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4934B - 活检针 - Google Patents

活检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4934B
CN117694934B CN202410162641.0A CN202410162641A CN117694934B CN 117694934 B CN117694934 B CN 117694934B CN 202410162641 A CN202410162641 A CN 202410162641A CN 117694934 B CN117694934 B CN 117694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tube
needle
shell
housing
inner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626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94934A (zh
Inventor
曹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626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94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94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4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94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4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检针,活检针包括针组件、壳体、内针管座、外针管座以及旋转传动机构,针组件,针组件包括,内针管和外针管;壳体具有容纳腔体;内针管座设于容纳腔体内,内针管座能够相对壳体移动,内针管座固定连接内针管;外针管座设于容纳腔体内,外针管座能够相对壳体移动,外针管座与内针管座能够相对移动,外针管座固定连接外针管,外针管套设于内针管上;旋转传动机构设于容纳腔体内,并能可操作地相对壳体转动;其中,旋转传动机构与内针管座和外针管座连接,当活检针完成取样击发后,通过控制旋转传动机构驱动内针管与外针管同步转动。

Description

活检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活检针。
背景技术
在医学诊断中,经常需要为肿瘤患者实施活组织检查(活检)手术,以获取病变部位的部分组织进行病理研究。穿刺取检,是指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超声影像或MRI(磁共振成像)影像引导下,使用活检针穿刺后切取少量病理组织进行取样检测。近年来,活检手术主要采用活检针穿刺取检的方式进行,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活检成功率高等优点,已基本取代传统的手术切开法。
当前在穿刺活检诊断过程中,需要使用穿刺设备对人体组织进行切割及分离,以实现取样分析。采用全芯管式的活检针进行取样时,其过程是切割的目标组织会暂存在内针管与针芯构成的腔室内,再用外针管第一弹片插入内针管对暂存组织补充切断,从而得到与组织彻底分离的目标样本,再拔出针体。此过程中,由于第一弹片伸入的补充切割并不能完全确保切断,可能会遇到组织牵连而使得样本脱出针管、导致取样失败的情况,所以有些医生会手动旋转活检针1到2圈,以确保有效取样。但医生手动操作,一方面,超声影像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医生需要单手操作活检针,此时手动操作活检针整体旋转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手动旋转对周边组织影响范围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活检针旋转操作不便、对周边组织影响范围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活检针。
一种活检针,所述活检针包括:
针组件,所述针组件包括,内针管和外针管;
壳体,具有容纳腔体;
内针管座,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内针管座能够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内针管座固定连接所述内针管;
外针管座,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外针管座能够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外针管座与所述内针管座能够相对移动,所述外针管座固定连接所述外针管,所述外针管套设于所述内针管上;
旋转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并能可操作地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其中,所述旋转传动机构与所述内针管座和所述外针管座连接,当所述活检针完成取样击发后,通过控制所述旋转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内针管与所述外针管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传动机构包括:
旋转支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设置,所述旋转支架沿其轴线的一端构造有两个相间隔的插键,两个所述插键分别插设于所述外针管座和所述内针管座上的插槽内,所述外针管座和所述内针管座可相对于所述旋转支架沿着所述旋转支架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旋转支架能够带动所述外针管座和所述内针管座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支架的周侧面上设置有驱动滑槽;所述旋转传动机构还包括:
驱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移动设置,且与所述旋转支架传动连接;
凸起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凸起部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于所述驱动滑槽内;
其中,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通过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驱动滑槽的轨迹滑动,可驱动所述旋转支架绕着所述壳体的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传动机构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旋转支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为所述驱动件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提供驱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滑槽包括曲线槽段,所述驱动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曲线槽段滑动,以驱动所述旋转支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滑槽包括沿着所述旋转支架的轴向延伸的直线槽段,以及绕着所述旋转支架的轴向呈螺旋延伸的曲线槽段,所述曲线槽段的两端与所述直线槽段的两端对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槽段和所述曲线槽段均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为朝向壳体的近端的一端,所述尾端为朝向所述壳体的远端的一端;
所述直线槽段的首端和所述曲线槽段的尾端均设置止挡结构,或所述直线槽段的尾端和所述曲线槽段的首端均设置止挡结构;其中,所述止挡结构用于当凸起部从一个方向通过所述止挡结构后阻止所述凸起部回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槽段的首端的所述止挡结构为槽底高于所述曲线槽段的首端的槽底而形成的阶梯结构,实现所述凸起部从所述直线槽段的首端移动进入所述曲线槽段后,阻止所述凸起部回退;
所述曲线槽段的尾端的所述止挡结构为槽底高于所述直线槽段的尾端而形成的阶梯结构,实现所述凸起部从所述曲线槽段的尾端进入所述直线槽段的尾端后,以阻止所述凸起部回退;
其中,所述曲线槽段和所述直线槽段的槽底为平滑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包括:
支撑座,构造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件;
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一端抵靠于所述支撑座;
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动件的一部分凸出所述支撑座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槽段的首端的所述止挡结构为偏置件,所述偏置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直线槽段内,所述凸起部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经过所述偏置件时,所述偏置件被偏压,以避让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移动至所述曲线槽段内时,所述偏置件复位,从而阻挡所述凸起部回退;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驱动件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向所述壳体的近端移动第一预设行程后,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所述活检针还包括:
第一解锁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解锁件与所述第一卡扣可操作地连接,用于可操作地驱动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壳体脱开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检针还包括上膛机构,所述上膛机构包括:
上膛扳机,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
驱动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上膛扳机传动连接,通过所述上膛扳机的转动带动所述驱动杆沿着所述壳体的轴线移动;
其中,所述驱动杆上沿着所述驱动杆延伸方向构造有相间隔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用于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挡块用于与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连接,通过所述上膛扳机的转动带动所述驱动杆沿着所述壳体的轴线移动,从而驱动所述驱动件移动以及驱动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行程避让槽,所述第一挡块设于所述行程避让槽内,使得所述驱动杆在所述上膛扳机驱动下移动第二预设行程后,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驱动件形成抵接,进而驱动所述驱动件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杆沿着所述驱动件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驱动杆上的所述第二挡块相互插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针管座与所述外针管座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向所述壳体的近端移动第三预设行程后,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时,所述卡接凸起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组件还包括针芯;所述活检针还包括针芯座,所述针芯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近端,所述针芯固定连接于所述针芯座,所述针芯座朝向所述壳体的远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部;
所述内针管座或所述外针管座朝向所述壳体的近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部,当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时,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配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检针还包括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包括:
第一换挡件,所述第一换挡件与所述插键滑动连接,用于限制所述内针管座和所述外针管座的移动位置;
第二换挡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换挡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换挡件的移动可以控制所述第一换挡件相对所述插键的位置;
档位切换按键,所述档位切换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换挡件连接,所述档位切换按键可操作地相对所述壳体移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二换挡件控制所述第一换挡件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检针,其中,针组件用于对取样空间内的样本组织进行切割分离,从而达到取样的目的。壳体用于容纳内针管座、外针管座以及其他部件等,壳体还用于固定连接针芯,以使得针芯相对壳体固定不动。由于内针管套设在针芯上,内针管座用于固定内针管,而将内针管座设于容纳腔体内,并且使得内针管座能够相对壳体移动,以使得内针管能够相对针芯移动,从而使得内针管和针芯之间的空心区域内充满样本组织。由于外针管套设在内针管上,外针管固定连接外针管座上,并且外针管座能够相对壳体移动,外针管座与内针管座能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外针管能够相对针芯及内针管相对移动,以使得外针管上的弹性刀片能够穿过内针管上的开槽进入内针管内部,以使得外针管能够切割内针管和针芯之间的目标组织。或者,当弹性刀片设于内针管上,外针管上设置开槽时,可通过内针管、外针管以及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内针管上的弹性刀片从外针管上的一个开槽穿出后再从另外一个开槽穿入外针管内,以使得内针管上的弹性刀片能够切割内针管与外针管之间的目标组织。通过在壳体的容纳腔体内设置旋转传动机构,并且旋转传动机构能够可操作地相对壳体转动,以使的活检针完成取样击发后,通过旋转传动机构驱动内针管与外针管同步转动,进而使得内针管和外针管能够相对针芯转动,在内针管和外针管的转动过程中,外针管上伸入内针管内的弹性刀片也会一起转动,以对内针管内的样本组织进行环形切割。本发明中,通过将旋转传动机构与内针管座和外针管座连接,以使得活检针的击发过程中以及击发后,旋转传动机构与内针管座和外针管座始终相连,从而提高了旋转传动机构驱动内针管座和外针管座相对壳体转动的可靠性。通过以上结构形式,可通过针管旋转切割的方式,将直线切割未切断的组织再次切割,达到目标组织样本与周围组织彻底切割分离的目的,从而减少未切断的组织在取出的时候的牵扯,导致一些非必要组织损伤。而且,通过旋转传动机构,可实现击发完成后,手动控制内、外针管的同步原地回转切割,切割半径小,避免手动操作活检针整体旋转时导致的针尖处旋转半径较大,从而避免了对周围重要器官的二次伤害及穿刺伤口增大的风险,大幅提升安全性,同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针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在另一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击发取样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上膛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上膛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未上膛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的旋转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的旋转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的旋转传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的旋转传动机构中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的旋转传动机构中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的旋转传动机构中凸起部的爆炸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未上膛时的旋转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上膛后的旋转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未上膛时的旋转传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上膛后的旋转传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的旋转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未上膛时的旋转传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旋转传动机构中的凸起部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旋转传动机构中的凸起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旋转传动机构中采用卡扣力臂的方式止挡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旋转传动机构中采用第一弹片的方式止挡凸起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旋转传动机构中采用第一弹片的方式止挡凸起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上膛后的旋转传动机构中采用第一弹片的方式止挡凸起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未上膛时的旋转传动机构中采用第一弹片的方式止挡凸起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驱动杆与旋转传动机构以及内、外针管座的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内、外针管座的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内、外针管座与壳体通过卡接凸起与卡槽相互限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旋转支架与壳体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外针管座与针芯座导向配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针组件100;针芯110;内针管120;外针管130;第二弹片131;壳体200;壳体200;卡接凸起210;环槽220;外针管座300;第二卡扣310;卡槽320;内针管座400;导向通道410;旋转传动机构500;旋转支架510;插键511;驱动滑槽512;直线槽段5121;第一限位阶梯5121a;曲线槽段5122;第二限位阶梯5122a;卡扣力臂513;凸缘514;驱动件520;容置槽521;第一卡扣522;行程避让槽523;凸起部530;支撑座531;第二弹性件532;活动件533;第一弹性件540;第一弹片550;连接部551;过渡部552;止挡部553;第一解锁件600;连接杆610;第一解锁按键620;第二解锁按键630;上膛机构700;上膛扳机710;驱动杆720;第一挡块721;第二挡块722;导向凸起723;转轴730;换挡机构800;档位切换按键810;第一换挡件820;第三弹性件910;针芯座920;导向凸台9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检针,活检针包括针组件100、壳体200、内针管座400、外针管座300以及旋转传动机构500,针组件100针组件100包括内针管120和外针管130;壳体200具有容纳腔体;内针管座400设于容纳腔体内,内针管座400能够相对壳体200移动,内针管座400固定连接内针管120;外针管座300设于容纳腔体内,外针管座300能够相对壳体200移动,外针管座300与内针管座400能够相对移动,外针管座300固定连接外针管130,外针管130套设于内针管120上;旋转传动机构500设于容纳腔体内,并能可操作地相对壳体200转动;其中,旋转传动机构500与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连接,当活检针完成取样击发后,通过控制旋转传动机构500驱动内针管120与外针管130同步转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检针,其中,针组件100用于对取样空间内的样本组织进行切割分离,从而达到取样的目的。壳体200用于容纳内针管座400、外针管座300以及其他部件等,壳体200还用于固定连接针芯110,以使得针芯110相对壳体200固定不动。由于内针管120套设在针芯110上,内针管座400用于固定内针管120,而将内针管座400设于容纳腔体内,并且使得内针管座400能够相对壳体200移动,以使得内针管120能够相对针芯110移动,从而使得内针管120和针芯110之间的空心区域内充满样本组织。由于外针管130套设在内针管120上,外针管130固定连接外针管座300上,并且外针管座300能够相对壳体200移动,外针管座300与内针管座400能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外针管130能够相对针芯110及内针管120相对移动,以使得外针管130上的第二弹片131能够穿过内针管120上的开槽进入内针管120内部,以使得外针管130能够切割内针管120和针芯110之间的目标组织。或者,当第二弹片131设于内针管120上,外针管130上设置开槽时,可通过内针管120、外针管130以及壳体200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内针管120上的第二弹片131从外针管130上的一个开槽穿出后再从另外一个开槽穿入外针管130内,以使得内针管120上的第二弹片131能够切割内针管120与外针管130之间的目标组织。通过在壳体200的容纳腔体内设置旋转传动机构500,并且旋转传动机构500能够可操作地相对壳体200转动,以使的活检针完成取样击发后,通过旋转传动机构500驱动内针管120与外针管130同步转动,进而使得内针管120和外针管130能够相对针芯110转动,在内针管120和外针管130的转动过程中,外针管130上伸入内针管120内的第二弹片131也会一起转动,以对内针管120内的样本组织进行环形切割。本发明中,通过将旋转传动机构500与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连接,以使得活检针的击发过程中以及击发后,旋转传动机构500与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始终相连,从而提高了旋转传动机构500驱动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相对壳体200转动的可靠性。通过以上结构形式,可通过针管旋转切割的方式,将直线切割未切断的组织再次切割,达到目标组织样本与周围组织彻底切割分离的目的,从而减少未切断的组织在取出的时候的牵扯,导致一些非必要组织损伤。而且,通过旋转传动机构500,可实现击发完成后,手动控制内、外针管130的同步原地回转切割,切割半径小,避免手动操作活检针整体旋转时导致的针尖处旋转半径较大,从而避免了对周围重要器官的二次伤害及穿刺伤口增大的风险,大幅提升安全性,同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本实施例提供的针组件100中,针芯110与壳体200固定连接,内针管120与内针管座400固定连接,外针管130与外针管座300固定连接,内针管120套在针芯110上,外针管130套在内针管座400上,并且针芯110、内针管120和外针管130同轴设置。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内针管120的远端具有刃口结构,能够对人体组织进行切割,内针管1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一贯穿内针管120的侧壁的开槽;外针管130的远端设置有第二弹片131,当外针管130沿着针组件100的轴线相对内针管120移动时,第二弹片131可以穿过内针管120上的开槽进入内针管120的内部,以对内针管120和针芯110之间的组织进行切割。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除了内针管120和外针管130的结构有所不同外,其他结构不变。具体地,在内针管120上设置有第二弹片131,在外针管130上设置有两个相间隔的开槽,第二弹片131从外针管130的内侧穿过开槽,搭在两个开槽之间的管壁上。第二弹片131构造为弧形结构,当内针管120相对外针管130移动时,第二弹片131能够从外针管130靠近远端的开槽进入外针管130内,以对内针管120和外针管130之间的目标组织进行切割。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对于活检针来说,近端是指靠近操作者操作端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操作者操作端的一端。针芯110、内针管120以及外针管130的远端是指远离操作端的一端。其中,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设置在壳体200的容纳腔体内靠近近端的一端,旋转传动机构500设置在壳体200的容纳腔体内靠近远端的一端。
如图6、图7、图9、图10等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旋转传动机构500包括旋转支架510,旋转支架510相对于壳体200可转动设置,旋转支架510沿其轴线的一端构造有两个相间隔的插键511,两个插键511分别插设于外针管座300和内针管座400上的插槽内,外针管座300和内针管座400可相对于旋转支架510沿着旋转支架的轴向方向移动,旋转支架510能够带动外针管座300和内针管座400相对壳体200转动。
通过在旋转支架510上设置插键511,并将两个插键511分别插设在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上的插槽内,以实现旋转支架510与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插键511沿着旋转支架510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能够相对插键511移动,从而使得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能够顺利完成上膛和击发过程,同时还能使得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在旋转支架510的驱动下相对壳体200转动。具体地,插键511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旋转支架510上,也可以通过粘接的形式设置在旋转支架510上。
如图3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旋转支架510只能相对壳体200转动,而不能沿着壳体200的轴线相对壳体20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支架510靠近插键511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个相间隔的凸缘514,壳体200上设有与两个凸缘514相对应的环槽220,凸缘514嵌设于环槽220内。如此设置,以实现旋转支架510相对壳体200的转动,以及旋转支架510与壳体200在轴向方向上的限位。
如图8、图16、以及图1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旋转支架510的周侧面上设置有驱动滑槽512;旋转传动机构500还包括驱动件520和凸起部530,驱动件520相对于壳体200可移动设置,且与旋转支架510传动连接;凸起部530连接于驱动件520,凸起部530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于驱动滑槽512内;其中,驱动件520相对于壳体20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驱动件520沿壳体200的轴向向壳体200的远端移动的方向,通过凸起部530沿着驱动滑槽512的轨迹滑动,可驱动旋转支架510绕着壳体200的轴线转动。
将驱动件520设置成相对壳体200可移动,并与旋转支架510传动连接的形式,使得凸起部530随着驱动件520移动。在凸起部530沿着旋转支架510上的驱动滑槽512的轨迹滑动的过程中,在凸起部530的作用力下推动旋转支架510相对壳体200转动,进而带动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相对壳体200转动。具体地,驱动件520被设置为大致呈筒状的结构,驱动件520套设在旋转支架510的一端,驱动件520能沿着旋转支架510的轴线移动。
如图1、图3、图5至图7以及图2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检针还包括上膛机构700,上膛机构700包括上膛扳机710,上膛扳机710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200;驱动杆720可移动设置于壳体200内,并与上膛扳机710传动连接,通过上膛扳机710的转动带动驱动杆72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移动;其中,驱动杆720上沿着驱动杆720延伸方向构造有相间隔的第一挡块721和第二挡块722,第一挡块721用于与驱动件520连接,第二挡块722用于与外针管座300和/或内针管座400连接,通过上膛扳机710的转动带动驱动杆72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移动,从而驱动驱动件520移动以及驱动外针管座300和/或内针管座400移动。
具体地,上膛扳机710通过转轴730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200上,上膛扳机710上设置有一导向槽,驱动杆720的一端设置有一导向凸起723,该导向凸起723可移动地设于导向槽内,当上膛扳机710绕着转轴730转动时,驱动杆720在上膛扳机710的拉力下沿着壳体200的轴线移动。驱动杆720上的第一挡块721施加作用力于驱动件520上,以推动驱动件520沿着壳体200移动;驱动杆720上的第二挡块722施加作用力于外针管座300和/或内针管座400,以推动外针管座300和内针管座400同时相对壳体200移动,从而实现活检针的上膛。
图6、图7、图8及图1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520上设置有第一卡扣522,驱动件520沿着壳体200的轴向方向向壳体200的近端移动第一预设行程后,第一卡扣522与壳体200卡接;活检针还包括第一解锁件600,第一解锁件600活动连接于壳体200,第一解锁件600与第一卡扣522可操作地连接,用于可操作地驱动第一卡扣522与壳体200脱开卡接。
在上膛过程中,通过驱动杆720上的第一挡块721推动驱动件520沿着壳体200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行程后,驱动件520上的第一卡扣522与壳体200卡接,此时,旋转传动机构500既相对壳体200沿着壳体200的轴向方向移动,也不绕着壳体200的轴线方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传动机构5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40,第一弹性件540的两端分别抵靠于驱动件520和旋转支架510,第一弹性件540能够为驱动件520沿着壳体200的轴向移动提供驱动力。在驱动杆720带动驱动件520壳体200向壳体200的近端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540在驱动件520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的作用力下被压缩,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当第一卡扣522与壳体200卡接后,被压缩后的第一弹性件540储存弹性势能,为驱动驱动件520相对壳体200沿着第一方向的移动提供动能。
由于驱动件520在驱动杆720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卡扣522与壳体200卡接,这就使得在第一卡扣522不受外力的作用下,旋转传动机构500始终处于锁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200上活动连接第一解锁件600,当施加作用力于第一解锁件600上时,第一解锁件600施加作用力于第一卡扣522上,以使得第一卡扣522和壳体200脱开卡接,这样就能实现旋转传动机构500的解锁。被解锁后的旋转传动机构500中的驱动件520在第一弹簧的恢复力下沿着壳体200的第一方向移动,从而通过驱动件520驱动旋转支架510相对壳体200转动。
具体地,第一解锁件600包括连接杆610、第一解锁按键620和第二解锁按键630,两个解锁按键分别连接在连接杆610的两端,第一解锁按键620露出于壳体的近端,第二解锁按键630在第一卡扣与壳体200相卡接的位置露出于壳体;第二解锁按键630抵靠在第一卡扣上。第一卡扣522朝向第二解锁按键630的一侧设置为斜面;当手动按压第二解锁按键630时,第二解锁按键630能够施加作用力于第一卡扣522上,以使得第一卡扣522向壳体200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卡扣522与壳体200脱开卡接;当然,也可以从壳体200的近端按压第一解锁按键620,以使得连接杆61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方向向壳体200的远端方向移动,此时,第二解锁按键630也能作用力于第一卡扣522上,以对第一卡扣522进行解锁。通过将第一解锁件600设置成从壳体200的近端和远端均能按压以解锁旋转传动机构500的形式,以提高解锁旋转传动机构500的便捷性,从而适应不同操作者的操作喜好。
如图1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滑槽512包括曲线槽段5122,驱动件520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凸起部530沿着曲线槽段5122滑动,以驱动旋转支架510转动。将驱动滑槽512设置成包括曲线槽段5122的形式,使得当驱动件520相对壳体200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通过滑动在曲线槽段5122内的凸起部530施加作用力于旋转支架510上,从而推动旋转支架510相对壳体200正转;当驱动件520相对壳体200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时,通过滑动在曲线槽段5122内的凸起部530施加作用力于旋转支架510上,从而推动旋转支架510相对壳体200反转。在本实施例中,曲线槽段5122的运行轨迹可以为螺旋式的,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曲线状。
如图18所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驱动滑槽512包括沿着旋转支架510的轴向延伸的直线槽段5121,以及绕着旋转支架510的轴向呈螺旋延伸的曲线槽段5122,曲线槽段5122的两端与直线槽段5121的两端对应连通。也就是说,曲线槽段5122和直线槽段5121相连通后形成一闭合的驱动滑槽512。沿着旋转支架510的轴向延伸的直线槽段5121用于实现在上膛过程中通过驱动杆720相对壳体200的移动带动驱动件520相对壳体200移动时,对驱动件520的移动起导向作用。而曲线槽段5122用于在旋转传动机构500被解锁后,凸起部530沿着曲线槽段5122滑动时,通过凸起部530驱动旋转支架510相对壳体200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过程中,由于驱动件520只能沿着壳体200的轴线移动,而不能相对壳体200转动,因此,驱动件520在第一弹性件540的弹性恢复力下向壳体200的远端移动,即向第一方向移动,而凸起部530随着驱动件52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移动过程中,通过曲线槽段5122驱动旋转支架510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直线槽段5121和曲线槽段5122均包括首端和尾端,首端为朝向壳体200的近端的一端,尾端为朝向壳体200的远端的一端;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和曲线槽段5122的尾端均设置止挡结构,或直线槽段5121的尾端和曲线槽段5122的首端均设置止挡结构;其中,止挡结构用于当凸起部530从一个方向通过止挡结构后阻止凸起部530回退。
通过设置止挡结构,以对凸起部530进行阻挡,以限制凸起部530在驱动滑槽512内沿着一个方向移动时回退,从而使得凸起部530只能在驱动滑槽512内沿着一个方向移动,从而保证旋转支架510只能相对壳体200沿着一个方向转动,从而保证对组织切割时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止挡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具体地,止挡结构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形式:
如图8至图1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的止挡结构为槽底高于曲线槽段5122的首端的槽底而形成的阶梯结构,实现凸起部530从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移动进入曲线槽段5122后,阻止凸起部530回退;曲线槽段5122的尾端的止挡结构为槽底高于直线槽段5121的尾端而形成的阶梯结构,实现凸起部530从曲线槽段5122的尾端进入直线槽段5121的尾端后,以阻止凸起部530回退;其中,曲线槽段5122和直线槽段5121的槽底为平滑面。
当凸起部530沿着直线槽段5121的延伸方向滑动至曲线槽段5122内时,由于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设置有槽底高于曲线槽段5122的首端的槽底的第一限位阶梯5121a,可通过该阶梯结构来阻止凸起部530从曲线槽段5122的首端返回至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当凸起部530沿着曲线槽段5122的延伸方向滑动至直线槽段5121内时,由于曲线槽段5122的尾端设置有槽底高于直线槽段5121的尾端的第二限位阶梯5122a,可通过该阶梯结构来阻止凸起部530从直线槽段5121的尾端返回至曲线槽段5122的尾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除了阶梯结构外,直线槽段5121和曲线槽段5122的其他部位的槽底设置成平滑面。
如图11、图12、图13、以及图20和图21所示,凸起部530包括支撑座531、第二弹性件532和活动件533,支撑座531构造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支撑座531固定连接于驱动件520;第二弹性件532设于容置腔内,一端抵靠于支撑座531;活动件533可活动地设于容置腔内,并与第二弹性件532的另一端抵接,活动件533的一部分凸出支撑座531的端面。
支撑座531用于与驱动件520连接,同时用于支撑第二弹性件532和活动件533。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533为滚珠,第二弹性件532为弹簧。支撑座531的容置腔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小于滚珠的直径的通孔,滚珠设置在该容置腔内,并部分从该通孔中露出于支撑座531的端面。第二弹性件532一端抵靠在滚珠上,另一端抵靠在支撑座531的盖板上。当凸起部530在驱动件520的带动下沿着驱动滑槽512滑动时,滚珠在驱动滑槽512内滚动。
在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和曲线槽段5122的尾端均设置了阶梯结构,使得在凸起部530沿着驱动滑槽512的滑动并经过阶梯结构时,为了便于凸起部530顺利的通过不同深度的槽底,同时在阶梯结构处可靠止挡不回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532,使得凸起部530在经过阶梯结构时,通过第二弹性件532的伸缩,使得滚珠顺利越过阶梯结构;同时第二弹性件532始终具有使得滚珠具有沿着支撑座531的轴线向外移动的趋势,使得当滚珠越过阶梯结构时,在第二弹性件532的驱动力以及阶梯结构阻挡作用下,不易回退。当然,为了使得凸起部530更易越过阶梯结构的同时能更好的对凸起部530阻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阶梯结构设置为斜坡形式。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直线槽段5121的槽底的高度设置成自直线槽段5121的尾端向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逐渐增高,曲线槽段5122的首端的槽底低于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的槽底的形式;并且将曲线槽段5122的槽底的高度设置成自曲线槽段5122的首端向曲线槽段5122的尾端逐渐增高,曲线槽段5122的尾端的槽底高于直线槽段5121的尾端的槽底的形式。
如此设置,使得在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和曲线槽段5122的尾端通过槽底的高度差形成止挡台阶,以对凸起部530进行止挡,从而防止凸起部530回退。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直线槽段5121和曲线槽段5122均设置为斜坡形式的,其槽底本身平滑设置,槽底与活动件533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因此将活动件533设置为柱体结构。凸起部530在旋转支架510的直线槽段5121进入到曲线槽段5122的有效止挡,主要靠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与曲线槽段5122的首端支架的槽底的高度差形成的台阶。柱状的活动件533借助第二弹性件532的压缩及弹性力实现伸缩,伸缩量较大,可较好地满足凸起部530在直线槽段5121和曲线槽段5122内的运动及止挡要求。
进一步地,在驱动件520靠近旋转支架510的一端的周侧面上设置容置槽521,并且在容置槽521的槽底设置供凸起部530穿过的安装孔。凸起部530的一端设置在容置槽521内,另一端从安装孔露出并延伸至旋转支架510上的驱动滑槽512内。凸起部530中位于容置槽521内的部分的端部最高与驱动件520的周侧面相平齐。如此设置,在固定凸起部530的同时,保证凸起部530不凸出于驱动件520的周侧面,从而使得在驱动件520相对壳体200移动的过程中,即便凸起部530随着槽底的深度的变化伸缩过程中,凸起部530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不至于与壳体200发生干涉导致摩擦过大、难以运动的情况发生。
如图22至图2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的止挡结构为偏置件,偏置件至少部分设于直线槽段5121内,凸起部530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经过偏置件时,偏置件被偏压,以避让凸起部530,凸起部530移动至曲线槽段5122内时,偏置件复位,从而阻挡凸起部530回退;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通过在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设置偏置件,通过偏置件的变形使得凸起部530能够顺利从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进入曲线槽段5122内,通过偏置件的回弹来对凸起部530进行阻挡,进而防止凸起部530回退。
如图22所示,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置件为设置在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的卡扣力臂513,卡扣力臂513设置在直线槽段5121的槽侧壁上,卡扣力臂513的端部向直线槽段5121内偏置,在旋转支架510的周侧面上与卡扣力臂513相邻的部位设置有以凹槽,这就使得卡扣力臂513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当凸起部530经过卡扣力臂513时,卡扣力臂513在凸起部530的作用力下能够向靠近该凹槽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设置有卡扣力臂513的部位的直线槽段5121槽段被打开,以允许凸起部530经过并进入曲线槽段5122内;当凸起部530进入曲线槽段5122内时,卡扣力臂513回弹并将直线槽段5121的首端关闭,此时卡扣力臂513对凸起部530进行阻挡,以防止凸起部530回退。这种形式的驱动滑槽512,通过扣位式的卡扣力臂513止挡,非上面所述的底部干涉的方式,因此旋转支架510中的直线槽段5121可设置为平面的槽底。
此种结构形式的止挡结构中,凸起部53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可不必具有伸缩特性或伸缩不需要很大。这种结构的止挡结构主要靠开门式卡扣力臂513变形,以产生对凸起部530的让位,关门式的卡扣力臂513回弹,横向封闭凸起部530的直线返回路径,不需要凸起部530的伸缩量很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530采用滚珠微伸缩方案,来减小运动摩擦力;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部530不具有伸缩功能,只需是突出部不抵接槽底,距离槽底一定距离,不与槽底产生摩擦阻力即可。
如图23至图26所示,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偏置件为第一弹片550,第一弹片550设于直线槽段5121内,第一弹片550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部551、过渡部552以及止挡部553,连接部551与旋转支架510固定连接,过渡部552倾斜设置,过渡部552靠近止挡部553的一端远离直线槽段5121的槽底,以使止挡部553向远离直线槽段5121的槽底的方向翘起;其中,过渡部552和止挡部553能够在导向组件的压力下向靠近直线槽段5121的漕底的方向移动,以使导向组件向曲线槽段5122移动。
具体地,第一弹片550可以通过热熔或者点胶等方式固定在直线槽段5121的槽底上。通过将第一弹片550设置成连接部551、过渡部552及止挡部553的形式,使得凸起部530在直线槽段5121内滑动时,平滑过渡压缩第一弹片550,从而使得凸起部530顺利的从直线槽段5121进入曲线槽段5122;当凸起部530落入曲线槽段5122时,第一弹片550的止挡部553回弹,其正好能够有效止挡到凸起部530的侧面,从而防止凸起部530沿着直线槽段5121回退,在该实施例中,凸起部可不具有伸缩特性。
如图23至图26所示,进一步地,在第一弹片550的连接部551设置有倒刺结构,可支撑在直线槽段5121的底部,防止第一弹片550下塌,同时倒刺结构设置在直线槽段5121内,可防止第一弹片550外翻,确保第一弹片550的有效高度,从而保证第一弹片550止挡的可靠性。
如图26和图2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520上设置有行程避让槽523,第一挡块721设于行程避让槽523内,使得驱动杆720在上膛扳机710驱动下移动第二预设行程后,第一挡块721与驱动件520形成抵接,进而驱动驱动件520移动。
在上膛过程中,驱动杆720的第二挡块722先推动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向壳体200的近端移动第二预设行程,也就是行程避让槽523的槽长后,驱动杆720的第一挡块721与驱动件520的相抵接,在驱动扳机拉动驱动杆72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向壳体200的近端继续移动时,驱动杆720同时推动驱动件520和内、外针管座30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向壳体200的近端移动。当驱动杆720推动驱动件520和内、外针管座300移动第一预设行程后,驱动件520上的第一卡扣522与壳体200卡接;外针管座300上的第二卡扣310也与壳体200卡接,此时完成上膛。
如图28所示,进一步地,内针管座400与外针管座300可相对移动地连接,外针管座300和/或内针管座400上设置有第二卡扣310,外针管座300和/或内针管座400从完成击发的位置向壳体200的近端移动第三预设行程后,第二卡扣310与壳体200卡接,完成上膛。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行程和第二预设行程的和至少等于第三预设行程。
如图2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针管座300和/或内针管座400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卡槽320,壳体200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凸起210,第二卡扣310与壳体200卡接时,卡接凸起210卡设于卡槽320内。当第二卡扣310和壳体200卡接时,通过卡接凸起210卡设在壳体200上的卡槽320内,以对旋转传动机构500的旋转进行锁止,从而保证在活检针上膛后,未击发前,使得旋转传动机构500无法被驱动,从而保证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不会转动。
具体地,卡槽320沿着壳体200的轴向方向延伸,卡接凸起210也沿着壳体200的轴向方向延伸。这样,在活检针被击发后,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方向向壳体200的远端移动的过程中,卡接凸起210能够与卡槽320相分离,从而使得在对旋转传动机构500解锁后,旋转支架510能够相对壳体200转动。
如图2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杆7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杆720沿着驱动件52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两个驱动杆720上的第二挡块722相互插接。通过在驱动件520的径向方向上设置两个相对的驱动杆720,以通过两个驱动杆720上的第一挡块721对驱动件520施加推力,通过两个第二挡块722对外针管座300施加推力,从而使得在上膛过程中,驱动件520、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不会晃动。具体地,第二挡块722设置有圆弧状,两个第二挡块722相对的端部设置有相互插接的凸起和凹槽,两个第二挡块722通过凹凸配合的形式插接。以通过两个第二挡块722的插接来提高两者稳定性,从而提高驱动杆720运动的稳定性。
如图3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针组件100还包括针芯110;活检针还包括针芯座920针芯座920,针芯座920针芯座920固定连接于壳体200的近端,针芯110固定连接于针芯座920针芯座920,针芯座920针芯座920朝向壳体200的远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内针管座400或外针管座300朝向壳体200的近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部,当第二卡扣310与壳体200卡接时,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配合连接。
通过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配合连接,以对旋转支架510上的插键511进行导向。从而提高旋转传动机构500运行的稳定性。具体地,在外针管座300或者内针管座400朝向近端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凸台921,该导向凸台921为第二导向部;在针芯座920朝向壳体200的远端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通道410,导向通道410为第一导向部。在外针管座300和内针管座400向壳体200的近端移动的过程中,导向凸台921能够插入至导向通道410内,而此时插键511位于针芯座920针芯座920和外针管座300形成的夹层内,通过夹层的侧壁对插键511进行导向,同时可防止内外管座运动歪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检针还包括换挡机构800,换挡机构800包括第一换挡件820、第二换挡件和档位切换按键810,第一换挡件820与插键511滑动连接,用于限制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的移动位置;第二换挡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200内,并与第一换挡件820转动连接,第二换挡件的移动可以控制第一换挡件820相对插键511的位置;档位切换按键810设置于壳体200上,并与第二换挡件连接,档位切换按键810可操作地相对壳体200移动从而通过第二换挡件控制第一换挡件的位置。通过第二换挡件控制第一换挡相对插件的位置,来实现击发后外针管座300和内针管座400的行程,从而控制取样距离。
具体地,第一换挡件上设置有凸台和大端面两个止挡面,内、外针管座300之间有小弹簧,以保持内、外针管座300之间的错动距离,在内、外针管座300一起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三弹性件910的弹力远远高于内、外针管座300之间的小弹簧的弹力,所以运动时,外针管座300在小弹簧及第二卡扣310的作用下,保持被推开的状态,即保持外针管130的第二弹片131插入内针管120的弧形槽内目标组织的状态,确保取样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活检针还包括第三弹性件910,第三弹性件910设于壳体200内,第三弹性件910套设于针芯110上,第三弹性件910的一端抵靠于壳体200,另一端抵靠于外针管座300;当第二卡扣310脱离于壳体200时,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在第三弹性件910的弹性力下向壳体200的远端方向移动。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参考图1至图31予以理解):
在将活检针刺入人体之前,需要对活检针进行上膛。活检针在未上膛前,外针管130的第二弹片131保持插入内针管120状态,第三弹性件910为松弛状态。通过扳动上膛扳机710使得上膛扳机710相对壳体200转动,在上膛扳机710转动的过程中,上膛扳机710拉动驱动杆72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向壳体200的近端移动。初始阶段,驱动杆720的第二挡块722推动内针管座400和外针管座30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移动第二预设行程后,驱动杆720的第一挡块721与驱动件520抵接,驱动杆720继续向壳体200的近端移动第一预设行程后,驱动件520上的第一卡扣522与壳体200卡接;外针管座300上的第二卡扣310与壳体200卡接。在上膛过程中,驱动件520与旋转支架510之间的第一弹性件540被压缩,处于蓄势待发状态;同样地,位于外针管座300和壳体200之间的第三弹性件910被压缩处于蓄势待发状态。如此,便完成可活检针的上膛。
上膛后,针芯110为突出状态,外针管130的第二弹片131从内针管120弧槽中脱出。接下来即可进行档位操作,可拨动档位切换按键调节所需档位,然后通过影像设备引导,将活检针插入人体,移动到目标组织附近,拨动第二解锁件后,实施击发取样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解锁件也如同第一解锁件一样,从壳体的远端和近端均可进行解锁。
具体地,医生可在尾部按压尾部击发按钮,此按钮中的凸台结构会推开外管座上的第二卡扣310,使第二卡扣310与壳体200脱开卡接,此时压缩中的第三弹性件910会释放能量,将前期压缩积蓄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着外针管座300、内针管座400沿着壳体200的轴线向壳体200的远端移动,由于内、外针管座300之间可相对移动,从而当内针管座400抵靠到第一换挡件上时,第一换挡件上的凸台会先对内针管座400止挡,然后所述第一换挡件再对外针管座止挡,以确保外针管130上的弹片伸入内针管120的弧槽内。具体地,内、外针管座300会以相同的速度同时达到第一换挡件,直到内针管座400碰撞到第一换挡件的凸台时运动截止,完成内针管座400带动内针管120对目标组织的初步切割;此时,外针管座300则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前进一段距离,直到碰到第一换挡件的止挡面即停止,完成外针管座300带动外针管130的第二弹片131进入内针管120的弧形槽、对目标组织的径向切割。
当然,在击发时,医生也可操作前端击发按钮,会联动尾部击发按钮,对内、外针管座300进行击发。具体的击发过程与上述的运动过程相同。
在活检针击发完毕后,按压第一解锁件600对旋转传动机构500进行解锁,使得第一卡扣522与壳体200脱开卡接,驱动件520在第一弹性件54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壳体200的远端移动,凸起部530沿着驱动滑槽512的曲线槽段5122移动,以推动旋转支架510相对壳体200转动。由于插件始终与内、外针管座300连接,内、外针管座300在旋转支架510的驱动下相对壳体200转动,从而带动内、外针管130相对针芯110转动。在内针管座400的旋转过程中,外针管130上伸入内针管120内的第二弹片131也会一起转动,以通过第二弹片131对内针管120内的样本组织进行径向切割,从而达到样本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离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针包括:
针组件,所述针组件包括,针芯、内针管和外针管,所述内针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一贯穿所述内针管的侧壁的开槽;所述外针管的远端设置有第二弹片,当所述外针管沿着所述针组件的轴线相对所述内针管移动时,所述第二弹片可以穿过所述内针管上的开槽进入所述内针管的内部,以对所述内针管和所述针芯之间的组织进行切割;
壳体,具有容纳腔体;
内针管座,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内针管座能够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内针管座固定连接所述内针管;
外针管座,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外针管座能够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外针管座与所述内针管座能够相对移动,所述外针管座固定连接所述外针管,所述外针管套设于所述内针管上;
旋转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并能可操作地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其中,所述旋转传动机构与所述内针管座和所述外针管座连接,当所述活检针完成取样击发后,通过控制所述旋转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内针管与所述外针管同步转动;
所述旋转传动机构包括:
旋转支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设置,所述旋转支架沿其轴线的一端构造有两个相间隔的插键,两个所述插键分别插设于所述外针管座和所述内针管座上的插槽内,所述外针管座和所述内针管座可相对于所述旋转支架沿着所述旋转支架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旋转支架能够带动所述外针管座和所述内针管座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的周侧面上设置有驱动滑槽;所述旋转传动机构还包括:
驱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移动设置,且与所述旋转支架传动连接;
凸起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凸起部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于所述驱动滑槽内;
其中,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通过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驱动滑槽的轨迹滑动,可驱动所述旋转支架绕着所述壳体的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旋转支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为所述驱动件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提供驱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滑槽包括曲线槽段,所述驱动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曲线槽段滑动,以驱动所述旋转支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滑槽包括沿着所述旋转支架的轴向延伸的直线槽段,以及绕着所述旋转支架的轴向呈螺旋延伸的曲线槽段,所述曲线槽段的两端与所述直线槽段的两端对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槽段和所述曲线槽段均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为朝向壳体的近端的一端,所述尾端为朝向所述壳体的远端的一端;
所述直线槽段的首端和所述曲线槽段的尾端均设置止挡结构,或所述直线槽段的尾端和所述曲线槽段的首端均设置止挡结构;其中,所述止挡结构用于当凸起部从一个方向通过所述止挡结构后阻止所述凸起部回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槽段的首端的所述止挡结构为槽底高于所述曲线槽段的首端的槽底而形成的阶梯结构,实现所述凸起部从所述直线槽段的首端移动进入所述曲线槽段后,阻止所述凸起部回退;
所述曲线槽段的尾端的所述止挡结构为槽底高于所述直线槽段的尾端而形成的阶梯结构,实现所述凸起部从所述曲线槽段的尾端进入所述直线槽段的尾端后,以阻止所述凸起部回退;
其中,所述曲线槽段和所述直线槽段的槽底为平滑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
支撑座,构造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件;
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一端抵靠于所述支撑座;
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动件的一部分凸出所述支撑座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槽段的首端的所述止挡结构为偏置件,所述偏置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直线槽段内,所述凸起部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经过所述偏置件时,所述偏置件被偏压,以避让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移动至所述曲线槽段内时,所述偏置件复位,从而阻挡所述凸起部回退;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驱动件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向所述壳体的近端移动第一预设行程后,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所述活检针还包括:
第一解锁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解锁件与所述第一卡扣可操作地连接,用于可操作地驱动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壳体脱开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针还包括上膛机构,所述上膛机构包括:
上膛扳机,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
驱动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上膛扳机传动连接,通过所述上膛扳机的转动带动所述驱动杆沿着所述壳体的轴线移动;
其中,所述驱动杆上沿着所述驱动杆延伸方向构造有相间隔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用于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挡块用于与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连接,通过所述上膛扳机的转动带动所述驱动杆沿着所述壳体的轴线移动,从而驱动所述驱动件移动以及驱动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行程避让槽,所述第一挡块设于所述行程避让槽内,使得所述驱动杆在所述上膛扳机驱动下移动第二预设行程后,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驱动件形成抵接,进而驱动所述驱动件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杆沿着所述驱动件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驱动杆上的所述第二挡块相互插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管座与所述外针管座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向所述壳体的近端移动第三预设行程后,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座和/或所述内针管座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时,所述卡接凸起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组件还包括针芯;所述活检针还包括针芯座,所述针芯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近端,所述针芯固定连接于所述针芯座,所述针芯座朝向所述壳体的远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部;
所述内针管座或所述外针管座朝向所述壳体的近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部,当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时,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配合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针还包括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包括:
第一换挡件,所述第一换挡件与所述插键滑动连接,用于限制所述内针管座和所述外针管座的移动位置;
第二换挡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换挡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换挡件的移动可以控制所述第一换挡件相对所述插键的位置;
档位切换按键,所述档位切换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换挡件连接,所述档位切换按键可操作地相对所述壳体移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二换挡件控制所述第一换挡件的位置。
CN202410162641.0A 2024-02-05 2024-02-05 活检针 Active CN117694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2641.0A CN117694934B (zh) 2024-02-05 2024-02-05 活检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2641.0A CN117694934B (zh) 2024-02-05 2024-02-05 活检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4934A CN117694934A (zh) 2024-03-15
CN117694934B true CN117694934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157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62641.0A Active CN117694934B (zh) 2024-02-05 2024-02-05 活检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9493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83208A (ja) * 2007-01-30 2008-08-14 Hoya Corp Octプローブおよびoctシステム。
CN107595324A (zh) * 2017-09-29 2018-01-19 施康培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负压抽吸旋切式活检针
EP3284424A1 (en) * 2016-08-15 2018-02-21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Gear mechanism to drive oscillating shaft
CN109310521A (zh) * 2016-07-11 2019-02-05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旋转切割器的玻璃体切割术探针
CN113995446A (zh) * 2020-12-26 2022-02-01 邹晨远 一种复合式全自动一次性医用活检针
CN215739127U (zh) * 2020-12-31 2022-02-08 南京畅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带自锁的手柄及含有其的活检针
CN217548097U (zh) * 2022-04-27 2022-10-11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切活检针及真空辅助乳房活检装置
CN217793308U (zh) * 2022-02-28 2022-11-15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凝活检套件及电凝活检系统
CN218606684U (zh) * 2022-08-23 2023-03-14 东莞市一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进退速度可调且稳定的旋切针
CN115813454A (zh) * 2022-11-30 2023-03-21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活检取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活检取样装置
CN219353991U (zh) * 2022-11-30 2023-07-18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活检针的刀管组件及活检针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83208A (ja) * 2007-01-30 2008-08-14 Hoya Corp Octプローブおよびoctシステム。
CN109310521A (zh) * 2016-07-11 2019-02-05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旋转切割器的玻璃体切割术探针
EP3284424A1 (en) * 2016-08-15 2018-02-21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Gear mechanism to drive oscillating shaft
CN107753066A (zh) * 2016-08-15 2018-03-06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驱动摆动轴的齿轮机构
CN107595324A (zh) * 2017-09-29 2018-01-19 施康培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负压抽吸旋切式活检针
CN113995446A (zh) * 2020-12-26 2022-02-01 邹晨远 一种复合式全自动一次性医用活检针
CN215739127U (zh) * 2020-12-31 2022-02-08 南京畅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带自锁的手柄及含有其的活检针
CN217793308U (zh) * 2022-02-28 2022-11-15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凝活检套件及电凝活检系统
CN217548097U (zh) * 2022-04-27 2022-10-11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切活检针及真空辅助乳房活检装置
CN218606684U (zh) * 2022-08-23 2023-03-14 东莞市一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进退速度可调且稳定的旋切针
CN115813454A (zh) * 2022-11-30 2023-03-21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活检取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活检取样装置
CN219353991U (zh) * 2022-11-30 2023-07-18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活检针的刀管组件及活检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4934A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3497B2 (en) Core needle biopsy device
US5196025A (en) Lancet actuator with retractable mechanism
US7278970B2 (en) Biopsy needles
US7608048B2 (en) Rotating soft tissue biopsy needle
US8167819B2 (en) Biopsy needle with integrated guide pin
US5392790A (en) Instrument for obtaining bore type tissue sampling
EP0448222A1 (en) Instrument for tissue sampling
US20150313580A1 (en) Tissue sampling device
EP1077646A1 (en) Reusable automated biopsy needle handle
CN212816353U (zh) 活检装置及其取样行程调整机构
US20230190247A1 (en) Biopsy needle
CN117694934B (zh) 活检针
CN114533145B (zh) 一种活检枪
JP6678674B2 (ja) 完全コア生検装置のための改善
JPH04282145A (ja) 生検針装置
CN219557390U (zh) 活检针
CN220025096U (zh) 适配器及活检装置
KR102653500B1 (ko) 생검침조작로봇장치의 엔드이펙터용 트리거모듈
CN211609882U (zh) 一种安全穿刺的活检装置
CN113440176A (zh) 活检装置
CN117679084A (zh) 一种管切式上弦结构的一次性活检针
CN113440173A (zh) 活检装置及其上弦击发机构和上弦方法
CN117618033A (zh) 自动活检枪
CN113855264A (zh) 一种穿刺定位递送装置和穿刺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