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6821A -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6821A
CN117616821A CN202180100278.4A CN202180100278A CN117616821A CN 117616821 A CN117616821 A CN 117616821A CN 202180100278 A CN202180100278 A CN 202180100278A CN 117616821 A CN117616821 A CN 117616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e
passiv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messag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02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江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16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6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控制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终端设备可根据被动通信模式要求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通过网络侧配置,使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可降低设备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从第一代移动通信1G系统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并不支持短距通信类型的终端设备,无法通过被动通信实现设备节能,不仅不符合无线通信系统万物互联的愿景,而且不同设备使用不同通信系统的模式也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该方法使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从而进一步降低终端设备功耗,实现节能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控制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终端设备可根据被动通信模式要求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通过网络侧配置,使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可降低设备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为终端和核心网之间端到端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五;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六;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七;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八;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之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架构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1以及多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02至104。其中,网络设备101分别与终端设备102至104通信连接。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4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03与网络设备101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其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其中,UE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的,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网络设备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
接入网设备是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核心网设备的中间设备,主要负责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等。例如: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一代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等。
核心网设备包括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等。其中,UPF网元主要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其他网元可以称为控制面功能网元,主要负责认证、鉴权、注册管理、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以及策略控制等,以保障用户数据可靠稳定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架构,还可以应用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架构,或者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系统的无线接入网(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架构。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它任何有类似结构和功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系统,5G通信系统或5G之后的通信系统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通信设备间的无线通信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间的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间的无线通信以及终端和终端间的无线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无线通信”还可以简称为“通信”,术语“通信”还可以描述为“数据传输”、“信息传输”或“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进行网络设备和终端间的无线通信,例如接入网设备和终端间的无线通信,核心网设备和终端间的无线通信。
在终端与网络通信过程中,终端和网络会遵循对等协议栈原则,即在每一个接口上都有对等协议功能进行对应。下面对5G系统中端到端协议栈进行简要介绍。
图2为终端和核心网之间端到端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控制平面用来承载终端与网络侧的交互信令,控制平面数据传递是通过Uu接口-N2接口-N11接口实现的,不同网元之间的信令采用对端协议栈的方式来实现。
终端的接入层,自下至上包括:物理(physical,PHY)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
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包括:非接入移动性管理(NAS mobile management,NAS-MM)层和非接入会话管理(NAS session management,NAS-SM)层。其中,NAS-SM和NAS-MM都属于N1接口的非接入层(NAS层)协议,NAS-SM支持终端和SMF网元之间的会话管理功能,NAS-MM支持终端和AMF网元之间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如注册管理、连接管理、用户面连接的激活和去激活操作等。
随着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网络需要应对各种不断出现的新兴应用场景,例如增强移动带宽(Enchanced Mobile Broadbrand,eMBB)、超高可靠性低延时通信(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mMTC)等。
其中,eMBB以用户获得多媒体内容、服务和数据为目标,其需求增长十分迅速。由于eMBB可能部署在不同的场景中,例如室内、市区、农村等,其能力和需求的差别也比较大,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结合具体的部署场景详细分析。URLLC的典型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远程医疗操作(手术),交通安全保障等。mMTC的典型特点包括:高连接密度、小数据量、时延不敏感业务、模块的低成本和长使用寿命等。
5G网络环境中,为了降低空口信令、快速恢复无线连接以及快速恢复数据业务的目的,定义了一个新的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即RRC非激活态(RRC_INACTIVE),这种状态有别于RRC空闲态(RRC_IDLE)和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其中
RRC_IDLE:移动性为基于UE的小区选择重选,寻呼由核心网(Core Network,CN)发起,寻呼区域由CN配置,基站侧不存在UE AS上下文,不存在RRC连接。
RRC_CONNECTED:存在RRC连接,基站和UE存在UE AS上下文,网络侧知道UE的位置是具体小区级别的,移动性是网络侧控制的移动性,UE和基站之间可以传输单播数据。
RRC_INACTIVE:移动性为基于UE的小区选择重选,存在CN与无线接入网RAN之间的连接,UE AS上下文存在锚点基站上,寻呼由RAN触发,基于RAN的寻呼区域由RAN管理,网络侧知道UE的位置是基于RAN的寻呼区域级别的。
“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这是5G为人类社会描绘的美好愿景,万物互联时代面临诸多待解难题,包括多种通信模式的融合,例如短距通信与蜂窝通信的融合。
短距通信通常是指100m以内的通信,包括无线高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紫峰技术(Zigbee)、蓝牙技术(Bluetooth)、超宽带技术(Ultra-wideband,UWB)、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以及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常见的短距通信应用场景,例如身份证、银行卡、门禁卡、商品防盗磁条等,短距通信最大的特点在于低功耗或者零功耗,同时具有被动提供数据的特点,短距通信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目前,短距通信系统与蜂窝通信系统相互独立。也就是说,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从第一代移动通信1G到第五代移动通信5G,并不支持短距通信类型的终端,不符合无线通信系统万物互联的愿景,不同设备使用不同通信系统的模式也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另外,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设备也有通过被动通信实现节能的需求,但当前通信系统并不支持这种节能模式的应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考虑将短距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引入到无线通信系统内,有利于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万物互联的愿景和无线通信设备的节能控制。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主要思路如下:由于短距通信设备的其中一种特性是设备不主动发送消息,属于被动通信,因此发明人考虑为无线通信设备配置被动通信模式,以使终端设备可以灵活激活或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实现节能的目的。
基于上述思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主要涉及被动通信模式的配置、被动通信模式相关能力的指示等。具体来说,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消息,激活或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或者,终端设备可以主动向网络设备发起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消息,激活或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或者,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起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消息,激活或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或者,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消息,激活或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其中,激活被动通信模式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即退出被动通信模式。通过上述过程降低终端设备功耗,有利于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万物互联的愿景,提升用户综合体验度。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几个实施例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例如,术语或名词的解释说明,及步骤的解释说明等,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相互参考,不再重复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是被动通信模式中任意一种具体的模式,与具体的任务相关联,不同的被动通行模式子模式对应相同或不同的任务。
其中,被动通信模式或者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特性:
1)在没有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前,终端设备不主动发起信令(MO signaling:Mobile Originated Signaling)或者数据业务(MO Data:Mobile Originated Data)驱动的链路建立过程;
2)终端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或者超低功耗状态或者零功耗状态;
3)除了执行为对应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之外,终端设备不执行任何其他任务;
4)当终端设备处于被动通信模式且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Emergency Service)时,终端设备应该临时忽略被动通信模式的通信限制或者直接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然后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其中,为对应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包括如下任务中的至少一种:
寻呼监听任务、同步任务、定位任务、系统信息获取任务、系统信息更新任务、测量任务、小区选择重选任务或网络选择任务。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指示信息,驻留频率信息,驻留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驻留频率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信息,同步周期信息,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安全配置信息,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
下面对第一配置信息中的上述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1)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的显式配置信息,或者,通过其他参数的出现隐式表示。
2)驻留频率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信息。
3)驻留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出现的时间位置信息。其中,同步信号窗配置通常包括同步信号出现周期、周期内同步信号位置时域偏移量、周期内同步信号持续时长等参数。
4)同步周期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最少多长时间需要进行一次下行信号同步。其中,同步周期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的显式配置信息,或者,通过协议预定义给出对应性能要求(也称作默认方式配置)。
5)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接收下行寻呼的周期。
6)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监听寻呼时判断自身是否 被呼叫。其中,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可以是AS层或者NAS层定义的标识码,而AS层定义的标识码可以是AS包含的任意子层定义的标识码。
具体的,如果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由物理层定义,临时识别码信息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物理层序列或者临时识别码信息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或者由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承载。
7)安全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时进行安全验证。其中,安全配置信息可以只包含非接入层NAS安全配置,或者,只包含接入层AS安全配置,或者,同时包含NAS和AS安全配置。
8)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终端设备进入RRC非激活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9)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其中,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是可选特性,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的任务列表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如表1所示。
表1 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与任务之间的关系表
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1 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2 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N
关联的任务列表1 关联的任务列表2 关联的任务列表N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如表1所示,以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关联的一个任务列表为例,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关联的任务列表内容可以相同或不同,每一个任务列表包括如下任务中的至少一种:寻呼监听任务、同步任务、定位任务、系统信息获取任务、系统信息更新任务、测量任务、小区选择重选任务或网络选择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排除多个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关联同一任务列表的配置方式。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进入某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
方式1:显式配置方式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显式配置,即: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在收到网络设备配置后,终端设备按照配置要求进入对应的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可以是一个比特取值对应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也可以是多个比特构成的比特组合对应的二进制取值对应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例如三个二进制比特构成的比特组合可以表示8种取值,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方式2:隐式转换方式
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根据协议预定义事件决定进入哪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根据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决定进入哪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以定义三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当服务小区测量结果大于或者等于阈值1时,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1;当服务小区测量结果小于阈值1且大于阈值2时,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2;当服务小区测量结果小于或者等于阈值2时,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3。
虽然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转换事件由协议预定义给出,但与转换事件关联的参数(例如上述测量事件阈值)通过如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NAS消息、AS消息或默认取值。
其中,AS消息可以为系统广播消息、系统组播消息、RRC专用信令、物理层消息或者MAC控制消息。
10)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事件标识以及每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对应的配置参数的至少一项。
本实施例中,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事件1:被动通信模式持续时长配置信息对应的定时器T1超时,持续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保持被动通信模式的时长;
事件2:被动通信模式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对应的周期性定时器T2超时,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周期性激活被动通信模式;
事件3:被动通信模式运行到配置的世界标准时间UTC时刻,UTC时刻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哪一时刻前保持被动通信模式;
事件4: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一阈值;
事件5: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二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事件6:终端设备与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三阈值;
事件7:终端设备与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二时长。
上述事件1~7可由协议预配置给出定义,每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对应一个事件标识。如果协议中只定义了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则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可以不出现。
从上述几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可以确定,每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对应的配置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事件1 T1
事件2 T2
事件3 UTC时刻
事件4 第一阈值
事件5 第二阈值,第一时长
事件6 参考点位置,第三阈值
事件7 参考点位置,第四阈值,第二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参考点位置、T1、T2、UTC时刻、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NAS消息、AS消息或默认取值。
其中,AS消息可以为系统广播消息或系统组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或物理层消息或MAC控制消息。
11)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后不用立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而是仅保存第一消息包含的配置信息,等待网络设备的进一步激活指示消息(这种方式也称作半静态配置)。
上述进一步激活指示消息可以为NAS消息或AS消息,其中AS消息可以为系统广播消息或系统组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或物理层消息或MAC控制消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为NAS消息或AS消息,其中AS消息可以为系统广播消息或系统组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或物理层消息或MAC控制消息。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消息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采用被动通信模式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终端设备可根据被动通信模式要求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通过上述网络侧的配置,使得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该模式可降低设备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终端设备的层间交互过程,包括:
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通知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
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通知终端设备的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接入层AS首先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则终端设备的接入层进一步通过层间交互消息通知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反之,如果终端设备非接入层NAS首先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则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进一步通过层间交互消息通知终端设备的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通过上述层间交互过程,保持终端设备的接入层与非接入层之间状态的一致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退出被动通信模式,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预设条件1: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触发(见前述事件1~事件7);
预设条件2: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预设条件3:终端设备下层接收到终端设备上层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
预设条件4:终端设备上层接收到终端设备下层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
预设条件5:终端设备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下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其中AS消息可以为系统广播消息或系统组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或物理层消息或MAC控制消息。
本实施例中,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是一种层间交互指示信息,终端设备的上层可以是应用层或NAS层,终端设备的下层可以是NAS层或AS层。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下层接收到终端设备上层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包括:
终端设备的NAS层向终端设备的AS层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或者,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向终端设备的NAS层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或者,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向终端设备的AS层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上层接收到终端设备下层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包括:
终端设备的AS层向终端设备的NAS层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或者,终端设备的NAS层向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或者,终端设备的AS层向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后,终端设备的层间交互过程,包括:
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通知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者
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通知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接入层AS首先退出被动通信模式(退出原因见前述预设条件1~预设条件5),则终端设备的接入层进一步通过层间交互消息通知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反之,如果终端设备非接入层NAS首先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则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进一步通过层间交互消息通知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通过上述层间交互过程,保持终端设备的接入层与非接入层之间状态的一致性。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消息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还可以根据网络配置、指示或终端设备自身情况等退出被动通信模式。除此之外,终端设备还可以主动发起进入或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的请求,具体可参见下面一个实施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消息用于终端设备请求进入或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二消息包括如下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配置1: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配置2:请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配置3:终端设备期望的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被动通信模式维持的时长信息;
配置4:终端设备期望的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配置5: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辅助信息,辅助信息用于辅助网络设备生成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
配置6: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等待时长用于表示终端设备从准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到实际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需要等待的时长;
配置7: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等级标识信息用于表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上述配置1和2不会同时出现,终端设备每次请求只能出现一种配置信息。
配置1和2均存在显式配置和隐式配置两种方式。
配置1和2的显式配置方式:通过消息中添加显性指示信息实现。
配置1的隐式配置方式:通过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其他参数是否出现来隐式指示,例如第二消息中只出现配置3,则同时表明终端设备正在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以及终端设备期望的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该模式维持的时长信息。
配置2的隐式配置方式:只要配置1以及与配置1关联的其他参数在第二消息中没有出现,则隐式表明终端设备希望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配置6对应上述实施例的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配置7对应上述实施例的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二消息用于终端设备修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可对应上述的配置3~配置7。
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从而灵活激活或者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进而降低终端设备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如果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通信: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终端设备根据被动通信模式要求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主动发起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需要在接收到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即第一消息后,才能够采用被动通信模式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可以为NAS消息或AS消息,其中AS消息可以为系统广播消息或系统组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或者物理层消息或MAC控制消息。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三,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步骤5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第二消息用于终端设备请求进入或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终端设备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除第一配置信息中第一指示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的至少一项,即第一消息中携带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参数但没有指示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可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发起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后进入到被动通信模式,但是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参数不符合终端设备的期望,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消息请求更新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参数。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指示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经过一段时间后,终端设备可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发起第二消息,用于请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具体的,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二消息后,可直接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或者,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二消息后,根据网络设备返回的消息去激活或保持被动通信模式。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四,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交互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步骤601,具体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步骤601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步骤601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
其中,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配置参数1: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配置参数2: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配置参数3: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配置参数4: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其中,配置参数1,主要是用于网络设备告知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侧是否具有支持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能力。配置参数3,主要是用于网络设备告知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侧是否具有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相关的能力。
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会通过NAS信令过程将核心网设备侧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或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相关的能力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
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会通过AS信令过程将接入网设备侧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或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相关的能力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AS信令为系统广播消息或系统组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或物理层消息或MAC控制消息。
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第三消息包括配置参数2,意味着即使配置参数1指示网络设备侧具有支持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能力,和/或,终端设备已经接收到了第一消息包含的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终端设备也不会立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而是需要在配置参数2对应的阈值要求满足条件时,终端设备才能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示例性的,所述的阈值要求可以是小区测量相关的阈值要求,比如服务小区测量结果大于一个阈值或者服务小区测量结果小于一个阈值,终端设备才能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示例性的,所述的阈值要求还可以是定时器timer的阈值要求,比如超出定时器阈值,终端设备才能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被动通信模式存在多个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于每一个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支持情况,网络设备需要单独的指示位分别指示,从而让终端设备获知哪些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被网络设备支持,而哪些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不被网络设备支持。
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第三消息包括配置参数4,意味着即使配置参数3指示网络设备侧具有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相关的能力,和/或,终端设备已经接收到了第一消息包含的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终端设备也不会立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而是需要在配置参数4对应的阈值要求满足条件时,终端设备才能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配置参数4中的相关阈值可能是按照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粒度配置的,即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关联一套阈值配置,与配置参数2中的相关阈值类似,具体示例参见配置参数2的示例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三消息主要用于网络设备的下行能力指示。第三消息可以为NAS消息或AS消息,其中AS消息可以为系统广播消息或系统组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或物理层消息或MAC控制消息。
其中,第四消息包括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以及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的至少一项。
与第三消息不同的是,第四消息是一条由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上行消息,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第四消息将自身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相关的能力信息,和/或,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相关的能力信息告知网络设备。其中,如果被动通信模式存在多个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则对于每一个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终端设备需要向网络设备分别指示相关的能力,从而让网络设备获知哪些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被终端设备支持,而哪些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不被终端设备支持。
本实施例中,第四消息主要用于终端设备的上行能力指示。第四消息可以为NAS消息或AS消息,其中AS消息可以为系统广播消息或系统组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或物理层消息或MAC控制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步骤6011和步骤6012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还可以先执行步骤6012,再执行步骤6011。
步骤6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交互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指示信息,使得双方获知对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能力,基于此,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消息,采用被动通信模式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通过上述过程可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先执行步骤602,再执行步骤601。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五,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交互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指示信息。
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步骤60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或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交互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指示信息,使得双方获知对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能力和/或阈值要求,基于此,终端设备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发起进入或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的请求,进而降低终端设备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如果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通信: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终端设备根据被动通信模式要求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主动发起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需要在接收到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即第一消息后,才能够采用被动通信模式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先执行步骤702,再执行步骤701。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六,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交互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指示信息。
步骤8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步骤80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或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执行步骤802、步骤803,再执行步骤801。
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交互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指示信息,使得双方获知对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能力和/或阈值要求。基于此,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可根据第一消息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再通过发送第二消息请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者,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消息中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向网络设备发起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请求,即发送第二消息,随后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根据网络设备返回的消息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终端设备首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网络设备同意终端设备发起的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请求后,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并根据第一消息包含的配置信息要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上述过程可降低设备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基于上述几个实施例,下面对上述几个实施例作如下总结。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七,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
第四消息包括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和/或,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
步骤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第三消息包括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和/或,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步骤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或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步骤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如图9所示,步骤1~步骤3均为可选步骤,使用虚线表示。
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1~步骤4发生的逻辑先后顺序,步骤2可以发生在步骤1之前或者发生在步骤1之后,步骤1和步骤2整体可以发生在步骤3和步骤4整体之前或者发生在步骤3和步骤4整体之后,步骤4可以发生在步骤3之前或者发生在步骤3之后,本申请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八,在图9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同样涉及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交互,只是终端设备需要通过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或第四消息,相应的,网络设备需要通过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或第三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消息的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消息的中继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也可以为不同设备,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只要消息能够通过中继设备传输至对端设备即可。
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包括中继终端设备和/或中继网络设备。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为空口直接通信,或者,通过中继设备的间接通信,本申请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其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空中接口直接通信,空中接口可以是Uu接口或者Wifi接口或者蓝牙接口。
其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中继终端设备进行间接通信,其中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可以是PC5接口或者Wifi接口或者蓝牙接口;而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可以是Uu接口或者Wifi接口或者蓝牙接口。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几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
为了辅助接入网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给终端设备激活或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可选的,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交互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请求激活被动通信模式或者请求激活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相关的请求信息;
终端设备请求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或者请求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相关的请求信息;
终端设备请求修改与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网络设备拒绝终端设备激活被动通信模式或者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原因值信息。
上述过程涉及的接口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X2接口,X2接口是4G无线接入网节点之间的通信接口;
Xn接口,Xn接口是5G无线接入网节点之间的通信接口;
S1接口,S1接口是4G无线接入网节点与4G核心网之间的通信接口;
NG接口,NG接口是5G无线接入网节点与5G核心网之间的通信接口;
F1接口,F1接口是使用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的无线接入网节点之中的集中单元(Central Unit,gNB-CU)与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gNB-DU)之间的通信接口;
E1接口,E1接口是gNB-CU之中的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gNB-CU-CP)部分与gNB-CU之中的用户平面(User Plane,gNB-CU-UP)部分之间的通信接。
综合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提出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该方法,一方面,终端设备可以灵活激活或去激活被动通信模式,实现节能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拓展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系统的应用范围,将短距通信终端设备引入到3GPP系统内,有利于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万物互联的愿景,进而提升用户综合体验度。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下面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100,包括:接收模块1101。
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驻留频率信息,所述驻留频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所述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出现的时间位置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信息;
同步周期信息,所述同步周期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最少多长时间需要进行一次下行信号同步;
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所述临时识别码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监听寻呼时判断自身是否被呼叫;
安全配置信息,所述安全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时进行安全验证;
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RRC非激活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所述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
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所述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后不用立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而是仅保存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配置信息,等待所述网络设备的进一步激活指示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被动通信模式持续时长配置信息对应的定时器T1超时,所述持续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保持被动通信模式的时长;
被动通信模式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对应的周期性定时器T2超时,所述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周期性激活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运行到配置的世界标准时间UTC时刻,所述UTC时刻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哪一时刻前保持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二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与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三阈值;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二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事件标识以及每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对应的配置参数的至少一项。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点位置、所述T1、所述T2、所述UTC时刻、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非接入层NAS消息;接入层AS消息;默认取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0还包括:处理模块1102;
所述处理模块1102,具体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102,还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触发;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下层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上层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下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上层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下层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后,所述处理模块1102,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0还包括:发送模块1103;
所述发送模块1103,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或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如下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请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维持的时长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用于辅助所述网络设备生成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等待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准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到实际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需要等待的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表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11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1103,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的至少一项。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的每一种消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特性:
在没有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不主动发起信令或者数据业务驱动的链路建立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或者超低功耗状态或者零功耗状态;
除了执行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之外,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任何其他任务;
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被动通信模式且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Emergency Service)时,所述终端设备应该临时忽略被动通信模式的通信限制或者直接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然后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包括如下任务中的至少一种:
寻呼监听任务、同步任务、定位任务、系统信息获取任务、系统信息更新任务、测量任务、小区选择重选任务或网络选择任务。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为空口直接通信,或者,通过中继设备的间接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200,包括:发送模块1201。
发送模块1201,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驻留频率信息,所述驻留频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所述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出现的时间位置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信息;
同步周期信息,所述同步周期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最少多长时间需要进行一次下行信号同步;
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所述临时识别码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监听寻呼时判断自身是否被呼叫;
安全配置信息,所述安全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时进行安全验证;
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RRC非激活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所述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
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所述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后不用立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而是仅保存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配置信息,等待所述网络设备的进一步激活指示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被动通信模式持续时长配置信息对应的定时器T1超时,所述持续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保持被动通信模式的时长;
被动通信模式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对应的周期性定时器T2超时,所述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周期性激活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运行到配置的世界标准时间UTC时刻,所述UTC时刻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哪一时刻前保持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二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与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三阈值;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二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事件标识以及每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对应的配置参数的至少一项。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点位置、所述T1、所述T2、所述UTC时刻、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非接入层NAS消息;接入层AS消息;默认取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1201,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200还包括:接收模块1202;
所述接收模块120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或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如下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请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维持的时长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用于辅助所述网络设备生成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等待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准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到实际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需要等待的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表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1201,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1202,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的至少一项。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的每一种消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特性:
在没有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不主动发起信令或者数据业务驱动的链路建立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或者超低功耗状态或者零功耗状态;
除了执行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之外,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任何其他任务;
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被动通信模式且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Emergency Service)时,所述终端设备应该临时忽略被动通信模式的通信限制或者直接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然后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包括如下任务中的至少一种:
寻呼监听任务、同步任务、定位任务、系统信息获取任务、系统信息更新任务、测量任务、小区选择重选任务或网络选择任务。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为空口直接通信,或者,通过中继设备的间接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300,包括:
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和通信接口1303。其中,存储器13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301,用于执行存储器13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通信接口1303,用于与网络设备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或者信号通信。
可选的,存储器13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1301集成在一起。当所述存储器1302是独立于处理器13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终端设备1300还可以包括:总线1304,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1302和处理器1301。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400,包括:
处理器1401、存储器1402和通信接口1403。其中,存储器14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401,用于执行存储器14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通信接口1403,用于与终端设备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或者信号通信。
可选的,存储器14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1401集成在一起。当所述存储器1402是独立于处理器14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网络设备1400还可以包括:总线1404,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1402和处理器1401。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 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中,“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72)

  1. 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驻留频率信息,所述驻留频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所述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出现的时间位置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信息;
    同步周期信息,所述同步周期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最少多长时间需要进行一次下行信号同步;
    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所述临时识别码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监听寻呼时判断自身是否被呼叫;
    安全配置信息,所述安全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时进行安全验证;
    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RRC非激活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所述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
    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所述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后不用立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而是仅保存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配置信息,等待所述网络设备的进一步激活指示消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被动通信模式持续时长配置信息对应的定时器T1超时,所述持续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保持被动通信模式的时长;
    被动通信模式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对应的周期性定时器T2超时,所述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周期性激活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运行到配置的世界标准时间UTC时刻,所述UTC时刻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哪一时刻前保持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二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与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三阈值;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二时长。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事件标识以及每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对应的配置参数的至少一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点位置、所述T1、所述T2、所述UTC时刻、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非接入层NAS消息;接入层AS消息;默认取值。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被动通信 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触发;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下层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上层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下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上层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下层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或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如下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请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维持的时长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用于辅助所述网络设备生成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等待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准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到实际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需要等待的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表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的至少一项。
  14. 根据权利要求1、10、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的每一种消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特性:
    在没有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不主动发起信令或者数据业务驱动的链路建立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或者超低功耗状态或者零功耗状态;
    除了执行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之外,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任何其他任务;
    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被动通信模式且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Emergency Service)时,所述终端设备应该临时忽略被动通信模式的通信限制或者直接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然后发起紧急通信 业务。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包括如下任务中的至少一种:
    寻呼监听任务、同步任务、定位任务、系统信息获取任务、系统信息更新任务、测量任务、小区选择重选任务或网络选择任务。
  17.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为空口直接通信,或者,通过中继设备的间接通信。
  18. 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驻留频率信息,所述驻留频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所述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出现的时间位置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信息;
    同步周期信息,所述同步周期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最少多长时间需要进行一次下行信号同步;
    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所述临时识别码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监听寻呼时判断自身是否被呼叫;
    安全配置信息,所述安全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时进行安全验证;
    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RRC非激活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所述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
    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所述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后不用立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而是仅保存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配置信息,等待所述网络设备的进一步激活指示消息。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被动通信模式持续时长配置信息对应的定时器T1超时,所述持续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保持被动通信模式的时长;
    被动通信模式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对应的周期性定时器T2超时,所述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周期性激活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运行到配置的世界标准时间UTC时刻,所述UTC时刻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哪一时刻前保持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二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与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三阈值;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二时长。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事件标识以及每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对应的配置参数的至少一项。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点位置、所述T1、所述T2、所述UTC时刻、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非接入层NAS消息;接入层AS消息;默认取值。
  23. 根据权利要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25. 根据权利要求18-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或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如下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请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维持的时长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用于辅助所述网络设备生成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等待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准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到实际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需要等待的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表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27. 根据权利要求18-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28. 根据权利要求18-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的至少一项。
  29. 根据权利要求18、25、27或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的每一种消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30. 根据权利要求18-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特性:
    在没有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不主动发起信令或者数据业务驱动的链路建立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或者超低功耗状态或者零功耗状态;
    除了执行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之外,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任何其他任务;
    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被动通信模式且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Emergency Service)时,所述终端设备应该临时忽略被动通信模式的通信限制或者直接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然后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包括如下任务中的至少一种:
    寻呼监听任务、同步任务、定位任务、系统信息获取任务、系统信息更新任务、测量任务、小区选择重选任务或网络选择任务。
  32. 根据权利要求18-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为空口直接通信,或者,通过中继设备的间接通信。
  33. 根据权利要求18-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
  34.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驻留频率信息,所述驻留频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所述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出现的时间位置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信息;
    同步周期信息,所述同步周期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最少多长时间需要进行一次下行信号同步;
    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所述临时识别码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监听寻呼时判断自身是否被呼叫;
    安全配置信息,所述安全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时进行安全验证;
    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RRC非激活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所述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
    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所述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后不用立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而是仅保存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配置信息,等待所述网络设备的进一步激活指示消息。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被动通信模式持续时长配置信息对应的定时器T1超时,所述持续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保持被动通信模式的时长;
    被动通信模式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对应的周期性定时器T2超时,所述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周期性激活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运行到配置的世界标准时间UTC时刻,所述UTC时刻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哪一时刻前保持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二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与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三阈值;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二时长。
  37. 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事件标识以及每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对应的配置参数的至少一项。
  38.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点位置、所述T1、所述T2、所述UTC时刻、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非接入层NAS消息;接入层AS消息;默认取值。
  39. 根据权利要求34-3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40. 根据权利要求34-3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触发;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下层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上层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下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上层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下层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42. 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
  43. 根据权利要求34-4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或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如下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请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维持的时长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用于辅助所述网络设备生成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等待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准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到实际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需要等待的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表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45. 根据权利要求34-4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46. 根据权利要求34-4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的至少一项。
  47. 根据权利要求34、43、45或4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的每一种消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48. 根据权利要求34-4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特性:
    在没有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不主动发起信令或者数据业务驱动的链路建立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或者超低功耗状态或者零功耗状态;
    除了执行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之外,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任何其他任务;
    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被动通信模式且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Emergency Service)时,所述终端设备应该临时忽略被动通信模式的通信限制或者直接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然后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49.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 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包括如下任务中的至少一种:
    寻呼监听任务、同步任务、定位任务、系统信息获取任务、系统信息更新任务、测量任务、小区选择重选任务或网络选择任务。
  50. 根据权利要求34-4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为空口直接通信,或者,通过中继设备的间接通信。
  51.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至少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52.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驻留频率信息,所述驻留频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所述同步信号窗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需要监听的频率对应的同步信号出现的时间位置信息;
    驻留频率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信息;
    同步周期信息,所述同步周期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最少多长时间需要进行一次下行信号同步;
    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信息,所述临时识别码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监听寻呼时判断自身是否被呼叫;
    安全配置信息,所述安全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时进行安全验证;
    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RRC非激活态后多长时间才进入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所述终端设备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
    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所述等待被动通信模式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后不用立即进入被动通信模式,而是仅保存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配置信息,等待所述网络设备的进一步激活指示消息。
  53.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被动通信模式持续时长配置信息对应的定时器T1超时,所述持续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保持被动通信模式的时长;
    被动通信模式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对应的周期性定时器T2超时,所述周期性激活窗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周期性激活被动通信模式;
    被动通信模式运行到配置的世界标准时间UTC时刻,所述UTC时刻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哪一时刻前保持被动通信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低于第二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与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三阈值;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参考点位置的距离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二时长。
  54. 根据权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的事件标识以及每一种退出被动通信模式事件对应的配置参数的至少一项。
  55.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点位置、所述T1、所述T2、所述UTC时刻、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非接入层NAS消息;接入层AS消息;默认取值。
  56. 根据权利要求51-5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 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
  57.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58. 根据权利要求51-5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进入或退出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修改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
  59.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如下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请求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请求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后在所述被动通信模式维持的时长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特殊寻呼周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用于辅助所述网络设备生成所述终端设备临时识别码;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激活等待时长配置信息,所述等待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准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到实际进入被动通信模式需要等待的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期望的被动通信模式等级标识信息,所述等级标识信息用于表示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每一种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对应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
  60. 根据权利要求51-5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的阈值要求信息。
  61. 根据权利要求51-6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功能的能力指示信息的至少一项。
  62. 根据权利要求51、58、60或6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的每一种消息通过NAS消息或者AS消息承载。
  63. 根据权利要求51-6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特性:
    在没有退出被动通信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不主动发起信令或者数据业务驱动的链路建立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或者超低功耗状态或者零功耗状态;
    除了执行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之外,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任何其他任务;
    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被动通信模式且准备发起紧急通信业务(Emergency Service)时,所述终端设备应该临时忽略被动通信模式的通信限制或者直接退出被动通信模式,然后发起紧急通信业务。
  64. 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预定义的或者为对应所述被动通信模式子模式预定义的终端设备任务包括如下任务中的至少一种:
    寻呼监听任务、同步任务、定位任务、系统信息获取任务、系统信息更新任务、测量任务、小区选择重选任务或网络选择任务。
  65. 根据权利要求51-6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为空口直接通信,或者,通过中继设备的间接通信。
  66. 根据权利要求51-6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
  67.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8.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8-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9.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0.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1.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2.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100278.4A 2021-07-12 2021-07-12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6168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5820 WO2023283778A1 (zh) 2021-07-12 2021-07-12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6821A true CN117616821A (zh) 2024-02-27

Family

ID=84919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0278.4A Pending CN117616821A (zh) 2021-07-12 2021-07-12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5492A1 (zh)
EP (1) EP4373168A1 (zh)
CN (1) CN117616821A (zh)
WO (1) WO202328377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7482B (zh) * 2011-09-30 2016-08-1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节省节点能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38959A (zh) * 2011-11-24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设备的节能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47527B (zh) * 2012-03-28 2015-07-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通信终端及其服务运行方法、装置
CN109936878A (zh) * 2017-12-18 2019-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状态恢复的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73168A1 (en) 2024-05-22
WO2023283778A1 (zh) 2023-01-19
US20240155492A1 (en) 2024-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1489B1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중연결구조를 고려하여 패킷 중복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36128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827454B2 (en) Pag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8019001A1 (zh) 一种终端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9565743A (zh)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449043B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EP375843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1565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028432A1 (zh) 一种寻呼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30224797A1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2027488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20482A1 (zh) 通信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2206412A1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WO2023283778A1 (zh)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56684A1 (zh) 节能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RU2771835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дублированием пакетов с учетом двухсистемной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нового поколения
WO2022198569A1 (zh) 测量配置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WO2022188078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422210A1 (en) Paging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4055915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151079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226788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1633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05391A1 (zh) 寻呼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30117840A1 (en)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