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9328A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组件和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639328A CN117639328A CN202211001430.6A CN202211001430A CN117639328A CN 117639328 A CN117639328 A CN 117639328A CN 202211001430 A CN202211001430 A CN 202211001430A CN 117639328 A CN117639328 A CN 1176393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manent magnet
- rotor assembly
- rotor
- length
- rotor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347 de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B].[Fe].[Nd] Chemical compound [B].[Fe].[Nd]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1172 neodymium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61 rare earth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2910 rare earth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alumane;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AlH3].[Cu]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2—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和电机。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多个第一永磁体和多个第二永磁体;转子铁芯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均沿周向布置,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中相邻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桥,第一隔磁桥沿转子铁芯的周向或径向延伸;多个第一永磁体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一安装槽内;多个第二永磁体设置于多个第二安装槽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组件和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永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效率高和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在相关技术中,永磁电机的专利包括铁芯和永磁体,为便于对永磁体进行安装和固定,可将永磁体内置于转子铁芯的内部。相邻的永磁体之间存在隔磁桥,但隔磁桥的位置设置不合理则会导致隔磁桥处漏磁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转子组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机。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多个第一永磁体和多个第二永磁体;转子铁芯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均沿周向布置,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中相邻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桥,第一隔磁桥沿转子铁芯的周向或径向延伸;多个第一永磁体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一安装槽内;多个第二永磁体设置于多个第二安装槽内。
本发明所提供的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其中,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槽为多个第一永磁体提供容纳空间,多个第二安装槽为多个第二永磁体提供容纳空间,转子铁芯上设置有多个永磁体,一方面,可以增大永磁体的分布范围,从而增大转子组件的磁通量,增强转子组件的磁性,另一方面,设置多个永磁体,可以提升聚磁效果,减小转子组件的体积。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桥从而能够减少转子组件的漏磁现象,同时,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并在每一个第一安装槽和每一个相邻的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桥,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的位置,从而改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的漏磁问题,提高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利用率,保证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
更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隔磁桥设置为沿转子铁芯的周向或径向延伸,从而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的位置,使第一隔磁桥进入磁饱和状态,进一步改善转子组件的漏磁问题,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从而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可以理解的是,为使转子组件正常运行,需要保证其提供足够的磁通量,相关技术中往往对漏磁现象更严重的转子组件布置更多的永磁体,以弥补漏磁造成的磁通量损失,而本申请通过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并在第一安装槽内设置第一永磁体,在第二安装槽内设置第二永磁体,在相邻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设置第一隔磁桥,从而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的位置,改善了转子组件的漏磁现象,进而减少了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用量,提高了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利用率。
具体地,多个第一永磁体在转子组件中呈辐射状分布,多个第二永磁体在转子组件中呈圆环状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和两个第一永磁体之间的第二永磁体呈“U”形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和两个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第一永磁体呈“Y”形分布,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则,从而便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转子组件上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所有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产生的磁通量相互叠加增强而不是削弱,确保了转子组件高效工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子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永磁体为铁氧体永磁,第一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积小于第二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积。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永磁体设置为铁氧体永磁体,将第二永磁体设置为磁能积大于第一永磁体的磁能积的永磁材料,进而使得第二永磁体的材料与第一永磁体的材料不同,并且使得第一永磁体材料的单位体积成本低于第二永磁体材料的单位体积成本。
第一永磁体可以设置为铁氧体永磁,第一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积小于第二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积,可以理解的是,最大磁能积可以衡量永磁体磁性能的强弱,具体地,最大磁能积可以表示为(BH)max,其中,B指的是永磁材料在退磁曲线上的磁感应强度,H指的是磁场强度,最大磁能积指的是永磁材料在退磁曲线上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在退磁曲线上的最大乘积。
具体地,铁氧体的最大磁能积小于100KJ/m3,第二永磁体可以设置为钕铁硼永磁或其他稀土永磁,钕铁硼的最大磁能积大于200KJ/m3,一方面,铁氧体永磁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使用范围广泛,可以降低转子组件的成本;另一方面,钕铁硼永磁或其他稀土永磁磁性能强,可以减小转子组件的体积;将两种材料混合使用,在保证永磁体性能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提升永磁体的性价比,从而利于降低转子组件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永磁体沿转子铁芯的周向布置;多个第二永磁体沿转子铁芯的周向布置,位于多个第一永磁体靠近转子铁芯的轴线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永磁体和多个第二永磁体沿转子铁芯的周向布置,从而便于第一隔磁桥的合理设置,能够在保证转子铁芯的圆周方向上均设置有永磁体的同时,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改善转子组件的漏磁现象,进而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保证圆周方向上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保证转子组件的正常运转。
将多个第二永磁体设置于多个第一永磁体靠近转子铁芯轴线的一侧,具体地,将第二永磁体的材料设置为钕铁硼,相比于铁氧体,最大磁能积更大,从而能够相比与铁氧体进一步增强转子磁通量。可以理解的是,在靠近轴线的位置设置最大磁能积更大的永磁材料,能够在提供磁通量的同时提高其抗退磁性能,从而提升转子组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永磁体相对于第二永磁体远离转子组件的轴线,从而将第一永磁体的材料设置为铁氧体,能够在保证转子组件磁性的同时,降低转子组件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永磁体与转子铁芯的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永磁体与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永磁体在径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的差为第一数值;第一数值大于0,且小于0.3倍的第三长度;或第一数值小于0。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转子铁芯的轴线与第一永磁体之间的最小距离设置为第一距离,将转子铁芯的轴线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最大距离的最大设置为第二距离,将第一永磁体的径向长度设置为第三长度,将第二距离和第一距离的差值设置为第一数值,控制第一数值大于0,且小于第三长度的0.3倍,或控制第一数值小于0,从而通过对第一数值的设置,对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转子组件内的空间进行合理设置,便于对第一隔磁桥的位置进行合理设置,进而提高永磁体在转子组件的空间利用率,改善转子组件的漏磁现象,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
进一步地,控制第一数值大于0,且小于第三长度的0.3倍,或控制第一数值小于0,可以减少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空间位置上的重叠,提高转子组件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避免对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浪费,提高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转子组件的成本,实现对转子组件的磁路的优化,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保证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保障转子组件的正常稳定运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永磁体和多个第二永磁体沿转子铁芯的周向交替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在转子铁芯的圆周方向上,将多个第一永磁体和多个第二永磁体交替设置,从而可以减少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转子组件内的占据空间,实现对转子组件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便于合理设置第一隔离桥的位置,改善转子组件的漏磁现象,进而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保证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保障转子组件的正常稳定运转。
具体地,多个第一永磁体在转子组件中呈辐射状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和两个第一永磁体之间的第二永磁体呈“U”形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和两个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第一永磁体呈“Y”形分布,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永磁体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则,从而便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转子组件上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所有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产生的磁通量相互叠加增强而不是削弱,确保了转子组件高效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永磁体与转子铁芯的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永磁体与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永磁体在径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的差为第二数值;第二数值大于0,且小于0.3倍的第三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转子铁芯的轴线与第一永磁体之间的最小距离设置为第一距离,将转子铁芯的轴线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最大距离设置为第二距离,将第一永磁体的径向长度设置为第三长度,将第二距离和第一距离的差值设置为第二数值,控制第二数值大于0,且小于第三长度的0.3倍,从而通过对第二数值的设置,对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转子组件内的空间进行合理设置,从而提高永磁体在转子组件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合理设置第一隔离桥的位置,改善转子组件的漏磁现象,进而减少了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用量,提高了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控制第二数值大于0,且小于第三长度的0.3倍,可以减少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空间位置上的重叠,提高转子组件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利用率,避免对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浪费,进一步降低转子组件的成本,实现对转子组件的磁路的优化,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保证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保障转子组件的正常稳定运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永磁体远离转子铁芯的轴线一侧在转子铁芯周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第一永磁体靠近转子铁芯的轴线一侧在转子铁芯周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转子铁芯的圆周方向上,将第一永磁体远离转子铁芯轴线的一侧的长度设置为第一长度,将第一永磁体靠近轴线的一侧设置为第二长度,将第二长度设置为小于第一长度,可以理解的是,转子组件靠近轴心的位置,安装空间较小,从而将第二长度设置为小于第一长度,从而能够便于第一永磁体的安装和拆卸,进而保证永磁体之间可以形成磁路,保证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保障转子组件的正常稳定运转。
进一步地,可以将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第一永磁体的轴向长度和第二永磁体的轴向长度设置成相同,从而便于转子组件的安装和拆卸,也可以将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第一永磁体的轴向长度和第二永磁体的轴向长度设置成不同,从而优化和利用转子组件的端部效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永磁体在转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永磁体在转子铁芯周向方向的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永磁体的沿转子铁芯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永磁体的沿转子铁芯的半径方向的长度,提高第二永磁体的利用率,保证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保障转子组件的正常稳定运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永磁体的截面积与第二永磁体的截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5。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永磁体的横截面积与第二永磁体的横截面积的比值设置在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5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对转子组件空间的合理分配,提升转子组件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合理设置第一隔离桥的位置,改善转子组件的漏磁现象,并且,通过对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横截面积比值的合理配置,能够控制转子组件的成本,从而提高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利用率,保证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保障转子组件的正常稳定运转。
具体地,第二永磁体的截面可以为矩形。
具体地,可以将第一永磁体的截面积S1设置为50mm2(平方毫米),将第二永磁体的截面积S2设置为10mm2,从而使得S1/S2的比值设置为5,处于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5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永磁体的剩磁与第二永磁体的剩磁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9。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永磁体的剩磁与第二永磁体的剩磁的比值设置在大于等于0.1,小于等于0.9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改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的漏磁现象,保证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保障转子组件的正常稳定运转,提升转子组件的性价比。
具体地,可以在室温下,将第一永磁体的剩磁Br1设置为0.4T(特斯拉),将第二永磁体的剩磁Br2设置为1.2T,从而使Br1/Br2的比值设置为0.33,处于大于等于0.1,小于等于0.9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一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切向充磁,即沿转子组件的圆周方向充磁,且圆周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具体的,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永磁体为沿转子组件的圆周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充磁时,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中的另一个第一永磁体沿转子组件的圆周方向的逆时针方向充磁;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永磁体为沿转子组件的圆周方向的逆时针方向充磁时,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中的另一个第一永磁体沿转子组件的圆周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充磁。
第二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径向平行充磁,即沿平行于转子组件的直径的方向充磁,且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分别指向转子组件的中心和转子组件的外部边缘。具体的,当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永磁体向转子组件的中心方向充磁时,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中的另一个第二永磁体向转子组件的外部边缘方向充磁;当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永磁体为沿转子组件的外部边缘方向充磁时,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永磁体沿转子组件的中心方向充磁。
具体地,第二永磁体的截面可以为矩形,第二永磁体的径向方向,也就是第二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第一永磁体充磁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永磁体充磁方向上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永磁体具有N极(南极,也即正极)和S极(北极,也即负极),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N极朝向的方向,也即永磁体磁力线发出的方向。
第一永磁体的充磁方向和第二永磁体的充磁方向满足以下要求:相邻两个第一永磁体及位于两个第一永磁体中间的一个第二永磁体构成U形分布,当相邻两个第一永磁体的充磁方向指向U形内侧(即N极面向U形内侧)时,则中间的一个第二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也指向U形内侧(即N极面向U形内侧);当相邻两个第一永磁体的充磁方向指向U形外侧(即N极面向U形外侧),则它们中间的一个第二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也指向U形外侧(即N极面向U形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永磁体在转子铁芯的周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永磁体在转子铁芯的径向上的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永磁体沿转子铁芯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二永磁体沿转子铁芯圆周方向上的长度,从而能够增加第二永磁体的抗退磁能力,保障转子组件的正常稳定运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转子铁芯包括铁芯本体和第二隔磁桥;多个第一安装槽设置于铁芯本体;第二隔磁桥沿铁芯本体的边缘设置,与多个第一安装槽相对。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子铁芯还包括铁芯本体和第二隔磁桥,其中,铁芯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槽,第二隔磁桥的设置位置与第一安装槽的位置相互对应,并沿着铁芯本体的边缘布置,通过增设第二隔磁桥,进一步改善转子组件的漏磁现象,保证转子组件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的转矩输出能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隔磁桥与铁芯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或第二隔磁桥为不良导磁材料;或第二隔磁桥为设置在铁芯本体的边缘的空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隔磁桥与铁芯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或第二隔磁桥为不良导磁材料,或第二隔磁桥为设置在铁芯本体的边缘的空槽,从而可以根据转子组件的空间选择第二隔磁桥的设置形式,便于对转子组件空间资源的合理布置,便于合理设置第二隔离桥的位置,改善转子组件的漏磁现象。
具体地,第一永磁体槽靠近转子组件外部边缘的一端,第一永磁体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延伸凹槽,延伸凹槽沿转子铁芯的圆周方向延伸,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
具体地,第一永磁体槽沿转子组件圆周方向的两侧、靠近转子组件外部边缘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圆孔或狭缝,可以将圆孔的直径和狭缝的宽度设置在大于0.5mm且小于2mm的范围内,从而降低转子组件的转矩脉动,降低反电势的谐波,并优化气隙磁密谐波。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转子铁芯在垂直于轴向上的截面的边缘包括多组曲线组,多组曲线组沿截面的周向分布,多组曲线组中每组曲线组包括圆弧段和/或直线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转子的边缘设置为由多组曲线依次连接而成,并且将每组曲线组设置多段圆弧段或圆弧段加直线段的组成方式,降低了电机的转矩脉动,进而降低电机的反电势谐波。
沿转子铁芯垂直于其轴向所形成的截面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组曲线组,多组曲线组中的每一个曲线组均由多段复合曲线组成,其中,复合曲线可以由多段圆弧段和/或多个直线段组成,从而降低转子组件的转矩脉动,降低反电势的谐波,并优化气隙磁密谐波。具体地,铁芯本体的截面外部边缘可以为圆形。
进一步地,可以将复合曲线沿转子铁芯的圆周方向上周期性设置,可以将周期设置的数量与第一永磁体的数量设置相同,进而保证转子组件的对称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圆弧段的数量为多段,多段圆弧段中至少一段圆弧段的圆心偏离转子铁芯的轴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圆弧段中的至少一个圆弧段的圆心不在转子组件的旋转中心上,从而可以从而降低转子组件的转矩脉动,降低反电势的谐波,并优化气隙磁密谐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转子组件,因而该电机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转子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安装在定子组件的内腔中。定子组件的内腔和转子组件外部边缘之间设置有气隙,从而使得转子组件可以相对定子组件旋转。
具体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其中定子铁芯包括定子齿、定子槽和定子轭,定子绕组包括多个定子线圈,定子线圈缠绕在定子齿上,定子线圈的其中两条线圈分别设置在被缠绕的定子齿的两侧的相邻的两个定子槽中。
进一步地,可以将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和定子铁芯的轴向长度设置为相同,从而便于转子组件的安装和拆卸,也可以将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和定子铁芯的轴向长度设置为不同,从而优化和利用转子组件的端部效应。
具体地,可以将转子铁芯和定子铁芯设置为叠压硅钢片、实心钢、非晶态铁磁复合材料或者SMC(软磁复合)材料,可以将定子绕组材料为铜线、铝线或者铜铝混合线。
通过本申请在转子组件中设置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并对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和第二隔磁桥的位置,从而改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漏磁现象,减少了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用量,提高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利用率,能够在提供磁通量的同时提高其抗退磁性能,从而提升转子组件的可靠性,提高了电机的使用的可靠性,保证电机的稳定运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充磁方向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转子组件,102转子铁芯,104第一永磁体,106第二永磁体,108第一隔磁桥,110第二隔磁桥,200定子组件,202定子铁芯,204定子绕组,206定子齿,208定子槽,210定子轭,30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转子组件100和电机30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包括转子铁芯102、多个第一永磁体104和多个第二永磁体106;转子铁芯102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均沿周向布置,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中相邻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桥108,第一隔磁桥108沿转子铁芯102的周向或径向延伸;多个第一永磁体104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一安装槽内;多个第二永磁体106设置于多个第二安装槽内。
在该实施例中,转子组件100包括转子铁芯102、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其中,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槽为多个第一永磁体104提供容纳空间,多个第二安装槽为多个第二永磁体106提供容纳空间,转子铁芯102上设置有多个永磁体,一方面,可以增大永磁体的分布范围,从而增大转子组件100的磁通量,增强转子组件100的磁性,另一方面,设置多个永磁体,可以提升聚磁效果,减小转子组件100的体积。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桥108从而能够减少转子组件100的漏磁现象,同时,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并在每一个第一安装槽和每一个相邻的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桥108,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108的位置,从而改善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之间的漏磁问题,提高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利用率,保证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
更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隔磁桥108设置为沿转子铁芯102的周向或径向延伸,从而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108的位置,使第一隔磁桥108进入磁饱和状态,进一步改善转子组件100的漏磁问题,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从而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可以理解的是,为使转子组件100正常运行,需要保证其提供足够的磁通量,相关技术中往往对漏磁现象更严重的转子组件100布置更多的永磁体,以弥补漏磁造成的磁通量损失,而本申请通过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并在第一安装槽内设置第一永磁体104,在第二安装槽内设置第二永磁体106,在相邻的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之间设置第一隔磁桥108,从而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108的位置,改善了转子组件100的漏磁现象,进而减少了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用量,提高了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利用率。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永磁体104在转子组件100中呈辐射状分布,多个第二永磁体106在转子组件100中呈圆环状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104和两个第一永磁体104之间的第二永磁体106呈“U”形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106和两个第二永磁体106之间的第一永磁体104呈“Y”形分布,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永磁体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则,从而便于永磁体在转子组件100上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所有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产生的磁通量相互叠加增强而不是削弱,确保了转子组件100高效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永磁体104为铁氧体永磁,第一永磁体104的最大磁能积小于第二永磁体106的最大磁能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永磁体104设置为铁氧体永磁体,将第二永磁体106设置为磁能积大于第一永磁体104的磁能积的永磁材料,进而使得第二永磁体106的材料与第一永磁体104的材料不同,并且使得第一永磁体104材料的单位体积成本低于第二永磁体106材料的单位体积成本。
第一永磁体104可以设置为铁氧体永磁,第一永磁体104的最大磁能积小于第二永磁体106的最大磁能积,可以理解的是,最大磁能积可以衡量永磁体磁性能的强弱,具体地,最大磁能积可以表示为(BH)max,其中,B指的是永磁材料在退磁曲线上的磁感应强度,H指的是磁场强度,最大磁能积指的是永磁材料在退磁曲线上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在退磁曲线上的最大乘积。
具体地,铁氧体的最大磁能积小于100KJ/m3,第二永磁体106可以设置为钕铁硼永磁或其他稀土永磁,钕铁硼的最大磁能积大于200KJ/m3,一方面,铁氧体永磁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使用范围广泛,可以降低转子组件100的成本;另一方面,钕铁硼永磁或其他稀土永磁磁性能强,可以减小转子组件的体积;将两种材料混合使用,在保证永磁体性能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提升永磁体的性价比,从而利于降低转子组件100的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一永磁体104沿转子铁芯102的周向布置;多个第二永磁体106沿转子铁芯102的周向布置,位于多个第一永磁体104靠近转子铁芯102的轴线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永磁体104和多个第二永磁体106沿转子铁芯102的周向布置,从而便于第一隔磁桥108的合理设置,能够在保证转子铁芯102的圆周方向上均设置有永磁体的同时,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108,改善转子组件100的漏磁现象,进而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保证圆周方向上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保证转子组件100的正常运转。
将多个第二永磁体106设置于多个第一永磁体104靠近转子铁芯102轴线的一侧,具体地,将第二永磁体106的材料设置为钕铁硼或其他稀土永磁,相比于铁氧体,最大磁能积更大,从而能够相比与铁氧体进一步增强磁通量。可以理解的是,在靠近轴线的位置设置最大磁能积更大的永磁材料,能够在提供磁通量的同时提高其抗退磁性能,从而提升转子组件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永磁体104相对于第二永磁体106远离转子组件100的轴线,从而将第一永磁体104的材料设置为铁氧体,能够在保证转子组件100磁性的同时,降低转子组件100的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永磁体104与转子铁芯102的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a,第二永磁体106与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b,第一永磁体104在径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e;第二距离b与第一距离a的差为第一数值;第一数值大于0,且小于0.3倍的第三长度e;或第一数值小于0。
在该实施例中,将转子铁芯102的轴线与第一永磁体104之间的最小距离设置为第一距离a,将转子铁芯102的轴线与第二永磁体106之间的最大距离的最大设置为第二距离b,将第一永磁体104的径向长度设置为第三长度e,将第二距离b和第一距离a的差值设置为第一数值,控制第一数值大于0,且小于第三长度e的0.3倍,或控制第一数值小于0,从而通过对第一数值的设置,对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在转子组件100内的空间进行合理设置,便于对第一隔磁桥108的位置进行合理设置,进而提高永磁体在转子组件100的空间利用率,改善转子组件100的漏磁现象,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
进一步地,控制第一数值大于0,且小于第三长度e的0.3倍,或控制第一数值小于0,可以减少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在空间位置上的重叠,提高转子组件10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避免对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浪费,提高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转子组件100的成本,实现对转子组件100的磁路的优化,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保证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保障转子组件100的正常稳定运转。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多个第一永磁体104和多个第二永磁体106沿转子铁芯102的周向交替布置。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转子铁芯102的圆周方向上,将多个第一永磁体104和多个第二永磁体106交替设置,从而可以减少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在转子组件100内的占据空间,实现对转子组件100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便于合理设置第一隔离桥的位置,改善转子组件100的漏磁现象,进而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保证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保障转子组件100的正常稳定运转。
具体地,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永磁体104在转子组件100中呈辐射状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104和两个第一永磁体104之间的第二永磁体106呈“U”形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106和两个第二永磁体106之间的第一永磁体104呈“Y”形分布,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则,从而便于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在转子组件100上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所有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产生的磁通量相互叠加增强而不是削弱,确保了转子组件100高效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永磁体104与转子铁芯102的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a,第二永磁体106与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b,第一永磁体104在径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e;第二距离b与第一距离a的差为第二数值;第二数值大于0,且小于0.3倍的第三长度e。
在该实施例中,将转子铁芯102的轴线与第一永磁体104之间的最小距离设置为第一距离a,将转子铁芯102的轴线与第二永磁体106之间的最大距离设置为第二距离b,将第一永磁体104的径向长度设置为第三长度e,将第二距离b和第一距离a的差值设置为第二数值,控制第二数值大于0,且小于第三长度e的0.3倍,从而通过对第二数值的设置,对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在转子组件100内的空间进行合理设置,从而提高永磁体在转子组件100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合理设置第一隔离桥的位置,改善转子组件100的漏磁现象,进而减少了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用量,提高了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控制第二数值大于0,且小于第三长度e的0.3倍,可以减少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在空间位置上的重叠,提高转子组件10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利用率,避免对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浪费,进一步降低转子组件100的成本,实现对转子组件100的磁路的优化,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保证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保障转子组件100的正常稳定运转。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永磁体104远离转子铁芯102的轴线一侧在转子铁芯102周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c;第一永磁体104靠近转子铁芯102的轴线一侧在转子铁芯102周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长度d;第一长度c大于第二长度d。
在该实施例中,在转子铁芯102的圆周方向上,将第一永磁体104远离转子铁芯102轴线的一侧的长度设置为第一长度c,将第一永磁体104靠近轴线的一侧设置为第二长度d,将第二长度d设置为小于第一长度c,可以理解的是,转子组件100靠近轴心的位置,安装空间较小,从而将第二长度d设置为小于第一长度c,从而能够便于第一永磁体104的安装和拆卸,进而保证永磁体之间可以形成磁路,保证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保障转子组件100的正常稳定运转。
进一步地,可以将转子铁芯102的轴向长度、第一永磁体104的轴向长度和第二永磁体106的轴向长度设置成相同,从而便于转子组件100的安装和拆卸,也可以将转子铁芯102的轴向长度、第一永磁体104的轴向长度和第二永磁体106的轴向长度设置成不同,从而优化和利用转子组件100的端部效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永磁体106在转子铁芯102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永磁体106在转子铁芯102周向方向的长度。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永磁体106的沿转子铁芯102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永磁体106的沿转子铁芯102的半径方向的长度,提高第二永磁体106的利用率,保证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保障转子组件100的正常稳定运转。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永磁体104的截面积与第二永磁体106的截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5。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永磁体104的横截面积与第二永磁体106的横截面积的比值设置在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5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对转子组件100空间的合理分配,提升转子组件100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合理设置第一隔离桥的位置,改善转子组件100的漏磁现象,并且,通过对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横截面积比值的合理配置,能够控制转子组件100的成本,从而提高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利用率,保证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保障转子组件100的正常稳定运转。
具体地,第二永磁体106的截面可以为矩形。
具体地,可以将第一永磁体104的截面积S1设置为50mm2(平方毫米),将第二永磁体106的截面积S2设置为10mm2,从而使得S1/S2的比值设置为5,处于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5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永磁体104的剩磁与第二永磁体106的剩磁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9。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永磁体104的剩磁与第二永磁体106的剩磁的比值设置在大于等于0.1,小于等于0.9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改善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之间的漏磁现象,保证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保障转子组件100的正常稳定运转,提升转子组件100的性价比。
具体地,可以在室温下,将第一永磁体104的剩磁Br1设置为0.4T(特斯拉),将第二永磁体106的剩磁Br2设置为1.2T,从而使Br1/Br2的比值设置为0.33,处于大于等于0.1,小于等于0.9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永磁体104的充磁方向为切向充磁,即沿转子组件100的圆周方向充磁,且圆周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104的充磁方向相反,具体的,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104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永磁体104为沿转子组件100的圆周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如箭头f所示)充磁时,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104中的另一个第一永磁体104沿转子组件100的圆周方向的逆时针方向(如箭头g所示)充磁;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104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永磁体104为沿转子组件100的圆周方向的逆时针方向充磁时,相邻的两个第一永磁体104中的另一个第一永磁体104沿转子组件100的圆周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充磁。
第二永磁体106的充磁方向为径向平行充磁,即沿平行于转子组件100的直径的方向充磁,且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106的充磁方向相反,分别指向转子组件100的中心和转子组件100的外部边缘。具体的,当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106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永磁体106向转子组件100的中心方向(如箭头h所示)充磁时,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106中的另一个第二永磁体106向转子组件100的外部边缘方向(如箭头i所示)充磁;当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106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永磁体106为沿转子组件100的外部边缘方向充磁时,相邻的两个第二永磁体106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永磁体106沿转子组件100的中心方向充磁。
具体地,第二永磁体106的截面可以为矩形,第二永磁体106的径向方向,也就是第二永磁体106的充磁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第一永磁体104充磁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永磁体106充磁方向上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永磁体具有N极(南极,也即正极)和S极(北极,也即负极),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N极朝向的方向,也即永磁体磁力线发出的方向。
第一永磁体104的充磁方向和第二永磁体106的充磁方向满足以下要求:相邻两个第一永磁体104及位于两个第一永磁体104中间的一个第二永磁体106构成U形分布,当相邻两个第一永磁体104的充磁方向指向U形内侧(即N极面向U形内侧)时,则中间的一个第二永磁体106的充磁方向也指向U形内侧(即N极面向U形内侧);当相邻两个第一永磁体104的充磁方向指向U形外侧(即N极面向U形外侧),则它们中间的一个第二永磁体106的充磁方向也指向U形外侧(即N极面向U形外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永磁体104在转子铁芯102的周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永磁体106在转子铁芯102的径向上的长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永磁体106沿转子铁芯102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二永磁体106沿转子铁芯102圆周方向上的长度,从而能够增加第二永磁体106的抗退磁能力,保障转子组件100的正常稳定运转。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转子铁芯102包括铁芯本体和第二隔磁桥110;多个第一安装槽设置于铁芯本体;第二隔磁桥110沿铁芯本体的边缘设置,与多个第一安装槽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转子铁芯102还包括铁芯本体和第二隔磁桥110,其中,铁芯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槽,第二隔磁桥110的设置位置与第一安装槽的位置相互对应,并沿着铁芯本体的边缘布置,通过增设第二隔磁桥110,进一步改善转子组件100的漏磁现象,保证转子组件100运转的磁通量需求,保证转子组件100的磁性,提高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输出能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隔磁桥110与铁芯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或第二隔磁桥110为不良导磁材料;或第二隔磁桥110为设置在铁芯本体的边缘的空槽。
在该实施例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隔磁桥110与铁芯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或第二隔磁桥110为不良导磁材料,或第二隔磁桥110为设置在铁芯本体的边缘的空槽,从而可以根据转子组件100的空间选择第二隔磁桥110的设置形式,便于对转子组件100空间资源的合理布置,便于合理设置第二隔离桥的位置,改善转子组件100的漏磁现象。
具体地,第一永磁体104槽靠近转子组件100外部边缘的一端,第一永磁体104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延伸凹槽,延伸凹槽沿转子铁芯102的圆周方向延伸,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300的转矩输出能力。
具体地,第一永磁体104槽沿转子组件100圆周方向的两侧、靠近转子组件100外部边缘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圆孔或狭缝,可以将圆孔的直径和狭缝的宽度设置在大于0.5mm且小于2mm的范围内,从而降低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脉动,降低反电势的谐波,并优化气隙磁密谐波。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转子铁芯102在垂直于轴向上的截面的边缘包括多组曲线组,多组曲线组沿截面的周向分布,多组曲线组中每组曲线组包括圆弧段和/或直线段。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转子的边缘设置为由多组曲线依次连接而成,并且将每组曲线组设置多段圆弧段或圆弧段加直线段的组成方式,降低了电机300的转矩脉动,进而降低电机300的反电势谐波。
沿转子铁芯102垂直于其轴向所形成的截面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组曲线组,多组曲线组中的每一个曲线组均由多段复合曲线组成,其中,复合曲线可以由多段圆弧段和/或多个直线段组成,从而降低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脉动,降低反电势的谐波,并优化气隙磁密谐波。具体地,铁芯本体的截面外部边缘可以为圆形。
进一步地,可以将复合曲线沿转子铁芯102的圆周方向上周期性设置,可以将周期设置的数量与第一永磁体104的数量设置相同,进而保证转子组件100的对称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圆弧段的数量为多段,多段圆弧段中至少一段圆弧段的圆心偏离转子铁芯102的轴线。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圆弧段中的至少一个圆弧段的圆心不在转子组件100的旋转中心上,从而可以从而降低转子组件100的转矩脉动,降低反电势的谐波,并优化气隙磁密谐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机3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100,因而该电机30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电机300还包括定子组件200,转子组件100安装在定子组件200的内腔中。定子组件200的内腔和转子组件100外部边缘之间设置有气隙,从而使得转子组件100可以相对定子组件200旋转。
具体地,定子组件200包括定子铁芯202和定子绕组204,其中定子铁芯202包括定子齿206、定子槽208和定子轭210,定子绕组204包括多个定子线圈,定子线圈缠绕在定子齿206上,定子线圈的其中两条线圈分别设置在被缠绕的定子齿206的两侧的相邻的两个定子槽208中。
进一步地,可以将转子铁芯102的轴向长度和定子铁芯202的轴向长度设置为相同,从而便于转子组件100的安装和拆卸,也可以将转子铁芯102的轴向长度和定子铁芯202的轴向长度设置为不同,从而优化和利用转子组件100的端部效应。
具体地,可以将转子铁芯102和定子铁芯202设置为叠压硅钢片、实心钢、非晶态铁磁复合材料或者SMC(软磁复合)材料,可以将定子绕组204材料为铜线、铝线或者铜铝混合线。
通过本申请在转子组件100中设置的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并对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合理设置第一隔磁桥108和第二隔磁桥110的位置,从而改善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漏磁现象,减少了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用量,提高第一永磁体104和第二永磁体106的利用率,能够在提供磁通量的同时提高其抗退磁性能,从而提升转子组件100的可靠性,提高了电机300的使用的可靠性,保证电机300的稳定运行。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发明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所述多个第一安装槽和所述多个第二安装槽均沿周向布置,所述多个第一安装槽和所述多个第二安装槽中相邻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桥,所述第一隔磁桥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或径向延伸;
多个第一永磁体,所述多个第一永磁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安装槽内;
多个第二永磁体,所述多个第二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二安装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为铁氧体永磁,所述第一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积小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永磁体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布置;
所述多个第二永磁体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布置,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永磁体靠近所述转子铁芯的轴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永磁体在径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
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为第一数值;
所述第一数值大于0,且小于0.3倍的第三长度;或
所述第一数值小于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永磁体和所述多个第二永磁体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交替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永磁体在径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
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为第二数值;
所述第二数值大于0,且小于0.3倍的第三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远离所述转子铁芯的轴线一侧在所述转子铁芯周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
所述第一永磁体靠近所述转子铁芯的轴线一侧在所述转子铁芯周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长度;
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体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永磁体在所述转子铁芯周向方向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截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剩磁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剩磁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9。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永磁体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上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包括:
铁芯本体,所述多个第一安装槽设置于所述铁芯本体;
第二隔磁桥,所述第二隔磁桥沿所述铁芯本体的边缘设置,与所述多个第一安装槽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磁桥与所述铁芯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或
所述第二隔磁桥为不良导磁材料;或
所述第二隔磁桥为设置在所述铁芯本体的边缘的空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在垂直于轴向上的截面的边缘包括多组曲线组,所述多组曲线组沿所述截面的周向分布,所述多组曲线组中每组曲线组包括圆弧段和/或直线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的数量为多段,多段所述圆弧段中至少一段圆弧段的圆心偏离所述转子铁芯的轴线。
16.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01430.6A CN117639328A (zh) | 2022-08-19 | 2022-08-19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PCT/CN2023/099371 WO2023241475A1 (zh) | 2022-06-14 | 2023-06-09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01430.6A CN117639328A (zh) | 2022-08-19 | 2022-08-19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39328A true CN117639328A (zh) | 2024-03-01 |
Family
ID=90034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01430.6A Pending CN117639328A (zh) | 2022-06-14 | 2022-08-19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639328A (zh) |
-
2022
- 2022-08-19 CN CN202211001430.6A patent/CN11763932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43024B2 (en) | Double-stator motor having various configurations for inner and outer windings | |
CN218071130U (zh)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
JP6139007B2 (ja) | 回転電気機械 | |
KR20140037375A (ko) | 모터의 회전자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동기 모터 및 권선형 회전자 동기 모터 | |
CN209516769U (zh) | 电机转子以及电机 | |
CN108432091A (zh) | 电动机 | |
CN209282957U (zh) | 一种电机转子及具有其的电动机 | |
CN217469587U (zh)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
CN115001177A (zh)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
CN105356699A (zh) | 一种车用双转子磁通切换电机 | |
CN115065181A (zh)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
CN110601481A (zh) | 一种双转子永磁同步磁阻电机及配置方法 | |
CN217882984U (zh) | 一种磁通反向横向磁通永磁电机 | |
CN110838779B (zh) | 一种混合励磁绕线转子及混合励磁绕线式同步电机 | |
CN113113989A (zh) | 外转子永磁电机以及洗衣机 | |
CN113300567A (zh) | 一种基于改进Halbach磁化的电机 | |
CN110138165B (zh) | 一种复合磁路定子分割式轴向永磁电机 | |
CN210350986U (zh) | 一种双转子永磁同步磁阻电机 | |
CN110277848A (zh) | 一种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 |
CN117639328A (zh)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
CN217469586U (zh)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
CN112311181A (zh) | 一种分割定子磁场可调盘式电机 | |
WO2023241475A1 (zh) | 转子组件和电机 | |
CN221126990U (zh) | 电机和车辆 | |
CN216216147U (zh) | 电机转子、电机、离心压缩机及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