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9840A - 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9840A
CN117659840A CN202211033553.8A CN202211033553A CN117659840A CN 117659840 A CN117659840 A CN 117659840A CN 202211033553 A CN202211033553 A CN 202211033553A CN 117659840 A CN117659840 A CN 117659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parts
component
stainless steel
steel i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35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刘贵福
苏景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335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98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9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98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按重量份数计,涂料包括14~55份的第一组分、11.1~36份的第二组分和4.2~42份的第三组分。本发明通过使用特定的成分组成,使第一组分具有很高的硬度,超强的耐磨耐刮性能;第二组分可以实现第一组分的涂层和第三组分的涂层的良好连接,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耐腐蚀和耐磨性能;第三组分致密性很高,可以达到疏水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不粘和防腐蚀效果;综上,本发明特定组分的涂料的耐磨耐刮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较佳,用于器具涂覆尤其是不锈钢内锅内表面涂覆时,可以保证组分之间的牢固连接,使得涂层持久不粘。

Description

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的内锅与食物的接触面要做到不粘、防刮效果好。现有烹饪器具为使内锅达到不粘效果,大都是采用铝材表面喷涂不粘涂层处理,采用二涂二烤工艺,涂料为PTFE涂料,包含40~50%的水、45~55%的聚四氟乙烯树脂和10~20%的其他物质。
随着消费者观念的改变,智能化的产品在向健康环保、可实现多种烹饪菜谱的多功能使用场景趋势发展,因此市场上需要有供消费者选择的多种内锅形式,比如陶瓷内锅、铝合金内锅、不锈钢内锅等。但即使是同一型号的产品,内锅材料不同,厚度也不同,部件的兼容匹配性不好,因此在制备产品内锅时需要新增多套模具,成本高。相比于铝合金内锅,不粘锅内锅在健康环保方面更有优势,但是由于普通不锈钢本身性能的局限性,使得其在高温下强度和硬度下降,从而导致锅体表面易被刮擦。表面受损的锅体易出现粘锅现象,导致食物焦糊,从而影响食物味道以及食客健康,耐刮和耐腐蚀性能不足。此外表面受损的锅体不易清洗,给烹饪带来不便。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不粘性涂料以聚合物为主要材料,例如特氟龙。但是,目前的不粘锅功能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锅具的更高的要求。随着烹饪器具多功能化,尤其是搅拌翻滚功能需求的出现,市场对环保的不锈钢内锅的不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不同于明火炒锅,内锅的耐腐蚀要求更高,现有的不粘涂料和表面处理工艺尚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锈钢内锅表面耐刮、耐腐蚀和不粘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涂料,按重量份数计,涂料包括14~55份的第一组分、11.1~36份的第二组分和4.2~42份的第三组分,且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及第三组分各自独立;其中,第一组分包括1-甲氧基-2-丙醇、1-甲基-2-吡咯烷酮、2-丙醇和2-丁氧基乙醇;第二组分包括1-甲基-2-吡咯烷酮、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氨水溶液;第三组分包括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2,2',2”-三羟基三乙胺、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2-乙基己酸和氨水溶液。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涂料包括24~41份的第一组分、18.1~28份的第二组分和12.2~30份的第三组分。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第一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氧基-2-丙醇、1~1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2-丙醇和1~10份的2-丁氧基乙醇;和/或第二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和/或第三组分包括1~10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1~10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1~10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1~10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第一组分包括15~20份的1-甲氧基-2-丙醇、3~7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3~7份的2-丙醇和3~7份的2-丁氧基乙醇;和/或第二组分包括15~2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3~7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和/或第三组分包括3~7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3~7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3~7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3~7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内锅,包括不锈钢内锅基体以及涂覆在不锈钢内锅基体内表面的涂层,涂层的材料为本发明的涂料;沿远离不锈钢内锅基体内表面的方向,涂层包括由内至外层叠设置的底部涂层、中间涂层及表面涂层,底部涂层的材料为涂料中的第一组分,中间涂层的材料为涂料中的第二组分,表面涂层的材料为涂料中的第三组分。
进一步地,底部涂层的厚度为40~60μm,中间涂层的厚度为10~15μm,表面涂层的厚度为10~15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不锈钢内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不锈钢内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供不锈钢内锅基体,将涂料的第一组分涂覆在不锈钢内锅基体的内表面,然后进行第一烘干以形成底部涂层,进而得到一次处理锅体;步骤S2,在一次处理锅体的底部涂层表面涂覆涂料的第二组分,然后进行第二烘干以形成中间涂层,进行得到二次处理锅体;步骤S3,在二次处理锅体的中间涂层表面涂覆涂料的第三组分,然后进行第三烘干以形成表面涂层,进而得到不锈钢内锅。
进一步地,第一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和/或第二烘干的时间为3~5min,烘干温度为100~150℃;和/或第三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在涂覆第一组分之前,预先对不锈钢内锅基体的内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
进一步地,粗糙化处理采用喷砂的方式进行。
进一步地,粗糙化处理步骤中,控制不锈钢内锅基体内表面粗糙度为3~5μm。
本发明的涂料中,通过使用特定的成分组成,使第一组分具有很高的硬度,超强的耐磨耐刮性能,其鱼网、蜂窝状的分子结构也使其更容易附着涂覆在器具表面,使得涂层更加牢固。第二组分可以实现第一组分的涂层和第三组分的涂层的良好连接,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耐腐蚀和耐磨性能,尤其是与本发明配套的第一组分和第三组分的连接效果较佳。第三组分致密性很高,可以达到疏水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不粘和防腐蚀效果。综上,本发明特定组分的涂料的耐磨耐刮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较佳,用于器具涂覆尤其是不锈钢内锅内表面涂覆时,可以保证组分之间的牢固连接,使得涂层持久不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不锈钢锅体和涂层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不锈钢内锅基材质;11、不锈钢内锅外表面SUS304层;12、不锈钢内锅中间铝片层;13、不锈钢内锅内表面SUS304层;20、喷砂层;30、不锈钢内锅涂层;31、底部涂层;32、中间涂层;33、表面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和/或”是指其包含的技术方案包括至少一种列出的技术特征,也可以包括两种、三种、多种技术特征,这些技术方案均可以实现目的。比如,典型的但非限制性的,“A和/或B和/或C”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技术方案:只包含A、只包含B、只包含C、包含AB、包含AB、包含BC、包含ABC,均可以实现技术方案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氨水溶液是指氨质量含量大于10%的水溶液。
正如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不锈钢内锅表面耐刮、耐腐蚀和不粘性能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涂料,按重量份数计,涂料包括14~55份的第一组分、11.1~36份的第二组分和4.2~42份的第三组分,且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及第三组分各自独立;其中,第一组分包括1-甲氧基-2-丙醇、1-甲基-2-吡咯烷酮、2-丙醇和2-丁氧基乙醇;第二组分包括1-甲基-2-吡咯烷酮、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氨水溶液;第三组分包括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2,2',2”-三羟基三乙胺、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2-乙基己酸和氨水溶液。
本发明的第一组分主要通过使用1-甲基-2-吡咯烷酮,配合第一组分其他成分共同发挥耐刮作用,组合成的涂料的硬度很高,具有超强的耐磨耐刮性能,并具有鱼网、蜂窝状的分子结构也使其更容易附着涂覆在器具表面,涂层更加牢固。第二组分需要负责连接第一组分的涂层和第三组分的涂层,本发明上述组分的第二组分具有良好的连接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成分的组合共同提供一定的耐腐蚀和耐磨性能,尤其是与本发明配套的第一组分和第三组分的连接效果较佳。第三组分的致密性很高,利用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和第三组分其他组分的协同作用可以达到疏水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不粘和防腐蚀效果。上述三种组分之间特定比例的共混,能够使涂覆形成的涂层之间具有较强的粘合力,在设置于器具基体上后也能够与其具有较强的附着力。本发明上述组成的涂料的耐磨耐刮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较佳,用于器具涂覆尤其是不锈钢内锅内表面涂覆时,可以保持持久不粘。在使用时,将上述第一组分的原料用适量水(比如30~40重量份的水)进行溶解混合,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同理,然后进行使用即可。
第一组分因其较高的硬度,结合上下涂层的性能比较差,因此不能设置在中间层;同时因其鱼网、蜂窝状的分子结构,第一组分不能设置在表层,否则容易藏污纳垢,不易清洗。因此本发明的涂料在用于器具涂覆时,沿着远离器具表面的方向,依次为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器具与涂层接触面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铝合金、铁、钛合金、玻璃、陶瓷和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组分含量过低时,涂料的长期耐磨性会下降,会有涂层破裂、露底风险;第一组分含量过高时,涂料的耐磨性能可以得到提升,特别是耐刮性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但同时其涂层表面的波浪纹会增大,与第二组分连接的牢固程度会下降。第二组分含量过低时,会影响其与第一组分的融合,而且涂层外观光泽度会降低,持久耐磨不粘性能也会下降;第二组分含量过高时,涂层外观光泽度和耐磨不粘性能均可以得到提升,但是相应的成本也较高。第三组分含量过低时,涂层表面不粘性能和光泽度会降低;第三组分含量过高时,光泽度和不粘性能可以提升,但是涂层颜色会发黄,甚至可能起泡脱落。因此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数计,涂料包括24~41份的第一组分、18.1~28份的第二组分和12.2~30份的第三组分。上述组成的涂料的耐磨耐刮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较佳,用于器具涂覆时可以保证组分之间的牢固连接,使得涂层表层耐刮耐腐蚀,持久不粘。
具体地,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数计,第一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氧基-2-丙醇、1~1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2-丙醇和1~10份的2-丁氧基乙醇;和/或第二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和/或第三组分包括1~10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1~10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1~10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1~10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
典型的但非限定性的,按重量份数计,涂料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技术方案:其一,第一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氧基-2-丙醇、1~1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2-丙醇和1~10份的2-丁氧基乙醇,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如权1限定。其二,第二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第一组分和第三组分如权1限定。其三,第三组分包括1~10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1~10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1~10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1~10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如权1限定。
其四,第一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氧基-2-丙醇、1~1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2-丙醇和1~10份的2-丁氧基乙醇,第二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第三组分如权1限定。其五,第一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氧基-2-丙醇、1~1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2-丙醇和1~10份的2-丁氧基乙醇,第三组分包括1~10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1~10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1~10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1~10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第二组分如权1限定。其六,第二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第三组分包括1~10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1~10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1~10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1~10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第一组分如权1限定。
其七,第一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氧基-2-丙醇、1~1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2-丙醇和1~10份的2-丁氧基乙醇,第二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第三组分包括1~10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1~10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1~10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1~10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数计,第一组分包括15~20份的1-甲氧基-2-丙醇、3~7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3~7份的2-丙醇和3~7份的2-丁氧基乙醇;和/或第二组分包括15~2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3~7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和/或第三组分包括3~7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3~7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3~7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3~7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具有上述配比的涂料在形成涂层后,不仅可以使上述涂层的和使用其的器具具有更加优异的耐刮和耐腐蚀性能,还能够使器具基体与涂层之间能够具有优异的结合力。相应地,典型的但非限定性的,涂料可以包括的技术方案与前面所述同理。
在本发明又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内锅,包括不锈钢内锅基体以及涂覆在不锈钢内锅基体内表面的涂层,涂层的材料为本发明的涂料;沿远离不锈钢内锅基体内表面的方向,涂层包括由内至外层叠设置的底部涂层、中间涂层及表面涂层,底部涂层的材料为涂料中的第一组分,中间涂层的材料为涂料中的第二组分,表面涂层的材料为涂料中的第三组分。
不锈钢材质的内锅更加健康环保,再将本发明的涂料逐层附着在不锈钢内锅基体上,该不锈钢内锅的耐磨耐刮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保持持久不粘。上述不锈钢内锅是指接触食物的内侧面是不锈钢材料,其整体材料可以是纯不锈钢,也可以是不锈钢与铝合金等材料复合形成。
底部涂层太薄时,涂层的耐刮擦性能达不到要求,太厚时因其鱼网、蜂窝状的分子结构使得涂层的凹凸面较为明显,使用时部分汤汁类液体容易沾到凹面上,使得不锈钢内锅表面涂层粗糙,使用感官不好。中间涂层太薄时,无法将底部涂层和表面涂层良好连接,太厚时成本会增加。表面涂层太薄时,耐腐蚀性能较差,影响使用寿命;又因为其组分主要是树脂,加热后会发黄,因此表面涂层太厚时,涂层颜色会发黄,甚至可能起泡脱落。因此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部涂层的厚度为40~60μm,中间涂层的厚度为10~15μm,表面涂层的厚度为10~15μm。各涂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使得各涂层之间、涂层与不锈钢基体之间的连接更牢固,同时提高其耐刮、耐腐蚀性能,可以保持持久不粘。
在本发明又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不锈钢内锅。
在本发明又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不锈钢内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供不锈钢内锅基体,将涂料的第一组分涂覆在不锈钢内锅基体的内表面,然后进行第一烘干以形成底部涂层,进而得到一次处理锅体;步骤S2,在一次处理锅体的底部涂层表面涂覆涂料的第二组分,然后进行第二烘干以形成中间涂层,进行得到二次处理锅体;步骤S3,在二次处理锅体的中间涂层表面涂覆涂料的第三组分,然后进行第三烘干以形成表面涂层,进而得到不锈钢内锅。
通过三次涂覆和三次烘干固化,可以将本发明的涂料逐层附着在不锈钢内锅基体上,提升其耐磨耐刮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中,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第三涂层可以采用相同设备在同一生产线上形成,从而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果各步骤的烘干温度不够,涂层中部分挥发性物质挥发不完全,会影响涂层的整体耐刮耐腐蚀性能;烘干温度过高时,涂层又可能碳化,导致使用寿命减少。因此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和/或第二烘干的时间为3~5min,烘干温度为100~150℃;和/或第三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本发明根据涂料的特性,特别限定使用上述工艺参数进行涂覆和烘干,能起到更好的不粘和耐刮耐腐蚀效果。
典型的但非限定性的,上述烘干工艺参数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技术方案:其一,第一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第二烘干和第三烘干的工艺参数使用本领域常规参数。其二,第二烘干的时间为3~5min,烘干温度为100~150℃,第一烘干和第三烘干的工艺参数使用本领域常规参数。其三,第三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第一烘干和第二烘干的工艺参数使用本领域常规参数。其四,第一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第二烘干的时间为3~5min,烘干温度为100~150℃,第三烘干的工艺参数使用本领域常规参数。其五,第一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第三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第二烘干的工艺参数使用本领域常规参数。其六,第二烘干的时间为3~5min,烘干温度为100~150℃,第三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第一烘干的工艺参数使用本领域常规参数。其七,第一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第二烘干的时间为3~5min,烘干温度为100~150℃,第三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在涂覆第一组分之前,预先对不锈钢内锅基体的内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可以使得后续涂层可以更好的附着于待处理表面。优选粗糙化处理采用喷砂的方式进行,操作更佳简便,涂覆效果更加均匀。
出于更便于涂层的附着的目的,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粗糙化处理步骤中,控制不锈钢内锅基体内表面粗糙度为3~5μm。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32.5份的第一组分、23份的第二组分和21份的第三组分,详见表1,使用时,将第一组分的原料用35重量份的水进行溶解混合,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同理,然后分别进行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内锅,其表面包括层叠的底部涂层、中间涂层和表面涂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不锈钢内锅基材质10,从外向内依次包括不锈钢内锅外表面SUS304层11、不锈钢内锅中间铝片层12和不锈钢内锅内表面SUS304层13,将不锈钢内锅进行清洗、烘干、内表面进行4um厚度喷砂处理,得到喷砂层20;在不锈钢内锅的内表面使用气动喷枪喷涂第一组分,得到厚度为50μm的底部涂层31,喷枪对内胆的角度为40度;然后使用烘烤炉热风对涂层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7min,烘干温度为410℃;在底部涂层表面喷涂第二组分,得到厚度为12μm的中间涂层32,然后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4min,烘干温度为125℃;在中间涂层表面喷涂第三组分,得到厚度为13μm的表面涂层33,然后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7min,烘干温度为410℃,得到内表面具有不锈钢内锅涂层30的不锈钢内锅。不锈钢锅体和涂层结构示意图见图1。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涂料组成不同,详见表1。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涂料组成不同,详见表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料,组成详见表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内锅,其表面包括层叠的底部涂层、中间涂层和表面涂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不锈钢内锅进行清洗、烘干、内表面进行3um厚度喷砂处理;在不锈钢内锅的内表面使用气动喷枪喷涂第一组分,得到厚度为40μm的底部涂层,喷枪对内胆的角度为40度;然后使用烘烤炉热风对涂层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8min,烘干温度为400℃;在底部涂层表面喷涂第二组分,得到厚度为10μm的中间涂层,然后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5min,烘干温度为100℃;在中间涂层表面喷涂第三组分,得到厚度为10μm的表面涂层,然后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8min,烘干温度为400℃,得到内表面具有不沾涂层的不锈钢内锅。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料,组成详见表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内锅,其表面包括层叠的底部涂层、中间涂层和表面涂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不锈钢内锅进行清洗、烘干、内表面进行5um厚度喷砂处理;在不锈钢内锅的内表面使用气动喷枪喷涂第一组分,得到厚度为60μm的底部涂层,喷枪对内胆的角度为40度;然后使用烘烤炉热风对涂层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5min,烘干温度为420℃;在底部涂层表面喷涂第二组分,得到厚度为15μm的中间涂层,然后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3min,烘干温度为150℃;在中间涂层表面喷涂第三组分,得到厚度为15μm的表面涂层,然后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5min,烘干温度为420℃,得到内表面具有不沾涂层的不锈钢内锅。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使用不粘涂层。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不锈钢内锅内表面喷涂特氟龙不粘层。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进行底部涂层的喷涂。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进行中间涂层的喷涂。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进行表面涂层的喷涂。
根据GB/T32095.2-2015将实施例1至5和对比例1至5中的不锈钢内锅进行不粘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
表1
表2
耐磨性能(次) 耐刮性能(H) 耐腐蚀性能(hr)
实施例1 10000 6 120
实施例2 8000 6 120
实施例3 11000 6 120
实施例4 13000 6 110
实施例5 15000 6 110
对比例1 1000 1 24
对比例2 5000 1 72
对比例3 1000 1 24
对比例4 2000 1 48
对比例5 15000 2 24
由上可知,对比例1未使用不粘涂层,其耐磨性能、耐刮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均较差,对比例2使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特氟龙不粘层,耐磨和耐腐蚀性能均有一定提高,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比仍较差;对比例3至5由于未使用完整涂层,因此其耐磨性能、耐刮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比例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使用特定组分的涂料相互配合,并使用三层涂覆工艺,使得涂料的耐磨耐刮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较佳,用于不锈钢内锅内表面涂覆时,可以保证各层涂层之间的牢固连接,并使得涂层表层持久不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涂料包括14~55份的第一组分、11.1~36份的第二组分和4.2~42份的第三组分,且所述第一组分、所述第二组分及所述第三组分各自独立;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括1-甲氧基-2-丙醇、1-甲基-2-吡咯烷酮、2-丙醇和2-丁氧基乙醇;
所述第二组分包括1-甲基-2-吡咯烷酮、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氨水溶液;
所述第三组分包括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2,2',2”-三羟基三乙胺、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2-乙基己酸和氨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涂料包括24~41份的所述第一组分、18.1~28份的所述第二组分和12.2~30份的所述第三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氧基-2-丙醇、1~1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2-丙醇和1~10份的2-丁氧基乙醇;和/或
所述第二组分包括10~25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1~10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和/或
所述第三组分包括1~10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1~10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1~10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1~10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分包括15~20份的1-甲氧基-2-丙醇、3~7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3~7份的2-丙醇和3~7份的2-丁氧基乙醇;和/或
所述第二组分包括15~20份的1-甲基-2-吡咯烷酮、3~7份的α,α'-[1,4-二甲基-1,4-双(2-甲基丙基-2-丁炔-1,4-二基]双[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和0.1~1份的氨水溶液;和/或
所述第三组分包括3~7份的α-[3,5-二甲基-1-(2-甲基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代-1,2-乙二基)、3~7份的2,2',2”-三羟基三乙胺、3~7份的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3~7份的乙氧基化-C12-14-仲醇类、0.1~1份的2-乙基己酸和0.1~1份的氨水溶液。
5.一种不锈钢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内锅基体以及涂覆在所述不锈钢内锅基体内表面的涂层,所述涂层的材料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料;沿远离所述不锈钢内锅基体内表面的方向,所述涂层包括由内至外层叠设置的底部涂层、中间涂层及表面涂层,所述底部涂层的材料为所述涂料中的第一组分,所述中间涂层的材料为所述涂料中的第二组分,所述表面涂层的材料为所述涂料中的第三组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锈钢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涂层的厚度为40~60μm,所述中间涂层的厚度为10~15μm,所述表面涂层的厚度为10~15μm。
7.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不锈钢内锅。
8.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不锈钢内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不锈钢内锅基体,将涂料的第一组分涂覆在所述不锈钢内锅基体的内表面,然后进行第一烘干以形成底部涂层,进而得到一次处理锅体;
步骤S2,在所述一次处理锅体的所述底部涂层表面涂覆所述涂料的第二组分,然后进行第二烘干以形成中间涂层,进行得到二次处理锅体;
步骤S3,在所述二次处理锅体的所述中间涂层表面涂覆所述涂料的第三组分,然后进行第三烘干以形成表面涂层,进而得到所述不锈钢内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和/或所述第二烘干的时间为3~5min,烘干温度为100~150℃;和/或所述第三烘干的时间为5~8min,烘干温度为400~4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在涂覆所述第一组分之前,预先对所述不锈钢内锅基体的内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化处理采用喷砂的方式进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化处理步骤中,控制所述不锈钢内锅基体内表面粗糙度为3~5μm。
CN202211033553.8A 2022-08-26 2022-08-26 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Pending CN1176598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3553.8A CN117659840A (zh) 2022-08-26 2022-08-26 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3553.8A CN117659840A (zh) 2022-08-26 2022-08-26 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9840A true CN117659840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4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3553.8A Pending CN117659840A (zh) 2022-08-26 2022-08-26 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98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7345B (zh) 陶瓷塗料與保護塗層
CN101384201B (zh) 瓷釉电镀烹饪器具以及用于制造该器具的方法
US7353981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composite metal sheet
EP0206121B1 (de) Verfahren zum Beschichten von Haushaltsgegenständen mit einer Antihaftschicht und Haushaltsgegenstand
DE69818249T2 (de) Verwendung von komposit-materialien für kochgeschirre
CN101001702A (zh) 具有特氟龙涂层的烹饪用具
US11963633B2 (en) Cooking utensil
US10271683B2 (en) Culinary item comprising a fluorocarbon resin and rare earth oxide coat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item
US20100140276A1 (en) Enamelled and anodised article of cookware and method to manufacture same
JP2001218684A (ja) 調理器具用部材及び調理器具
CN114981374B (zh) 耐热涂料组合物
EP0580557B1 (en) A process for realizing a non-stick covering on a metallic or other underlayer, in the manufacture of kitchenware for cooking foods and the product thus obtained
CN117659840A (zh) 涂料、不锈钢内锅及其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KR102425930B1 (ko) 기계적 처리에 의해 주방 용품을 장식하는 방법
CN1887673A (zh) 电梯饰面板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CN110393432B (zh) 一种不粘锅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的不粘锅
KR100340670B1 (ko) 오염방지 도료로 도장된 도장물
KR200410606Y1 (ko) 컬러 마블코팅 조리기구
KR102236947B1 (ko) 알루미늄 소재 조리기구의 무쇠-유사 질감 코팅을 위한 Xtrema T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방법
JPH0349442B2 (zh)
JPH0335546Y2 (zh)
CN219374417U (zh) 烹饪器具
EP0659853A1 (en) Rollable antistick water paint coating for aluminium cookware and procedure for its application
KR102525509B1 (ko) 주방용품용 코팅 조성물
KR101338764B1 (ko) 논스틱 조리용기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논스틱 조리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