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8014A - 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8014A
CN117618014A CN202410106768.0A CN202410106768A CN117618014A CN 117618014 A CN117618014 A CN 117618014A CN 202410106768 A CN202410106768 A CN 202410106768A CN 117618014 A CN117618014 A CN 117618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ody
projection data
shaped die
scanning system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067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18014B (zh
Inventor
黄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067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8014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10676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618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8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8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18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8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对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保证确定的球管X向和Z向的校正向量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T扫描技术领域以及相关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适用于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CT扫描系统在工业和医疗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保障CT扫描系统的图像质量,首先需要确定CT扫描系统在物理空间中,球管与探测器是相互对准的。
现有技术中,CT扫描系统中球管与探测器机械位置的校正方法是借助一个或数个小球,或者其他模体采集图像,利用已知的几何关系计算球管和探测器的位置和倾角。
但是现有技术中,球管和探测器的位置和倾角的校正流程流程和步骤比较繁琐,周期较长,且准确度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
发明内容
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根据本公开的内容,提供了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包括:
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其中,所述模体为V形模体,所述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结构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每一层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与所述CT扫描系统中探测器每一层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
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包括:
获取各个曝光角度的投影数据所对应的扫描图像中灰度值最大的第一像素点;
获取灰度值与所述第一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第二像素点;
基于各所述第二像素点的联通关系,确定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联通区域和所述第二联通区域,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联通区域和所述第二联通区域,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联通区域包括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一斜率和所述第二联通区域包括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二斜率;
选取所述第一斜率和所述第二斜率中斜率值为零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
选取所述第一斜率和所述第二斜率中斜率值非零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基于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对应的第一投影数据,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基于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对应的第二投影数据,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包括:
将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一目标正弦图;
将所述第一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一目标函数;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函数,获取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探测器通道中心;
将所述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探测器通道中心加和求平均后,确定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
根据所述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将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二目标正弦图;
将所述第二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二目标函数;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函数,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第三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第三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第三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第三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空气投影数据,其中,所述空气投影数据为所述探测器旋转一周采集到的无放置模体时所对应的投影数据;
基于所述空气投影数据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投影数据。
第二方面,根据本公开的内容,提供了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装置,包括:
投影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其中,所述模体为V形模体,所述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结构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每一层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与所述CT扫描系统中探测器每一层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
投影数据区分模块,用于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校正向量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首先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其中,模体为V形模体,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平行,第一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与CT扫描系统中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然后通过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对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实现通过扫描V形模体确定CT扫描体统中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在保证确定的球管X向和Z向的校正向量的准确度的同时,简化校正操作流程。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和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的过程中,通过把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叠加后取平均确定校正向量,相比较现有技术中基于单独计算某一层得到的校正向量,准确度更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要说明,应当知道,以下描述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体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的第一校正向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的第二校正向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最后两位数字相同的标记对应于相同的元素。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的元素是示意性的,没有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主题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进一步将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那些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说明书上下文和相关技术中它们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形式来解释,除非在此另外明确定义。如在此所使用的,将两个或更多部分“连接”或“耦接”到一起的陈述应指这些部分直接结合到一起或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部件结合。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此外,在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或部件的一部分)与另一个部件(或部件的另一部分)区分开。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应用于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可以为个人计算机,也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又或者iPad等,本公开实施例不对此进行具体限定。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
S110、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
其中,模体为V形模体,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平行,第一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与CT扫描系统中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
具体的,结合图2,模体是V形模体,V形模体由高衰减的金属针组成,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均需要足够的长度,足够覆盖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的每一层,并预留长度能够在扫描视野外固定,此外,V形模体的直径需要满足预设直径,以刚好能够在探测器上检测出显著的信号为宜。
V形模体的摆放方式为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平行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摆放,覆盖探测器不同的层,同时保证距离CT扫描系统的旋转中心有足够的距离。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自然斜向覆盖不同层的探测器,V形模体的底部,也就是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的交界处应在探测器范围外。
S120、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在获取到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后,通过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包括:获取各个曝光角度的投影数据所对应的扫描图像中灰度值最大的第一像素点;获取灰度值与第一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第二像素点;基于各所述第二像素点的联通关系,确定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根据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确定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具体的,在获取到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在各个曝光角度的投影数据后,首先通过反投影重建算法对各个曝光角度的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扫描图像,然后基于得到的扫描图像,获取各个曝光角度中扫描图像中灰度值最大的第一像素点所对应的像素值作为目标像素值,考虑到信号强度的波动,在目标像素值的基础上,向下取一定的灰度值范围作为预设阈值,遍历各个曝光角度中整个扫描图像寻找到与目标像素值的差值满足预设阈值的第二像素点,然后判断这些第二像素点是否是连通的区域,选取联通的第二像素点组成联通区域,在不同的曝光角度上,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两个联通区域,也即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在得到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后,根据在各个曝光角度中第一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以及第二联通区域对应的投影数据,确定哪个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哪个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的第二投影数据。
其中,根据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确定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包括:获取第一联通区域包括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一斜率和第二联通区域包括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二斜率;选取第一斜率和第二斜率中斜率值为零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选取第一斜率和第二斜率中斜率值非零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具体的,在找到两个联通区域(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后,分别在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扫描图像上进行二值化运算,即设置联通区域内的值为1,联通区域外的值为0,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计算在各个曝光角度下两个联通区域的斜率,其中斜率接近0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斜率非0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也即遍历所有的曝光角度,均进行同样的操作来分割出第一结构对应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第二结构对应的第二投影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确定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的方法可以为区域生长算法,也可以为分水岭算法、边缘检测算法等,本公开实施例不对此进行具体限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某些视角的正投影下,V形模体的两端会重叠,此时无法得到两个独立的联通区域,这部分投影数据将在后续步骤中进行单独处理。
S130、对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基于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对应的第一投影数据,确定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根据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基于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对应的第二投影数据,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说明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的具体过程:
将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一目标正弦图;将第一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一目标函数;基于第一目标函数,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其中,基于第一目标函数,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包括:基于第一目标函数,获取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探测器通道中心;将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探测器通道中心加和求平均后,确定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根据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在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投影数据后,可以得到不同层对应的正弦图,也即横坐标为曝光角度,纵坐标为通道,在得到不同层对应的正弦图后,首先将不同层对应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得到第一目标正弦图,然后将第一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一目标函数,也即通过傅里叶级数拟合,可以对在某些曝光角度下无法对第一结构对应的第一投影数据和第二结构对应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区分时,通过傅里叶级数拟合进行投影数据的补充。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系数n取4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拟合结果。
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一目标函数满足:
其中,x为曝光角度,f(x)为通道。
当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一目标函数后,基于第一目标函数,求取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通道,然后将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通道数求取平均值即为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最后将求取的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与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示例性的,结合图3,CT扫描系统中球管X向偏移在XY平面,扇形顶部O点代表焦点,双箭头代表球管的X向偏移,A点代表CT扫描系统的旋转中心,圆形X代表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扫描一圈的轨迹,当球管未发生偏移时,基于第一目标函数求取的探测器通道中心即为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也即B点),当球管发生偏移时,基于第一目标函数求取的探测器通道中心即为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也即C点),通过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即可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偏移量,然后将偏移量取反方向即为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说明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Y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的具体过程:
将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二目标正弦图;将第二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二目标函数;根据第二目标函数,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其中,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得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投影数据后,可以得到不同层对应的正弦图,也即横坐标为曝光角度,纵坐标为通道,在得到不同层对应的正弦图后,首先将不同层对应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得到第二目标正弦图,然后将第二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二目标函数,也即通过傅里叶级数拟合,可以对在某些曝光角度下无法对第一结构对应的第一投影数据和第二结构对应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区分时,通过傅里叶级数拟合进行投影数据的补充。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系数n取4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拟合结果。
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二目标函数满足:
其中,x为曝光角度,f(x)为通道。
本公开实施例中,取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做球管Z向的校正的原理是利用CT扫描系统在旋转过程中的镜像对称性,得到球管焦点实际对准的位置。具体如附图4,球管在X方向偏移时,和Z方向类似,对应已知的旋转中心会有一个能够计算球管偏移的投影移动距离。但是由于Z向的旋转中心是一个点,而X向的旋转是一个旋转轴,所以X向的投影移动距离会落在旋转轴上,但是X向的投影移动距离是需要确认的。通过研究发现,在扫描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的过程中,第二结构以及与第二结构在旋转中相隔180°的第三结构(也即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所对应的结构)均会经过目标光路,目标光路指的是焦点过旋转中心到探测器上。从图4中可以看出,也即根据V形模块的第二结构和与第二结构在旋转中相隔180°的第三结构落在探测器的投影上的交点能够计算球管的Z向偏移,也即第二结构和第三结构在探测器位置上的投影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包含有焦点的Z向偏移信息。
因此,根据第二目标函数,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然后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示例性的,结合图4,CT扫描系统中球管Z向偏移在YZ平面,扇形顶部O点代表焦点,双箭头代表球管的Z向偏移,L为旋转轴,a为旋转方向,底部平行四边形P为中心部分探测器,一个线段为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一个线段为与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旋转中相隔180°的第三结构。虚线L1为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的投影,虚线L2为与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旋转中相隔180°的第三结构的投影,当球管未发生偏移时,虚线L1和虚线L2的焦点为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也即B点),当球管发生偏移时,虚线L1和虚线L2的焦点为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也即C点),通过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即可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偏移量,然后将偏移量取反方向即为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首先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其中,模体为V形模体,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平行,第一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与CT扫描系统中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然后通过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对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实现通过扫描V形模体确定CT扫描体统中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在保证确定的球管X向和Z向的校正向量的准确度的同时,简化校正操作流程。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和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的过程中,通过把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叠加后取平均确定校正向量,相比较现有技术中基于单独计算某一层得到的校正向量,准确度更高。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步骤S120之前,还包括: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空气投影数据,其中,空气投影数据为所述探测器旋转一周采集到的无放置模体时所对应的投影数据;基于空气投影数据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投影数据。
通过获取空气投影数据,基于空气投影数据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投影数据,保证在后续过程中基于目标投影数据确定的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基于目标投影数据确定的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的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装置包括:
投影数据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其中,模体为V形模体,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平行,第一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与CT扫描系统中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
投影数据区分模块520,用于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校正向量确定模块530,用于对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装置,首先投影数据获取模块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其中,模体为V形模体,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平行,第一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与CT扫描系统中探测器每一层在扫描床的垂直投影;然后投影数据获取模块通过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最后校正向量确定模块对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实现通过扫描V形模体确定CT扫描体统中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在保证确定的球管X向和Z向的校正向量的准确度的同时,简化校正操作流程。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和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的过程中,通过把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叠加后取平均确定校正向量,相比较现有技术中基于单独计算某一层得到的校正向量,准确度更高。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包括:
获取各个曝光角度的投影数据所对应的扫描图像中灰度值最大的第一像素点;
获取灰度值与第一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第二像素点;
基于各第二像素点的联通关系,确定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
根据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确定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确定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包括:
获取第一联通区域包括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一斜率和第二联通区域包括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二斜率;
选取第一斜率和第二斜率中斜率值为零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
选取第一斜率和第二斜率中斜率值非零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基于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对应的第一投影数据,确定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
根据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基于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对应的第二投影数据,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
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根据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包括:
将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一目标正弦图;
将第一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一目标函数;
基于第一目标函数,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目标函数,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包括:
基于第一目标函数,获取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探测器通道中心;
将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探测器通道中心加和求平均后,确定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
根据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将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二目标正弦图;
将第二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二目标函数;
根据第二目标函数,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
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
根据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空气投影数据,其中,空气投影数据为所述探测器旋转一周采集到的无放置模体时所对应的投影数据;
基于空气投影数据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投影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具体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基本结构框图。
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存储器610和处理器620。需要指出的是,图中仅示出了具有组件610-620的计算机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其中,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的计算机设备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或信息处理的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数字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嵌入式设备等。
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计算机设备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遥控器、触摸板或声控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存储器610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或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flash memory)、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RAM可以包括静态RAM或动态RAM。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10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10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或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610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610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61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处理器620通常用于执行计算机设备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存储器61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处理器620用于执行存储器610存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
本文中,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系统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读取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能够执行在上述方法中每个步骤、或各步骤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生成实施在框图的每一块、或各块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的存储器或半导体系统、设备或者装置,或者前述的任意适当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或指令。
存储器和处理器的定义,可以参考前述计算机设备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或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在本文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词语的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反之亦然。因而,当提及单数时,通常包括相应术语的复数。相似地,措辞“包含”和“包括”将解释为包含在内而不是独占性地。同样地,术语“包括”和“或”应当解释为包括在内的,除非本文中明确禁止这样的解释。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示例”之处,特别是当其位于一组术语之后时,所述“示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和阐述性的,且不应当被认为是独占性的或广泛性的。
适应性的进一步的方面和范围从本文中提供的描述变得明显。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单独或者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方面组合实施。还应当理解,本文中的描述和特定实施例旨在仅说明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其中,所述模体为V形模体,所述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结构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每一层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与所述CT扫描系统中探测器每一层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
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包括:
获取各个曝光角度的投影数据所对应的扫描图像中灰度值最大的第一像素点;
获取灰度值与所述第一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第二像素点;
基于各所述第二像素点的联通关系,确定第一联通区域和第二联通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联通区域和所述第二联通区域,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联通区域和所述第二联通区域,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联通区域包括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一斜率和所述第二联通区域包括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二斜率;
选取所述第一斜率和所述第二斜率中斜率值为零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
选取所述第一斜率和所述第二斜率中斜率值非零的联通区域所对应的投影数据为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基于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对应的第一投影数据,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基于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对应的第二投影数据,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包括:
将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一目标正弦图;
将所述第一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一目标函数;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函数,获取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探测器通道中心;
将所述不同曝光角度对应的探测器通道中心加和求平均后,确定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
根据所述目标探测器通道中心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将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层的正弦图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二目标正弦图;
将所述第二目标正弦图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曝光角度与通道的第二目标函数;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函数,确定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确定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
根据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和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的旋转轴对称位置处时在不同曝光角度的正投影图的交点与实际探测器通道中心的位置关系,确定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空气投影数据,其中,所述空气投影数据为所述探测器旋转一周采集到的无放置模体时所对应的投影数据;
基于所述空气投影数据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投影数据。
10.一种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投影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探测器采集到的模体的投影数据,其中,所述模体为V形模体,所述V形模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与CT扫描系统的扫描床进床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结构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CT扫描系统的探测器每一层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覆盖与所述CT扫描系统中探测器每一层在所述扫描床的垂直投影;
投影数据区分模块,用于对所述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以及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
校正向量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一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一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X方向的第一校正向量,以及对所述V形模体的第二结构在各个曝光角度的第二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T扫描系统的球管在Z方向的第二校正向量。
CN202410106768.0A 2024-01-25 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7618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6768.0A CN117618014B (zh) 2024-01-25 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6768.0A CN117618014B (zh) 2024-01-25 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8014A true CN117618014A (zh) 2024-03-01
CN117618014B CN117618014B (zh) 2024-05-14

Family

I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7959A (ja) * 1999-04-09 2000-10-17 Ge Yokogawa Medical Systems Ltd ファントム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ファントム傾き検出方法およびct装置
US20090072152A1 (en) * 2007-09-18 2009-03-19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PET/CT Systems
JP2012055393A (ja) * 2010-09-07 2012-03-22 Hitachi Medical Corp X線ct装置
CN206612804U (zh) * 2016-12-15 2017-11-07 广州华端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系统及其校正模体
CN109875591A (zh) * 2019-03-14 2019-06-14 浙江大学 一种锥束ct系统的几何标定方法
US20200085404A1 (en) * 2017-03-16 2020-03-19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Geometric calibration for cone beam ct using line fiducials
CN116831607A (zh) * 2023-09-01 2023-10-03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影像设备的校正装置、校正方法和医疗影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7959A (ja) * 1999-04-09 2000-10-17 Ge Yokogawa Medical Systems Ltd ファントム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ファントム傾き検出方法およびct装置
US20090072152A1 (en) * 2007-09-18 2009-03-19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PET/CT Systems
JP2012055393A (ja) * 2010-09-07 2012-03-22 Hitachi Medical Corp X線ct装置
CN206612804U (zh) * 2016-12-15 2017-11-07 广州华端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系统及其校正模体
US20200085404A1 (en) * 2017-03-16 2020-03-19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Geometric calibration for cone beam ct using line fiducials
CN109875591A (zh) * 2019-03-14 2019-06-14 浙江大学 一种锥束ct系统的几何标定方法
CN116831607A (zh) * 2023-09-01 2023-10-03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影像设备的校正装置、校正方法和医疗影像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6705B (zh) 计算机视觉系统中的地平面估计
US7251306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oftware to facilitate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of images
CN108875731B (zh) 目标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85963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104925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492284B (zh) 用于确定图像的透视形状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98662A (zh) 成像系统扩展视场
CN112102282A (zh) 一种基于Mask RCNN的医学图像中不同节数腰椎的自动识别方法
CN117310789B (zh) 探测器通道响应线性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013007B (zh) 用于检测面部的装置和方法
CN113781511B (zh) 传送带边缘磨损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99547A (zh) 一种目标对象所处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17618014B (zh) 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10288040A (zh) 一种基于拓扑验证的图像相似评判方法及设备
CN117618014A (zh) Ct扫描系统中球管位置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11259702A (zh) 一种用户兴趣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4998743A (zh) 一种视觉地图点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494076A (zh) 一种几何校正方法、图像重建方法及装置
KR20050084448A (ko) 조명 불변 얼굴 인식
EP1433120B1 (en) Architecture for processing fingerprint images
CN107341799B (zh) 诊断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3163101A (zh) 图像曝光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hae et al. Geometric calibration of a computed laminography system for high‐magnification nondestructive test imaging
CN117045273B (zh) Ct扫描辐射剂量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45043B (zh) 消除ct图像金属伪影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