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28050A - 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28050A
CN117628050A CN202410003519.9A CN202410003519A CN117628050A CN 117628050 A CN117628050 A CN 117628050A CN 202410003519 A CN202410003519 A CN 202410003519A CN 117628050 A CN117628050 A CN 117628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upporting plate
damping
folding screen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35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志辉
乔永苹
许钰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an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an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an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an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035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28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28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28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折叠屏铰链技术领域,其公开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其中,折叠屏铰链包括支撑板模块、联动模块以及阻尼模块;支撑板模块包括依次并列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联动模块可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四者之中的任意相邻两者可相对地内翻和外翻;阻尼模块包括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第一阻尼机构和连接第二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的第二阻尼机构。与具备同等支撑板配置数量的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阻尼机构的配置数量较少,有利于减少整体零件数量,从而减轻整体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屏铰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折叠屏(也称之为柔性屏)依赖于铰链结构实现翻转,目前的折叠屏的铰链结构大多数采用铰链转轴实现。目前的铰链转轴一般包括主轴组件。主轴组件一般包括多个支撑板,相邻支撑板之间相互铰接,从而实现两者翻转。任意两个相邻支撑板均连接有阻尼机构,阻尼机构用以为相邻支撑板翻转的过程提供阻尼力。
现有的方案中,由于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板就需设置一个阻尼机构,其阻尼机构配置数量较多,致使折叠屏铰链的零件较多,重量较大,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其零件数量较少,有利于减轻整体重量和制造成本。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折叠屏铰链,包括支撑板模块、设于支撑板模块正面的联动模块以及设于支撑板模块正面的阻尼模块;支撑板模块至少包括依次并列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联动模块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以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四者之中的任意相邻两者可相对地内翻和外翻;阻尼模块包括第一阻尼机构和第二阻尼机构,第一阻尼机构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用以为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绕第二支撑板内翻过程和外翻过程提供阻尼力;第二阻尼机构连接第二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用以为第二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绕第三支撑板内翻过程和外翻过程提供阻尼力。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机构包括阻尼组件和连接件,阻尼组件设于第三支撑板,用以提供阻尼力;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阻尼组件和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翻转时,第三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带动连接件绕阻尼组件翻转;
第二阻尼机构的结构与第一阻尼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阻尼机构与第二支撑板的连接方式等同于第一阻尼机构与第三支撑板的连接方式;第二阻尼机构与第四支撑板的连接方式等同于第一阻尼机构与第一支撑板的连接方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机构和第二阻尼机构关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的位置中心对称。
在一实施方式中,阻尼组件包括阻尼座、装配杆、凸轮、弹簧以及垫片,阻尼座固接在第三支撑板,装配杆的一端固接在阻尼座,装配杆的另一端悬空;连接件、凸轮、弹簧以及垫片沿装配杆远离阻尼座的方向依次排列;连接件可转动地套设在装配杆;凸轮可沿装配杆轴向往复移动地套设于装配杆;垫片设在装配杆末端;弹簧保持压缩状态地套设在装配杆,其两端分别抵接垫片和凸轮,借由弹簧的弹力挤压凸轮,使凸轮抵接于连接件,在连接件绕装配杆转动时,连接件迫使凸轮朝向垫片移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阻尼组件还包括卡扣;装配杆的末端形成有端帽,端帽沿装配杆的径向凸设;卡扣卡设在装配杆上,并且抵接垫片和端帽。
在一实施方式中,装配杆的形状为非圆柱形,凸轮的内孔形状与装配杆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实施方式中,凸轮包括两个朝向连接件凸设的第一弧形凸块,连接件包括两个朝向凸轮凸设的第二弧形凸块;两第一弧形凸块在凸轮径向上相对且间隔地设置,两第二弧形凸块相对且间隔地设置;两第一弧形凸块和两第二弧形凸块相互错开;两第一弧形凸起的连线垂直于两第二弧形凸起的连线。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设有滑轨槽,连接件远离第三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两第一轴杆,两第一轴杆对称设置在连接件的相对两侧,两第一轴杆可滑动地设在滑轨槽内,且可与滑轨槽发生相对转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滑轨槽为T形槽。
一种折叠屏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的屏幕主体,屏幕主体包括上述的折叠屏铰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采用联动模块来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实现相互翻转,采用第一阻尼机构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用以为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绕第二支撑板内翻过程和外翻过程提供阻尼力;采用第二阻尼机构连接第二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用以为第二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绕第三支撑板内翻过程和外翻过程提供阻尼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只需第一阻尼机构和第二阻尼机构即可以为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翻转过程提供阻尼力,与具备同等支撑板配置数量的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阻尼机构的配置数量较少,有利于减少整体零件数量,从而减轻整体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设备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另一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铰链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铰链半折叠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铰链半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联动机构、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以及第三安装座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滑盖、第二滑盖以及支撑板模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屏铰链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
11、第一主体;12、第二主体;
20、柔性屏幕;
300、折叠屏铰链;30、支撑板模块;31、第一支撑板;313、滑轨座;3131、滑轨槽;311、第一挡板;312、第一安装座;32、第二支撑板;321、第三挡板;322、第二安装座;323、第四安装座;33、第三支撑板;331、第四挡板;332、第三安装座;333、第五安装座;34、第四支撑板;341、第二挡板;342、第六安装座;35、第一滑盖;351、第一支杆;352、第一导向槽;353、第一竖板;36、第二滑盖;361、第二支杆;362、第二导向槽;363、第二竖板;37、第一联动机构;371、第一连杆;3711、第一连杆主体;3712、第二枢接轴;3713、第一枢接轴;372、第二连杆;3721、第二连杆主体;3722、第四枢接轴;3723、第三枢接轴;373、第一连动结构;3731、第一垫片;38、第二联动机构;381、第三连杆;382、第四连杆;383、第二连动结构;39、第一阻尼机构;391、阻尼座;392、连接件;3921、第二弧形凸块;393、凸轮;3931、第一弧形凸块;394、弹簧;395、垫片;396、卡扣;397、装配杆;40、第二阻尼机构;
71、第一导向块;72、第二导向块;73、第三导向块;74、第四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屏电子设备,其可以是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电脑、折叠屏幕等。
请参阅图1至图6,图1显示了折叠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图2显示了折叠屏电子设备半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图3显示了折叠屏电子设备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组合结构,图4显示了折叠屏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图5显示了折叠屏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组合结构,图6显示了折叠屏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另一组合结构。
折叠屏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屏幕主体,屏幕主体包括第一主体11、第二主体12、折叠屏铰链300以及柔性屏幕20。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通过折叠屏铰链300实现铰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可以往复翻转,以便使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展开或折叠,从而使折叠屏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变换。柔性屏幕20设在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的背面。当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展开时,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的背面齐平,柔性屏幕20平铺在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的背面,这时,折叠屏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当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往折叠时,第一主体11的正面和第二主体12的正面抵接,柔性屏幕20的适应性地折叠,这时,折叠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当然,折叠屏电子设备除了前述地构件外,还包括其他常见的组成构件,在此不一一阐述。
请继续结合图7-图9。图7显示了折叠屏铰链展开时的结构,图8显示了折叠屏铰链展开时的部分结构;图9显示了折叠屏铰链半折叠时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屏铰链300包括支撑板模块30以及设于支撑板模块30正面的联动模块;支撑板模块30至少包括依次并列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联动模块连接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以使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四者之中的任意相邻两者可相对地内翻和外翻。
具体的,联动模块包括第一联动机构37和第二联动机构38。第一联动机构37连接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以及第三支撑板33,以使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同步地绕第二支撑板32内外翻转。第二联动机构38连接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以使第二支撑板32和第四支撑板34同步地绕第三支撑板33内外翻转。进一步的,联动模块的配置数量可以为多个,各联动模块沿支撑板模块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支撑板模块3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
当第二支撑板32和第四支撑板34同步地绕第三支撑板33内翻和外翻时,第三支撑板33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发生了相对翻转,在第一联动机构37的联动下,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也会发生适应性的翻转。类似地,当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同步地绕第二支撑板32内翻和外翻时,第四支撑板34和第三支撑板33之间也会发生适应性翻转。借由前述方式,可以使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同步地内翻和外翻,并且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之间无需齿轮转轴组件来联动,仅仅采用第一联动机构37和第二联动机构38即可实现联动,避免了因制造、装配精密齿轮转轴而带来的技术难度,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应用场景中,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板31和第四支撑板34。具体的,第一主体11朝向第一支撑板31的一侧设有第一插接腔,第一支撑板31插接在第一插接腔内,且与第一插接腔内壁固接。第二主体12朝向第四支撑板34的一侧设有第二插接腔,第四支撑板34插接在第二插接腔内,且与第二插接腔的内壁固接。
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外翻和内翻时,带动第一支撑板31和第四支撑板34外翻和内翻,第一支撑板31和第四支撑板34通过第一联动机构37和第二联动机构38来带动第二支撑板32和第三支撑板33,使第二支撑板32和第三支撑板33发生相适应的翻转。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也可以按照本技术领域内常用的连接方案来实现相互连接,使得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四者之中的任意相邻两者可相对地内翻和外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机构37包括第一连动结构373、可弯折的第一连杆371以及可弯折的第二连杆372;第一支撑板31通过第一连杆371可内外翻转地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通过第二连杆372可内外翻转地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2;在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绕第二支撑板32内外翻转时,第一连杆371和第二连杆372适应性地弯折,以便由第一连杆371对第一支撑板31绕第二支撑板32翻转的过程进行导向,由第二连杆372对第三支撑板33绕第二支撑板32翻转的过程进行导向。第一连动结构373连接第一连杆371和第二连杆372,以使第一连杆371的弯折过程和第二连杆372的弯折过程同步地连动。
在现有技术中,铰链相邻的两个主体一般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一起,以使两个主体可相互翻转,并且采用齿轮组来使两个主体同步地翻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杆371在连接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的同时,也能使第一支撑板31能够绕第二支撑板32往复翻转,同样地,第二连杆372在连接第三支撑板33和第二支撑板32同时,也能使第三支撑板33能够绕第二支撑板32往复翻转。在此基础上,采用第一连接结构使第一连杆371和第二连杆372的弯折过程同步,这样使得对应于第一连杆371弯折动作的第一支撑板31翻转过程和对应于第二连杆372弯折动作的第二支撑板32翻转过程连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同步地翻转。本实施例的方案相比现有技术,无需设置齿轮组,避免了因设置齿轮组而造成的制造、装配难度大以及制造成本高等缺陷。
请结合图8、图10以及图11。图10显示了第一联动机构、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以及第三安装座的组合结构,图11显示了第一联动机构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71包括第一枢接轴3713、第一连杆主体3711以及第二枢接轴3712。第一枢接轴3713枢接于第一支撑板31,第二枢接轴3712可沿自身旋转轴线往复移动地枢接于第二支撑板32。第二枢接轴3712的旋转轴线与第一枢接轴3713的旋转轴线平行。第一连杆主体37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第一连杆主体37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枢接轴3713和第二枢接轴3712铰接,其中,第一连杆主体3711绕第一枢接轴3713和第二枢接轴3712转动的过程对应于第一连杆371的弯折过程。
第一连杆主体3711与第一枢接轴3713形成的铰接轴线垂直于第一枢接轴3713的旋转轴线。第一连杆主体3711与第二枢接轴3712形成的铰接轴线垂直于第二枢接轴3712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支撑板31绕第二支撑板32翻转时,第一枢接轴3713和第二枢接轴3712均与第一连杆主体3711发生相对转动,使得第一连杆主体3711相对于第一枢接轴3713和第二枢接轴3712发生弯折,与此同步地,第一枢接轴3713相对于第一支撑板31发生转动,第二枢接轴3712相对于第二支撑板32发生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前述方案,使得第一连杆371可以根据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翻转过程而适应性地发生弯折,以实现第一支撑板31通过第一连杆371绕第二支撑板32翻转,该方案无需设置精密的铰接轴来铰接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这样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装配难度,此外,该方案也无需设置齿轮组,降低了装配难度和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372与第一连杆371对称设置。第二连杆372包括第三枢接轴3723、第二连杆主体3721以及第四枢接轴3722。第三枢接轴3723枢接于第三支撑板33,第四枢接轴3722可沿自身旋转轴线往复移动地枢接于第二支撑板32。第四枢接轴3722的旋转轴线、第三枢接轴3723的旋转轴线、第二枢接轴3712的旋转轴线以及第一枢接轴3713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第二连杆主体3721相对于第三支撑板33和第二支撑板32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第二连杆主体37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枢接轴3723和第四枢接轴3722铰接,其中,第二连杆主体3721绕第三枢接轴3723和第四枢接轴3722转动的过程对应于第二连杆372的弯折过程。第二连杆主体3721与第三枢接轴3723形成的铰接轴线垂直于第三枢接轴3723的旋转轴线。第二连杆主体3721与第四枢接轴3722形成的铰接轴线垂直于第四枢接轴3722的旋转轴线。
本实施例通过前述方案,使得第二连杆372可以根据第二支撑板32和第三支撑板33翻转过程而适应性地发生弯折,以实现第三支撑板33通过第二连杆372绕第二支撑板32翻转,该方案无需设置精密的铰接轴来铰接第三支撑板33和第二支撑板32,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装配难度,此外,该方案也无需设置齿轮组,降低了装配难度和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均连接第一连动结构373,借由第一连动结构373使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可沿各自的旋转轴线同步地往复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371和第二连杆372的弯折过程同步进行。
在其他实施例中(图中未显示),第一连杆371和第二连杆372还可以采用其他适用的结构方案来实现弯折功能,例如,第一连杆主体3711和第二连杆主体3721可以由多根杆件依次铰接而构成,这样第一连杆主体3711和第二连杆主体3721可以折弯,使得第一连杆371和第二连杆372实现弯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动结构373包括两个第一垫片3731;每一第一垫片3731均设于两个卡槽,卡槽呈C字形。第一垫片3731通过两卡槽分别卡设于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且两第一垫片3731分别卡设在第二枢接轴3712的径向相对两侧以及第四枢接轴3722的径向相对两侧。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的周向壁均凸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垫片3731相对两侧的第一限位环,第二枢接轴3712与相应的第一限位环一体成型,第四枢接轴3722与相应的第一限位环一体成型。两个第一垫片3731之间抵接并相互挤压,两个第一垫片3731抵接且挤压第一限位环,这样借由第一限位环限制两第一垫片3731沿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的轴向移动,此外,借由两个第一垫片3731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借由两第一垫片3731与第一限位环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两第一垫片3731被限定在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上,降低两第一垫片3731从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掉落的概率。装配两第一垫片3731时,只需将其中一个第一垫片3731压入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的其中一侧,将另一个第一垫片3731压入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相对的另一侧,即可完成两个第一垫片3731的装配,装配过程简单快捷。
在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绕第二支撑板32翻转时,第一连杆主体3711和第二连杆主体3721分别相对于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发生相对转动,这过程可迫使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沿各自的旋转轴线适应性地往复移动,第二枢接轴3712的两个第一限位环和第四枢接轴3722的两个第一限位环可以限制第一垫片3731在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上移动,这样使得第一垫片3731、第二枢接轴3712、第三枢接轴3723的移动过程同步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1包括凸设于第一支撑板31面向联动模块一侧的第一安装座312,第二支撑板32包括凸设于第二支撑板32面向联动模一侧的第二安装座322,第三支撑板33包括凸设于第三支撑板33面向联动模块一侧的第三安装座332;第一枢接轴3713枢接于第一安装座312;第二枢接轴3712和第四枢接轴3722可沿各自旋转轴线往复移动地枢接于第二安装座322,第三枢接轴3723枢接于第三安装座332。具体的,第一安装座312和第三安装座332在X轴方向上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联动机构38的结构与第一联动机构37的结构相同。具体的,第二联动机构38包括第二连动结构383、可弯折的第三连杆381以及可弯折的第四连杆382;第二支撑板32通过第三连杆381可内外翻转地连接于第三支撑板33;第四支撑板34通过第四连杆382可内外翻转地连接于第三支撑板33;在第二支撑板32和第四支撑板34绕第三支撑板33内外翻转时,第三连杆381和第四连杆382适应性地弯折;第二连动结构383连接第三连杆381和第四连杆382,以使第三连杆381的弯折过程和第四连杆382的弯折过程同步地连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板32绕第三支撑板33翻转过程和第四支撑板34绕第三支撑板33翻转地过程同步进行。具体的,第三连杆381的结构与第一连杆371的结构相同,第四连杆382的结构与第二连杆372的结构相同,第二连动结构383与第一连动结构373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32朝向联动模块的一侧还凸设有第四安装座323,第三支撑板33朝向联动模块的一侧还凸设有第五安装座333,第四支撑板34朝向联动模块的一侧凸设有第六安装座342。第一安装座312、第三安装座332、第四安装座323、第六安装座342在X轴方向上沿直线排列,第二安装座322和第五安装座333分别位于该直线的两侧。第三连杆381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四安装座323和第五安装座333,第四连杆382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五安装座333和第六安装座342。具体的,第三连杆381与第四安装座323的连接方式等同于第二连杆372与第三安装座332的连接方式;第三连杆381与第五安装座333的连接方式等同于第二连杆372与第二安装座322的连接方式;第四连杆382与第五安装座333的连接方式等同于第一连杆371与第二安装座322的连接方式;第四连杆382与第六安装座342的连接方式等同于第一连杆371于第一安装座312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第一联动机构37和第二联动机构38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第三安装座332和第四安装座323之间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折叠屏电子设备翻转过程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朝内翻转时,分别带动第一支撑板31和第四支撑板34朝内翻转,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以及第三支撑板33通过第一联动机构37实现联动,同时,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通过第二联动机构38实现联动,这样,可以使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连动。
当第一支撑板31和第四支撑板34内翻时,柔性屏幕20适应性地弯曲,第二支撑板32和第四支撑板34适应性地翻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内翻且两者的背面相互贴合时,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弯曲成U字形,这时,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限定出一容纳空间,第一联动机构37和第二联动机构38位于该容纳空间内。此时,对应于折叠屏电子设备折叠状态。
当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外翻时,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可以翻转至两者齐平的状态,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第四支撑板34处于平铺的状态。此时,对应于折叠屏电子设备展开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7、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屏铰链300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设在第一支撑板31的第一导向块71、设在第二支撑板32的第二导向块72、设在第三支撑板33的第三导向块73以及设在第四支撑板34的第四导向块74。第一导向块71、第二导向块72、第三导向块73以及第四导向块74在X轴方向上对齐。第一导向块71包括弧形延伸的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块72包括两个对称的弧形延伸的第二导向部,第三导向块73包括两个对称的弧形延伸的第三导向部,第四导向块74包括弧形延伸的第四导向部。两第二导向部的顶面分别抵接第一导向部的底面以及一第三导向部的底面,另一第三导向部的底面与第四导向部的顶面抵接。在第一支撑板31绕第二支撑板32翻转时,第一导向部沿相应的第二导向部表面滑动,以增加第一支撑板31绕第二支撑板32翻转的平稳性。在第三支撑板33与第二支撑板32相对翻转时,相应的第三导向部沿相应的第二导向部表面滑动,以增加第二支撑板32与第三支撑板33翻转的平稳性。在第四支撑板34绕第三支撑板33翻转时,第四导向部沿相应的第三导向部表面滑动,以增加第四支撑板34绕第三支撑板33翻转的平稳性。
进一步的,导向结构的配置数量为四个,四个导向结构沿支撑模块的长度方向,也即沿Y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以增加支撑板模块30翻转的平稳性。
请结合图8和图12,图12显示了第一阻尼机构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屏铰链300还包括阻尼模块。阻尼模块设在支撑板模块30正面,在支撑板模块30翻转时,支撑模块30弯曲成U字形,以在其内侧形成容纳空间,阻尼模块可以位于由支撑板模块30形成的容纳空间内。进一步的,阻尼模块的配置数量可以为多个,各阻尼模块沿支撑板模块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阻尼模块包括第一阻尼机构39和第二阻尼机构40。第一阻尼机构39连接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用以为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绕第二支撑板32翻转的过程提供阻尼力。第二阻尼机构40连接第二支撑板32和第四支撑板34,用以为第二支撑板32和第四支撑板34绕第三支撑板33翻转的过程提供阻尼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只需第一阻尼机构和第二阻尼机构即可以为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翻转过程提供阻尼力,与具备同等支撑板配置数量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阻尼机构的配置数量较少(现有技术中,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板均需设置一个阻尼机构),有利于减少整体零件数量,从而减轻整体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机构39包括阻尼组件和连接件392,阻尼组件设于第三支撑板33,用以提供阻尼力,连接件39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阻尼组件和第一支撑板31,在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相对于于第二支撑板32翻转时,第三支撑板33和第一支撑板31带动连接件392绕阻尼组件翻转。
请结合图12,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组件包括阻尼座391、装配杆397、凸轮393、弹簧394、垫片395,阻尼座391固接在第三支撑板33,装配杆397的一端固接在阻尼座391,装配杆397的另一端悬空。连接件392、凸轮393、弹簧394、垫片395沿装配杆397远离阻尼座391的方向依次排列;连接件392可转动地套设在装配杆397,凸轮393可沿装配杆397轴向往复移动地套设于装配杆397,垫片395设在装配杆397末端,弹簧394保持压缩状态地套设在装配杆397,其两端分别抵接垫片395和凸轮393,借由弹簧394地弹力挤压凸轮393,使凸轮393抵接于连接件392,在连接件392绕装配杆397转动时,连接件392迫使凸轮393朝向垫片395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组件还包括卡扣396。装配杆397的末端形成有端帽,具体的,端帽沿装配杆397的径向凸设。卡扣396卡设在装配杆397上并且抵接垫片395和端帽,端帽限制卡扣396沿远离弹簧394的方向移动,卡扣396限制垫片395往端帽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卡扣396,垫片395直接抵接在端帽上,由端帽限制垫片395背向弹簧394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配杆397末端可以不设置端帽,装配杆397的末端设有卡槽,卡扣396可以卡设在卡槽内,由卡槽限制卡扣396沿装配杆397轴向移动,从而由卡扣396限制垫片395远离弹簧394。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杆397的形状为非圆柱形,凸轮393的内孔形状与装配杆397的形状相适配,采用这样的方案,可以避免凸轮393相对于装配杆397发生转动,但是允许凸轮393沿装配杆397轴向往复移动。其中,装配杆397的形状可以为椭圆柱形、棱柱状或者其他适配的形状,只要能防止凸轮393与装配杆397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且允许凸轮393沿装配杆397轴向往复移动即可。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装配杆397包括两个平面壁,两平面壁沿装配杆397的径向相对设置,凸轮393的内孔也设有与两平面壁相抵接的平面内壁,在平面壁和平面内壁的干涉下,避免凸轮393与装配杆397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配杆397与凸轮393之间可以采用卡键和卡槽配合的方式来使凸轮393可以沿装配杆397滑动的同时,又能防止装配杆397与凸轮393发生相对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凸轮393包括两个朝向连接件392凸设的第一弧形凸块3931,连接件392包括两个朝向凸轮393凸设的第二弧形凸块3921。两第一弧形凸块3931在凸轮393径向上相对且间隔地设置,两第二弧形凸块3921相对且间隔地设置。两第一弧形凸块3931和两第二弧形凸块3921相互错开。两个第一弧形凸起3931的连线垂直于两个第二弧形凸起3921的连线。
正常情况下,弹簧394挤压凸轮393,使凸轮393抵接连接件392,增加凸轮393和连接件39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凸轮393和连接件392自行发生相对转动。同时,两第一弧形凸块3931和两第二凸块相互错开,第一弧形凸块3931和第二弧形凸块3921抵接,限制凸轮393与连接件392发生相对转动。
当外力使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发生相对翻转时,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迫使连接件392绕装配杆397转动,第二弧形凸块3921和第一弧形凸块393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迫使凸轮393朝向垫片395移动,从而进一步压缩弹簧394,弹簧394对凸轮393提供反向作用力,使凸轮393的第一弧形凸块3931与连接件392的第二弧形凸块3921接触压力变大,增加第一弧形凸块3931与第二弧形凸块3921之间的摩擦力,以阻碍第一弧形凸块3931与第二弧形凸块3921相对滑动,从而阻碍连接件392绕装配杆397转动的过程。凭借前述的方式,使连接件392绕装配杆397转动的过程产生阻尼感,最终使得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相对翻转的过程产生阻尼感。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92与第一支撑板31可以采用以下的连接方式:
第一支撑板31设有滑轨槽3131,优选的,第一支撑板31凸设有滑轨座313,滑轨槽3131为开设在滑轨座313上的T形槽,连接件392远离第三支撑板33的一端设有两第一轴杆,两第一轴杆对称设置在连接件392的相对两侧,两第一轴杆可滑动地设在T形槽内,且可与T形槽发生相对转动。当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相对翻转时,两第一轴杆可沿T形槽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并且两第一轴杆在沿T形槽滑动的过程中,可根据连接件392位置变化而相对于T形槽的发生适应性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T形槽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卡块,卡块设在T形槽内部,卡块用以与第一轴杆抵接,从而限制第一轴杆继续沿靠近第二支撑板32的方向继续移动,从而避免第一轴杆滑出T形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机构39和第二阻尼机构40关于第二支撑板32和第三支撑板33之间的位置中心对称。第二阻尼机构40与第四支撑板34连接的方式等同于第一阻尼机构39与第一支撑板31的连接方式,第二阻尼机构40与第二支撑板32的连接方式等同于第一阻尼机构39与第三支撑板33的连接方式。
请参阅图1-图6以及图13-图14,其中,图13显示了第一滑盖35、第二滑盖36以及支撑板模块30的组合结构,图14显示了折叠屏铰链在折叠时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屏铰链300还包括第一滑盖35、第二滑盖36、第一支杆351和第二支杆361。第一滑盖35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支撑板31,且与第一支撑板31正面间隔。第二滑盖36可滑动地设于第四支撑板34,且与第四支撑板34正面间隔。所述第一支杆35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三支撑板33和第一滑盖35,所述第二支杆36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二支撑板32和第二滑盖36。
在折叠屏铰链300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变时,支撑板模块30朝内翻转,也即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第四支撑板34同步朝内翻转。第三支撑板33通过第一支杆351推动第一滑盖35,使第一滑盖35沿远离第三支撑板33的方向滑动,避免第一滑盖35干涉支撑板模块30的内翻过程。第二支撑板32通过第二支杆361推动第二滑盖36,使第二滑盖36沿远离第二支撑板32的方向滑动,避免第二滑盖36干涉支撑板模块30的内翻过程。最终支撑板模块30弯曲成U字形,第一滑盖35的顶面与第二滑盖36的顶面相对,第一滑盖35和第二滑盖36隐藏在由支撑板模块30内侧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使折叠屏铰链300外观较为整洁。
在折叠屏铰链300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转变时,支撑板模块30朝外翻转,也即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第四支撑板34同步地往外翻转。第三支撑板33通过第一支杆351拉动第一滑盖35沿靠近第三支撑板33的方向滑动,第二支撑板32通过第二支杆361拉到第二滑盖36沿靠近第二支撑板32的方向滑动。当支撑板模块30变成展开状态时,第一滑盖35的顶面与第二滑盖36的顶面齐平,第一滑盖35和第二滑盖36抵接,由第一滑盖35和第二滑盖36覆盖在支撑板模块30正面,联动模块、导向结构被隐藏在第一滑盖35和支撑板模块30之间以及第二滑盖36和支撑板模块30之间,这样使得折叠屏铰链300整体更加整洁。此外,在折叠屏铰链300在展开状态时,第一滑盖35和第二滑盖36也能起到阻挡外界灰尘、杂志的作用,降低外界的灰尘杂质落入折叠屏铰链300内部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板311,第一挡板311凸设在第一支撑板31的正面,优选的,第一挡板311垂直第一支撑板31;第四支撑板3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挡板341,第二挡板341凸设在第四支撑板34的正面,优选的第二挡板341垂直第四支撑板34。第一滑盖35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一滑接结构滑接在两第一挡板311,第二滑盖36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二滑接结构滑接在两第二挡板34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接结构包括设在第一挡板311内侧的第一导向条以及开设在第一滑盖35两端壁的第一导向槽352,第一导向条与第一导向槽352可滑动地配合。第二滑接结构包括设在第二挡板341内侧地第二导向条以及开设在第二滑盖36两端壁地第二导向槽362,第二导向条与第二导向槽362可滑动地配合。采用这样的方案既可以实现滑接功能,又可以实现导向功能,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2的两端设有第三挡板321,第三挡板321凸设在第二支撑板32的正面,优选的,第三挡板321垂直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的两端设有第四挡板331,第四挡板331凸设在第三支撑板33的正面,优选的,第四挡板331垂直第三支撑板33。位于支撑板模块30同一端的第一挡板311、第二挡板341、第三挡板321以及第四挡板331位于同一直线。在折叠屏铰链3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挡板311与第三挡板321抵接,第三挡板321与第四挡板331抵接,第四挡板331与第二挡板341抵接,这样由第一挡板311、第二挡板341、第三挡板321以及第四挡板331组成用以封闭支撑板模块30端部的阻挡部位,使折叠屏铰链300外部看起来更加整洁,同时也能降低外界灰尘、杂质进入折叠屏铰链300内部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挡板321和第四挡板331的形状均呈等腰三角形,第二挡板321和第四挡板331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一挡板311包括朝向第三挡板321的一侧的倾斜的侧边,第二挡板341包括朝向第四挡板331的一侧的倾斜的侧边。在折叠屏铰链300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1和图14所示,第三挡板321和第四挡板331的侧边抵接,第一挡板311的倾斜的侧边与第三挡板321相应侧边的倾斜度相匹配,第一挡板311的倾斜的侧边可以贴合第三挡板321的侧边;第二挡板341的倾斜的侧边与第四挡板331的相应侧边的倾斜度相匹配,因而第二挡板341的倾斜的侧边可以与第四挡板331的相应侧边贴合。借由前述方式,第一挡板311、第二挡板341、第三挡板321以及第四挡板331可以紧密贴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滑盖35的两端包括朝下凸设的第一竖板353,第二滑盖36的两端包括朝下凸设的第二竖板363,第一导向条设于第一竖板353,第二导向条设于第二竖板363。在折叠屏铰链3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竖板353和第二竖板363抵接在一起,用以遮挡折叠屏铰链300的端部,使折叠屏铰链300外部看起来更加整洁,同时也能降低外界灰尘、杂质进入折叠屏铰链300内部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8和图13,第三支撑板33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凸设在第三支撑板33的正面,第二支撑板32包括第二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凸设在第二支撑板32的正面。第一支杆351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第二支杆361的一端铰接在第二铰接座。具体的,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均开设有铰接槽,第一支杆351邻近第一铰接座的一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轴杆,该两第二轴杆枢接在第一铰接座的铰接槽内,以使第一支杆351可以绕第一铰接座转动。第二支杆361邻近第二铰接座的一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轴杆,该两第三轴杆枢接于第二铰接座的铰接槽内,以使第二支杆361可以绕第二铰接座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盖35和第二滑盖36相对的一侧均设有铰接槽,第一支杆351邻近第一滑盖35的一端设于第一滑盖35的铰接槽内,且通过两相对设置的轴杆枢接于该铰接槽内。第二支杆361邻近第二滑盖36的一端设于第二滑盖36的铰接槽内,且通过两相对设置的轴杆枢接于该铰接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351和第二支杆361交叉设置。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单方面特征的一个例证,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其他任何功能等效的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屏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模块(30)、设于所述支撑板模块(30)正面的联动模块以及设于支撑板模块(30)正面的阻尼模块;所述支撑板模块(30)至少包括依次并列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
所述联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3)以及第四支撑板(34)四者之中的任意相邻两者可相对地内翻和外翻;
所述阻尼模块包括第一阻尼机构(39)和第二阻尼机构(40),所述第一阻尼机构(39)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33),用以为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33)绕所述第二支撑板(32)内翻过程和外翻过程提供阻尼力;所述第二阻尼机构(40)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2)和所述第四支撑板(34),用以为所述第二支撑板(32)和所述第四支撑板(34)绕所述第三支撑板(33)内翻过程和外翻过程提供阻尼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机构(39)包括阻尼组件和连接件(392),所述阻尼组件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板(33),用以提供阻尼力;所述连接件(39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阻尼组件和所述第一支撑板(31),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33)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2)翻转时,所述第三支撑板(33)和所述第一支撑板(31)带动所述连接件(392)绕所述阻尼组件翻转;
所述第二阻尼机构(4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阻尼机构(39)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阻尼机构(4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2)的连接方式等同于所述第一阻尼机构(39)与所述第三支撑板(33)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二阻尼机构(40)与所述第四支撑板(34)的连接方式等同于所述第一阻尼机构(39)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连接方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机构(39)和所述第二阻尼机构(40)关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2)和所述第三支撑板(33)之间的位置中心对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阻尼座(391)、装配杆(397)、凸轮(393)、弹簧(394)以及垫片(395),所述阻尼座(391)固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板(33),所述装配杆(397)的一端固接在所述阻尼座(391),所述装配杆(397)的另一端悬空;所述连接件(392)、所述凸轮(393)、所述弹簧(394)以及所述垫片(395)沿所述装配杆(397)远离所述阻尼座(391)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连接件(392)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装配杆(397);所述凸轮(393)可沿所述装配杆(397)轴向往复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装配杆(397);所述垫片(395)设在所述装配杆(397)末端;所述弹簧(394)保持压缩状态地套设在所述装配杆(397),其两端分别抵所述接垫片(395)和所述凸轮(393),借由所述弹簧(394)挤压所述凸轮(393),使所述凸轮(393)抵接于所述连接件(392),在所述连接件(392)绕所述装配杆(397)转动时,所述连接件(392)迫使所述凸轮(393)朝向所述垫片(395)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卡扣(396);所述装配杆(397)的末端形成有端帽,所述端帽沿所述装配杆(397)的径向凸设;所述卡扣(396)卡设在所述装配杆(397)上,并且抵接所述垫片(395)和所述端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杆(397)的形状为非圆柱形,所述凸轮(393)的内孔形状与所述装配杆(397)的形状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93)包括两个朝向所述连接件(392)凸设的第一弧形凸块(3931),所述连接件(392)包括两个朝向所述凸轮(393)凸设的第二弧形凸块(3921);两所述第一弧形凸块(3931)在所述凸轮(393)径向上相对且间隔地设置,两所述第二弧形凸块(3921)相对且间隔地设置;两所述第一弧形凸块(3931)和两所述第二弧形凸块(3921)相互错开;两所述第一弧形凸起的连线垂直于两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的连线。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设有滑轨槽,所述连接件(392)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板(33)的一端设有两第一轴杆,两第一轴杆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件(392)的相对两侧,两所述第一轴杆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滑轨槽内,且可与所述滑轨槽发生相对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槽为T形槽。
10.一种折叠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的屏幕主体,所述屏幕主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屏铰链(300)。
CN202410003519.9A 2024-01-02 2024-01-02 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628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3519.9A CN117628050A (zh) 2024-01-02 2024-01-02 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3519.9A CN117628050A (zh) 2024-01-02 2024-01-02 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28050A true CN117628050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30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03519.9A Pending CN117628050A (zh) 2024-01-02 2024-01-02 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280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39653U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CN112153178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11259337U (zh) 同动式铰链
CN214413192U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WO2023071957A1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TW202037252A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五)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CN110594279B (zh) 变距装置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10767091B (zh) 折叠显示装置
CN111828462B (zh) 转动机构、折叠机构及通讯设备
CN214661469U (zh) 双轴式铰链
CN112855743A (zh)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360°折叠铰链
CN112492071A (zh) 一种手机的折叠结构
CN111649056A (zh) 折叠铰链同步锁止机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7628050A (zh) 一种折叠屏铰链以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11335725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内折叠铰链
CN109981853B (zh) 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
CN113027899A (zh) 同动式铰链
CN219138744U (zh) 具有缓冲机构的门合页
CN217152623U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内折叠铰链及终端设备
CN116708613A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5705074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207148A (zh) 一种外折铰链及外折移动终端
CN220523056U (zh) 双轴同动结构
CN213744463U (zh) 折叠铰链同步锁止机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