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4920A -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4920A
CN117674920A CN202210965433.5A CN202210965433A CN117674920A CN 117674920 A CN117674920 A CN 117674920A CN 202210965433 A CN202210965433 A CN 202210965433A CN 117674920 A CN117674920 A CN 117674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device
time
information
precoding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654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健
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654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49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4246 priority patent/WO202403206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4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4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提升上行传输的速率,适用于终端设备协作。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信号;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根据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并指示给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并指示给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新空口(new radio,NR)的上行传输中,终端设备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可采用基于码本的传输模式和基于非码本的传输模式。对于基于码本的传输,基站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预编码指示(transmitted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该TPMI指示码本集合中的1个预编码矩阵,其中,码本集合是基站和终端设备已知的码本集合。对于基于非码本的传输,基站向终端设备指示探测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index,SRI),该SRI关联到一个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是终端设备根据下行信道确定的预编码矩阵。
在上行通信中,单个终端设备受限于上行发射功率,传输速率通常较低,无法满足高速率业务的传输需求,比如高清视频回传业务。目前,多个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相干联合传输(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CJT)进行上行传输,基站根据终端设备1到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终端设备2到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确定终端设备1的预编码矩阵,根据终端设备1到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终端设备2到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确定终端设备2的预编码矩阵,使终端设备1发送的信号和终端设备2发送的信号到达基站时进行相干叠加。相干联合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在相同的时频资源向基站传输相同的信号,以获得功率增益、提升上行传输的速率。
但是,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在不同时刻是发生变化的,若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较大,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叠加后信号功率弱、相干性差,导致上行传输的速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提升上行传输的速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侧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执行。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间窗信息,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可以避免在时间窗内因第一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功率放大器的档位发生改变,从而保证在时间窗内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不发生改变;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发送的第一信号与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可以确保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在较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其中,第二终端设备也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间窗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的相位不发生改变或发生较小的变化,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时间窗信息在时间窗内的相位也不发生改变或发生较小的变化,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较小、相干性强,从而提高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速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相位差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该方案可以减小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增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干性,从而提高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速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该方案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相同或接近,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与网络设备的相位相同或接近。其中,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也发送了第三信号,可以使第二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相同或接近,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相位与网络设备的相位相同或接近。从而能够降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频偏和/或相位差。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如果网络设备指示的时间窗的时长大于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第一终端设备无法在网络设备指示的时间窗的时长内保持发射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第一终端设备不期望网络设备指示的时间窗的时长大于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可以避免网络设备指示的时间窗的时长大于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从而避免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可以减少在频率校准时刻至发送第一信号的时该的时间内引入的频偏,或,减少在频率校准时刻至发送第二信号时刻的时间内引入的频偏,有利于减小相位差、提升相干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在第K个时隙发生以下任意一项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重新确定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重新确定后的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为第K+1个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上行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射功率发生改变;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本振或锁相环没有保持常开状态;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上行波束切换;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调整了定时提前量,其中,所述第K个时隙为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至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时隙之间的时隙。该方案可以确保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侧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执行。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相干联合传输的上行信号,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基于上述方案,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可以避免在时间窗内因第一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功率放大器的档位发生改变,从而保证在时间窗内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不发生改变;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发送的第一信号与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可以确保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在较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也可以使第二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第四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第四信号与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的相位不发生改变或发生较小的变化,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的相位也不发生改变或发生较小的变化,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较小、相干性强,从而提高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速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指示的相位差可以对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能够减小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增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干性,从而提高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速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四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该方案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相同或接近,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与网络设备的相位相同或接近;该方案还可以使第二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相同或接近,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相位与网络设备的相位相同或接近。从而能够降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频偏和/或相位差。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可以避免网络设备指示的时间窗的时长大于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从而避免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息,可以避免网络设备指示的时间窗的时长大于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从而避免第二终端设备的相位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所述第四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可以减少在频率校准时刻至发送第一信号时刻或发送第四信号或发送第二信号时刻的时间内引入的频偏,有利于减小相位差、提升相干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中,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相位差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装置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装置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装置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装置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装置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在第K个时隙发生以下任意一项时,重新确定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重新确定后的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为第K+1个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上行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的起始时间:所述装置发射功率发生改变;或,所述装置的本振或锁相环没有保持常开状态;或,所述装置进行了上行波束切换;或,所述装置进行了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或,所述装置调整了定时提前量,其中,所述第K个时隙为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至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时隙之间的时隙。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二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中,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四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所述第四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种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使得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所述通信设备执行。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使得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所述通信设备执行。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信的其他通信设备;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中的第二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其他通信设备;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中的网络设备以及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的其他通信设备。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被实现。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被实现。
上述第四方面至第十一方面提供的方案,用于实现或配合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因此能够与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达到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聚合传输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NCJT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交互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SUE和CUE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时序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的方法的一种示例。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的方法的另一种示例。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系统(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卫星通信、侧行链路(sidelink,SL)、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4G)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或者将来出现的新的通信系统等。在通信系统中,包括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以利用空口资源进行无线通信。其中,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还可以称为基站设备。空口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码资源和空间资源中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终端可以是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蜂窝电话(cellular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ulator demodulator,modem)、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以及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等。其中,用户设备包括车辆用户设备。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之前不具备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但不限于,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工具设备、服务设备和服务设施,开始通过配置无线通信单元来获得无线通信功能,从而可以接入无线通信网络,接受远程控制。此类设备因配置有无线通信单元而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因此也属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范畴。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设备、移动终端、无线终端、手持设备(handset)、客户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可以终端设备是UE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NR中的gNB或传输点(例如,TRP或TP),NR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例如基带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或者,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6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或者部署在卫星上的网络设备,不作限定。此外,根据所提供的服务覆盖区域的大小,基站(base station,BS)又可分为用于提供宏蜂窝(macro cell)的宏基站、用于提供微蜂窝(pico cell)的微基站和用于提供毫微微蜂窝(femto cell)的毫微微基站、中继站和接入点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的基站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
网络设备的产品形态十分丰富。例如,在产品实现过程中,BBU可以与射频单元(radio frequency unit,RFU)集成在同一设备内,该设备通过线缆(例如但不限于馈线)连接至天线阵列。BBU还可以与RFU分离设置,二者之间通过光纤连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通用公共射频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协议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RFU通常称为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其通过线缆连接至天线阵列。此外,RRU还可以与天线阵列集成在一起,例如,目前市场上的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unit,AAU)产品就采用了这种结构。
此外,BBU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多个部分。例如,可以按照所处理业务的实时性将BBU进一步细分为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 unit,DU)。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更进一步的,部分物理层功能还可以从BBU或者DU中分离出来,集成在AAU中。
在本申请中,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或下行信息,下行信息承载在下行信道上,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息的过程可以称为下行传输;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或上行信息,上行信息承载在上行信道上,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信息的过程可以称为上行传输。终端设备为了与基站进行通信,需要与基站控制的小区建立无线连接。与终端建立了无线连接的小区称为该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当终端设备与该服务小区进行通信的时候,还会受到来自邻区的信号的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PUSCH只是作为上行数据信道的一种举例,在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场景中,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术语概念做解释说明。
(1)相干叠加:两个或多个矢量信号进行同向叠加。相干性强表明两个或多个矢量信号叠加后的信号功率强,相干性差表明两个或多个矢量信号叠加后的信号功率弱。
(2)功率一致性:在不同时刻的信号的发送功率保持相同。
(3)相位连续性:在不同时刻的信号的相位保持相同或相位变化量小于预设的阈值。
(4)相干联合传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设备传输相同的传输块(transportation block,TB)或者相同的编码前的数据,并通过预编码保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设备在PUSCH发送的信号在到达网络设备时达到相干叠加的效果。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设备在PUSCH发送的信号是对相同的TB或数据进行预编码后生成的信号序列。
下面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对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技术方案进行简单介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种类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将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发送信息称为下行(downlink,DL)通信,将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息称为上行(uplink,UL)通信。在4G和新无线接入技术(new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系统/5G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可通过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进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测量,下行可以通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eference signal,CSI-RS)进行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在当前的5G NR的上行传输中,终端设备在PUSCH可采用基于码本的传输模式和基于非码本的传输模式。对于基于码本的传输,基站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预编码指示(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该TPMI指示码本集合中的1个预编码矩阵,其中,码本集合是基站和终端设备已知的码本集合。对于基于非码本的传输,基站向终端设备指示探测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该资源索引关联到一个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是终端设备根据下行信道确定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的准确性将会显著影响基站对PUSCH的解调性能。
在上行通信中,单个终端设备受限于上行发射功率,传输速率通常较低,无法满足高速率业务的传输需求,比如高清视频回传业务。通过多个终端设备联合传输或聚合传输技术,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终端设备的功率聚合到一起来进行数据传输,相比单个终端设备传输可以获得功率增益,以提升上行传输速率。
如图1所示,出示了聚合传输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包括基站和多个终端设备,多个终端设备中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4和终端设备5。在该通信系统中,基站可以发送下行信息给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5,同时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5也可以发送上行信息给基站。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进行聚合传输,例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3和终端设备4可以进行聚合传输。
在进行聚合传输时,需要通过相位校准和预编码设计,尽可能地保证聚合传输的终端设备的发射信号能进行相干叠加。例如,若两个终端设备在CSI测量时刻和数据发送时刻的相位发生跳变,则无法保证获得较好的发射信号的相干性能,而且还可能导致发射信号相互抵消的情况,使相干性能恶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聚合传输的终端设备可以简称为聚合终端设备。
目前,聚合终端设备可以采用非相干联合传输(non-coherent jointtransmission,NCJT)进行传输,聚合终端设备各自根据信道状态确定预编码矩阵。如图2所示,出示了NCJT的示意图。在图2中,终端设备1到基站的信道为H1,终端设备2到基站的信道为H2,终端设备1根据H1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为W1,终端设备2根据H2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为W2。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在进行NCJT传输时,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的预编码矩阵是独立确定的,也不需要保证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2的相位是对齐的。相干联合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分别向基站传输不同的信号。
聚合终端设备也可以采用相干联合传输进行上行传输,基站根据H1的信道状态信息和H2的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确定终端设备1的预编码矩阵,根据终端设备1到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终端设备2到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确定终端设备2的预编码矩阵,使终端设备1发送的信号和终端设备2发送的信号到达基站时进行相干叠加。在相干联合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在相同的时频资源向基站传输相同的TB或数据处理后的信号,以获得功率增益、提升上行传输的速率。
导致终端设备在不同时刻的相位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功率放大器的档位发生变化,本振产生的频偏不一致,以及其它中射频器件状态切换等。即使单个终端设备能保证相干传输,但两个终端设备相位变化不一致时,也很难保证相干传输,因此需要在两个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相位校准或相位补偿来提升相干性能。
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在不同时刻是发生变化的,若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较大,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叠加后信号功率弱、相干性差,导致上行传输的速率较低。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可以降低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能够提升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相干性,从而提高上行传输的速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为UE,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
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终端设备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下面以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终端设备为两个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的方法。如图3所示,出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交互图。
301,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该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时间窗信息指示的时间可以是以时隙为单位的,也可以是以符号为单位的,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时间窗的时长包括时间窗的起始时隙对应的时间和时间窗的终止时隙对应的时间,或者,时间窗的时长包括时间窗的起始符号对应的时间和时间窗的终止符号对应的时间。
该时间窗信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可以理解为,该时间窗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不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不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该时间窗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可以理解为,该时间窗信息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不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不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时间窗内保持相位的稳定性,可以理解为,在该时间窗内发送的不同信号的相位差不发生跳变。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um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信令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
可选的,在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也就是说,该第二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该第二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该第二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可以和其他终端设备一起进行相干传输的能力。
对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若第二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则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该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例如,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可以是预定义的。若第二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以及该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可选的,在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之前,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也就是说,该第四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该第四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该第四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对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息。若第四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则网络设备根据第四信息可以确定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该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例如,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可以是预定义的。若第四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以及该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和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确定时间窗的时长。网络设备确定的时间窗的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和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中的最小值,换言之,网络设备确定的时间窗的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可以避免网络设备指示的时间窗的时长大于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从而避免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发生较大的变化。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信息,可以避免网络设备指示的时间窗的时长大于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从而避免第二终端设备的相位发生较大的变化。
302,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间窗信息,并确定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间窗信息,并确定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示例性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和时间窗的时长。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和时间窗的时长,可以确定时间窗的终止时间。
例如,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时隙偏移量为K0、时间窗的时长为T1个时隙。该时间窗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发送的。该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时间窗的起始时隙和终止时隙的方法包括:
方法1:若不区分上下行时隙,则确定时间窗的起始时隙为K0+M*T1、时间窗的终止时隙为K0+(M+1)*T1-1,其中,M为非负整数;
方法2:若区分上下行时隙,先根据方法1确定临时的起始时隙S0;若临时起始时隙S0为上行时隙,则实际的起始时隙记为S0;若临时的起始时隙S0为下行时隙,将该临时的起始时隙往后的第一个上行时隙作为实际的起始时隙,将实际的起始时隙记为S1,则时隙S1+T1-1为终止时隙;
方法3:若区分上下行时隙,以就近的上行时隙为起始时隙,先根据方法1确定临时的起始时隙S0,然后将该临时的起始时隙往后的第一个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时隙作为实际的起始时隙,将实际的起始时隙记为S2,则时隙S2+T1-1为终止时隙。
又例如,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时隙偏移量为K1、时间窗的时长为T1个时隙。该时间窗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DCI或MAC CE信令发送的。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隙n接收到时间窗信息,则确定时隙n+K1为时间窗的起始时隙、时隙n+K1+T1-1为时间窗的终止时隙。
示例性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时长,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可以是预定义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将接收到时间窗信息的时间确定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再根据时间窗的时长确定时间窗的终止时间。
例如,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时长为T1个时隙。该时间窗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DCI或MAC CE信令发送的。该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将接收到时间窗信息的时隙确定为时间窗的起始时隙,再根据时间窗的时长确定时间窗的终止时隙。
示例性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时间窗的终止时间和时间窗的时长。该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直接确定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和时间窗的终止时间。
可选的,用于发送时间窗信息的RRC信令、DCI或MAC CE信令中还可以包括SRS资源索引,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SRS。
303,第一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可以用于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在该时间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信号,可以用于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也可以是在同一符号内进行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也可以是在不同的符号内进行的。
304,网络设备在该时间窗内,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号和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号。
305,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接收到的第四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用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四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用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
具体地,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四信号可以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联合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
306,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该第一信息可以为DCI信息,该第一信息还可以用于调度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
307,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并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基于码本的传输模式的情况下,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例如,第一信息可以指示TPMI,该TPMI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码本集合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TPMI可以直接从码本集合中的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基于非码本的传输模式的情况下,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的资源索引,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的资源索引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信号时采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发送第一信号的资源索引可以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应理解,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一信号,不同第一信号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多个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可以确定信号质量较好的第一信号的资源索引。
308,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该第三信息可以为DCI信息,该第三信息还可以用于调度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
309,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息,并根据第三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第二终端设备采用基于码本的传输模式的情况下,第三信息可以指示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例如,第三信息可以指示TPMI,该TPMI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码本集合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TPMI可以直接从码本集合中的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第二终端设备采用基于非码本的传输模式的情况下,第三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的资源索引,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的资源索引为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信号时采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终端设备根据发送第四信号的资源索引可以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步骤306和步骤308可以是同时进行的,步骤308和步骤309也可以在步骤306和步骤307之前,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310,第一终端设备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通过PUSCH向网络设备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与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与发送利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第二信号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信号。
第二终端设备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通过PUSCH向网络设备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与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信号与发送的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是同步进行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是网络设备调度的。
应理解,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可以避免在时间窗内因发射功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功率放大器的档位发生改变,从而保证在时间窗内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不发生改变。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保持相位的连续性/发送的第一信号与发送利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可以确保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在较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可以避免在时间窗内因发射功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功率放大器的档位发生改变,从而保证在时间窗内第二终端设备的相位不发生改变。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保持相位的连续性/发送的第四信号与发送利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可以确保第二终端设备的相位在较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的相位不发生改变或发生较小的变化,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的相位不发生改变或发生较小的变化,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较小、相干性强,从而提高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速率。
311,网络设备在时间窗内,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第二信号和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
可选的,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第三信号,第三信号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校准第一信号或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校准第四信号或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第三信号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校准第一信号或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可以理解为,第三信号用于校准第一终端设备的本振输出频率或天线端口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例如,第三信号用于校准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频率。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尽可能相同或接近,和/或,第一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相位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相位尽可能相同或接近。
第三信号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校准第四信号或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可以理解为,第三信号用于校准第二终端设备的本振输出频率或天线端口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例如,第三信号用于校准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信号/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频率。可以使第二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尽可能相同或接近,和/或,第二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相位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相位尽可能相同或接近。
若第一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接近或相同,第二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网络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接近或相同,则第一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第二终端设备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也接近或相同。若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与网络设备的相位接近或相同,第二终端设备的相位与网络设备的相位接近或相同,则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相位也接近或相同。因此,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第三信号,可以降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频偏和/或相位差。
对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号,并根据第三信号校准第一信号或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号,并根据第三信号校准第四信号或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信号之前,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第三信号;该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信号的频率校准第一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根据第三信号的相位校准第一信号相位;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信号的频率校准第四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根据第三信号的相位校准第四信号的相位。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之前,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第三信号;该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信号的频率校准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根据第三信号的相位校准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信号的频率校准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根据第三信号的相位校准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
网络设备可以多次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第三信号可以为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前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第三信号。对应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息指示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号。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号的时间与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二信息指示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或者,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号的时间与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二信息指示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这样可以减少在频率校准时刻至发送第一信号时刻的时间内引入的频偏,或,可以减少在频率校准时刻至发送第二信号时刻的时间内引入的频偏,有利于减小相位差、提升相干性。
可选的,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在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或第二信号前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第三信号。对应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四信息指示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号。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号的时间与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第四信息指示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或者,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号的时间与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第四信息指示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这样可以减少在频率校准时刻至发送第四信号时刻的时间内引入的频偏,或,可以减少在频率校准时刻至发送第二信号时刻的时间内引入的频偏,有利于减小相位差、提升相干性。
可选的,网络设备根据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号和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号,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还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在第一信息中采用与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字段不同的字段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可以指示在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间/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具体地,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是同步进行的,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可以确定在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间/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可以指示在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该情况下,在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信号至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内,网络设备没有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号。
具体地,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是同步进行的,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可以确定在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间/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频偏和相位差;网络设备再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频偏以及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确定在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例如,发送第一信号/第四信号的时间为T1,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为T2,在时间T1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为ΔΨ1、频偏为Δf,则在时间T2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为ΔΨ2=ΔΨ1+2πΔf(T2-T1);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指示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为ΔΨ2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可以指示在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该情况下,在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信号至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内,网络设备没有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号。
具体地,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是同步进行的,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可以确定在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间/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频偏和相位差;网络设备再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频偏以及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确定在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最后,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出在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例如,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指示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为2πΔf(T2-T1),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可以补偿掉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ΔΨ1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间,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信号的时间;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间,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接收到第四信号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信号的时间。
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间可以理解为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隙或符号,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间可以理解为发送第二信号的时隙或符号,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间可以理解为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隙或符号。
对应地,第一终端设备在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之前,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可以对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可以减小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增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干性,从而提高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速率。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就可以补偿掉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可以减小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提高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速率。
应理解,若第一终端设备在PUSCH上采用基于非码本的传输模式,则网络设备只能在第一信息中采用与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字段不同的字段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无法通过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补偿掉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若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需要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则该终端设备需要满足以下情况:(1)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内的不同时刻发送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保持相同;(2)在时间窗内终端设备的本振、锁相位等器件保持常开状态;(3)在时间窗内终端设备不进行上行波束的切换;(4)在时间窗内终端设备不进行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5)在时间窗内终端设备不调整定时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
可选的,在第K个时隙发生以下5项中任意一项时,第一终端设备重新确定时间窗的起始时间,重新确定后的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可以为第K+1个时隙的起始时间、或、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上行时隙的起始时间、或、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发送SRS(第一信号)的时隙的起始时间。第K个时隙为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隙至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时隙之间的时隙。其中,第K个时隙包括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隙或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时隙。
可选的,在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发生以下任意一项时,第一终端设备重新确定时间窗的起始时间,重新确定后的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可以为第K个时隙中第N+1个符号、或、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后最近的一个上行符号、或、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后最近的一个发送SRS(第一信号)的符号。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为发送第一信号的符号至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最后1个符号之间的符号。其中,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包括发送第一信号的符号和/或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符号。
(1)第一终端设备发射功率发生改变。第一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第一终端设备的相位发生跳变、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2)第一终端设备的本振或锁相环没有保持常开状态。若第一终端设备的本振或锁相环出现了关闭,则第一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或相位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3)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上行波束切换。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波束切换可能会造成天线增益发生改变或发射信号的相位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4)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可能会使射频器件的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发射信号的相位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5)第一终端设备调整了定时提前量。第一终端设备调整定时提前量可能会造成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在时间上不同步,进而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可选的,在第K个时隙发生以下5项中任意一项时,第二终端设备重新确定时间窗的起始时间,重新确定后的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可以为第K+1个时隙的起始时间、或、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上行时隙的起始时间、或、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发送SRS(第一信号)的时隙的起始时间。第K个时隙为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隙至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时隙之间的时隙。其中,第K个时隙包括发送第四信号的时隙或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时隙。
可选的,在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发生以下任意一项时,第二终端设备重新确定时间窗的起始时间,重新确定后的时间窗的起始时间可以为第K个时隙中第N+1个符号、或、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后最近的一个上行符号、或、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后最近的一个发送SRS(第四信号)的符号。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为发送第四信号的符号至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最后1个符号之间的符号。其中,第K个时隙中第N个符号包括发送第四信号的符号和/或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符号。
(1)第二终端设备发射功率发生改变。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第二终端设备的相位发生跳变、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2)第二终端设备的本振或锁相环没有保持常开状态。若第二终端设备的本振或锁相环出现了关闭,则第二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或相位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3)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了上行波束切换。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波束切换可能会造成天线增益发生改变或发射信号的相位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4)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了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可能会使射频器件的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发射信号的相位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5)第二终端设备调整了定时提前量。第二终端设备调整定时提前量可能会造成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上不同步,进而导致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增加。
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终端设备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下面以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终端设备为两个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的方法的示例。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两个终端设备可以分别称为源终端设备(source UE,SUE)和协作终端设备(cooperative UE,CUE),SUE和CUE功能可以互相转换;SUE可以为图3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CUE可以为图3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例如gNB。
在相干联合传输中,由于终端设备的功率放大器、本振等器件状态的变化可能导致终端设备的相位变化,因此,需要保证这些器件的工作状态在SRS测量时刻到PUSCH发送时刻的时间内的不发生变化或尽可能减小变化。如图4所示,出示了一种SUE和CUE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时序示意图。
步骤一:基站在t0时刻向SUE和CUE发送TRS。对应地,SUE和CUE接收来自基站的TRS;SUE根据TRS的频率校准本振输出频率,CUE根据TRS的频率校准本振输出频率;可以保证在t0时刻SUE的本振输出频率与基站的本振输出频率相同或接近,可以保证在t0时刻CUE的本振输出频率与基站的本振输出频率频偏相同或接近,从而降低SUE和CUE的频偏差异、降低SUE和CUE的相位差的变化量,可以提高相干联合传输的相干性。基站向SUE和CUE发送的TRS可以为图3实施例中的第三信号。
步骤二:基站向SUE和CUE发送时间窗信息。对应地,SUE和CUE接收来自基站的时间窗信息。SUE在该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CUE在该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其中,步骤一和步骤二是可以不分先后顺序的,步骤二也可以在步骤一之前。
步骤三:SUE在时间窗内的t1时刻向基站发送SRS,CUE在时间窗内的t1时刻向基站发送SRS。对应地,基站接收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基站根据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基站根据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用于SUE对通过PUSCH传输的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第二预编码矩阵用于CUE对通过PUSCH传输的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第二信号为SUE和CUE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信号。其中,SUE发送的SRS可以为图3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CUE发送的SRS可以为图3实施例中的第四信号。
可选的,基站还可以根据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确定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
步骤四:基站在时间窗内的t2时刻向SUE发送第一DCI,基站在时间窗内的t2时刻向CUE发送第二DCI,第一DCI用于SUE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DCI用于CUE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一DCI还可以用于调度SUE在t4时刻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第二DCI还可以用于调度CUE在t4时刻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第一DCI可以为图3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第二DCI可以为图3实施例中的第三信息。
可选的,第一DCI还用于SUE确定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对应地,SUE根据第一DCI确定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并对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
步骤五:在SUE和CUE通过PUSCH传输第二信号之前,基站还可以在时间窗内的t3时刻向SUE和CUE发送SRS。对应地,SUE和CUE接收来自基站的TRS;SUE根据TRS的频率校准本振输出频率,CUE根据TRS的频率校准本振输出频率。如果基站没有发送SRS,则SUE和CUE不用再校准本振输出频率。
步骤六:SUE根据第一DCI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并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SUE在时间窗内的t4时刻向基站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CUE根据第二DCI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并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CUE在时间窗内的t4时刻向基站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对应地,基站接收来自SUE的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来自CUE的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
如图5所示,出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的方法的一种示例。该示例是结合图4中SUE和CUE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时序描述的示例。该示例中基站通过发送TRS,可以校准SUE和CUE的本振输出频率,能够减小SUE和CUE的频偏差异、减小SUE和CUE的相位差,从而提高相干联合传输的相干性。
501,SUE向基站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SUE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S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S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具体可以为10ms、20ms、或40ms等。
CUE向基站发送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指示CUE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C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C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具体可以为10ms、20ms、或40ms等。
对应地,基站接收来自SUE的第二信息和来自CUE的第四信息。基站可以根据第二信息和第四信息确定时间窗信息,基站确定的时间窗的时长小于或等于S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且小于或等于C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502,基站通过RRC信令向SUE和CUE分别发送时间窗信息,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对应地,SUE接收来自基站的时间窗信息,CUE接收来自基站的时间窗信息。
503,基站向SUE和CUE分别发送TRS。对应地,SUE和CUE接收来自基站的TRS;SUE根据TRS的频率校准本振输出频率,CUE根据TRS的频率校准本振输出频率。可以减小SUE和CUE的频偏差异、减小SUE和CUE的相位差的变化量,从而提高相干联合传输的相干性。步骤502和步骤503是可以不分先后顺序的,步骤503也可以在步骤502之前。
第二信息还可以指示SUE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基站在接收来自SUE的SRS之前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向SUE发送TRS。对应地,基站在接收来自SUE的SRS之前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向SUE发送TRS。
第四信息还可以指示CUE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基站在接收来自CUE的SRS之前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向CUE发送TRS。对应地,基站在接收来自CUE的SRS之前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向CUE发送TRS。
504,SUE在时间窗内向基站发送SRS,CUE在时间窗内向基站发送SRS。对应地,基站接收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
505,基站根据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基站根据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用于SUE对通过PUSCH传输的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第二预编码矩阵用于CUE对通过PUSCH传输的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第二信号为SUE和CUE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信号。
506,基站向SUE发送第一DCI,第一DCI用于SUE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基站向CUE发送第二DCI,第二DCI用于CUE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地,SUE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DCI,并根据第一DCI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CUE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DCI,并根据第二DCI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一DCI还可以用于调度SUE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第二DCI还可以用于调度CUE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基站还可以根据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确定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
示例性地,第一DCI还指示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例如,第一DCI中可以用2个比特指示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指示的相位差集合可以为{0,π/4,π/2,3π/4}。对应地,SUE根据第一DCI指示的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可以对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可以减小SUE发送的第二信号与CUE发送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提高SUE与CUE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相干性。
示例性地,基站向SUE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可以补偿掉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
应理解,若SUE和基站在PUSCH上采用基于非码本的传输模式,则基站只能在第一DCI中单独指示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无法通过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补偿掉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
507,基站向SUE和CUE发送SRS。对应地,SUE和CUE接收来自基站的TRS;SUE根据TRS的频率校准本振输出频率,CUE根据TRS的频率校准本振输出频率。如果PUSCH发送时刻与该SRS测量时刻的时间间隔比较短,则该步骤可省略。
508,SUE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CUE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SUE在时间窗内通过PUSCH向基站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CUE在时间窗内通过PUSCH向基站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SUE向基站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采用的时频资源与CUE向基站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采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例如,预编码之前的信号为x,预编码矩阵为w,相位差为Ψ,则补偿相位差后发送的信号为e-jΨ·w·x或者e·w·x。
509,基站接收来自SUE的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基站接收来自CUE的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
如图6所示,出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的方法的另一种示例。图4和图5中基站向SUE和CUE发送TRS的步骤是可选的,在该示例中在SUE和CUE发送SRS之前和在SUE和CUE通过PUSCH发送第二信号之前不校准本振输出频率。该示例中基站可以通过SUE和CUE之间的频偏大小,确定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或SUE和CUE的相位差的变化量,并指示SUE进行相位差的补偿,从而提高相干联合传输的相干性。
601,SUE向基站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SUE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S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S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具体可以为10ms、20ms、或40ms等。
CUE向基站发送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指示CUE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C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C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具体可以为10ms、20ms、或40ms等。
对应地,基站接收来自SUE的第二信息和来自CUE的第四信息。基站可以根据第二信息和第四信息确定时间窗信息,基站确定的时间窗的时长小于或等于S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且小于或等于CUE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602,基站通过RRC信令向SUE和CUE分别发送时间窗信息,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对应地,SUE接收来自基站的时间窗信息,CUE接收来自基站的时间窗信息。SUE在该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CUE在该时间窗内保持功率的一致性和/或相位的连续性。603,SUE在时间窗内的t0时刻向基站发送SRS,CUE在时间窗内的t0时刻向基站发送SRS;对应地,基站接收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基站可以配置多个SRS符号进行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不同符号对应不同的时刻。
604,基站根据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确定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ΔΨ(t0)和频偏Δf。由于在步骤604确定的SUE和CUE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PUSCH的t2时刻SUE和CUE的相位差不一样,会导致SUE和CUE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相干性降低;因此,基站需要提前估计在发送PUSCH的t2时刻SUE和CUE的相位差,并指示SUE进行相位差的补偿,以保证相干联合传输的相干性。
基站估计在发送PUSCH的t2时刻SUE和CUE的相位差ΔΨ(t2)的方法如下公式(1):
ΔΨ(t2)=2π*Δf*(t2-t0)+ΔΨ(t0) (1)
在t0时刻与t2时刻SUE和CUE的相位差的变化量为2π*Δf*(t2-t0)。
基站根据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基站根据来自SUE的SRS和来自CUE的SRS,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用于SUE对通过PUSCH传输的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第二预编码矩阵用于CUE对通过PUSCH传输的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其中,第二信号为SUE和CUE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信号。
605,基站在t1时刻向SUE发送第一DCI,第一DCI用于SUE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地,SUE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DCI,并根据第一DCI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若SUE和基站在PUSCH上采用基于码本的传输模式,则第一DCI还可以采用与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字段不同的字段指示ΔΨ(t2)或2π*Δf*(t2-t0),或者,基站向SUE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可以补偿掉在发送PUSCH的t2时刻SUE和CUE的相位差。
若SUE和基站在PUSCH上采用基于非码本的传输模式,则第一DCI单独指示ΔΨ(t2)或2π*Δf*(t2-t0)。例如,第一DCI中可以用2个比特指示ΔΨ(t2)或2π*Δf*(t2-t0),指示的相位差集合可以为{0,π/4,π/2,3π/4}。
基站在t1时刻向CUE发送第二DCI,第二DCI用于CUE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地,CUE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DCI,并根据第二DCI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606,若第一DCI还指示了ΔΨ(t2)或2π*Δf*(t2-t0),则SUE对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SUE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CUE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SUE在时间窗内的t2时刻通过PUSCH向基站发送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CUE在时间窗内的t2时刻通过PUSCH向基站发送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
例如,预编码之前的信号为x,预编码矩阵为w,相位差为Ψ,则补偿相位差后发送的信号为e- ·w·x或者e·w·x。
607,基站接收来自SUE的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基站接收来自CUE的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的方法,以下将介绍用于执行上述上行传输的方法的执行主体。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信装置,如图7所示,出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或部署于图3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中。该通信装置700包括:
收发单元710,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
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
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可选的,所述装置700还包括:处理单元720;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相位差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
所述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装置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装置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装置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装置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可选的,所述装置700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当在第K个时隙发生以下任意一项时,重新确定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重新确定后的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为第K+1个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上行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的起始时间:
所述装置发射功率发生改变;或,
所述装置的本振或锁相环没有保持常开状态;或,
所述装置进行了上行波束切换;或,
所述装置进行了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或,
所述装置调整了定时提前量,其中,所述第K个时隙为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至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时隙之间的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信装置,如图8所示,出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或部署于图3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中。该通信装置800包括:
收发单元810,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收发单元810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号;
处理单元8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处理单元8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收发单元810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收发单元810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8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810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四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8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所述第四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900,如图9所示,出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
该通信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10和存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的存储器920,其中,所述处理器910运行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所述通信设备900执行。该通信设备9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1000,如图10所示,出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设备1000的示意性框图。
该通信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10和存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的存储器1020,其中,所述处理器1010运行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所述通信设备1000执行。该通信设备10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
上述的处理器910和处理器10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的方法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信的其他通信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信的其他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以及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的其他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计算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代码或指令,以使得所述芯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编号“第一”、“第二”…仅仅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比如为了区分不同的终端设备或不同的信息,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构成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另外,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中术语“至少一个”,可以表示“一个”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A、B和C中,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A和B和C,这七种情况。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2)

1.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相位差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在第K个时隙发生以下任意一项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重新确定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重新确定后的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为第K+1个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上行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的起始时间: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射功率发生改变;或,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本振或锁相环没有保持常开状态;或,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上行波束切换;或,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或,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调整了定时提前量,其中,所述第K个时隙为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至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时隙之间的时隙。
8.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四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所述第四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相等、和/或、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相位差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的;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相位差补偿。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装置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装置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装置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装置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在第K个时隙发生以下任意一项时,重新确定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重新确定后的所述时间窗的起始时间为第K+1个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上行时隙的起始时间、或、所述第K个时隙后最近的一个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的起始时间:
所述装置发射功率发生改变;或,
所述装置的本振或锁相环没有保持常开状态;或,
所述装置进行了上行波束切换;或,
所述装置进行了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切换;或,
所述装置调整了定时提前量,其中,所述第K个时隙为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隙至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时隙之间的时隙。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间窗信息,所述时间窗信息指示时间窗的起始时间、所述时间窗的终止时间、或所述时间窗的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和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承载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其中,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与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一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校准所述第四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频率和/或相位。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进行相干联合传输的最大时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所述第四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频率校准时间间隔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前的所述频率校准时间间隔内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或,
在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与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量。
2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所述通信设备执行。
2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所述通信设备执行。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
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或指令;
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2210965433.5A 2022-08-12 2022-08-12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76749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5433.5A CN117674920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23/094246 WO2024032067A1 (zh) 2022-08-12 2023-05-15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5433.5A CN117674920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4920A true CN117674920A (zh) 2024-03-08

Family

ID=89850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5433.5A Pending CN117674920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4920A (zh)
WO (1) WO202403206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7002A1 (en) * 2015-12-21 2017-06-29 Orange Method and device for beamforming
US11476899B2 (en) * 2019-04-18 2022-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multi-user equipment (UE)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EP4213401A4 (en) * 2020-10-16 2023-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325534A (zh) * 2020-10-16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2067A1 (zh)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3987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282198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00022172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09654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48719B2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result of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 apparatus
CN109997389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6158133A (zh) 全双工通信中的定时提前
AU201843955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CN112188609B (zh) 确定定时提前ta参考时刻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3790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5039475A (zh) 一种用于改进的探测参考信号(srs)开销和灵活重用方案的方法和系统
CN115956353A (zh) 全双工定时提前增强
US202302689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quasi co-loc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N113595698B (zh) 一种调整信道质量指标cqi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398840A (zh) 用于改进的探测参考信号(srs)开销和灵活重用方案的方法和系统
US20230059284A1 (en) Facilitating explicit latency mode determination in beam switching
WO2022077451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7674920A (zh)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128436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ntrol device, nod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037441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下行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设备
EP425058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70516A1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21138895A1 (zh) 上行信道解调方法和上行信道解调装置
CN117998542A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95210A1 (en) Device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