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5966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5966A
CN117675966A CN202211009063.4A CN202211009063A CN117675966A CN 117675966 A CN117675966 A CN 117675966A CN 202211009063 A CN202211009063 A CN 202211009063A CN 117675966 A CN117675966 A CN 117675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data packet
terminal
packet
internet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90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惠娟
陆璐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90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59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5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59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若版本号表征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若接收到与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地址映射表,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基于第一短地址,将第二数据包反馈至第一终端。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接入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接入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算力网络(Computing Force Network,CFN)是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算网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算网一体、算网共生。面向算网一体阶段,相关运营商提出算力感知网络(Computing-aware Networking,CAN)体系架构,通过网络统一感知、控制和调度实现算力服务的流动,构建算力和网络深度融合的新型架构和协议,使海量的应用能够按需、实时调用不同地方的计算资源,实现连接和算力在网络的全局优化,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然而,面对算力网络新技术和新需求,传统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在“面向终端,尽而为”理念下,难以满足现有的算力灵活接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接入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
若所述版本号表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
若接收到与所述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所述地址映射表,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
基于所述第一短地址,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反馈至所述第一终端。
第一方面,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版本号表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接收到与所述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所述地址映射表,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短地址,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反馈至所述第一终端。
第三方面,一种接入设备,所述接入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方法包括: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若版本号表征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若接收到与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地址映射表,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基于第一短地址,将第二数据包反馈至第一终端;也就是说,本申请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能够支持终端传输极简数据包格式的数据包,即能够支持的网络地址需容纳各类非拓扑语义作为网络空间标识符。同时,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接入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中包头的标识信息,确定出数据包的具体的类型,进而灵活的转发相应的数据包,例如针对极简数据包格式的数据包,通过建立地址映射表,实现短地址与长地址之间的地址转换;从而,完成任意长度的IP地址的路由查询操作。如此,无需引入协议转换网关设备,节省网络的额外开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一;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IPv4封装后的数据包的包头的格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IPv6封装后的数据包的包头的格式示意图;
图4是本身提供的一种极简数据包格式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三;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四;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从云计算、边缘计算的发展大趋势下,未来社会中会在靠近用户的不同距离遍布许多不同规模的算力,通过全球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类个性化的服务。从百亿量级的智能终端,到全球十亿量级的家庭网关,再到每个城市中未来多址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Computing,MEC)带来的数千个具备计算能力的边缘云,以及每个国家数十个大型的云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DC),形成海量的泛在算力从各处接入互联网,形成计算和网络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面对计算网络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相关运营商对算力网络(Computing Force Network,CFN)的理念、内涵、定位、意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CFN是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网、云、数、智、安、边、端、链(ABCDNETS)深度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算力泛在、算网共生、智能编排、一体服务”为目标,逐步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达成“算力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达、智能无所不及”的愿景。
传统IP网络在“面向终端,尽而为”理念下,以其强大的连接能力,简单,尽力而为的传输能力,以及端到端的业务和应用模型,经过多年的发展,构建起开放、中立的技术体系,建立了以消费者为代表的完整应用生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面对算力网络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类的认知范围,对网络在技术领域扮演的角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网络的角色不再停留在“连接即可”的水平上,而进一步要求要有一定的服务质量,并且服务质量能够稳定、可期、可控,按需提供。此时,网络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连接媒介,而更应是超越连接的服务能力与数字平台,进而支撑更多的新应用在其上开展。针对这些需求,网络5.0的产业组织正在研究灵活可边长地址(FlexIP)技术,通过可变长多语义的广义地址空间和协议的可定义特性,实现灵活的数据包头定义,支持内生安全、短地址接入、多语义转发、确定性等核心功能。但是Flex IP完全颠覆了传统的IP协议,包括包头和传输格式,对网络基础设施更新较大,落地部署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为承载不断丰富的海量算力服务以及兼容多种底层的算力网络,既需要通过面向服务的多标识路由和寻址能力承载丰富的上层应用,还需要通过可变长的编址和解析能力完成多种异构网络的兼容互联。算力网络中的路由器在控制面具备变长地址和多标识地址路由管理功能,并在数据面中对地址实现变长和多语义的地址解析,并对指示的语义进行对应寻址,同时可以完成指定的长度的IP地址的路由查询操作,无需引入协议转换网关等设备,从而避免额外开销及网络可扩展性问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接入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是接入算力网络的其中一个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卫星手持终端、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可以是基于传统IP格式封装后的数据包;也可以是基于极简数据包格式封装后的数据包。这里,传统IP格式包括互联网协议第4版(InternetProtocol Version 4,Ipv4)格式和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中的N个比特(bit)用于标识版本号。这里,N大于1。示例性的,N可以取为4。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版本号,用于表征第一数据包封装的格式不同。明显,本申请通过在控制面配置数据包的类型,从而在数据面直接携带协议类型的版本号。示例性的,4bits的版本(Version)字段设置版本号为0100时,表征第一数据包可以是基于IPV4格式封装后的数据包;4bits的版本(Version)号字段设置版本号为01000110时,表示第一数据包可以是基于IPV6格式封装后的数据包;4bits的版本(Version)号字段设置版本号为01000001时,表示第一数据包可以是基于极简数据包格式封装后的数据包。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IPV4封装后的数据包的包头的格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IPV4封装后的数据包的包头包括Version字段、IP头长度(IP Header Length,IHL)字段、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字段、总长度(Total Length)字段、标识(Identification)字段、标志(Flags)字段、段偏移(Fragment Offset)字段、生存周期(Time to Live)字段、协议(Protocol)字段、校验和(Header Checksum)字段、源地址(Source Address)字段、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字段、选项(Options)字段和填充(Padding)字段。
需要说明的是,Version字段,占4bits,用于表征数据包的封装格式。TOS字段,占8bits,用于表征一个特定的上层协议所分配的重要等级。Total Length字段,占16bits,用于表征封装后的数据包的长度。Identification字段,占16bits,该字段的目的是为了在IP分片以后,用来标识同一片分片的。Flags字段,占3bits,该字段是与IP分片有关。该字段取值包括MF和DF,MF用于标识后面是否还有分片,为1时,表示后面还有分片。DF用于标识是否能分片,为0表示可以分片。Fragment Offset字段,占3bits,该字段用于表征在IP分片后,相应的IP片在总的IP片的位置。例如,一个长度为4000字节的IP报文,到达路由器。这是超过了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需要进行分片,4000字节中,20字节为包头,3980字节为数据,需要分成3个IP片(链路层MTU为1500),那么第一个分片的片偏移就是0,表示该分片在3980的第0位开始,第1479位结束。第二个IP片的片偏移为185(1480/8),表示该分片开始的位置在原来IP的第1480位,结束在2959。第三片的片偏移为370(2960/8),表示开始的时候是2960位,结束的时候在3979位。Time to Live字段,占8bits;其中,IP分片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该值减一,该字段是为了防止路由环路,浪费带宽的问题。比如,该IP在R1路由器发送到R2路由器。R2路由器又发给R1路由器。Protocol字段,占8bits,该字段标识上层的协议;其中,1用于标识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标识(Internet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2用于标识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Management Protocol,IGMP)、6用于标识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17用于标识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89用于标识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Header Checksum字段,占16bits,用于对整个数据包的包头进行的校验。Source Address字段和DestinationAddress字段,占32bits。Options字段,该字段的长度可变,让数据包支持不同的功能特性。Padding字段,以额外的0来填充数据包,以确保其长度为32比特的倍数。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IPV6封装后的数据包的包头的格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IPV6封装后的数据包的包头包括Version字段、流量类型(Traffic class)字段、流标签(Flow Label)字段、负载长度(Payload Length)字段、下一报头(Next header)字段、生存时间(Hop limit)字段、Source Address字段、Destination Address字段和扩展头(Extension Headers)字段。
需要说明的是,Version字段占4bits,用于表征数据包的封装格式。Trafficclass字段,占8bits,用于使用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DSCP)标识该流量作何处理。Flow Label字段,占20bits,用于标识服务控制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Payload Length字段,占16bits,用于表征数据包所携带的数据负载的长度。Next header字段,占8bits,用于标识下一层协议类型。Hop limit字段,占8bits,用于路由限制跳数。Source Address字段和Destination Address字段,占128bits。
步骤102、若版本号表征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
本申请可以通过随路形式,在第一数据包直接携带包头类型的标识信息。
本申请支持有限弹性的互联网协议(Limited flex IP,LFIP)格式,又称极简数据包格式;也就是说,本申请在支持传统IP数据包的基础上,还能支持极简数据包格式的数据包,如此,能够让短地址接入算力网络、以及算力网络能够对变长地址和多标识的地址解析,从而实现多标识转发和差异化服务能力扩展。
图4是本身提供的一种极简数据包格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极简数据包的包头包括版本(Version)的字段、带内信令(In-band signaling)字段、身份标识(Identitydocument,ID)字段、源IP Address字段和目的IP Address字段。需要说明的是,Version字段,占4bits,用于表征数据包的封装格式。In-band signaling字段,占6bits,用于安全、操作维护(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OAM),通过数据面随路携带实现。ID字段,占6bits,用于标识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中的短地址的类型,不同的类型可以对应的不同的应用场景。示例性的,高安全承诺网络场景通过将用户身份标识嵌入地址实现网络层安全验证,其要求地址支持用户身份语义;算力网络场景通过将算力信息作为可达性依据,其要求地址支持算力语义;卫星网络场景通过将地理空间位置作为网络路由依据实现高效组网和数据传输,其要求地址支持地理位置语义。源IP Address字段和目的IP Address字段,占8bits,可以采用短地址;这里,短地址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用户(user)标识、或host标识或服务(ervice)标识。
步骤103、若接收到与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地址映射表,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
步骤104、基于第一短地址,将第二数据包反馈至第一终端。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方法包括: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若版本号表征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若接收到与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地址映射表,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基于第一短地址,将第二数据包反馈至第一终端;也就是说,本申请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能够支持终端传输极简数据包格式的数据包,即能够支持的网络地址需容纳各类非拓扑语义作为网络空间标识符。同时,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接入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中包头的标识信息,确定出数据包的具体的类型,进而灵活的转发相应的数据包,例如针对极简数据包格式的数据包,通过建立地址映射表,实现短地址与长地址之间的地址转换;从而,完成任意长度的IP地址的路由查询操作。如此,无需引入协议转换网关设备,节省网络的额外开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接入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
步骤502、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属于第一域,且版本号表征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
其中,极简数据包格式的数据包中的地址字段采用短地址标识终端的目的地址和/或源地址。地址映射表用于指示短地址与互联网协议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属于第一域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是位于同一域;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版本号表征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互联网协议格式,从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得第三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第三互联网协议地址为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终端的目的地址。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二终端为基于第三互联网协议地址寻址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属于第二域,从第一数据包的包头的地址字段中获得第三短地址或第四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第三短地址或第四互联网协议地址为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终端的目的地址。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二终端为基于第三短地址或第四互联网协议地址寻址得到的。需要说明的是,即属于第二域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均可以采用短地址和互联网协议地址直接交互,无需进行地址的映射。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域为接入设备中预存的限定域;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范围不同。
其中,限定域是能够使用短地址相互通信的域,无需进行地址转换。
步骤503、获得第一数据包的包头的地址字段中的第二短地址。
其中,第二短地址为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终端的目的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短地址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终端的服务标识;
终端的功能标识;
终端的地理位置。
步骤504、基于地址映射表,查找出第二短地址对应的完整的第二互联网协议地址。
步骤505、将第一数据包的包头中第二短地址修改为第二互联网协议地址,得到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
步骤506、向第二终端发送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
其中,第二终端为基于第二互联网协议地址寻址得到的。
步骤507、若接收到与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地址映射表,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数据包后,需要发送一个反馈的第二数据包给第一终端的情况下,接入设备直接基于之前生成的地址映射表,确定接收第二数据包的第一终端的目的地址即第一短地址。
步骤508、将第二数据包的包头中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第一短地址,得到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包。
步骤509、将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包反馈至第一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同步骤和相同内容的说明,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域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的流程图
步骤601、第一域的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使用IPv4/IPv6/设备标识(service ID)/功能标识(Function ID)/地理位置封装数据包。
步骤602、接入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并根据数据包的版本(version)号,判断数据包头中目的地址的类型。若如果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短地址,执行步骤604;若如果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IPv4/v6长地址,执行步骤603。
步骤603、接入设备将数据包发送至第一域的第二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给第二终端可以是先将数据包发送给算力服务器,由算力服务器转发给第二终端。
步骤604、接入设备在本地建立标识映射表,将短地址修改为完整IPv4/IPv6长地址,并将修改后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一域的第二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目的地址为短地址的数据包包括采用service ID/FunctionID/地理位置封装数据包。发送修改后的数据包给第二终端可以是先将修改后的数据包发送给汇聚设备(本地网关设备),再由本地网关设备转发给第二终端。
步骤605、第一域的第二终端接收数据包。
步骤606、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一域的第二终端反馈的数据包,查找本地标识映射表,将反馈的数据包中完整的IPv4/v6长地址翻译短地址。
步骤607、接入设备将翻译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一域的第一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算力网络的转发设备能够建立新的转发表,按照除传统IP地址以外的多种标识进行路由转发操作,匹配复杂异构场景。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域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的流程图。
步骤701、第二域的第一终端使用短地址或IPv4/IPv6长地址封装数据包,发送封装后的数据包给接入设备。
步骤702、接入设备接收封装后的数据包。
步骤703、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二域的第二终端。
步骤704、第二域的第二终端接收封装后的数据包。
步骤705、第二域的第二终端向接入设备发送反馈的数据包。
步骤706、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二域的第二终端反馈的数据包。
步骤707、接入设备将反馈的数据包返回给第二域的第一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允许用户侧轻量级设备使用灵活的短地址接入网络。在本地区域内使用短地址通信。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应用于图1、图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参照图8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8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
处理模块802,用于若版本号表征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若接收到与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地址映射表,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基于第一短地址,将第二数据包反馈至第一终端。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极简数据包格式的数据包中的地址字段采用短地址标识终端的目的地址和/或源地址。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地址映射表用于指示短地址与互联网协议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02,用于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属于第一域,且版本号表征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02,用于获得第一数据包的包头的地址字段中的第二短地址;其中,第二短地址为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终端的目的地址;
处理模块802,用于基于地址映射表,查找出第二短地址对应的完整的第二互联网协议地址;
处理模块802,用于将第一数据包的包头中第二短地址修改为第二互联网协议地址,得到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
发送模块803,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二终端为基于第二互联网协议地址寻址得到的。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02,用于若版本号表征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互联网协议格式,从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得第三互联网协议地址;第三互联网协议地址为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终端的目的地址;
发送模块803,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二终端为基于第三互联网协议地址寻址得到的。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属于第二域,从第一数据包的包头的地址字段中获得第三短地址或第四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第三短地址或第四互联网协议地址为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终端的目的地址;
发送模块803,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二终端为基于第三短地址或第四互联网协议地址寻址得到的。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02,用于将第二数据包的包头中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第一短地址,得到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包;
发送模块803,用于将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包反馈至第一终端。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终端的服务标识;
终端的功能标识;
终端的地理位置。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接入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设备,该接入设备可以应用于图1、图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参照图9所示,该接入设备9(图8中的数据传输装置8与图9中的接入设备9对应)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通信总线903,其中:
通信总线903用于实现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之间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图1、图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业务平台9中的处理器901可以是一种芯片,例如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可以由算力网络中控制网元控制数据面转发网元实现,也可以由算力网络中转发网元通过随路方式实现。
上述的处理器90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1、图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上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或以下多个的集成: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终端,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或“本申请实施例”或“前述实施例”或“一些实施方式”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或“本申请实施例”或“前述实施例”或“一些实施方式”或“一些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未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该步骤。除非特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设备执行下述步骤的先后顺序。另外,不同实施例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所采用的方式可以是相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方法。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是终端设备可以独立执行的,即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时,可以不依赖于其它步骤的执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实施例中相同步骤和相同内容的说明,可以互相参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并”不对步骤的先后顺序造成影响,例如,终端设备执行A,并执行B,可以是终端设备先执行A,再执行B,或者是终端设备先执行B,再执行A,或者是终端设备执行A的同时执行B。
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中,可以执行全部的步骤或者可以执行部分的步骤,只要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
若所述版本号表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
若接收到与所述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所述地址映射表,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
基于所述第一短地址,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反馈至所述第一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简数据包格式的数据包中的地址字段采用短地址标识终端的目的地址和/或源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映射表用于指示短地址与互联网协议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版本号表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包括:
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属于第一域,且所述版本号表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所述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所述地址映射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地址映射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的地址字段中的第二短地址;其中,所述第二短地址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终端的目的地址;
基于所述地址映射表,查找出所述第二短地址对应的完整的第二互联网协议地址;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中第二短地址修改为所述第二互联网协议地址,得到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为基于所述第二互联网协议地址寻址得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版本号表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互联网协议格式,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得第三互联网协议地址;所述第三互联网协议地址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终端的目的地址;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为基于所述第三互联网协议地址寻址得到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属于第二域,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的地址字段中获得第三短地址或第四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所述第三短地址或所述第四互联网协议地址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终端的目的地址;所述第二域为所述接入设备中预存的限定域;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范围不同;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为基于所述第三短地址或所述第四互联网协议地址寻址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短地址,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反馈至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包头中所述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所述第一短地址,得到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包;
将所述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包反馈至所述第一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地址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终端的服务标识;
终端的功能标识;
终端的地理位置。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版本号;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版本号表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格式为极简数据包格式,构建地址映射表;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接收到与所述第一终端交互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基于所述地址映射表,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一短地址;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短地址,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反馈至所述第一终端。
11.一种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211009063.4A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6759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063.4A CN117675966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063.4A CN117675966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5966A true CN117675966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9063.4A Pending CN117675966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596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5725B (zh) 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TWI449375B (zh) 使用實體附著點識別號之通信方法及裝置
TWI420854B (zh) 用於端節點輔助鄰近者發現之方法及裝置
CN102986257B (zh) 用于提供统一的机器到机器寻址的方法和装置
KR100982963B1 (ko) 원격 무선 스테이션을 폴링하는 방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유닛으로부터 데이터를 업로드하는 방법
US7177636B2 (en) Radio terminal, radio terminal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location registration auxiliary apparatus
CN11359619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339988B (zh) 网络系统
CN106789526B (zh) 多系统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JP2005209194A (ja) ユーザプロファイルサービス
CN104348757A (zh) 一种流表交互方法、交换机及系统
US11895083B2 (en) Address obtaining method and an address obtaining apparatus
CN113726907A (zh)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网元设备、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TW202013936A (zh) 無線通訊方法和通訊設備
CA2975407C (en) Processing method for service flow packet, and apparatus
CN111788812A (zh) 用于分组数据转换的技术
CN113765800B (zh) 传输报文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3152A (zh) 5g通信系统及数据通信方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07370841B (zh) 一种在多跳无线网络上高效地址解析的方法
CN11767596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1045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lay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having multiple interfaces
WO2022077246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edge application server
US10904747B2 (en) Service data packet encaps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041046B (zh) 一种终端间端到端业务数据交换的实现方法
WO2022267066A1 (zh) 一种模型管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