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1337A - 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1337A
CN117631337A CN202311589707.6A CN202311589707A CN117631337A CN 117631337 A CN117631337 A CN 117631337A CN 202311589707 A CN202311589707 A CN 202311589707A CN 117631337 A CN117631337 A CN 117631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p
state
display panel
light shielding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897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佞君
彭宝阳
侯志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897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1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1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1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玻璃盖板,玻璃盖板中设有防窥层结构,防窥层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光栅通道,每个光栅通道用于布设一个遮光单元;贮藏结构,设置于光栅通道的一端,且与遮光单元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结构,设置于光栅通道的另一端;驱动结构,用于控制防窥层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时,遮光单元收缩至所述贮藏结构内,光栅通道呈透光状态;在第二状态时,遮光单元的第二端由贮藏结构伸出,并与固定结构相连接,遮光单元布设在光栅通道内,光栅通道呈遮光状态。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越来越高,处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人们对防窥显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防窥显示是显示面板的特殊需求之一,即对于正面观察者,面板显示正常,对于一定角度以外的观察者面板亮度明显降低或颜色信息发生明显丢失,以提高显示信息的私密性。目前的防窥技术主要通过机械地在外屏上增加防窥膜实现,防窥膜主要是通过百叶窗原理,在普通贴膜结构中增加防窥层,在防窥层中通过并列排布的光栅结构实现控制光线角度,将屏幕的广视角度变成窄视角度。但是,防窥层会阻挡部分屏幕光线,导致屏幕在相同亮度下比不设置防窥层的亮度降低30%,为了保持屏幕亮度必须额外增加屏幕亮度,导致耗电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的防窥方案会增加屏幕耗电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中设有防窥层结构,所述防窥层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光栅通道,每个光栅通道用于布设一个遮光单元;
贮藏结构,设置于光栅通道的一端,且与遮光单元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固定结构,设置于光栅通道的另一端;
驱动结构,用于控制防窥层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时,遮光单元收缩至贮藏结构内,光栅通道呈透光状态;在第二状态时,遮光单元的第二端由贮藏结构伸出,并与固定结构相连接,遮光单元布设在光栅通道内,光栅通道呈遮光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窥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
在所述第一输入用于触发开启防窥功能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输入用于触发关闭防窥功能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一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玻璃盖板,在玻璃盖板中设有防窥层结构,防窥层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光栅通道,每个光栅通道用于布设一个遮光单元;在光栅通道的一端设置贮藏结构,使贮藏结构与遮光单元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光栅通道的另一端设置固定结构;通过驱动结构,控制防窥层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时,遮光单元收缩至贮藏结构内,光栅通道呈透光状态;在第二状态时,遮光单元的第二端由贮藏结构伸出,并与固定结构相连接,遮光单元布设在光栅通道内,光栅通道呈遮光状态。这样,在用户需要开启防窥功能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控制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在用户不需要开启防窥功能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控制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一状态,如此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开启或关闭防窥功能,减少屏幕的耗电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之一;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之二;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窥层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窥层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贮藏结构的截面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窥层结构和贮藏结构的截面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遮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窥层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延伸PFC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1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1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玻璃盖板;10-防窥层结构;101-光栅通道;102-遮光单元;1020-弹性拉绳;1021-黑色泡棉;11-贮藏结构;110-贮藏空间;111-第一容置区;12-固定结构;120-第二磁性元件;121-第二容置区;13-驱动结构;130-驱动线圈;131-第一磁性元件;132-转动结构;1320-马达;1321-转轴;133-供电模块;1330-第一开关元件;a1-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a2-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1331-第二开关元件;b1-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b2-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c1-电源线;c2-接地线;Vcc-;1333-延伸PFC;1334-导电银浆;d1-导电银浆接入区;d2-马达接入区;d3-供电模块IC区;d4-屏幕板对板连接器(Board-to-boardConnectors,BTB)扣线;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玻璃盖板1,玻璃盖板1中设有防窥层结构10,防窥层结构10包括:沿第一方向X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光栅通道101,每个光栅通道101用于布设一个遮光单元102;
贮藏结构11,设置于光栅通道101的一端,且与遮光单元1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固定结构12,设置于光栅通道101的另一端;
驱动结构13,用于控制防窥层结构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时,遮光单元102收缩至所述贮藏结构11内,光栅通道101呈透光状态;在第二状态时,遮光单元102的第二端由贮藏结构11伸出,并与固定结构12相连接,遮光单元102布设在光栅通道101内,光栅通道101呈遮光状态。
可选地,第一方向X为屏幕的长度方向或屏幕的宽度方向。
可选地,玻璃盖板1可以设置双层的防窥层结构,其中一个防窥层结构中的多个光栅通道101沿屏幕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另一个防窥层结构中的多个光栅通道101沿屏幕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这样,能够使显示面板在多个方向上均具有防窥功能。
示例性地,图1示出的是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盖板1、触控层、面板(panel)和背板(铁板);其中,触控面板(Touch Panel,TP)玻璃为触控层,显示面板包括:彩色滤光(Color Filter,CF)玻璃、(Thin FilmTransistor,TFT)玻璃、上增光膜(UP Prism)、下增光膜(Down Prism)、扩散膜(Diffuesr)、导光片(Light GuidePlate,LGP)、背光模块。
参见图1和图10,防窥层结构10包括沿屏幕的长度方向并行排布的多个光栅通道101,光栅通道101之间具有间隔,这样,在光栅通道101内布设遮光单元102时,间隔的光栅通道101之间能够形成条形透光区。
可选地,如图1至5中,光栅通道101为玻璃盖板1的内部被掏空后形成的圆柱形通道。在驱动结构13的驱动作用下,遮光单元102可在光栅通道101内移动,以实现防窥层结构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在未开启防窥功能时,遮光单元102存放至贮藏结构11内,在开启防窥功能时,遮光单元102的第一端与贮藏结构11连接,遮光单元102的第二端由贮藏结构11伸出,并沿着光栅通道101移动至与固定结构12相连接,此时遮光单元102布设在光栅通道101内,光栅通道101呈遮光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在用户需要开启防窥功能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控制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在用户不需要开启防窥功能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控制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一状态,如此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开启或关闭防窥功能,减少屏幕的耗电量。
如图2至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13包括:
驱动线圈130,驱动线圈130绕设在多个光栅通道101的外周,且驱动线圈130为透明材质;
多个第一磁性元件131,每个遮光单元102的第二端设有一个第一磁性元件131;
转动结构132,与多个遮光单元102的第一端绕接;
供电模块133,用于为驱动线圈130和转动结构132供电;
其中,在供电模块133为驱动线圈130正向充电时,驱动线圈130驱动第一磁性元件131沿光栅通道101向固定结构12移动,转动结构132沿释放遮光单元102的方向转动,直至第一磁性元件131与固定结构12相连接,防窥层结构10处于第二状态;
在供电模块133为驱动线圈130反向充电时,转动结构132沿回收遮光单元102的方向转动,转动结构132和驱动线圈130驱动第一磁性元件131与固定结构12分离,直至防窥层结构10处于第一状态。
可选地,驱动线圈130为由导电玻璃围绕多个光栅通道101的外围形成的线圈,导电玻璃本体透明,表面贴有导电膜以导电。驱动线圈130共包括两个导电口,一个导电端口为位于起点处的起始导电断开,另一个导电端口为驱动线圈130绕至屏幕顶端后,再直线沿光栅通道方向下来的末端导电端口;起始导电端口接电源线c1,末端导电端口接地线c2。
需要指出的是,玻璃盖板1中除光栅通道101和驱动线圈130的其余部分为普通玻璃。
其中,供电模块133通过驱动线圈130的起始导电端口和末端导电端口向驱动线圈130提供正向电流或反向电流;可选地,在供电模块向驱动线圈130提供正向电流时,驱动线圈130产生朝向固定结构12的磁力;在供电模块向驱动线圈130提供反向电流时,驱动线圈130产生背朝向贮藏结构11的磁力。
可选地,转动结构132包括:
马达1320,马达1320与供电模块133电连接;
转轴1321,与马达1320固定连接,且多个遮光单元102的第一端绕设于转轴1321上。
示例性地,如图5中,转轴1321位于贮藏空间110的末端,转轴1321与马达1320连接,马达1320为微型马达,用于向转轴1321提供转动的力矩。在马达1320的驱动下,转轴1321能够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其中,在转轴1321顺时针转动时,转轴1321卷绕遮光单元102的第一端,在转轴1321逆时针转动时,转轴1321释放已卷绕的遮光单元102。
这样,在用户开启防窥功能时,在供电模块133向驱动线圈130提供正向电流时,驱动线圈130产生朝向固定结构12的磁力,同时转轴1321逆时针转动,释放已卷绕的遮光单元102,在驱动线圈130的磁力作用下,遮光单元102沿着光栅通道101移动至与固定结构12相连接。
在用户关闭防窥功能时,在供电模块向驱动线圈130提供反向电流时,驱动线圈130产生朝向贮藏结构11的磁力,同时转轴1321顺时针转动,卷绕的遮光单元102的第一端,在转轴1321的拉力和驱动线圈130的磁力作用下,遮光单元102沿着光栅通道101收缩至贮藏结构11内。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遮光单元102包括:弹性拉绳1020和附着在弹性拉绳1020上的黑色泡棉1021。
参见图7,遮光单元102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顶部的第一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的大小与光栅通道101大小相同,可完美通过光栅通道101;另一部分是与第一磁性元件相连的弹性拉绳1020,可选地,弹性拉绳1020为非磁性弹簧绳,绳子附有弹力且不易扯断,绳上附有可完全填充光栅通道101的黑色泡棉1021。
该实施例中,由于黑色泡棉1021的压缩性非常高,在弹性拉绳1020的弹力拉伸下,能够快速地被压缩并拉进贮藏结构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贮藏结构11包括多个贮藏空间110,每个贮藏空间110的第一开口端对应一个光栅通道101;
其中,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一容置区111;在第一状态时,第一磁性元件131收容于第一容置区111,遮光单元102收缩至贮藏空间110内。
可选地,为避免遮光单元102在贮藏结构11内缠绕,贮藏空间110为弯曲的圆柱形空间。
示例性地,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截面图中,每个贮藏空间110对应一个光栅通道101,贮藏结构11内并排设有多个圆柱形的贮藏空间110,每个贮藏空间110用于存放一个遮光单元102,每个贮藏空间110的第一开口端对应玻璃盖板1内的一个光栅通道101,贮藏空间110的第一开口端比后续空间更粗一些,形成第一容置区111,第一磁性元件131在进入第一容置区111后,由于后续空间较细,第一磁性元件131卡在第一容置区111内,保持位置静止。
需要指出的是,图6所示的贮藏空间110内仅示出了弹性拉绳1020,未示出黑色泡棉1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2包括:第二磁性元件120;在第二状态时,第一磁性元件131与第二磁性元件120吸附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8和图9中,固定结构12的主体由塑胶或塑料等硬质不透光不被磁铁吸引的物质构成,第二磁性元件为嵌入在塑胶填充中的长条状磁铁,用于吸附连接第一容置区111内的第一磁性元件131,以固定第一磁性元件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2还包括:与每个第一磁性元件131一一对应的第二容置区121;在第二状态时,第一磁性元件131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21。
示例性地,如图8和图9中,固定结构12的主体内部存在多个圆柱形槽体,形成多个第二容置区121,每个遮光单元102对应一个第二容置区121。这样,能够避免第一磁性元件131移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模块133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第二开关元件1331,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a1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b2分别与电压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a2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b1分别接地;
接地线c2,接地线c2与第一开关元件1330的公共端连接
电源线c1,电源线c1与第二开关元件1331的公共端电连接;
控制线V_ctrl,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1331分别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1331输入第一电压或第二电压;其中,在所述控制线输入所述第一电压时,所述供电模块133为所述驱动线圈130正向充电,在所述控制线输入所述第二电压时,所述供电模块133为所述驱动线圈130反向充电。
可选地,屏幕的主FPC延伸形成延伸FPC1333为供电模块133的主要结构,延伸FPC1333上包括一根电源线c1和一根接地线c2,延伸FPC1333的大部分区域嵌合在贮藏结构11的塑胶填充内部。
参见图11,延伸FPC1333在靠近玻璃盖板1的位置存在:导电银浆接入区d1和马达接入区d2,导电银浆接入区d1和马达接入区d2的表层露铜,且与电源线c1和接地线c2导通。导电银浆接入区d1用于给玻璃盖板1内的驱动线圈130供电;马达接入区d2为延伸FPC1333接近贮藏结构11的底部位置,用于为马达1320供电。d3所在的区域为供电模块133的IC区,d4所在的区域为屏幕BTB扣线。
具体实现时,供电模块133的主要电路元件位于屏幕的主FPC上,主要包括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第二开关元件1331。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第二开关元件1331使用相同的Vcc电源,以及相同的V_ctrl控制线。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a1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b2分别与电压输入端V_in相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a2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b1分别接地GND。
当开启防窥功能时,Vcc优先上电,启动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第二开关元件1331,V_ctrl下发高电平控制指令,使第一开关元件1330指向引脚a1,第二开关元件1331指向引脚b1,即电源线c1接V_in,接地线c2接地GND,使驱动线圈130正向充电,马达1320驱动转轴1321释放遮光单元102。防窥功能开启完成后,V_in断电,然后V_ctrl断电,最后Vcc断电。
当关闭防窥功能时,Vcc优先上电,启动开关,V_ctrl下发低电平控制指令,使第一开关元件1330指向引脚a2,第二开关元件1331指向引脚b2,即电源线接GND,地线接V_in,使驱动线圈130反向充电,马达1320驱动转轴1321卷绕遮光单元102。防窥功能关闭完成后,V_in断电,然后V_ctrl断电,最后Vcc断电。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可选地,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数码产品、家用电器、办公设备、游戏机等。
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用户需要开启防窥功能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控制显示面板中的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时,遮光单元102的第二端由贮藏结构11伸出,并与固定结构12相连接,遮光单元102布设在光栅通道101内,光栅通道101呈遮光状态。在用户不需要开启防窥功能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控制显示面板中的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时,遮光单元102收缩至所述贮藏结构11内,光栅通道101呈透光状态。如此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开启或关闭防窥功能,减少屏幕的耗电量。
参见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窥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第一输入。
其中,第一输入为预先设置的输入,该第一输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点击输入、按压输入、长按输入、捏合输入、拖拽输入、滑动输入和划动输入中的至少一种,也即是说,该第一输入可以为上述输入中的其中一种,或者也可以为其中两种或以上输入的组合输入。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输入用于触发开启防窥功能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
例如,用户按下“开启防窥功能”的第一按钮,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向供电模块133和马达1320下达指令,供电模块133向驱动线圈130正向供电,马达1320驱动转轴1321逆时针转动,释放遮光单元102,直至第一磁性元件131与固定结构12相连接,防窥层结构10处于第二状态。当防窥层结构10处于第二状态之后,供电模块133停止输出电压,驱动线圈130和马达1320停止工作,遮光单元102填充光栅通道101,完成防窥层的构建,实现防窥功能的开启。
步骤103:在所述第一输入用于触发关闭防窥功能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防窥层结构10处于第一状态。
例如,用户按下“关闭防窥功能”的第二按钮,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向供电模块133和马达1320下达指令,供电模块133向驱动线圈130反向供电,马达1320驱动转轴1321顺时针转动,卷绕遮光单元102,转动结构132和驱动线圈130驱动第一磁性元件131与固定结构12分离,直至防窥层结构10处于第一状态。当防窥层结构10处于第一状态之后,供电模块133停止输出电压,驱动线圈130和马达1320停止工作,遮光单元102已回收至贮藏结构11内,实现防窥功能的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在用户需要开启防窥功能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控制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在用户不需要开启防窥功能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控制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一状态,如此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开启或关闭防窥功能,减少屏幕的耗电量。
示例性地,假设光栅通道102沿屏幕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光栅通道102沿屏幕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参见图14,开启防窥功能的方法包括:
步骤1401、用户选择开启防窥功能;
步骤1402、开关电源Vcc导通,控制线向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第二开关元件1331下发高电平,延伸FPC1333的电源线c1接电源,接地线c2接地;
步骤1403、驱动线圈130正向通电,产生沿屏幕长方向向上的磁力,驱动马达1320通电,转轴1321开始释放遮光单元102;
步骤1404、遮光单元102随第一磁性元件131运动,而填充光栅通道102形成光栅,最终第一磁性元件131到达固定结构12被固定;
步骤1405、V_in下电,V_ctrl下电,Vcc下电,驱动线圈130、马达1320、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第二开关元件1331停止工作,防窥屏功能开启完成。
参见图15,关闭防窥功能的方法包括:
步骤1501、用户选择关闭防窥功能;
步骤1502、开关电源Vcc导通,控制线向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第二开关元件1331下发低电平,延伸FPC1333的电源线c1接地,接地线c2接电源;
步骤1503、驱动线圈130反向通电,产生沿屏幕长方向向下的磁力,马达1320通电,转轴1321开始卷绕遮光单元102;
步骤1504、遮光单元102随第一磁性元件131运动,直至第一磁性元件131和遮光单元102被回收至贮藏结构11;
步骤1505、V_in下电,V_ctrl下电,Vcc下电,驱动线圈130、马达1320、第一开关元件1330和第二开关元件1331停止工作,防窥屏功能关闭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开启防窥功能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光电指纹输入;
响应于所述光电指纹输入,控制所述防窥层结构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在确定所述光电指纹输入结束时,控制所述防窥层结构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回所述第一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防窥膜会阻挡部分屏幕光线,导致用户在使用光电指纹时无法完整识别指纹信息,导致用户无法使用屏下光电指纹。
上述实施例中,在已开启防窥功能的情况下,用户需要使用屏下光电指纹时,防窥功能会自动关闭,当光电指纹使用需求结束后,防窥功能会自动恢复。这样,能够避免防窥层结构影响用户使用屏下光电指纹。
可选地,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600,包括处理器1601和存储器1602,存储器16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6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601执行时实现上述防窥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7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7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701、网络模块1702、音频输出单元1703、输入单元1704、传感器17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708、存储器1709、以及处理器17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7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7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用户输入单元1707,用于接收第一输入;
处理器1710,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用于触发开启防窥功能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输入用于触发关闭防窥功能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一状态。
可选地,用户输入单元1707,还用于接收用户的光电指纹输入;
处理器1710,还用于在开启防窥功能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光电指纹输入,控制所述防窥层结构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在确定所述光电指纹输入结束时,控制所述防窥层结构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回所述第一状态。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7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7041和麦克风17042,图形处理器17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706可包括显示面板17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7061。用户输入单元1707包括触控面板17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7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7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7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7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存储器17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7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7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7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7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7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7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防窥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防窥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防窥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中设有防窥层结构,所述防窥层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光栅通道,每个所述光栅通道用于布设一个遮光单元;
贮藏结构,设置于所述光栅通道的一端,且与所述遮光单元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光栅通道的另一端;
驱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防窥层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遮光单元收缩至所述贮藏结构内,所述光栅通道呈透光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遮光单元的第二端由所述贮藏结构伸出,并与所述固定结构相连接,所述遮光单元布设在所述光栅通道内,所述光栅通道呈遮光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绕设在所述多个光栅通道的外周,且所述驱动线圈为透明材质;
多个第一磁性元件,每个所述遮光单元的第二端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
转动结构,与多个所述遮光单元的第一端绕接;
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驱动线圈和所述转动结构供电;
其中,在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驱动线圈正向充电时,所述驱动线圈驱动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沿所述光栅通道向所述固定结构移动,所述转动结构沿释放所述遮光单元的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固定结构相连接,所述防窥层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在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驱动线圈反向充电时,所述转动结构沿回收所述遮光单元的方向转动,所述转动结构和所述驱动线圈驱动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固定结构分离,直至所述防窥层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
马达,所述马达与所述供电模块电连接;
转轴,与所述马达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遮光单元的第一端绕设于所述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贮藏结构包括多个贮藏空间,每个所述贮藏空间的第一开口端对应一个所述光栅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一容置区;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区,所述遮光单元收缩至所述贮藏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贮藏空间为弯曲的圆柱形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二磁性元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与每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一一对应的第二容置区;
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压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分别接地;
接地线,所述接地线与第一开关元件的公共端连接
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第二开关元件的公共端电连接;
控制线,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分别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输入第一电压或第二电压;其中,在所述控制线输入所述第一电压时,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驱动线圈正向充电,在所述控制线输入所述第二电压时,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驱动线圈反向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单元包括:弹性拉绳和附着在所述弹性拉绳上的黑色泡棉。
10.一种防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
在所述第一输入用于触发开启防窥功能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输入用于触发关闭防窥功能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防窥层结构处于第一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启防窥功能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光电指纹输入;
响应于所述光电指纹输入,控制所述防窥层结构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在确定所述光电指纹输入结束时,控制所述防窥层结构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回所述第一状态。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589707.6A 2023-11-24 2023-11-24 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631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9707.6A CN117631337A (zh) 2023-11-24 2023-11-24 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9707.6A CN117631337A (zh) 2023-11-24 2023-11-24 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1337A true CN117631337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89707.6A Pending CN117631337A (zh) 2023-11-24 2023-11-24 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13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181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8877532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US9086787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209763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102138506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0362155B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6814988A (zh)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JP2021145340A (ja) 電子機器
CN112291395B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329476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69555A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09251592A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CN113130607B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KR20120030866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090024594A (ko) 휴대단말기 및 메뉴검색 피드백 방법
CN117631337A (zh) 显示面板、防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100038590A (ko) 터치센서 및 터치 인식방법
KR20120011137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멀티 태스킹 제어 방법
US10628012B2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front surface and rear surface with preset input applied to rear input unit causing portion of screen information and portion of home screen displayed together on front surface
WO2022174702A1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120055876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다중 클립보드 제어 방법
CN109165492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120021065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4008720B (zh) 一种实现电子幕帘的方法、装置及透明显示屏
CN110753196A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音频输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