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6771A - 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6771A
CN117676771A CN202311838059.3A CN202311838059A CN117676771A CN 117676771 A CN117676771 A CN 117676771A CN 202311838059 A CN202311838059 A CN 202311838059A CN 117676771 A CN117676771 A CN 117676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network acc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ta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380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栋
黄沛瑜
廖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mati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mati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mati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mati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380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67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6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67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通过在开机阶段,接收组网信息,根据组网信息与邻近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并加入自组网,在这之后,搜索5G基站信号,确定本节点设备的5G通信状态信息,根据得到的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本节点的入网模式;当所述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时,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确定外接5G入网节点;与所述外接5G入网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外接节点式入网。通过以上过程,节点可以开机即可自动加入自组网,并根据通信状态信息动态调整网络配置,从而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可用性和性能,为节点之间的通信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连接方式。

Description

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
背景技术
自组网和5G通信作为未来智能化和物联网应用的重要技术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组网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网络负载和设备数量的变化自动调整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可扩展性,另一方面,由于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当某个设备故障或离线时,自组网可以自动地选择其他可用的路径来维持通信连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5G通信的优势在于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提供更快的下载和上传速度,支持实时流媒体、高清视频和大规模数据传输等应用。并且能够提供较高的网络可靠性,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和复杂应用场景。
自组网通信与5G通信的结合,将会为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等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在于,如何将两种通信手段在同一台设备上进行有机融合,使其能够发挥出两种通信手段的优势,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与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旨在解决将多种入网模式进行整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所述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包括:
在开机阶段,接收组网信息,根据所述组网信息与邻近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并加入自组网;
搜索5G基站信号,确定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本节点的入网模式;
当所述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时,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确定外接5G入网节点;
与所述外接5G入网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外接节点式入网。
可选地,所述在开机阶段,接收组网信息,根据所述组网信息与邻近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并加入自组网,包括:
开机上电后,通过Mesh网关接收所述组网信息;
根据所述组网信息,确认邻近节点与本节点的连接状态,向邻近节点设备发送加入自组网的请求;
当收到所述邻近节点的确认回复后,使用预设DHCP范围内可用的IP地址,向DHCP服务器请求分配IP地址;
根据分配到的IP地址,并将其配置到自组网节点的网络接口上,启动与自组网内其他节点的通信。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本节点的入网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
当所述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达到直连入网阈值时,设置本节点的入网模式为直连5G入网模式;
当所述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未达到直连入网阈值时,设置本节点的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时,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之前,还包括:
自组网内所有节点周期性的向自组网内其他节点广播自身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
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包括实时的5G信号连接状态与自组网节点地址。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确定外接5G入网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获取对应的节点5G信号连接状态;
根据所述5G信号连接状态,确定外接5G入网的可连接节点;
根据所述可连接节点对应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获取所述可连接节点的自组网节点地址;
根据所述可连接节点的自组网节点地址,确定本节点与所有可连接节点中建立通信链路的节点跳数,将节点跳数最少的可连接节点作为外接5G入网节点。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达到直连入网阈值时,设置本节点的入网模式为直连5G入网模式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5G通信状态信息,设置路由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路由配置信息,与所述5G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基站直连式入网。
可选地,当本节点的5G通信状态信息发生变化,无法维持基站直连式入网时,将入网模式变更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
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更新路由配置信息;
与所述自组网内的可连接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外接节点式入网。
可选地,所述更新路由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将自组网内各个节点的路由模块配置为相同IP地址;
对所述IP地址设置为黑名单地址,在入网模式变更期间,所述各个节点路由模块之间的报文无法在空口进行转发。
本发明通过在开机阶段,接收组网信息,根据组网信息与邻近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并加入自组网,在这之后,搜索5G基站信号,确定本节点设备的5G通信状态信息,根据得到的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本节点的入网模式;当所述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时,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确定外接5G入网节点;与所述外接5G入网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外接节点式入网。通过以上过程,节点可以开机即可自动加入自组网,并根据通信状态信息动态调整网络配置,从而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可用性和性能,为节点之间的通信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开机阶段,接收组网信息,根据所述组网信息与邻近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并加入自组网。
需要说明的是,在节点设备开机时,设备会进行组网信息的接收。组网信息可以是预先配置的网络参数,例如网络名称、加密密码等,也可以是动态生成的网络广播信息,设备通过接收组网信息来了解加入自组网的相关配置和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组网信息中可能包括自组网网络的名称,也称为服务集标识符(SSID),节点设备可以根据这个名称来确定加入的自组网是否为目标自组网;组网信息还可能包含网络的加密方式和密码,用于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常见的加密方式包括WPA2-PSK、WPA3-PSK等,节点需要根据组网信息提供的密码才能连接到网络;组网信息中可能包含指定的IP地址分配方式,例如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或静态IP地址分配,这决定了未完成组网的节点如何获取IP地址以进行网络通信;组网信息中可能包含规定网络访问的控制规则,例如允许或禁止特定类型的流量或特定设备的访问,以及特定IP地址发送来的信息,以适用于更多更复杂的使用场景。
应当理解的是,本节点设备开机时如果处于自组网覆盖区域,理论上会接受到多个不同的相邻节点发出的组网信息,这些相邻节点的距离有远有近,通信质量也各不相同,此时本节点可以对组网信息进行分析,得到连接入目标自组网的必要信息,进而可以根据这部分必要信息进行组网预演,判断组网后的通信水平来决定实际情况中连入哪个相邻节点。
步骤S20:搜索5G基站信号,确定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入自组网后,需要确定本节点的5G通信状态,判断本节点是否有为自组网内其他节点提供5G通信的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要评估一个节点设备的5G通信能力,可以考虑以下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是否配备了5G通信技术所需的硬件,例如5G无线网卡、5G模块或5G天线等;另一方面需要考虑设备与5G基站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可能效果越差;另外,需要评估设备所支持的5G信道容量或频谱宽度,通常是越大越好,还需要评估设备的5G技术所能处理的预期的网络负载大小,例如同时连接的用户数量和数据传输量等,还需要评估设备的处理器能力、网络性能和内存等方面的性能,通常越强大的设备越能支持高效的5G通信,最后,还需要检查设备的5G软件驱动程序是否最新、是否支持现有的5G频段、协议和特性等。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进行评估的主要是信号强度,信号质量,以及信号传输速率,其中,具体的信号质量方面,包括了实际通信时的信噪比和通信延迟,信号强度可以直接反映本节点和最近的5G通信基站的距离,信号传输速率则可以进一步判断本节点为其它节点提供5G通信的能力。
步骤S30:根据所述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本节点的入网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实际的5G通信状态信息表达的结果为,本节点进行5G连接的信号强度与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本节点如果需要进行5G通信以满足应用需求,则需要调用自组网内其他能够进行5G通信的节点,通过自组网内建立专有的通信链路,以满足本节点的5G通信需求;另一方面,当本节点的5G通信质量良好时,无需其他节点进行辅助,同时自身也可以作为链路起点为其他有5G通信需要的节点提供帮助。
步骤S40:当所述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时,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表明本节点不具备自行进行5G通信的情况时,则需要在自组网内寻找一合适节点作为中继节点,并与之建立5G通信的通信链路,所以在此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连入自组网后,无论本节点能否使用自身的硬件条件独自进行5G通信,仍然需要接收来自自组网内其他节点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一方面可以作为预备方案,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全局的5G连接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自组网内其他节点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应当与本节点在上一步骤中产生的5G通信状态信息相同,均表现为针对5G通信方面的评估结果。
步骤S50: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确定外接5G入网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述步骤中提到了5G通信状态信息包括了信号强度,信号质量,以及信号传输速率,同理,其他节点广播至自组网内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也应该包括以上内容。
应当理解的是,信号强度,信号质量,以及信号传输速率的三个方面,在具体的细化指标上可以通过具体的指标数值或者相关的信号评估标准,选择合适的外接5G入网节点。
步骤S60:与所述外接5G入网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外接节点式入网。
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好了外接5G入网节点之后,剩下的内容就是使本节点与外接5G入网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具体的建立通信链路的内容,包括:交换两个节点的标识、地址以及其他的性能与能力参数,然后决定最佳的通信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传递到目标节点,这个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路由,并且可能需要进行数据包转发和中继以实现端到端的通信,另外,为了保护自组网中的通信链路安全,此通讯链路可能需要进行认证和加密,这可以防止未授权的节点访问,并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开机阶段,接收组网信息,根据组网信息与邻近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并加入自组网,在这之后,搜索5G基站信号,确定本节点设备的5G通信状态信息,根据得到的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本节点的入网模式;当所述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时,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确定外接5G入网节点;与所述外接5G入网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外接节点式入网。通过以上过程,节点可以开机即可自动加入自组网,并根据通信状态信息动态调整网络配置,从而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可用性和性能,为节点之间的通信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连接方式。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中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01:开机上电后,通过Mesh网关接收所述组网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节点设备与自组网内其他节点设备规格大致相同,都包含了路由模块、5G通信模块以及Mesh模块。路由模块用于决定自组网路由,负责在节点之间选择最佳的通信路径,具体而言,路由模块需要进行路由算法的实现,收集局部的拓扑信息,选择最优的路由路径,以达到满足节点间通讯的要求。在自组网中,路由模块一般工作于每个节点上,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路由模块,通过路由协议的协作,最终形成一个自组网内的全局路由表;5G通信模块是负责实现5G通信功能的模块,它使得节点可以通过5G网络进行通信,5G通信模块为节点提供5G通信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例如5G基带芯片、天线、协议栈软件等。5G通信模块负责与运营商的5G网络对接,实现设备与网络之间的通信,Mesh模块用于构建自组网中的Mesh网络,Mesh网络是一种无中心的、基于节点互联的网络,每个节点都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通信和协作,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发现和定位等功能,Mesh模块负责实现Mesh网络的建立与维护,包括节点的发现、邻居选择、链路建立与维护以及路由算法等。
步骤S102:根据所述组网信息,确认邻近节点与本节点的连接状态,向邻近节点设备发送加入自组网的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已经加入自组网的节点,会通过对外广播或其他发现机制来实现,发送特定的组网信息,让邻近的且可识别该组网信息的节点发现。
可以理解的是,本节点识别到组网信息后,会根据组网信息识别出发出该信息的节点的一些供以交互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交互信息发出请求,在接收到邻近节点响应后,本节点需要向邻近节点发送加入自组网的请求,该请求通常包含节点的标识、网络配置和其他必要的信息。
步骤S103:当收到所述邻近节点的确认回复后,使用预设DHCP范围内可用的IP地址,向DHCP服务器请求分配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当收到所述邻近节点的确认回复后,即代表了连接的允许和可用,本节点需要先确定DHCP服务器的地址和信息,以便向服务器请求分配IP地址。具体的分配方式包括手动配置DHCP服务器地址、DHCP服务器发现协议或相关的网络信息服务(如DNS),然后需要本节点向DHCP服务器发送IP地址请求,请求包含节点MAC地址和标识符等必要的信息,DHCP服务器收到节点的IP地址请求后,会从预设的IP地址池中为该节点分配一个可用的IP地址,并向节点发送确认消息,包含分配的IP地址和其他的网络配置信息。
步骤S104:根据分配到的IP地址,并将其配置到自组网节点的网络接口上,启动与自组网内其他节点的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自组网的节点之间通信方式和协议的选择相当灵活,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遵守自组网协议的规定和通信协议的要求,以实现可靠、安全和高效的通信与协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开机上电后,接收并分析组网信息,确定发出组网信息的邻近节点与本节点的可能的连接状态,如果连接可用,就向邻近节点设备发送加入自组网的请求,当收到所述邻近节点的确认回复后,使用预设DHCP范围内可用的IP地址,向DHCP服务器请求分配IP地址,根据分配到的IP地址,并将其配置到自组网节点的网络接口上,启动与自组网内其他节点的通信。实现了节点设备开机即启动加入自组网,这些步骤比较具体的阐述了节点设备在开机阶段的工作原理和内容。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中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01:根据所述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包括了信号强度与信号质量两方面,通过这两方面的具体指标可以进行信号强度与稳定性的判断。
可以理解的是,具体的信号强度指标有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通常以负数dBm表示,数值越大,信号强度越好,例如,-60dBm比-80dBm表示更强的信号;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用于衡量LTE网络中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功率,以dBm为单位。数值越大,信号强度越好;另一方面,稳定性包括了丢包率,指的是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的比例,较低的丢包率表示数据传输更可靠,延迟,指的是从发送数据到接收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以毫秒为单位,较低的延迟表示通信更迅速、实时性更好。
步骤S302:当所述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未达到直连入网阈值时,设置本节点的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直连入网阈值是可在节点设备开机或出厂时设置的,可以预先设置多项具体的指标数据作为判断标准,判断本节点是否可以自行进行5G通信,当达不到直连入网阈值时,就会设置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中所述步骤S301之后,还包括:
步骤S311:当所述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达到直连入网阈值时,设置本节点的入网模式为直连5G入网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当达到直连入网阈值时,通常表示本节点与周围的5G基站信号强度以及网络连接稳定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本节点的入网模式为直连5G入网模式,意味着本节点将不再通过其他中间节点与5G网络通信,而是直接与5G基站建立通信链路,从而获得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稳定的通信质量,当然就无需进行后续步骤,直接与5G基站进行连接通信。
步骤S312:根据所述5G通信状态信息,设置路由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建立与5G基站的直接连接,需要根据5G通信状态信息设置路由配置信息。路由配置信息涉及到本节点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的设置,以及与5G基站通信所需的安全策略、信道协议、速率控制等参数的配置。这些信息的设置需要根据特定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场景来进行。
步骤S313:根据所述路由配置信息,与所述5G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基站直连式入网。
可以理解的是,在设置好路由配置信息后,本节点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与5G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建立通信链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握手协议和安全认证,以确保通信双方的身份合法、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机密性。建立通信链路后,本节点就可以直接通过5G基站与其他网络节点进行通信了。
另一方面,当本节点的5G通信状态信息发生变化,无法维持基站直连式入网时,将入网模式变更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也就是在执行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的步骤,包括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更新路由配置信息,与所述自组网内的可连接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外接节点式入网。这意味着节点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之间灵活切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入网方式,这种灵活性和弹性有助于提高网络的适应性和应用的可扩展性。
其中,更新路由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将自组网内各个节点的路由模块配置为相同IP地址;对所述IP地址设置为黑名单地址,在入网模式变更期间,所述各个节点路由模块之间的报文无法在空口进行转发。
可以理解的是,一旦入网模式发生变化,路由配置也会发生变化,下挂PC的网关需要指向其他节点的路由器模块,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往往会对网络设备的IP地址进行静态规划,而静态规划则必然需要给定唯一的网关IP,此时无法配合路由进行变动。而通过短时间的黑名单通讯设置,这样可以防止在入网模式发生变更时节点间的通信变得混乱。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中所述步骤S50,包括:
步骤S501: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获取对应的节点5G信号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可以了解某个自组网节点与其邻近节点的连接状态,包括信号强度、带宽利用率、丢包率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节点与邻近节点的连接是否畅通,并初步估算节点和邻近节点之间的距离和信号质量。
步骤S502:根据所述5G信号连接状态,确定外接5G入网的可连接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述5G信号连接状态,可以了解节点所连接的5G网络是否建立成功,并获取一些网络配置信息,如当前网络类型、运营商名称和网络速度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初步判断节点所处位置的网络状况,以及周围的网络环境和可用资源,进一步的综合考虑节点的通信状态、信号强度和距离等因素,选择可连接节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阈值,如最小信号强度或最大距离等,以确保选择的节点能够稳定地与本节点通信,将这一批可用的节点作为外接5G入网的可连接节点。
步骤S503:根据所述可连接节点对应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获取所述可连接节点的自组网节点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可连接节点的自组网节点地址,可以确定节点在自组网网络中的位置和编号,在自组网中,节点地址通常采用IP地址或MAC地址进行表示,正常情况下,节点地址的获取可以通过DHCP服务器或ARP协议进行查询和获取,而在本实施例中,节点通信状态信息包含了对应可连接节点的自组网节点地址。
步骤S504:根据所述可连接节点的自组网节点地址,确定本节点与所有可连接节点中建立通信链路的节点跳数,将节点跳数最少的可连接节点作为外接5G入网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决定与哪个可连接节点建立通信链路时,应考虑节点之间的跳数,即中间经过的节点数量。节点跳数越少,通信质量越好,数据传输速度越快,因此,选择节点时,应选择跳数最小的可连接节点作为外接5G入网节点。此外,还需考虑节点的稳定性、网络拥塞情况和其他因素,以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实际的5G连接状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5G入网模式,并根据对应的入网模式调整相关连接设置,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通信延迟、优化网络资源利用率等,同时,通过选择跳数最少的可连接节点作为外接5G入网节点,可以提高通信速度和质量,总体上,该细化方案对于多模融合5G入网具有明确和具体的指导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自组网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包括:
在开机阶段,接收组网信息,根据所述组网信息与邻近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并加入自组网;
搜索5G基站信号,确定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本节点的入网模式;
当所述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时,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确定外接5G入网节点;
与所述外接5G入网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外接节点式入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开机阶段,接收组网信息,根据所述组网信息与邻近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并加入自组网,包括:
开机上电后,通过Mesh网关接收所述组网信息;
根据所述组网信息,确认邻近节点与本节点的连接状态,向邻近节点设备发送加入自组网的请求;
当收到所述邻近节点的确认回复后,使用预设DHCP范围内可用的IP地址,向DHCP服务器请求分配IP地址;
根据分配到的IP地址,并将其配置到自组网节点的网络接口上,启动与自组网内其他节点的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本节点的入网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本节点5G通信状态信息,确定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
当所述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达到直连入网阈值时,设置本节点的入网模式为直连5G入网模式;
当所述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未达到直连入网阈值时,设置本节点的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入网模式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时,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之前,还包括:
自组网内所有节点周期性的向自组网内其他节点广播自身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
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包括实时的5G信号连接状态与自组网节点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确定外接5G入网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获取对应的节点5G信号连接状态;
根据所述5G信号连接状态,确定外接5G入网的可连接节点;
根据所述可连接节点对应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获取所述可连接节点的自组网节点地址;
根据所述可连接节点的自组网节点地址,确定本节点与所有可连接节点中建立通信链路的节点跳数,将节点跳数最少的可连接节点作为外接5G入网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5G连接信号强度与稳定性达到直连入网阈值时,设置本节点的入网模式为直连5G入网模式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5G通信状态信息,设置路由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路由配置信息,与所述5G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基站直连式入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本节点的5G通信状态信息发生变化,无法维持基站直连式入网时,将入网模式变更为外接节点入网模式;
接收自组网内广播的节点通信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节点通信状态信息,更新路由配置信息;
与所述自组网内的可连接节点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外接节点式入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路由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将自组网内各个节点的路由模块配置为相同IP地址;
对所述IP地址设置为黑名单地址,在入网模式变更期间,所述各个节点路由模块之间的报文无法在空口进行转发。
CN202311838059.3A 2023-12-28 2023-12-28 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 Pending CN1176767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8059.3A CN117676771A (zh) 2023-12-28 2023-12-28 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8059.3A CN117676771A (zh) 2023-12-28 2023-12-28 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6771A true CN117676771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38059.3A Pending CN117676771A (zh) 2023-12-28 2023-12-28 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67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7997B2 (en) Efficient device handover/migration in mesh networks
US9894631B2 (en) Authentication using DHCP services in mesh networks
AU2016200625B2 (en) Authentication using DHCP services in mesh networks
CA2630585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 node assisted neighbor discovery
US8983468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physical attachment point identifiers
RU2388158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связи, использующие 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ы точки физического подключения, которые поддерживают двойные линии связи
US8213934B2 (en) Automatic selection of a home agent
KR100590866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액세스 포인트의 무선 단말 등록방법 및 그 장치
EP3410779B1 (en) Efficient device handover/migration in mesh networks
WO2011017276A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amless roaming through the use of routing update messages
Garroppo et 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IEEE 802.11 s Mesh Point prototype
CN117676771A (zh) 多模融合5g入网方法
JP2013135273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WO2023184190A1 (zh)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6987B (zh) 同时接入多个网络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5396987A (zh) 同时接入多个网络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