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28735A -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28735A
CN117628735A CN202210975925.2A CN202210975925A CN117628735A CN 117628735 A CN117628735 A CN 117628735A CN 202210975925 A CN202210975925 A CN 202210975925A CN 117628735 A CN117628735 A CN 117628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eat exchanger
port
assembly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59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倩妮
周玲
周威
潘李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59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28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28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28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组件、第一阀组件、第一换热器组件、第二阀组件、第三阀组件、第四阀、第二换热器、第五阀、第三换热器以及控制器。在空调机组的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的开度,由此来调整流经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一换热器组件的冷媒流量,能够提高空调机组应对冷热负荷不平衡及冷热负荷动态变化的能力,避免空调机组频繁切换运行模式或停机,能够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载冷剂温度稳定性。

Description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功能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场所如医院、实验室、酒店、博物馆等同时具有冷热负荷的需求。在传统设计中,通常采用空调机组供给冷量,采用锅炉、电加热等设备提供热量。其中,空调机组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作为废热被高温冷源带走,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并且,锅炉、电加热等设备给用户增加了很多的投资和运维成本。
近年来,同时制冷制热空调机组逐渐在以上场所得到相应的应用,通过回收冷凝热量同时制取冷量和热量,适用于同时具有冷热负荷需求的场所。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前普遍应用的同时制冷制热空调机组一般采用双系统设计,每个系统可分别运行制冷、热水和同时冷热模式。当冷热负荷平衡或冷热负荷不平衡率较小时,两个系统通过实际的冷热负荷选择运行相应的模式,可在同时满足冷热负荷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但是,当冷热不平衡率较大时,为了满足优先侧的负荷需求,即,负荷需求较大的一侧的负荷需求,非优先侧的负荷必然产生过剩。在存在负荷过剩的情况下,系统只能通过频繁的模式切换来平衡这种过剩。频繁的模式切换必然会导致非优先侧的水温或出风温度波动,甚至影响优先侧的水温或出风温度,同时导致系统大幅波动,不利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也不利于用户使用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因此,如何优化空调机组的系统设计和控制方法、应对冷热负荷不平衡及冷热负荷动态变化、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载冷剂温度稳定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在空调机组的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的开度,由此来调整流经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一换热器组件的冷媒流量,能够提高空调机组应对冷热负荷不平衡及冷热负荷动态变化的能力,避免空调机组频繁切换运行模式或停机,能够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载冷剂温度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其中,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组件(1)、第一阀组件(2)、第一换热器组件(3)、第二阀组件(4)、第三阀组件(5)、第四阀(6)、第二换热器(7)、第五阀(8)、第三换热器(9)以及控制器;
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阀组件(2)的第一口(D口)和第四阀(6)的进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二口(S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出口连接;
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三口(C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口(A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二口(B口)与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出口和所述第三阀组件(5)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与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第五阀(8)的进口以及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连接;
所述第五阀(8)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四阀(6)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的进口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组件(1)、第一阀组件(2)、第一换热器组件(3)、第二阀组件(4)、第三阀组件(5)、第四阀(6)、第二换热器(7)、第五阀(8)、第三换热器(9)以及控制器;
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阀组件(2)的第一口(D口)和第四阀(6)的进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二口(S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出口连接;
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三口(C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口(A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二口(B口)与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出口和所述第三阀组件(5)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与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第五阀(8)的进口以及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连接;
所述第五阀(8)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四阀(6)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的进口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空调机组的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空调机组可以根据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的开度,由此来调整流经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一换热器组件的冷媒流量,能够提高空调机组应对冷热负荷不平衡及冷热负荷动态变化的能力,避免空调机组频繁切换运行模式或停机,能够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载冷剂温度稳定性。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附记的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对应部件。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制冷模式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制热模式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冷热负荷平衡的情况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热负荷过剩的情况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冷负荷过剩的情况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附记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该”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部件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说明中,四通阀的第一口可以是D口,四通阀的第二口可以是S口,四通阀的第三口可以是C口,四通阀的第四口可以是E口。对四通阀的D口、C口、E口和S口的说明,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一种空调机组。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一个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机组100包括:压缩机组件1、第一阀组件2、第一换热器组件3、第二阀组件4、第三阀组件5、第四阀6、第二换热器7、第五阀8、第三换热器9以及控制器15。
如图1所示,第二换热器7具有介质进口7C和介质出口7D,介质从介质进口7C进入第二换热器7,与第二换热器7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介质从介质出口7D流出第二换热器7,流出的介质可以被输送给用户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7可以是向用户提供热量的热侧换热器。例如,流入第二换热器7的介质从冷媒吸热,向用户侧提供热量。
如图1所示,第三换热器9具有介质进口9C和介质出口9D,介质从介质进口9C进入第三换热器9,与第三换热器9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介质从介质出口9D流出第三换热器9,流出的介质可以被输送给用户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9可以是向用户提供冷量的冷侧换热器。例如,流入第三换热器9的介质向冷媒散热,向用户侧提供冷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机组可以是四管制空调机组。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空调机组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空调机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换热器7和/或第三换热器9中,介质可以是水。但是,本申请可以不限于此,在第二换热器7和/或第三换热器9中,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介质与冷媒进行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空调机组而言,热负荷可以是指第二换热器7向用户侧实际提供的热量,即,用户实际需要的热量。可以通过冷媒在流入第二换热器7之前和流出第二换热器7之后的能量变化的大小表示热负荷的大小。例如,根据冷媒在流入第二换热器7之前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与冷媒在流出第二换热器7之后的相应参数的变化,计算冷媒的能量变化,进而得到热负荷的数值。具体的计算方式可参考相关技术。
或者,也可以通过用户侧的介质在流入第二换热器7之前和流出第二换热器7之后的能量变化的大小表示热负荷的大小。例如,根据介质在流入第二换热器7之前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与介质在流出第二换热器7之后的相应参数的变化,计算冷媒的能量变化,进而得到热负荷的数值。例如,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介质的目标温度(即介质在流出第二换热器7之后的温度)进行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空调机组而言,冷负荷可以是指第三换热器9向用户侧提供的冷量,即,用户实际需要的冷量。可以通过冷媒在流入第三换热器9之前和流出第三换热器9之后的能量变化的大小表示冷负荷的大小。例如,根据冷媒在流入第三换热器9之前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与冷媒在流出第三换热器9之后的相应参数的变化,计算冷媒的能量变化,进而得到冷负荷的数值。具体的计算方式可参考相关技术。
或者,也可以通过用户侧的介质在流入第三换热器9之前和流出第三换热器9之后的能量变化的大小表示冷负荷的大小。例如,根据介质在流入第三换热器9之前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与介质在流出第三换热器9之后的相应参数的变化,计算冷媒的能量变化,进而得到冷负荷的数值。例如,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介质的目标温度(即介质在流出第三换热器9之后的温度)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式可参考相关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空调机组100运行过程中,在第二换热器7的热负荷和第三换热器9的冷负荷相等或者两者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与冷负荷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空调机组100运行过程中,在第二换热器7的热负荷和第三换热器9的冷负荷不相等或者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与冷负荷不平衡。其中,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以相同或不同。
例如,用户实际需要的热量比实际需要的冷量多时,第二换热器7的热负荷大于第三换热器9的冷负荷。由于空调机组100能够提供的冷负荷比用户实际需要的冷量(即,第三换热器9的冷负荷)大,所以,在此情况下,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过剩。
又例如,用户实际需要的热量比实际需要的冷量少时,第二换热器7的热负荷小于第三换热器9的冷负荷。由于空调机组100能够提供的热负荷比用户实际需要的热量(即,第二换热器7的热负荷)大,所以,在此情况下,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过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用户侧的介质的温度、压力等指标、和/或空调机组100内的冷媒的温度、压力等指标表示热负荷过剩程度和/或冷负荷的过剩程度。例如,可以通过介质和/或冷媒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的差值、或者,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与目标温度的比值等方式表示热负荷过剩程度和/或冷负荷的过剩程度。
例如,在第二换热器7处,用户设定的介质的目标温度为40℃,从第二换热器7流出的介质的当前温度为42℃。那么可以认为,热负荷过剩程度为2℃,或者,热负荷过剩程度为5%,即,(42℃-40℃)/40℃=5%。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计算热负荷过剩程度。
例如,在第三换热器9处,用户设定的介质的目标温度为20℃,从第三换热器9流出的介质的当前温度为16℃。那么可以认为,冷负荷过剩程度为4℃,或者,冷负荷过剩程度为20%,即,(20℃-16℃)/20℃=20%。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计算热负荷过剩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1B分别与第一阀组件2的第一口D和第四阀6的进口6H连接,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1A分别与第一阀组件2的第二口S和第三换热器9的出口(冷媒的出口)9B连接;
第一阀组件2的第三口C与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口3A连接;
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二口3B与第二阀组件4的出口4L和第三阀组件5的进口5H连接;
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4H与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5L、第五阀8的进口8H以及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冷媒的出口)7B连接;
第五阀8的出口8L与第三换热器9的进口(冷媒的进口)9A连接;
第四阀6的出口6L与第二换热器7的进口(冷媒的进口)7A连接。
控制器15根据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6的开度。
根据本实施例,在空调机组100的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例如,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过剩,可以根据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6的开度,由此来调整流经第二换热器7以及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冷媒流量,从而,能够提高空调机组100应对冷热负荷不平衡及冷热负荷动态变化的能力,避免空调机组100频繁切换运行模式或停机,能够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载冷剂(冷媒)温度稳定性。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调机组100还可以包括第六阀10。该第六阀10的入口10H与第三换热器9的出口9B连接,第六阀10的出口10L分别与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1A和第一阀组件2的第二口S连接。其中,控制器15可以根据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六阀10的开度。
通过在空调机组100中设置第六阀10,能够在空调机组100的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例如,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过剩,可以根据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六阀10的开度,由此来调整流经第三换热器9以及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冷媒流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机组100应对冷热负荷不平衡及冷热负荷动态变化的能力,避免空调机组100频繁切换运行模式或停机,能够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载冷剂(冷媒)温度稳定性。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机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储液装置11。该第一储液装置11的进口11A与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7B连接,第一储液装置11的出口11B与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4H、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5L和第五阀8的进口8H连接。
通过在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7B后设置第一储液装置11,有助于动态地调整在空调机组100的流路中的冷媒量,例如,在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或热负荷需求较大时,可以增大冷媒的供应量,在冷负荷或热负荷需求较小时,可以减小冷媒的供应量,等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机组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储液装置16。第二储液装置16的进口16A与第二换热器7的7B、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4H和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5L连接,第二储液装置16的出口16B与第五阀8的进口8H连接。
通过在第五阀8的进口8H前设置第二储液装置16,一方面,有助于动态地调整在空调机组100的流路中的冷媒量,另一方面,能够在模式切换或除霜时降低压缩机吸气回液风险,并且,能够避免冷媒在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积存过多而使传热面积变小,影响换热效率。此外,在空调机组100由制热模式或同时制冷和制热模式切换成制冷模式时,还可以避免运行系统缺少冷媒的情况发生。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机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储液装置11和第二储液装置16。其中,第一储液装置11的进口11A与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7B连接,第一储液装置11的出口11B与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4H、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5L和第二储液装置16的进口16A连接。第二储液装置16的进口16A与第一储液装置11的出口11B、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4H和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5L连接,第二储液装置16的出口16B与第五阀8的进口8H连接。
通过在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7B后设置第一储液装置11、并且在第五阀8的进口8H前设置第二储液装置16,能够同时实现第一储液装置11和第二储液装置16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空调组件100的性能。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空调机组100的其他位置处布置储液装置。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另一个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机组100还包括经济器组件12、干燥过滤组件13、第七阀组件14。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7B、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4H、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5L与第七阀组件14的进口14H连接,第七阀组件14的出口14L与干燥过滤组件13的进口13A连接,干燥过滤组件13的出口13B与经济器组件12的主侧进口12A连接,经济器组件12的主侧出口12B与经济器组件12的辅侧进口12X、第五阀8的进口8H连接,经济器组件12的辅侧出口12Y与压缩机组件1的中压腔连接。
通过在空调机组100中设置经济器12,能够为压缩机1的中压腔补充冷媒,进而增加空调机组100的过冷度,最终提升空调机组100的性能。通过设置干燥过滤器13,能够减少空调机组100中的水分和杂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至图6示出的空调机组100中,仅对与本申请相关的各部件或模块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空调机组1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或者模块,关于这些部件或者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或者,也可以在空调机组100中去掉部分部件或者模块。例如,在图6所示的空调机组100中,可以增加第一储液装置11和/或第二储液装置16,并且/或者,去掉经济器组件12和/或干燥过滤组件13和/或第七阀组件14,并且/或者,去掉第六阀10,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组件1可以包括至少一台压缩机。当压缩机数量为2以上时,该2台以上的压缩机可以并联设置。其中,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排气口和压腔可以指各压缩机的吸气口、排气口和压腔。各压缩机可以是转子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或磁悬浮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此外,各压缩机可以是定频压缩机或变频压缩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组件2可以包括不少于2个第一阀。其中,第一阀组件2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可以指第一阀的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该第一阀可以为四通阀和/或三通阀。例如,在第一阀组件2中包括2个以上的第一阀时,该2个以上的第一阀可以都是四通阀,或者,可以都是三通阀,或者,可以部分第一阀是四通阀,部分第一阀是三通阀。在第一阀采用四通阀时,四通阀的第四口,即E口封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组件3可以包括不少于2个换热器模块(第一换热器模块)。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口和第二口可以指各换热器模块的第一口和第二口。各换热器模块可以与第一阀组件2中的各第一阀对应连接,例如,换热器模块的第一口可以与对应的第一阀的第三口连接。该换热器模块可以是空气换热器模块,或者,其他介质的换热器模块。其中,空气换热器模块可以包括不少于1片空气换热器和不少于1台风机。该空气换热器可以为管翅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该风机可以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或贯流风机中的任意一种。此外,该风机可以为定频风机或变频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4可以包括不少于2个第二阀。其中,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和出口可以指各第二阀的进口和出口。各换热器模块可以与第二阀组件4中的各第二阀对应连接,例如,换热器模块的第二口可以与对应的第二阀的出口连接。该第二阀可以为电动球阀、电动蝶阀或电子膨胀阀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阀组件5可以包括不少于2个第三阀。其中,第三阀组件5的进口和出口可以指各单向阀的进口和出口。各换热器模块可以与第三阀组件5中的各单向阀对应连接,例如,换热器模块的第二口可以与对应的单向阀的进口连接。该第三阀可以为电磁阀、电动球阀、电动蝶阀或电子膨胀阀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阀组件2、第一换热器组件3、第二阀组件4和第三阀组件5中的部件数量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一个阀控制2个以上的换热器模块,或者,通过2个以上的阀控制1个换热器模块,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阀6可以为电动球阀、电动蝶阀或电子膨胀阀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7可以是热侧换热器。该热侧换热器可以为氟-水换热器或氟-风换热器。该热侧换热器可以为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管翅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等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阀8可以为电动球阀、电动蝶阀或电子膨胀阀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9可以是冷侧换热器。该冷侧换热器可以为氟-水换热器或氟-风换热器。该冷侧换热器可以为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管翅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等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阀10可以为电动球阀、电动蝶阀或电子膨胀阀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经济器组件12可以包括一台换热器121和辅助阀122。该换热器121可以为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该辅助阀122可以为电磁阀、电动球阀、电动蝶阀或电子膨胀阀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阀14可以为球阀、角阀、蝶阀或截止阀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可以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对空调机组100的控制方法。例如,该控制器15可以根据空调机组100的运行模式和运行状态,控制:压缩机组件1的加减载;和/或,第一阀组件2中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之间的连通状态;和/或,第二阀组件4的开闭和开度;和/或,第三阀组件5的开闭和开度;和/或,第五阀8的开闭和开度;和/或,第四阀6的开闭和开度;和/或,第六阀10的开闭和开度;和/或,第一换热器组件3、第一储液装置11、第二储液装置16、经济器组件12、干燥过滤组件13、第七阀组件14等部件的工作参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个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操作701:根据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6的开度。
在空调机组100的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例如,在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过剩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6的开度,以此来动态地调整流经第二换热器7以及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冷媒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在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包括至少2个第一换热器模块的情况下,控制器15还可以在操作701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
例如,操作701可以包括:根据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第四阀6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在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第四阀6的开度时,在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为第一预设数量时,根据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6的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数量为小于或等于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器模块总数的值。例如,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器模块总数为3,第一预设数量可以为0、1、2、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在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第四阀6的开度时,在第四阀6的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时,根据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其中,第一预设开度可以是第四阀6的开度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开度。
具体来说,控制器15可以优先根据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在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所有第一换热器模块均开启时,即,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为3,根据当前的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6的开度。即,在热负荷过剩的情况下,优先通过第一换热器组件3进行散热,在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能力不够时,再通过调整第四阀6的开度,控制流经第二换热器7的冷媒量。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也可以优先根据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四阀6的开度,在第四阀6的开度小于或等于第四阀6允许的最小开度时,根据当前的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即,在热负荷过剩的情况下,优先通过调整第四阀6的开度,控制流经第二换热器7的冷媒量。在第四阀6已达到最小开度而仍有热负荷过剩时,通过增加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第一换热器模块的数量来提高散热能力。
此外,控制器15也可以根据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交替地调节第四阀6的开度以及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例如,在调节动作中,可以既调节第四阀6的开度,又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因此,能够避免在第四阀6的开度达到极限值时再调整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或者,在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达到极限值时再调整第四阀6的开度。由此,能够在提高空调机组100的应对冷热负荷不平衡及冷热负荷动态变化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空调机组100中冷媒的流量满足规定要求,并且,能够降低空调机组100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负荷过剩的程度越大,将第四阀6的开度设置的越小,由此,能够减少流经第二换热器7的冷媒量,从而避免用户侧的温度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操作702:根据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六阀10的开度。
在空调机组100的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例如,在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过剩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六阀10的开度,以此来动态地调整流经第三换热器9以及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冷媒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在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包括至少2个第一换热器模块的情况下,控制器15还可以在操作702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
例如,操作702可以包括:根据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第六阀10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在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第六阀10的开度时,在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为第二预设数量时,根据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六阀10的开度。其中,第二预设数量为小于或等于第一换热器模块总数的值。例如,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器模块总数为3,第二预设数量可以为0、1、2、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在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第六阀10的开度时,在第六阀1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时,根据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其中,第二预设开度可以是第六阀10的开度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开度。
具体来说,控制器15可以优先根据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在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所有第一换热器模块均开启时,即,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为3,根据当前的空调机组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六阀10的开度。即,在冷负荷过剩的情况下,优先通过第一换热器组件3进行吸热,在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能力不够时,再通过调整第六阀10的开度,控制流经第三换热器9的冷媒量。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也可以优先根据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第六阀10的开度,在第六阀10的开度小于或等于第六阀10允许的最小开度时,根据当前的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即,在冷负荷过剩的情况下,优先通过调整第六阀10的开度,控制流经第三换热器9的冷媒量。在第六阀10已达到最小开度而仍有冷负荷过剩时,通过增加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第一换热器模块的数量来提高吸热能力。
此外,控制器15也可以根据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交替地调节第六阀10的开度以及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例如,在调节动作中,可以既调节第六阀10的开度,还控制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因此,能够避免在第六阀10的开度达到极限值时再调整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或者,在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达到极限值时再调整第六阀10的开度。由此,能够在提高空调机组100的应对冷热负荷不平衡及冷热负荷动态变化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空调机组100中冷媒的流量满足规定要求,并且,能够降低空调机组100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负荷过剩的程度越大,将第六阀10的开度设置的越小,由此,能够减少流经第三换热器9的冷媒量,从而避免用户侧的温度过高。
以下对空调机组100的在不同模式下的控制方式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例如,在空调机组100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器15进行控制,使得:
第一阀组件2的部分或所有第一阀的第一口(D口)和第三口(C口)导通,与第一阀对应的第二阀组件4中的第二阀关闭,第四阀6关闭。控制器15根据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过热度控制第五阀8的开度,第六阀10以最大开度开启。
例如,在空调机组100处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器15进行控制,使得:
第一阀组件2的部分或第一阀的第二口(S口)与第三口(C口)导通,对于与第一阀对应的第二阀组件4中的第二阀,根据与第二阀对应的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出口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开度,第四阀6以最大开度开启,第五阀8和第六阀10关闭。
例如,在空调机组100同时制热和制冷、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与冷负荷平衡时,控制器15进行控制,使得:
第一阀组件2中所有第一阀的第二口(S口)与第三口(C口)导通,第二阀组件4中所有第二阀关闭,第四阀6以最大开度开启,根据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过热度控制第五阀8的开度,第六阀10以最大开度开启。
例如,在空调机组100同时制热和制冷、空调机组100的热负荷过剩时,控制器15进行控制,使得:
根据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四阀6的开度以及第一阀组件2中的第一口(D口)和第三口(C口)导通的第一阀的数量,第二阀组件4中所有第二阀关闭,根据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过热度控制第五阀8的开度,第六阀10以最大开度开启。
例如,在空调机组100同时制热和制冷、空调机组100的冷负荷过剩时,控制器15进行控制,使得:
根据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六阀10的开度以及第二阀组件4中的第二阀的开启数量,对于开启的第二阀,根据第二阀对应的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出口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开度,与开启的第二阀对应的第一阀组件2中的第一阀的第二口(S口)与第三口(C口)导通,第四阀(6)以最大开度开启,根据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过热度控制第五阀8的开度。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制冷模式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制热模式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冷热负荷平衡的情况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热负荷过剩的情况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空调机组在冷负荷过剩的情况下冷媒流动路径的一个示意图。下面,结合图8至图12对空调机组100的各工作模式进行进一步示例性的说明。
一、制冷模式:
如图8所示,第三换热器9为壳管式氟-水换热器,用于向用户侧提供冷水,压缩机组件1包括变频螺杆压缩机,根据冷负荷调节压缩机组件1的运行频率,例如,根据用户侧的冷水目标温度控制压缩机的加减载。
第一阀组件2中的3个四通阀的D口与C口导通,S口与E口导通(E口封闭);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3组空气换热器模块全部作为冷凝器向空气散热,风机自动控制开启;第二阀组件4中的3个电子膨胀阀全部关闭;第四阀6的电动球阀关闭;第五阀8的电子膨胀阀根据压缩机吸气过热度调整开度;第六阀10的电动球阀以最大开度开启。
空调机组100中冷媒循环路径如图8所示,即: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1B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冷媒经过第一阀组件2进入第一换热器组件3并在其内部与低温空气进行冷凝换热,冷凝后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三阀组件5,通过第五阀8节流成两相态冷媒,该状态下的冷媒进入第三换热器9并在其内部与高温冷水进行蒸发换热,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1A,完成一个完整的制冷模式循环。
二、制热模式:
如图9所示,第二换热器7为板式氟-水换热器,用于向用户侧提供热水,压缩机组件1包括变频螺杆压缩机,根据热负荷调节压缩机组件1的运行频率,例如,根据用户侧的热水目标温度控制压缩机的加减载。
第一阀组件2中的3个四通阀的D口与E口导通(E口封闭),S口与C口导通;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3组空气换热器模块全部作为蒸发器从空气吸热,风机自动空气开启;第二阀组件4中的3个电子膨胀阀由对应的空气换热器模块的出口过热度空气其开度;第四阀6的电动球阀以最大开度开启,第五阀8的电子膨胀阀关闭,第六阀10的电动球阀关闭。
空调机组100中冷媒循环路径如图9所示,即: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1B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冷媒经过第四阀6进入第二换热器7并在其内部与低温热水进行冷凝换热,冷凝后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二阀组件4的电子膨胀阀节流成两相态冷媒,该状态下的冷媒进入第一换热器组件3并在其内部与高温空气进行蒸发换热,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经过第一阀组件2回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1A,完成一个完整的热水模式循环。
三、同时制冷和制热模式:
在同时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第三换热器9为壳管式氟-水换热器,用于提供冷水,第二换热器7为板式氟-水换热器,用于提供热水,压缩机组件1包括变频螺杆压缩机,根据冷负荷或热负荷调节压缩机组件1的运行频率。在此模式下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冷热负荷平衡;2、热负荷过剩;3、冷负荷过剩。
情况1、冷热负荷平衡
如图10所示,根据热负荷或冷负荷调节压缩机组件1的运行频率;第一阀组件2中的3个四通阀的D口与E口导通(E口封闭),S口与C口导通;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3组空气换热器模块不工作,风机关闭;第二阀组件4中的3个电子膨胀阀关闭;第四阀6的电动球阀以最大开度开启;第五阀8的电子膨胀阀由压缩机吸气过热度控制其开度,第六阀10以最大开度开启。
空调机组100中冷媒循环路径如图10所示,即: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1B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冷媒经过第四阀6进入第二换热器7并在其内部与低温热水进行冷凝换热,冷凝后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五阀8的电子膨胀阀节流成两相态冷媒,该状态下的冷媒进入第三换热器组件9并在其内部与高温冷水进行蒸发换热,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1A,完成一个完整的冷热平衡状态下的同时制冷和制热模式的循环。
情况2、热负荷过剩
如图11所示,根据冷负荷调节压缩机组件1的运行频率;第二阀组件4中的3个电子膨胀阀关闭;第五阀8的电子膨胀阀由压缩机吸气过热度控制其开度;第六阀10以最大开度开启;根据热负荷的过剩程度,第一阀组件2中的3个四通阀部分或全部处于D口与C口导通、S口与E口导通(E口封闭)的状态;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空气换热器模块部分或全部作为冷凝器向空气散热,风机部分或全部开启;当空气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不足时,根据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四阀6的电动球阀的开度。
空调机组100中冷媒循环路径如图11所示,即: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1B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一部分冷媒经过第四阀6进入第二换热器7并在其内部与低温热水进行冷凝换热,冷凝后的液态冷媒流入第五阀8;另一部冷媒经过第一阀组件2进入第一换热器组件3并在其内部与低温空气进行冷凝换热,冷凝后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三阀组件5流入第五阀8。这两部分冷媒汇合并通过第五阀8的电子膨胀阀节流成两相态冷媒,该状态下的冷媒进入第三换热器组件9并在其内部与高温冷水进行蒸发换热,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1A,完成一个完整的热负荷过剩状态下的同时制冷和制热模式的循环。
情况3、冷负荷过剩
如图12所示,根据热负荷调节压缩机组件1的运行频率;第一阀组件2中的3个四通阀的D口与E口导通(E口封闭),S口与C口导通;第四阀6的电动球阀以最大开度开启;第五阀8的电子膨胀阀由压缩机吸气过热度控制其开度;根据冷负荷的过剩程度,第二阀组件4中的3个电子膨胀阀部分或全部开启,对于开启的电子膨胀阀,根据该电子膨胀阀对应的空气换热器模块的出口过热度控制其开度;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空气换热器模块部分或全部作为蒸发器从空气吸热,风机部分或全部开启;当空气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不足时,根据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第六阀10的电动球阀的开度。
空调机组100中冷媒循环路径如图12所示,即: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1B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冷媒经过第四阀6进入第二换热器7并在其内部与低温热水进行冷凝换热,冷凝后的液态冷媒中的一部分冷媒流入第五阀8,通过第五阀8的电子膨胀阀节流成两相态冷媒,该状态下的冷媒进入第三换热器组件9并在其内部与高温冷水进行蒸发换热,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1A;另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二阀组件4的电子膨胀阀节流成两相态冷媒,该状态下的冷媒进入第一换热器组件3并在其内部与高温空气进行蒸发换热,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经过第一阀组件2回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1A;完成一个完整的冷负荷过剩状态下的同时制冷和制热模式的循环。
本申请的控制器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结合软件实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计算机可读程序,当该程序被逻辑部件所执行时,能够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装置或构成部件,或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各种方法或步骤。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存储以上程序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盘、光盘、DVD、flash存储器等。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在控制器中的各处理方法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组合。例如,控制器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框图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既可以对应于计算机程序流程的各个软件模块,亦可以对应于各个硬件模块。这些软件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于各个步骤。这些硬件模块例如可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将这些软件模块固化而实现。
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可以将一种存储介质耦接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也可以存储在可插入移动终端的存储卡中。例如,若设备(例如移动终端)采用的是较大容量的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装置,则该软件模块可存储在该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装置中。
针对控制器描述的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框图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针对图1的控制器20描述的功能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框图的一个或多个组合,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通信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组件(1)、第一阀组件(2)、第一换热器组件(3)、第二阀组件(4)、第三阀组件(5)、第四阀(6)、第二换热器(7)、第五阀(8)、第三换热器(9)以及控制器;
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阀组件(2)的第一口(D口)和第四阀(6)的进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二口(S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出口连接;
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三口(C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口(A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二口(B口)与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出口和所述第三阀组件(5)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与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第五阀(8)的进口以及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连接;
所述第五阀(8)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四阀(6)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的进口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
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第六阀(10),
所述第六阀(10)的入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六阀(10)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二口(S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
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一储液装置(11),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B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H口)、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L口)和第五阀(8)的进口(H口)连接;
或者,
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二储液装置(16),所述第二储液装置(16)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B口)、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H口)和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L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装置(16)的出口与第五阀(8)的进口(H口)连接;
或者,
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一储液装置(11)和第二储液装置(16),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B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H口)、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L口)和所述第二储液装置(16)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二储液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1)的出口(B口)、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H口)和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L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装置(16)的出口与第五阀(8)的进口(H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
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经济器组件(12)、干燥过滤组件(13)、第七阀组件(14),所述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B口)、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H口)、所述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L口)与所述第七阀组件(14)的进口(H口)连接,所述第七阀组件(14)的出口(L口)与所述干燥过滤组件(13)的进口(A口)连接,所述干燥过滤组件(13)的出口(B口)与所述经济器组件(12)的主侧进口(A口)连接,所述经济器组件(12)的主侧出口(B口)与所述经济器组件(12)的辅侧进口(X口)、第五阀(8)的进口(H口)连接,所述经济器组件(12)的辅侧出口(Y口)与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中压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
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包括至少2个第一换热器模块,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和/或,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时,
在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为第一预设数量时,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
或者,
在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时,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时,
在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为第二预设数量时,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
或者,
在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时,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在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
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部分或所有第一阀的所述第一口(D口)和所述第三口(C口)导通,与所述第一阀对应的所述第二阀组件(4)中的第二阀关闭,所述第四阀(6)关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五阀(8)的开度,所述第六阀(10)以最大开度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在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
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部分或所有第一阀的所述第二口(S口)与所述第三口(C口)导通,对于与所述第一阀对应的所述第二阀组件(4)中的第二阀,根据与所述第二阀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阀的开度,所述第四阀(6)以最大开度开启,所述第五阀(8)和所述第六阀(10)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所述空调机组同时制热和制冷,在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与冷负荷平衡时,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
所述第一阀组件(2)中所有第一阀的所述第二口(S口)与所述第三口(C口)导通,所述第二阀组件(4)中所有第二阀关闭,所述第四阀(6)以最大开度开启,根据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五阀(8)的开度,所述第六阀(10)以最大开度开启。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所述空调机组同时制热和制冷,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过剩时,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
根据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以及所述第一阀组件(2)中的所述第一口(D口)和所述第三口(C口)导通的第一阀的数量,所述第二阀组件(4)中所有第二阀关闭,根据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五阀(8)的开度,所述第六阀(10)以最大开度开启。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所述空调机组同时制热和制冷,所述空调机组的冷负荷过剩时,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
根据所述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以及所述第二阀组件(4)中的第二阀的开启数量,对于开启的所述第二阀,根据所述第二阀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阀的开度,与开启的所述第二阀对应的所述第一阀组件(2)中的第一阀的所述第二口(S口)与所述第三口(C口)导通,所述第四阀(6)以最大开度开启,根据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五阀(8)的开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中,
所述空调机组为四管制空调机组。
14.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组件(1)、第一阀组件(2)、第一换热器组件(3)、第二阀组件(4)、第三阀组件(5)、第四阀(6)、第二换热器(7)、第五阀(8)、第三换热器(9)以及控制器;
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阀组件(2)的第一口(D口)和第四阀(6)的进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二口(S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出口连接;
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三口(C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口(A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的第二口(B口)与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出口和所述第三阀组件(5)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二阀组件(4)的进口与第三阀组件(5)的出口、第五阀(8)的进口以及第二换热器(7)的出口连接;
所述第五阀(8)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四阀(6)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的进口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第六阀(10),所述第六阀(10)的入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9)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六阀(10)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组件(1)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阀组件(2)的第二口(S口)连接,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包括至少2个第一换热器模块,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和/或,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时,
在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为第一预设数量时,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
或者,
在所述第四阀(6)的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时,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时,
在第一换热器模块开启的数量为第二预设数量时,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调节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
或者,
在所述第六阀(1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时,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冷负荷的过剩程度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模块的开启数量。
CN202210975925.2A 2022-08-15 2022-08-15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628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5925.2A CN117628735A (zh) 2022-08-15 2022-08-15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5925.2A CN117628735A (zh) 2022-08-15 2022-08-15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28735A true CN117628735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1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5925.2A Pending CN117628735A (zh) 2022-08-15 2022-08-15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287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3342B2 (en) Multiform gas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1686323B1 (en) Heat exchanger of air conditioner
US7380411B2 (en) Heat source unit with switching means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US20040107710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816739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refrigeration method providing heat recovery
CN114427760B (zh)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EP3104102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10319721A (zh) 一种机房热管空调系统
CN11257710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90081866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215951838U (zh) 制冷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17628735A (zh)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4009332U (zh) 一种热泵系统
KR102509997B1 (ko) 실외 유닛
CN210154138U (zh) 一种膨胀阀组件、双向节流系统及空调器
KR100524719B1 (ko) 멀티 에어컨 시스템의 유량 가변형 바이패스 장치
KR20220098604A (ko)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한 항온항습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EP2137467A1 (en) Multi-un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KR20080075581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5336708U (zh) 冷媒循环系统和空调器以及设备
CN221035981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US20230049970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3357721A (zh) 热泵机组
CN115839566A (zh) 一种多模式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8208788A (zh) 热泵水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