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7548A - 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7548A
CN117667548A CN202311731818.6A CN202311731818A CN117667548A CN 117667548 A CN117667548 A CN 117667548A CN 202311731818 A CN202311731818 A CN 202311731818A CN 117667548 A CN117667548 A CN 117667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ory
cold plate
liquid
cool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318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志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318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67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67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7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该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包括:内存冷板,设有凹槽外壳和密封顶板;所述密封顶板密封连接至所述凹槽外壳的顶部,所述凹槽外壳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所述凹槽外壳的边缘围绕所述密封顶板形成漏液槽,所述漏液槽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漏液感测线,设于所述卡线缺口中,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当所述内存冷板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中。本申请避免了冷却液外溢,而且漏液感测线卡设在卡线缺口中能及时检测出漏液情况,避免漏液造成服务器故障,引起巨大损失。

Description

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服务器使用水冷散热冷板的趋势逐渐增加。服务器使用水冷散热冷板的趋势增加主要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功耗和热量密度、节能和环保考虑以及空间限制和集中散热需求。通过采用水冷散热系统,服务器能够获得更高的散热效率,提高性能和稳定性,并在大规模数据中心中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
水冷散热冷板的设计包括散热区域的设计、冷却液通道的设计、冷却液循环系统的设计和散热系统的设计。这些设计都旨在提高热量传递效率、确保冷却液流动畅通和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服务器或设备的温度。其中散热区域是指直接与热源接触并吸收热量的部分。散热区域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铝或铜,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它通常具有大面积的设计,以提高热量传递的表面积,并通过表面的凸起或鳍片等结构增加散热面积和表面积。冷却液通道设计:水冷散热冷板中的冷却液通道用于传递和散发热量。冷却液通常是流体(如水)或冷却剂(如液态金属)。通道的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直线通道、螺旋通道或多重通道等,以实现更好的热量传递和均匀分布。通道的布局和尺寸需要根据具体的散热要求和冷却液流动情况进行优化。
目前冷板散热系统多只针对冷却液通道做漏液检测设计,主要散热区域的冷板却没有,主要是因为相较散热冷板,冷却液通道因为较多接头和弯折,密闭的可靠性比固定不动的冷板差,另一方面因为冷板面积大,且要和发热元件直接接触,空间紧张,导致漏液检测线路没有合适的布线方式,因此针对散热冷板多无漏液检测设计,若散热冷板出现漏液,则很难被系统检测,无法早期阻止漏液,可能进一步造成系统故障,引起巨大的损失。
内存散热冷板封装面在侧面,若因接着剂涂布不均,或年久变质导致无法有效密封散热冷板腔室,发生漏液后,因重力关系,冷却液会直接往下流,又因为内存散热冷板必需安装于内存和内存之间,因空间限制,导致无法安装漏液检测线,一但内存散热冷板发生漏液,系统无法得知,可能造成服务器系统出现不可预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可以解决目前冷板散热系统多只针对冷却液通道做漏液检测设计,冷却液通道因为较多接头和弯折,密闭的可靠性比固定不动的冷板差,因为冷板面积大且要和发热元件直接接触,空间紧张,导致漏液检测线路没有合适的布线方式,因此针对散热冷板多无漏液检测设计,若散热冷板出现漏液,则很难被检测,无法早期阻止漏液,进一步造成服务器故障,引起巨大损失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包括:
内存冷板,设有凹槽外壳和密封顶板;所述密封顶板密封连接至所述凹槽外壳的顶部,所述凹槽外壳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所述凹槽外壳的边缘围绕所述密封顶板形成漏液槽,所述漏液槽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
漏液感测线,设于所述卡线缺口中,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当所述内存冷板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外壳设有中间冷却部和位于所述中间冷却部两端的支撑部;所述中间冷却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齐平,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有所述卡线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中间冷却部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呈半月型,所述卡线缺口的直径与所述漏液感测线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与所述漏液槽的底面相切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包覆在所述中间冷却部。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冷却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导热硅胶片。
进一步的,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漏液槽的槽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漏液检测报警系统,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与所述漏液感测线连接,当所述漏液感测线接触到泄露的冷却液时,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发出漏液告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却内存设备,其包括前文任一项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所述冷却内存设备还包括:
内存槽;
多个内存条,间隔卡设在所述内存槽内;
所述内存冷板间隔设置在两个内存条之间,多个所述内存冷板上的卡线缺口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漏液感测线对应所述内存条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卡线缺口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通过设置内存冷板具有漏液槽,所述漏液槽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在所述卡线缺口中设置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的漏液感测线,当所述内存冷板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中,避免了冷却液外溢,而且漏液感测线卡设在卡线缺口中能及时检测出漏液情况,避免漏液造成服务器故障,引起巨大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的内存冷板及导热硅胶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冷板的端部结构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冷板的截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内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识如下:
内存冷板1,凹槽外壳11,密封顶板12,漏液槽13,卡线缺口14,漏液感测线2,导热硅胶片3,内存槽4,内存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水冷散热冷板(Water Cooling Heat Sink)是一种利用水冷系统来散热的散热装置。它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类似传统散热冷板的设计,但与传统散热冷板不同的是,水冷散热冷板利用水来传递和散发热量。水冷散热冷板通过将冷水流经冷板的通道来吸收热量,然后将热水排出,从而有效地降低热源(如电子元件或电子设备)的温度。冷水在通道中流动时,与冷板接触,吸收热量,然后通过水管输送到散热系统(如散热器或冷却塔)进行散热。水冷散热冷板相对于传统散热冷板具有一些优势。首先,水的热导率比空气高得多,因此水冷系统能够更快地从热源中吸收热量。其次,由于水冷系统可以远离热源,因此可以降低噪音和空气流动对散热效果的影响。此外,水冷系统还可以提供更均匀的温度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热管理效果。水冷散热冷板在高性能计算、超频游戏电脑、服务器和其他需要强大散热能力的领域中广泛应用。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热源的温度,并保持设备的稳定性能。然而,水冷系统相对于传统空气散热系统来说更为复杂,需要额外的设备和维护工作,因此在安装和使用时需要更多的注意和小心。
近年来,服务器使用水冷散热冷板的趋势逐渐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日益增长的功耗和热量密度:随着服务器计算能力和性能的不断提高,服务器组件的功耗和热量密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空气散热系统在高功耗情况下可能无法有效地散热,导致温度过高,影响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而水冷散热冷板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分散高热量密度的热量,确保服务器保持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
其次,节能和环保考虑:水冷散热冷板相对于传统的空气散热系统可以更节能地散热。水的热导率高,因此相同散热需求下,水冷系统相对于风扇驱动的散热系统能够使用更低功率的冷却设备。这对于大型数据中心等需要大量服务器的场所来说,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此外,水冷系统在散热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较低,减少了对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干扰。
再者,空间限制和集中散热需求:一些数据中心或服务器机架可能存在空间限制,无法容纳足够的空气流动或散热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水冷系统可以通过冷却液的管道传输热量,将热量带到远离服务器的位置进行散热,从而实现集中散热。这种集中散热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热量,提高服务器密集度,并减少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
综上所述,服务器使用水冷散热冷板的趋势增加主要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功耗和热量密度、节能和环保考虑以及空间限制和集中散热需求。通过采用水冷散热系统,服务器能够获得更高的散热效率,提高性能和稳定性,并在大规模数据中心中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
水冷散热冷板的设计包括散热区域的设计、冷却液通道的设计、冷却液循环系统的设计和散热系统的设计。这些设计都旨在提高热量传递效率、确保冷却液流动畅通和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服务器或设备的温度。其中散热区域是指直接与热源接触并吸收热量的部分。散热区域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铝或铜,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它通常具有大面积的设计,以提高热量传递的表面积,并通过表面的凸起或鳍片等结构增加散热面积和表面积。冷却液通道设计:水冷散热冷板中的冷却液通道用于传递和散发热量。冷却液通常是流体(如水)或冷却剂(如液态金属)。通道的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直线通道、螺旋通道或多重通道等,以实现更好的热量传递和均匀分布。通道的布局和尺寸需要根据具体的散热要求和冷却液流动情况进行优化。
目前冷板散热系统多只针对冷却液通道做漏液检测设计,主要散热区域的冷板却没有,主要是因为相较散热冷板,冷却液通道因为较多接头和弯折,密闭的可靠性比固定不动的冷板差,另一方面因为冷板面积大,且要和发热元件直接接触,空间紧张,导致漏液检测线路没有合适的布线方式,因此针对散热冷板多无漏液检测设计,若散热冷板出现漏液,则很难被系统检测,无法早期阻止漏液,可能进一步造成系统故障,引起巨大的损失。
内存散热冷板因为内部要装冷却液,因此需透过两片金属封装的方式,达成冷板内部空间可流通冷却液。现行设计多将封装面做在侧面,再用接着剂固定,达成密封效果,内部空间供冷却液流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均可按照在服务器的主板上。本申请只要改变内存冷板的封装方式,即可复用当前服务器冷却液通道漏液检测方式,实现内存冷板本身的漏液检测。
其中主板(英语:Motherboard,Mainboard)又称系统板、逻辑板(logic board)、母板、底板等,是构成复杂电子系统例如电子计算器的中心或者主电路板。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点,供处理器、显示适配器、硬盘机、内存、对外装置等装置接合。它们通常直接插入有关插槽,或用线路连接。主板上最重要的构成组件是芯片组。早期的芯片组通常由北桥和南桥组成,现在的Intel/AMD芯片组绝大多数采用单芯片设计,增强其效能。芯片组为主板提供一个通用平台供不同装置连接,控制不同装置的沟通。它亦包含对不同扩充插槽的支持,例如处理器、PCI Express。芯片组亦为主板提供额外功能,例如内建于芯片组的GPU。现在的家用主板绝大多数内建声卡、网络卡。一些主板也整合红外通讯技术、蓝牙和802.11(Wi-Fi)等功能。主板特指具有扩充能力的PCB,顾名思义,该主板通常被称为所有连接组件的「母」,通常包括外围装置、适配卡:声卡、显示适配器、网卡、硬盘、电视调谐卡、IEEE 1394卡以及各种其他自定义组件。
内存(Memory)是计算机的重要部件,也称内存储器和主存储器,它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它是外存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在内存中进行,内存性能的强弱影响计算机整体发挥的水平。只要计算机开始运行,操作系统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从内存调到CPU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CPU将结果传送出来。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申请实施例1中提供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包括:内存冷板1和漏液感测线2。
请参阅图3,所述内存冷板1设有凹槽外壳11和密封顶板12;所述密封顶板12密封连接至所述凹槽外壳11的顶部,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12,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围绕所述密封顶板12形成漏液槽13,所述漏液槽13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14;所述漏液感测线2设于所述卡线缺口14中,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当所述内存冷板1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13中。
其中,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12,若所述密封顶板12密封连接所述凹槽外壳11处发生漏液,所述漏液槽13收集泄漏的冷却液,漏液太多时会在凹槽内移动,液体触碰到漏液感测线2,即可发出漏液告警通知系统,因只有一小段漏液感测线2路跨在内存冷板1上方,可复用漏液感测线2,并且长度不会増加太多,节省成本。
请参阅图1、图2,所述凹槽外壳11设有中间冷却部和位于所述中间冷却部两端的支撑部;所述中间冷却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齐平,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有所述卡线缺口14。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中间冷却部的高度。这样可方便所述中间冷却部的下端卡设在内存槽内,且两端的所述支撑部与内存槽边缘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14呈半月型,所述卡线缺口14的直径与所述漏液感测线2的直径相同,实现所述漏液感测线2完全封堵所述卡线缺口14来密封所述漏液槽13,避免漏液。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14与所述漏液槽13的底面相切设置。也就是,优选所述卡线缺口14的半径等于所述漏液槽13的深度,这样可实现漏液感测线2穿过所述漏液槽13,避免漏液。
进一步的,所述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漏液检测报警系统,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与所述漏液感测线2连接,当所述漏液感测线2接触到泄露的冷却液时,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发出漏液告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内存冷板1具有漏液槽13,所述漏液槽13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14,在所述卡线缺口14中设置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的漏液感测线2,当所述内存冷板1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13中,避免了冷却液外溢,而且漏液感测线2卡设在卡线缺口14中能及时检测出漏液情况,避免漏液造成服务器故障,引起巨大损失。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包含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特征,其差异在于在实施例2中进一步包括包覆在所述内存冷板1周围的导热硅胶片3,所述导热硅胶片3设置在所述内存冷板1和被冷却的内存条5之间,所述导热硅胶片3实现导热作用。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申请实施例1中提供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包括:内存冷板1和漏液感测线2。
请参阅图3,所述内存冷板1设有凹槽外壳11和密封顶板12;所述密封顶板12密封连接至所述凹槽外壳11的顶部,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12,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围绕所述密封顶板12形成漏液槽13,所述漏液槽13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14;所述漏液感测线2设于所述卡线缺口14中,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当所述内存冷板1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13中。
其中,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12,若所述密封顶板12密封连接所述凹槽外壳11处发生漏液,所述漏液槽13收集泄漏的冷却液,漏液太多时会在凹槽内移动,液体触碰到漏液感测线2,即可发出漏液告警通知系统,因只有一小段漏液感测线2路跨在内存冷板1上方,可复用漏液感测线2,并且长度不会増加太多,节省成本。
请参阅图1、图2,所述凹槽外壳11设有中间冷却部和位于所述中间冷却部两端的支撑部;所述中间冷却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齐平,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有所述卡线缺口14。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中间冷却部的高度。这样可方便所述中间冷却部的下端卡设在内存槽内,且两端的所述支撑部与内存槽边缘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14呈半月型,所述卡线缺口14的直径与所述漏液感测线2的直径相同,实现所述漏液感测线2完全封堵所述卡线缺口14来密封所述漏液槽13,避免漏液。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14与所述漏液槽13的底面相切设置。也就是,优选所述卡线缺口14的半径等于所述漏液槽13的深度,这样可实现漏液感测线2穿过所述漏液槽13,避免漏液。
请参阅图1、图2,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导热硅胶片3,所述导热硅胶片3包覆在所述中间冷却部,实现热传递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冷却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导热硅胶片3。导热硅胶片3是以硅胶为基材,添加金属氧化物等各种辅材,通过特殊工艺合成的一种导热介质材料,利用缝隙传递热量,能够填充缝隙,完成发热部位与散热部位间的热传递,同时还起到绝缘、减震、密封等作用,能够满足设备小型化及超薄化的设计要求,是极具工艺性和使用性,且厚度适用范围广,一种极佳的导热填充材料。具高导热特性、高压缩性、软性材质,于本案中用于内存冷板1和内存条5中间接触的部份,因质地具有弹性,可避免内存上的电子组件因摩擦造成掉件,导致内存不良。
进一步的,所述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漏液检测报警系统,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与所述漏液感测线2连接,当所述漏液感测线2接触到泄露的冷却液时,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发出漏液告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内存冷板1具有漏液槽13,所述漏液槽13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14,在所述卡线缺口14中设置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的漏液感测线2,当所述内存冷板1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13中,避免了冷却液外溢,而且漏液感测线2卡设在卡线缺口14中能及时检测出漏液情况,避免漏液造成服务器故障,引起巨大损失。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包含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全部技术特征,其差异在于在实施例2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存冷板1上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漏液槽13的槽口处,能够进一步避免漏液。在所述漏液槽13上方加个透用塑胶材质的密封盖,除了可以防止突然大量液体漏液喷溅出漏液槽13,还能观察到时否有漏液发生。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申请实施例1中提供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包括:内存冷板1和漏液感测线2。
请参阅图3,所述内存冷板1设有凹槽外壳11和密封顶板12;所述密封顶板12密封连接至所述凹槽外壳11的顶部,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12,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围绕所述密封顶板12形成漏液槽13,所述漏液槽13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14;所述漏液感测线2设于所述卡线缺口14中,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当所述内存冷板1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13中。
其中,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12,若所述密封顶板12密封连接所述凹槽外壳11处发生漏液,所述漏液槽13收集泄漏的冷却液,漏液太多时会在凹槽内移动,液体触碰到漏液感测线2,即可发出漏液告警通知系统,因只有一小段漏液感测线2路跨在内存冷板1上方,可复用漏液感测线2,并且长度不会増加太多,节省成本。
请参阅图1、图2,所述凹槽外壳11设有中间冷却部和位于所述中间冷却部两端的支撑部;所述中间冷却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齐平,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有所述卡线缺口14。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中间冷却部的高度。这样可方便所述中间冷却部的下端卡设在内存槽内,且两端的所述支撑部与内存槽边缘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14呈半月型,所述卡线缺口14的直径与所述漏液感测线2的直径相同,实现所述漏液感测线2完全封堵所述卡线缺口14来密封所述漏液槽13,避免漏液。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14与所述漏液槽13的底面相切设置。也就是,优选所述卡线缺口14的半径等于所述漏液槽13的深度,这样可实现漏液感测线2穿过所述漏液槽13,避免漏液。
请参阅图1、图2,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导热硅胶片3,所述导热硅胶片3包覆在所述中间冷却部,实现热传递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冷却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导热硅胶片3。导热硅胶片3是以硅胶为基材,添加金属氧化物等各种辅材,通过特殊工艺合成的一种导热介质材料,利用缝隙传递热量,能够填充缝隙,完成发热部位与散热部位间的热传递,同时还起到绝缘、减震、密封等作用,能够满足设备小型化及超薄化的设计要求,是极具工艺性和使用性,且厚度适用范围广,一种极佳的导热填充材料。具高导热特性、高压缩性、软性材质,于本案中用于内存冷板1和内存条5中间接触的部份,因质地具有弹性,可避免内存上的电子组件因摩擦造成掉件,导致内存不良。
进一步的,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漏液槽13的槽口处。在所述漏液槽13上方加个透用塑胶材质的密封盖,除了可以防止突然大量液体漏液喷溅出漏液槽13,还能观察到时否有漏液发生。
可理解的是,优选所述卡线缺口14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漏液槽13的深度。这样在设置密封盖时,能够实现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漏液槽13的槽口,防止漏液。
进一步的,所述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漏液检测报警系统,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与所述漏液感测线2连接,当所述漏液感测线2接触到泄露的冷却液时,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发出漏液告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内存冷板1具有漏液槽13,所述漏液槽13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14,在所述卡线缺口14中设置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的漏液感测线2,当所述内存冷板1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13中,避免了冷却液外溢,而且漏液感测线2卡设在卡线缺口14中能及时检测出漏液情况,避免漏液造成服务器故障,引起巨大损失。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却内存设备,其包括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申请实施例1中提供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包括:内存冷板1和漏液感测线2。
请参阅图3,所述内存冷板1设有凹槽外壳11和密封顶板12;所述密封顶板12密封连接至所述凹槽外壳11的顶部,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12,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围绕所述密封顶板12形成漏液槽13,所述漏液槽13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14;所述漏液感测线2设于所述卡线缺口14中,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当所述内存冷板1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13中。
其中,所述凹槽外壳11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12,若所述密封顶板12密封连接所述凹槽外壳11处发生漏液,所述漏液槽13收集泄漏的冷却液,漏液太多时会在凹槽内移动,液体触碰到漏液感测线2,即可发出漏液告警通知系统,因只有一小段漏液感测线2路跨在内存冷板1上方,可复用漏液感测线2,并且长度不会増加太多,节省成本。
请参阅图1、图2,所述凹槽外壳11设有中间冷却部和位于所述中间冷却部两端的支撑部;所述中间冷却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齐平,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有所述卡线缺口14。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中间冷却部的高度。这样可方便所述中间冷却部的下端卡设在内存槽内,且两端的所述支撑部与内存槽边缘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14呈半月型,所述卡线缺口14的直径与所述漏液感测线2的直径相同,实现所述漏液感测线2完全封堵所述卡线缺口14来密封所述漏液槽13,避免漏液。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缺口14与所述漏液槽13的底面相切设置。也就是,优选所述卡线缺口14的半径等于所述漏液槽13的深度,这样可实现漏液感测线2穿过所述漏液槽13,避免漏液。
请参阅图1、图2,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导热硅胶片3,所述导热硅胶片3包覆在所述中间冷却部,实现热传递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冷却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导热硅胶片3。导热硅胶片3是以硅胶为基材,添加金属氧化物等各种辅材,通过特殊工艺合成的一种导热介质材料,利用缝隙传递热量,能够填充缝隙,完成发热部位与散热部位间的热传递,同时还起到绝缘、减震、密封等作用,能够满足设备小型化及超薄化的设计要求,是极具工艺性和使用性,且厚度适用范围广,一种极佳的导热填充材料。具高导热特性、高压缩性、软性材质,于本案中用于内存冷板1和内存条5中间接触的部份,因质地具有弹性,可避免内存上的电子组件因摩擦造成掉件,导致内存不良。
进一步的,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漏液槽13的槽口处。在所述漏液槽13上方加个透用塑胶材质的密封盖,除了可以防止突然大量液体漏液喷溅出漏液槽13,还能观察到时否有漏液发生。
可理解的是,优选所述卡线缺口14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漏液槽13的深度。这样在设置密封盖时,能够实现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漏液槽13的槽口,防止漏液。
进一步的,所述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漏液检测报警系统,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与所述漏液感测线2连接,当所述漏液感测线2接触到泄露的冷却液时,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发出漏液告警信息。
其中,所述冷却内存设备还包括内存槽4和多个内存条5;多个内存条5间隔卡设在所述内存槽4内;所述内存冷板1间隔设置在两个内存条5之间,多个所述内存冷板1上的卡线缺口14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漏液感测线2对应所述内存条5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卡线缺口14内。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内存设备还包括弹出装置,所述弹出装置设于所述内存槽4上,所述弹出装置与所述内存条5的一端抵接,当所述漏液感测线2接触到泄露的冷却液时,所述弹出装置将存在泄露冷却液的内存槽4内的内存条5的一端从所述内存槽4内弹出。通过将内存条5与内存槽4脱离断电,一方面保护了内存条5的安全,另一方面直接产生连接故障提醒进行漏液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内存设备,通过设置内存冷板1具有漏液槽13,所述漏液槽13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14,在所述卡线缺口14中设置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的漏液感测线2,当所述内存冷板1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13中,避免了冷却液外溢,而且漏液感测线2卡设在卡线缺口14中能及时检测出漏液情况,避免漏液造成服务器故障,引起巨大损失。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存冷板,设有凹槽外壳和密封顶板;所述密封顶板密封连接至所述凹槽外壳的顶部,所述凹槽外壳的边缘高于所述密封顶板,所述凹槽外壳的边缘围绕所述密封顶板形成漏液槽,所述漏液槽的一端设有卡线缺口;
漏液感测线,设于所述卡线缺口中,用于检测是否出现冷却液泄露;当所述内存冷板内的冷却液泄露后存储在所述漏液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外壳设有中间冷却部和位于所述中间冷却部两端的支撑部;所述中间冷却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齐平,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有所述卡线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中间冷却部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缺口呈半月型,所述卡线缺口的直径与所述漏液感测线的直径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缺口与所述漏液槽的底面相切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包覆在所述中间冷却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冷却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导热硅胶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漏液槽的槽口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还包括漏液检测报警系统,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与所述漏液感测线连接,当所述漏液感测线接触到泄露的冷却液时,所述漏液检测报警系统发出漏液告警信息。
10.一种冷却内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所述冷却内存设备还包括:
内存槽;
多个内存条,间隔卡设在所述内存槽内;
所述内存冷板间隔设置在两个内存条之间,多个所述内存冷板上的卡线缺口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漏液感测线对应所述内存条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卡线缺口内。
CN202311731818.6A 2023-12-15 2023-12-15 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 Pending CN117667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1818.6A CN117667548A (zh) 2023-12-15 2023-12-15 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1818.6A CN117667548A (zh) 2023-12-15 2023-12-15 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7548A true CN117667548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7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31818.6A Pending CN117667548A (zh) 2023-12-15 2023-12-15 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6754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2691B2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system
EP2294496B1 (en) Graphics card thermal interposer
TW540289B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358505B2 (en) Integrated liquid cooling system
US8385069B2 (en) Liquid coolant conduit secured in an unused socket for memory module cooling
EP2609800B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a server
US765288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liquid cooling unit
EP1883287B1 (en) Liquid cooling unit and heat receiver therefor
EP3629691B1 (en) Liquid chamber housings
US767212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4004217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70171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5190274A (zh) 液体冷却系统的泄漏检测系统
JP2018117039A (ja) 液浸冷却装置、液浸冷却システム及び電子装置の冷却方法
CN107209538B (zh) 用于液体冷却的系统
US20080024989A1 (en) Liquid cooling unit and heat receiver therefor
WO2012159395A1 (zh) 一种用于冷却电子设备的密封水冷方法和设备
JP2004319628A (ja) システムモジュール
US7954541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TW202133713A (zh) 倒置液體冷卻系統
TWI761541B (zh) 電子設備的主機板散熱系統
KR101358146B1 (ko) 냉각파이프를 이용한 공랭식 냉각장치
CN117667548A (zh) 内存冷板泄漏检测装置及冷却内存设备
US11259442B2 (en) Adjustment structure for computer water cooling
EP2633377A1 (en) Integrated liquid cool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