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2157A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2157A
CN117672157A CN202311710891.5A CN202311710891A CN117672157A CN 117672157 A CN117672157 A CN 117672157A CN 202311710891 A CN202311710891 A CN 202311710891A CN 117672157 A CN117672157 A CN 117672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device
charging
aging
degree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108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妍
曹超月
杨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108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21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2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21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致变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根据所述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通过该方式,使不同老化程度的电致变色器件有对应的充放电参数,从而使与老化程度不同的充电参数弥补不同的老化程度,使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范围保持一致,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电致变色膜片,电致变色膜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EC(Electrochromic,电致变色材料)堆叠层、第二导电基底,EC堆叠层在受两端导电基底的电压影响会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此现象叫做电致变色。
电致变色器件产品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老化,不同的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不同,导致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其透过率衰减不一致,影响产品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可以缓解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衰减不一致问题,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根据所述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包括: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一充电电压;和/或,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电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与所述第一充电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安全充电电压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充电电压的差值。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充电包括:以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和/或,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充电包括:以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所述初始容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或充电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并确定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老化程度对应的状态为基准时的第二老化程度;根据所述第二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包括: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和/或,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三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值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三充电电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以所述第三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或放电至预设时间后的电流小于预设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包括: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或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表征参数,根据所述表征参数与预设表征参数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和/或,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第一透过率,计算所述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包括: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开路电压,根据所述第一开路电压与预设开路电压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和/或,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放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容量值,根据所述第一容量值与预设容量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放电参数;根据所述放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放电,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处于不同的老化程度时,对应的放电参数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以及根据所述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一充电电压;和/或,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电压。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与所述第一充电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安全充电电压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充电电压的差值。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和/或,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所述初始容量之前,若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或充电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更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并将所述新的充电参数作为所述控制器下一次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的充电参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获取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老化程度对应的状态为基准时的第二老化程度;根据所述第二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和/或,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三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值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三充电电压。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三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之前,当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至预设时间后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以及,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充电电流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实际容量,根据所述实际容量与预设容量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和/或,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第一透过率,计算所述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放电参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放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放电,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处于不同的老化程度时,对应的放电参数相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系统,包括终端平台和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所述终端平台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装置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通过不同的老化程度执行不同的充电控制方式(不同的充电控制方式适用于电致变色器件不同的老化程度),使不同老化程度的电致变色器件有对应的充放电参数,从而使与老化程度不同的充电参数弥补不同的老化程度,使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范围保持一致,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亮态透过率与容量值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亮态透过率与开路电压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设透过率需求对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充电测试的测试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涉及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电致变色膜片,电致变色膜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EC堆叠层、第二导电基底,EC堆叠层在受两端导电基底的电压影响会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此现象叫做电致变色。EC堆叠层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以及离子储存层。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均包括基材层以及导电层,基材层采用柔性透明材料制成,如PET、PC等;导电层采用导电氧化物如ITO等。
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电致变色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之间。且电致变色膜片和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之间通过PVB粘接密封。
发明人发现,电致变色器件产品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且不同的电致变色器件会出现不同的老化程度,不同老化程度的电致变色器件其透过率衰减不一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以下实施例,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10,包括:处理器101以及控制器102。
处理器101,用于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以及根据所述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每个电致变色器件对应一个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获取与其对应的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老化程度可以用电致变色器件的光学数据反馈,也可以用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电学数据来表征其老化程度,并根据老化程度确定充电参数。
充电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充电条件以及截止条件。充电条件如充电电压,截止条件包括:截止电流、截止时间、截止容量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老化程度以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状态为基准计算的老化程度,当采用光学参数表征老化程度时,老化后满充至亮态时的透过率值T1减去初始状态(器件出厂时的状态)满充至亮态的透过率T0的差值ΔT,老化程度为ΔT/T0
当采用光学参数表征老化程度时,老化后满充至亮态时的对应的容量Q1与初始状态(器件出厂时的状态)满充至亮态的透过率Q0的差值ΔQ,老化程度为ΔQ/Q0
控制器102,用于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
综上,上述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老化程度执行不同的充电控制方式(不同的充电控制方式适用于电致变色器件不同的老化程度),使不同老化程度的电致变色器件有对应的充放电参数,从而使与老化程度不同的充电参数弥补不同的老化程度,使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范围保持一致,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器101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一充电电压;和/或,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电压。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值预为30%,发明人发现,器件衰减了30%后,采用相同的充电参数,如相同的充电电压,长时间充电也无法达到相同的容量和相同的透过率。因此在本申请中,在衰减在第一预设值内的时候,采用相同的充电电压充电,并采用容量或者时间作为截止条件,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的最终透过率保持在相同的范围内,从而使透过率保持一致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当老化程度大于30%了,也就是用在老化程度在30%的充电电压无法满足需求;此时通过提高充电电压的方式,使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和容量能够满足需求。使无论何种老化程度的电致变色器件,均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根据用户体验需求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减去所述第一充电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安全充电电压减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充电电压的差值。
最大安全充电电压为器件充电不损坏器件的电压,不同的材料最大安全充电电压的数值不一样,最大安全充电电压的数值还受器件面积的大小而影响。一般而言,黑色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安全电压为1.6V,蓝色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安全电压为1.2V。初始充电电压为器件刚开始投入使用时的充电电压,为了避免器件老化,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充电电压设置得比安全电压小。也就是说,充电电压值的大小不会超过最大安全充电电压,提高的充电电压值也不会大于最大安全电压值。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控制器102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判断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的时候,向控制器发送信号,以使控制器能够根据信号控制向电致变色器件以第一充电电压来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优选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流检测器以及电流积分器,对电流充电的电流进行积分,积分计算出给电致变色器件充入的容量。且本实施例中,由于器件的老化程度在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可以通过延长充电时间,或者是降低截止电流,以使电流能够满足用户的的需求,因而能采用容量作为充放电的截止条件,使各电致变色器件内的电量Q能够达到相同值,从而是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保持一致,提高用户的体验感。此外,当容量达到初始容量后,停止充电,避免电致变色器件过充,影响器件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中,均以针对电致变色器件满充和满放进行的说明,当电致变色器件存在档位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档位来确定充电控制策略。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中进行改进,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充电还包括:以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与所述初始容量相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电量等于初始容量Q或初始容量Q的q倍,其中,q<1。电致变色器件按照透过率的大小分为多个档位。示例性的,初始容量为Q,如果电致变色器件是满档位,且采用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时,需要延长充电时间的方式提高充电容量,以使其与初始容量Q相等,而当电致变色器件是中间档位,且采用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时,需要延长充电时间的方式提高充电容量,以使其与初始容量nQ/m相等,n为电致变色器件当前档位数,m为电致变色器件的总档位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控制器102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判断老化程度的大小可以用采用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当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意味着,通过降低截止电流或者通过延长时间也没办法达到需要的电量,因此通过提高充电电压的方式,使电致变色器件在相对高的电压,使器件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而在这个阶段下,通过电流截止,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在这个充电电压充满电致变色器件,而避免电致变色器件在这个充电电压过充,而影响器件寿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控制器102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的截止条件外,还可以是通过容量截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所述初始容量之前,若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或充电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更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新的充电参数,并将所述新的充电参数作为控制器下一次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的充电参数。在本实施例中,当若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第一预设电流可以根据对器件具体需求设置,如10毫安、5毫安、0毫安等;在充电预设时间后,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的时候,即电致变色器件此时无法继续充入更多的电量;或充电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电致变色器件此时无法继续充入更多的电量;此时继续以相同的电压充电则没有意义,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此时处理器更新充电参数,作为下一次充电的充电参数,使得电致变色器件能够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状态。优选的以提高充电电压的方式更新充电参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处理器101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获取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老化程度对应的状态为基准时的第二老化程度;根据所述第二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在本实施例中,当器件以初始状态为基准时候的老化程度大于第一预设数值后,则会提高充电电压。由于更改了充电电压,器件相当于一个新的状态,因此,以当前的器件状态为基准,评估在这个基准下,器件继续使用的老化程度。比如,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容量是100毫安时,第一预设值是30%,那么电致变色器件老化程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对应的容量为70毫安时;那么电致变色器件以容量为70毫安时为基准,计算其老化程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处理器10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和/或,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三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值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三充电电压。在本实施例中,以初始状态为基准的不同老化程度下,可以将整个器件根据老化程度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两个阶段采用不同的驱动电压,使得整个充电逻辑更加适合器件的不同状态。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不同的老化程度,将电致变色器件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对应的充放电电压不一致,使得整个充电逻辑更加符合器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具有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体验感等优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控制器102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三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控制器102还用于在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之前,当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或放电至预设时间后的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涉及电流大小的比较,是电流的绝对值的比较。以及,所述处理器101还用于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电流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表征参数,根据所述表征参数与预设表征参数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在本实施例中,表征参数包括开路电压和/或容量。通过检测满充或者满放对应的容量值,预设容量值可以是相同类型电致变色器件的标准容量,也可以是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容量。可以是在控制装置的储存器中预存一个预设容量值,通过定期检测电致变色器件的实际容量值,来定期检测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以使整个控制装置能够及时知道老化程度,并且及时调整充电参数,以适配不同时期的电致变色器件。具体间隔测试的时间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任意设置,也可以是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任意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处理器101还用于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第一透过率,即检测满充或者满放对应的透过率值,计算所述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透过率可以预存在储存器中的标准最高透过率或者是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最高透过率。即电致变色器件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极限透过率。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可以是安装在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仪检测,由于用户的直观感受就是透过率,因此通过检测透过率来反应老化程度,更符合用户的直观感受。定期检测透过率目的为了判断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具体有益效果与上述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处理器101还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放电参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放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放电,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处于不同的老化程度时,对应的放电参数相同。
发明人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器件衰减主要体现在充电过程中,其放电过程的充放电参数不影响变色终点的具体值;因此在放电过程中,不同的程度对放电参数影响不大,故采用相同的放电参数,能够使整个控制逻辑更加简单,易于实现。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系统30,包括终端平台20和如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装置10,终端平台20与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装置10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其中,终端平台20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平台20可以包括遥控器、移动终端设备或交通工具的中控系统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终端平台20可以与该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装置10中的处理器101和/或控制器102进行信息交互。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器件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也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器件或单元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器件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具体包括:步骤301-步骤303。
步骤301: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步骤302:基于老化程度,确定与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
在这里,针对不同的老化程度,可以确定出不同的充电参数。充电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充电条件以及截止条件。充电条件如充电电压,截止条件包括:截止电流、截止时间、截止容量等。
步骤303:基于充电参数控制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
最后,可以利用确定出的充电参数控制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
综上,上述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老化程度执行不同的充电控制方式(不同的充电控制方式适用于电致变色器件不同的老化程度),使不同老化程度的电致变色器件有对应的充放电参数,从而使与老化程度不同的充电参数弥补不同的老化程度,使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范围保持一致,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一实施例中,在步骤301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当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至预设时间后的电流小于预设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然后,获取对电致变器件充电或放电至预设时间后电流小于预设值时电致变色器件的表征参数,将表征参数与预设表征参数的比值,根据比值计算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即,表征参数包括开路电压和/或电容量。该实施例中,以电致变器件充电至预设时间后充电电流小于预设值时则认为电致变色器件达到满充的状态,比较在该前提条件下的实际容量与预设容量值,进而根据比值计算出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上述的预设时间和预设值均可以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进行设定。
一实施例中,在步骤301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当电致变色器件充电至预设时间后的电流小于预设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然后,获取对电致变器件充电至预设时间后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值时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第一透过率,计算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比值,根据比值计算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即,该实施例中,以电致变器件充电至预设时间后充电电流小于预设值时作为前提条件,比较在该前提条件下的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进而根据比值计算出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上述的预设时间和预设值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于本申请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包括: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开路电压,根据所述第一开路电压与预设开路电压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发明人发现,在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过程中,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至亮态的时候,其可达到的最亮透过率变小,但是对应的OCV不变,另外放电对应的最低透过率不变,但是对应的OCV变化。而透过率不便于获取,且存在玻璃对膜片透过率的干扰,因此通过获取电学参数更加便利。因而,放电对应的电学表征参数与初始状态对应的电学表征参数的比值或者差值,更能体现电致变色器件老化的程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放电的参数更便于判断器件的老化程度。
和/或,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放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容量值,根据所述第一容量值与预设容量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于本申请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获取容量值与透过率之间的关系。
首先,可以先对大量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测试,进而得到亮态透过率与容量值(满充或满放对应的容量值)的关系。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亮态透过率TC与容量值QC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即可根据图4中对应的关系,确定出电致变色器件是否老化。需要说明的是,容量值QC越大,对应的亮态透过率TC越大;容量值QC越小,对应的亮态透过率TC越小。而电致变色器件老化主要表现在透过率降低。因此,此处可以根据亮态透过率TC与容量值QC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第一透过率。通过检测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学参数,电学参数较为容易获取,故更容易获取电致变色器件当前的老化程度。
其中,预设透过率可以是满足透过率要求所设定的标准透过率,比如亮态透过率在5%以上,用户的体验感较好,则预设透过率可以为5%。
具体的,可以基于检测的电致变色器件满放至暗态对应的开路电压,确定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透过率。
首先,可以预先对大量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测试,进而得到亮态透过率与开路电压(电致变色器件样本满放至暗态对应开路电压)的关系。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亮态透过率TC与开路电压OCVD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图5中对应的关系,确定出电致变色器件是否老化。需要说明的是,开路电压OCVD越大,对应的亮态透过率TC越小,开路电压OCVD越小,对应的亮态透过率TC越大。而电致变色器件老化主要表现在透过率降低。因此,此处可以根据亮态透过率TC与开路电压OCVD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第一透过率。
其中,预设透过率可以是满足透过率要求所设定的标准透过率,比如亮态透过率在5%以上,用户的体验感较好,则预设透过率可以为5%。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301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可以具体包括:基于预先获取的亮态透过率与容量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容量值对应的第一透过率;基于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衰减程度,确定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或基于预先获取的亮态透过率与开路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开路电压对应的第二亮态透过率;基于第二亮态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衰减程度,确定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也可以通过透过率仪检测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优选的通过检测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学参数,便于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
示例性的,图4即为预先获取的亮态透过率与容量值的对应关系,通过图4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出与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值对应的第一透过率。然后,可以基于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衰减程度,确定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比如,第一透过率为4%、预设透过率为5%,则可以计算出衰减程度为20%,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为20%。
同理,图5即为预先获取的亮态透过率与开路电压的对应关系,通过图5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出与电致变色器件的开路电压对应的第一透过率。然后,基于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衰减程度,确定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比如,第一透过率为3%、预设透过率为5%,则可以计算出衰减程度为40%,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为4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直接利用透过率仪来确定出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透过率,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两种不同的充电控制方式,具体的可以以老化程度为第一数值进行区分。比如,当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时,采用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进行充电,当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大于第一预设数值时,采用第二种充电控制方式进行充电。
其中,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是20%、30%、40%,本申请不作限定。
其中,当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时,充电参数包括第一充电电压;和/或当老化程度大于第一预设数值时,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其中,第一充电电压小于第二充电电压。
即,不同的充电控制方式中,采用不同的充电电压。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值预为30%,发明人发现,器件衰减了30%后,采用相同的充电参数,如相同的充电电压,长时间充电也无法达到相同的容量和相同的透过率。因此在本申请中,在衰减在第一预设值内的时候,采用相同的充电电压充电,并采用容量或者时间作为截止条件,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的最终透过率保持在相同的范围内,从而使透过率保持一致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当老化程度大于30%了,也就是用在老化程度在30%的充电电压无法满足需求了此时通过提高充电电压的方式,来使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和容量能够满足需求。使无论何种老化程度的电致变色器件,均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根据用户体验需求设置。
具体的,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可以是将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容量作为充电截止条件。其具体过程可以是在设定的截止电流的基础上,将截止电流进行减小,进而可以延长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时间,以使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容量值与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容量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小于第一预设数值时,可以表征该电致变色器件当前处于老化前期,则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可以具体为:以第一充电电压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初始容量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即,电致变色器件在老化前期采用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在不改变充电电压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截止电流,延长充电时间的方式提高充电容量,以使其与初始容量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的充电控制过程中,若检测到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或充电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则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并确定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
即,在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若检测到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或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时,则在下一次充电控制时,采用第二种充电控制方式继续进行充电(第二种充电控制方式,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也可以理解为,此时,新的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第二充电电压大于第一充电电压)。
上述的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300s/m2、400s/m2。s/m2表示每平方米充电多少秒。根据电致变色器件的面积具体设置预设时长。上述的第一预设电流值可以是0mA(毫安)、5mA或者10mA,本申请在数值上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器件的老化程度在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可以通过延长充电时间,或者是降低截止电流,以使电流能够满足用户的的需求,因而能采用容量作为充放电的截止条件,使各电致变色器件内的电量Q能够达到相同值,从而是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保持一致,提高用户的体验感。此外,当容量达到初始容量后,停止充电,避免电致变色器件过充,影响器件使用寿命。
而第二种充电控制方式为在前一次充电电压的基础上增加充电电压,以增加后的充电电压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
即,第二种充电控制方式可以具体为:以第二充电电压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大于第预设一数值时,可以表征该电致变色器件当前处于老化后期,此时,采用第二充电电压,并先以截止电流作为充电停止条件进行充电。具体的,当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意味着,通过降低截止电流或者通过延长时间也没办法达到需要的电量,因此通过提高充电电压的方式,使电致变色器件在相对高的电压,使器件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而在这个阶段下,通过电流截止,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在这个充电电压充满电致变色器件,而避免电致变色器件在这个充电电压过充,而影响器件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电致变色器件在老化后期采用第二种充电控制方式,通过提高充电电压的方式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可以使其透过率恢复。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每次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电压增加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比如可以是0.1V,0.05V等等,本申请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中,均以针对电致变色器件满充和满放进行的说明,当电致变色器件存在档位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档位来确定充电控制策略。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中进行改进,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充电还包括:以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与所述初始容量相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电量等于初始容量Q或初始容量Q的q倍,其中,q<1。电致变色器件按照透过率的大小分为多个档位。示例性的,初始容量为Q,如果电致变色器件是满档位,且采用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时,需要延长充电时间的方式提高充电容量,以使其与初始容量Q相等,而当电致变色器件是中间档位,且采用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时,需要延长充电时间的方式提高充电容量,以使其与初始容量nQ/m相等,n为电致变色器件当前档位数,m为电致变色器件的总档位数。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充电电压与第一充电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安全充电电压与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充电电压的差值。通过该方式,以保证整个充电过程安全可控。
最大安全充电电压为器件充电不损坏器件的电压,不同的材料最大安全充电电压的数值不一样,最大安全充电电压的数值还受器件面积的大小而影响。一般而言,黑色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安全电压为1.6V,蓝色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安全电压为1.2V。初始充电电压为器件刚开始投入使用时的充电电压,为了避免器件老化,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充电电压设置得比安全电压小。也就是说,充电电压值的大小不会超过最大安全充电电压,提高的充电电压值也不会大于最大安全电压值。
可选地,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放电参数;根据放电参数控制对电致变色器件放电,其中,电致变色器件处于不同的老化程度时,对应的放电参数相同。
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确定不同的充电参数控制,但放电可以采用同一个放电参数进行控制。
此外,在基于与老化程度对应的充电控制方式,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之后,该方法还包括:重复执行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根据老化程度,确定与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根据充电参数控制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的步骤。
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周期性的充电控制,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老化检测,并根据老化程度执行不同的充电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周期均可以以前一个周期的数据作为基准,也可以以第一次的充电数据作为基准,本申请不作限定。
也即,在当老化程度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进行一次充电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以电致变色器件老化程度对应的状态为基准时的第二老化程度;根据第二老化程度确定与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
此处的第二老化程度即为重新检测出的老化程度。在本实施例中,当器件以初始状态为基准时候的老化程度大于第一预设数值后,则会提高充电电压。由于更改了充电电压,器件相当于一个新的状态,因此,以当前的器件状态为基准,评估这个基准下,器件继续使用的老化程度。比如,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容量是100毫安时,第一预设值是30%,那么电致变色器件老化程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对应的容量为70毫安时;那么电致变色器件以容量为70毫安时为基准,计算其老化程度。
然后,当第二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值时,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和/或,当第二老化程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时,充电参数包括第三充电电压,其中,第二预设数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相等或不相等,第二充电电压小于第三充电电压。
即,此处,可以重新判断电致变色器件处于老化前期还是老化后期,并根据老化前期对应的第一种充电控制方式进行充电控制,或根据老化后期对应的第二种充电控制方式进行充电控制。
此时,当检测出老化程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时,该方法还包括:以第三充电电压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当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初始容量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换言之,在老化后期的处理过程中,先以电流截止作为充电截止条件,若仍无法有效调节老化程度,则再采用容量截止作为充电截止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以初始状态为基准的不同老化程度下,可以将整个器件根据老化程度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两个阶段采用不同的驱动电压,使得整个充电逻辑更加适合器件的不同状态。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不同的老化程度,将电致变色器件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对应的充放电电压不一致,使得整个充电逻辑更加符合器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具有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体验感等优点。
下面以一个具体示例,对上述充电控制过程进行说明。
Step1:初始状态。
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状态,以UC1充电,IC1作为截止电流,到达初始状态的亮态,此时电致变色器件的开路电压为OCVC1,对应的容量QC1,对应的透过率为TC1。同理的,以以UD1充电,ID1作为截止电流,到达初始状态的亮态,此时电致变色器件的开路电压为OCVD1,对应的容量QD1,对应的透过率为TD1
Step2:定期检测。
定期(如每隔一个月),利用与初始状态相同的充电条件进行充电或放电至相同条件,检测电致变色器件对应各状态的OCV(开路电压)和Q(容量值)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用户体验较好的透过率为Tc0(预设透过率),此时对应OCVD0(对应电致变色器件初始状态时初始开路电压)和QD0(对应电致变色器件初始状态时初始容量值)。
当OCVDn>OCVD0和QDn<QD0,则需要进行校准。按照前述实施例可以分为老化前期和老化后期。
Step3:老化前期。判断OCV是否小于等于0V,再判断衰减程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内。
OCVDn小于等于0V时,即放电满放时对应的OCV小于或等于0,发明人发现此时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30%。QDn或者QCn分别对应透过率较初始衰减30%以内,即老化程度在30%以内,此时通过调整截止电流及延长充电时间的方式使得容量值增大,亮态透过率提升(延长充电时间的方式会使得截止电流降低)。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的还包括:获取电致变色器件满放时电致变色器件的开路电压,若所述开路电压小于等于0,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一充电电压;若开路电压大于0,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第一充电电压小于第二充电电压。
容量截止满足,QD0≤QC2≤QD1,且保证IC2>0mA的基础上,充电时间不超过设定的上限tC
Step4:老化后期。
OCVDn>0V,即放电满放时对应的OCV大于0,发明人发现此时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大于30%。QDn或者QCn与QD0分别对应透过率较初始衰减大于30%,即老化程度大于30%,此时通过提高充电电压的方式使得亮态透过率提升。
容量截止满足QD0≤QC3≤QD1,UC3=UC1+0.1V。其中,0.1V为充电电压的增加量。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后续可以以初始状态+老化前期+老化后期为一个老化周期,如果在老化后期校准后电致变色器件依然检测出老化,则可以以前一个老化后期为下一个老化周期的初始状态,继续按照上述Step2、Step3和Step4进行校准控制。
此外,发明人发现,电致变色器件产品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器件受自身反复充放电或者是受光照的影响,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电致变色材料会出现性能衰减,如透过率范围会发生变化,如果透过率的变化超过预设预设的范围,人眼会识别到有明显的色差。在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中,不同的电致变色器件通常会存在不同的老化程度,而不同老化程度的电致变色器件带来的色差会极大地影响用户视觉感受。
发明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电致变色器件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过程中,电致变色器件在刚开始使用初期,其满充或满放对应的容量衰减较快,随着器件的使用电致变色器件衰减到一定值后衰减速度减慢趋于平缓,此时可认为该值是电致变色器件老化后的容量值。本申请基于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或放电,使其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的容量及放电的容量值保持在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内。由于预估的老化容量值与对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充电或放电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后对应的容量值相关联,也就是跟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老化后的容量值相关联。由于各电致变色器件均采用老化后的预估容量来控制变色,一方面,各电致变色器件在生命周期中均采用相同的预估容量进行充放电,对器件的损耗尽量保持一致,使得各器件的衰减速度接近,即同一时期内各器件的老化程度接近,使得器件在变色的时候的透过率接近,进而减少了两个器件之间的色差。另外一方面,各电致变色器件始终采用预估的老化容量值来充放电,其最终变色终点一致,不管各器件的老化程度是否接近,只要充入或者释放的容量值一定,其对应的透过率也一致。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具体包括:步骤601-步骤602。
步骤601:获取电致变色器件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可以根据对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电学实验获得的理论值,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可以是预存在储存器中;也可以是根据电致变色器件样本测试获得的理论值预测得到的结论。
优选的,确定电致变色器件在当前器件温度下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电致变色器件在不同器件温度下,其对应的容量不同,因此获取器件当前器件温度下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能够更准确的将器件调整到同一状态。具体的,通过温度传感器测试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温度为T1,在处理器中获取与当前温度对应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其中,预估的老化容量值与对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充电或放电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后对应的容量值相关联;即,通过对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充电或放电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后对应的容量值进行预估,以得到上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相关联的意思可以直接利用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后对应的容量值作为预估老化后的容量值,也可以是根据对应的容量值计算得到预估的老化后的容量值。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是基于预设透过率下的满充或者满放,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透过率范围达到预设要求、预设时间后充电或放电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充电或放电时间达到预设值。透过率范围达到预设要求即是基于预设透过率下的满充或者满放,电致变色器件按照透过率大小分为多个档位,满充对应的是从最低档位充电至最高档位,满放对应的是从最高档位放电最低档位。或者满充对应的是从最高档位充电至最低档位,满放对应的是从最低档位放电最高档位。
即,预先对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充电测试或放电测试,使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能够满足预设透过率,记录满足预设透过率时,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充入或释放的测试容量值;换句话说,当将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充电至测试容量值时,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能够达到上述预设透过率。则可以根据测试容量值获取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上述的预设透过率需求可以是透过率为5%、6%等,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在设定器件温度下对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充电或放电达到满足电流到40毫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截止条件)时停止充电,此时充入的电量或者释放的电量对应为测试容量值,将该测试容量作为该设定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发明人发现,同一类型的电致变色器件,指相同材料且面积接近的电致变色器件,其衰减规律一致,且衰减到一定值后,衰减缓慢,此时可认为不再衰减,且此衰减后的容量值对应的透过率仍然能够满足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虚修。因此,本实施例中,利用电致变色器件的样本测试得到的测试容量作为预估的容量值,可以预防器件老化,防止器件过充等。优选的,单个电致变色器件样本面积与需要控制的电致变色器件的材料相同,面积相等。
示例性的,假设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温度为25℃,则获取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在25℃下满充或满放对应的测试容量值Q1。然后,将测试容量值Q1确定为与当前器件温度25℃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步骤602: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或放电至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为预估的老化容量值或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的q倍;q小于1。
比如,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充电或放电达到上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即,向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的容量达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即采用预估的老化容量作为电致变色器件截止条件,使各器件能够达到相同的容量终点,从而使电致变色器件的颜色保持一致。
比如,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充电或放电达到上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的q倍。即,向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的容量达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的q倍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即采用预估的老化容量的q倍作为电致变色器件截止条件,使各器件能够达到相同的容量终点,从而使电致变色器件的颜色保持一致。
具体的,可以是电致变色器件充电的容量达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电致变色器件放电的容量达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放电。
换言之,在这里将预估的老化容量值作为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截止条件和放电截止条件。
现有技术中,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或放电,器件的充电电流通常是先增大后减小,直到电流趋于0的时候,认为器件充满或放满。为了避免器件过充或者过放,通常会在预设时间后,如5秒后,检测器件的电流,当器件电流达到预设值,比如40毫安的时候,停止充电或者放电。也就是采用电流截止对器件的充电或放电。但是,这种器件内阻及受老化程度不一样的影响,通过电流截止,无法使器件达到相同的透过率。因此,本实施例电致变色器件在充电过程变化的是将原来的充电/放电的截止方式,由原先的电流截止变为容量截止,进而使所有的器件在充满后达到的容量是一致的,由于容量和透过率的关系是对应的,因此,采用容量截止,最终其透过率是一致的,从而起到控制透过率减小色差的作用。此外,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预估老化后的容量来作为充放电的介质条件,器件始终至充到老化后的容量,因而不会过充或过放,从而减小了器件的衰减速度,也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因为随着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电致变色器件内阻上升,整体电流大小会衰减,如果仍然使用电流截止就会造成透过率的衰减。而使用容量截止,可以减小透过率衰减速率。更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预估的老化容量值来充电和放电,各电致变色器件在最初的时候,肯定能够达到预估老化后的容量值,因而不会出现,部分器件无法达到而出现透过率不一致的现象,进一步减小透过率对色差的影响,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综上,本申请基于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或放电,使其对电致变色器件最终的充电的容量及放电的容量值保持在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由于各电致变色器件均采用老化后的预估容量来控制变色,各电致变色器件始终采用预估的老化容量值来充放电,其最终变色终点一致,不管各器件的老化程度是否接近,只要充入或者释放的容量值一定,其对应的透过率也一致。因此,采用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或放电可以使得该电致变色器件即使老化也可以达到满足需求的透过率,又由于透过率与亮度关联,且亮度是影响色差的重要因素,因此,此处通过使电致变色器件达到需求的透过率,进而消除亮度对色差的影响,在不改变器件本身颜色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透过率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在寿命周期内的满足色差要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401获取电致变色器件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可以具体包括:获取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在不同器件温度下充电或放电至第一预设条件的测试容量值;根据测试容量值确定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不同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基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器件温度,确定电致变色器件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即,首先需要对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充电测试或放电测试。该过程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一、对多个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老化实验,得到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
步骤二、选取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样本件进行充电或放电测试,具体对老化后的电致变色样本充电或放电,达到第一预设条件,截止充电或放电,获取此时对应的容量,即可以得到电致变色器件老化后的容量。
在步骤一中,对多个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环境老化的加速实验,例如冷热冲击、高温存储、低温存储、循环类实验、光照类实验。分别测试实验过程中,电致变色器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透过率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光照类实验的结果作为稳定后的衰减范围,因为光照实验中包含了模拟太阳光照、高温环境、玻璃带电循环及保持等逻辑。用于测试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选取多个批次,涵盖可能存在的最大制程波动,或者专门制作出制程参数上下极限的样件用于测试。具体的老化实验可以是对器件进行满充满放速循环,循环到一定圈数得到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也可以对器件满充满放循环,达到容量值的衰减平缓,且此时透过率依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在老化前能够达到6%的透过率,而衰减平缓时,最高透过率仅有5%,此时依然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又或者,可以根据相关法规需求对器件进行加速老化实验。
具体的老化测试模型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一、带循环的氙灯环境对电致变色器件老化测试,将电致变色器件存放在特定温度的氙灯箱内,模拟太阳光线对器件持续照射氙灯,并且电致变色器件在氙灯箱中接通电源,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各个挡位间的切换和维持各个档位等操作。
二、对电致变色器件循环测试耐久循环性,将电致变色器件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分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对电致变色器件循环充放电,来模拟实际不同温度下器件反复充电、放电的工况。
三、极端条件下器件存储类试验,将电致变色器件放在冷热冲击箱或温箱中,进行不同恶劣条件的存储试验(存储试验,即将电致变色器件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并静置在冷热冲击箱或温箱中)。
在步骤二中,可以从老化样本中选取衰减最大的样本进行后续的充电测试或放电测试,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老化前的最高透过率和老化前的最高透过率的比值,反应电致变色器件样本的衰减程度。
以充电测试为例,对筛选出的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充电测试。在不同器件温度下,将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充电或放电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积分充电或者放电电流得到电致变色器件充入或者释放的的测试容量值。然后,可以结合同一器件温度下的多个测试容量值确定出该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进而提高确定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的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充电或放电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其对应的透过率依然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具体的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一种基于预设透过率对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充电测试的测试结果关系图。该测试结果关系图的横轴为温度,纵轴为基于预设透过率对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进行满充测试的测试容量值Q。其中,曲线61表示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在不同器件温度下的最大测试容量值曲线;曲线62表示在多个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不同器件温度下的最小测试容量值曲线。
在根据测试容量值确定出不同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之后,并形成温度-容量的关系数据库储存在存储器中。因而可基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器件温度,确定电致变色器件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相应的,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根据测试容量值确定出不同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可以具体包括:获取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在相同器件下对应的最大测试容量值和最小测试容量值;计算老化后的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在相同器件温度下对应的最大测试容量值和最小测试容量值的均值;其中,均值为该器件温度的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示例性的,器件温度为25℃,则可以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关系图确定出电致变色器件在器件温度25℃下的最大测试容量值5.4mAh(毫安时),以及在器件温度25℃下的最小测试容量值4.9mAh。取最大测试容量值5.4mAh和最小测试容量值4.9mAh的均值,均值为5.15mAh。则均值5.15mAh为器件温度25℃时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取到上述测试结果关系图后,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关系图计算每个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然后将每个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直接获取与当前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其中,温度区间精度的设置可以为1~5℃中的任一数值,其代表在工作温度区间内每1~5℃,需要设置一个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工作温度区间可以为[-20,90]℃。
当检测到当前器件温度为25℃时,则可以直接将设定器件温度为25℃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5.15mAh确定为当前器件温度下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储存器中存储了该类型的电致变色器件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最高容量值以及最低容量值。
当然,也可以是先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器件温度,然后根据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器件温度从测试容量值中实时计算出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上述步骤根据测试容量值确定出不同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还可以具体包括:获取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在相同器件温度下对应的多个测试容量值;计算同一器件温度的多个测试容量值的均值;其中,均值为与该器件温度的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本申请中,储存器中存储了该类型的电致变色器件不同温度下对应的多个测试容量值,测试容量值的个数可以为3至任意数值,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器件温度为20℃,则可以从多个电致变色器件的测试容量值中,获取与器件温度对应的多个测试容量值,比如得到器件温度为20℃对应的三个测试容量值,分别为5.4mAh、5.15mAh以及4.9mAh。然后,计算这个三个测试容量值的均值,均值为5.15mAh。则均值5.15mAh为与当前器件温度20℃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在又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401确定电致变色器件在当前器件温度下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还可以具体包括: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偏差系数;获取对电致变色器件样本老化后的充电或放电至第一预设条件时的测试容量值;基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偏差系数以及测试容量值,确定电致变色器件预估的老化容量值。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电致变色器件受工艺、设备的误差影响,自身会存在的差异,可以通过赋予每个电致变色器件独特的与具体电致变色器件预估的老化容量值,进而可以提高后续控制的精度,实现精准的控制不同的电致变色器件。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每个器件自身的内阻不同,主要体现在初始容量不同,且对应的透过率范围不同上。而对于同一类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偏差系数大致相同,因而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器件的偏差系数,以及各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容量来确定出各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从而能够更加符合、贴近具体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规律,从而更加精准的控制各个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达到一致。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自身的偏差系数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得到,包括:获取电致变色器件在当前器件温度的初始容量;基于老化前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在当前器件温度的最大容量值和最小容量值,以及电致变色器件在当前器件温度的初始容量,确定电致变色器件的偏差系数。
具体的,首先获取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当前器件温度的初始容量q,然后,再获取老化前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在当前器件温度的最大容量值Q0max和最小容量值Q0min。根据最大容量值Q0max、最小容量值Q0min以及初始容量q三个参数计算出电致变色器件的偏差系数K。其中,K=(q-Q0min)/(Q0max-Q0min)。
在获取到电致变色器件的偏差系数K后,结合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当前器件温度对应的最大测试容量值Qtmax和最小测试容量值Qtmin,确定与当前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Qt。其中,Qt=Qtmin+K(Qtmax-Qtmin)。
示例性的,某片电致变色器件在温度25℃时,检验的初始容量q为5mAh,测试时在25℃的老化前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的上限(最大容量值Q0max)为6mAh,下限(最小容量值Q0min)为4mAh,老化后的电致变色器件样本的上限(最大测试容量值Qtmax)为5mAh,下限(最小测试容量值Qtmin)为4mAh,则偏差系数为K=50%;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在当前器件温度对应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Qt为4+0.5*(5-4)=4.5mAh。
当然,上述偏差系数也可以是一固定值,比如0至1中的任意数值,比如0.5、0.6、0.8等等,根据用户对电致变色器件的需求而设定,比如用户需要衰减后最高透过率达到原始最高透过率的80%,故偏差系数为0.8本申请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按照透过率大小分为多个档位。
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获取调光指令,以及判断调光指令对应的档位值。
相应的,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当档位值对应为电致变色器件的最高档位或者最低档位时,向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的容量达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和/或,当电致变色器件处于中间档位时,向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的容量达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的q倍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其中,q为档位值占电致变色器件的总档位值的比重。如,将电致变色器件按照透过率的大小分为m个档位,n为调光命令对应的档位值,q=n/m。
调光指令对应的档位值为最低档位或者最高档位时,电致变色器件充电的容量达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或电致变色器件放电的容量达到预估的老化容量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放电。
即,在极限档位下,以预估的老化容量值作为充电的截止条件,以及以预估的老化容量值作为放电的截止调节,避免器件过充过放而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
而当调光指令对应的档位值为中间档位时,以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的q倍作为充电的截止条件,以及以预估的老化容量值的q倍作为放电的截止调节。
示例性的,档位总共可以分为5档,则电致变色器件包括档位0、档位1、档位2、档位3和档位4。从档位0至档位4表示满充;从档位4至档位0表示满放。满充与满放的容量一致,即此处的预估的老化容量值Q。当在档位2时,则电致变色器件充电的容量达到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电子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根据所述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
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包括:
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一充电电压;
和/或,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与所述第一充电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安全充电电压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充电电压的差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充电包括:以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和/或,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充电包括:以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所述初始容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或充电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并确定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老化程度对应的状态为基准时的第二老化程度;
根据所述第二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包括:
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所述第二充电电压;
和/或,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三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值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三充电电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以所述第三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或放电至预设时间后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
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包括: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或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表征参数,根据所述表征参数与预设表征参数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和/或,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第一透过率,计算所述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包括: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放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开路电压,根据所述第一开路电压与预设开路电压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和/或,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放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容量值,根据所述第一容量值与预设容量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放电参数;
根据所述放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放电,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处于不同的老化程度时,对应的放电参数相同。
12.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以及根据所述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充电参数;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充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
13.如权利要求12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一充电电压;和/或,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电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与所述第一充电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安全充电电压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初始充电电压的差值。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和/或,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充电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所述初始容量之前,若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或充电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更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新的充电参数;并将所述新的充电参数作为所述控制器下一次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的充电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时,获取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老化程度对应的状态为基准时的第二老化程度;根据所述第二老化程度确定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新的充电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和/或,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二老化程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时,所述充电参数包括第三充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值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三充电电压。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老化程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数值时,以所述第三充电电压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容量达到初始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充电。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获取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之前,当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或放电至预设时间后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充电或放电;以及,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或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电流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表征参数,根据所述表征参数与预设表征参数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和/或,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充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第一透过率,计算所述第一透过率与预设透过率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开路电压,根据所述第一开路电压与预设开路电压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和/或,获取对所述电致变器件放电至所述预设时间后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容量值,根据所述第一容量值与预设容量值计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老化程度。
22.如权利要求12-2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放电参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放电参数控制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放电,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处于不同的老化程度时,对应的放电参数相同。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平台和如权利要求12-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装置,所述终端平台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装置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CN202311710891.5A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7672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0891.5A CN117672157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0891.5A CN117672157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2157A true CN117672157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7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10891.5A Pending CN117672157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21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2631B2 (en) Apparatus for fast battery charging
CN110989262B (zh)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80260B (zh) 用于控制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以及电致变色装置
CN112817193B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调控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
KR100355486B1 (ko) 배터리충전방법및장치
KR101802000B1 (ko) 배터리/셀을 적응적으로 충전하는 방법 및 회로
CN101568846B (zh) 用于确定可充电电池的放电终止阈值的方法
CN115421342B (zh) 电致变色器件换挡控制方法、装置和电致变色器件
CN110199452A (zh) 用于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方法
CN109416390A (zh) 电池管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17672157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US7772851B2 (en) Battery float management
CN117475962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系统
CN20655863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筛选装置
CN108565907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JP2003077548A (ja) 組電池の電池管理方法とシステム
CN109507590A (zh) 一种去多元干扰网格智能跟踪soc修正方法及系统
KR101776507B1 (ko) 배터리 충전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4167289B (zh) 一种电池输出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6047827B (zh) 电致变色器件的校准方法、装置和电致变色器件
JP2674236B2 (ja) 密閉式鉛蓄電池の充電方式
CN113219393A (zh) 一种自动化验证绝缘监测性能方法及装置
CN115610225A (zh) 一种显示soc自适应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6841062A (zh) 可调光器件的换挡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系统
CN117375133A (zh) 一种自适应提升快充电芯放电容量的充电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