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201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2012A
CN117642012A CN202311763681.2A CN202311763681A CN117642012A CN 117642012 A CN117642012 A CN 117642012A CN 202311763681 A CN202311763681 A CN 202311763681A CN 117642012 A CN117642012 A CN 117642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sensing part
display panel
data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636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文烁
伍黄尧
陈慧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636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20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2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2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位于基板的一侧;驱动电路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数据线;阳极层,位于数据线远离基板的一侧;发光层,位于阳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子像素;触控层,位于发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一触控电极包括至少第一感测部和与第一感测部交叉的第二感测部;第一感测部和第二感测部在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包围至少一发光子像素;沿基板的厚度方向,数据线与阳极层、触控电极有交叠,与数据线有交叠的第一感测部和/或第二感测部设有开口结构。本发明可改善显示面板四方位色偏不一致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简称OLED)具有全固态、自发光、广视角、广色域、反应速度快、高发光效率、高亮度、高对比度、超薄、超轻、低功耗、工作温度范围广、可制作大尺寸与可挠曲的面板及制程简单等诸多优点,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柔性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市场上的关注与重视。
当视角从垂直屏幕的方向向平行于屏幕的方向变化时,OLED显示屏中的子像素亮度会发生变化,且亮度随视角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发生色偏。而当OLED显示屏中的某一发光子像素在不同视角下的色偏情况不一致时,也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改善显示面板四方位色偏不一致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数据线;阳极层,位于所述数据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发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子像素;触控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一所述触控电极包括至少第一感测部和与所述第一感测部交叉的第二感测部;所述第一感测部和所述第二感测部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包围至少一所述发光子像素;
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阳极层、所述触控电极有交叠,与所述数据线有交叠的所述第一感测部和/或所述第二感测部设有开口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数据线有交叠的所述第一感测部设有第一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开口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感测部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数据线有交叠的所述第二感测部设有第二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开口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感测部的中心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数据线未交叠的所述第一感测部和/或所述第二感测部在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还设有垫高金属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高金属层悬浮设置;或者,所述垫高金属层与所述第一感测部和所述第二感测部并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设置的所述第一感测部,以及沿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朝向相反,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平行且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交叉,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栅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数据线有交叠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数据线未交叠的区域为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记为d1,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记为d2,满足:d1>d2。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平坦化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发光层和触控层;驱动电路层位于基板的一侧;驱动电路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数据线;阳极层位于数据线远离基板的一侧;发光层位于阳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子像素;触控层位于发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一触控电极包括至少第一感测部和与第一感测部交叉的第二感测部;第一感测部和第二感测部在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包围至少一发光子像素;沿基板的厚度方向,数据线与阳极层、触控电极有交叠,与数据线有交叠的第一感测部和/或第二感测部设有开口结构。本发明通过在与数据线有交叠的第一感测部和/或第二感测部设置开口结构,改善显示面板四方位色偏不一致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一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虚线框中的一发光子像素的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发光子像素沿剖线A-A’方向截出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一发光子像素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发光子像素沿剖线A-A’方向截出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中的发光子像素沿剖线A-A’方向截出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基板 7 触控层
2 数据线 71 第一感测部
3 第一平坦化层 72 第二感测部
4 阳极层 711 第一开口结构
5 发光层 712 第二开口结构
6 第二平坦化层 8 垫高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说明书中的“或”、“或者”均可能表示“和”或者“或”。
在本申请的表示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表示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括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表示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表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表示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图1示出了一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虚线方框中的发光子像素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发光子像素沿剖线A-A’截出的剖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和设置于基板1’一侧的数据线2’、第一平坦化层3’、阳极层4’、发光层5’、第二平坦化层6’、触控层7’。其中,阳极层4’、发光层5’与阴极层(图中未示出,置于发光层5’远离基板1’的一侧)构成发光器件。其中,数据线2’用于向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数据信号,利用像素驱动电路向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以驱动发光子像素的发光层5’。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层和阳极层4’注入到发光层5’,在发光层5’内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从而使发光层5’发出可见光。
在一发光子像素中,由于数据线2’与阳极层4’在沿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存在交叠,因此阳极层4’出现与数据线2’有交叠的部分与基板1’的垂直距离相对较远,而阳极层4’中未与数据线2’有交叠的部分与基板1’的垂直距离相对较近,即阳极层4’在基板上不平整,从剖面图上看阳极层4’在基板1’上高低不平。当在不平整的阳极层4’上方继续制备发光层5’时,发光层5’也会出现相应的不平整,即发光层5’在基板1’上高低不平。
因此,显示面板上出现四方位色偏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为:阳极层4’在基板1’上不平整,导致设置于其上方的发光层5’不平整,发光层5’不平整导致发光时的出射光线不同角度下出射光线强度不同,与数据线2’有交叠的发光层5’部分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光衰相对较大,而与数据线2’无交叠的发光层5’部分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光衰相对较小,发光层5’不平整导致在不同方向相同的倾角下的光衰差异会出现四方位色偏不一致问题,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阳极层、发光层及触控层。驱动电路层位于基板的一侧,驱动电路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数据线;阳极层位于数据线远离基板的一侧;发光层位于阳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子像素;触控层位于发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一触控电极包括至少第一感测部和与第一感测部交叉的第二感测部;第一感测部和第二感测部在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包围至少一发光子像素;其中,沿基板的厚度方向,数据线与阳极层、触控电极有交叠,与数据线有交叠的第一感测部和/或第二感测部设有开口结构。
通过在与数据线有交叠的第一感测部和/或第二感测部上设置开口结构,使得与数据线有交叠的发光层部分在大角度小的光衰程度减小,进而减小有机发光层在不同方位上相同倾斜角度视角下的亮度差异,降低不同方位相同倾斜角度视角下的色偏差异,改善四方位色偏不一致的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子像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沿剖线A-A’方向截出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1;
驱动电路层,位于基板1的一侧;驱动电路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数据线2;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沿纸面的上下方向,本实施例中仅示出驱动电路中的数据线,其他功能层未示出,数据线用于向子像素传输显示信号,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
阳极层4,位于数据线2远离基板1的一侧;
发光层5,位于阳极层4远离基板1的一侧;发光层5包括多个发光子像素;
触控层7,位于发光层5远离阳极层4的一侧;触控层7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一触控电极包括至少第一感测部71和与第一感测部71交叉的第二感测部72;第一感测部71和第二感测部72在基板1上的垂直投影包围发光子像素;
沿基板1的厚度方向,数据线2与阳极层4、触控电极有交叠,与数据线2有交叠的第一感测部71和第二感测部72设有开口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示出显示面板上的一个发光子像素其平面与剖面的示意图,实际面板上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子像素和多条数据线,其余发光子像素与数据线特征设置可同上述发光子像素的特征设置。其中,阳极与数据线之间存在交叠,此设置指可提高阳极的设置密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中发光子像素的密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如图5所示,发光层5与数据线2交叠的区域为第一区域,发光层5与数据线2未交叠的区域为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发光层5与基板1的垂直距离记为d1,在第二区域,发光层5与基板1的垂直距离记为d2,满足:d1>d2。即阳极层4与数据线2有交叠的部分的距离基板1较远,而阳极层4与数据线2无交叠的部分的距离基板1较近,阳极层4不同位置到基板1的垂直距离有差异,阳极层4由于与数据线2有交叠使其在基板1上不平整。当在阳极层4的上方形成发光层5时,发光层5也会不平整,因此在不同方向上以相同倾斜角度观看显示面板时,发光层5有亮度差异。
尤其是与数据线2有交叠的部分的发光层5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发光层5相对基板1有相对较大的倾斜角度,在倾角越大时,该区域的亮度衰减越大。通过将与数据线2交叠部分的第一感测部71和第二感测部72设置开口结构,使得交叠部分的发光层5可通过开口部分出射光线,即减小交叠部分发光层5的光衰程度,减小发光层5在不同方位上相同倾斜角度视角下的亮度差异,改善不同方位相同倾斜角度下的色偏差异,改善显示面板的四方位色偏不一致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
具体地,基板1可以为柔性基板或刚性基板,其中,当基板1为刚性基板时,基板1的材料可以为玻璃、硅或石英等;当基板1为柔性基板时,基板1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等,但并不限于此,基板1还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材料。
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与相应发光子像素电连接,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相应子像素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则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还包括位于基板1上的缓冲层、位于缓冲层上的有源层、位于有源层上的栅极绝缘层、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一金属层上的电容介质层、位于电容介质层上的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上的层间绝缘层、位于层间绝缘层上的第三金属层以及位于第三金属层上的钝化层。其中,第一金属层可以形成栅电极(栅极金属层)、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和扫描线,第二金属层可以形成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第三金属层包括源漏电极(源漏金属层)、数据线、初始化电压信号线和电源电压信号线等。其中,有源层、栅极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的部分和第三金属层的部分形成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扫描线与晶体管的栅电极电连接,以实现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源漏电极与数据线、初始化电压线或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以实现传输数据电压、初始化电压或电源电压等。
缓冲层可以由例如氮化硅、氧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或例如亚克力、聚酰亚胺等有机材料。缓冲层可以包括单层或多层。有源层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源极区与漏极区域之间为沟道区域。有源层可以是非晶硅、多晶硅或金属氧化物等半导体材料。栅极绝缘层可以为氧化硅、氮化硅的无机层,且可设置为单层或多层。形成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可以包括金、银、铜、镍等单层或多层。同理,形成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可以为金、银、铜、镍等单层或多层。电容介质层和层间绝缘层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无机绝缘层形成,或是绝缘有机层形成。
继续参考图5,数据线2远离基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平坦化层3。第一平坦化层3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有机绝缘层,以起到绝缘和平坦化的作用。第一平坦化层3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亚克力中的至少一种。
发光子像素可以包括多种发光子像素,示例性地,发光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实施例对不同发光单元的组合形式不进行具体限定。通过蒸镀工艺形成各发光子像素的发光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发光层5靠近基板1的一侧还设有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在发光层5远离基板1的一侧还设有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提高电子和空穴的传输效率。
阳极层4可以为透明电极或反射电极。当阳极层4为透明电极时,阳极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锌(ZnO)等。当阳极材料为反射电极时,阳极材料可以为银(Ag)、镁(Mg)、铝(Al)、铂(Pt)、金(Au)中的一种或多种。阴极层可以由为透明电极,例如为氧化铟锡(ITO)。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的第一感测部71设有第一开口结构711,第一开口结构711位于第一感测部71的中心位置;触控电极的第二感测部72设有第二开口结构712,第二开口结构712位于第二感测部72的中心位置。
通过将开口结构设置在第一感测部71或第二感测部72的中心位置,可简化刻蚀开口结构时的工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开口结构的设置也可以设置在数据线2与第一感测部71或第二感测部72相交叠的部分处,对于开口结构的具体位置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开口结构为长方形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开口结构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椭圆形等形状,具体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开口结构的形状。
请参阅图4,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感测部71,以及沿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设置的第二感测部72,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且朝向相反,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平行且朝向相反,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交叉,第二方向与第四方向交叉。换言之,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感测部71和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感测部72形成一包围发光子像素的触控电极。在未显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他发光子像素中,触控电极的设置可同上述设置,可得到触控电极可以为网状结构。
如图6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数据线2未交叠的第一感测部71和/或第二感测部72靠近基板1的一侧还设有垫高金属层8,以增大与数据线2无交叠的第一感测部71和第二感测部72的高度,通过增加第一感测部71和/或第二感测部72的高度,使得与数据线2无交叠处的发光层5在大倾斜角下的亮度衰增大,使得与数据线2有交叠处的发光层的亮度衰减程度相当,使得四方位色偏程度一致,使得改善四方位色偏优化的视角角度更大。
其中,垫高金属层8可以悬浮设置,或与第一感测部71和/或第二感测部72并联设置。悬浮设置是未向垫高金属层8提供电信号的设置,并联设置是可向垫高金属层8提供与感测电极相同的电信号。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平坦化层6,位于发光层5远离基板1的一侧。第二平坦化层6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有机绝缘材料,以起到绝缘和平坦化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膜层结构,附图中仅示出了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而在实际应用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其他功能膜层结构。示例性地,例如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图中未示出),像素定义层用于限定发光像素的位置,像素定义层可由苯并环丁烯、丙烯聚合物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像素定义层设有像素开口,阳极层4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像素开口中,然后在暴露出像素开口的阳极层4上依次形成发光层5,以与其下方的阳极层4实现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图中未示出),位于第二平坦化层6远离基板1的一侧,封装层用于封装发光层5,以防止水氧等侵蚀发光层5,造成显示失效,提高显示面板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可以包括交叠设置的无机层和有机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可取得上述显示面板的所有技术效果,即改善面板四方位色偏问题,提升显示面板显示效果。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电视、平板电脑、台式电脑、广告牌、游戏机、车载显示屏等。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发光层和触控层;驱动电路层位于基板的一侧;驱动电路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数据线;阳极层位于数据线远离基板的一侧;发光层位于阳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子像素;触控层位于发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一触控电极包括至少第一感测部和与第一感测部交叉的第二感测部;第一感测部和第二感测部在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包围至少一发光子像素;沿基板的厚度方向,数据线与阳极层、触控电极有交叠,与数据线有交叠的第一感测部和/或第二感测部设有开口结构。本发明通过在与数据线有交叠的第一感测部和/或第二感测部设置开口结构,改善与数据线有交叠的发光层在大角度下的光衰程度,改善显示面板四方位色偏不一致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提高产品良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数据线;
阳极层,位于所述数据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发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子像素;
触控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一所述触控电极包括至少第一感测部和与所述第一感测部交叉的第二感测部;所述第一感测部和所述第二感测部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包围至少一所述发光子像素;
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阳极层、所述触控电极有交叠,与所述数据线有交叠的所述第一感测部和/或所述第二感测部设有开口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数据线有交叠的所述第一感测部设有第一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开口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感测部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数据线有交叠的所述第二感测部设有第二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开口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感测部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数据线未交叠的所述第一感测部和/或所述第二感测部在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还设有垫高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金属层悬浮设置;或者,
所述垫高金属层与所述第一感测部和所述第二感测部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设置的所述第一感测部,以及沿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朝向相反,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平行且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交叉,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栅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数据线有交叠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数据线未交叠的区域为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记为d1,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记为d2,满足:d1>d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平坦化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763681.2A 2023-12-20 2023-12-2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6420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3681.2A CN117642012A (zh) 2023-12-20 2023-12-2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3681.2A CN117642012A (zh) 2023-12-20 2023-12-2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2012A true CN117642012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1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63681.2A Pending CN117642012A (zh) 2023-12-20 2023-12-2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20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438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EP1648032B1 (en)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585672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7518147B2 (en)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6781320B2 (en) Active matrix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KR100426031B1 (ko) 능동행렬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7893610B2 (en) Tandem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10964772B2 (en) OLED pl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1524945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081663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4752482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US20210159287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165038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 layer on cathode layer
CN112714955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US2022011548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6782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CN111627962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7745992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having electrode separator and light shielding pattern
US1127674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22366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5425053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20472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069043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208648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547265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