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1889A - 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1889A
CN117631889A CN202311573784.2A CN202311573784A CN117631889A CN 117631889 A CN117631889 A CN 117631889A CN 202311573784 A CN202311573784 A CN 202311573784A CN 117631889 A CN117631889 A CN 117631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iezoelectric sensing
touch screen
assembl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37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铭绪
刘琪
安春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3115737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1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1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1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该浮动触觉屏包括主体、第一弹性件、触控组件和压电感应组件,主体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部,触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所述触控组件能够产生触摸信号,所述压电感应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触控组件和所述主体,所述压电感应组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触摸信号发生振动,以带动所述触控组件振动,触控组件安装于第一弹性件,从而能够提高振动反馈效果。

Description

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觉反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开关面板的方式来打开或关闭触摸开关,触摸开关一般可以通过压电感应器振动反馈,以对用户进行按压提醒,而现有的触摸开关的振动反馈的效果较差,容易导致使用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触觉屏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浮动触觉屏。该浮动触觉屏包括:
主体,设有第一安装部;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触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所述触控组件能够产生触摸信号;
压电感应组件,所述压电感应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触控组件和所述主体,所述压电感应组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触摸信号发生振动,以带动所述触控组件振动。
可选地,所述浮动触觉屏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所述压电感应组件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壁。
可选地,所述触控组件包括支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压电感应组件背离所述内壁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架。
可选地,所述支架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延伸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以使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内壁悬空设置。
可选地,所述触控组件还包括触控面板和电容膜,所述电容膜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的非触控面,所述支架粘接于所述电容膜背离所述触控面板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压电感应组件设有多个,每个所述压电感应组件对应所述电容膜不同的感应区,每个所述感应区能够产生触摸信号,以触发对应感应区的所述压电感应组件振动。
可选地,所述电容膜具有基板,所述支架粘接于所述基板,所述基板的两端背离所述触控面板弯折,以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腔还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压电感应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压电感应组件包括压电感应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电感应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相对的两端设置有弹片,所述压电感应件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弹片,所述第二安装部在与所述压电感应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避让槽。
可选地,所述压电感应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电感应件背离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触控组件。
可选地,所述浮动触觉屏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触控组件和所述压电感应组件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浮动触觉屏。
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触控组件连接于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并能够产生触摸信号,压电感应组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触摸信号发生振动,以带动触控组件振动。触控组件安装于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以使触控组件能够处于悬浮状态,压电感应组件带动触控组件振动时,能够提高振动反馈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浮动触觉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浮动触觉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浮动触觉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示出的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示出的C处放大图。
图6是图3示出的B-B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示出的D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电感应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体;11、第一安装腔;111、内壁;12、第一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131、避让槽;14、底盖;15、第二安装腔;
2、触控组件;21、支架;211、连接柱;22、第一弹性件;23、触控面板;231、触控端;24、电容膜;241、基板;242、弯折部;25、粘接胶;
3、压电感应组件;31、压电感应件;32、第二弹性件;321、镂空部;322、弹片;33、支撑件;
4、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动触觉屏。参照图1至图2,该浮动触觉屏包括:主体1、第一弹性件22、触控组件2和压电感应组件3。主体1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2。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2,触控组件2连接于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触控组件能够产生触摸信号。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触控组件2和所述主体1,以对压电感应组件3进行固定。压电感应组件3被配置为能够根据触摸信号发生振动,以带动所述触控组件2振动。
触控组件2连接于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以使触控组件2能够处于悬浮状态,压电感应组件3能够根据触摸信号发生振动,并带动触控组件2振动。由于触控组件2安装于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以使触控组件2能够处于悬浮状态,从而使得压电感应组件3带动触控组件2振动时,能够提高振动反馈效果,以便于用户操作。
在该例子中,触控组件2能够产生触摸信号,压电感应组件3被配置为能够根据触摸信号发生振动,以带动触控组件2振动,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反馈。所述触控组件2被配置为能够将压力传递至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以使得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产生电信号。触控组件2能够将压力传递至压电感应组件3,使得压电感应组件3产生电信号以完成开关操作。
例如,用户可以使用手指或是触控笔等触控浮动触觉屏。浮动触觉屏可用于车载开关或是其他电子设备的开关等。用户需要操作开关时,用户手指触摸到触控组件2,以使触摸组件能够产生触摸信号,压电感应组件3能够根据触摸信号产生逆压电效应,从而发生振动以带动触控组件2振动,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反馈,提醒用户已正确触摸到开关的触控面板23。此时,用户可以按压触控组件2,且触控组件2能够将压力传递至压电感应组件3,即,触控组件2朝向压电感应组件3移动,并能够向压电感应组件3施加压力,压电感应组件3能够产生正压电效应,从而产生电信号,并能够输送至电子设备等,以使电子设备作出相应指令。其中,用户可以单点触控组件2或者也可以较长时间的按压触控组件2,以触发浮动触觉屏。用户按压结束后,第一弹性件22能够带动触控组件2回位。
在该例子中,触控组件2也可以设置为,通过用户沿触控端231滑动,以产生触摸信号,或者,也可以设置为,通过双指触摸或三指触摸,以产生触摸信号。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浮动触觉屏还包括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主体1,所述触控组件2和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4。电路板4可用于接收或发送信号。触控组件2电连接于电路板4,当触控组件2检测到用户触摸时,能够产生触摸信号,并将触摸信号传输至电路板4。电路板4接收到触摸信号后,向压电感应组件3施加电压,使得压电感应组件3产生逆压电效应,从而产生振动并能够带动触控组件2振动,以为用户提供反馈。用户按压触控组件2,以使触控组件2能够向压电感应组件3施加压力,从而使得压电感应组件3产生正压电效应,以产生电信号,并能够将电信号输送至电路板4。
在该例子中,可以通过电路板4向压电感应组件3施加不同电压,改变压电感应组件3的反馈波形、频率等,以提供丰富的触觉效果。
在一个例子中,再参照图4至图7,所述主体1具有第一安装腔11,所述第一安装部1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的内壁111,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背离所述触控组件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壁111。
主体1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1,用于安装触控组件2和压电感应组件3。第一安装部12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的内壁111,例如,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的底壁。压电感应组件3位于第一安装腔11的内侧,触控组件2位于第一安装腔11靠近开口端的位置。按压触控组件2,触控组件2能够将压力传递至压电感应组件3。用户按压结束后,第一弹性件22能够带动触控组件2回位。
在该例子中,压电感应组件3的一端抵接于触控组件2,另一端抵接于内壁111,以将压电感应组3件进行固定。压电感应组件3可以通过胶粘接的方式分别粘接于触控组件2和内壁111。
在该例子中,触控组件2的触控端231可以与第一安装腔11的开口端基本平齐,从而能够提高浮动触觉屏整体的美观性。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触控组件2包括支架21,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21,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背离内壁11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架21。
参照图3至图5,触控组件2包括支架21,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2,另一端连接于支架21,以将支架21弹性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2,以使触控组件整体呈悬浮状态。电感应组件3的一端抵接于内壁111,相背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架21。
在该例子中,压电感应组件3抵接于支架21。当用户按压触控组件2时,能够带动支架21朝向压电感应组件3移动,以向压电感应组件3施加压力。当用户松开触控组件2时,触控组件2能够在第一弹性件22的带动下回位。
参照图4和图5,第一弹性件22为Z字形的弹性片结构,Z形弹性片的一边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2,另一边固定连接于支架21。Z形弹性片能够支撑起支架21,以使支架21能够相对于内壁111处于悬空状态。从而使得压电感应组件3能够更容易带动支架21振动,提供更加清晰的触觉反馈。Z形弹性片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支架21和第一安装部12,或者也可以通过卡接、粘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然,第一弹性件2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弹性片或是弹簧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该例子中,第一弹性件22可以设置多个,以提高对支架21的支撑效果。例如,可以设置两个、三个或四个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支架21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22延伸的连接柱211,所述连接柱211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2,以使所述支架21相对于所述内壁111悬空设置。
参照图1和图5,支架21朝向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设置连接柱211,连接柱211朝向第一弹性件22延伸设置,连接柱211设置有螺孔,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弹性件22并螺接于螺孔,从而将第一弹性件22连接于支架21。连接柱211凸出设置,从而有利于支架21相对于所述内壁111悬空。从而使得压电感应组件3能够更容易带动支架21振动,提供更加清晰的触觉反馈。
在该例子中,参照图5,第一安装部12为内壁111朝向支架21设置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设置有螺孔,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弹性件22并螺接于螺孔,以将第一弹性件22连接于凸起结构。第一安装部12设置为凸起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利于支架21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壁111悬空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触控组件2还包括触控面板23和电容膜24,所述电容膜24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23的非触控面,所述支架21粘接于所述电容膜24背离所述触控面板23的一端。
参照图1和图5,触控组件2还包括触控面板23和电容膜24。电容膜24设置于触控面板23的非触控面。例如,电容膜24可以粘接于非触控面。触控面板23背离非触控面的另一端设置为触控端231。当用户触摸触控端231时,电容膜24便可检测得到,并能够产生触摸信号,电容膜24电连接于电路板4,电容膜24能够将触摸信号发送至电路板4。在该例子中,触控面板23可以为金属触控板,用于用户触摸或按压。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设有多个,每个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对应所述电容膜24不同的感应区,每个所述感应区能够产生触摸信号,以触发对应感应区的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振动。
参照图1,在该例子中,压电感应组件3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压电感应间隔设置于触控组件2的一侧。且每个压电感应组件3能够分别对应电容膜24不同的感应区。用户触摸触控面板23时,对应的感应区能够产生触摸信号,并能够触发对应感应区所在的压电感应组件3振动,从而能够在用户手指的位置提供振动反馈,提供更清晰的触觉反馈。
在该例子中,多个压电感应组件3也能够同时带动触控组件2振动,从而能够提高触控组件2的振动效果,并能够使触控组件2整体均匀振动,提供更清晰的触觉反馈。例如,压电感应组件3可以设置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电容膜24具有基板241,所述支架21粘接于所述基板241,所述基板241的两端背离所述触控面板23弯折,以形成弯折部242,所述弯折部242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的内壁111。
参照图1,在该例子中,电容膜24具有基板241,基板241的一端粘接于触控面板23的非触控面。支架21粘接于基板241背离触控面板23的一端。基板241的两端背离朝向背离触控面板23的方向弯折,以形成弯折部242,弯折部242能够穿设于第一安装腔11的内壁111。参照图4,主体1还设置有第二安装腔15,第二安装腔15和第一安装腔11由内壁111相隔,电路板4设置于第二安装腔15内。基板241两端的弯折部242分别穿设内壁111,即能够伸入第二安装腔15,从而便于将弯折部242电连接于电路板4。
例如,支架21可以通过粘接胶25粘接于基板241。粘接胶25可以为双面胶等。或者也可以通过液态胶粘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1和图4,第二安装腔15具有开口端,用于设置电路板4和便于安装触控组件2和压电感应组件3。主体1还包括底盖14,底盖14能够封盖于开口端,电路板4可以固定设置在底盖14上。其中,底盖14可以通过卡扣固定卡接于开口端,或者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安装腔11还设有第二安装部13,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3。
参照图6和图7,第一安装腔11还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13设置于内壁111,并位于第一安装部12的一侧。压电感应组件3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3。例如,压电感应组件3也可以通过胶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包括压电感应件31和第二弹性件32,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电感应件31。
参照图6至图8,在该例子中,压电感应组件3包括压电感应件31,压电感应件31能够产生逆压电效应和正压电效应。触控组件2能够向压电感应件31施加压力,从而产生正压电效应。并且压电感应件31还能够产生逆压电效应以发生振动并能够带动触控组件2振动,以提供反馈。
例如,电路板4电连接于压电感应件31和电容膜24,电容膜24能够检测用户触摸触控面板23,能够产生触摸信号并发送至电路板4。电路板4能够根据触摸信号向压电感应件31施加电压,使得压电感应件31产生逆压电效应,从而产生振动并能够带动支架21振动,以带动触控组件2整体振动,从而能够向用户提供反馈。用户收到振动反馈后按压触控面板23,以使触控组件2能够向压电感应件31施加压力,从而使得压电感应件31产生正压电效应,以产生电信号,并能够将电信号输送至电路板4。压电感应件31可以为片状或块状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压电感应件31可以为压电陶瓷,或是压电晶体等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6至图8,在该例子中,压电感应组件3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2,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另一端连接于压电感应件31,从而使得压电感应件31弹性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第二弹性件32能够起到保护压电感应件31的效果,避免压电感应件31因过变形而损坏等。并且,压电感应件31安装在弹性结构上,也能够为压电感应件31提供安装误差,有利于压电感应件31的固定安装。
在该例子中,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可以粘接固定于第二安装部13,即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固定粘接于第一安装腔11的内壁111。压电感应件31粘接于第二弹性件32远离内壁111的一端。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二弹性件32设有镂空部321,所述镂空部321相对的两端设置有弹片322,所述压电感应件31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弹片322,所述第二安装部13在与所述压电感应件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避让槽131。
参照图8,在该例子中,第二弹性件32的中部设有镂空部321,例如,第二弹性件32可以为板状结构,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结构,即为镂空部321。镂空部321相对的两端朝向镂空部321延伸设置有弹片322,弹片322具有能够沿压电感应件31振动方向摆动的弹性。压电感应件31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弹片322,例如,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压电感应件31正压电效应发生振动时,能够带动弹片322发生变形。参照图7,第二安装部13在压电感应件3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131,即,第二弹性件32架设于第二安装部13,弹片322相对避让槽131的底部能够处于悬空状态,压电感应件31连接于弹片322,从而有利于压电感应件31的振动,提高反馈效果。
其中,第二弹性件3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例如上述的Z形弹性片结构,或者弹簧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该例子中,第二弹性件32上可以设置定位孔,第二安装部13设置有与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第二弹性件32安装时,定位柱插设于定位孔,从而能够对第二弹性件32起到定位作用,提高安装的便捷性,以及能够提高第二弹性件32的稳定性。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还包括支撑件33,所述支撑件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电感应件31背离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触控组件2。
参照图6和图7,在该例子中,压电感应组件3还包括支撑件33,支撑件33的一端连接于压电感应组件3背离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触控组件2,例如,支撑件33粘接于支架21。压电感应件31发生振动,能够通过支撑件33将振动传递至支架21,从而带动触控组件2整体振动,以提供反馈。
在该例子中,支持件与压电感应件31之间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支撑件33可以连接于压电感应件31的中心部位置,压电感应件31通过支撑件33连接于支架21,可以有利于振动传递。
参照图7和图8,在该例子中,支撑件33可以为支撑片结构,且支撑片的两端朝向压电感应件31弯折形成支撑脚。支撑片的中部粘接支架21,两侧的支撑脚粘接于压电感应组件3。当然,支撑件33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块状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浮动触觉屏。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设有第一安装部(12);
第一弹性件(22),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2);
触控组件(2),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所述触控组件能够产生触摸信号;
压电感应组件(3),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触控组件(2)和所述主体(1),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触摸信号发生振动,以带动所述触控组件(2)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具有第一安装腔(11),所述第一安装部(1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的内壁(111),所述压电感应组件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组件(2)包括支架(21),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21),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背离所述内壁(11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架(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22)延伸的连接柱(211),所述连接柱(211)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2),以使所述支架(21)相对于所述内壁(111)悬空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组件(2)还包括触控面板(23)和电容膜(24),所述电容膜(24)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23)的非触控面,所述支架(21)粘接于所述电容膜(24)背离所述触控面板(23)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设有多个,每个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对应所述电容膜(2)不同的感应区,每个所述感应区能够产生触摸信号,以触发对应感应区的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振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膜(24)具有基板(241),所述支架(21)粘接于所述基板(241),所述基板(241)的两端背离所述触控面板(23)弯折,以形成弯折部(242),所述弯折部(242)穿设于所述内壁(11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还设有第二安装部(13),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包括压电感应件(31)和第二弹性件(32),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电感应件(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32)设有镂空部(321),所述镂空部(321)相对的两端设置有弹片(322),所述压电感应件(31)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弹片(322),所述第二安装部(13)在与所述压电感应件(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避让槽(13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还包括支撑件(33),所述支撑件(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电感应件(31)背离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触控组件(2)。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触觉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触觉屏还包括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主体(1),所述触控组件(2)和所述压电感应组件(3)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4)。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浮动触觉屏。
CN202311573784.2A 2023-11-23 2023-11-23 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631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784.2A CN117631889A (zh) 2023-11-23 2023-11-23 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784.2A CN117631889A (zh) 2023-11-23 2023-11-23 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1889A true CN117631889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35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3784.2A Pending CN117631889A (zh) 2023-11-23 2023-11-23 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18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5329B2 (en) Touch panel input device
US8395587B2 (en) Haptic response apparatu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424729B2 (ja) タブレット装置
US20030231170A1 (en) Digitizing tablet
KR101920013B1 (ko)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US20150185842A1 (en) Haptic feedback for thin user interfaces
KR20090083354A (ko) 촉감 피드백을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326221B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触觉反馈显示方法
WO2021036054A1 (zh)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CN104900439A (zh) 一种按键装置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终端
CN212675528U (zh) 振动反馈模组、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4707111U (zh) 一种按键装置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终端
CN117631889A (zh) 浮动触觉屏及电子设备
CN213844083U (zh) 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EP3376349A1 (en) Tactile sensation present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10049217A1 (en) Flat input device having push switches
KR20170097925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사이드 버튼 구조
CN114637377B (zh)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084101U (zh) 振动反馈装置、触摸振动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769677U (zh)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954276U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N211554917U (zh) 触摸控制台
CN214011959U (zh) 传感器组件、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658998U (zh) 触控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2933470U (zh) 触觉反馈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