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1425A - 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1425A
CN117631425A CN202210988506.2A CN202210988506A CN117631425A CN 117631425 A CN117631425 A CN 117631425A CN 202210988506 A CN202210988506 A CN 202210988506A CN 117631425 A CN117631425 A CN 117631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ng
sheet
laser
colo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85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记涛
王则钦
郭祖强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85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1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1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1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发光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激发光源、双面色轮、分光合光装置、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以及第一二向色片。双面色轮可以包括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反射区域、第二反射区域以及透射区域。通过第一反射区域以及第二反射区域反射并激发第一激发光源发射的第一激光光线,形成第一荧光光线以及第二荧光光线,配合透射区域对第一激发光源出射的光线进行筛选并通过分光合光装置以及光引导系统对不同的光线进行输出,同时将修饰片设置在光引导系统内,使得对光线修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双面色轮之外,降低了色轮的温度,进而降低了马达的温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光机的亮度。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色轮包含荧光粉层和修饰片两个部分,光线在经修饰片时角度过大,会导致修色效率低。此外,修饰片修掉的无效光转会产生热量,荧光粉激发时也会产生热量,这就会共同导致驱动色轮的马达温度过高,马达温度过高则会限制光机亮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激发光源、双面色轮、分光合光装置以及光引导系统。第一激发光源用于发射第一激光光线。双面色轮可以包括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还包括第一反射区域、第二反射区域以及透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在所述双面色轮的径向上至少部分错开,所述透射区域为所述双面色轮上除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以外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第一反射区域设置有第一荧光粉层,所述第二反射区域设置有第二荧光粉层;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用于激发形成并反射第一荧光光线,所述第二反射区域用于激发形成并反射第二荧光光线。分光合光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的发射光路上,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透射所述第一荧光光线以及透射所述第二荧光光线。光引导系统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第一荧光光线以及所述第二荧光光线进入所述分光合光装置合光后出射,其中,光引导系统包括修饰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以及所述光引导系统的透射后,照射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内时,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第一荧光粉层的激发后发出所述第一荧光光线,所述第一荧光光线经过所述光引导系统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透射后出射;
当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以及所述光引导系统的透射后,照射在所述透射区域内时,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透射区域以及所述光引导系统的反射以及透射后照射在所述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照射在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内时,所述第一激光光线对所述第二荧光粉层激发后发出所述第二荧光光线,所述第二荧光光线经过所述光引导系统的反射以及透射并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透射后出射;当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照射在所述透射区域内时,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光引导系统的透射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后出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引导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以及第一二向色片。第一反射片位于所述双面色轮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双面色轮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相对设置。第一二向色片位于所述双面色轮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反射片相对设置,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修饰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或所述第二反射片的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引导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收集透镜、第二收集透镜、第一中继透镜、第二中继透镜、第三中继透镜以及第四中继透镜。第一收集透镜位于所述双面色轮以及所述第一反射片之间,用于汇聚由所述双面色轮反射的光线。第二收集透镜位于所述双面色轮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用于汇聚由所述双面色轮反射的光线。第一中继透镜,位于所述双面色轮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第二中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第三中继透镜,位于所述双面色轮以及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之间。第四中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之间。所述修饰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中继透镜、所述第二中继透镜以及所述第二收集透镜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引导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二向色片,所述第二二向色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所述第二二向色片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反射片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透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并透射所述第二荧光光线,所述第二二向色片为修饰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修饰片为带通滤光片、带阻滤光片、高通滤光片以及低通滤光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装置可以包括:第二激发光源。第二激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远离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一侧,用于发射第三激光光线。所述分光合光装置还用于反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所述第一二向色片还用于透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所述第二激发光源出射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二向色片的透射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后出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装置可以包括:第三激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一侧,用于发射第二激光光线。所述光引导系统还包括:第三二向色片,位于所述第三激发光源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之间,所述第三二向色片用于透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反射所述第二激光光线。所述第二激发光源出射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三二向色片的透射、所述第一二向色片的透射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后出射。所述第三激发光源出射的所述第二激光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三二向色片的反射、所述第一二向色片的透射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后出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匀光器件以及第二匀光器件。第一匀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与所述分光合光装置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的出光路径上,用于对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发出的第一激光光线进行匀光操作。第二匀光器件,位于所述分光合光装置远离所述双面色轮的一侧,用于对由所述分光合光装置出射的光线进行匀光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影光机,可以包括光机本体以及如上述中的任意一种发光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通过在发光装置中设置双面色轮,并使用双面色轮中的相背设置第一反射区域以及第二反射区域反射并激发第一激发光源发射的第一激光光线,形成第一荧光光线以及第二荧光光线,配合透射区域对第一激发光源出射的光线进行筛选并通过分光合光装置以及光引导系统对不同的光线进行输出,同时将修饰片设置在光引导系统内,使得对光线修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双面色轮之外,降低了色轮的温度,进而降低了马达的温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光机的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的双面色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的第二反射片的光谱曲线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的第二二向色片为带阻滤光片的光谱曲线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的第二二向色片为高通滤光片的光谱曲线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发光装置10、第一激发光源110、双面色轮120、第一反射区域121、第二反射区域122、透射区域123、第一表面124、第二表面125分光合光装置131、第一二向色片132、第二二向色片133、第三二向色片134、第一反射片141、第二反射片142、第一收集透镜151、第二收集透镜152、第一中继透镜161、第二中继透镜162、第三中继透镜163、第四中继透镜164、第五中继透镜165第二激发光源170、第三激发光源180、第一匀光器件191、第二匀光器件1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常见的色轮包含荧光层和修饰片两个部分。色轮的内圈环面包含荧光色段和蓝光反射镜段,外圈环面为荧光修饰片段和蓝光散射片段。从色轮荧光环面反射的荧光经过反射镜转折和中继透镜后,透过修饰片环面进入匀光器件;从色轮荧光环面的反射镜部分反射的蓝激光,比荧光多经过一个蓝光反射镜,同样进入匀光器件进行匀光。
假设入射到色轮的激发功率为P,匀光器件入口处的单色荧光功率、修色效率、传输效率、色轮角度如表1所示。
表1
颜色 红(red,R) 绿(green,G) 蓝(blue,B)
单色轮荧光功率 Pr Pg Pb
修色效率 βr βg βb
荧光轮到方棒入口效率 αr αg αb
色轮角度 θr θg θb
单色轮的荧光转换热功率为P-Pi/αi,单色轮的光谱修色热功率为P*(1-βi),其中i=r,g,b。根据目标单色坐标和白光坐标,经过计算可确定色轮的角度,此时色轮的荧光转换热功率为∑(P-Pi/αi)*θi/360;光谱修色热功率为∑P*(1-βi)*θi/360。
以市面上某一投影仪为例,RGB三色激发光源在不同色域下的色轮热功率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色域 荧光转换热量 光谱修色热量
REC.709 42.3 15.7
DCI-P3 42.4 25.8
因为荧光轮上的荧光粉激发效率会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为保证色轮马达的寿命,需要将其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高色域的RGB三色激发光源,光谱修色热功率和荧光转换热功率比较接近,因此,将二者热量进行适当的分配,避免积累到色轮一处,已成为实现高色域、小体积、高亮度激光荧光激发光源的关键。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装置10,可以包括:第一激发光源110、双面色轮120、分光合光装置131以及光引导系统。
第一激发光源110用于发射第一激光光线。第一激发光源110可以使用氩离子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或氦氖激光器等,在此不做限制。
请同时参阅图2,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呈现第一反射区域121、第二反射区域122以及透射区域123的位置关系,图2中的(a)以一个面的结构示意两个面的区域,请同时参阅图2中的(b),双面色轮120可以包括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表面124、第二表面125、第一反射区域121、第二反射区域122以及透射区域123。第一反射区域121设置于第一表面124,第二反射区域122设置于第二表面1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射区域123为所述双面色轮120上除所述第一反射区域121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区域122以外的至少部分区域,双面色轮120可以为圆形的轮状结构,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双面色轮120不限于2个反射区域,且不限于1个透射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所述第一反射区域121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122在所述双面色轮120的径向上至少部分错开,也就是说第一反射区域121与第二反射区域122分别位于双面色轮120的内圈以及外圈,本实施例以第一反射区域121位于双面色轮120的内圈,第二反射区域122位于双面色轮120的外圈为例进行阐述,所述第一反射区域121设置有第一荧光粉层,所述第二反射区域122设置有第二荧光粉层。
所述第一反射区域121用于激发形成并反射第一荧光光线,所述第二反射区域122用于激发形成并反射第二荧光光线。由于第一反射区域121以及第二反射区域122相背设置,因此上述的第一反射区域121以及第二反射区域122的设置有助于避免激发光线时热量的集中。同时,双面色轮120的外圈上除第一反射区域121以外的区域(图未示)可以用来透射第一荧光光线并反射其他光线,双面色轮120的内圈上除第二反射区域122以及透射区域123以外的区域(图未示)可以用来透射第二荧光光线并反射其他光线。可以理解的是,实际使用中,双面色轮120的第一表面124以及第二表面125可以互相翻转使用,在此不做赘述。
分光合光装置131位于第一激发光源110的发射光路上,具体的可以将分光合光装置131设置于所述双面色轮120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24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10相对设置,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透射所述第一荧光光线以及透射所述第二荧光光线。
光引导系统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第一荧光光线以及所述第二荧光光线进入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合光后出射。
光引导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反射片141、第二反射片142以及第一二向色片132。
第一反射片141位于所述双面色轮120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25的一侧。
第二反射片142位于所述双面色轮120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25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反射片142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反射片141以及第二反射片142可以为全反射片。
第一二向色片132位于所述双面色轮120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24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反射片142相对设置,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光引导系统包括修饰片,修饰片用于过滤目标波段的光线,例如用于滤除所述第二荧光光线以外的光线。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修饰片为可以为带通滤光片、带阻滤光片、高通滤光片以及低通滤光片中的至少一种,在此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修饰片具体设置的位置灵活选择。
为便于阐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激光光线为蓝色光线为例进行阐述,第一荧光粉层为绿色荧光粉层,第一荧光光线以绿色光线为例进行阐述,第二荧光粉层为红色荧光粉层,第二荧光光线以红色光线为例进行阐述。
例如修饰片可以位于第二反射片142上,第二反射片142的表面上设置的修饰片可以用于过滤蓝色激光,保留红色荧光。
当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的反射后,照射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121内时,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经过所述绿色荧光粉层的激发后发出所述绿色荧光光线,所述绿色荧光光线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后出射。
当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的反射后,照射在所述透射区域123内时,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经过所述透射区域123、所述第一反射片141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142的反射照射在所述第二表面125。
当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照射在所述第二反射区域122内时,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经过所述红色荧光粉层的激发后发出所述红色荧光光线,所述红色荧光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反射片142、所述第一反射片141、所述双面色轮120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后出射;当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照射在所述透射区域123内时,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经过所述第一二向色片132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后出射。
也就是说,蓝色激光可以有3种出光路径,根据蓝色激光光线照射在双面色轮120上的位置,可以出射绿色荧光、红色荧光或蓝色激光,最终将这三种光线合束输出。即当蓝色激光光线照射在双面色轮120的第一表面124上的第一反射区域121内时,蓝色激光最终输出为绿色荧光;当蓝色激光光线照射在双面色轮120的第一表面124上的透射区域内时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此时,
当蓝色激光光线照射在双面色轮120的第二表面125上的第二反射区域122内时,蓝色激光最终输出为红色荧光,当蓝色激光光线照射在双面色轮120的第二表面125上的透射区域内时,蓝色激光最终输出为蓝色激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一匀光器件191以及第二匀光器件192。
第一匀光器件191位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10与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10的出光路径上,用于对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10发出的第一激光光线进行匀光操作。
第二匀光器件192位于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远离所述双面色轮120的一侧,用于对由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出射的光线进行匀光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匀光器件191以及第二匀光器件192可以是复眼、方棒以及散射片等,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10通过在发光装置10中设置双面色轮120,并使用双面色轮120中的相背设置的第一反射区域121以及第二反射区域122反射并激发第一激发光源发射的第一激光光线,形成第一荧光光线以及第二荧光光线,配合透射区域123对第一激发光源110出射的光线进行筛选并通过分光合光装置131以及光引导系统对不同的光线进行输出,同时将修饰片设置在光引导系统内,使得对光线修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双面色轮120之外,降低了色轮的温度,进而降低了马达的温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光机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片141的表面或第二反射片142的表面设有修饰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修饰片可以为带通滤波镀膜或低通镀膜。以修饰片设置在第二反射片142为例,请参阅图3,此时第二反射片142的光谱曲线如图所示,经过第二反射片142的光线中,仅有红色部分的光线可以作为目标光线输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引导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收集透镜151、第二收集透镜152、第一中继透镜161、第二中继透镜162、第三中继透镜163以及第四中继透镜164。第一收集透镜151位于所述双面色轮120以及所述第一反射片141之间,用于汇聚由所述双面色轮120反射的光线。第二收集透镜152位于所述双面色轮120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142之间,用于汇聚由所述双面色轮120反射的光线。第一中继透镜161位于所述双面色轮120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142之间。第二中继透镜162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41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142之间。第三中继透镜163位于所述双面色轮120以及所述第一二向色片132之间。第四中继透镜164,位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132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之间。第一中继透镜161、第二中继透镜162、第三中继透镜163以及第四中继透镜164的设置有助于减小发光装置10的体积。所述第一中继透镜161、所述第二中继透镜162以及所述第二收集透镜152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上设有修饰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修饰片可以为带通滤波镀膜,此时设有修饰片的元件上的光谱曲线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反射片142上的光谱曲线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光引导系统除了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以外,还可以包括:第二二向色片133,所述第二二向色片133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41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142之间,所述第二二向色片133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反射片141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4以及与所述第二反射片142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125,所述第一表面124用于透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所述第二表面125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透射所述第二荧光光线,所述第二二向色片133可以为带阻滤光片或高通滤光片,请同时参照图5以及图6,当第二二向色片133为带阻滤光片时,第二二向色片133的光谱曲线如图5所示,当第二二向色片133为高通滤光片时,第二二向色片133的光谱曲线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额外增加的第二二向色片133修饰红色荧光,将无效的绿色荧光部分反射出激发光源光路。
当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的反射后,照射在所述透射区域123内时,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经过所述透射区域123、所述第一反射片141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142的反射照射在所述第二表面125。
当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照射在所述第二反射区域122内时,所述蓝色激光光线经过所述红色荧光粉层的激发后发出所述红色荧光光线,所述红色荧光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反射片142、所述第二二向色片133、所述第一反射片141、双面色轮120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后出射,其中的第二二向色片133能够过滤掉蓝色激光光线以及绿色荧光光线,保留红色荧光光线。
请参阅图7,在一种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0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激发光源170。第二激发光源170位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132远离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的一侧,用于发射第三激光光线。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还用于反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70出射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二向色片132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后出射。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路之外,由于本实施例中额外增加了第二激发光源170,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了第二激发光源170出射的光线的光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激发光源170发出红色激光,红色激光经过第一二向色片132的透射以及分光合光装置131的反射出射。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出射的光线除了蓝色激光、绿色荧光、红色荧光以外还可以包括红色激光。红色激光的加入结合红色荧光,使得红光的出光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引导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五中继透镜165,第五中继透镜165设置于第一二向色片132与第二激发光源170之间,第五中继透镜165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发光装置10的体积。
请参阅图8,在一种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0除了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三激发光源180,光引导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二向色片134。
第三激发光源180位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70的一侧,用于发射第二激光光线。
第三二向色片134位于所述第三激发光源180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70之间,所述第三二向色片134用于透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反射所述第二激光光线。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70出射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三二向色片134、所述第一二向色片132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后出射。所述第三激发光源180出射的所述第二激光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三二向色片134、所述第一二向色片132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131后出射。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光路之外,由于本实施例中额外增加了第三激发光源180,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了第三激发光源180出射的光线的光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激发光源170发出红色激光,红色激光经过第三二向色片134的透射、第一二向色片132的透射以及分光合光装置131的反射出射。第三激发光源180发出绿色激光,绿色激光经过第三二向色片134的反射、第一二向色片132的透射以及分光合光装置131的。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出射的光线除了蓝色激光、绿色荧光、红色荧光以外还可以包括红色激光以及绿色激光。本实施例可以在不损失绿色荧光亮度的基础上,提升红光以及绿光发光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投影光机,可以包括光机本体以及如上述中的任意一种发光装置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光机通过在发光装置10中设置双面色轮120,并使用双面色轮120中的相背设置的第一反射区域121以及第二反射区域122反射并激发第一激发光源发射的第一激光光线,形成第一荧光光线以及第二荧光光线,配合透射区域123对第一激发光源110出射的光线进行筛选并通过分光合光装置131以及光引导系统对不同的光线进行输出,同时将修饰片设置在光引导系统内,使得对光线修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双面色轮120之外,降低了色轮的温度,进而降低了马达的温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光机的亮度。
术语“一些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激发光源,用于发射第一激光光线;
双面色轮,包括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还包括第一反射区域、第二反射区域以及透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在所述双面色轮的径向上至少部分错开,所述透射区域为所述双面色轮上除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以外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第一反射区域设置有第一荧光粉层,所述第二反射区域设置有第二荧光粉层;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用于激发形成并反射第一荧光光线,所述第二反射区域用于激发形成并反射第二荧光光线;
分光合光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的发射光路上,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透射所述第一荧光光线以及透射所述第二荧光光线;以及
光引导系统,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第一荧光光线以及所述第二荧光光线进入所述分光合光装置合光后出射;
其中,所述光引导系统包括修饰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以及所述光引导系统的透射后,照射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内时,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第一荧光粉层的激发后发出所述第一荧光光线,所述第一荧光光线经过所述光引导系统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透射后出射;
当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以及所述光引导系统的透射后,照射在所述透射区域内时,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透射区域以及所述光引导系统的反射以及透射后照射在所述第二表面,此时,
当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照射在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内时,所述第一激光光线对所述第二荧光粉层激发后发出所述第二荧光光线,所述第二荧光光线经过所述光引导系统的反射以及透射并经过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透射后出射;当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照射在所述透射区域内时,所述第一激光光线经过所述光引导系统的透射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后出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导系统还包括:
第一反射片,位于所述双面色轮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双面色轮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相对设置;以及
第一二向色片,位于所述双面色轮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反射片相对设置,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或所述第二反射片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片为带通滤波镀膜或低通镀膜。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导系统还包括:
第一收集透镜,位于所述双面色轮以及所述第一反射片之间,用于汇聚由所述双面色轮反射的光线;
第二收集透镜,位于所述双面色轮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用于汇聚由所述双面色轮反射的光线;
第一中继透镜,位于所述双面色轮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
第二中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
第三中继透镜,位于所述双面色轮以及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之间;以及
第四中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之间;
所述修饰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中继透镜、所述第二中继透镜以及所述第二收集透镜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片为带通滤波镀膜。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导系统还包括:第二二向色片,所述第二二向色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所述第二二向色片包括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反射片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透射所述第一激光光线,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一荧光光线并透射所述第二荧光光线,所述第二二向色片为所述修饰片。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激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远离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一侧,用于发射第三激光光线;
所述分光合光装置还用于反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所述第一二向色片还用于透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
所述第二激发光源出射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二向色片的透射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后出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第三激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一侧,用于发射第二激光光线;所述光引导系统还包括:第三二向色片,位于所述第三激发光源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之间,所述第三二向色片用于透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反射所述第二激光光线;
所述第二激发光源出射的所述第三激光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三二向色片的透射、所述第一二向色片的透射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后出射;
所述第三激发光源出射的所述第二激光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三二向色片的反射、所述第一二向色片的透射以及所述分光合光装置的反射后出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匀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与所述分光合光装置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的出光路径上,用于对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发出的第一激光光线进行匀光操作;以及
第二匀光器件,位于所述分光合光装置远离所述双面色轮的一侧,用于对由所述分光合光装置出射的光线进行匀光操作。
12.一种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机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CN202210988506.2A 2022-08-17 2022-08-17 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 Pending CN117631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8506.2A CN117631425A (zh) 2022-08-17 2022-08-17 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8506.2A CN117631425A (zh) 2022-08-17 2022-08-17 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1425A true CN117631425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36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8506.2A Pending CN117631425A (zh) 2022-08-17 2022-08-17 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14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80627A1 (en) Light sources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075299B2 (en) Light source with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and filter plate
JP6596505B2 (ja) 発光装置及び投影表示デバイス
CN105652572B (zh) 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TWI540377B (zh) 光波長轉換器及其適用之光源系統
CN107479311A (zh) 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US11163227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control method
JP2015504241A (ja) 光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影デバイス
WO2018068471A1 (zh) 一种激光光源装置
JP7162756B2 (ja) 非同軸投影光源システム
CN105388692A (zh) 投影机红蓝激光光源系统
US11493838B2 (en) Optical device
CN115343905A (zh) 一种光源装置
CN112782919A (zh) 激光投影设备
TWI526770B (zh) 藍光合成方法及系統
US11415872B2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110361919B (zh) 一种带有复合色轮的三色激光光源
WO2020135300A1 (zh) 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
TWI587066B (zh) 光學裝置
CN109564377A (zh) 投影仪
CN117631425A (zh) 发光装置及投影光机
CN107728412B (zh) 一种光源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CN106681090B (zh)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CN114153117B (zh) 一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WO2020135302A1 (zh) 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