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00806B - 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00806B
CN117600806B CN202410095976.5A CN202410095976A CN117600806B CN 117600806 B CN117600806 B CN 117600806B CN 202410095976 A CN202410095976 A CN 202410095976A CN 117600806 B CN117600806 B CN 117600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uckle
feeding
hol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959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00806A (zh
Inventor
洪志辉
乔永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an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an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an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an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959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00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00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00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00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00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2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折叠屏转轴阻尼机构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其公开一种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包括用以提供卡扣的供料机构、用以装载阻尼机构的治具、下压机构以及上料机构。下压机构包括压头,在压头下移时,借由压头下压阻尼机构的装配杆上的垫片,使垫片沿装配杆下移,以在装配杆顶部形成装配部位。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夹,上料夹夹取卡扣并且将该卡扣装配于装配部位。其中,压头的底壁开设有用以避让装配杆顶部的避让孔,压头的周向侧壁开设有连通避让孔的通孔,通孔与装配部位所在位置相对应;在装配杆顶部进入避让孔时,上料夹自通孔进入避让孔内,以将卡扣装配于装配部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使组装卡扣的过程自动化,提高了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屏转轴阻尼机构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折叠屏电子设备凭借其屏幕可折叠,适用场景广的优势,其越来越受用户所喜爱,所占智能电子设备的份额日渐增大。折叠屏电子设备一般包括折叠屏转轴、两个主体以及柔性屏幕。两个主体连接于折叠屏转轴,两者通过折叠屏转轴实现往复翻转。柔性屏幕设在两个主体上,跟随两个主体翻转,以实现柔性屏幕折叠和延展。其中,折叠屏转轴是使柔性屏幕实现顺畅、精准地折叠和延展的关键部件。
就目前常见的折叠屏转轴而言(结合图1),其一般由铰链支架、两翼板67、阻尼机构以及齿轮组66构成。齿轮组包括多个齿轮,相邻齿轮啮合,各齿轮的转轴可转动地设在铰链支架上。两翼板分别连接在最外侧的两个齿轮的转轴上,两翼板通过齿轮组实现联动。折叠屏电子设备的两个主体分别固接两翼板。阻尼机构包括两装配杆65,装配杆可以由最外侧两个齿轮的转轴构成。每根装配杆上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卡扣61、垫片62、支架板63、弹簧64以及阻尼凸轮组。卡扣用于将垫片、支架板、弹簧以及阻尼凸轮组限定在装配杆上,避免它们从装配杆脱离。
在装配卡扣的过程中发现,弹簧的弹性力会迫使支架板和垫片呈沿装配杆轴向外移的趋势,为了防止垫片外移占据卡扣的装配位置,在装配时,还需要将垫片下压,以使装配杆的用于装配卡扣的装配位置显露出来。此外,由于卡扣和装配杆的尺寸小,卡扣难以精准地卡接在装配杆的装配位置上。以上原因,导致目前自动装配卡扣的难度极大。目前,常见的装配方法仍然是人工采用工装治具将垫片往下压,使装配杆的装配位置显露出来,然后人工将卡扣卡接在装配杆上。然而,这方法效率低,而且也没有解决卡扣装配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降低卡扣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成为目前厂商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其能够降低卡扣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包括用以提供卡扣的供料机构、用以装载阻尼机构的治具、设于治具上方的下压机构以及上料机构。下压机构包括压头和用以驱动压头上下移动的下压驱动件,在压头下移时,借由压头下压阻尼机构的装配杆上的垫片,使垫片沿装配杆下移,以在装配杆顶部形成一装配部位。上料机构包括上料驱动组件和设于上料驱动组件的上料夹,在上料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上料夹夹取供料机构所提供的卡扣并且将该卡扣装配于装配部位。
其中,压头的底壁开设有用以避让装配杆顶部的避让孔,压头的周向侧壁开设有连通避让孔的通孔,通孔与装配部位所在位置相对应;在装配杆顶部进入避让孔时,上料夹自通孔进入避让孔内,以将卡扣装配于装配部位。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料夹包括杆件以及形成在杆件末端的两弹性臂,两弹性臂的末端对称且间隔地设置,以在两弹性臂末端之间形成用以夹紧卡扣的夹紧部位。
在一实施方式中,弹性臂末端的内侧边为弧形边,夹紧部位由两弹性臂的弧形边限定形成,夹紧部位的形状呈C字形。
在一实施方式中,治具顶面设有朝上延伸的限位柱,限位柱的顶端设有滑接部;弹性臂之间形成有配合孔,弹性臂的顶面形成有沿远离夹紧部位的方向倾斜朝上延伸的导向壁;在上料夹进入通孔的过程中,借由通孔外端口的顶部边缘沿导向壁滑动的过程,迫使两弹性臂下移,使限位柱的滑接部插设于配合孔以撑开两弹性臂。
在一实施方式中,配合孔沿上料夹进入通孔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且配合孔的尺寸沿远离夹紧部位的方向递减。
在一实施方式中,限位柱包括自限位柱顶壁往下延伸设置的插接槽以及插设于插接槽内的插销;插销的顶端外露于插接槽上方,构成滑接部。
在一实施方式中,插销通过一铰接轴可偏转地铰接于插接槽内壁。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设于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输出端的旋转驱动件以及设于旋转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上料夹设于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的输出端,借由旋转驱动件驱使上料夹在供料机构和治具之间往复旋转,借由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和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驱使上料夹从供料机构获取卡扣以及将卡扣塞入装配部位。
在一实施方式中,供料机构包括支撑板、设于支撑板内侧的储料筒、可在储料筒上方上下滑动地滑接于支撑板内侧的配重块以及设于配重块底端的推杆;储料筒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储料槽以及自储料筒的侧壁连通储料槽底端的取料口;推杆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其底端自储料槽的顶端口插设于储料槽,借由配重块和推杆的重力推动推杆往下挤压储料槽内的卡扣。
在一实施方式中,避让孔顶部内壁凸设有用以往下压垫片的挤压块,挤压块设有用于与垫片顶面的凸起部位卡接并限制垫片转动的卡接槽。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采用压头下压垫片,装配杆顶部进入避让孔,并且使装配杆顶部形成装配部位;采用上料夹从供料机构夹取卡扣,然后采用上料夹将卡扣从通孔塞入避让孔顶部,将卡扣装配在装配杆顶部的装配部位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使组装卡扣的过程自动化,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压头下压垫片之后,不仅在装配杆上形成装配部位,而且还提供与装配部位所在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以供上料夹从通孔位置较为精准地往装配部位上装配卡扣,有效降低了卡扣精准装配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折叠屏转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头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头和阻尼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料机构和供料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头、阻尼机构和上料夹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头、阻尼机构和上料夹的另一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料夹上料过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料夹上料过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料夹上料过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料夹上料过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料夹上料过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治具与阻尼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料机构和供料机构的另一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供料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
10、下压机构;11、支撑架;12、下压驱动件;13、压头;131、通孔;132、避让孔;1321、挤压块;1322、卡接槽;133、仿形槽;
20、治具;
30、供料机构;311、支撑板;312、配重块;313、推杆;314、储料筒;3141、储料槽;3143、取料口;316、限位凹槽;317、支撑座;318、导向条;
40、上料机构;41、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2、旋转驱动件;43、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4、上料夹;441、配合孔;442、弹性臂;443、夹紧部位;444、导向壁;
50、限位柱;51、插销;511、滑接部;
61、卡扣;62、垫片;621、凸起部位;63、支架板;64、弹簧;65、装配杆;651、装配部位;66、齿轮组;67、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其用以往阻尼机构的装配杆65上装配卡扣61,其至少解决了卡扣61装配效率低、装配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2-图6,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包括用以提供卡扣61的供料机构30、用以装载阻尼机构的治具20、设于治具20上方的下压机构10以及用以装配卡扣61的上料机构40。
下压机构10包括压头13和用以驱动压头13上下移动的下压驱动件12,压头13的底壁开设有用以避让装配杆65顶部的避让孔132,压头13的周向侧壁开设有连通避让孔132的通孔131。在压头13下移时,装配杆65顶部进入避让孔132,压头13下压阻尼机构的装配杆65上的垫片62,使垫片62沿装配杆65下移,以在装配杆65顶部形成一装配部位651(结合图6)。装配部位651所在位置与通孔131相对应。
上料机构40包括上料驱动组件和设于上料驱动组件的上料夹44,在上料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上料夹44夹取供料机构30所提供的卡扣61并且将该卡扣61装配于装配部位651。具体的,上料夹44自通孔131进入避让孔132内,将卡扣61装配于装配部位6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组装卡扣61的过程自动化,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压头13下压垫片62之后,不仅在装配杆65上形成装配部位651,而且还提供与装配部位651所在位置相对应的通孔131,以供上料夹44从通孔131位置较为精准地往装配部位651上装配卡扣61,有效降低了卡扣61精准装配的难度。
接下来,结合实施例对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61装配设备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述。
请继续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下压驱动件12通过一支撑架11悬空设置在一机台板上。具体的,下压驱动件12为丝杆机构,丝杆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杆和滑块,伺服电机固接在支撑架11的顶壁,丝杆可转动地贯穿支撑架11的顶壁,丝杆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丝杆的顶端固接电机的转轴,丝杆的底端与滑块螺纹连接。压头13固接在滑块上,伺服电机带动丝杆正反转动,从而使滑块沿丝杆的轴向上下移动,滑块带动压头13上下移动。其中,滑块可以通过一滑轨结构与支撑架11的内壁滑接,以使滑块移动过程较为平稳。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压驱动件12也可以为移动模组替代,移动模组固接在支撑架11的顶壁,压头13固接在移动模组的输出端,由移动模组带动压头13上下移动。其中,移动模组可以是市面上常用的模组,只要其能够带动压头13上下移动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压驱动件12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带动压头13上下移动的其他移动构件,在此不对下压驱动件12的具体类型做出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31开设在压头13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上。通孔131的形状为方形,其形状与上料夹44的结构形状相适配,以对上料夹44在通孔131内移动的过程进行导向,使上料夹44可以精准地装配在装配部位65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31的形状还可以使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只要其能够供上料夹44进入并且对上料夹44在通孔131移动的过程进行导向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压头13的底壁开设有仿形槽133,仿形槽133的形状与阻尼机构整体的顶部形状相适配。避让孔132开设在仿形槽133内,避让孔132的配置数量可以为两个,两避让孔132内部的结构相同。通孔131的配置数量为两个,两通孔131分别连通两避让孔132。工作时,压头13下压,仿形槽133的端壁可以下压阻尼机构的支架板63,使支架板63下移,以便同步地挤压两装配杆65上的弹簧64,两装配杆65的顶部分别进入两避让孔132内,由设置在两避让孔132内的结构挤压两装配杆65上的垫片62,两装配杆65上的垫片62同步下移,从而在两装配杆65的顶部形成一装配部位651,然后采用上料夹44通过两通孔131往装配部位651装配卡扣61,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同时装配两卡扣61,工作效率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避让孔132内部凸设有用以往下挤压垫片62的挤压块1321,压头13下压时,挤压块1321的底面可以抵接垫片62的顶面,从而使垫片62下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在避让孔132内部的其他结构来下压垫片62,只要能下垫片62即可,例如,避让孔132是盲孔,压头13下压时,由避让孔132的顶壁往下挤压垫片62顶面的凸起部位621,从而使垫片62下移。
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块1321设有用于与垫片62顶面的凸起部位621卡接并限制垫片62转动的卡接槽1322。在压头13下移过程中,挤压块1321的底壁下压垫片62的顶面,垫片62顶面的凸起部插接于卡接槽1322内,由卡接槽1322来限制凸起部以及垫片62整体饶装配杆65转动,防止垫片62转动的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后续装配卡扣61的过程,降低卡扣61装配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驱动组件和上料夹44的配置数量均为两个,两上料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两上料夹44,以使两上料夹44分别通过两通孔131往阻尼机构的两装配杆65上装配卡扣61,提高装配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料驱动组件和上料夹44的配置数量为一个,上料夹44按前后顺序往阻尼机构的两装配杆65依次装配卡扣61。
请结合图7,在本实施例中,上料驱动组件包括设在机台顶面的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1、设于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1输出端的旋转驱动件42以及设于旋转驱动件42输出端的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1和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均为移动模组,移动模组可以是市面上常见的模组,在此不对移动模组的具体类型和具体结构作出限制,只要其输出端能够直线伸缩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1和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也可以为直线伸缩气缸。
旋转驱动件42可以为旋转气缸或者伺服电机,旋转驱动件42的输出端包括安装板,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固接在安装板顶面,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的输出端包括安装座,安装座通过一滑轨组件滑接在安装板顶面。上料夹44设在安装座上,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通过安装座驱动上料夹44直线往复移动。
上料驱动组件的工作过程包括:
旋转驱动件42带动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旋转,直至上料夹44对准供料机构30,然后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驱动上料夹44朝向供料机构30移动,使上料夹44夹取供料机构30所提供的卡扣61(如图17所示)。在上料夹44夹取卡扣61后,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驱使上料夹44恢复原位,旋转驱动件42驱使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旋转,直至上料夹44对准压头13(如图7所示)。然后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1驱使旋转驱动件42、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朝向压头13移动至预设位置,接着由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驱使上料夹44从压头13的通孔131进入,将卡扣61卡接在装配杆65顶部的装配部位651,最后第二伸缩驱动件带动上料夹44恢复原位,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1驱使旋转驱动件42、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恢复原位。
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上料夹44包括杆件以及形成在杆件末端的两弹性臂442,两弹性臂442的末端对称且间隔地设置,以在两弹性臂442末端之间形成用以夹紧卡扣61的夹紧部位443。
夹紧部位443夹紧卡扣61的过程包括:在上料夹44朝向供料机构30所提供的卡扣61移动过程中,卡扣61被塞入夹紧部位443,卡扣61的尺寸稍大于夹紧部位443的尺寸,卡扣61将两弹性臂442的末端撑开,使两弹性臂442发生弹性形变,借由两弹性臂442的形变弹力夹紧卡扣61,从而完成夹紧部位443夹取卡扣61的过程。
请结合图9-图15,上料夹44装配卡扣61的过程包括:上料夹44带动卡扣61从压头13的通孔131进入,将卡扣61推向装配杆65的装配部位651,使卡扣61卡接在装配杆65的装配部位651上,然后上料夹44移出通孔131,在这过程中,装配杆65限制卡扣61跟随上料夹44移动,上料夹44的两弹性臂442末端沿着卡扣61外壁滑动,在这过程中,两弹性臂442适应性地弹性朝外扩张,直至卡扣61脱离夹紧部位443,然后再弹性臂442在自身形变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
采用前述的方案,可以使上料夹44只需做直线移动,即可完成夹取卡扣61的过程以及和卡扣61分离的过程,大大简化了夹取卡扣61的过程和装配卡扣61的过程,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同时,上料夹44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臂442末端的内侧边为弧形边,夹紧部位443由两弹性臂442的弧形边限定形成,夹紧部位443的形状呈开口收缩的C字形。采用这样的结构,当卡扣61被塞入夹紧部位443之后,夹紧部位443的开口收缩,夹紧部位443的开口尺寸小于卡扣61的尺寸,这样防止卡扣61从夹紧部位443的开口自行滑出,提高夹紧卡扣61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上料夹44将卡扣61装配在装配杆65后,由于弹性臂442依然夹紧卡扣61,因而,在上料夹44移离通孔131过程中,上料夹44的弹性臂442会对卡扣61有外拉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影响下,卡扣61有概率会从装配杆65脱离,或者卡扣61的位置发生变动,导致装配不到位,影响装配质量。为了解决该技术缺陷,本实施例采取以下方案:
请参阅图16,治具20顶面设有朝上延伸的限位柱50,限位柱50的顶端设有滑接部511。两弹性臂442之间形成有配合孔441。具体的,两弹性臂442的内侧边包括内凹段,两弹性臂442的内凹段相对并且对称,从而由两内凹段限定出配合孔441。
弹性臂442的顶面形成有沿远离夹紧部位443的方向倾斜朝上延伸的导向壁444。在上料夹44进入通孔131的过程中,通孔131外端口的顶部边缘沿导向壁444发生相对滑动,这过程会迫使两弹性臂442下移,使限位柱50的滑接部511插设于配合孔441,以便由滑接部511撑开两弹性臂442。两弹性臂442松开卡扣61,防止上料夹44移出通孔131过程中拉扯卡扣61,从而防止卡扣61从装配杆65脱离或发生位置偏移。
进一步的,配合孔441沿上料夹44进入通孔131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且配合孔441的尺寸沿远离夹紧部位443的方向递减。在上料夹44移入通孔131的过程中,随着移动过程的不断进行,配合孔441与滑接部511发生相对移动,滑接部511不断靠近配合孔441远离夹紧部位443的一端,在这过程中,滑接部511撑开弹性臂442的幅度不断变大,这样使得夹紧部位443不断增大,这样更加有利于后续卡扣61脱离夹紧部位443。
更具体的,上料夹44装配卡扣61的过程包括:
如图9所示,在通孔131外端口的顶部边缘抵接导向壁444之前,上料夹44已经将卡扣61的开口已经对准装配柱(如图11所示),或者,如图12所示,卡扣61开口已经部分卡接在装配柱上,但是尚未装配到位,卡扣61的底面抵接在垫片62顶面。
接着,如图10所示,上料夹44继续将卡扣61沿D1方向推向装配柱,这时通孔131外端口的顶部边缘已经抵接导向壁444,并且沿导向壁444发生相对滑动,通孔131外端口的顶部边缘对导向壁444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迫使上料夹44的两弹性臂442沿D2方向朝下细微弯曲,使配合孔441整体下移,如图13所示,滑接部511与配合孔441插接,滑接部511的尺寸大于配合孔441的尺寸,因而滑接部511可以朝外挤压配合孔441的内壁,从而沿F1方向撑开两弹性臂442,增大两弹性臂442末端的距离,使夹紧部位443松开卡扣61,这时,即使夹紧部位443不夹紧卡扣61,卡扣61由垫片62底面支撑,并且由装配杆65的限位以及由夹紧部位443的粗略限位下,卡扣61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位置偏移,后续随着上料夹44的不断朝向装配杆65移动,两弹性臂442末端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夹紧部位443的尺寸不断变大,同时夹紧部位443将卡扣61继续往前推送,直至卡扣61完全卡接在装配杆65上。
在卡扣61装配在装配杆65上之后,上料夹44与卡扣61分离的过程包括:
如图14所示,随着上料夹44不断从通孔131移出,滑接部511沿D3方向不断靠近配合孔441朝向夹紧部位443的一端,从而使得两弹性臂442末端沿F2方向靠拢,两者的距离不断变小,夹紧部位443的尺寸不断降低,同时通孔131外端口的顶部边缘沿导向壁444发生相对滑动,在这过程中,两弹性臂442朝上恢复原位,当通孔131外端口的顶部边缘与导向壁444完全分离时,两弹性臂442在上下方向上完全恢复原位,滑接部511移出配合孔441内。这时,夹紧部位443的开口还部位抵接卡扣61背向装配杆65的弧形侧壁上,在两弹性臂442的弹性力作用下,夹紧部位443的开口还对卡扣61背向装配杆65的弧形侧壁存在沿F2方向的夹持力,该夹持力形成将卡扣61推向装配杆65的分力,该分力可将卡扣61继续往前推动,在前述卡扣61与夹紧部位443分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卡扣61被略微拉扯而远离装配杆65时,该分离可以将卡扣61继续往前推动,使卡扣61装配到位。如图15所示,随着上料夹44继续沿D3方向移出通孔131,夹紧部位443的开口完全与卡扣61分离,这时两弹性臂442恢复原状,夹紧部位443恢复原来尺寸。
在上料夹44完全移出通孔131之后,压头13上移,压头13不再对垫片62施力,这时,在弹簧64的形变弹力作用下,支架板63、垫片62往上移动,垫片62挤压卡扣61,卡扣61卡在装配杆65顶部的卡槽上,这使得卡扣61不能沿装配杆65的轴向发生移动,这样卡扣61便可阻止垫片62继续往上移动,防止垫片62移出装配杆65,而且,弹簧64仍处于被压缩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9、图10和图16,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50包括自限位柱50顶壁往下延伸设置的插接槽以及插设于插接槽内的插销51;插销51的顶端外露于插接槽上方,构成滑接部511。优选的,滑接部511呈上小下大的结构,这样方便滑接部511滑进配合孔441内,例如,滑接部511可以呈半球状、锥体状等。
在本实施例中,插销51通过一铰接轴可偏转地铰接于插接槽内壁。在上料夹44弯曲次数增加而导致形变弹力降低时,上料夹44的弹性臂442朝下完全后不会完全恢复原位,这时,上料夹44移离通孔131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滑接部511仍然位于配合孔441内的情况。插销51做成可偏转的结构,在上料夹44移离过程中,配合孔441的端壁与滑接部511抵接并且推动滑接部511时,插销51可适应性地朝下偏转,降低滑接部511的高度,使滑接部511移出配合孔441,可以避免滑接部511与配合孔441的端壁刚性接触,损坏上料夹44。
进一步的,插销51的铰接轴上可以设置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销轴可以保持竖直状态。此外,在滑接部511朝下偏转之后,扭簧的形变弹力迫使铰接轴回转,从而铰接轴带动插销51回转至原位,最终使滑接部511恢复原位。
在本实施例中,治具20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设有用以装配阻尼机构的装载位,其中,装载位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做出更改,只要其能够装载阻尼机构并且对阻尼机构进行限位,满足装配需求即可,在此不对装载位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做出限制。
进一步的,底座固接在一传送带上,传送带设在机台顶面,由传送带带动底座移动至压头13的下方和移离压头13下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机台顶面,通过人工将底座装配在压头13下方或者从压头13下方取走。
限位柱50的配置数量位两个,在装配卡扣61过程中,两限位柱50分别与两上料夹44逐一对应地配合。两限位柱50固接在底座的顶面。
如图7、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供料机构30的配置数量为两个,两供料机构30并列设置在机台的顶面,两供料机构30通过连杆连接在一起。两供料机构30分别供两上料夹44取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中,供料机构30的配置数量也可以设置一个。
如图18、图19和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供料机构30包括固接在机台顶面的支撑板311、设于支撑板311内侧的储料筒314、可在储料筒314上方上下滑动地滑接于支撑板311内侧的配重块312以及设于配重块312底端的推杆313。
配重块312设有导向槽,支撑板311内侧凸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导向条318,配重块312的导向槽卡接在导向条318上,并且可沿导向条318上下移动。
支撑板311的内侧还设有支撑座317,储料筒314的底端抵接支撑座317上。储料筒314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储料槽3141以及自储料筒314的侧壁连通储料槽3141底端的取料口3143。储料槽3141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卡扣61的形状相适配,将多个卡扣61逐个从储料槽3141的上端装入储料槽3141,最终卡扣61滑动至储料筒314的底端,并且由一支撑座317承接,等待后续上料夹44夹取。
推杆313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其底端自储料槽3141的顶端口插设于储料槽3141,推杆313可以对储料筒314限位,防止储料筒314倾倒。此外,推杆313的底端还抵接储料槽3141内的卡扣61,在配重块312和推杆313的重力推动下,推杆313往下挤压储料槽3141内的卡扣61,当储料筒314底端的卡扣61被上料夹44取走后,推杆313将储料槽3141内的各卡扣61往下推动,使储料槽3141内最底端的卡扣61抵接在支撑座317上,等待被上料夹44取走。采用这样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自动供料,以保证装配过程持续进行。
当储料槽3141内的卡扣61消耗完之后,人工将配重块312和推杆313往上提起,直至推杆313移出储料槽3141,然后将储料筒314的底端移离支撑座317顶面的限位凹槽316,这样即可将储料筒314取走,接着将满载卡扣61的储料筒314底端装配在支撑座317顶面的限位凹槽316上,然后松开推杆313和配重块312,使配重块312和推杆313下移,直至推杆313的底端插设在储料槽3141内,并且抵接在储料槽3141最上方的卡扣61。采用这样的方式,可简单、快速地更换储料筒314。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单方面特征的一个例证,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其他任何功能等效的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以提供卡扣(61)的供料机构(30);
用以装载阻尼机构的治具(20);
设于所述治具(20)上方的下压机构(10),所述下压机构(10)包括压头(13)和用以驱动所述压头(13)上下移动的下压驱动件(12),在所述压头(13)下移时,借由压头(13)下压所述阻尼机构的装配杆(65)上的垫片(62),使垫片(62)沿装配杆(65)下移,以在所述装配杆(65)顶部形成一装配部位(651);以及,
上料机构(40),所述上料机构(40)包括上料驱动组件和设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的上料夹(44),在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所述上料夹(44)夹取所述供料机构(30)所提供的卡扣(61)并且将该卡扣(61)装配于所述装配部位(651);
其中,所述压头(13)的底壁开设有用以避让所述装配杆(65)顶部的避让孔(132),所述压头(13)的周向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避让孔(132)的通孔(131),所述通孔(131)与所述装配部位(651)所在位置相对应;在所述装配杆(65)顶部进入所述避让孔(132)时,所述上料夹(44)自所述通孔(131)进入所述避让孔(132)内,以将卡扣(61)装配于所述装配部位(651);
所述上料夹(44)包括杆件以及形成在杆件末端的两弹性臂(442),两所述弹性臂(442)的末端对称且间隔地设置,以在两所述弹性臂(442)末端之间形成用以夹紧卡扣(61)的夹紧部位(443);
所述治具(20)顶面设有朝上延伸的限位柱(50),所述限位柱(50)的顶端设有滑接部(511);所述弹性臂(442)之间形成有配合孔(441),所述弹性臂(442)的顶面形成有沿远离所述夹紧部位(443)的方向倾斜朝上延伸的导向壁(444);在所述上料夹(44)进入所述通孔(131)的过程中,借由所述通孔(131)外端口的顶部边缘沿所述导向壁(444)滑动的过程,迫使两所述弹性臂(442)下移,使所述限位柱(50)的滑接部(511)插设于配合孔(441)以撑开两所述弹性臂(442);
所述配合孔(441)沿所述上料夹(44)进入所述通孔(131)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所述配合孔(441)的尺寸沿远离所述夹紧部位(443)的方向递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442)末端的内侧边为弧形边,所述夹紧部位(443)由两所述弹性臂(442)的弧形边限定形成,所述夹紧部位(443)的形状呈C字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50)包括自所述限位柱(50)顶壁往下延伸设置的插接槽以及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的插销(51);所述插销(51)的顶端外露于所述插接槽上方,构成所述滑接部(5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51)通过一铰接轴可偏转地铰接于所述插接槽内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1)、设于所述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1)输出端的旋转驱动件(42)以及设于所述旋转驱动件(42)输出端的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所述上料夹(44)设于所述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的输出端,借由所述旋转驱动件(42)驱使所述上料夹(44)在所述供料机构(30)和所述治具(20)之间往复旋转,借由所述第一直线伸缩驱动件(41)和所述第二直线伸缩驱动件(43)驱使所述上料夹(44)从所述供料机构(30)获取卡扣(61)以及将卡扣(61)塞入所述装配部位(65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30)包括支撑板(311)、设于所述支撑板(311)内侧的储料筒(314)、可在所述储料筒(314)上方上下滑动地滑接于所述支撑板(311)内侧的配重块(312)以及设于所述配重块(312)底端的推杆(313);所述储料筒(314)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储料槽(3141)以及自所述储料筒(314)的侧壁连通所述储料槽(3141)底端的取料口(3143);所述推杆(313)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其底端自所述储料槽(3141)的顶端口插设于所述储料槽(3141),借由所述配重块(312)和所述推杆(313)的重力推动所述推杆(313)往下挤压所述储料槽(3141)内的卡扣(6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132)顶部内壁凸设有用以往下压垫片(62)的挤压块(1321),所述挤压块(1321)设有用于与垫片(62)顶面的凸起部位(621)卡接并限制垫片(62)转动的卡接槽(1322)。
CN202410095976.5A 2024-01-24 2024-01-24 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 Active CN117600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5976.5A CN117600806B (zh) 2024-01-24 2024-01-24 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5976.5A CN117600806B (zh) 2024-01-24 2024-01-24 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00806A CN117600806A (zh) 2024-02-27
CN117600806B true CN117600806B (zh) 2024-03-19

Family

ID=89952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5976.5A Active CN117600806B (zh) 2024-01-24 2024-01-24 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0080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0619A (zh) * 2009-11-27 2010-05-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门锁片装配装置
CN110782791A (zh) * 2019-11-06 2020-02-11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铰链组件及移动终端
WO2023221159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玉环普天单向器有限公司 单向器智能配装系统中的实时检测系统
CN117428455A (zh) * 2023-12-15 2024-01-23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屏铰链弹性零件压装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0619A (zh) * 2009-11-27 2010-05-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门锁片装配装置
CN110782791A (zh) * 2019-11-06 2020-02-11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铰链组件及移动终端
WO2023221159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玉环普天单向器有限公司 单向器智能配装系统中的实时检测系统
CN117428455A (zh) * 2023-12-15 2024-01-23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屏铰链弹性零件压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00806A (zh) 202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600806B (zh) 折叠屏阻尼机构卡扣装配设备
CN108057792B (zh) 铝型材框架生产线的装配角码装置
CN112958655A (zh) 一种新能源设备用外壳成型装置
CN216411338U (zh) 高兼容的电路板治具
CN112658072B (zh) 一种电磁屏蔽用钣金的折弯机构
CN214291759U (zh) 一种二节隐藏轨的生产装配线
CN117066865A (zh) 卡环压装机
CN112296626A (zh) 一种二节隐藏轨的生产装配线
CN113997001B (zh) 一种异形接头压板的安装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CN212497516U (zh) 一种活塞销安装装置
CN210335783U (zh) 一种按响组装工装
CN209238777U (zh) 一种带有夹持性较好的汽车零部件用冲压装置
CN117549033B (zh) 一种多齿轮压装装置
CN110834189A (zh) 轴承压入机构
CN114571227B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内的凸轮及卡簧的装配设备
CN116117442A (zh) 开关柜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220945621U (zh) 一种用于冰箱异型塑料件打孔的夹具工装
CN113639251B (zh) 路灯基座结构及其焊接方法
CN114012622B (zh) 一种活塞杆多料号载具组件
CN117549072B (zh) 一种微型齿轮自动装配装置及自动装配系统
CN11431075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支架夹扣装配工装和装配方法
CN216138368U (zh) 一种工件内部夹紧机构
CN215700986U (zh) 一种管件压紧机构及汽车座椅管件卡簧装配工装
CN117259651A (zh) 一种铆接机构
CN219151295U (zh) 一种管材冲孔用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