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3878A - 换热板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板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3878A
CN117663878A CN202311566004.1A CN202311566004A CN117663878A CN 117663878 A CN117663878 A CN 117663878A CN 202311566004 A CN202311566004 A CN 202311566004A CN 117663878 A CN117663878 A CN 117663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rfaces
contact
heat exchange
row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660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杰强
陈君奕
许霖杰
张忠潮
王典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660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63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63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3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换热板及换热器,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换热板包括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该换热板布置有多个矩阵式排列的凸起部,相邻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凹陷部;凸起部的顶面和凹陷部的底面均为触接面,多个所述凸起部和凹陷部的触接面呈矩阵式分布,多列触接面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多排触接面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触接面沿第一方向的延伸距离为其宽度,所述触接面的宽度沿着第二方向渐变;多个触接面中至少包括两种形状的触接面,同排触接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接面形状不同。利用多排多列触接面可以不断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使流体的通行路径大于换热板的长度,流体的通行路径更大起到了提高换热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换热板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包括前后端板和位于前后端板之间的多个换热板,换热板之间以及换热板与前后端板之间形成供流体流动的换热腔。板式换热器在运行时,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在换热板两侧的换热腔内流动,以使冷流体和热流体通过换热板进行换热。
换热板上布置有朝向换热板一侧凸起的多个凸起部以及朝向远离凸起部的一侧凹陷的多个凹陷部,如此换热板上凸起部和凹陷部交错分布使冷流体或者热流体在换热腔流动时,不断受到凸起部和凹陷部的扰动,有利于冷流体和热流体的充分换热。然而,现有技术中换热板多个凸起部的顶面和凹陷部的底面一般相同,流体在换热腔内的流动路径较短,换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板及换热器,以增加流体的通行路径,提高换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板,包括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该换热板布置有多个矩阵式排列的凸起部,相邻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和凹陷部的底面之间通过过渡面连接;
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和凹陷部的底面均为触接面,多个所述凸起部和凹陷部的触接面呈矩阵式分布,多列触接面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多排触接面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触接面沿第一方向的延伸距离为其宽度,所述触接面的宽度沿着第二方向渐变;多个触接面中至少包括两种形状的触接面,同排触接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接面形状不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换热板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位于第一分区内的多排触接面和位于第二分区内的多排触接面对称设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内和第二分区内的多个触接面形状相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换热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之间的第三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包括至少一排触接面。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内和第二分区内的多个触接面形状相同,同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内的多个触接面形状与位于第三分区内的触接面形状不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分区的多排触接面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和/或,所述第三分区包括一排触接面,且该排中任一触接面沿第二方向对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列触接面沿第一方向依次分为多组,每组包括N列触接面,N≥2;任意两组触接面相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N=4,其中,
每组中,第一列触接面和第三列触接面非对称设置,第二列和第四列触接面对称设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的多个触接面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二分区的方向逐渐增加;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二分区的多个触接面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一分区的方向逐渐增加;
每组的第三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的多个触接面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二分区的方向逐渐减小;每组的第三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二分区的多个触接面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一分区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和第三列触接面包括圆角三角形面,且圆角三角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和/或,
每组的第二列触接面和第四列触接面包括椭圆形面,且椭圆形触接面的长轴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换热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之间的第三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包括至少一排触接面;
所述第三分区内每排触接面包括圆角矩形面、圆角三角形面和圆角菱形面,所述圆角矩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圆角三角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圆角菱形面的边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列触接面沿第一方向依次分为多组,每组包括N列触接面,N≥2;任意两组触接面相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N=4,其中,
每组中,第一列触接面和第三列触接面非对称设置,第二列和第四列触接面对称设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触接面包括椭圆形面、圆角三角形面、圆角矩形面和/或圆角菱形面;
所述椭圆形面的长轴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所述圆角三角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圆角矩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圆角菱形面的边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5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接面沿着第二方向分为依次排布的多段,至少一段的宽度沿着第二方向渐变;和/或,
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和凹陷部的底面之间通过过渡曲面连接;和/或,
所述触接面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非对称设置。
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板时,由于触接面的宽度沿着第二方向渐变,触接面宽度较宽的位置周围换热腔高度L1较小,因此触接面宽度较宽的位置周围阻力较大,触接面宽度较窄的位置周围换热腔高度L2较大,因此触接面宽度较窄的位置周围阻力较小,流体的来流方向沿着第一方向,流体经过触接面周围时,大部分流体会通过触接面宽度较窄的位置周围,少部分流体会通过触接面宽度较宽的位置周围,如此通过触接面的宽度变化能够改变流体的流向,且同排触接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接面形状不同,如此流体经过相邻的两个触接面时,流向变化不同,利用多排多列触接面可以不断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使流体的通行路径大于换热板的长度,与现有技术中流体方向基本保持不变相比,流体的通行路径更大起到了提高换热效果的目的,申请人经过仿真实验对比得出,本申请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板换热量可提高10%左右。
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中,一个换热板的凸起部的顶面与另一换热板凹陷部的底面触接,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之间形成换热腔。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板的两侧形成的换热腔的容积不同;和/或,所述换热板的两侧形成的换热腔的容积的比值为0.7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换热板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板局部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部分沿第二方向镜像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板局部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接面排布的示意图;
图6为相邻换热板形成换热腔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流体进口、2-流体出口、3-凸起部、4-凹陷部、5-触接面、6-换热腔;
a-第一分区、b-第二分区。c-第三分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板包括流体进口1和流体出口2,流体可以经流体进口1进入相邻换热板之间形成的换热腔6内,换热腔6内的流体可以经流体出口2流出换热腔6。流体进口1和流体出口2可以设置在换热板的任意位置,当然为了保证较长的换热路径和便于连接管路,流体进口1和流体出口2优选靠近换热板的端部设置。具体的,可以两个流体进口1靠近换热板的一端设置,两个流体出口2靠近换热板的另一端设置;或者,其中一个流体进口1和一个流体出口2靠近换热板的一端设置,另一流体进口1和另一流体出口2靠近换热板的另一端设置。
此外,流体进口1和流体出口2可以为任意形状,比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换热板布置有多个矩阵式排列的凸起部3,相邻凸起部3之间形成凹陷部4。具体的,凸起部3呈多排多列分布,多列凸起部3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多排凸起部3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同排的多个凸起部3中,相邻的两个凸起部3之间形成一个凹陷部4;同列的多个凸起部3中,相邻的两个凸起部3之间形成一个凹陷部4,因此多个凹陷部4也呈矩阵式排列。
若将换热板水平放置,换热板被第一水平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凸起部3整体位于第一水平面的上方,凹陷部4整体位于第一水平面的下方。若相邻的三个换热板分别为第一换热板、第二换热板和第三换热板,第二换热板位于第一换热板和第三换热板之间,第二换热板的凸起部3的顶面与第一换热板的凹陷部4的底面相抵接触,第二换热板的凹陷部4的底面与第三换热板的凸起部3的顶面相抵接触。同一换热板中,凸起部3的顶面和凹陷部4的底面之间通过过渡面连接,相邻两换热板的过渡面之间形成换热腔6。
如图4所示,换热板中,凸起部3的顶面和凹陷部4的底面均为触接面5,多个凸起部3和凹陷部4的触接面5呈矩阵式分布,即该换热板上所有的触接面5呈矩阵式分布,多列触接面5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多排触接面5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多列触接面5中,凸起部3的顶面两侧为凹陷部4的底面,凹陷部4的底面和凸起部3的顶面间隔排布。多排触接面5中,凸起部3的顶面两侧为凹陷部4的底面,凹陷部4的底面和凸起部3的顶面间隔排布。
如图5所示,触接面5沿第一方向的延伸距离为其宽度,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第二方向渐变。即触接面5整体或者局部沿着第二方向逐渐变宽或变窄或先变宽再变窄或先变窄再变宽。
多个触接面5中至少包括两种形状的触接面5,同排触接面5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接面5形状不同,同排中相邻两个触接面5沿着第二方向的宽度变化不同。
如图6所示,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板时,由于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第二方向渐变,触接面5宽度较宽的位置周围换热腔6高度L1较小,因此触接面5宽度较宽的位置周围阻力较大,触接面5宽度较窄的位置周围换热腔6高度L2较大,因此触接面5宽度较窄的位置周围阻力较小,流体的来流方向沿着第一方向,流体经过触接面5周围时,大部分流体会通过触接面5宽度较窄的位置周围,少部分流体会通过触接面5宽度较宽的位置周围,如此通过触接面5的宽度变化能够改变流体的流向,且同排触接面5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接面5形状不同,如此流体经过相邻的两个触接面5时,流向变化不同,利用多排多列触接面5可以不断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使流体的通行路径大于换热板的长度,与现有技术中流体方向基本保持不变相比,流体的通行路径更大起到了提高换热效果的目的,申请人经过仿真实验对比得出,本申请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板换热量可提高10%左右。
此外,流体在换热腔6内流动时会自然地选择阻力较小的通道流过,使换热腔6内压降保持较低水平。
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或者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在85°-95°之间。此外,第一方向可以沿着换热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方向可以沿着换热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当然,第一方向与换热板的长度方向之间也可以具有夹角,第二方向也可以与换热板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以第一方向沿着换热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方向沿着换热板的宽度方向设置进行说明。
此外,同一换热板中,多个凸起部3的突起高度相同,多个凸起部3的顶面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多个凸起部3的突起高度也可以不同。多个凹陷部4的凹陷深度相同,多个凹陷部4的底面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多个凹陷部4的底面也可以不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如图2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换热板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分区a和第二分区b,位于第一分区a内的多排触接面5和位于第二分区b内的多排触接面5对称设置。若将换热板水平放置,第一竖直面将换热板沿第二方向平分为两部分,第一分区a内的多排触接面5和第二分区b内的多排触接面5相对于第一竖直面对称。如此第一分区a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与第二分区b内流体的流动方向对称,换热板第一分区a内的承载的流体冲击力与第二分区b内承载的流体冲击力可以抵消一部分,以使换热板的整体受力更均衡,不易由于流体冲击而变形。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同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一分区a内和第二分区b内的多个触接面5形状相同,如此同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一分区a内和第二分区b内的多个触接面5的宽度变化相反,进一步保证了换热板第一分区a内的承载的流体冲击力与第二分区b内承载的流体冲击力可以抵消一部分,使换热器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
如图4所示,该换热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分区a和第二分区b的之间的第三分区c,第三分区c包括至少一排触接面5。该换热板中,第一分区a、第三分区c和第二分区b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第三分区c内可以设置一排、两排、三排或更多排触接面5。如此可以设置第三分区c内的触接面5,以利用第三分区c平衡第一分区a和第二分区b内的流体量,以使第一分区a、第二分区b和第三分区c内的流体量更加均衡,换热效果更加均衡。
如图5所示,同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一分区a内和第二分区b内的多个触接面5形状相同,同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一分区a和第二分区b内的多个触接面5形状与位于第三分区c内的触接面5形状不同。即同列触接面5中,第三分区c内的触接面5与第一分区a和第二分区b内触接面5的形状不同,如此可以利用第三分区c内的触接面5使从第一分区a和第二分区b内流至第三分区c内的流体改变流向回流至第一分区a或第二分区b内,即利用第三分区c内触接面5的宽度的改变调整流体的流向,以使各个分区内流体量更加均衡。
当然,同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一分区a、第二分区b和第三分区c内的多个触接面5的形状全部相同,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的,当第三分区c内包括多排触接面5时,第三分区c内的多排触接面5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具体的,若将换热板水平放置,第一竖直面将换热板沿第二方向平分为两部分,第三分区c内的多排触接面5相对于第一竖直面对称设置。
或者,第三分区c包括一排触接面5,且该排中任一触接面5沿第二方向对称。具体的,若将换热板水平放置,第一竖直面将换热板沿第二方向平分为两部分,第三分区c内的任一触接面5相对于第一竖直面对称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流体在第三分区c内的流动方向更加规则,使流体在第三分区c内的冲击力能够相互抵消一部分,以使换热板的整体受力更均衡,不易由于流体冲击而变形。
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多列触接面5沿第一方向依次分为多组,每组包括N列触接面5,N≥2;任意两组触接面5相同,即任意两组触接面5中,沿第一方向,第一组的第一列触接面5与第二组的第一列触接面5的形状和排布规律完全相同,第一组的第N列触接面5与第二组的第N列触接面5的形状和排布规律完全相同。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虚线框d内为每组4列触接面5的示意图,多组的4列触接面5均与虚线框d内4列触接面5的形状和排布规律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在流体进口1和流体出口2位置,一组或多组的N列触接面5中可能缺少部分触接面5以形成流体进口1和流体出口2,或者由于换热板宽度和长度的限制,可能在换热板的边缘附近的一组的N列触接面5中缺少部分触接面5。
上述实施例中,流体的来流方向沿着第一方向,流体依次经过多组的N列触接面5,流经每组的N列触接面5时流体的流向改变相同,因此流体在换热腔6内流动过程中时其流向为循环的有规律的变动,进一步保证了换热器运行过程的平稳性。
具体的,N=4,即每4列触接面5为一组。每组中,第一列触接面5和第三列触接面5非对称设置,第二列和第四列触接面5对称设置。具体的,第一列触接面5和第三列触接面5可以形状不同也可以形状相同,第二列和第四列触接面5形状相同。如图5所示,如此设置,流体从第一列触接面5流动至第4列触接面5过程中,可以大致沿图5中转折线e的方向流动,使流体的路径增加的同时,尽量使流体流动规律平稳,提高换热效果的同时,保证换热器的稳定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流体大致沿转折线e流动时,流体围绕换热板凸起部的顶面周围流动,且可以流经换热板凹陷部的底面。
当然,N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数值,比如2、3、5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每组中,第一列触接面5和第三列触接面5对称设置,第二列和第四列触接面5非对称设置,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一分区a的多个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二分区b的方向逐渐增加;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二分区b的多个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一分区a的方向逐渐增加;每组的第三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一分区a的多个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二分区b的方向逐渐减小;每组的第三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二分区b的多个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一分区a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设置,第一列触接面5和第三列触接面5以相反的方向改变流体流向,保证了流体大致沿图5中转折线e的方向流动。
或者,也可以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一分区a的多个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二分区b的方向逐渐减小;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二分区b的多个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一分区a的方向逐渐减小;每组的第三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一分区a的多个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二分区b的方向逐渐增加;每组的第三列触接面5中位于第二分区b的多个触接面5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一分区a的方向逐渐增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定。
具体的,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5和第三列触接面5包括圆角三角形面,圆角三角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调整圆角三角形尖头的朝向可以改变圆角三角形的宽度变化,进而调整流体的流动方向。
每组的第二列触接面5和第四列触接面5包括椭圆形面,且椭圆形触接面5的长轴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椭圆形触接面5的长轴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60°,具体可以为30°、32°、34°、35°、36°、38°、40°、42°、44°、45°、46°、48°、50°、52°、54°、55°、56°、58°或60°。
上述实施例中,当换热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分区a和第二分区b的之间的第三分区c,第三分区c包括至少一排触接面5时,第三分区c内每排触接面5包括圆角矩形面、圆角三角形面和圆角菱形面,圆角矩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一方向垂直,圆角三角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圆角菱形面的边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具体的圆角菱形面的边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50°,具体可以为30°、35°、40°、45°、48°或50°。如图5所示,第三分区c可以仅包括一排触接面5,4列触接面5位于第三分区c的部分按照圆角菱形面、圆角三角形面、圆角矩形面和圆角三角形面的顺序依次排布。
椭圆形面、圆角矩形面、圆角三角形面和圆角菱形面的棱角较少,整体产生的阻力较小,可以保证流体流向改变的同时,尽量减少动能的浪费。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多个触接面5包括椭圆形面、圆角三角形面、圆角矩形面和/或圆角菱形面,各个形状的触接面5的位置和排布规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其中,椭圆形面的长轴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具体可以为30°、32°、34°、35°、36°、38°、40°、42°、44°、45°、46°、48°、50°、52°、54°、55°、56°、58°或60°。圆角三角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圆角矩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圆角菱形面的边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50°,具体可以为30°、35°、40°、45°、48°或50°。
此外,触接面5沿着第二方向分为依次排布的多段,至少一段的宽度沿着第二方向渐变,即触接面5至少局部的宽度是渐变的,触接面5的局部宽度可以不变;或者,触接面5整体的宽度均为渐变的,保证触接面5的宽度渐变改变调整流体的流向。
为了使流体的流动更加顺畅,凸起部3的顶面和凹陷部4的底面之间通过过渡曲面连接,如此流体沿着曲面流动,整体产生的阻力较小。当然,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操作的原因,也可能使过渡面上存在一些棱角。该换热板可以冲压成型结构。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触接面5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非对称设置,其中所有触接面5沿第一方向非对称设置,和/或,所有触接面5沿第二方向非对称设置,如此可以避免流体在触接面5周围流动过程中形成圆柱绕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多个如上述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板,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中,一个换热板的凸起部3的顶面与另一换热板凹陷部4的底面触接,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之间形成换热腔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换热板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换热器中,其中一换热板的两侧形成的换热腔6的容积不同,也可以相同。具体的其中一换热板的两侧形成的换热腔6的容积的比值为0.75-1,示例性的,其中一换热板的两侧形成的换热腔6的容积的比值为0.75、0.8、0.85、0.9、0.95或1等。如此设置,使冷媒流经容积较小的换热腔6,冷却水流经容积较大的换热腔6,可以降低水侧的压降,同时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该换热板布置有多个矩阵式排列的凸起部,相邻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和凹陷部的底面之间通过过渡面连接;
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和凹陷部的底面均为触接面,多个所述凸起部和凹陷部的触接面呈矩阵式分布,多列触接面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多排触接面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触接面沿第一方向的延伸距离为其宽度,所述触接面的宽度沿着第二方向渐变;多个触接面中至少包括两种形状的触接面,同排触接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接面形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该换热板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位于第一分区内的多排触接面和位于第二分区内的多排触接面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同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内和第二分区内的多个触接面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该换热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之间的第三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包括至少一排触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同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内和第二分区内的多个触接面形状相同,同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内的多个触接面形状与位于第三分区内的触接面形状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区的多排触接面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和/或,所述第三分区包括一排触接面,且该排中任一触接面沿第二方向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列触接面沿第一方向依次分为多组,每组包括N列触接面,N≥2;任意两组触接面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N=4,其中,
每组中,第一列触接面和第三列触接面非对称设置,第二列和第四列触接面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的多个触接面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二分区的方向逐渐增加;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二分区的多个触接面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一分区的方向逐渐增加;
每组的第三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一分区的多个触接面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二分区的方向逐渐减小;每组的第三列触接面中位于第二分区的多个触接面的宽度沿着靠近第一分区的方向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每组的第一列触接面和第三列触接面包括圆角三角形面,且圆角三角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和/或,
每组的第二列触接面和第四列触接面包括椭圆形面,且椭圆形触接面的长轴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该换热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之间的第三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包括至少一排触接面;
所述第三分区内每排触接面包括圆角矩形面、圆角三角形面和圆角菱形面,所述圆角矩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圆角三角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圆角菱形面的边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列触接面沿第一方向依次分为多组,每组包括N列触接面,N≥2;任意两组触接面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N=4,其中,
每组中,第一列触接面和第三列触接面非对称设置,第二列和第四列触接面对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接面包括椭圆形面、圆角三角形面、圆角矩形面和/或圆角菱形面;
所述椭圆形面的长轴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所述圆角三角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圆角矩形面的一个边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圆角菱形面的边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50°。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接面沿着第二方向分为依次排布的多段,至少一段的宽度沿着第二方向渐变;和/或,
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和凹陷部的底面之间通过过渡曲面连接;和/或,
所述触接面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非对称设置。
16.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中,一个换热板的凸起部的顶面与另一换热板凹陷部的底面触接,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之间形成换热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的两侧形成的换热腔的容积不同;和/或,所述换热板的两侧形成的换热腔的容积的比值为0.75-1。
CN202311566004.1A 2023-11-22 2023-11-22 换热板及换热器 Pending CN1176638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6004.1A CN117663878A (zh) 2023-11-22 2023-11-22 换热板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6004.1A CN117663878A (zh) 2023-11-22 2023-11-22 换热板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3878A true CN117663878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5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6004.1A Pending CN117663878A (zh) 2023-11-22 2023-11-22 换热板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638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3183B1 (en) Heat exchanger turbulizers with interrupted convolutions
US20020195239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7462093B (zh) 板式换热器
EP3413003A1 (en) Heat-exchanging plate,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using same
US11454448B2 (en) Enhanced heat transfer surface
CN109443056B (zh) 双面交错印刷电路板式换热板和换热器
EP3683531A1 (en)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CN115507681B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JPH11270985A (ja)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CN213026252U (zh) 用于电池包的液冷板
CN117663878A (zh) 换热板及换热器
CN113834354A (zh) 一种三维均混流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CN117062417A (zh) 一种服务器自适应微通道散热结构
CN108548437B (zh) 基于仿生的鱼刺型微小交错肺泡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AU738890B2 (en) Heat exchanger turbulizers with interrupted convolutions
CN111811312B (zh) 一种具有变通流截面积的热交换板及其热交换器
KR101315648B1 (ko) 판형 열교환기
CA3188445A1 (en) Heat-exchange element and heat-exchange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106403688A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芯部
CN111271996A (zh) 一种具有非对称通道的板式换热器
CN113267077A (zh) 一种可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14276588U (zh) 换热芯体及空调系统
CN114608368A (zh) 换热器
CN221173077U (zh) 一种交叉流换热器
CN221036966U (zh) 新型点波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