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1313A - 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切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切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1313A
CN117691313A CN202310989396.6A CN202310989396A CN117691313A CN 117691313 A CN117691313 A CN 117691313A CN 202310989396 A CN202310989396 A CN 202310989396A CN 117691313 A CN117691313 A CN 117691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ab
collector terminal
battery
j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893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山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691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1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7Plate-shap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8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ouch or flexible bag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能够抑制电池的内侧与外侧连通的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切断方法。一种电池(10),具备电极体、集电端子、层压片和极耳胶膜,所述集电端子与所述电极体的第1方向一侧的侧面接触,所述层压片覆盖所述电极体和所述集电端子中的所述第1方向另一侧的部分,所述极耳胶膜介于所述集电端子与所述层压片之间,且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从设在该集电端子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突出,所述第2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和该集电端子的厚度方向正交,并且,所述极耳胶膜在该集电端子的周围熔敷在该集电端子和所述层压片上。

Description

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切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tab film)切断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1-108623号公报公开了与二次电池相关的技术。该二次电池中,其电极组装体和电解质被包含外装材料和一对盖罩而构成的密封部覆盖。
另外,日本特开2011-108623号公报涉及的现有技术中,外装材料弯折而覆盖电极组装体的侧面,并且一对盖罩覆盖电极组装体的端部。
而且,在外装材料与盖罩的边界部,外装材料成为从盖罩的外侧覆盖盖罩的状态。
发明内容
但是,认为如果采用如上的结构,则在弯折后的外装材料的角部与盖罩之间产生间隙,电池的内侧与外侧被连通。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池的内侧与外侧的连通的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切断方法。
第1方式的电池的极耳结构具备集电端子和极耳胶膜,所述集电端子为板状,且包含接触部和基体部而构成,所述接触部能够与被供电物接触并且配置在电池的第1方向一端部侧,所述基体部在该接触部的该电池的第1方向中央部侧与该接触部连续地设置,所述极耳胶膜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从设在所述基体部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突出,所述第2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集电端子的厚度方向正交,并且,所述极耳胶膜以在该基体部的周围与该基体部熔敷的状态配置。
第1方式的电池的极耳结构,具备包含接触部和基体部而构成的板状集电端子。接触部配置在电池的第1方向一端部侧,并且能够与被供电物接触。
另外,基体部在接触部的电池的第1方向中央部侧与该接触部连续地设置。而且,在该基体部的周围,以熔敷在该基体部上的状态配置有极耳胶膜。
但是,认为在从极耳胶膜的外侧将层压片等外装材料粘贴在基体部上时,根据外装材料的弯折方式,会在弯折后的外装材料的角部与极耳胶膜之间产生间隙。
在此,本公开中,在极耳胶膜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从设在基体部的第1方向及集电端子的厚度方向所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突出。
因此,本公开中,通过使极耳胶膜的突起部从集电端子侧进入到弯折后的外装材料的角部,能够抑制在弯折后的外装材料的角部与极耳胶膜之间产生间隙。
第2方式的电池的极耳结构,是在第1方式的电池的极耳结构中,所述突起部从所述角部向所述第2方向突出。
根据第2方式的电池的极耳结构,极耳胶膜的突起部从设在基体部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沿第2方向突出。因此,在将电池重叠配置在集电端子的板厚方向上时,使电池重叠的方向与极耳胶膜的突起部进入的外装材料的角部突出的方向为不同方向,能够抑制一方的电池中的外装材料的角部与另一方的电池干涉。
第3方式的电池具备电极体、集电端子、层压片和极耳胶膜,所述集电端子与所述电极体的第1方向一侧的侧面接触,所述层压片覆盖所述电极体和所述集电端子中的所述第1方向另一侧的部分,所述极耳胶膜介于所述集电端子与所述层压片之间,且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从设在该集电端子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突出,所述第2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和该集电端子的厚度方向正交,并且,所述极耳胶膜在该集电端子的周围熔敷在该集电端子和所述层压片上。
根据第3方式的电池,集电端子与电极体的第1方向一侧的侧面接触,电极体和集电端子的第1方向另一侧的部分被层压片覆盖。而且,极耳胶膜介于集电端子与层压片之间,该极耳胶膜在集电端子的周围与集电端子和层压片熔敷。
在此,本公开中,与第1方式的电池的极耳结构同样地,在极耳胶膜上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从设在集电端子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突出。因此,通过使极耳胶膜的突起部从集电端子侧进入被弯折的层压片的角部,能够抑制在被弯折的层压片的角部与极耳胶膜之间产生间隙。
第4方式的极耳胶膜切断方法,在板状的集电端子的上方配置第1膜,在所述第1膜的上方配置上侧夹具,在所述集电端子的下方配置第2膜,在所述第2膜的下方配置下侧夹具,将设有向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突出的第1突起部的第1横夹具,相对于所述集电端子配置在第2方向一侧,所述第2方向是从第1方向观察时与该集电端子的厚度方向和该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所述第1横夹具中的所述第2方向另一侧的部分,将第3膜以弯曲或折曲成向所述集电端子侧凸出的状态临时固定,将设有向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突出的第2突起部的第2横夹具,相对于所述集电端子配置在所述第2方向另一侧,在所述第2横夹具中的所述第2方向一侧的部分,将第4膜以弯曲或折曲成向所述集电端子侧凸出的状态临时固定,在这样的状态下,利用热压从所述上侧夹具的上方和所述下侧夹具的下方进行按压。
根据第4方式的极耳胶膜切断方法,在板状的集电端子的上方配置第1膜,并在该第1膜的上方配置上侧夹具。另外,在集电端子的下方配置第2膜,并在该第2膜的下方配置下侧夹具。
另外,将设有向集电端子的上方及下方突出的第1突起部的第1横夹具,相对于所述集电端子配置在第2方向一侧,所述第2方向从第1方向观察时与集电端子的厚度方向和第1方向正交。并且,在第1横夹具中的第2方向另一侧的部分,将第3膜以弯曲或折曲成向集电端子侧凸出的状态临时固定。
另外,将设有向集电端子的上方及下方突出的第2突起部的第2横夹具,相对于集电端子配置在第2方向另一侧。并且,在第2横夹具中的第2方向一侧的部分,将第4膜以弯曲或折曲成向集电端子侧凸出的状态临时固定。
而且,本公开中,通过在上述状态下利用热压从上侧夹具的上方和下侧夹具的下方进行按压,使第1膜、第2膜、第3膜和第4膜一体化,在集电端子的周围构成极耳胶膜。
另外,在利用热压进行按压时,通过由上侧夹具和上侧夹具侧的第1突起部夹持第1膜和第3膜,在极耳胶膜形成随着朝向第2方向一侧而薄壁化的突起部。而且,第2方向一侧的第1膜和第3膜的剩余部通过热压的热发生熔化而从该突起部被切断。
同样地,通过由上侧夹具和上侧夹具侧的第2突起部夹持第1膜和第4膜,在极耳胶膜形成随着朝向第2方向另一侧而薄壁化的突起部。而且,第2方向另一侧的第1膜和第4膜的剩余部通过热压的热发生熔化而从该突起部被切断。
另外,在利用热压进行按压时,通过由下侧夹具和下侧夹具侧的第1突起部夹持第2膜和第3膜,在极耳胶膜形成随着朝向第2方向一侧而薄壁化的突起部。而且,第2方向一侧的第2膜和第3膜的剩余部通过热压的热发生熔化而从该突起部被切断。
同样地,通过由下侧夹具和下侧夹具侧的第2突起部夹持第2膜和第4膜,在极耳胶膜形成随着朝向第2方向另一侧而薄壁化的突起部。而且,第2方向另一侧的第2膜和第4膜的剩余部通过热压的热发生熔化而从该突起部被切断。
而且,通过如上地在极耳胶膜形成突起部,极耳胶膜的突起部从集电端子侧进入到从极耳胶膜的外侧粘贴在集电端子上的层压片等外装材料的角部。因此,本公开中,能够抑制在弯折后的外装材料的角部与极耳胶膜之间产生间隙。
如以上说明,本公开的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切断方法具有能够抑制电池的内侧与外侧连通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放大截面图(图2的用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的极耳周边结构的截面图(表示沿图3的2-2线切断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结构的俯视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的极耳胶膜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图,示出第1工序。
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的极耳胶膜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图,示出第2工序。
图4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的极耳胶膜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图,示出第3工序。
图4D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的极耳胶膜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图,示出第4工序。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的极耳胶膜的安装工序所使用的夹具结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的层压片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图,示出第1工序。
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的层压片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图,示出第2工序。
图6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的层压片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图,示出第3工序。
图6D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的层压片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图,示出第4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6,对应用了本公开的电池的极耳结构的"电池10"的实施方式一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作为一例,电池10被制成层压型锂离子二次电池。再者,以下将电池10的长度方向称为第1方向,将电池10的宽度方向称为第2方向,并将电池10的厚度方向称为第3方向。另外,在各图中,用箭头X表示第1方向,用箭头Y表示第2方向,并用箭头Z表示第3方向。
电池10具备电极体12、未图示的电解质层、"正极侧集电端子14"、"负极侧集电端子16"、"正极侧极耳胶膜18"、"负极侧极耳胶膜20"和外装部22。
详细而言,电极体12被制成将形成为片状的多枚未图示的正极体、形成为片状的多枚未图示的负极体在第3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层叠型电极体。再者,正极体和负极体在彼此绝缘状态下交替层叠。另外,正极体和负极体也可以分别为1枚。
正极体具备正极集电体和设在其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再者,正极集电体的材料作为一例采用了铝。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例如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另外,负极体具备负极集电体和设在其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再者,负极集电体的材料作为一例采用了铜。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例如石墨等碳材料)。
而且,在电极体12设有未图示的正极集电极耳和负极集电极耳。详细而言,正极集电极耳通过正极集电体的一部分向第1方向一侧延伸而构成,正极集电极耳的第1方向一侧的端部成为与正极侧集电端子14接触的状态。也就是说,可以看作是正极集电极耳的第1方向一侧的端面构成了电极体12的第1方向一侧的侧面。再者,在正极集电极耳上未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层。
另外,负极集电极耳通过负极集电体的一部分向第1方向另一侧延伸而构成,负极集电极耳的第1方向另一侧的端面成为与负极侧集电端子1接触的状态。也就是说,可以看作是负极集电极耳的第1方向另一侧的端面构成了电极体12的第1方向另一侧的侧面。再者,在负极集电极耳上未设置负极活性物质层。
电解质层可以采用液体电解质层、凝胶系电解质层和固体电解质层等,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电解质层为含有固体电解质的固体电解质层,电解质层的主要部分配置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再者,固体电解质的种类只要具有离子传导性就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采用液体电解质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正极体与负极体之间配置使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绝缘的隔膜。另外,作为隔膜,例如可以采用由聚乙烯(以下称为PE)、聚丙烯(以下称为PP)等树脂构成的片材等。
正极侧集电端子14是铝制的,并且形成以板厚方向为第3方向的薄板状。该正极侧集电端子14包含配置在电池10的第1方向一端部侧的一对"接触部14A"、以及在接触部14A的电池10的第1方向中央部侧与接触部14A连续设置的"基体部14B"而构成。
接触部14A能够与未图示的被供电物接触,从电池10经由接触部14A向该被供电物供给电力。
另外,基体部14B在其第1方向另一侧的端面与正极集电极耳的第1方向一侧的端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电阻焊接等形成的未图示的接合部与正极集电极耳接合。
负极侧集电端子16是铜制的,并且形成以板厚方向为第3方向的薄板状。该负极侧集电端子16包含配置在电池10的第1方向另一端部侧的一对"接触部16A"、以及在接触部16A的电池10的第1方向中央部侧与接触部16A连续设置的"基体部16B"而构成。
接触部16A能够与未图示的被供电物接触,从电池10经由接触部16A向该被供电物供给电力。
另外,基体部16B在其第1方向一侧的端面与负极集电极耳的第1方向另一侧的端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电阻焊接等形成的未图示的接合部与负极集电极耳接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正极侧极耳胶膜18紧密贴合地配置在正极侧集电端子14的基体部14B的周围。该正极极耳胶膜18整体上形成以轴向为第1方向的方筒状,并且包含表面层18A和熔敷层18B而构成,表面层18A构成正极极耳胶膜18的表面侧的部分,熔敷层18B构成正极极耳胶膜18的基体部14B侧的部分,并且熔敷在基体部14B上。
再者,表面层18A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为PET)等耐水性、防湿性和阻气性优异的树脂构成,熔敷层18B由热熔敷性优异的PP等树脂构成。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1方向观察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截面中,在正极侧极耳胶膜18形成有4个"突起部18C"。详细而言,突起部18C在正极侧集电端子14的基体部14B的第2方向一侧的端部和第2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对于各"角部14B1"的每一个设置。
另外,对于第2方向一侧的角部14B1设置的突起部18C,从角部14B向第2方向一侧突出,并且随着朝向第2方向一侧而薄壁化。
另外,对于第2方向另一侧的角部14B1设置的突起部18C,从角部14B1向第2方向另一侧突出,并且随着朝向第2方向另一侧而薄壁化。
负极侧极耳胶膜20形成与正极侧极耳胶膜18同样的结构,紧密贴合地配置在负极侧集电端子16的基体部16B的周围。而且,详情虽未图示,但在负极侧极耳胶膜20也与正极侧极耳胶膜18同样地设有4个"突起部20A"。
外装部22通过1枚"层压片24"弯折成以轴向为第1方向的方筒状而构成其主要部分,详情虽未图示,但通过从电池10的外侧起依次层叠保护层、金属层和熔敷层而构成。
再者,保护层由尼龙或PET等树脂构成,金属层由铝或不锈钢构成,熔敷层由PP或PE等树脂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弯折层压片24,在从第1方向观察层压片24的截面中,在层压片24形成有4个角部24A。即,在层压片24的方筒状的4个角部,将第2方向Y的两端部折回,沿着在第3方向Z上配置的正极侧极耳胶膜18、负极侧极耳胶膜20的外表面配置时,在折回而成为双层的层压片24各自的基端,形成4个角部24A。而且,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突起部18C或负极侧极耳胶膜20的突起部20A分别进入这些角部24A的内侧(配置正极侧极耳胶膜18、负极侧极耳胶膜20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具备包含接触部14A和基体部14B而构成的板状正极侧集电端子14。接触部14A配置在电池10的第1方向一端部侧,并且能够与被供电物接触。
另外,基体部14B在接触部14A中的电池10的第1方向中央部侧与接触部14A连续地设置。而且,在该基体部14B的周围,以与基体部14B熔敷的状态配置有正极侧极耳胶膜18。
然而,认为在从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外侧将层压片等外装材料粘贴到基体部14B上时,根据外装材料的弯折方式,在弯折后的外装材料的角部与正极侧极耳胶膜18之间会产生间隙。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正极侧极耳胶膜18形成有突起部18C,该突起部18C从设在基体部14B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14B1突出。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突起部18C从正极侧集电端子14侧进入到弯折后的层压片24的角部24A,能够抑制在弯折后的层压片24的角部24A与正极侧极耳胶膜18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突起部18C从设在基体部14B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14B1沿第2方向突出。因此,在将电池10重叠配置在第3方向上时,使电池10重叠的方向与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突起部18C进入的层压片24的角部24A突出的方向为不同方向,能够抑制一个电池10中的层压片24的角部24A与另一个电池10干涉。
再者,上述作用和效果在负极侧极耳胶膜20与层压片24之间也是同样的。
接着,主要使用图4~图6,对正极侧极耳胶膜18和负极侧极耳胶膜20的安装工序和层压片24的安装工序进行说明。再者,由于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安装工序和负极侧极耳胶膜20的安装工序是同样的工序,所以关于正极侧极耳胶膜18和负极侧极耳胶膜20的安装工序,仅对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安装工序进行说明。
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安装工序中,在图4A所示第1工序中,在正极侧集电端子14的基体部14B的第3方向上侧,以PET的层成为正极侧集电端子14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第1膜26"。并且,以从第3方向观察时在该第1膜26的第3方向上侧覆盖基体部14B的方式,配置板状的"上侧夹具28"。
另外,在基体部14B的第3方向下侧,以PET的层成为正极侧集电端子14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第2膜30"。并且,以从第3方向观察时在该第2膜30的第3方向下侧覆盖基体部14B的方式,配置板状的"下侧夹具32"。
另外,将第3方向的厚度与基体部14B的第3方向厚度为相同程度的板状的"第1横夹具34",相对于基体部14B配置在第2方向一侧。
再者,也如图5所示,在第1横夹具34的第2方向另一侧的端部,设有沿第3方向突出的一对作为第1突起部的"突起部34A"。详细而言,该突起部34A成为第2方向一侧和第2方向另一侧的角部34A1被倒圆角或倒斜角的状态。
然后,在第1横夹具34的第2方向另一侧的部分,将"第3膜36"以弯曲或折曲成向正极集电端子14侧凸出的状态且PET的层成为正极侧集电端子14侧的相反侧的状态临时固定。
另外,将与第1横夹具34同样构成的"第2横夹具38"相对于基体部14B配置在第2方向另一侧。再者,此时设在第2横夹具38上的作为第2突起部的一对"突起部38A"位于正极侧集电端子14侧。
然后,在第2横夹具38的第2方向一侧的部分,将"第4膜40"以弯曲或折曲成向正极集电端子14侧凸出的状态且PET的层成为正极侧集电端子14侧的相反侧的状态临时固定。
接着,在图4B所示第2工序中,将上侧夹具28、下侧夹具32、第1横夹具34和第2横夹具38配置在预定位置。并且,在该状态下,第1膜26和第2膜30分别成为与第3膜36和第4膜40接触的状态。
接着,在图4C所示第3工序中,用"热压机42"从上侧夹具28的第3方向上侧和下侧夹具32的第3方向下侧进行按压。由此,第1膜26、第2膜30、第3膜36和第4膜40被一体化,在基体部14B的周围构成正极侧极耳胶膜18。
此时,通过由上侧夹具28和上侧夹具28侧的突起部34A夹持第1膜26和第3膜36,在正极侧极耳胶膜18形成随着朝向第2方向一侧而薄壁化的突起部18C。而且,该突起部18C与从突起部18C起靠第2方向一侧的第1膜26及第3膜36的剩余部的边界部,因热压机42的热被熔化而成为被切断或薄壁化的状态。
同样地,通过由上侧夹具28和上侧夹具28侧的突起部38A夹持第1膜26和第4膜40,在正极侧极耳胶膜18形成随着朝向第2方向另一侧而薄壁化的突起部18C。而且,该突起部18C与从突起部18C起靠第2方向另一侧的第1膜26及第4膜40的剩余部的边界部,因热压机42的热被熔化而成为被切断或薄壁化的状态。
另外,此时,通过由下侧夹具32和下侧夹具32侧的突起部34A夹持第2膜30和第3膜36,在正极侧极耳胶膜18形成随着朝向第2方向一侧而薄壁化的突起部18C。而且,该突起部18C与从突起部18C起靠第2方向一侧的第2膜30及第3膜36的剩余部的边界部,因热压机42的热被熔化而成为被切断或薄壁化的状态。
同样地,通过由下侧夹具32和下侧夹具32侧的突起部38A夹持第2膜30和第4膜40,在正极侧极耳胶膜18形成随着朝向第2方向另一侧而薄壁化的突起部18C。而且,该突起部18C与从突起部18C起靠第2方向另一侧的第2膜30及第4膜40的剩余部的边界部,因热压机42的热被熔化而成为被切断或薄壁化的状态。
接着,在图4D所示第4工序中,取下上侧夹具28、下侧夹具32、第1横夹具34和第2横夹具38,并且从正极侧极耳胶膜18除去第1膜26、第2膜30、第3膜36和第4膜40的剩余部。
另外,层压片24的安装工序中,在图6A所示第1工序中,对于下侧夹具44设置层压片24。详细而言,在将层压片24的一端部24B载置在下侧夹具44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将层压片24的一半左右压入设在下侧夹具44上的凹部44A中。
接着,在图6B所示第2工序中,将电极体12、电解质层、正极侧集电端子14、负极侧集电端子16、正极侧极耳胶膜18和负极侧极耳胶膜20一体化而成的复合体46,以复合体46成为层压片24的上侧的方式配置在凹部44A内。然后,在层压片24的一半左右覆盖复合体46的上侧的状态、且层压片24的另一端部24C成为一端部24B的上侧的状态下,将上侧夹具47配置在下侧夹具44的上侧。
接着,在图6C所示第3工序中,用压板48将层压片24在第2方向上向复合体46侧按压。
接着,在图6D所示第4工序中,在复合体46的第1方向两端部从第3方向上侧和第3方向下侧用加热棒50将层压片24向复合体46侧按压,由此使层压片24熔敷在复合体46上。
此时,在复合体46的第1方向一端部侧,如图1所示,正极侧极耳胶膜18的突起部18C从正极侧集电端子14侧进入层压片24的角部24A。这在负极侧极耳胶膜20与层压片24之间也是同样的。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在弯折后的层压片24的角部24A与正极侧极耳胶膜18及负极侧极耳胶膜20之间产生间隙。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电池10的内侧与外侧被连通。
<上述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1)上述实施方式中,极耳胶膜的突起部从设在集电端子的基体部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沿第2方向突出,但也可以根据电池10的规格等,形成极耳胶膜的突起部沿第3方向突出的结构。
(2)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1个极耳胶膜设置了4个突起部,但极耳胶膜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在设在集电端子的基体部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被倒圆角的部位,层压片弯曲了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在与该部位对应的极耳胶膜的角部不设置突起部的结构。

Claims (4)

1.一种电池的极耳结构,具备集电端子和极耳胶膜,
所述集电端子为板状,且包含接触部和基体部而构成,所述接触部能够与被供电物接触并且配置在电池的第1方向一端部侧,所述基体部在该接触部的该电池的第1方向中央部侧与该接触部连续地设置,
所述极耳胶膜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从设在所述基体部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突出,所述第2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集电端子的厚度方向正交,并且,所述极耳胶膜以在该基体部的周围与该基体部熔敷的状态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极耳结构,
所述突起部从所述角部向所述第2方向突出。
3.一种电池,具备电极体、集电端子、层压片和极耳胶膜,
所述集电端子与所述电极体的第1方向一侧的侧面接触,
所述层压片覆盖所述电极体和所述集电端子中的所述第1方向另一侧的部分,
所述极耳胶膜介于所述集电端子与所述层压片之间,且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从设在该集电端子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的角部突出,所述第2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和该集电端子的厚度方向正交,并且,所述极耳胶膜在该集电端子的周围熔敷在该集电端子和所述层压片上。
4.一种极耳胶膜切断方法,
在板状的集电端子的上方配置第1膜,
在所述第1膜的上方配置上侧夹具,
在所述集电端子的下方配置第2膜,
在所述第2膜的下方配置下侧夹具,
将设有向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突出的第1突起部的第1横夹具,相对于所述集电端子配置在第2方向一侧,所述第2方向是从第1方向观察时与该集电端子的厚度方向和该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所述第1横夹具中的所述第2方向另一侧的部分,将第3膜以弯曲或折曲成向所述集电端子侧凸出的状态临时固定,
将设有向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突出的第2突起部的第2横夹具,相对于所述集电端子配置在所述第2方向另一侧,
在所述第2横夹具中的所述第2方向一侧的部分,将第4膜以弯曲或折曲成向所述集电端子侧凸出的状态临时固定,在这样的状态下,
利用热压从所述上侧夹具的上方和所述下侧夹具的下方进行按压。
CN202310989396.6A 2022-09-12 2023-08-08 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切断方法 Pending CN1176913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44826A JP2024040021A (ja) 2022-09-12 2022-09-12 電池のタブリード構造、電池及びタブフィルムカット方法
JP2022-144826 2022-09-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1313A true CN117691313A (zh) 2024-03-12

Family

ID=90054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89396.6A Pending CN117691313A (zh) 2022-09-12 2023-08-08 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切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88530A1 (zh)
JP (1) JP2024040021A (zh)
KR (1) KR20240036468A (zh)
CN (1) CN117691313A (zh)
DE (1) DE1020231235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53835A (ko) 2009-11-16 2011-05-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폴리머 이차 전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3123533A1 (de) 2024-03-14
US20240088530A1 (en) 2024-03-14
KR20240036468A (ko) 2024-03-20
JP2024040021A (ja) 2024-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55858A1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337107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6216062B2 (ja) バッテリの保守、修理及び/又は最適化の方法、及び互いに電気的に接続される複数の単一セルを有するバッテリ
KR102568341B1 (ko) 축전 소자
EP1779962A1 (en) Method for welding thin plates of different metal, joined body of thin plates of different metal, electric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assembly
JP2007335156A (ja) 蓄電素子
CN106025119B (zh) 方形二次电池
KR101915825B1 (ko) 전지용 부극 단자 및 전지용 부극 단자의 제조 방법
KR20030086898A (ko) 박막 전극을 갖는 전기화학적 전지
CN113632190B (zh) 蓄电模块
WO2018074135A1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527262A (ja) バッテリー用単セル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JP5229440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2020053401A (ja) 蓄電装置
JP5558878B2 (ja) 組電池、抵抗溶接方法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370755B2 (ja) 電池
CN117691313A (zh) 电池的极耳结构、电池和极耳胶膜切断方法
KR102309416B1 (ko) 박판을 이용한 리드 단선을 개선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9160658A (ja) 電気化学素子
JP2018049794A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261720B1 (ko) 레이저 조사로 표면처리 된 전극집전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CN113451585B (zh) 电池和电池的制造方法
CN220272702U (zh) 一种电池
WO2021039267A1 (ja)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47743A (ja) 電極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