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84595A - 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84595A
CN117684595A CN202410149689.8A CN202410149689A CN117684595A CN 117684595 A CN117684595 A CN 117684595A CN 202410149689 A CN202410149689 A CN 202410149689A CN 117684595 A CN117684595 A CN 117684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body
wet
power generation
dr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496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84595B (zh
Inventor
王吏
杨利民
毕铭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uang Hong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uang Hong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uang Hong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uang Hong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496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84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84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4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84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4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建造方法包括:S1:对潮湿带和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以形成整平区域,在整平区域内安装桩体,其中,桩体包括位于潮湿带的第一桩体以及位于干燥带的第二桩体;S2:将第一支撑架体安装至第一桩体处,且将第二支撑架体安装至第二桩体处,第一发电板和第二发电板分别安装至第一支撑架体和第二支撑架体;S3:在第一桩体临近干燥带的一侧凹陷设置有位于整平区域的缓冲口,缓冲口呈半包围式设置于对应第一桩体处,且在第二桩体临近潮湿带的一侧设置凸出有位于整平区域的阻挡部。

Description

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发电站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光伏发电站的建造时,为了不影响光伏发电的效率,因此对于光伏发电站的选址尤为重要,而遮挡物较少的滩涂区域则成为了一处无法忽视的选择,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露出水面,其上部会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而为了提高滩涂区域的利用率,光伏发电站在安装时通常也会安装在间歇被水淹没的区域,但是潮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携带有泥沙等杂质,并在到达光伏发电站的安装位置后受到阻碍,导致泥沙堆积在光伏发电站的安装区域,且光伏发电站之间发电板结构紧凑,因此固定在滩涂区域部分相对也会较为紧凑,当泥沙等杂质长时间堆积后,便会相连形成一整体结构,不仅会影响潮水的流动,导致潮水在经过上述区域时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光伏发电站安装后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能够减少泥沙等杂质的堆积。
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滩涂具有潮湿带以及与潮湿带相接的干燥带,光伏发电站包括发电组件、储电组件、变电组件以及防护组件,发电组件包括安装至潮湿带处的第一发电件以及安装至干燥带的第二发电件,第一发电件包括第一发电板以及支撑第一发电板的第一支撑架体,第二发电件包括第二发电板以及支撑第二发电板的第二支撑架体;
建造方法包括:
S1:对潮湿带和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以形成整平区域,在整平区域内安装桩体,其中,桩体包括位于潮湿带的第一桩体以及位于干燥带的第二桩体;
S2:将第一支撑架体安装至第一桩体处,且将第二支撑架体安装至第二桩体处,第一发电板和第二发电板分别安装至第一支撑架体和第二支撑架体;
S3:在第一桩体临近干燥带的一侧凹陷设置有位于整平区域的缓冲口,缓冲口呈半包围式设置于对应第一桩体处,且在第二桩体临近潮湿带的一侧设置凸出有位于整平区域的阻挡部。
进一步地,在S1中,对潮湿带进行整平处理形成有潮湿整平区域,对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形成有干燥整平区域,其中,潮湿整平区域和干燥整平区域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潮湿整平区域的倾斜角度大于干燥整平区域的倾斜角度。由于滩涂区域为海水与岸边交界的区域,因此滩涂区域在形成后,便会相应地带有一定角度,在对滩涂区域进行整平时,使得潮湿整平区域以及干燥整平区域均带有一定的角度,既能够与实际地形相配合,从而减少施工的工程量,同时使潮湿整平区域以及干燥整平区域均倾斜设置,也能够在潮水携带泥沙时,增加携带泥沙的难度,同样能够避免泥沙大量堆积在第一桩体处,其中,由于潮湿带更容易被潮水淹没,因此潮湿带处形成的潮湿整平区域也相对较陡,以使潮水在携带泥沙移动时,减少移动的泥沙的携带量,也能够减少泥沙堆积在第一桩体处的量。
进一步地,潮湿整平区域的倾斜角度为8°~15°,干燥整平区域的倾斜角度为2°~7°。由于潮湿整平区域的倾斜角度较大,但是其最大值小于15°,即能够避免潮湿整平区域过于倾斜,以使第一桩体在打入后安装稳定,同时潮湿整平区域与干燥整平区域之间倾斜角度的差值较小,也使得潮水的流动更加平缓,减少潮水对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的冲击。
进一步地,在S1中,对潮湿带和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后,对潮湿整平区域和干燥整平区域之间进行浇筑以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浇筑平面,浇筑平面高于潮湿整平区域的最高点,且低于干燥整平区域的最低点,浇筑平面处设置有与第一桩体相连的固定件。由于潮湿整平区域和干燥整平区域均为倾斜设置,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潮湿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在安装后的稳定性,通过在潮湿整平区域和干燥整平区域相接处浇筑形成有水平设置的浇筑平面,且浇筑平面处设置有固定件,因此固定件同样为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固定件与第一桩体连接后,从而提升第一桩体在安装至潮湿带后的稳定性,以提高第一桩体的抗冲击能力。
进一步地,沿干燥带朝向潮湿带的第一方向上,第一桩体具有多个以形成第一桩体列,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第一桩体列具有多行;各第一桩体列均对应有固定件,固定件与对应第一桩体列中的第一桩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桩体,从而能够安装多个第一发电件,进而提高发电能力,同时,各第一桩体列中的第一桩体均与固定件相连,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S3中,在第一桩体位于缓冲口上侧的区域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能够相对于缓冲口上下转动。当潮水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转动件转动,而转动件在转动过程中,便能够对位于下侧的缓冲口处的堆积的泥沙接触,从而破坏堆积的泥沙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转动件与缓冲口的顶端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5mm。能够避免泥沙堆积过高,避免泥沙堆积后强度增大。
进一步地,在S2中,第一支撑架体安装至第一桩体的状态下,第一支撑架体与第一桩体连接处设置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第一锁紧件、位于第一锁紧件下侧的第二锁紧件以及连接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弹性件,第一锁紧件与第一支撑架体固定连接,第一桩体处凹陷形成有与第二锁紧件卡接的锁紧槽,第二锁紧件安装至锁紧槽的状态下,弹性件处于弹性拉伸状态。通过设置锁紧组件,且第一锁紧件与第一支撑架体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第二锁紧件安装槽第一桩体凹陷形成的锁紧槽内,因此通过锁紧槽能够对第二锁紧件在轴向进行限定,且第二锁紧件在安装完成后,连接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之间的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从而将第一支撑架体更牢固地固定在第一桩体处,使得第一支撑架体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晃动影响第一发电板的角度。
进一步地,在S1中,第一桩体安装至潮湿带时,第一桩体具有没入潮湿带的固定段,以及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架体的支撑段,支撑段与固定段之间高度的比值为1:4~1:6。支撑段与固定段之间高度的比值如果过大,即固定段的长度过小,第一桩体伸入的长度便会相应变小,从而降低第一桩体安装后的稳定性,支撑段与固定段之间高度的比值如果过小,即支撑段的长度过小,在安装第一支撑架体后,容易导致第一发电板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减小,降低第一发电板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变电组件包括第一变电组件和第二变电组件,第一发电板安装至第一支撑架体的状态下,第一支撑架体临近干燥带一侧安装有与第一发电板配合的第一变电组件;第二发电板安装至第二支撑架体的状态下,第二支撑架体的侧部安装有与第二发电板配合的第二变电组件。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用以说明本发明中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用以说明本发明中光伏发电站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第一支撑架体,12、第二支撑架体;
21、第一桩体,211、锁紧槽,22、第二桩体,23、转动件;
31、潮湿整平区域,311、缓冲口,32、干燥整平区域,321、阻挡部,33、浇筑平面,34、固定件;
41、第一锁紧件,42、第二锁紧件,4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对运动”等动态用语,不仅是位置上的变动,还包括转动、滚动等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变化,但状态却发生改变的运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在进行光伏发电站的建造时,为了不影响光伏发电的效率,因此对于光伏发电站的选址尤为重要,而遮挡物较少的滩涂区域则成为了一处无法忽视的选择,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其中,滩涂具有潮湿带以及与潮湿带相接的干燥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露出水面,其上部会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因此会被潮水没过的区域即为潮湿带,而干燥带则为与潮湿带相接的部分,即干燥带所处的位置通常不会被潮水浸润,以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
由于光伏发电站设置在岸边处,因此在涨潮落潮的同时,潮水也会对光伏发电站的底部进行冲刷,并将水中的泥沙等杂质冲刷至光伏发电站的底部,在本申请中,光伏发电站包括发电组件、储电组件、变电组件以及防护组件,发电组件包括安装至潮湿带处的第一发电件以及安装至干燥带的第二发电件,第一发电件包括第一发电板以及支撑第一发电板的第一支撑架体,第二发电件包括第二发电板以及支撑第二发电板的第二支撑架体;其中,本申请中具体为对发电组件的安装,因此其余部件的安装以及后续的工作,则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建造方法包括:
S1:对潮湿带和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以形成整平区域,在整平区域内安装桩体,其中,桩体包括位于潮湿带的第一桩体以及位于干燥带的第二桩体;
S2:将第一支撑架体安装至第一桩体处,且将第二支撑架体安装至第二桩体处,第一发电板和第二发电板分别安装至第一支撑架体和第二支撑架体;
S3:在第一桩体临近干燥带的一侧凹陷设置有位于整平区域的缓冲口,缓冲口呈半包围式设置于对应第一桩体处,且在第二桩体临近潮湿带的一侧设置凸出有位于整平区域的阻挡部。
其中,在进行光伏发电站的建造时,首先将所要安装的区域进行整平处理,从而方便后续桩体的安装,其中,桩体的安装为通过将桩体打入至安装的区域,从而使桩体能够伸入安装的区域,从而确保后续安装以及使用时桩体的稳定性,根据安装区域的不同,桩体则分为位于潮湿带处的第一桩体21以及位于干燥带处的第二桩体22;在将第一桩体21和第二桩体22安装完成后,则进行发电组件的安装,第一支撑架体11则用于固定第一桩体21与第一发电板,第二支撑架体12则相应的用于固定第二桩体22和第二发电板,在发电组件安装完成后,为了避免在潮水流动时,潮水中携带的泥沙等杂质在潮水的流动下不断冲刷第一桩体21,并堆积第一桩体21处,因此在第一桩体21临近干燥带一侧凹陷设置有缓冲口311,即缓冲口311的高度低于整平区域所在的平面,因此潮水在携带泥沙流动时,冲刷至各第一桩体21处的泥沙便会首先堆积在缓冲口311处,而缓冲口311由于凹陷设置,因此能够容纳冲刷至第一桩体21处的泥沙,以使泥沙填充在缓冲口311处,且凹陷设置的缓冲口311在容纳泥沙后,泥沙堆积后的高度也不会过高,从而避免长时间后,在第一桩体21之前形成有堆积的泥沙墙,即由于通过设置缓冲口311,从而降低了缓冲口311处泥沙堆积的高度,即降低了泥沙墙在缓冲口311上侧部分的强度,同时第一桩体21具有多个,因此缓冲口311也会具有多个,若在第一桩体21处形成有泥沙墙,但泥沙墙处强度较低的区域也会具有多处,从而使得潮水在流动时,更容易摧毁泥沙墙,因此通过设置缓冲口311,能够避免形成泥沙墙,即泥沙墙在形成前便会由于强度降低的原因被潮水冲刷,且通过避免泥沙墙的形成,能够确保潮水在流动时降低对潮水的阻碍,从而避免潮水在泥沙墙的阻碍下导致流向改变并对第一桩体21进行冲刷,以降低第一桩体21受到的冲击,进而提高第一桩体21的使用寿命。
同时,在第二桩体22临近潮湿带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321,不仅能够在涨潮高度较大时,阻拦潮水对第二桩体22的冲刷,同时也能够使潮水冲刷出的杂质堆积在第二桩体22处,使得第二桩体22的周围同样为空旷地带,以提高第二桩体22安装后的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S1中,对潮湿带进行整平处理形成有潮湿整平区域31,对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形成有干燥整平区域32,其中,潮湿整平区域31和干燥整平区域32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潮湿整平区域31的倾斜角度大于干燥整平区域32的倾斜角度;由于滩涂区域为海水与岸边交界的区域,因此滩涂区域在形成后,便会相应地带有一定角度,在对滩涂区域进行整平时,使得潮湿整平区域31以及干燥整平区域32均带有一定的角度,既能够与实际地形相配合,从而减少施工的工程量,同时使潮湿整平区域31以及干燥整平区域32均倾斜设置,也能够在潮水携带泥沙时,增加携带泥沙的难度,同样能够避免泥沙大量堆积在第一桩体21处,其中,由于潮湿带更容易被潮水淹没,因此潮湿带处形成的潮湿整平区域31也相对较陡,以使潮水在携带泥沙移动时,减少移动的泥沙的携带量,也能够减少泥沙堆积在第一桩体21处的量。
优选的,潮湿整平区域31处的平整度不大于2mm,即潮湿整平区域31与理想状态的平面之间的高度变化不大于2mm,且不平整的区域也能够实现泥沙的上料存储,从而在潮水流动时,能够不断地进行泥沙容纳以及泥沙流出的,同样也能够降低在潮水带动下,形成的泥沙墙的整体强度,可以理解的,由于缓冲口311为设置于潮湿整平区域31处,因此在测量平整度时,并不会测量缓冲口311的高度变化。
干燥整平区域32处的平整度不大于1mm,由于干燥整平区域32受到泥沙的阻碍的概率较低,因此干燥整平区域32处能够更加平整,从而提高第二干燥桩体安装后的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潮湿整平区域31的倾斜角度为8°~15°,干燥整平区域32的倾斜角度为2°~7°;由于潮湿整平区域31的倾斜角度较大,但是其最大值小于15°,即能够避免潮湿整平区域31过于倾斜,以使第一桩体21在打入后安装稳定,同时潮湿整平区域31与干燥整平区域32之间倾斜角度的差值较小,也使得潮水的流动更加平缓,减少潮水对第一桩体21和第二桩体22的冲击。
作为本申请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S1中,对潮湿带和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后,对潮湿整平区域31和干燥整平区域32之间进行浇筑以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浇筑平面33,浇筑平面33高于潮湿整平区域31的最高点,且低于干燥整平区域32的最低点,浇筑平面33处设置有与第一桩体21相连的固定件34;由于潮湿整平区域31和干燥整平区域32均为倾斜设置,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潮湿第一桩体21和第二桩体22在安装后的稳定性,通过在潮湿整平区域31和干燥整平区域32相接处浇筑形成有水平设置的浇筑平面33,且浇筑平面33处设置有固定件34,因此固定件34同样为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固定件34与第一桩体21连接后,从而提升第一桩体21在安装至潮湿带后的稳定性,以提高第一桩体21的抗冲击能力。
其中,沿干燥带朝向潮湿带的第一方向上,第一桩体21具有多个以形成第一桩体列,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第一桩体列具有多行;各第一桩体列均对应有固定件34,固定件34与对应第一桩体列中的第一桩体2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桩体21,从而能够安装多个第一发电件,进而提高发电能力,同时,各第一桩体列中的第一桩体21均与固定件34相连,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S3中,在第一桩体21位于缓冲口311上侧的区域设置有转动件23,转动件23能够相对于缓冲口311上下转动;优选的,转动件23与缓冲口311的顶端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5mm;当潮水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转动件23转动,而转动件23在转动过程中,便能够对位于下侧的缓冲口311处的堆积的泥沙接触,从而破坏堆积的泥沙的稳定性,且转动件23的转动为通过潮水的带动,无需再设置额外动力,同时,转动件23与缓冲口311的顶端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5mm,则能够避免泥沙堆积过高,避免泥沙堆积后强度增大。
在S2中,第一支撑架体11安装至第一桩体21的状态下,第一支撑架体11与第一桩体21连接处设置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第一锁紧件41、位于第一锁紧件41下侧的第二锁紧件42以及连接第一锁紧件41和第二锁紧件42的弹性件43,第一锁紧件41与第一支撑架体11固定连接,第一桩体21处凹陷形成有与第二锁紧件42卡接的锁紧槽211,第二锁紧件42安装至锁紧槽211的状态下,弹性件43处于弹性拉伸状态;其中,在将第一支撑架体11安装至对应的第一桩体21处时,由于第一支撑架体11位于潮湿带处,因此更加远离岸边,所以第一支撑架体11所处的环境相较于第二支撑架体12而言也更为复杂,因此为了确保第一发电板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体11后更加稳定,通过设置锁紧组件,且第一锁紧件41与第一支撑架体11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第二锁紧件42安装槽第一桩体21凹陷形成的锁紧槽211内,因此通过锁紧槽211能够对第二锁紧件42在轴向进行限定,且第二锁紧件42在安装完成后,连接第一锁紧件41和第二锁紧件42之间的弹性件43处于拉伸状态,从而将第一支撑架体11更牢固地固定在第一桩体21处,使得第一支撑架体11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晃动影响第一发电板的角度。
在S1中,第一桩体21安装至潮湿带时,第一桩体21具有没入潮湿带的固定段,以及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架体11的支撑段,支撑段与固定段之间高度的比值为1:4~1:6;支撑段与固定段之间高度的比值如果过大,即固定段的长度过小,第一桩体21伸入的长度便会相应变小,从而降低第一桩体21安装后的稳定性,支撑段与固定段之间高度的比值如果过小,即支撑段的长度过小,在安装第一支撑架体11后,容易导致第一发电板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减小,降低第一发电板使用时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由于潮湿整平区域31为倾斜设置,因此在安装第一桩体21时,第一桩体21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的需要进行调整,即选择多种长度的第一桩体21,从而在使得不同区域的第一桩体21均能够安装稳定。
在本申请中,变电组件包括第一变电组件和第二变电组件,第一发电板安装至第一支撑架体的状态下,第一支撑架体临近干燥带一侧安装有与第一发电板配合的第一变电组件;第二发电板安装至第二支撑架体的状态下,第二支撑架体的侧部安装有与第二发电板配合的第二变电组件;其中,本申请中变电组件、储电组件以及防护组件等的安装及相互间的配合均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滩涂具有潮湿带以及与潮湿带相接的干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站包括发电组件、储电组件、变电组件以及防护组件,所述发电组件包括安装至潮湿带处的第一发电件以及安装至干燥带的第二发电件,所述第一发电件包括第一发电板以及支撑所述第一发电板的第一支撑架体,所述第二发电件包括第二发电板以及支撑所述第二发电板的第二支撑架体;
所述建造方法包括:
S1:对潮湿带和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以形成整平区域,在整平区域内安装桩体,其中,桩体包括位于潮湿带的第一桩体以及位于干燥带的第二桩体;
S2:将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安装至所述第一桩体处,且将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安装至所述第二桩体处,所述第一发电板和所述第二发电板分别安装至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
S3:在所述第一桩体临近干燥带的一侧凹陷设置有位于整平区域的缓冲口,所述缓冲口呈半包围式设置于对应所述第一桩体处,且在所述第二桩体临近潮湿带的一侧设置凸出有位于整平区域的阻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对潮湿带进行整平处理形成有潮湿整平区域,对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形成有干燥整平区域,其中,潮湿整平区域和干燥整平区域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潮湿整平区域的倾斜角度大于干燥整平区域的倾斜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潮湿整平区域的倾斜角度为8°~15°,干燥整平区域的倾斜角度为2°~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对潮湿带和干燥带进行整平处理后,对潮湿整平区域和干燥整平区域之间进行浇筑以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浇筑平面,浇筑平面高于潮湿整平区域的最高点,且低于干燥整平区域的最低点,所述浇筑平面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桩体相连的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干燥带朝向潮湿带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桩体具有多个以形成第一桩体列,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桩体列具有多行;各所述第一桩体列均对应有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对应所述第一桩体列中的所述第一桩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在所述第一桩体位于所述缓冲口上侧的区域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于缓冲口上下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缓冲口的顶端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安装至所述第一桩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架体与所述第一桩体连接处设置有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第一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一锁紧件下侧的第二锁紧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的弹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桩体处凹陷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锁紧件卡接的锁紧槽,所述第二锁紧件安装至所述锁紧槽的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拉伸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第一桩体安装至潮湿带时,所述第一桩体具有没入潮湿带的固定段,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架体的支撑段,所述支撑段与所述固定段之间高度的比值为1:4~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组件包括第一变电组件和第二变电组件,所述第一发电板安装至所述第一支撑架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架体临近干燥带一侧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发电板配合的所述第一变电组件;所述第二发电板安装至所述第二支撑架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架体的侧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发电板配合的所述第二变电组件。
CN202410149689.8A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Active CN117684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9689.8A CN117684595B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9689.8A CN117684595B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4595A true CN117684595A (zh) 2024-03-12
CN117684595B CN117684595B (zh) 2024-05-14

Family

ID=9013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49689.8A Active CN117684595B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84595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3643A (ja) * 1998-04-07 1999-10-26 Kajima Corp 干潟造成台付き護岸
US20090014067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hotovoltaic assembly
CN101814861A (zh) * 2009-08-10 2010-08-25 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光伏农业种植园 沿海滩涂上方建高架桥式太阳能电站的并网供电装置
US20160218659A1 (en) * 2013-09-09 2016-07-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ile, pile installation jig,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pile,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using the piles
CN208105195U (zh) * 2018-04-27 2018-11-16 陈存露 具有清淤功能的河道闸门
CN211006824U (zh) * 2019-09-29 2020-07-14 西华大学 一种无功耗扰沙除淤装置
KR102168325B1 (ko) * 2020-02-19 2020-10-21 허병호 지지기반이 약한 지면에 사용되는 중심 회전축에 의한 태양광 모듈 높이 조절장치
KR20210015308A (ko) * 2019-08-01 2021-02-10 이준석 태양광 패널 시스템 및 시공 방법
KR102258811B1 (ko) * 2020-10-14 2021-05-31 김종해 갯벌에 솔라셀 패널 구축하는 방법과 시스템
KR102265384B1 (ko) * 2020-10-19 2021-06-14 박근형 연약지반에 설치되는 태양광 발전시설의 기초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3530236A (zh) * 2021-07-20 2021-10-2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滩涂光伏电站的施工方法
CN216360707U (zh) * 2021-04-14 2022-04-22 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清淤装置的液压翻板闸门
CN216360715U (zh) * 2021-11-15 2022-04-22 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滩涂光伏电站的光伏桩
CN116254870A (zh) * 2023-04-27 2023-06-13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滩涂光伏电站支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430740U (zh) * 2023-04-07 2023-07-28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预制管桩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3643A (ja) * 1998-04-07 1999-10-26 Kajima Corp 干潟造成台付き護岸
US20090014067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hotovoltaic assembly
CN101814861A (zh) * 2009-08-10 2010-08-25 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光伏农业种植园 沿海滩涂上方建高架桥式太阳能电站的并网供电装置
US20160218659A1 (en) * 2013-09-09 2016-07-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ile, pile installation jig,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pile,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using the piles
CN208105195U (zh) * 2018-04-27 2018-11-16 陈存露 具有清淤功能的河道闸门
KR20210015308A (ko) * 2019-08-01 2021-02-10 이준석 태양광 패널 시스템 및 시공 방법
CN211006824U (zh) * 2019-09-29 2020-07-14 西华大学 一种无功耗扰沙除淤装置
KR102168325B1 (ko) * 2020-02-19 2020-10-21 허병호 지지기반이 약한 지면에 사용되는 중심 회전축에 의한 태양광 모듈 높이 조절장치
KR102258811B1 (ko) * 2020-10-14 2021-05-31 김종해 갯벌에 솔라셀 패널 구축하는 방법과 시스템
KR102265384B1 (ko) * 2020-10-19 2021-06-14 박근형 연약지반에 설치되는 태양광 발전시설의 기초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6360707U (zh) * 2021-04-14 2022-04-22 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清淤装置的液压翻板闸门
CN113530236A (zh) * 2021-07-20 2021-10-2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滩涂光伏电站的施工方法
CN216360715U (zh) * 2021-11-15 2022-04-22 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滩涂光伏电站的光伏桩
CN219430740U (zh) * 2023-04-07 2023-07-28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预制管桩结构
CN116254870A (zh) * 2023-04-27 2023-06-13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滩涂光伏电站支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4595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104538A1 (en) Wave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CN117684595B (zh) 一种滩涂光伏发电站建造方法
CN214900736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太阳能板安装结构
KR20200132021A (ko) 수상 구조물용 다중 부력체
CN213083342U (zh) 一种电动滩涂车用底盘
CN214614526U (zh) 一种安装有消能井的一体化泵站
CN210507309U (zh) 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CN209642621U (zh) 水面太阳能跟踪装置及系统
CN220281630U (zh) 一种海上漂浮式光伏平台
CN113202698A (zh) 一种偏心型半潜式漂浮风机基础的实现方法
CN218558475U (zh) 一种小型平地机用的牵引架
CN212320853U (zh) 大块石施工区域河面水位监测设备
CN214836875U (zh) 一种抗强风式海上发电桩基
CN217918342U (zh) 一种光伏支架
CN209881692U (zh) 一种用于光伏支架的交错式光伏组件布置结构
CN218148807U (zh) 一种开孔可调的排水井盖
CN220117407U (zh) 一种无预留槽的小型排水沟盖板支撑装置
CN214530556U (zh) 一种多功能水坝
CN214533358U (zh) 一种漂浮式平台水力发电装置
CN217545949U (zh) 一种海上光伏板支架
CN213303416U (zh) 一种教学用水轮装置
CN114545524B (zh) 一种用于湖泊河流的水面蒸发器
CN217079056U (zh) 一种隧道洞口仰坡截水沟结构
CN210194851U (zh) 一种雨水调蓄池自动水力冲洗翻斗
CN212242953U (zh) 一种氢能汽车尾排管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