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1680A - 多控开关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控开关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1680A
CN117641680A CN202311641963.5A CN202311641963A CN117641680A CN 117641680 A CN117641680 A CN 117641680A CN 202311641963 A CN202311641963 A CN 202311641963A CN 117641680 A CN117641680 A CN 117641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diode
switching element
switching
pow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19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孟
杨涛
徐门俊
胡文涛
沈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19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16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1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1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Keying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控开关系统,涉及开关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所述多控开关系统包括: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包括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

Description

多控开关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控开关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开关来控制负载的通断情况。其中,针对同一个负载而言,可以通过设计多控开关系统,使得安装于不同位置处的开关能够控制同一个负载的通断情况。
在相关技术中,当智能开关组件和机械开关组件同时控制同一负载的通断时,通常由机械开关组件向智能开关组件发送通断信号,智能开关组件接收到通讯信号后确定当前负载的通断状态,从而执行对应的开关操作。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由于通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存在信号传输延迟,因而降低开关的灵敏度,进而降低了开关控制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控开关系统,能够提高开关控制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种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控开关系统包括: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包括第二开关元件;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分别是火线和零线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所述第一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还包括第三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
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线,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线,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所述第三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所述第四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还用于连接第三电力线,所述第三电力线是所述火线中的第一火线,所述第一电力线是所述火线中的第二火线,所述第二电力线是所述零线;或者,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还用于连接第四电力线,所述第四电力线是所述火线中的第一火线,所述第二电力线是所述火线中的第二火线,所述第一电力线是所述零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还包括开态取电电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连接所述开态取电电路的取电端,所述开态取电电路的公共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连接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输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三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
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线,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线,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以使所述第三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所述第三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所述第四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控开关系统中还包括第三开关组件和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组件包括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线,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动触点,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火线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的第二端与所述零线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火线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的第二端与所述零线接线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包括继电器、双掷开关、双向可控硅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包括继电器、双掷开关、双向可控硅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经过电力负载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线,或者,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经过电力负载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对多控开关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以设计两个开关组件为例,在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的情况下,将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也即,通过将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串联的方式,一方面,在第一开关组件未接入火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之间形成的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之间获得电能供应,降低了电路布局难度;另一方面,该串联的方式能够使第一开关组件无需接收第二开关组件发送的通讯讯号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第二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提高了开关的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
首先,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简单介绍:
负载:负载是指连接在电路中的电源两端的电子元件。若电路中没有负载而直接把电源两极相连,此连接被称为短路。常用的负载有电阻、引擎和灯泡等可消耗功率的元件。负载也可以是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电动机能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阻能把电能转换成热能,电灯泡能把电能转换成热能和光能,扬声器能把电能转换成声能。电动机、电阻、电灯泡、扬声器等都叫做负载。
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位:位通常指一个开关中的按键数量,例如:开关A中包含开关按键1和开关按键2,开关按键1用于控制灯泡a,开关按键2用于控制灯泡b,此时开关A即为可称为二位开关。
多控:多控通常指多个开关共同控制同一负载的通断情况,例如:开关a和开关b共同用于控制灯泡1的开关情况,此时,开关a和开关b即可组成双控开关系统,又例如:开关a、开关b和开关c共同用于控制灯泡2的开关情况,此时,开关a、开关b和开关c即可组成三控开关系统。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控开关系统中包括第一开关组件110、和第二开关组件120和第一负载13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110中包括第一开关元件111和第一开关控制电路112,第二开关组件120中包括第二开关元件121,第一开关元件111和第二开关元件121共同控制第一负载130的通断状态。
其中,第二开关元件121的动触点1211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131,第二开关元件121的第一静触点1212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11的第一静触点1111,第二开关元件121的第二静触点1213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11的第二静触点1112,第一开关元件1111的动触点1113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132,其中,第一电力线131和第二电力线132分别是火线和零线中的一个,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电力线131为火线,第二电力线132为零线为例。
第一开关控制电路112的取电端1121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11的第一静触点1111和第二静触点1112,以使第一开关控制电路112能够经过第一支路141和第二支路142中的一个从而在第一电力线131和第二电力线132之间获得电能供应。
其中,第一开关控制电路112控制电磁线圈,从而使得电磁线圈通过电磁力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111的开关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以及信号,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结合上述介绍和应用场景示意图,对本申请的多控开关系统架构进行说明,以该架构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多控开关系统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架构包括如下内容。
多控开关系统包括: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其中,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组件包括第二开关元件。
其中,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第一电力线和第二电力线分别是火线和零线中的一个,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以使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的一个在第一电力线和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第一支路为经过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第二支路为经过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
示意性的,开关系统是指用于控制负载通断状态的系统。
可选地,开关系统包括零火开关系统、单火开关系统、单零火开关系统中任意一种。其中,单火开关只控制火线,零火开关只控制零线,而单零火开关可以同时控制火线和零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控开关系统是指针对同一个负载可存在至少两个开关共同控制该负载的开关状态所对应的系统。
示意性的,第一开关元件是指第一开关组件中用于控制负载通断状态的电子元件,第二开关元件是指第二开关组件中用于控制同一负载通断状态的电子元件。
可选地,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可用于控制同一负载,例如: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同时控制灯泡A,当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点亮灯泡A后,可控制第二开关关闭灯泡A;或者,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控制不同负载。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负载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开关组件包括电子开关组件和机械开关组件。
其中,电子开关组件通过电子元件控制电流的开关状态。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生成电子信号(如:电压或电流)来触发电子开关组件中的开关元件执行开关动作。可选地,开关动作包括开启动作和关闭动作中任意一种。
其中,机械开关组件则是通过机械结构(如:开关杆、弹簧、触点等)来手动打开或手动断开电路。
示意性的,第一开关控制电路是指由控制芯片和关态取电电路构成的电路结构。其中,关态取电电路用于给控制芯片进行上电,从而通过控制芯片来控制第一开关组件的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
示意性的,开态控制电路和关态控制电路是两种不同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其区别主要体现在继电器的触点状态和取电方式上。开态控制电路是指在继电器的触点处于开态时,继电器的线圈才会通电工作。也就是说,只有在继电器的触点打开时,继电器才会取电,进行动作。关态控制电路是指在继电器的触点处于闭态时,继电器的线圈才会通电工作。也就是说,只有在继电器的触点关闭时,继电器才会取电,进行动作。两种控制电路的区别在于继电器触点的初始状态和取电方式。在开态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触点初始状态是打开的,需要通过通电才能将触点关闭。而在关态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触点初始状态是关闭的,需要通过通电才能将触点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态取电电路或者关态取电电路可实现为交流-直流转换电路(AC-DC转换器)。其中,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用于将接收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入控制芯片。
可选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隔离式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以及非隔离式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两种类型。
可选地,开关元件包括继电器、双掷开关、双向可控硅中的一种。
可选地,在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情况下,第二开关组件中可包括其他开关控制电路,也即,该情况下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均属于电子开关组件;或者,第二开关组件中不包括开关控制电路,也即,第一开关组件为电子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为机械开关组件。
示意性的,电力线是指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包括零线和火线中的一种。也即,第一电力线为火线时,第二电力线为零线;当第一电力线为零线时,第二电力线为火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连接第一电力线,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连接第二电力线,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该连接方式可使得在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之间形成第一支路,在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之间形成第二支路,进而使得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通过第一支路或者第二支路中其中一条电路支路在火线和零线之间获取电能供应。
也即,当火线电势高于零线电势时,电流从火线经由第一支路或者第二支路流向零线;当火线电势低于零线电势时,电流从零线经由第一支路或者第二支路流向火线。
当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在零线和火线之间获取电能供应后,控制第一开关组件中电磁线圈,从而通过电磁线圈中的电磁力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示意性的,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210和第二开关组件22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210中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211和第一开关元件212,第一开关控制电路211中包括信号输出端21,用于输出开关控制信号,第一开关组件210中还包括电磁线圈213,当第一开关开控制电路211经由上述方式获取电能供应后,在第一开关控制电路211的信号输出端21连接电磁线圈213,通过控制电磁线圈213中触点的开合状态,从而使得第一开关元件212的开关状态受第一开关控制电路211控制。
示意性的,电力负载是指连接到电路或设备上的电阻、电感、电容、灯泡、电动机等元件,它们消耗或利用电路中的电流和电能,从而实现相应的元件功能,例如:当电力负载实现为灯泡的情况下,通过消耗电路中的电能从而实现照明。在电路中,电力负载是电流通过的部分,它对电流和电压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经过电力负载的两端连接第二电力线,或者,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经过电力负载的两端连接第一电力线。
可选地,当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共同控制电力负载的情况下,电力负载可与第一开关元件连接,即,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经过电力负载的两端连接第二电力线,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元件212的动触点2121经过电力负载230的两端连接第二电力线240。
可选地,电力负载也可与第二开关元件连接,即,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经过电力负载的两端连接第一电力线。示意性的,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310、第二开关组件320和电力负载330,其中,第二开关组件320中包括第二开关元件321,第二开关元件321的动触点31经过电力负载330的两端连接第一电力线340,其中,第一电力线340实现为零线。
可选地,在多控开关系统中,元件之间直接通过导线连接,例如:将开关与负载直接通过导线连接;或者,元件之间将导线通过接线端子连接,例如:开关元件1和开关元件2之间包括接线端子L11,导线穿过接线端子L11将开关元件1和开关元件2进行连接。
其中,开关元件与元件开关之间的接线端子的作用是将多个开关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开关电路。这样可以通过一个开关来同时控制多个电器设备或电路的开关状态。
示意性的,在多控开关系统中,还包括零线接线端和火线接线端。
其中,零线接线端是指开关电路中的开关连接到零线上时所对应的接线端子。
其中,火线接线端是指开关中的开关连接到火线上时所对应的接线端子。
示意性的,零线接线端所应用的接线端子是单独用于连接零线的指定端口,也即,该接线端子仅用于与连接零线,此时,该接线端子也称为零线端口。
可选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是隔离控制电路或者非隔离控制电路。
其中,隔离控制电路是指使用变压器将各种不同电压(如:48伏特,24伏特,12伏特等)通过变压器将电压降到所需要的电压,然后作为负载供电使用的电路。
非隔离控制电路是将各种不同电压直接引入到电子电路,再通过电子元件进行升降压输出的电路,其中,输入输出是通过电子元件直接连接的,中间并没有经过变压器等带隔离性的器件,因此称非隔离控制电路。
示意性的,当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由状态检测电路,其中,状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第二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以此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
在一个可实现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关组件中将第一状态检测电路与第一支路连接,将第二状态检测电路与第二支路连接,当第一开关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支路获取电能供应的情况下,第一状态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连接,当第一开关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支路获取电能供应的情况下,第一状态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在对多控开关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以设计两个开关组件为例,在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的情况下,将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也即,通过将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串联的方式,一方面,在第一开关组件未接入火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之间形成的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之间获得电能供应,降低了电路布局难度;另一方面,该串联的方式能够使第一开关组件无需接收第二开关组件发送的通讯讯号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第二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提高了开关的控制效率。
下面,对几种不同的开关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零火系统
示意性的,多控开关系统除上述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外,还可设置其他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更多的电力负载,本实施例仅以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三开关元件,第二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为例进行说明。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零火双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410、第二开关组件420、第一电力负载430和第二电力负载44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410中还包括第三开关元件411,第二开关组件420中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421,第四开关元件421的动触点4211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41,第四开关元件421的第一静触点4212连接第三开关元件411的第一静触点4111,第四开关元件421的第二静触点4213连接第三开关元件411的第二静触点4112,第三开关元件411的动触点4113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42。
可选地,第一电力线41实现为火线,第二电力线42实现为零线;或者,第一电力线41实现为零线,第二电力线42实现为火线。本实施例以第一电力线41实现为火线,第二电力线实现为零线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
示意性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形成第一接口电路,其中,第一接口电路可实现为整流桥,也称为桥堆(Bridge Rectifier),是一种电子元件,常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桥堆由四个二极管组成,可以将交流电的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分别转换为直流电的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因此,开关取电回路的电流流向可以从零线接线端流向火线接线端,以及从火线接线端流想零线接线端两种情况。
示意性的,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形成第二接口电路,其中,第二接口电路实现为半流桥,也称为半桥堆(Half Bridge Rectifier),是桥堆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两个二极管和两个开关管(通常为MOSFET)组成。半桥堆主要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提供稳定的直流输出,同时具备对电能的整流和控制能力,以及高效能的转换特性。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510和第二开关组件52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510中包括第一开关元件511和第三开关元件512,第二开关组件520中包括第二开关元件521和第四开关元件522,此外,第一开关组件510中还包括关态取电电路530(未画出控制芯片,其中,控制芯片与关态取电电路实现为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第一接口电路540和第二接口电路550,第一接口电路540中包括第一二极管51、第二二极管52、第三二极管53和第四二极管54,第二接口电路550中包括第五二极管55和第六二极管56,第一二极管51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52的负极,第二二极管52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53的正极,第三二极管53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54的正极,第四二极管54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51的负极,第一二极管51的负极还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530的取电端531,第二二极管52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元件511的第一静触点5111,第三二极管53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530的公共端532,第四二极管54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元件511的第二静触点5112;第五二极管55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56的负极,第五二极管55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530的取电端531,第六二极管56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530的公共端532,此外,图5中导线中的方块均表示为接线端子。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610和第二开关组件62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610中包括第一开关元件611和第三开关元件613,第二开关组件620中包括第二开关元件621和第四开关元件622,其中,第一开关元件611和第二开关元件621共同控制第一电力负载630的通断情况,第三开关元件612和第四开关元件622共同控制第二电力负载640的通断情况。第一开关组件610中还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61、第一接口电路62和第二接口电路63。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开关组件可实现为与第一开关组件结构相同的开关组件,也即,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均实现为电子开关组件,示意性的,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提供的多控零火开关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710和第二开关组件72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710中包括第一开关元件711和第三开关元件712,第二开关组件720中包括第三开关元件721和第四开关元件722,此外,第一开关组件710中还包括关态取电电路71、接口电路72和接口电路73,第二开关组件720中还包括关态取电电路74、接口电路75和接口电路76,其中,接口电路72和接口电路75属于同种类型接口电路,接口电路73和接口电路76属于同种类型接口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件还包括第三开关元件,第二开关组件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还分别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以使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中的一个在第一电力线和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第三支路为经过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第四支路为经过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
示意性的,当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三开关元件并行连接至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的情况下,除了可以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为第一开关控制电路提供电能供应外,还能根据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对应生成的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中的一条获取电能供应。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8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810和第二开关组件820,第一开关组件810中包括第三开关元件811,第二开关组件820中包括第四开关元件821,第一开关组件810中还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812,第一开关控制电路812的取电端8121分别连接第三开关元件811的第一静触点8111和第二静触点8112,使得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中的一个在第一电力线85和第二电力线86之间获得电能供应,其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与上述图1中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支路880为经过第三开关元件811的第一静触点8111和第四开关元件821的第一静触点8212的电路支路,第四支路为经过第三开关元件811的第二静触点8112和第四开关元件812的第二静触点8212的电路支路。
示意性的,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控制端和第三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控制端,当第一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上述四条支路中其中一条在零线与火线之间获取电能供应后,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和第三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均受第一开关控制电路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八二极管的负极,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九二极管的正极,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二极管的正极,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负极,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
示意性的,将通过第三接口电路将第三开关元件与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进行连接,实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分别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中的一个在零线与火线之间获取电能供应。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零火开关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9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910和第二开关组件92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910中包括第一开关元件911和第三开关元件912,第二开关组件920中包括第二开关元件921和第四开关元件922,其中,第一开关元件911和第二开关元件921共同控制第一电力负载930,第三开关元件912和第四开关元件922共同控制第二电力负载940。
其中,第一开关组件910中还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91、第一接口电路92(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第二接口电路93(包括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和第三接口电路94,其中,第一接口电路92和第二接口电路93的连接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在赘述。
其中,第三接口电路94中包括第七二极管941、第八二极管942、第九二极管943和第十二极管944;第七二极管941的正极连接第八二极管942的负极,第八二极管942的正极连接第九二极管943的正极,第九二极管943的负极连接第十二极管944的正极,第十二极管944的负极连接第七二极管941的负极,第七二极管941的负极还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91的取电端901,第八二极管942的负极连接第三开关元件912的第一静触点9111,第九二极管943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91的公共端902,第十二极管944的正极连接第三开关元件912的第二静触点9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包括继电器、双掷开关、双向可控硅中的一种;第二开关元件包括继电器、双掷开关、双向可控硅中的一种。
一组转换继电器可采用两个双向可控硅进行替代,并且使用驱动控制电路驱动双向可控硅,用于控制负载的开关状态。
其中,驱动控制电路是指具有开关功能的电子模块,用于对双向可控硅之间进行电路隔离和信号驱动。
示意性的,驱动控制电路可实现为开态驱动控制电路和关态驱动控制电路中任意一种。
示意性的,开态控制电路和关态控制电路是两种不同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其区别主要体现在继电器的触点状态和取电方式上。开态控制电路是指在继电器的触点处于开态时,继电器的线圈才会通电工作。也就是说,只有在继电器的触点打开时,继电器才会取电,进行动作。关态控制电路是指在继电器的触点处于闭态时,继电器的线圈才会通电工作。也就是说,只有在继电器的触点关闭时,继电器才会取电,进行动作。两种控制电路的区别在于继电器触点的初始状态和取电方式。在开态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触点初始状态是打开的,需要通过通电才能将触点关闭。而在关态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触点初始状态是关闭的,需要通过通电才能将触点打开。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0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1010和第二开关组件102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1010中包括双向可控硅1011和双向可控硅1012,用于替代第一开关元件,以及包括双向可控硅1013和双向可控硅1014,用于替代第三开关元件,并且,第一开关组件1010中还包括驱动控制电路1001、驱动控制电路1002、驱动控制电路1003和驱动控制电路1004,分别用于控制双向可控硅1011、双向可控硅1012、双向可控硅1013和双向可控硅1014。其中,驱动控制电路1001、驱动控制电路1002、驱动控制电路1003和驱动控制电路1004实现为开态隔离驱动控制电路。第一开关组件1010中还包括关态取电电路1015。
其中,驱动控制电路1001、驱动控制电路1002、驱动控制电路1003和驱动控制电路1004不具备为第一开关控制电路1015中的控制芯片获取电能供应的能力。
示意性的,上面均为双控开关为例进行说明,下面对多控开关(以三控为例)进行简单介绍,也即,在原有的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的基础上增加第三开关组件。
可选地,第三开关组件包括电子开关组件或者机械开关组件中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控开关系统中还包括第三开关组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第三开关组件包括第六开关元件,第六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五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用于输出开关控制信号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第五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控制端,以使第五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与第一开关元件保持一致。
示意性的,第一开关组件中包括第五开关元件,第三开关组件中包括第六开关元件,第五开关元件受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控制,使其与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保持一致。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1110、第二开关组件1120和第三开关组件113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1110中包括第一开关元件1121和第五开关元件1122,第三开关组件1130中包括第六开关元件1131,第六开关元件1131的动触点11311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六开关元件1131的第一静触点11312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121的动触点1101,第六开关元件1131的第二静触点11313连接第五开关元件1122的动触点1102,第五开关元件1122的第一静触点1103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121的第二静触点1104,第五开关元件1122的第二静触点1105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121的第一静触点1106,第一开关控制电路中包括关态取电电路1123,关态取电电路1123中的控制芯片通过电磁线圈控制第五开关元件1122的开关状态,以使第五开关元件1122的开关状态与第一开关元件1121保持一致。
下面,对三控开关系统实现多路取电的电路结构进行简单介绍。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2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1210、第二开关组件1220和第三开关组件123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1210中包括第三接口电路1211和第三开关元件1212,用于通过第三接口电路1211将第三开关元件1212和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连接,具体连接过程可参考上述实施例,值得注意的是,图12中的多个接口电路所对应的接地线相连。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在对多控开关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以设计两个开关组件为例,在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的情况下,将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也即,通过将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串联的方式,一方面,在第一开关组件未接入火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之间形成的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之间获得电能供应,降低了电路布局难度;另一方面,该串联的方式能够使第一开关组件无需接收第二开关组件发送的通讯讯号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第二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提高了开关的控制效率。
下面,对单零火开关进行详细说明。
·多控单零火开关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件还包括开态取电电路,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连接开态取电电路的取电端,开态取电电路的公共端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
示意性的,第一开关组件中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第一开关控制电路中包括控制芯片和关态取电电路,此外,在单零火开关系统中,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开态取电电路,用于为控制芯片提供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输入端。
示意性的,开态取电电路以及关态取电电路可实现为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可选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隔离式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以及非隔离式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中一种。
也即,第一开关组件中包括隔离式或者非隔离式开态取电电路以及隔离式或者非隔离式关态取电电路。
示意性的,当多控开关系统实现为单零火开关系统的情况下,单零火开关系统可以实现为单火开关系统和零火开关系统。
其中,单火开关系统与零火开关系统之间的区别在于,在单火开关系统中,对控制芯片进行上电的取电开关回路中会经过电力负载,但在零火开关系统中,对控制芯片进行上电的取电开关回路中不经过负电力载。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单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3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1310和的第二开关组件132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1310中包括开态取电电路1311、关态取电电路1312和第一开关元件1313,其中,第一开关元件1313的动触点13131连接开态取电电路1311的取电端13111,开态取电电路1311的公共端13112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1330。
其中,当第二电力线实现为火线时,在作为单火开关系统的情况下,关态取电电路不接零线,此时通过关态取电电路为控制芯片提供电能;在作为零火开关系统的情况下,关态取电电路接零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三开关元件,第二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二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以使第三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中的一个在第一电力线和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第三支路为经过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第四支路为经过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第二开关控制电路用于输出开关控制信号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控制。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单零火开关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4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1410和第二开关组件1420,第一开关组件1410中还包括第二开关控制电路1411和第三开关元件1412,第二开关组件1420中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1421;第四开关元件1421的动触点14211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四开关元件1421的第一静触点14212连接第三开关元件1412的第一静触点14121,第四开关元件1421的第二静触点14213连接第三开关元件1412的第二静触点14122,第二开关控制电路1411的取电端14111连接第三开关元件1412的动触点14123,以使第三开关控制电路1412能够经过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中的一个在第一电力线和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其中,第一组接地端包括接地端1401、接地端1402和接地端1403,三者相连并共同接地;第二组接地端包括:接地端1404和接地端1405两者相连;第一组接地端和第二组接地端可以相连或者不相连。
其中,第三支路为经过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第四支路为经过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
示意性的,第二控开关控制电路实现为开态取电电路,且为隔离式交流-直流转换电路。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单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5所示,当前显示第一开关组件1510和第二开关组件1520,通过双向可控硅1511和双向可控硅1512替换第一开关元件,并通过双向可控硅1513和双向可控硅1514替换第三开关元件,并且,在第一开关组件1510中在关态取电电路1515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态隔离驱动控制电路1521、开态隔离驱动控制电路1522、开态隔离驱动控制电路1523和开态隔离驱动控制电路1524,分别用于控制双向可控硅1511、双向可控硅1512、双向可控硅1513和双向可控硅1514。
示意性的,开态隔离驱动控制电路1521、开态隔离驱动控制电路1522、开态隔离驱动控制电路1523和开态隔离驱动控制电路1524具备为控制芯片进行隔离取电的能力。
下面,对多控单零火开关系统实现为三控开关系统为例进行介绍。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单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6所示,当前包括第一开关组件1610、第二开关组件1620和第三开关组件1630,其中,第一开关组件1610中包括电磁线圈1611,用于控制第三开关元件1612的开关状态。
下面,对多控单零火系统实现为三控开关系统,且多路取电为例进行介绍。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单零火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7所示,当前包括第一开关组件1710、第二开关组件1720和第三开关组件1730,其中,接地端171、接地端172、接地端173、接地端174、接地端175和接地端176连接在一起,共同接地;或者接地端171、接地端173、接地端174、接地端175和接地端176连接在一起,共同接地。
下面对输入电压为380伏的情况下,且零线端子未与零线联机的情况进行说明,其中,一路取电可以防止损坏开关,下面对二路取电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还用于连接第三电力线,第三电力线是火线中的第一火线,第一电力线是火线中的第二火线,第二电力线是零线;或者,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还用于连接第四电力线,第四电力线是火线中的第一火线,第二电力线是火线中的第二火线,第一电力线是零线。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8所示,当前包括第一开关组件1810和第二开关组件1820,其中,包括第一火线1811(0度)和第二火线1812(120度),当第一火线4811的电压高于第二火线1812的电压时,电流无法从第一火线1811流向第二火线1812,第一开关组件1810中包括关态取电电路1813,其输入电压为220伏,此时,关态取电电路1813不会被烧坏,若输入电压为380伏时,关态取电电路1813将被烧坏。
下面,对一路取电进行介绍。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如图19所示,当前包括第一开关组件1910和第二开关组件1920,此外,还包括第一火线1911(0度)和第二火线1912(120度),零线端子未与零线接线端连接,当第一火线接线端1911电压高于第二火线1912时,电流无法从第一火线191流向第二火线192,第一开关组件1910中还包括关态取电电路1913,当输入电压为220伏,则关态取电电路1913不会损坏。
示意性的,对另一种电路结构进行介绍,示意性的,请参考图2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其中包括第一开关组件2010和第二开关组件2020,其中,包括第一火线2011(0度)和第二火线2012(120度),当第一火线2011的电压高于第二火线2012的电压时,电流无法从第一火线2011流向第二火线2012,第一开关组件2010中包括关态取电电路2013,其输入电压为220伏,此时,关态取电电路2013不会被烧坏,若输入电压为380伏时,关态取电电路2013将被烧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控开关系统,在对多控开关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以设计两个开关组件为例,在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的情况下,将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也即,通过将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串联的方式,一方面,在第一开关组件未接入火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之间形成的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之间获得电能供应,降低了电路布局难度;另一方面,该串联的方式能够使第一开关组件无需接收第二开关组件发送的通讯讯号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第二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提高了开关的控制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控开关系统包括: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包括第二开关元件;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一电力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第二电力线,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分别是火线和零线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所述第一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件还包括第三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
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线,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线,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所述第三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所述第四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还用于连接第三电力线,所述第三电力线是所述火线中的第一火线,所述第一电力线是所述火线中的第二火线,所述第二电力线是所述零线;或者,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还用于连接第四电力线,所述第四电力线是所述火线中的第一火线,所述第二电力线是所述火线中的第二火线,所述第一电力线是所述零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
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件还包括开态取电电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连接所述开态取电电路的取电端,所述开态取电电路的公共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的公共端连接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三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中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
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线,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
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电路的取电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动触点,以使所述第三开关控制电路能够经过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之间获得电能供应,所述第三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的电路支路,所述第四支路为经过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的电路支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控开关系统中还包括第三开关组件和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组件包括第六开关元件;
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线,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动触点,
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包括继电器、双掷开关、双向可控硅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包括继电器、双掷开关、双向可控硅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多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经过电力负载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线,或者,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动触点经过电力负载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线。
CN202311641963.5A 2023-11-30 2023-11-30 多控开关系统 Pending CN1176416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1963.5A CN117641680A (zh) 2023-11-30 2023-11-30 多控开关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1963.5A CN117641680A (zh) 2023-11-30 2023-11-30 多控开关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1680A true CN117641680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17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1963.5A Pending CN117641680A (zh) 2023-11-30 2023-11-30 多控开关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16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99218A (en) Solid state/electromechanical hybrid relay
US5774322A (en) Three wire power supply circuit
US7612469B2 (en) Dual-input redundant power supply
CA2427039C (en) High speed bi-directional solid state switch
CA2765943C (en)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two-way switch
US4678985A (en) Two-terminal line-powered control circuit
GB2178255A (en) Solid state power controller with leakage current shunt circuit
EP0418919A2 (en) Multicircuit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4844491A (zh) 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及单火线多控开关
EP3611840B1 (en) Ultra low emission solid state relay
CA2168707C (en) Two wire air gap off power supply circuit
CN117641680A (zh) 多控开关系统
CN109946598A (zh) 双控开关检测电路及装置
KR20000057100A (ko) 전자기기의 전원장치
CN114299677B (zh) 门铃控制电路
US7102253B2 (en) MOSFET based, high voltage, electronic relays for AC power switching and inductive loads
WO1995025384A1 (en) Switching circuit
CN215222154U (zh) 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及单火线多控开关
CN217486701U (zh) 一种控制多路单线开关的电路板
KR20200136250A (ko) 외부전원으로부터 공급되는 과전압을 차단하는 전력 변환 장치
CN220961620U (zh) 接线装置
JP2013109641A (ja) 2線式負荷制御装置
CN220249908U (zh) 隔离控制器、照明控制设备及照明系统
CN211557589U (zh)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CN110446318B (zh) 一种中途掣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