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8412A - 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8412A
CN117698412A CN202311750923.4A CN202311750923A CN117698412A CN 117698412 A CN117698412 A CN 117698412A CN 202311750923 A CN202311750923 A CN 202311750923A CN 117698412 A CN117698412 A CN 117698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transmission
motor
drive
transmiss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509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程
毋超强
崔兆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509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984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98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8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其中,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包括换档机构、两个盘式电机和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换档机构用于分离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与一个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分离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太阳轮与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及恢复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盘式动力总成中盘式电机可以不通过减速器、直接传动连接车轮,从而减少驱动车轮过程中的动力损耗,并且可以提高集成度从而有利于盘式动力总成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辆在汽车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和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整车平台对电动车辆的双速换挡动力总成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于双速换挡动力总成的动力性能和传动效率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双速换挡动力总成采用具有两个不同传动比的变速传动装置,通过两条不同的传动路径,获得盘式电机与车轮之间两种不同的传动比,从而实现匹配不同电动车辆运行状态的动力输出。现有双速换挡动力总成体积较大,且在利用盘式电机直接驱动车轮转动的过程中,减速器会随动,导致双速换挡动力总成的传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盘式动力总成中盘式电机可以不通过减速器、直接传动连接车轮,从而减少驱动车轮过程中的动力损耗,提升动力总成的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该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两个车轮,上述两个车轮包括电动车辆的两个前轮或者两个后轮,具体的,上述两个车轮的转轴同轴。盘式动力总成包括换档机构、两个盘式电机和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沿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两个盘式电机同轴排列于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之间,每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用于传动连接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太阳轮或者用于传动连接一个车轮的半轴,每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用于传动连接一个车轮的半轴,换档机构用于:分离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与一个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分离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太阳轮与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恢复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换挡机构,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车轮的半轴直接传动连接并输出动力,盘式电机与车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该状态主要应用于电动车辆所需扭矩不大的场景,例如电动车辆高速行驶的场景。盘式电机输出的转动直接传输至车轮,减速器不会随之进行转动,以减少驱动车轮过程中的动力损耗,以节省盘式电机输出功耗,使得较多的输出功耗提供至车轮,有利于提升盘式电机的输出效率。此外,该盘式动力总成的集成度较高,占用的空间较少。
上述换档机构还用于:分离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恢复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与一个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轮与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该技术方案中,行星齿轮变速器接入传动链路,对盘式电机的输出进行变速。该技术方案中的盘式动力总成可以提供两种转动,以适应车辆的不同的应用场景。
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上述一个换挡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传动件,两个传动件中的一个传动件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连接,两个传动件中的另一个传动件用于与车轮的半轴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一个传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恢复一个传动件与太阳轮的传动连接,恢复行星架与另一个传动件的传动连接,分离一个传动件和另一个传动件的传动连接;驱动另一个传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分离一个传动件与太阳轮的传动连接,分离行星架与另一个传动件的传动连接,恢复一个传动件和另一个传动件传动连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轴向平行,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该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传动件沿轴向往复运动,就可以驱动上述盘式动力总成在两个输出转速之间转换,驱动过程较为简单。
具体的,上述换挡机构的一个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和太阳轮连接的轴向端面沿轴向相对,且一个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和太阳轮连接器的轴向端面相抵状态下传动连接;一个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和另一个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沿轴向相对,且一个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和另一个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相抵状态下传动连接;另一个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与行星架的轴向端面沿轴向相对,且另一个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与行星架的轴向端面相抵状态下传动连接。
一种技术方案中,上述轴向相对的两个轴向端面可以分别为摩擦面,两个轴向端面相贴合后产生摩擦力,则可以利用摩擦力来进行传动,两个轴向端面相分离的状态下则无法传动。一种技术方案中,上述轴向相对的两个轴向端面还可以分别为齿轮,两个轴向端面相贴合后两个齿轮啮合传动,两个轴向端面相分离的状态下则无法传动。
上述换挡机构的一个传动件包括一个轴向卡接面,另一个传动件包括另一个轴向卡接面,其中,一个轴向卡接面朝向盘式电机,另一个轴向卡接面背离盘式电机,且一个轴向卡接面和另一个轴向卡接面相邻;一个轴向卡接面沿轴向的投影和另一个轴向端卡接面沿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在第一传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上述第一传动件的一个轴向卡接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卡接面相抵,从而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而第一传动件的一个轴向卡接面和第二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卡接面周向无限位,在第一传动件的一个轴向卡接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卡接面相抵的状态下,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独立转动。
两个换挡机构中一个换挡机构的另一个传动件位于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背离另一个盘式电机的一侧,另一个换挡机构的另一个传动件位于另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背离一个盘式电机的一侧。或者,沿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两个换挡机构中的两个另一个传动件分别位于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两端;或者,沿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排列于两个换挡机构中的两个另一个传动件之间。
一种技术方案中,换挡机构的驱动组件包括电磁阀和复位件,电磁阀用于驱动一个传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复位件用于驱动一个传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一个驱动组件的电磁阀与另一个驱动组件的电磁阀位于两个盘式电机之间。有利于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集成度。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集成度,上述一个驱动换挡组件的电磁阀与另一个驱动换挡组件的电磁阀装配于同一壳体。例如,可以使得两个电磁阀的线圈和柱塞装配于一个电枢。使得两个电磁阀占用的空间减少,以利于减小盘式动力总成的体积。
为了连接换挡机构的电磁阀和一个传动件,上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内部具有轴孔,轴孔沿轴向贯穿电机轴;电磁阀一个传动件通过顶杆连接,顶杆穿设于轴孔。该方案中,直接利用盘式电机的电机轴内的轴孔来装配上述顶杆,有利于减少换挡机构占用的空间,以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集成度,且可以简化换挡机构的结构,降低成本。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盘式电机包括的定子数量和转子数量可以具有多种选择,一种技术方案中,每个盘式电机包一个定子和两个转子,沿盘式电机的轴向一个定子位于两个转子之间,且两个转子分别固定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或者,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每个盘式电机包两个定子和两个转子,沿盘式电机的轴向两个定子同轴排布于两个转子之间,且两个转子分别固定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转子提升了盘式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输出动力,进而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功率密度和输出动力。
为了装配上述盘式电机的转子,盘式电机还包括锁紧螺母和旋转变压器,锁紧螺母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螺纹连接,锁紧螺母的轴向端面与转子的轴向端面相抵,从而沿轴向固定装配转子。使上述旋转变压器用于检测盘式电机的转速,旋转变压器安装于锁紧螺母的外周。从而使得旋转变压器转子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该方案减少了旋转变压器占用的轴向尺寸,使得盘式动力总成沿轴向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集成度。
一种技术方案中,盘式电机的电机轴通过两个角接触轴承装配于定子内,两个角接触轴承沿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对称排布。该角接触轴承同时具有径向和轴向承载能力,有利于提升电机轴与定子装配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该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单个车轮,盘式动力总成包括换档机构、一个盘式电机和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沿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盘式电机位于行星齿轮减速器背离车轮的一侧,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用于传动连接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太阳轮或者用于传动连接车轮的半轴,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用于传动连接车轮的半轴,换档机构用于:分离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与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分离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太阳轮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恢复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该技术方案中的盘式动力总成为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可以驱动一个车轮进行变速,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车轮的半轴直接传动连接并输出动力,盘式电机与车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该状态主要应用于电动车辆所需扭矩不大的场景,例如电动车辆高速行驶的场景。盘式电机输出的转动直接传输至车轮,减速器不会随之进行转动,以减少驱动车轮过程中的动力损耗,以节省盘式电机输出功耗,使得较多的输出功耗提供至车轮,有利于提升盘式电机的输出效率。
上述换档机构还用于:分离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恢复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与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轮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该技术方案中,行星齿轮变速器接入传动链路,对盘式电机的输出进行变速。该技术方案中的盘式动力总成可以提供两种转动,以适应车辆的不同的应用场景。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包括两个车轮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双速换挡盘式动力总成,该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上述两个车轮。具体的,盘式动力总成的两个换挡机构分别与两个车轮传动连接驱动车轮转动。该电动车辆的应用场景较为丰富,盘式动力总成中盘式电机可以不通过减速器、直接传动连接车轮,从而减少驱动车轮过程中的动力损耗,并且可以提高集成度,从而有利于盘式动力总成的小型化。
或者,上述电动车辆包括两个车轮和两个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每个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两个车轮中的单个车轮。具体的,每个盘式动力总成的换挡机构与单个车轮传动连接。该电动车辆的应用场景较为丰富,盘式动力总成中盘式电机可以不通过减速器、直接传动连接车轮,从而减少驱动车轮过程中的动力损耗,并且可以提高集成度,从而有利于盘式动力总成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车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换挡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盘式电机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独立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身; 200-车轮;
300-盘式动力总成;
11-盘式电机; 111-电机轴;
112-转子; 113-定子;
114-锁紧螺母; 115-旋转变压器;
12-行星齿轮减速器; 121-第一传动部;
122-第二传动部; 125-太阳轮;
126-行星架; 1261-连接轴;
1262-横梁; 127-行星轮;
13-换挡机构; 131-驱动组件;
1311-电磁阀; 13111-线圈;
13112-柱塞; 1312-复位件;
1313-顶杆; 132-第一传动件;
1321-第三传动部; 1322-第四传动部;
1323-第一弯折板; 133-第二传动件;
1331-第五传动部; 1332-第六传动部;
1333-第二弯折板;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具体的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速换挡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目前,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场景使用到车辆,特别是电动车辆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加,而双速换挡盘式动力总成作为电动车辆动力部件,对于电动车辆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类似的,双速换挡盘式动力总成对于各种电动设备都是作为动力部件,因此双速换挡盘式动力总成的性能对于电动设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速换挡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提升双速换挡盘式动力总成的动力输出能力和传动效率,提升电动车辆的驱动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速换挡盘式动力总成可以应用与不同类型的电动设备,例如,上述电动设备可以为电动车辆。例如,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简称EV)、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简称BEV)、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ange 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简称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PHEV)和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Vehicle)等各种类型的电动车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应用场景或者功能来看,上述电动车辆包括乘用车、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专项作业车,例如工程抢险车、洒水车、吸污车、水泥搅拌车、起重车、医疗车等。此外,上述电动设备还可以为飞行器、电梯或者航空器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车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动车辆包括车身100、车轮200和盘式动力总成300。上述车轮200和盘式动力总成300安装于车身100,且上述盘式动力总成300与车轮200传动连接。上述盘式动力总成300用于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并将上述机械能传输至车轮200,驱动车轮200转动、进而驱动电动车辆行驶。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盘式动力总成300包括一个盘式电机11、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和换挡机构13。该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单个车轮。一种实施例中,电动车辆包括两个车轮和两个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每个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两个车轮中的单个车轮。
请继续参考图2,其中,盘式电机也可以称为轴向电机或者轴向气隙电机等。具体的,上述盘式电机包括转子112、电机轴111和定子113。上述盘式电机的转子112和定子113沿轴向相邻排列。具体的,上述转子112和定子113沿轴向相邻排列于壳体,且定子113、转子112和电机轴111同轴设置。定子113安装于电机轴111且与电机轴111转动连接,且定子113与壳体固定连接;转子112安装于电机轴111且与电机轴111固定连接,且转子112和电机轴111与壳体转动连接。为了便于理解,具体可以将上述盘式电机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相互固定的壳体和定子113,第二部分包括相互固定的转子112和电机轴111,上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转动连接。盘式电机的结构紧凑,轴向尺寸短,而且具有高转矩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等特点。使得该方案中的盘式动力总成在轴向方向的尺寸,且有利于减少盘式动力总成的重量和体积,特别适合目前电动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
上述盘式电机的定子113包括电枢绕组,向定子113的电枢绕组中通入交流电,定子113产生交变磁通。转子112包括永磁体,使得转子112产生永磁磁通。上述定子113与转子112之间的缝隙为气隙,该气隙具有气隙长度G,使得定子113产生的交变磁通与转子112产生的永磁磁通能够相互作用。上述则定子113产生交变磁通与转子112产生的永磁磁通之间相互作用,使得转子112相对定子113转动。转子112与电机轴111固定连接,则使得电机轴111跟随转子112转动而转动;定子113与电机轴111转动连接,使得电机轴111能够相对定子113转动,或者说,定子113相对固定不动。在盘式电机工作过程中,定子113不动,转子112和电机轴111同步转动。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行星齿轮减速器12包括太阳轮125、行星架126和两个行星轮127。具体的,太阳轮125和行星轮127可以均为齿轮,太阳轮125和行星轮127相啮合,使得太阳轮125转动驱动行星轮127绕太阳轮125转动。太阳轮125与太阳轮125的转轴周向固定,从而太阳轮125的转动可以传动至太阳轮125,太阳轮125和两个行星轮127啮合传动连接,从而太阳轮125将转动传动至行星轮127。上述行星架126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连接轴1261和两根横梁1262,其中一根横梁1262穿设于一个行星轮127转轴的轴孔,且该一根横梁1262与所在的轴孔周向转动连接。另一根横梁1262穿设于另一个行星轮127转轴的轴孔,且另一根横梁1262与轴孔周向转动连接。使得太阳轮125驱动行星轮127绕太阳轮125转动的过程中,行星轮127带动行星架126转动,并经行星架126的连接轴1261将转动输出至车轮200。太阳轮125和行星架126具有一定的传动比,从而从行星架126输出的转速与输入至太阳轮125的转速不同,实现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变速。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盘式电机位于行星齿轮减速器12背离车轮的一侧,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用于传动连接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太阳轮或者用于传动连接车轮的半轴,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行星架用于传动连接车轮的半轴,换档机构用于:分离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行星架与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分离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太阳轮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恢复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该状态下,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直接与车轮的半轴传动连接,盘式电机的动力无需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直接传递至车轮,以驱动车轮以一个转速运动。换档机构还用于:分离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恢复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行星架与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行星轮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该状态下,盘式电机的电机轴通过减速器与车轮的半轴传动连接,则盘式电机的电机轴输出的动力线通过减速器变速再传递至车轮,以驱动车轮以另一个转速运动。
一种实施例中,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太阳轮具有第一传动部121,行星架具有第二传动部122。太阳轮125与盘式电机11连接,行星架126用于与车轮200连接。上述第一传动部121和第二传动部122分别用于与换挡机构13传动连接。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换挡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4所示,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换挡机构13包括驱动组件131和两个传动件,为了便于描述,认为上述两个传动件中的一个传动件为第一传动件132,另一个传动件为第二传动件133。上述第一传动件132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连接,第二传动件133用于与车轮的半轴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连接。上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恢复第一传动件与太阳轮125的传动连接,恢复行星架126与第二传动件133的传动连接,分离第一传动件132和所第二传动件133的传动连接。上述驱动组件还用于:驱动第二传动件133沿第二方向移动,分离第一传动件与太阳轮125的传动连接,分离行星架126与第二传动件133的传动连接,恢复第一传动件132和所第二传动件133的传动连接。上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轴向平行,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该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传动件沿轴向往复运动,就可以驱动上述盘式动力总成在两个输出转速之间转换,驱动过程较为简单。
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动件132与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连接。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动件132与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采用花键连接的方式实现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提升第一传动件132与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的连接稳定性。或者,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动件132与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采用凸条与滑槽配合连接的方式实现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上述第二传动件133用于与车轮200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连接;相类似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传动件133与车轮200的传动轴可以采用花键连接的方式实现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提升第一传动件132与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的连接稳定性。或者,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传动件133与车轮200的传动轴采用凸条与滑槽配合连接的方式实现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
上述驱动组件131与第一传动件132传动连接,驱动组件131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132沿盘式电机11的轴向移动,第一传动件132带动第二传动件133沿盘式电机11的轴向移动。上述第一传动件132包括第三传动部1321和第四传动部1322,第二传动件133包括第五传动部1331和第六传动部1332。上述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沿盘式电机11的轴向相邻,且在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接触的状态下,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形成为传动副,能够实现周向传动;上述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沿盘式电机11的轴向相邻,且在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接触的状态下,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形成为传动副,能够实现周向传动;上述第二传动部122与第六传动部1332沿盘式电机11的轴向相邻,且在第二传动部122与第六传动部1332接触的状态下,第二传动部122与第六传动部1332形成为传动副,能够实现周向传动。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沿盘式电机11的轴向相邻排布,且在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相接触的状态下沿周向相互传动,在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之间具有缝隙的状态下相脱离,无传动。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沿盘式电机11的轴向相邻排布,且在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相接触的状态下沿周向相互传动,在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之间具有缝隙的状态下相脱离,无传动。第六传动部1332和第二传动部122沿盘式电机11的轴向相邻排布,且在第六传动部1332与第二传动部122相接触的状态下沿周向相互传动,在第六传动部1332与第二传动部122之间具有缝隙的状态下相脱离,无传动。
上述驱动组件131驱动第一传动件132沿第一方向A移动,第一传动件132带动第二传动件133沿第一方向A移动,使得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接触传动,第二传动部122与第六传动部1332接触传动,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之间具有缝隙。驱动组件131驱动第一传动件132沿第二方向B移动,使得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接触传动,并推动第二传动件133沿第二方向B移动,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之间具有缝隙,第二传动部122与第六传动部1332之间具有缝隙;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与盘式电机11的轴向平行,且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相反。该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131驱动第一传动件132沿轴向移动,从而进行盘式动力总成的换挡。具体的换挡机构13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上述第一状态,行星齿轮减速器12接入传动链路,对盘式电机11的输出进行变速;在上述第二状态,行星齿轮减速器12从传动链路脱离出来,盘式电机11输出的转动直接传输至车轮200。在第二状态,盘式电机11输出的转动直接传输至车轮200,行星齿轮减速器12不会随之进行转动,从而减少驱动车轮过程中的动力损耗,以节省盘式电机11输出功耗,使得较多的输出功耗提供至车轮200,有利于提升盘式电机11的输出效率。此外,通过驱动组件131控制换挡机构13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合,从而使盘式动力总成的动力输出匹配车辆不同的运行状态,以提高盘式动力总成的输出效率和整车经济性。此外,该盘式动力总成的集成度较高,占用的空间较少。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换挡机构处于第一状态,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131驱动第一传动件132沿第一方向A移动,使得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接触传动,第二传动部122与第六传动部1332接触传动,而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之间具有缝隙。使得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与太阳轮125通过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传动连接,行星架126通过第二传动部122与第六传动部1332传动连接,并将动力经第二传动件133传动至车轮200,进而行星齿轮减速器12接入传动链路。该第一状态下,盘式电机11与车轮200之间的传动比大于1,行星齿轮减速器12对盘式电机11的输出进行降速增扭。该状态主要应用于电动车辆需要较大扭矩的启动和爬坡等场景。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换挡机构13处于第二状态,如图5所示,驱动组件131驱动第一传动件132沿第二方向B移动,第二传动件133沿第二方向B移动,使得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接触传动,第一传动部121与第三传动部1321之间具有缝隙,第二传动部122与第六传动部1332之间具有缝隙,使得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与太阳轮125脱离解耦,行星架126与第二传动件133脱离解耦,使得行星齿轮减速器12从传动链路独立出来。而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传动接触连接,使得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与第二传动件133传动连接,盘式电机11将动力经第二传动件133传动至车轮200。该第二状态下,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直接连接车轮200并输出动力,盘式电机11与车轮200之间的传动比为1。该状态主要应用于电动车辆所需扭矩不大的场景,例如电动车辆高速行驶的场景。
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第三传动部、第四传动部、第五传动部和第六传动部分别为对应结构件的轴向端面,则通过驱动第一传动件沿轴向移动就可以变化不同结构之间的传动关系。具体的,第一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第三传动部)和太阳轮连接的轴向端面(第一传动部)沿轴向相对,且第一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第三传动部)和太阳轮连接器的轴向端面(第一传动部)相抵状态下传动连接;第一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第四传动部)和第二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第五传动部)沿轴向相对,且第一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第四传动部)和第二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第五传动部)相抵状态下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第六传动部)与行星架的轴向端面(第二传动部)沿轴向相对,且第二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第六传动部)与行星架的轴向端面(第二传动部)相抵状态下传动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111、太阳轮125和车轮200的传动轴同轴。具体的,理想状态下,上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111的轴线、太阳轮125的轴线和车轮200的传动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该方案有利于进一步的减小盘式动力总成的体积。
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组件131包括电磁阀1311和复位件1312。具体的,电磁阀1311包括线圈13111和柱塞13112。上述线圈13111通电后成为电磁铁,柱塞13112为导磁材料制备的柱塞13112。例如可以为硅钢柱塞或者纯铁柱塞等。在线圈13111未通电的状态下,上述线圈13111沿轴向的中心与第三传动部1321的距离小于柱塞13112沿轴向的中心与第三传动部1321的距离。具体的,以第三传动部1321朝向电磁阀1311方向的表面为基准,上述线圈13111沿轴向的中心与第三传动部1321的上述表面的距离小于柱塞13112沿轴向的中心与第三传动部1321的上述表面的距离;复位件1312处于蓄能状态,复位件1312向第一传动件132持续施加朝向第一方向A的压力。上述柱塞13112与第一传动件132固定连接,复位件1312位于第一传动件132背离柱塞13112的一侧,则第一传动件132位于柱塞13112与复位件1312之间。线圈13111通电的状态下驱动柱塞13112朝向第二方向B移动,使柱塞13112带动第一传动件132向第二方向B移动;线圈13111断电状态下,复位件1312驱动第一传动件132朝向第一方向A移动。
下面以复位件1312是弹簧为例对上述驱动组件131的工作过程进行介绍。复位件1312处于蓄能状态,且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32连接,另一端固定,从而向第一传动件132施加朝向第一方向A的压力,使得第一传动件132具有沿第一方向A运动的趋势。线圈13111未通电,驱动组件131处于第一状态,第一传动件132在复位件1312的压力下带动第二传动件133具有朝向第一方向A运动的趋势,使得第三传动部1321与第一传动部121相接触传动,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脱离形成缝隙,第六传动部1332与第二传动部122接触传动,从而行星齿轮减速器12接入盘式电机11与车轮200之间的传动链路;线圈13111通电,驱动组件131处于第二状态,线圈13111驱动柱塞13112朝向第二方向B移动(克服了复位件1312的压力),使得第三传动部1321与第一传动部121脱离解耦,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接触传动,第六传动部1332与第二传动部122脱离解耦。从而盘式电机11经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的传动与车轮200直接连接,盘式电机11输出的动力无需经过行星齿轮减速器12。
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上述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内部具有轴孔,该轴孔沿盘式电机11的轴向延伸且贯穿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上述电磁阀1311位于盘式电机11背离车轮的一侧,柱塞13112与第一传动件132通过顶杆1313连接,顶杆1313穿设于轴孔。该方案中,合理布局有利于减小盘式动力总成的体积,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小型化程度。
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顶杆1313的一端与柱塞13112固定,另一端和第一传动件132轴向固定且周向旋转连接。从而柱塞13112沿盘式电机11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传动件132移动,而顶杆1313对于第一传动件132的转动无影响。具体的实施例中,顶杆1313的一端与柱塞13112固定连接,顶杆1313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32通过球面副连接。例如顶杆1313的另一端具有球状空腔,第一传动件132朝向顶杆1313的一端具有球,上述球装配于上述球状空腔。或者,顶杆1313的另一端具有球,第一传动件132朝向顶杆1313的一端具有球状空腔,上述球装配于上述球状空腔。上述实施例中,柱塞13112与第一传动件132之间的连接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具有一定公差吸收能力,降低同轴度要求。再或者,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顶杆1313的另一端部的圆柱状空腔,上述圆柱状空腔沿轴向朝向第一传动件132的方向具有周向端面,第一传动件132朝向顶杆1313的一端具有圆柱状连接部,该圆柱状连接部也具有周向端面,上述圆柱状连接部装配于上述圆柱状空腔,圆柱状空腔的周向端面与圆柱状连接部的周向端面沿轴向相抵。或者,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顶杆1313的另一端部的圆柱状连接部,上述圆柱状连接部沿轴向朝向第一传动件132的方向具有周向端面,第一传动件132朝向顶杆1313的一端具有圆柱状空腔,该圆柱状空腔也具有周向端面,上述圆柱状连接部装配于上述圆柱状空腔,圆柱状空腔的周向端面与圆柱状连接部的周向端面沿轴向相抵。
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动件132包括一个轴向卡接面,第二传动件133包括另一个轴向卡接面。其中,第一传动件132的一个轴向卡接面朝向盘式电机11,第二传动件133的另一个轴向卡接面背离盘式电机11;第一传动件132的一个轴向卡接面沿轴向的投影和第二传动件133的另一个轴向卡接面沿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且第一传动件132的一个轴向卡接面和第二传动件133的另一个轴向卡接面相邻。在第一传动件132沿第一方向A移动的过程中,上述第一传动件132的一个轴向卡接面与第二传动件133的另一个轴向卡接面相抵,从而第一传动件132带动第二传动件133沿第一方向A移动。而第一传动件132的一个轴向卡接面和第二传动件133的另一个轴向卡接面周向无限位,在第一传动件132的一个轴向卡接面与第二传动件133的另一个轴向卡接面相抵的状态下,第一传动件132和第二传动件133之间独立转动。为了减少第一传动件132和第二传动件133转动运动的相互限制,还可以在上述第一传动件132的一个轴向卡接面与第二传动件133的灵敏一个轴向卡接面之间采用涂润滑油等手段减少摩擦力。
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传动件132包括第一弯折板1323,该第一弯折板1323沿周向弯折,第一传动件132的轴向端面为上述第一弯折板1323沿轴向朝向盘式电机11一侧的表面;第二传动件133包括第二弯折板1333,第二传动件133的第二弯折板1333也沿周向弯折,第二传动件133的轴向端面为上述第二弯折板1333背离盘式电机11一侧的表面。上述第二传动件133的第二弯折板1333位于第一传动件132的第一弯折板1323朝向盘式电机11的一侧,使得第二传动件133的第二弯折板1333与第一传动件132的第一弯折板1323相互卡接。
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四传动部1322为摩擦面,第五传动部1331也为摩擦面,第四传动部1322用于和第五传动部1331贴合摩擦。则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接触贴合的状态下,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利用摩擦力相互传动,形成为传动副,使得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之间传递周向运动(转动)。而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之间具有缝隙的状态下,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之间无法生成摩擦力,两者相互独立解耦,无法传递周向运动(转动)。
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四传动部1322为齿轮,第五传动部1331也为齿轮,第四传动部1322用于与第五传动部1331啮合。当则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接触贴合的状态下,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啮合相互传动,形成为传动副,使得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之间传递周向运动(转动)。而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之间具有缝隙的状态下,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之间未啮合,两者相互独立解耦,无法传递周向运动(转动)。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四传动部1322可以为斜齿轮,第五传动部1331为与上述第四传动部1322啮合的斜齿轮,从而有利用在第四传动部1322和第五传动部1331同轴的情况下传递转动。
相类似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121为摩擦面,第三传动部1321也为摩擦面,第三传动部1321用于和第一传动部121贴合摩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121为齿轮,第三传动部1321也为齿轮,第一传动部121用于和第三传动部1321啮合。具体细节参考上述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的具体实施例。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部122为摩擦面,第六传动部1332也为摩擦面,第六传动部1332用于和第二传动部122贴合摩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部122为齿轮,第六传动部1332也为齿轮,第二传动部122用于和第六传动部1332啮合。具体细节参考上述第四传动部1322与第五传动部1331的具体实施例。
本申请对于上述盘式电机中包括的定子113和转子112的数量具有多种选择方案,具体的实施例中,盘式电机中包括的定子113和转子112的数量差不超过1,定子113和转子112依次间隔设置。
请继续参考图2,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盘式电机包括两个转子112和一个定子113,两个转子112均安装在电机轴111上且均与电机轴111固定连接,使得两个转子112相固定。定子113安装于电机轴111且与电机轴111转动连接。上述两个转子112位于定子113沿轴向的两侧,或者说,沿盘式电机的轴向一个定子113位于两个转子112之间。两个转子112分别与定子113相互作用。两个转子112提升了盘式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输出动力,进而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功率密度和输出动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盘式电机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一种实施例中,每个盘式电机包两个定子113和两个转子112,沿盘式电机的轴向两个定子113同轴排布于两个转子112之间,且两个转子112分别固定于盘式电机的电机轴111。该实施例中,盘式电机包括两个相互作用的定子和转子,提升了盘式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输出动力,进而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功率密度和输出动力。
请继续参考图6,上述盘式电机还包括锁紧螺母114和旋转变压器115。上述锁紧螺母114与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螺纹连接,锁紧螺母114的轴向端面与转子112的轴向端面相抵,从而使得转子112轴向与电机轴111固定。上述旋转变压器115安装于锁紧螺母114的外周。具体的,旋转变压器115用于检测和反馈盘式电机11的转速等信号。该旋转变压器115包括旋转变压器115定子和旋转变压器115转子,旋转变压器115转子与旋转变压器115定子相互转动。具体实施例中,旋转变压器115转子通过转接支架与锁紧螺母114的外周连接,从而使得旋转变压器115转子与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固定连接。该方案减少了旋转变压器115占用的轴向尺寸,使得盘式动力总成沿轴向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集成度。
具体的实施例中,盘式电机的转子采用内置式磁钢和聚磁结构,以提高气隙磁场的凸极比和磁阻转矩,从而提高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此外,转子铁芯过盈装配在铝背板上,铝背板外圆周上缠绕碳纤维包覆层,以提高转子盘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电机的极限工作转速和功率密度。其中,碳纤维包覆层通过内径处的凸台与铝背板外圆周面的凹槽过盈装配,实现轴向定位,以防止碳纤维包覆层和铝背板出现轴向滑脱。
盘式电机的定子113的定子铁芯采用对称开槽、无轭(少轭)结构,定子铁芯齿与两侧转子上的磁极共同形成闭环磁路,从而减少定子铁芯厚度以及电机轴111向尺寸。上述定子铁芯通过外圆上过盈配合的钢套与机壳固定并传递扭矩;通过内圆上过盈配合的钢套以及钢套内的滚动轴承组支撑电机轴111。左右两个转子采用锁紧螺母114、连接键与电机轴111连接、紧固并传递扭矩。
定子与电机轴111之间的滚动轴承组为配对使用的角接触轴承,如图6所示,盘式电机的电机轴通过两个角接触轴承装配于定子内,两个角接触轴承沿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对称排布。上述角接触轴承具体可以为高速角接触轴承,高速角接触轴承同时具有径向和轴向承载能力,有利于提升电机轴与定子装配的可靠性。该轴承组外圈通过钢套内孔上的台阶实现轴向定位,内圈通过电机轴111台阶和铝背板凸台实现轴向定位;并通过右侧的锁紧螺母114进行紧固并调整至规定的工作游隙,以确保轴承满足电盘式动力总成的使用寿命要求的同时,盘式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保持稳定、电机性能稳定可靠。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独立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该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两个车轮。如图7所示,一种实施例中,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包括两个盘式电机11,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和两个换挡机构13。上述两个盘式电机11,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和两个换挡机构13沿轴向镜像设置。具体的,两个盘式电机11设置于中间,行星齿轮减速器12设置于两个盘式电机11的两侧。该实施例中的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用于与两个车轮连接,驱动两个车轮。该方案中的盘式动力总成可以分别驱动两个车轮200,实现独立双驱,且盘式动力总成的动力性能较强,结构较为紧凑。
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包括换档机构、两个盘式电机和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沿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两个盘式电机同轴排列于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之间,每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用于传动连接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太阳轮或者用于传动连接一个车轮的半轴,每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行星架用于传动连接一个车轮的半轴,换档机构用于:分离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行星架与一个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分离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太阳轮与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恢复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该状态下,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直接与车轮的半轴传动连接,盘式电机的动力无需通过减速器直接传递至车轮,以驱动车轮以一个转速运动。
换档机构还用于:分离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恢复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行星架与一个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的行星轮与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该状态下,盘式电机的电机轴通过减速器与车轮的半轴传动连接,则盘式电机的电机轴输出的动力线通过减速器变速再传递至车轮,以驱动车轮以另一个转速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可以理解为包括两个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但是集成度较高。因此,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各部分细节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进行赘述。
具体的实施例中,两个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同轴设置。一方面每个盘式电机11的电机轴111与车轮200的传动轴同轴,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的集成度。
一种实施例中,盘式动力总成的一个换挡机构的另一个传动件位于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背离另一个盘式电机的一侧,另一个换挡结构的另一个传动件位于另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12背离一个盘式电机的一侧。
该盘式动力总成的两个驱动组件的电磁阀位于两个盘式电机之间,以便于提升盘式动力总成的集成度。
一种实施例中,该盘式动力总成的两个换挡机构13的电磁阀1311可以集成为一体。例如,两个电磁阀装配于同一壳体。具体的,盘式动力总成可以包括电枢,该电枢作为上述壳体用于装配电磁阀的线圈和柱塞。具体的,两个电磁阀1311的线圈13111均设置于上述电枢,上述电枢形成有容置腔,两个电磁阀1311的柱塞13112背靠背设置于上述容置腔。
一种实施例中,电动车辆还可以包括两个上述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以分别驱动四个车轮200,实现电动车辆的独立四驱。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双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两个车轮,所述两个车轮包括所述电动车辆的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所述盘式动力总成包括换档机构、两个盘式电机和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沿所述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所述两个盘式电机同轴排列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减速器之间,每个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用于传动连接一个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太阳轮或者用于传动连接一个所述车轮的半轴,每个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用于传动连接一个所述车轮的半轴,所述换档机构用于:
分离一个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与一个所述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分离所述一个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太阳轮与一个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恢复所述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一个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机构还用于:
分离所述一个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一个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恢复所述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与所述一个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所述一个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轮与一个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换挡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传动件,所述两个传动件中的一个传动件与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连接,所述两个传动件中的另一个传动件用于与车轮的半轴周向固定且轴向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
驱动所述一个传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恢复所述一个传动件与所述太阳轮的传动连接,恢复所述行星架与所述另一个传动件的传动连接,分离所述一个传动件和所述另一个传动件的传动连接;
驱动所述另一个传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分离所述一个传动件与所述太阳轮的传动连接,分离所述行星架与所述另一个传动件的传动连接,恢复所述一个传动件和所述另一个传动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轴向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和所述太阳轮连接的轴向端面沿所述轴向相对,且所述一个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和所述太阳轮连接器的轴向端面相抵状态下传动连接;所述一个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和所述另一个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沿所述轴向相对,且所述一个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和所述另一个传动件的一个轴向端面相抵状态下传动连接;所述另一个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与所述行星架的轴向端面沿所述轴向相对,且所述另一个传动件的另一个轴向端面与所述行星架的轴向端面相抵状态下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传动件包括一个轴向卡接面,所述另一个传动件包括另一个轴向卡接面,其中,所述一个轴向卡接面朝向所述盘式电机,所述另一个轴向卡接面背离所述盘式电机,且所述一个轴向卡接面和所述另一个轴向卡接面相邻;
所述一个轴向卡接面沿轴向的投影和所述另一个轴向端卡接面沿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换挡机构的所述另一个传动件位于一个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背离另一个所述盘式电机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换挡结构的所述另一个传动件位于另一个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背离一个所述盘式电机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磁阀和复位件,所述电磁阀用于驱动所述一个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一个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一个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电磁阀与另一个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电磁阀位于两个所述盘式电机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所述驱动换挡组件的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另一个所述驱动换挡组件的所述电磁阀装配于同一壳体。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内部具有轴孔,所述轴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电机轴;所述电磁阀所述一个传动件通过顶杆连接,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轴孔。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盘式电机包一个定子和两个转子,沿所述盘式电机的轴向所述一个定子位于所述两个转子之间,且所述两个转子分别固定于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盘式电机包两个定子和两个转子,沿所述盘式电机的轴向所述两个定子同轴排布于所述两个转子之间,且所述两个转子分别固定于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电机还包括锁紧螺母和旋转变压器,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的轴向端面与所述转子的轴向端面相抵;所述旋转变压器安装于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通过两个角接触轴承装配于所述定子内,两个所述角接触轴承沿所述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对称排布。
14.一种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单个车轮,所述盘式动力总成包括换档机构、一个盘式电机和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沿所述盘式动力总成的轴向所述盘式电机位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背离所述车轮的一侧,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用于传动连接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太阳轮或者用于传动连接所述车轮的半轴,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用于传动连接所述车轮的半轴,所述换档机构用于:
分离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与所述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分离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太阳轮与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恢复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
分离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车轮的半轴的传动连接,恢复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与所述车轮半轴的传动连接以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轮与所述盘式电机的电机轴的传动连接。
15.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车轮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所述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所述两个车轮;或,
两个车轮和两个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式动力总成,每个所述盘式动力总成用于驱动所述两个车轮中的单个所述车轮。
CN202311750923.4A 2023-12-18 2023-12-18 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Pending CN1176984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0923.4A CN117698412A (zh) 2023-12-18 2023-12-18 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0923.4A CN117698412A (zh) 2023-12-18 2023-12-18 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8412A true CN117698412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56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50923.4A Pending CN117698412A (zh) 2023-12-18 2023-12-18 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984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2746B2 (ja) トランスファケース等用の多極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を有するクラッチ
JP5633703B2 (ja) 電動車
CN103660905B (zh) 一种油电混合电动汽车多模式驱动系统
CN114110122B (zh) 一种差速系统
CN104114394A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单元
EP3936358B1 (en) Dual-electric-motor driving system
JP7284802B2 (ja) ディスコネクタ装置{disconnector apparatus}
CN117698412A (zh) 双驱或单驱双速传动的盘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US20230313846A1 (en) Monostable electromagnetic clutch
CN115003931A (zh)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组件
JP2002095191A (ja) コア構造
JP7225353B2 (ja) ディスコネクタ装置{disconnector apparatus}
US11339833B2 (en) Compound idler gear disconnect and the drive axle made therewith
CN220248727U (zh) 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组件、动力装置及车辆
CN216761441U (zh) 车用混动装置
CN220816339U (zh) 断开模块、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KR102517188B1 (ko) 디스커넥터 장치
CN22103370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磁牙嵌式离合器装置、传动连接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20662255U (zh) 混合动力总成及混动汽车
CN218326150U (zh) 电磁控制倒挡换挡减速器动力总成
WO2023202347A1 (en) A differential gear arrangement
CN21700295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断开式差速器
WO2024100734A1 (ja) 車両用駆動力伝達装置
CN108240449B (zh) 差速器以及车辆
CN114734811A (zh) 一种汽车及其电驱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