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5892A - 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5892A
CN117675892A CN202211059284.2A CN202211059284A CN117675892A CN 117675892 A CN117675892 A CN 117675892A CN 202211059284 A CN202211059284 A CN 202211059284A CN 117675892 A CN117675892 A CN 117675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routing
transmission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92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皓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92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58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5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5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路由设备,该路由设备具有多个传输通道,多个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该方法包括:路由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路由设备在确定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的情况下,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路由设备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这样,本申请提供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可以实现用户设备传输链路快速的切换,防止用户设备进行的业务出现卡顿或断开等问题,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用户设备通过路由设备与服务器通信的场景下,为了提高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服务的性能,路由设备通常具有支持多条传输通道(如上行通道)同时路由的功能,即路由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通道传输用户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其中,一个传输通道可以对应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的一条传输链路,多条传输通道可以对应建立多条传输链路。用户设备可以在多条传输链路中切换,选择一条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如何实现用户设备快速切换传输链路,避免出现用户设备进行的业务(例如持续性业务:直播、下载等)出现卡顿或断开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所述方法能够在路由设备切换传输通道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快速断开该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的连接,并重新通过切换后的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路由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用户设备的传输链路快速切换。改善了用户设备进行传输链路切换时容易出现业务卡断或断开等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路由设备,路由设备用于路由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路由设备具有多个传输通道,多个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在该方法中,路由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如果路由设备确定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则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路由设备再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上述传输链路切换方法中,路由设备在切换传输通道之后,能够向用户设备发送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快速断开原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并且,路由设备重新通过切换后的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路由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用户设备传输链路快速的切换,防止用户设备进行的业务出现卡顿或断开等问题,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指令包括第一传输链路的标识信息,标识信息用于表征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流信息。这种实现方式中,根据该标识信息可以确定唯一一条传输链路,使用户设备根据该标识信息可以准确地断开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上述标识信息包括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具体的,标识信息包括:用户设备IP地址、用户设备端口、服务器IP地址、服务器端口和传输层协议。其中,用户设备IP地址为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户设备端口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使用的端口,服务器IP地址为与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连接的服务器的IP地址,服务器端口为与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连接的服务器传输数据使用的端口,传输层协议为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传输协议。这种实现方式中,由于根据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可以确定唯一一条传输链路,因此,可以将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作为第一传输链路的标识信息。路由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业务数据即可获得五元组信息,这样,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确定第一传输链路的标识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路由设备保存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所有传输链路的业务类型,该业务类型为传输链路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类型。然后,路由设备根据传输链路的业务类型,确定目标用户设备,目标用户设备为通过传输链路传输预设目标业务类型业务数据的用户设备。最后,路由设备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这种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根据业务类型对通过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链路进行筛选,确定符合预设目标业务类型的传输链路,进而确定目标用户设备,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这样,路由设备向满足预设条件(业务类型)的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使该部分用户设备优先断开传输链路,进而快速通过其他传输通道重新建立传输链路,从而保证该部分用户设备实现传输链路的快速切换。并且,路由设备仅需向部分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可以节约路由设备的传输资源,降低路由设备的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上述用于筛选传输链路的业务类型可以通过路由设备解析业务数据得到。或者,由用户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业务类型,路由设备直接接收业务类型,这样路由设备可以更加快速的获取业务类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路由设备保存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目标传输链路,目标传输链路为传输预设目标业务类型的传输链路。然后,路由设备根据目标传输链路,确定目标用户设备,目标用户设备为通过目标传输链路传输业务数据的用户设备。最后,路由设备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这种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只需保存通过第一传输通道符合预设目标业务类型的传输链路,无需保存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全部的传输链路,这样,可以节约路由设备的存储资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确定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至第二传输通道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路由设备监测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如果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则路由设备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至第二传输通道。这种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即出现了第一传输通道不可用的情况,路由设备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至连接状态正常的第二传输通道,使路由设备可以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再次建立用户设备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而保证路由设备可以路由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监测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的方法包括:路由设备获取第一传输通道的物理连接状态。若第一传输通道的物理连接状态为异常状态,则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传输通道的物理连接状态为异常状态,则可以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路由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传输通道的物理连接状态,准确地判断出第一传输通道是否出现物理连接异常,进而准确地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监测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的方法包括:路由设备对第一传输通道进行连通性检测;若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异常,则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对第一传输通道进行连通性检测,准确地判断出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是否出现异常,进而准确地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对第一传输通道进行连通性检测的方法包括:路由设备获取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为第一传输通道的测试服务器的IP地址。路由设备根据第一IP地址与测试服务器建立连接。这种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可以通过与第一传输通道的测试服务器进行连接测试,若路由设备与测试服务器连接成功,则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正常;若路由设备与测试服务器连接失败,则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异常。这样,可以准确地判断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是否正常。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监测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的方法包括:路由设备如果接收用户发送的切换指令,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路由设备切换传输通道,则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响应切换指令需要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其他的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将无法使用。因此,路由设备如果接收用户发送的切换指令,则可以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传输通道由预设路由规则确定,预设路由规则为路由设备确定传输通道的规则。这种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根据预设路由规则确定第二传输通道,并在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时,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这样,可以保证用户设备按照预设路由规则切换传输通道,并且根据与设备路由规则确定的传输通道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链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路由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路由设备获取连接跟踪记录,该连接跟踪记录为路由设备记录的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所有传输链路的信息。路由设备清除连接跟踪记录。这种实现方式中,由于连接跟踪记录数据中记录有路由设备所有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连接跟踪记录数据在路由设备根据重连请求建立第二传输链路的过程中会造成干扰。路由设备清除连接跟踪记录。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连接跟踪记录数据对路由设备根据重连请求建立第二传输链路的干扰,使路由设备可以更加准确地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指令为复位RST报文。RST报文是一种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报文,具有传输链路的标识信息。并且,RST报文可以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对传输链路的连接进行重置。这样,用户设备接收到RST报文后,根据TCP传输通信协议可以实现断开当前传输链路的连接,并重新建立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链路切换设备,该设备包括:路由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的情况下,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触发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路由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上述传输链路切换设备中,切换模块在确定切换传输通道之后,路由模块能够向用户设备发送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快速断开通过原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并且,路由模块还可以根据通过切换后的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用户设备传输链路快速的切换,防止用户设备进行的业务出现卡顿或断开等问题,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链路切换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设备和路由设备,路由设备具有多个传输通道。其中,用户设备,用于向路由设备发送业务数据。路由设备,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如果路由设备确定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则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路由设备再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上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向路由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这样,可以使路由设备快速获取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传输链路切换系统,第四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第五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六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实现多条传输通道的组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路由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链路切换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链路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传输通道建立传输链路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路由规则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确定目标用户设备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确定目标用户设备的流程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在用户设备通过路由设备与服务器通信的场景下,为了提高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服务的性能,路由设备通常具有支持多条传输通道(如上行通道)同时路由的功能,即路由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通道传输用户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其中本申请所述的传输通道可以指路由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其中,一个传输通道可以对应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的一条传输链路,多条传输通道可以对应建立多条传输链路。用户设备可以在多条传输链路中切换,选择一条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以路由设备具有两条传输通道为例,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实现多条传输通道的组网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路由设备200具有两条传输通道:传输通道A和传输通道B,可以通过传输通道A和传输通道B分别对应的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100和服务器300之间的业务数据。具体的,用户可以设置路由设备200的路由规则,使路由设备200优先通过传输通道A对应的传输链路串户用户设备与服务器300之间的业务数据。如果传输通道A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例如,物理连接状态出现故障、连通性异常等),导致用户设备100无法与服务器300进行数据交互,则可以切换到传输通道B,路由设备200通过传输通道B对应的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100与服务器300之间的业务数据,以保证用户设备100与服务器300正常的数据交互和传输。
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路由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以路由设备包括传输通道A和传输通道B,路由规则为优先使用传输通道A为例。路由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之后,根据路由规则确定传输通道A,通过传输通道A建立对应的传输链路,以用于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路由设备监测传输通道A的连接状态,判断传输通道A的连接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传输通道A的连接状态未发生变化,则路由设备保持传输通道A对应的传输链路的连接。如果传输通道A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则路由设备将传输通道A切换为传输通道B,并通过传输通道B建立对应的传输链路,进而使用户设备实现传输链路的切换。
但是,用户设备通常无法感知路由设备中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而是通过自身感知业务数据是否传输成功的情况来确定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是否发生变化,进而向路由设备发送重连接请求。
例如,用户设备在通过传输通道A建立的传输链路a与服务器进行业务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如果传输通道A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那么用户设备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路由设备后,由于传输通道A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路由设备无法将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通过传输链路a发送至服务器。路由设备根据上述示例路由规则,会将业务数据通过传输通道B对应的传输链路b发送至服务器。但是,由于服务器仍然通过传输链路a与用户设备保持连接状态,服务器仅接收来自传输链路a的业务数据,对路由设备通过传输链路b发送的业务数据将做丢弃处理。因此,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无法通过路由设备成功的发送至服务器。
如果用户设备多次向路由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均无法成功的发送至服务器,当发送失败的时间超过预设的超时时间,用户设备将无法通过传输链路a与服务器进行业务数据交互,用户设备将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即断开传输链路a。用户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重连请求,该重连请求用于指示路由设备通过传输通道B对应的传输链路b,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重新建立连接。
可见,当传输通道A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后,用户设备在经过多次业务数据发送失败后,直至发送时间超过预设的超时时间,再断开传输链路a,并通过路由设备的其他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与服务器再次建立连接。这样,用户设备无法感知路由设备中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并及时通过路由设备重新建立传输链路,从而将造成用户设备无法快速切换传输链路,导致用户设备进行的业务(例如持续性业务:直播、下载等)出现卡顿或断开等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应用于路由设备,所述方法能够在路由设备切换传输通道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快速断开通过原传输通道的传输链路,并重新通过切换后的传输通道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切换后的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用户设备传输链路的快速切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案进行描述。
参照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链路切换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链路切换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路由设备和服务器。其中,用户设备中安装有可产生业务数据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例如,直播类APP、数据下载类APP)。服务器为用户设备中APP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可以与用户设备进行业务数据的交互。例如,用户设备向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服务器根据业务请求向用户设备发送业务请求结果数据。路由设备具有至少两个传输通道,路由设备通过传输通道可以建立传输链路,通过该传输链路可以路由(传输)用户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包括:路由模块、监测模块、切换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端口。其中,路由模块用于添加、修改以及删除路由规则,该路由规则包括但不限于:默认路由规则、策略路由规则。路由模块还可根据路由规则将业务数据通过对应的WAN端口路由至服务器。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传输通道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切换模块用于切换传输通道并向用户设备发送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断开当前已连接的传输链路。一个WAN端口可以对应一个传输通道,通过WAN口对应的传输通道可以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链路。WAN口可以为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通讯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端口,WAN口还可以为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端口,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仅为示意性举例,并非限定只能为一个用户设备,还可以为任意数量的用户设备。同样地,服务器也仅为示意性举例,并非限定只能为两个服务器,还可以为其他数量的服务器;且服务器的数量与用户设备的数量互不关联,均可为任意数量。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一个传输通道建立多个传输链路与一个服务器或多个服务器连接,用户设备还可以通过多个传输通道建立多个传输链路与一个服务器或多个服务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指示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路由设备根据连接请求,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具体的,用户设备中的路由模块根据连接请求和路由规则,确定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传输通道,进而查找到该传输通道对应的路由设备的WAN端口以及服务器的WAN端口,确定该路由设备的WAN端口以及服务器的WAN端口之间的传输通道,通过该传输通道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即通过该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并通过该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中的监测模块监测该传输通道的状态,如果监测到该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确定将该传输通道切换为其他传输通道,则向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断开该传输通道对应传输链路的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断开该传输链路。用户设备断开传输链路后,重新发送连接请求。路由设备根据该连接请求,通过切换后的传输通道重新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即通过切换后的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并通过该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这样,通过路由设备及时通知用户设备进行链路切换,可以实现用户设备的传输链路快速切换,避免用户设备进行的业务出现卡顿或断开等问题,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如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电话手表、智能相机、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PMP)、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电视机、投影设备或人机交互场景中的体感游戏机等。或者,该用户设备还可以是其他类型或结构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路由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premises equipment,CPE)、路由器,具体的可以通过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来实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存储器203以及至少两个通信接口204。其中,存储器203可以如图5所示,独立部署,也可以部署/集成在处理器201中,本申请不予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201可以具备执行图4中路由模块、监测模块、切换模块所实现功能的能力。
通信接口204,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可以是图4所示的WAN端口、模块、电路、总线、接口、收发器或者其它能实现通信功能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可选的,当通信接口是收发器时,该收发器可以为独立设置的发送器,该发送器可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该收发器也可以为独立设置的接收器,用于从其他设备接收信息。该收发器也可以是将发送、接收信息功能集成在一起的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收发器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WAN端口可以对应一个传输通道。路由设备通过WAN端口对应的传输通道可以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链路,以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存储器2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201相连接。存储器203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203用于存储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2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指令、计算机程序或者其它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处理器2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上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电子设备的类型。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图4类似结构的设备。
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中实现。
以下结合上述图3和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进行说明。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链路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1-S108:
S101、用户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用户设备通过路由设备向服务器传输业务数据前,用户设备需要通过路由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即建立传输链路,通过该传输链路用户设备和服务器可以交互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用于指示路由设备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传输链路。连接请求中可以包括用于识别用户设备和服务器的信息,该连接请求可以包括五元组信息,比如可以包括:用户设备IP地址、用户设备端口、服务器IP地址、服务器端口和传输层协议。
以该连接请求包括五元组信息为例,路由设备可以根据连接请求中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和服务器的IP地址,通过路由规则查找与用户设备的IP地址或者服务器的IP地址对应的路由端口(WAN端口),通过该WAN端口对应的传输通道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即通过该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并通过该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S102、路由设备接收连接请求,根据连接请求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其中,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可以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在一种实现方式中,S102可以由路由设备的路由模块实现。路由模块可以根据连接请求,根据路由规则确定第一传输通道,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该第一传输链路可用于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如图7所示,以WANA端口对应第一传输通道为例,则路由设备可以通过WAN A端口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可以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其中,路由规则为路由设备确定传输通道的规则。路由规则可以由用户进行预设,还可以使用默认的路由规则。路由规则中可以包括用户设备使用传输通道的优先级。即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路由规则,指定路由设备优先通过某个传输通道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链路。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路由规则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以传输通道包括宽带传输通道和SIM卡传输通道为例,用户可以通过用户设备的操作界面或者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设置路由规则,即指定用户设备优先使用宽带传输通道或者SIM卡传输通道。如图8所示,用户可以指定用户设备1优先使用宽带传输通道,指定用户设备2优先使用SIM卡传输通道。如果路由模块根据连接请求,确定是用户设备1需要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则路由模块根据路由规则,优先将用户设备1通过宽带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如果路由模块根据连接请求,确定是用户设备2需要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则路由模块根据路由规则,优先将用户设备2通过SIM卡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具体的,以上述用户设备1为例。路由设备通过用户设备1发送的连接请求,获取用户设备1的IP地址。路由设备根据路由规则查找到用户设备1的IP地址对应的宽带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则路由设备通过该宽带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将用户设备1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输通道可以为上行通道,该上行通道为路由设备与广域网(或者核心网)之间的传输通道,广域网中包括多个服务器。通过上行通道对应的一条或者多条传输链路可以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的连接。例如,通过该上行通道对应的一条传输链路可以建立用户设备与一个服务器的连接,或者,通过该上行通道对应的多条传输链路可以建立用户设备与多个服务器的连接,又或者,通过该上行通道对应的多条传输链路还可以建立用户设备与一个服务器的多个连接,本申请不予以限制。
上述传输链路可以用于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该业务数据为用户设备中APP运行产生或需求的数据。根据APP的类型不同,业务数据例如可以是直播业务数据,下载业务数据或者游戏业务数据等。以下载类APP为例,下载类APP的业务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下载资源请求数据和下载资源数据。那么,用户设备通过传输链路可以向服务器发送下载资源请求数据,服务器根据下载资源请求数据可以得到下载资源数据,并可以通过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载资源数据。这样,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可以基于传输链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互。
S103、路由设备监测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S103可以由路由设备的监测模块实现。监测模块可以实时监测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并判断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即为第一传输通道出现了无法使用的情况。具体的,导致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传输通道的物理连接异常、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异常、响应用户的指令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其他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等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底层驱动监测传输通道的物理连接状态。以传输通道为宽带传输通道和SIM卡传输通道为例,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底层驱动监测网线和SIM卡在路由设备连接端口中的在位状态,如果网线和SIM卡被拔出,与路由设备连接端口断开物理连接,则底层驱动会向用户设备(监测模块)发送消息事件,以通知用户设备传输通道的物理连接出现异常,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对第一传输通道进行连通性检测,以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异常,说明第一传输通道出现异常情况(例如,宽带或者SIM卡欠费、第一传输通道的网络异常等),则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如果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正常,则说明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示例性的,路由设备对第一传输通道进行连通性检测的方法包括:路由设备获取第一IP地址,该第一IP地址为第一传输通道的测试服务器的IP地址。具体的,由于路由设备无法与第一传输通道连接的广域网中的服务器直接建立连接,因此,首先需要构建一个测试服务器,该测试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为第一传输通道中传输链路(例如:第一传输链路)连接的服务器的IP地址。这样,以便于准确地对第一传输通道进行连通性检测。路由设备根据第一IP地址与测试服务器建立连接。路由设备可以以一定频率向测试服务器发送连通性检测报文,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来自测试服务器回复的应答报文,则说明路由设备与测试服务器连接成功,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正常。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来自测试服务器回复的应答报文,则说明路由设备与测试服务器连接失败,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路由设备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切换指令,该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路由设备切换传输通道。路由设备响应切换指令需要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其他的传输通道,这样相当于关闭了第一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将无法使用。因此,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
S104、如果路由设备监测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确定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S104可以由路由设备的切换模块实现。如果路由设备的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一传输通道出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导致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则可以向切换模块发送指令,以使切换模块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在本申请实施中,切换模块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后,路由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设备的连接请求后,则优先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二传输通道可以为用户设备中其他连接状态正常的传输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输通道可以由S102中所述的路由规则确定。例如,路由规则为用户设备优先使用第一传输通道,其次使用第二传输通道为例。则当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后,切换模块可以根据检测模块的指令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输通道还可以由用户指定。例如,在路由设备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切换指令,而导致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用户发送中的切换指令具体可以包括切换到指定的传输链路,例如,切换指令可以指示路由设备将当前的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这样,当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后,切换模块可以根据用户的切换指令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
S105、路由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触发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S105可以由路由设备的切换模块实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路由设备确定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后,切换模块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
在一示例中,切换模块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的同时,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使用户设备快速断开第一传输链路。这样,用户设备无需等待业务数据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失败超时后,再断开第一传输链路,进而可以使用户设备快速重新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该传输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用户设备快速切换传输链路。
在又一示例中,切换模块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使用户设备快速断开第一传输链路。这样,不仅实现用户设备快速切换传输链路。而且,可以保证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后,可以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防止出现用户设备与服务器连接失败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路由设备的一个传输通道对应有多条传输链路的情况下,为了使用户设备精准地断开第一传输链路,第一指令中可以包括第一传输链路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表征该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流信息,根据该标识信息可以确定一条传输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一传输链路的五元组信息。具体的,标识信息包括:用户设备IP地址、用户设备端口、服务器IP地址、服务器端口和传输层协议。用户设备IP地址为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户设备端口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使用的端口,服务器IP地址为与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连接的服务器的IP地址,服务器端口为与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连接的服务器传输数据使用的端口,传输层协议为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传输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可以根据上述标识信息构建第一指令。例如,可以在路由设备的协议栈内根据五元组信息构建第一指令。为了准确地根据标识信息构建第一指令,在S102中,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获取连接请求中的标识信息(五元组信息),并进行保存,以便于识别根据该连接请求建立的传输链路,并准确地针对该传输链路构建第一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令可以为复位(reset the connection,RST)报文。RST报文是一种TCP报文,可以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断开当前传输链路(如第一传输链路)的连接,并重新建立传输链路连接。具体的,RST报文中包括标识信息(五元组信息),并且RST标志位设置为1。这样,可以指示用户设备断开标识信息对应的传输链路的连接,并重新发送连接请求,建立新的传输链路。
在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路由设备的第一传输通道可以对应有多条传输链路,当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后,可以根据预设筛选条件确定目标传输链路,进而根据目标传输链路确定目标用户设备,路由设备优先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使目标用户设备快速断开目标传输链路。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传输通道对应有多条传输链路的场景下。例如,在用户设备通过路由设备的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多条传输链路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建立连接,或者有多个用户设备通过路由设备的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与同一个或不同的服务器建立连接。路由设备可以根据业务类型(业务数据的类型),对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进行筛选,确定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传输链路,即为目标传输链路。其中,目标业务类型可以由用户进行预设,例如目标业务类型可以包括:直播业务、下载业务等持续性业务,即对传输链路持续性要求较高的业务。路由设备向所有与目标传输链路连接的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使用户设备优先断开目标传输链路,并重新建立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用户设备快速切换传输链路,防止用户设备进行的业务(例如持续性业务)出现卡顿或者中断的情况。并且,路由设备仅需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无需向所有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传输链路连接的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可以节约路由设备的传输资源,降低路由设备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可以通过解析用户设备通过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数据得到业务类型。示例性的,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括五元组信息。路由设备首先从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中提取出五元组信息,然后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数据局中,查找该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业务类型,即得到该传输链路传输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还可以通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类型,即用户设备向路由设备上报业务类型。示例性的,在S101用户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之前,用户设备响应于用户点击用户设备上的APP操作,可通过路由设备向服务器发送上线(boot-up)报文,以通知服务器该APP已启动,该上线报文中包括业务类型。因此,路由设备根据上线报文直接得到即将建立的传输链路传输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
下面以路由设备根据业务类型对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链路进行筛选为例,示例性说明路由设备确定目标用户设备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路由设备确定目标用户设备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S201-S203实现:
S201、路由设备记录保存所有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及对应的业务类型。其中,业务类型为传输链路传输业务的类型,业务类型例如可以是:游戏业务、直播业务、下载业务等。
S202、路由设备根据业务类型和预设目标业务类型,确定目标传输链路,该目标传输链路为传输预设目标业务类型的传输链路。
S203、路由设备根据目标传输链路确定目标用户设备,该目标用户设备为通过目标传输链路传输业务数据的用户设备。进一步的,路由设备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触发目标用户设备断开目标传输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节约路由设备的存储资源,如图10所示,路由设备确定目标用户设备的过程还可以通过以下S301-S302实现:
S301、路由设备根据业务类型和预设目标业务类型,记录保存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目标传输链路,该目标传输链路为传输预设目标业务类型的传输链路。
S302、路由设备根据目标传输链路确定目标用户设备,该目标用户设备为通过目标传输链路传输业务数据的用户设备。进一步的,路由设备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触发目标用户设备断开目标传输链路。这样,路由设备无需保存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建立的所有传输链路,可以降低路由设备的数据存储量,节约路由设备的存储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201和S301中需要保存的数据,例如: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以及对应的业务类型。可以单独记录并保存在路由设备内部的存储器中。可选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路由设备还可以通过内部存储的连接跟踪记录数据,获取相关数据,如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其中,连接跟踪记录数据中记录有通过路由设备中所有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以用于路由设备根据连接跟踪记录,路由传输链路对应的用户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为了使路由设备可以准确地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可以通过拦截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根据业务数据提取用户设备IP地址和服务器IP地址,以根据用户设备IP地址和服务器IP地址判断传输该业务数据的传输链路是否为目标传输链路,即该用户设备是否为目标用户设备,以进一步向该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示例性的,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开源组件(例如,iptables、ebtables等),设置防火墙规则对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过滤拦截,并提取用户设备IP地址和服务器IP地址。
S106、用户设备接收第一指令,断开第一传输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一指令后,响应第一指令断开第一传输链路的连接。以第一指令为RST报文为例,用户设备接收到RST报文后根据通信传输协议断开当前连接,即断开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
S107、用户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重连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后,可以向路由设备发送重连请求。该重连请求用于指示路由设备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重新建立连接。重连请求与S101中的连接请求相类似,该重连请求中同样可以包括用于识别用户设备和目标服务器的信息。例如,重连请求包括五元组信息。路由设备可以根据重连请求中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服务器的IP地址,确定路由端口(WAN端口),通过该WAN端口对应传输通道的传输链路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S108、路由设备接收重连请求,根据重连请求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输链路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其中,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可以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在一种实现方式中,S108可以由路由设备的路由模块实现。如图5所示,以WAN B端口对应第二传输通道为例,则路由设备可以通过WAN B端口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将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可以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在一些实际应用中,路由设备中存储有连接跟踪记录数据,连接跟踪记录数据中记录有通过路由设备中所有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以用于路由设备路由传输链路对应的用户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在路由设备根据重连请求,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时。路由设备可能会根据连接跟踪记录数据,将用户设备重新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这样将导致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失败。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可以获取包括第一传输通道中对应的所有传输链路信息的连接跟踪记录,并清除该连接跟踪记录。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连接跟踪记录数据对路由设备根据重连请求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连接的影响,使路由设备可以更加准确地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由于出现物理连接状态异常、连通性异常等导致第一传输链路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在S104中,路由设备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之后,路由设备还可以继续监测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如果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则路由设备可以将第二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一传输通道,再次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这样,在路由规则为第一传输通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传输通道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在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为正常状态下,路由设备可以始终优先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建立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链路。
上述主要从各个节点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节点,例如用户设备、路由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用户设备、路由设备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分组,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分组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分组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分组,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分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路由设备,或者路由设备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该电子设备3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路由设备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为路由设备,该路由设备包括:路由模块和切换模块。其中,路由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的情况下,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触发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路由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这样,切换模块在确定切换传输通道之后,路由模块能够向用户设备发送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快速断开通过原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并且,路由模块还可以根据通过切换后的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用户设备传输链路快速的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监测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从而在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时,使切换模块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电子设备还包括: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通信接口与处理器耦合。例如,存储器、通信接口与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耦合在一起。
其中,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如图5所示部件。例如,处理器可以为图5中的处理器201,存储器可以为图5中的存储器203,通信接口可以为图5中的通信接口204。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输链路切换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设备和路由设备,路由设备具有多个传输通道。其中,用户设备,用于向路由设备发送业务数据。
路由设备,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如果路由设备确定将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第二传输通道,则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触发用户设备断开第一传输链路。路由设备再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路由设备快速获取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以便于根据业务类型对传输链路进行筛选。用户设备还用于向路由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上述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代码时,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传输链路切换的相关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传输链路切换的相关步骤。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传输链路切换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应用于路由设备,所述路由设备用于路由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所述路由设备具有多个传输通道,所述多个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在确定将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触发所述用户设备断开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令包括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用户设备IP地址、用户设备端口、服务器IP地址、服务器端口和传输层协议;
所述用户设备IP地址为用户设备的IP地址,所述用户设备端口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使用的端口,所述服务器IP地址为与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连接的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服务器端口为与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连接的服务器传输数据使用的端口,所述传输层协议为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传输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保存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传输链路的业务类型,所述业务类型为所述传输链路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类型;
根据所述传输链路的业务类型,确定目标用户设备,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为通过传输链路传输预设目标业务类型业务数据的用户设备;
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为通过所述业务数据解析得到,或者,通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类型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保存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目标传输链路,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为传输预设目标业务类型的传输链路;
根据所述目标传输链路,确定目标用户设备,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为通过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传输业务数据的用户设备;
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将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切换至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之前,还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
如果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则将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切换至所述第二传输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物理连接状态;
若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物理连接状态为异常状态,则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包括:
对所述第一传输通道进行连通性检测;
若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异常,则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传输通道进行连通性检测,包括:
获取第一IP地址,所述第一IP地址为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测试服务器的IP地址;
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与所述测试服务器建立连接;
若与所述测试服务器连接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正常;
若与所述测试服务器连接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通性异常。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包括:
如果接收用户发送的切换指令,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设备切换传输通道,则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由预设路由规则确定,所述预设路由规则为所述路由设备确定传输通道的规则。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之前,还包括:
获取连接跟踪记录,所述连接跟踪记录为所述路由设备记录的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所有传输链路的信息;
清除所述连接跟踪记录。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令为复位RST报文。
15.一种传输链路切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路由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将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触发所述用户设备断开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所述路由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16.一种传输链路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和路由设备,所述路由设备具有多个传输通道;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向所述路由设备发送业务数据;
所述路由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在确定将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切换为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触发所述用户设备断开所述第一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向所述路由设备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
CN202211059284.2A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76758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284.2A CN117675892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284.2A CN117675892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5892A true CN117675892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7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9284.2A Pending CN117675892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58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5123B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和网络通信系统
CN110611723B (zh) 一种服务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220217070A1 (en) Network OAM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491700B (zh) 网络路径调整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5649A (zh) 流量回注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398689B (zh) 网络恢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8103665A1 (zh) 基于l2tp的设备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EP4175333A1 (e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20239551A1 (en) Diagnosing intermediary network nodes
CN113676493A (zh) 一种基于mobike协议的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869118B (zh) 一种基于动态隧道技术实现DDoS防御的方法及系统
WO2015180265A1 (zh) 多链路保护倒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62782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708129A (zh) 一种链路故障检测与快速恢复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900338B (zh) 一种通道备份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7675892A (zh) 一种传输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4125023B (zh) 数据连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396172A (zh) 安全服务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2088B (zh) 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CN113055427B (zh) 一种基于业务的服务器集群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0233759B (zh) 一种负载异常告警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0478910B1 (ko) 아이피 충돌 검출 및 차단 시스템과 그 방법
CN114124568A (zh)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751706A (zh) 一种目标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4390454A (zh) 消息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