入链路相位分量也是等同的表达。为便于描述,全文采用回传链路分量与接入链路分量进行描述,在此做统一说明,全文不再赘述。
S430、网络设备110向中继设备130发送配置信息T1,其用于配置波束集合Q1。
相应地,中继设备130接收网络设备110发送的配置信息T1。
具体地,配置信息T1包括用于配置波束集合Q1的信息。
可选地,配置信息T1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
波束或波束集合的索引;
过采样参数;
偏移值;
波束的权值生成信息;
波束或波束集合对应的使用时间;
波束或波束集合对应的扫描周期;以及,
在扫描周期中的时隙和/或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位置等。
中继设备可以根据上述这些信息确定网络设备为中继设备配置的波束集合Q1,并根据被配置的波束集合Q1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实现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与网络设备的来波方向对准,从而使得中继设备能够更好的辅助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可选地,该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S440、网络设备110确定波束集合Q1的测量信息。
具体地,波束集合Q1的测量信息可以是由网络设备110自行确定的,也可以是由终端设备130确定的,并向网络设备110上报的。
在下行场景中,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中继设备130的波束集合Q1向终端设备120发送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其中,参考信号用于测量波束集合Q1中对应的波束(或者说:参考信号用于测量)。换言之,中继设备130可以通过波束集合Q1向终端设备120转发网络设备110发送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
可选地,参考信号可以包括DMRS、CSI-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reference signal,PTRS)、SSB、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等。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以参考信号为CSI-RS为例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波束集合Q1包括3个波束,分别是波束#q11、波束#q12以及波束#q13,每个波束可以分别用于传输一个CSI-RS。网络设备110通过中继设备130的波束集合Q1向终端设备120发送三个CSI-RS。例如,中继设备130通过三个不同的回传链路波束接收三个参考信号之后,可以通过同一个接入链路波束向终端设备120发送网络设备110发送的三个CSI-RS。其中,上述描述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110通过中继设备130的波束集合Q1向终端设备120发送至少一个CSI-RS,且由中继设备130负责通过波束集合Q1向终端设备120转发网络设备110发送的至少一个CSI-RS。终端设备120接收到中继设备130转发网络设备110发送的三个CSI-RS之后,可以对三个CSI-RS进行测量,并向网络设备110上报该三个CSI-RS的测量信息。
测量信息可以承载在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中,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传输。
测量信息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者多个: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信噪比(signal-noiseratio,SNR),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tted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发送秩指示(transmitted rank indicator,TRI)、层指示(layer indicator,LI)、定时提前量(timingadvance,TA)、AOA,AOD等。
在上行场景中,网络设备110可以接收中继设备130通过波束集合Q1向网络设备110转发终端设备120发送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具体地,网络设备110所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是由终端设备120向网络设备110发送的,且由中继设备130负责通过波束集合Q1进行转发。
示例性地,波束集合Q1包括3个波束,分别是波束#q11、波束#q12以及波束#q13,每个波束可以分别用于传输一个CSI-RS。中继设备130通过波束集合Q1中的三个不同的波束向网络设备110转发终端设备120发送的三个CSI-RS。网络设备110接收到三个CSI-RS之后,可以对三个CSI-RS进行测量,并确定三个CSI-RS的测量信息。
具体来说,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下行测量方式或者上行测量方式确定波束集合Q1的测量信息。
可选地,一个波束也可以用于传输多个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S450、网络设备110根据波束集合Q1的测量信息确定波束集合Q2。
具体地,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其确定的波束集合Q1的测量信息确定波束集合Q2。例如,波束集合Q1的测量信息显示波束集合Q1中的波束#q11所传输的参考信号的强度低于波束#q12和波束#q13所传输的参考信号的强度,网络设备110可以去除波束集合Q1中的波束#q11,并保留波束#q12和波束#q13。因此,波束集合Q2就可以包括波束#q12和波束#q13。
可选地,波束集合Q1的测量信息显示波束集合Q1中的所有波束所传输的参考信号的强度均较低,网络设备110可以重新配置波束。相应地,波束集合Q2所包括的波束均不同于波束集合Q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集合Q2不同于波束集合Q1,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情况:波束集合Q2与波束集合Q1包括的波束数量不同,例如,波束集合Q1包括波束#q11、波束#q12和波束#q13,波束集合Q2包括波束#q11和波束#q12;也可以体现在波束集合Q1与波束集合Q2包括的对应波束不同,例如,波束集合Q1包括波束#q11、波束#q12和波束#q13,波束集合Q2包括波束#q21、波束#q22和波束#q23等等。
综上,波束集合Q2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波束集合Q1的波束;或者,波束集合Q1包括至少一个不属于波束集合Q2的波束。
可选地,中继设备130可以根据波束集合Q1辅助终端设备12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通信。
中继设备130根据波束集合Q1辅助终端设备12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通信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中继设备130根据波束集合Q1转发信号P或者数据,信号P或者数据可以是终端设备120向网络设备110发送的,并由中继设备130转发;也可以是网络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的,并由中继设备130转发。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或回传链路的“发送”可以理解为“转发”,即中继设备130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发出去。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P可以包括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用于波束管理,或用于信道估计,或辅助信号解调、检测等。参考信号可以包括DMRS、CSI-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SSB、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signal,TR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中继设备130向网络设备110发送由终端设备120根据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的波束集合Q1的测量信息,中继设备130辅助该测量信息的发送。中继设备130接收该测量信息,并向网络设备110转发该测量信息。网络设备110接收该测量信息。
具体来说,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波束集合Q1的测量信息为中继设备130配置相较于波束集合Q1更能对准网络设备110的波束集合Q2,如此,中继设备130可以根据波束集合Q2更好的辅助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的通信。
可选地,该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S460、网络设备110向中继设备130发送配置信息T2,其用于配置波束集合Q2。
相应地,中继设备130接收配置信息T2,并基于配置信息T2确定波束集合Q2。关于配置信息T2的描述可以参考配置信息T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波束集合Q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波束,其用于中继设备辅助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的通信,或者,用于中继设备13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通信。
可选地,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S470,中继设备130根据波束集合Q2辅助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中继设备130根据波束集合Q2辅助终端设备12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通信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是中继设备130根据波束集合Q2转发信号D或者数据,信号D或者数据可以是终端设备120向网络设备110发送的,并由中继设备130转发,也可以是网络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的,并由中继设备130转发。具体内容可以参考S404。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D包括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用于波束管理,或用于信道估计,或辅助信号解调、检测等。参考信号可以包括DMRS、CSI-RS、PTRS、SSB、TR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信息T1与配置信息T2可以由网络设备110配置并下发给中继设备130。配置信息T1与配置信息T2可以承载在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RMSI)、SIB1、SIB2、SIB3,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CE)、下行控制信息(down 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以及系统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设备130为反射面时,波束信息W2可以包括权值信息,其可以包括:回传链路分量与接入链路分量。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配置信息T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权值。其中,每个第一权值包括第一分量,其用于指示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
相应地,中继设备130可以根据第一分量确定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
具体来说,中继设备130为反射面时,反射面的权值可以包括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向中继设备130发送包括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基于网络设备110下发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用于指示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的信息,中继设备130可以调整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分量,且基于原有的接入链路波束分量,形成新的权值。从而使其回传链路与网络设备110对准(或者更加匹配),且接入链路分量朝向目标方向反射(与目标方向更加匹配)。
可选地,每个第一权值还包括第二分量,其用于指示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
相应地,中继设备130可以根据第二分量确定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
具体来说,通过将反射面的权值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第一分量,以及接入链路波束对应的第二分量,如此,可以简化反射面的权值的设计形式。网络设备110下发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的信息,中继设备130可以基于该信息,调整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分量,使其回传链路与网络设备110对准。另外,网络设备110下发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接入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中继设备130还可以基于该分量,调整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分量,使其接入链路与终端设备120对准。
通过分别调整回传链路的第一分量和接入链路的第二分量,使得中继设备130在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实现信号反射(或转发),从而辅助通信。
应理解,第一分量与第二分量可以分别存储。
可选地,第一分量与第二分量可以分别进行指示。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前述的回传链路分量可以为第一分量的另一种替代称呼,接入链路分量也可以为第二分量的另一种替代称呼。为便于描述,前文主要以回传链路分量与接入链路分量为例进行描述,后文主要以第一分量与第二分量进行描述,但二者可以视为等同的含义。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配置信息T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权值。其中,第二权值包括第三分量,其用于指示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
相应地,中继设备130可以根据第三分量确定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
具体来说,中继设备130为反射面时,反射面的权值可以包括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向中继设备130发送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基于网络设备110下发的配置信息T2中包括的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中继设备130可以调整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且基于原有的接入链路波束分量,形成新的权值,从而使其回传链路与网络设备110对准(或者更加匹配),且接入链路分量朝向目标方向反射(与目标方向更加匹配)。
可选地,每个第二权值还可以包括第四分量,其用于指示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
相应地,中继设备130可以根据第四分量确定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
通过将反射面的权值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第一分量,以及接入链路波束对应的第二分量,如此,可以简化反射面的权值的设计形式。网络设备110下发的配置信息T1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的信息,中继设备130可以基于该信息调整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分量,使其回传链路与网络设备110对准。另外,网络设备110下发的配置信息T1中包括用于指示接入链路波束对应的分量的信息,中继设备130还可以基于该信息调整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使其接入链路与终端设备120对准。
上述的配置信息T1中包括用于指示回传链路波束或者接入链路波束的信息可以为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分量;该信息还可以为分量本身(直接下发分量);也可以为该分量的索引信息(存储分量,并配置相应的索引);也还可以是其他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
通过分别调整回传链路的第一分量和接入链路的第二分量,使得中继设备130在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实现信号反射(或转发),从而辅助通信。
应理解,第三分量与第四分量可以分别存储。
可选地,第三分量与第四分量可以分别进行指示。
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中继设备130的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信息W1确定控制模块1301的权值R1,权值R1用于指示控制模块1301的波束。
具体地,控制模块1301的权值R1(可以理解为波束信息W1)可以表示为:
其中[·]T表示向量或矩阵的转置。本申请实施例以列向量为例进行描述,实际中可以基于矩阵、横向量来描述权值,不作限定。
网络设备110可以基于控制模块1301的权值R1与转发模块1302的波束信息W2确定权值R2,权值R2用于指示波束集合Q1。其中,权值R2可以表示为:
另外,反射面的接入链路波束的权值R3可以表示为:
上述的Q可以为控制模块1301的天线阵列与转发模块1302的天线阵列之间的倍数。
其中,WR2可以用于指示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WR3用于指示中继设备130的接入链路波束方向。
可选地,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权值R2和R3确定权值R4,即:
可选地,网络设备110可以向中继设备130发送权值R2,可以用于向中继设备130指示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从而可以使得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对准网络设备110,也可以向中继设备130发送权值R4,这可以使得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对准网络设备110。
上述的权值可以视为配置信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也可以基于上述的权值来确定相关的变型的实现方式。例如,为不同的权值元素配置索引,网络设备110可以向中继设备130发送索引,该索引用于确定上述的权值;又例如,与权值的构成相关的参数,网络设备110可以向中继设备130发送该参数,该参数用于中继设备130确定对应的权值。
综上,网络设备110可以向中继设备130发送配置信息T3,该配置信息T3用于配置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该配置信息T3可以包括上述的权值、索引或者参数等具体信息,中继设备130可以基于网络设备110下发的配置信息T3来实现调整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方向,从而使其与网络设备110对准。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波束集合Q1与波束集合Q2可以分别对应于前述中的第一波束集合与第二波束集合,波束信息W1与波束信息W2分别对应于前述中的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配置信息T1与配置信息T2可以分别对应于前述的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等。其中,上述的“第一”与“第二”等量词可以分别与前述内容中相应的内容进行匹配,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下面对相应的装置实施例进行介绍。
可以理解,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对应,因此,未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终端、网络设备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7中的(a)示出了控制器1710,存储器1720,天线阵列1730。其中,天线阵列1730包括存储器17301相器/模拟通道17302。
在S310,中继设备130向网络设备110上报的波束信息W1可以使得网络设备110和中继设备130之间约定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波束索引和波束权值生成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上述对应关系,可以在网络设备110和中继设备130两端存储波束/波束集合索引和波束/波束集合索引对应的波束信息(例如,波束信息是指QCL信息、覆盖范围、权值生成方式、权值、或者权值索引中的至少一项,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地,存储器1720包含多组波束信息,包括波束信息1(存储于存储子单元17201中)和波束信息2(存储于存储子单元17202中)和其他在图中未示例的波束信息,每组波束信息分别对应一组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集合或者一组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控制器1710用于确定波束信息,并将波束信息对应的波束权值作用于天线阵列1730。
可选地,上述的波束信息1可以是回传链路分量,波束信息2可以是接入链路分量。如此,可以实现回传链路分量与接入链路分量的分别存储。在实际使用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分别通过接入链路分量和回传链路分量,确定出实际使用的权值。在此作为示例性描述,后续关于波束信息的描述也可以关联前述的权值分量等。
可选地,回传链路分量可以是接入链路分量的子集。此时,回传链路分量与接入链路分量可以基于相同的存储器中的波束信息来确定。如此,可以基于波束信息获取回传链路分量和接入链路分量,并最终确定出实际使用的权值。
可选地,回传链路分量和接入链路分量都来自相同的存储器。如此,可以基于波束信息获取回传链路分量和接入链路分量,并最终确定出实际使用的权值。
基于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权值存储的空间,从而降低反射面的硬件需求,实现低成本。
波束权值可以分为数字权值和模拟权值,其中,数字权值用于作用数字通道(图中未示出),模拟权值用于作用于移相器17302。由于模拟权值从配置到生效有一定时延,因此权值可能提前配置,即天线阵列1730包括存储器17301,可以将存储器17301理解为中射频存储器,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需要改变波束(例如,波束扫描时)时,可以提前将波束的模拟权值配置到存储器17301中,以使得模拟权值在准确的时间生效,即可以使得波束的切换速度更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720中存储了每个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波束索引和模拟波束索引的映射表格,如果有数字权值,存储器1720中还存储每个回传链路波束索引和数字波束索引的映射表格,存储器17301中存储了模拟波束索引和模拟权值的映射表格,或存储器17301中还存储了数字波束索引和数字权值的映射表格。即,控制器1710确定回传链路波束索引,则根据上述映射表格,确定该回传链路波束索引对应的模拟权值和数字权值,并将模拟权值和数字权值作用于天线阵列1730。
图17中的(b)与(a)的区别在于将存储器1701替换为权值生成器17303,即在图17的(b)中,移相器/模拟通道的权值是由权值生成器17303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权值生成器1703将回传链路权值分量和接入链路权值分量进行乘积,形成实际权值,然后作用于反射阵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权值生成器1703将回传链路权值的相位分量和接入链路权值的相位分量进行求和,形成实际权值的相位分量,然后作用于反射阵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720中存储了每个中继设备回传链路波束索引和模拟波束索引(和/或权值生成信息)的映射表格,如果有数字权值,存储器1720中则还存储了每个中继设备回传链路波束索引和数字波束索引(和/或权值生成信息)的映射表格,权值生成器17303可以根据模拟波束索引(和/或权值生成信息)计算模拟权值,或权值生成器17303可以根据数字波束索引(和/或权值生成信息)计算数字权值。即控制器1710确定回传链路波束索引,则根据上述映射表格和权值生成器17303计算得到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模拟权值和数字权值,并将该模拟权值和数字权值作用于天线阵列1720。
以图17的(a)为例,存储子单元17201可以存储波束a0,a1,…,ai-1等的信息,存储子单元17201可以存储波束b0,b1,…,bi-1等的信息,以此类推。
结合S430,网络设备110在时间t将配置信息T1配置给中继设备130,中继设备130在t0之前的时间t0-Δ,Δ>0,从存储器1720的存储子单元17201中,获取波束a0、波束a2等对应的权值(包括模拟权值和/或数字权值),且将该权值配置到存储器17301,其中,时间t在时间t0(或时间t0-Δ)之前。在t0时间,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采取该权值对应的波束进行发送或接收信号。
进一步结合S430,网络设备110在时间t’将配置信息T1配置给中继设备130,中继设备130在t1之前的时间t1-Δ1,Δ1>0,从存储器1720的存储子单元17202中,获取波束b0对应的权值(包括模拟权值和/或数字权值),且将该权值配置到存储器17301,其中,时间t’在时间t1(或时间t1-Δ1)之前。在t1时间,中继设备130的回传链路采取该权值对应的波束进行发送或接收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1720中存储的波束信息的组数以及每个波束信息单元中存储的波束信息的组数不做限制。
可选地,除了可以用于存储波束信息之外,上述的存储器1720还可以用于分别存储回传链路波束对应的权值分量与接入链路波束对应的权值分量。在进行使用时,可以将两个权值分量合起来进行使用。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8示出了控制器1810和存储器1820,其中,存储器1820包含多组波束信息(与中继设备130存储的波束信息对应),包括波束信息1(存储于存储子单元18201中)和波束信息2(存储于存储子单元18202中)和其他的在图中未示例的波束信息,每组波束信息分别对应了一组回传链路波束集合或者一组回传链路波束。控制器1810用于确定波束信息,并将波束信息对应的波束信息,作用于天线阵列。
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1820中存储的波束信息的组数,以及每个波束信息单元中存储的波束信息的组数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个)“是指一项(个)或者多项(个),“至少两项(个)“以及“多项(个)”是指两项(个)或两项(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另外,图4中示意的执行主体仅为示例,该执行主体也可以是支持该执行主体实现图4所示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中继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中继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190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19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130所执行的动作,通信装置1900包括收发单元1910和处理单元1920。收发单元1910可以与外部进行通信,处理单元1920用于进行数据处理。收发单1910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通信单元。
可选地,通信装置1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和/或数据,该处理单元1920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指令或者和/或数据。
在一种设计中,通信装置1900可以为能够执行中继设备130功能的芯片或功能模块,并且发送对应输出,接收对应输入,收发单元19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130的接收或发送的操作,处理单元19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130除发送和接收之外的处理的操作。
可选的,收发单元1910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操作。接收单元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1900可以包括发送单元,而不包括接收单元。或者,通信装置18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而不包括发送单元。具体可以视通信装置执行的上述方案中是否包括发送动作和接收动作。
在另一种设计中,通信装置1900可以为包括中继设备130的设备。或者,通信装置1900可以为配置在中继设备130中的部件,例如,中继设备130中的芯片。这种情况下,收发单元1910可以为接口电路、管脚等。具体地,接口电路可以包括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处理单元192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
示例性地,收发单元191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110发送的配置信息T1与配置信息T2。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200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2000包括处理器2010,处理器2010与存储器2020耦合,存储器20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存储器20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使得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
可选地,通信装置2000包括的处理器2010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如图20所示,通信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20。
可选地,通信装置1900包括的存储器202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存储器2020可以与处理器2010集成在一起,或者分离设置。
可选地,如图20所示,通信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2030,收发器2030用于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处理器2010用于控制收发器2030进行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
作为一种方案,通信装置20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或通信设备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20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或通信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收发器203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或通信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操作。通信装置2000包括处理器2010,处理器2010与存储器2020耦合,存储器20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或者和/或数据,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存储器20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者数据,使得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2000包括处理器2010,该处理器20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400由网络设备110内部执行的操作。
可选地,通信装置2000包括的处理器2010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通信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20。
可选地,通信装置2000包括的存储器202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存储器2020可以与处理器2010集成在一起,或者分离设置。
可选地,通信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器2030和/或通信接口,收发器2030和/或通信接口用于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处理器2010用于控制收发器2030和/或通信接口进行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
可选地,可以将收发器203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模块,将收发器203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模块,即收发器2030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收发器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模块、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器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模块、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器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发射模块或者发射电路等。
可选地,通信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放大器,如果有多个信号放大器,则不同信号放大器对应不同的极化方向或者中继无线射频通道。在上行通信中,信号放大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设备的信号放大,在下行通信中,信号放大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放大。
作为一种方案,通信装置20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执行的操作。例如,处理器20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内部执行的操作,收发器203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执行的接收或发送的操作。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210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2100包括逻辑电路2110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 interface)2120。
其中,逻辑电路2110可以为处理电路。逻辑电路2110可以耦合连接存储单元,调用存储单元中的指令,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和功能。输入/输出接口2120,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将通信装置处理好的信息输出,或将待处理的数据或信令信息输入通信装置进行处理。
作为一种方案,通信装置2100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执行的操作。
例如,逻辑电路21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110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输入/输出接口212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执行的发送和/或接收相关的操作,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110执行的发送和/或接收相关的操作。
作为另一种方案,通信装置2100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中继设备130执行的操作。
例如,逻辑电路21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中继设备130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130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输入/输出接口212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中继设备130执行的发送和/或接收相关的操作,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130执行的发送和/或接收相关的操作。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2200的示意框图。通信装置2200可以是网络设备110,也可以是芯片。该通信装置22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110所执行的操作。
当通信装置2200是网络设备110时,例如为基站。图22示出了一种简化的基站结构示意图。基站包括2210部分、2220部分以及2230部分。2210部分主要用于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2210部分通常是基站的控制中心,通常可以称为处理器,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2220部分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和数据。223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2230部分通常可以称为收发模块、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2230部分的收发模块,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或收发器等,其包括天线2233和射频电路(图中未示出),其中射频电路主要用于进行射频处理。
可选地,可以将2230部分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机,将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射机,即2230部分包括接收机2232和发射机2131。接收机也可以称为接收模块、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机可以称为发射模块、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2210部分与2220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板,每个单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和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以及对基站的控制。若存在多个单板,各个单板之间可以互联以增强处理能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同时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2230部分的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执行的收发相关的过程。2210部分的处理器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10执行的处理相关的过程。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2210部分的处理器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通信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过程。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2230部分的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过程。
应理解,图22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所包括的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的网络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16至图21所示的结构。
当通信装置2200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收发器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器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的发送操作可以理解为芯片的输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的接收操作可以理解为芯片的输入。
应理解,上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3或图1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例如,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中继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中继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中继设备,该网络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该中继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中继设备执行的方法。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通信装置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的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的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中继设备与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中继设备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的方案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波束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确定第一波束集合,所述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用于所述中继设备转发所述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第二波束信息是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或者预配置的;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波束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波束集合,所述第二波束集合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测量信息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的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参考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中继设备转发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转发的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的;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通过所述中继设备的所述第一波束集合转发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是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测量信息。
4.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波束集合,所述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用于所述中继设备转发所述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波束集合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波束信息与第二波束信息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二波束信息是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或者预配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向终端设备转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向所述网络设备转发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波束集合,所述第二波束集合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波束集合的测量信息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信息对应于所述中继设备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二波束信息对应于所述中继设备的第二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波束方向信息;
所述第二波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波束的数量信息,
波束的准共址信息,
波束的覆盖范围信息,
波束之间的相对关系,
波束集合的数量信息,
波束集合的准共址信息,
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信息,
波束集合之间的相对关系,
波束索引与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波束索引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
天线阵列信息,
权值生成信息,或者,
天线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权值,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权值中的每个第一权值包括第一分量,所述第一分量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权值还包括第二分量,所述第二分量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12.根据权利要求2-3及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权值,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权值中的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三分量,所述第三分量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的回传链路波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二权值包括第四分量,所述第四分量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波束。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
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3及8-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4-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3及8-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4-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所述逻辑电路用于与输入/输出接口耦合,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传输数据,
以执行权利要求1-3及8-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执行权利要求4-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收发单元与处理单元,
所述收发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3及8-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用于执行权利要求4-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与中继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3及8-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中继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4-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3及8-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4-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211025883.2A 2022-08-25 2022-08-25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7715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5883.2A CN117715211A (zh) 2022-08-25 2022-08-25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PCT/CN2023/104391 WO2024041196A1 (zh) 2022-08-25 2023-06-30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5883.2A CN117715211A (zh) 2022-08-25 2022-08-25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5211A true CN117715211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01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5883.2A Pending CN117715211A (zh) 2022-08-25 2022-08-25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5211A (zh)
WO (1) WO202404119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42287B2 (en) * 2017-11-21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beam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1034481A1 (en) * 2019-08-21 2021-02-2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and repeaters by time-division beamforming
WO2022082774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950108B2 (en) * 2020-12-02 2024-04-0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eus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re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1196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19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in high frequency multi-carrier operations with spatial quasi co-location
Mumtaz et al. MmWave massive MIMO: a paradigm for 5G
KR102677723B1 (ko) 빌트인 차동 피딩 방식을 포함하는 고이득 및 대형 대역폭 안테나
CA2968202C (en) Efficient beam scanning for high-frequency wireless networks
US2014033456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low-complexity hybrid preco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141260B (zh) 人工相互耦合的天线阵列
WO2017020172A1 (zh) 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EP4329213A1 (en)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products for maximizing desired multi-transmission point signal to inter-layer-group-interference via ue beam control
WO20170547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rge scal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EP2887562A1 (en) Method to establish mm-wave links with adaptive antennas
US20230344506A1 (e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ris) assisted line-of-sight (lo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for range extension at terahertz (thz)
Ölçer et al. Smart neighbor scanning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s in 60 GHz indoor networks
US1063847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source channel estimation
CN117715211A (zh)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6566452A (zh) 管理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41771B (zh) 用于多源信道估计的系统和方法
US20240039166A1 (en) Low-profile high-efficiency wide-scanning antenna array
WO2024032795A1 (zh) 中继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装置
US20240313398A1 (en) Scalable 2-d joint phase-time arrays and beamforming operation
US10666333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diversity
CN116980914A (zh) 波束管理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7221051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812706A (zh)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8057744A (zh) 波束生成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7676665A (zh) 用于信号转发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