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7245A - 车辆热交换模块 - Google Patents

车辆热交换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7245A
CN117597245A CN202280047762.XA CN202280047762A CN117597245A CN 117597245 A CN117597245 A CN 117597245A CN 202280047762 A CN202280047762 A CN 202280047762A CN 117597245 A CN117597245 A CN 117597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fold
heat exchange
wall portion
port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77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正命
崔俊植
金镕熙
黄仁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Han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597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7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7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热交换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这样的车辆热交换模块,其中,应用板状歧管,并且热交换部件基于包括底部分和壁部分的支架中的该壁部分而被划分并布置在前侧和后侧处,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有利于NVH并且易于安装在车身上。

Description

车辆热交换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热交换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这样的车辆热交换模块,其中,应用板状歧管,热交换部件设置在包括底部分和壁部分的支架上,并且热交换部件基于壁部分在前侧和后侧处被分离,使得车辆热交换模块可以小型化,在NVH方面是有利的,并且易于安装在车身中。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并应对环境污染,需要开发可以基本上取代内燃机车辆的环保车辆。环保车辆广泛地包括使用电池或燃料电池作为能源的电动或氢气车辆以及通过使用发动机和电池操作的混合动力车辆。环保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电气部件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被配置成管理冷却/加热发动机的过程,而该电气部件冷却系统被配置成管理诸如电动马达的电气部件的热量。
电气部件冷却系统主要通过使用冷却剂来冷却电气部件、致动器、HSG(混合起动发电机)等。该电气部件被构造成通过允许冷却剂穿过旁路回路而绕过散热器并且允许PE部件(电力电子设备)的废热穿过电池来在寒冷天气下加热电池。
环保车辆的电气部件冷却系统需要满足各种用途,例如加热、冷却以及从多个热交换部件的废热回收。然而,由于车辆中的布局空间的限制,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设置部件、设计软管路线以及连接部件和软管的难度增大,为了将部件安装在车辆中,需要大量的过程来单独地安装并连接部件和软管,冷却剂侧处的阻力由于复杂的路线而增大,并且高负载被施加到水泵。
[相关技术文献]
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10-2020-0031907(于2020年3月25日公布)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交换模块,其中,应用板状歧管,热交换部件设置在包括底部分和壁部分的支架上,并且热交换部件基于所述壁部分在前侧和后侧处被分离,使得车辆热交换模块可以小型化,在NVH方面是有利的,并且易于安装在车身中。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热交换模块包括:热交换部件;歧管,所述歧管被配置成提供流动路径,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流动路径在所述热交换部件之间流动;以及支架,所述支架被配置成提供安装所述歧管和所述热交换部件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底部分,所述底部分被配置成限定底部;以及壁部分,所述壁部分从所述底部分向上延伸并且被配置成限定壁,并且其中,所述热交换部件基于所述壁部分被分离并且设置在前侧和后侧处。
所述歧管可以包括:板状的第一歧管,在所述第一歧管中形成有第一流动路径;以及板状的第二歧管,在所述第二歧管中形成有第二流动路径,并且所述第一歧管可以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可以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
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前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歧管上,并且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后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二歧管上。
所述第一歧管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可以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一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向后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可以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一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所述第二歧管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一歧管可以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向前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可以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二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所述第一歧管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入口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一入口端口从外部引入;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排放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一排放端口被排放到外部,所述第二歧管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入口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二入口端口从外部引入;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排放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二排放端口被排放到外部,所述第一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一排放端口可以定位在所述第一歧管的上部分上,并且所述第二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二排放端口可以定位在所述第二歧管的上部分上。
所述第一歧管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一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二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
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可以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可以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
可以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栓凹槽,并且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可以借助螺栓连接通过所述螺栓凹槽联接到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
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可以安装在所述歧管上并且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动路径直接连通,并且其余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可以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上并且通过软管流体连接到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动路径。
所述热交换部件可以包括水冷式冷凝器、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器,所述水冷式冷凝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壁部分的前方,并且所述制冷器可以被设置为两个或更多个制冷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制冷器可以设置在所述壁部分的后方。
所述水冷式冷凝器和所述储液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一歧管上,所述压缩机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上,并且所述制冷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二歧管上。
所述储液器的第一进/出端口可以联接到所述第一歧管的端口并且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所述储液器的第二进/出端口可以从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突出并且通过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一歧管的穿透结构直接联接到向前穿透所述壁部分的第二端口,并且所述第二进/出端口可以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所述制冷器可以从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突出并且通过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的穿透结构直接联接到向后穿透所述壁部分的第一端口,并且所述制冷器可以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所述压缩机可以通过软管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歧管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
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具有支管结构,在所述支管结构中,多个单元流动路径彼此交叠。
所述壁部分可以从所述底部分的中心朝向一侧偏置。
所述底部分可以具有用于将所述底部分安装在车身中的螺栓孔。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应用了所述板状歧管,所述热交换部件设置在包括所述底部分和所述壁部分的所述支架上,并且所述热交换部件基于所述壁部分在前侧和后侧处被分离,使得所述车辆热交换模块可以小型化,在NVH方面是有利的,并且易于安装在所述车身中。
此外,在所述热交换部件当中,相对高温的部件和相对低温的部件基于所述壁部分被分离和设置,使得可以减少热损失,并且可以提高整体热交换效率。
此外,所述穿透结构可以形成在所述壁部分中,并且设置在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上的所述歧管和设置在后表面上的所述歧管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使得可以有利地排除管道。
此外,所述歧管的入口端口和排放端口设置在所述歧管的上部分上,使得工作和组装可以容易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热交换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从后侧观察时的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从上侧观察时的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的俯视平面图。
图4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的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从后侧观察时的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的后视图。
图6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从后侧观察时的图6中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第一歧管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第二歧管的图。
图10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的其上安装有第一歧管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从后侧观察时的其上安装有第二歧管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制冷剂/冷却剂的流动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冷却回路图的图。
图14是示出配备有外壳的热交换模块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
图1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热交换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后侧观察时的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从上侧观察时的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的俯视平面图,图4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的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的正视图,并且图5是示出从后侧观察时的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的后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热交换模块10可以广泛地包括支架100、歧管200和热交换部件300。
首先,在本发明中,热交换部件300是指应用于车辆冷却系统的各种类型的组成元件。例如,本发明的部件可以包括水冷式冷凝器301、储液器302、压缩机303、制冷器304和膨胀阀305。
水冷式冷凝器是被配置成通过使用冷却剂将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并且储液器是被配置成将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分离的液体分离器。压缩机被配置成压缩并输送制冷剂,并且制冷器是被配置成从液态制冷剂中去除热量的热交换器。膨胀阀是被配置成通过增大液态制冷剂的压力来使液态制冷剂蒸发的阀。
如下所述,部件300安装在支架100或歧管200上,并且构成热交换模块10。在这种情况下,部件300均被安装成流体连接到形成在歧管200中的流动路径,并且该流动路径允许制冷剂或冷却剂从中流过。更具体地,部件300安装成与形成在歧管200中的端口当中的对应于部件300的端口连通,并且被配置成与流动路径连通,使得部件300可以与流动路径连通。在这种情况下,歧管200可以包括第一歧管210和第二歧管220。因此,端口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歧管210中的第一端口214和设置在第二歧管220中的第二端口224。部件300均可以联接到第一端口214和第二端口224中的至少任一者,并且与流动路径连通。下面将描述更多的细节。
歧管200提供流动路径,制冷剂或冷却剂可以穿过该流动路径在热交换部件300之间流动。更具体地,制冷剂或冷却剂(即,制冷剂和冷却剂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流过的流动路径可以形成在歧管200中。如上所述,热交换部件300可以与歧管200的流动路径连通。
支架100提供安装结构,歧管200和热交换部件300可以安装在该安装结构上。图6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支架的立体图,并且图7是示出从后侧观察时的图6中的支架的立体图。本发明的支架100可以广泛地包括底部分110和壁部分120,该底部分被配置成限定底部,并且该壁部分从底部分110向上延伸并且被配置成限定壁。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至图5中所示,本发明的热交换模块10的热交换部件300基于壁部分120分别设置在前侧和后侧处。换言之,热交换部件300中的至少一些(例如水冷式冷凝器301、储液器302和压缩机303)可以设置在壁部分120的前方并且设置在底部分110上,并且其余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例如,制冷器304和膨胀阀305)可以设置在壁部分120的后方并且设置在底部分110上。
根据上述本发明,支架包括底部分和壁部分,并且部件和歧管可以通过使用该底部分和壁部分而固定地安装,使得模块可以方便地组装,并且可以使整个模块小型化。此外,通过使用壁部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两者,可以提高封装组成元件的性能。为此,如图所示,壁部分可以安装在底部分的中心部分上而不是底部分的边缘上。
本发明的歧管200可以具有平板形状。更具体地,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第一歧管的图,其中,图8的(A)是示出第一歧管的前侧的立体图,并且图8的(B)是示出第一歧管的后侧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第二歧管的图,其中,图9的(A)是示出第二歧管的后侧的立体图,并且图9的(B)是示出第二歧管的前侧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歧管200可以包括板状的第一歧管210和第二歧管220,第一歧管21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第一流动路径211,并且第二歧管22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第二流动路径221。第一流动路径211和第二流动路径221与歧管中的制冷剂或冷却剂流过的流动路径的一部分相对应。同时,尽管未单独地示出,但是第一流动路径211和第二流动路径221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具有其中多个单元流动路径彼此交叠的支管结构。
此外,第一歧管210和第二歧管220可以被构造成堆叠在彼此上,其中,壁部分120插设在它们之间。也就是说,图10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的其上安装有第一歧管的支架的立体图,并且图11是示出从后侧观察时的其上安装有第二歧管的支架的立体图。如图所示,第一歧管210可以联接到支架100的壁部分120的前表面,并且第二歧管220可以联接到支架100的壁部分120的后表面。
此外,如上所述,安装在壁部分120的前方的部件300中的至少一些部件(例如,水冷式冷凝器301和储液器302)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歧管210的前表面上,并且安装在壁部分120的后方的部件300的至少一些部件(例如,制冷器304和膨胀阀305)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二歧管220的前表面上。
如上所述,由于两个板状歧管(即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被分离并安装在壁部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因此可以消除复杂的管道,并且多个部件可以直接安装在均具有大的板状的歧管上,使得热交换模块可以被更压缩地封装。此外,由于两个板状歧管安装在支架上,所以支架可以直接支撑歧管的重量以及在歧管中流动的制冷剂或冷却剂的重量,这在噪声、振动和耐久性方面是有利的。
返回参照图8,第一歧管210可以具有其上安装有外部部件300的多个端口214,使得部件300流体连接到第一流动路径211。端口214可以包括端口214A和端口214B,端口214A被构造成形成在第一歧管210的前表面中,并且端口214B被构造成形成在第一歧管210的后表面中。在这种情况下,被构造成形成在后表面中的端口214B将被称为第一端口214B。也就是说,第一歧管210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第一端口214B,该一个或更多个第一端口被构造成与第一流动路径211连通并且从第一歧管210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端口214B可以被设置为两个第一端口214B-1和214B-2。
此外,壁部分120和第二歧管220可以具有穿透结构121和227,该穿透结构121和227穿透壁部分120和第二歧管220,使得第一端口214B可以穿透壁部分120和第二歧管220。更具体地,如图6和图7中所示,通孔121A-1和121A-2可以穿过壁部分120形成,并且与第一端口214B-1和第二端口214B-2的位置相对应。如图9中所示,穿透结构227可以形成在第二歧管220中,并且与第一端口214B-1和第二端口214B-2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穿透结构227均可以以孔的形式设置,并且穿透第二歧管220,或者可以不被第二歧管220阻挡。
因此,即使当第一歧管210安装在壁部分120的前表面上时,从第一歧管210的后表面向后突出的第一端口214B也可以在穿透对应的穿透结构的同时从壁部分120向后突出,并且设置在壁部分120的后方的部件300中的至少一些(例如,制冷器304)可以直接联接到第一端口214B,并且通过第一端口214B与第一歧管210的第一流动路径211直接连通。
利用该穿透结构,设置在壁部分的后方的部件可以与设置在壁部分的前方的第一流动路径连通,从而可以更灵活地设计用于制冷剂或冷却剂的流动管线,并且部件在无需诸如阀的附加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与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模块的空间利用率和集成度。
同样地,第二歧管220可以具有形成在其后表面中的第二端口224B,并且壁部分120和第一歧管210可以具有与第二端口224B相对应的穿透结构121和217。更具体地,返回参照图9,第二歧管220可以具有其上安装有外部部件300的多个端口224,使得部件300流体连接到第二流动路径221。端口224可以包括端口224A和端口224B,端口224A被构造成形成在第二歧管220的前表面中,并且端口224B被构造成形成在第二歧管220的后表面中。在这种情况下,被构造成形成在后表面中的端口224B将被称为第二端口224B。也就是说,第二歧管220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第二端口224B,该一个或更多个第二端口被构造成与第二流动路径221连通并且从第二歧管220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在所示的示例中,可以设置单个第二端口224B。
此外,壁部分120和第一歧管210可以具有穿透壁部分120和第一歧管210的穿透结构,使得第二端口224B可以穿透壁部分120和第一歧管210。更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未被壁部分120阻挡的穿透结构121B可以形成在壁部分120中,并且与第二端口224B的位置相对应。如图8中所示,未被第一歧管210阻挡的穿透结构217可以形成在第一歧管210中,并且与第二端口224B的位置相对应。
因此,即使当第二歧管220安装在壁部分120的后表面上时,从第二歧管220的后表面向前突出的第二端口224B也可以在穿透对应的穿透结构的同时从壁部分120向前突出,并且设置在壁部分120的前方的部件300中的至少一些(例如,储液器302)可以直接联接到第二端口224B并且通过第二端口214B与第二歧管220的第二流动路径221直接连通。与第二歧管相关的穿透结构可以有助于整个模块的小型化和集成。
返回参照图8和图9,第一歧管21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入口端口212和至少一个第一排放端口213,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该第一入口端口从外部引入,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该第一排放端口被排放到外部,并且第二歧管22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入口端口222和至少一个第二排放端口223,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该第二入口端口从外部引入,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该第二排放端口被排放到外部。在所示的示例中,设置有单个第一入口端口212和单个第一排放端口213,并且设置有两个第二入口端口222和两个第二排放端口223。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所示,第一入口端口212和第一排放端口213可以设置在第一歧管210的上部分上,并且第二入口端口222和第二排放端口223可以设置在第二歧管220的上部分上。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第一歧管210和第二歧管220可以分别安装在壁部分12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因此,第一歧管的入口端口和排放端口两者都可以定位在模块的上侧处,并且第二歧管的入口端口和排放端口两者都可以定位在模块的上侧处。这可以在配置热交换模块时提供组装的容易性。
返回参照图8,第一歧管210可以具有第一前表面板210A和第一后表面板210B堆叠并联接的结构。更具体地,第一前表面板210A可以是第一流动路径211从后表面向前凹入其中的板,并且第一后表面板210B可以是平板。第一后表面板210B可以堆叠在第一前表面板210A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该后表面,使得第一流动路径211可以被限定在第一后表面板210B与第一前表面板210A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前表面板210A和第一后表面板210B可以首先通过钎焊一体地制造。此后,第一歧管210的后表面可以设置成邻接壁部分120的前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壁部分120的前表面。为此,螺栓凹槽122和215可以分别形成在壁部分120和第一歧管210中。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歧管是通过钎焊制造的,所以可以确保第一歧管的结构耐久性。由于第一歧管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壁部分,所以可以方便地组装模块。
同样地,第二歧管220也可以具有第二前表面板220A和第二后表面板220B堆叠并联接的结构。更具体地,返回参照图9,第二前表面板220A可以是第二流动路径221从后表面向前凹入其中的板,并且第二后表面板220B可以是平板。第二后表面板220B可以堆叠在第二前表面板220A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该后表面,使得第二流动路径221可以被限定在第二后表面板220B和第二前表面板220A之间。此外,第二前表面板220A和第二后表面板220B可以首先通过钎焊一体地制造。此后,第二歧管220的后表面设置成邻接壁部分120的后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壁部分120的后表面。为此,螺栓凹槽122和215可以分别形成在壁部分120和第二歧管220中。该配置的功能和效果如上所述。
返回参照图6和图7,至少一个螺栓凹槽111形成在支架100的底部分110中,并且热交换部件300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压缩机303)可以经由螺栓连接通过螺栓凹槽联接到支架的底部分110。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热交换模块10的热交换部件300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安装在歧管200上,并且其余热交换部件300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安装在支架100上。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在歧管200上的热交换部件300可以通过歧管200的端口与歧管200的流动路径直接连通。然而,与安装在歧管200上的热交换部件300不同,安装在支架100上的热交换部件300可以通过软管400流体连接到歧管200的流动路径。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支架包括底部分和壁部分,并且底部分和壁部分两者被用于限定用于部件的安装空间。因此,由于集成模块仅需安装在车身中,因此可以提高封装性能,可以实现模块化,并且可以方便地安装整个模块。
此外,用于将支架100安装在车身中的螺栓孔112可以形成在支架100的底部分110中,因此模块可以方便地安装,因为支架仅需安装在车身上。在安装支架时,可以通过使用螺栓孔来应用振动绝缘材料(例如,绝缘体),从而减轻整个模块的振动。
在下文中,将描述与热交换部件相关的具体实施方式。
返回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热交换模块10中,水冷式冷凝器301、储液器302和压缩机303可以设置在壁部分120的前方,并且两个或更多个制冷器304可以设置在壁部分120的后方。在所示的示例中,两个制冷器分别被称为第一制冷器304-1和第二制冷器304-2。此外,两个或更多个膨胀阀305可以设置在后方。在所示的示例中,两个膨胀阀305分别被称为第一膨胀阀305-1和第二膨胀阀305-2。
在这种情况下,水冷式冷凝器301和储液器302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歧管210上,压缩机303可以直接安装在支架100的底部分110上,并且第一制冷器304-1和第二制冷器304-2以及第一膨胀阀305-1和第二膨胀阀305-2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二歧管220上。
热交换部件的分布是在考虑重量的情况下设定的。模块的基于壁部分的前侧和后侧具有相似的重量,从而使由振动引起的NVH最小化。为了实现以上提及的重量分布,支架100的壁部分120可以定位成从底部分110的中心朝向一侧偏置。此外,同时,具有相对高的温度的压缩机和冷凝器可以设置在前方,并且具有相对低的温度的制冷器可以分布并且设置在后表面上,使得可以使由热交换器之间的热干扰引起的损失最小化。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歧管和壁部分可以具有穿透结构,使得在前侧和后侧处的热交换部件以及在前侧和后侧处的流动路径可以彼此连接且相交。
也就是说,参照图1至图5,储液器302可以包括第一进/出端口302A和第二进/出端口302B。在这种情况下,储液器302的第一进/出端口302A可以直接联接到第一歧管210,并且与第一流动路径211直接连通。储液器302的第二进/出端口302B可以从第二端口224B(即第二歧管220的后表面)突出,并且直接联接到第二端口224B,该第二端口224B通过穿透壁部分120和第一歧管210的穿透结构向前穿透壁部分120,并且第二进/出端口302B可以与第二流动路径221直接连通。
此外,第一制冷器304-1和第二制冷器304-2可以从第一端口214B(即第一歧管210的后表面)突出,并且直接联接到两个第一端口214B-1和214B-2,这两个第一端口通过穿透壁部分120和第二歧管220的穿透结构向后穿透壁部分120,并且第一制冷器304-1和第二制冷器304-2可以与第一流动路径211直接连通。
此外,如上所述,压缩机303可以直接安装在支架100的底部分110上,并且通过软管400流体连接到第一歧管210的第一流动路径211。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制冷剂/冷却剂的流动的图,其中,图12的(A)是热交换模块的俯视平面图,图12的(B)是示出压缩机从热交换模块被排除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2的(C)是示出热交换模块的后视图,并且图12的(D)是示出支架从热交换模块被排除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如图所示,①被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被引入到水冷式冷凝器中,②在水冷式冷凝器中被冷却的高压制冷剂与填充储液器(双管热交换式储液器)的内部的低温制冷剂交换热量,同时穿过储液器中的管道向上流动,③已经交换了热量并且在储液器中向上流动的高压制冷剂被引入到后表面上的第二歧管中,并且④被引入到后表面上的歧管中的高压制冷剂穿过形成在第二流动路径中的支管被分流并且流向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内部冷却、电池冷却、同步冷却等,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打开。⑤此后,已经在第一制冷器和第二制冷器中交换了热量的制冷剂可以被引入回到前表面上的第一歧管中,并且⑥被分离以在第一制冷器和二制冷器中交换热量的流动路径再次合并成单个流动路径,使得制冷剂可以被引入到储液器中并填充储液器的内部。⑦此后,已经穿过储液器的制冷剂可以被引入到压缩机中并且被压缩。
此外,第二歧管的第一入口端口和第一排放端口/>可以连接到电池冷却器,并且引入由电池冷却器加热的冷却剂,或者将冷却的冷却剂排放到电池冷却器。第二歧管的第二入口端口/>和第二排放端口/>可以连接到蒸发器,并且引入由蒸发器加热的冷却剂,或者将冷却的冷却剂排放到蒸发器。第一歧管的第一入口端口/>和第一排放端口/>可以连接到内部冷凝器(IHX),并且引入由内部冷凝器冷却的冷却剂,或者将加热的冷却剂排放到内部冷凝器。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冷却回路图的图,并且示出了制冷剂/冷却剂的流动。
图14是示出配备有外壳的热交换模块的图。如图所示,热交换模块10还可以包括外壳900。外壳900与外周壳体相对应。外壳900可以用于将热交换部件300容纳在其中,并且从外部封闭热交换部件300。外壳900可以具有与支架100相对应的尺寸,并且被构造成联接到支架100。虽然未示出,但是支架100当然可以具有预定的联接结构,以用于将支架100联接到外壳900。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所示,外壳900的上侧的一部分可以被打开。歧管200的制冷剂/冷却剂进/出端口、更具体地、第一歧管210的第一入口端口212和第一排放端口213以及第二歧管220的第一入口端口222-1和222-2和第二入口端口223-1和223-2可以穿透打开的部分,并且设置在外壳900外部。这可以通过如上所述将歧管的进/出端口设置在歧管的上部分上来设计。因此,通过将本发明的热交换模块安装在车身中,然后借助软管简单地连接对应歧管的进/出端口,可以在车辆中完全实现整个冷却回路,使得热交换模块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并组装在车身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支架包括底部分和壁部分,板状歧管安装在壁部分上,并且热交换部件基于壁部分被分离并设置在前侧和后侧处,使得车辆热交换模块可以小型化,在NVH方面是有利的,并且易于安装在车身中。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其技术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任何其他特定形式进行实施。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发明。
[附图标记的描述]
10:热交换模块
100:支架
110:底部分
111:底部分的螺栓凹槽
112:底部分的螺栓孔
120:壁部分
121:壁部分的穿透结构
122:螺栓凹槽
200:歧管
210:第一歧管
211:第一流动路径
212:第一入口端口
213:第一排放端口
214:第一端口
215:第一歧管的螺栓凹槽
217:第一歧管的穿透结构
220:第二歧管
221:第二流动路径
222:第一入口端口
223:第二排放端口
224:第二端口
225:第二歧管的螺栓凹槽
227:第二歧管的穿透结构
300:热交换部件
301:水冷式冷凝器
302:储液器
303:压缩机
304:制冷器
305:膨胀阀
400:软管
900:外壳

Claims (20)

1.一种热交换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包括:
热交换部件;
歧管,所述歧管被配置成提供流动路径,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流动路径在所述热交换部件之间流动;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被配置成提供安装所述歧管和所述热交换部件的安装结构,
其中,所述支架包括:
底部分,所述底部分被配置成限定底部;以及
壁部分,所述壁部分从所述底部分向上延伸并且被配置成限定壁,并且
其中,所述热交换部件基于所述壁部分被分离并且设置在前侧和后侧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歧管包括:
板状的第一歧管,在所述第一歧管中形成有第一流动路径;以及
板状的第二歧管,在所述第二歧管中形成有第二流动路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歧管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前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歧管上,并且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后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歧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一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向后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一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歧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一歧管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向前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二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入口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一入口端口从外部引入;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排放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一排放端口被排放到外部,
其中,所述第二歧管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入口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二入口端口从外部引入;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排放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二排放端口被排放到外部,
其中,所述第一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一排放端口定位在所述第一歧管的上部分上,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二排放端口定位在所述第二歧管的上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一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二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栓凹槽,并且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借助螺栓连接通过所述螺栓凹槽联接到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安装在所述歧管上并且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动路径直接连通,并且其余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上并且通过软管流体连接到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动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热交换部件包括水冷式冷凝器、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器,所述水冷式冷凝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壁部分的前方,并且所述制冷器被设置为两个或更多个制冷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制冷器设置在所述壁部分的后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水冷式冷凝器和所述储液器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一歧管上,所述压缩机直接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上,并且所述制冷器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二歧管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储液器的第一进/出端口联接到所述第一歧管的端口并且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所述储液器的第二进/出端口从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突出并且通过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一歧管的穿透结构直接联接到向前穿透所述壁部分的第二端口,并且所述第二进/出端口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制冷器从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突出并且通过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的穿透结构直接联接到向后穿透所述壁部分的第一端口,并且所述制冷器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压缩机通过软管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歧管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区域具有支管结构,在所述支管结构中,多个单元流动路径彼此交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壁部分从所述底部分的中心朝向一侧偏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底部分具有用于将所述底部分安装在车身中的螺栓孔。
CN202280047762.XA 2021-12-24 2022-12-12 车辆热交换模块 Pending CN1175972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87501 2021-12-24
KR1020210187501A KR20230097728A (ko) 2021-12-24 2021-12-24 차량용 열교환 모듈
PCT/KR2022/020146 WO2023121097A1 (ko) 2021-12-24 2022-12-12 차량용 열교환 모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7245A true CN117597245A (zh) 2024-02-23

Family

ID=86903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7762.XA Pending CN117597245A (zh) 2021-12-24 2022-12-12 车辆热交换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230097728A (zh)
CN (1) CN117597245A (zh)
DE (1) DE112022003875T5 (zh)
WO (1) WO20231210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0376B2 (en) * 2017-08-04 2022-09-13 Tesla, Inc. Technologies for manifolds
KR102563431B1 (ko) * 2017-12-08 2023-08-0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의 ce 모듈용 커버장치
KR102633859B1 (ko) 2018-09-17 2024-02-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ce 모듈
KR102189058B1 (ko) * 2019-07-19 2020-12-09 현대위아(주) 통합 열관리용 리저버 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한 통합 열관리 모듈
KR102665060B1 (ko) * 2020-01-09 2024-05-13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트펌프의 냉매 시스템 모듈
DE102020109006A1 (de) * 2020-04-01 2021-10-07 OET GmbH Heiz-/Kühl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 Elektro- oder Hybridfahrzeug, Halteelement für ein derartiges Heiz-/Kühl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1097A1 (ko) 2023-06-29
KR20230097728A (ko) 2023-07-03
DE112022003875T5 (de) 2024-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06494B (zh) 用于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热管理方法
JP2024508569A (ja) 熱管理統合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気自動車
KR20190016711A (ko) 차량용 ce 모듈
EP2653329B1 (en) Evaporator for air conditioning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a thermal syphon operation mode
US20240167769A1 (en) Integrated cooling module
CN106532173B (zh) 一种换热器及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
US9150081B2 (en) Evaporator phase change thermal siphon
CN102445029A (zh) 集成制冷剂系统
KR20230068815A (ko) 차량용 통합 열관리 시스템의 냉매모듈
CN108417926B (zh) 动力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13665334A (zh) 一种宽温域的车载散热系统
CN117597245A (zh) 车辆热交换模块
US20240034126A1 (en) Integrated cooling module
KR20230100312A (ko) 기액분리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통합 열관리 시스템의 냉매모듈
CN219903986U (zh) 热管理集成装置、热管理集成系统和车辆
CN219534643U (zh) 动力电池温控板及车辆
US20230182526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nt Module of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Including Same
CN220374224U (zh) 冷媒侧组件、热管理集成装置和车辆
WO2024108495A1 (zh) 热管理集成设备、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219727801U (zh) 集成式冷路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KR20230073994A (ko) 급수 모듈
CN220764339U (zh) 换电站热泵热管理系统以及换电站
US20240166019A1 (en) Integrated cooling module
WO2024024443A1 (ja) マニホールド
KR20230106394A (ko) 차량용 전동 압축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교환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