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0982A -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0982A
CN117590982A CN202211619485.3A CN202211619485A CN117590982A CN 117590982 A CN117590982 A CN 117590982A CN 202211619485 A CN202211619485 A CN 202211619485A CN 117590982 A CN117590982 A CN 117590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display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194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树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194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909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90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0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07General aspects irrespective of display type, e.g. determination of decimal point position, display with fixed or driving decimal point, suppression of non-significant zero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终端技术。本申请中的方法,应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摄像头,包括: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的情况下,显示屏显示的顶层应用的界面覆盖挖孔区,与顶层应用关联的关联应用的界面的尺寸与顶层应用的尺寸相匹配。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法,使得与顶层应用关联的输入法应用在顶层应用界面显示时与顶层应用的界面匹配,提升用户使用输入法应用的体验。

Description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210947045.4,原申请日是2022年08月09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技术的发展,柔性AMOLED屏幕已应用于手机,使得手机具有可折叠功能。可折叠手机通常包括内屏和外屏,外屏为可折叠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运行的屏幕,内屏为可折叠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时运行的屏幕;通常内屏的尺寸大于外屏的尺寸。
然而,可折叠手机在横屏状态下显示顶层应用的界面,若在内屏中显示输入法的输入面板,会在显示输入面板的区域同时出现输入面板的背景颜色和其他显示颜色(如黑边、或顶层应用的界面的颜色),导致输入面板和顶层应用的显示界面显示不协调,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使得电子设备中与顶层应用关联的输入法应用在顶层应用界面显示时与顶层应用的界面匹配,提升用户使用输入法应用的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内屏,内屏为可折叠屏幕,在内屏显示界面的情况下,显示方法包括:若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获取当前显示的顶层应用的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显示信息用于指示界面是否覆盖内屏的挖孔区,其中,挖孔区包括内屏中摄像头所在的区域;根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确定与顶层应用关联的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更新信息包括第三界面待更新的坐标;根据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指示关联应用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以使第三界面的尺寸与第一界面的尺寸匹配。
这样,当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时,变化后的界面可能覆盖内屏的挖孔区,也可能避开该内屏的挖孔区,若关联应用显示的第三界面的宽度与顶层应用当前显示的第一界面的宽度不一致,会导致第三界面与第一界面显示不协调的问题。本示例中,在检测到界面变化后且该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获取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以获取该第一界面是否覆盖挖孔区的显示信息。系统进程基于显示信息可以确定出第三界面待更新的尺寸的更新信息,如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则第三界面在沿长轴的方向的宽度可以为内屏的宽度。若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则第三界面在沿长轴的方向的宽度可以为内屏的宽度减去遮挡挖孔区的区域的宽度或者可以为第一界面在沿长轴的方向的宽度;使得第三界面的宽度不会大于该第一界面的宽度,也使得第三界面的宽度不小于第一界面的宽度,即第三界面的尺寸与第一界面的尺寸匹配,第三界面在手机长轴的方向可以完全遮盖第一界面,从而避免了第三界面显示时与第一界面不协调的问题,提高用户使用关联应用的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在根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确定与顶层应用关联的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内屏在变化前显示的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检测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是否与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匹配;若检测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则确定执行指示关联应用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的操作。
这样,在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执行指示关联应用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的操作,可以避免在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均覆盖挖孔区或均未覆盖挖孔区时,对第三界面进行不必要的调整的问题,减小电子设备的功耗。
根据第一方面,获取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包括:检测第一界面中的预设遮罩是否可见且预设遮罩的面积大于0,预设遮罩用于遮挡挖孔区;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预设遮罩可见且预设遮罩的面积大于0,则配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预设遮罩不可见,则配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
这样,电子设备通常需要根据界面的尺寸信息以及其他属性信息,才能确定出该界面是否覆盖挖孔区,而本示例中通过对预设遮罩可见性和该预设遮罩的面积的检测,可以简单、快速地确定该界面是否覆盖挖孔区,提高调整第三界面的速度。
根据第一方面,检测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是否与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匹配,包括:检测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二界面覆盖挖孔区且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或者,检测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二界面未覆盖挖孔区且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则确定检测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这样,若检测到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一个界面覆盖挖孔区,另一个界面未覆盖挖孔区时,则确定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该检测方式简单,快速。
根据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切换,则确定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这样,电子设备实时检测界面是否发生切换,通过检测界面的切换,可以及时触发获取第一界面的尺寸信息,以及时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至横屏状态,则确定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获取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包括:获取横屏状态下的顶层应用中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配置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为指示显示界面未覆盖挖孔区或为空。这样,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时,显示的界面会发生旋转,通过监测电子设备是否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可以及时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同时,当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至横屏状态时,可以默认配置该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为空或指示显示界面未覆盖挖孔区。若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显示信息匹配,则无需对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进行调整;若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则可以及时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避免出现对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漏调整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旋转180度,则确定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这样,电子设备实时监测界面是否旋转180度,通过实时监测界面的旋转,可以及时触发获取第一界面的尺寸信息,以及时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根据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指示关联应用调整所述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以使第三界面的尺寸与第一界面的尺寸匹配,包括:采用通知方式将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关联应用,由关联应用根据更新信息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及坐标。这样,在获取到更新宽度后,通过通知方式发送至关联应用,可以快速将更新宽度发送至关联应用。
根据第一方面,更新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三界面的宽度的更新宽度,该方法还包括:关联应用获取更新宽度;比较更新宽度是否与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相同;若检测到更新宽度与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相同,则判断第三界面是否被内屏显示;若确定内屏未显示第三界面,则将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更新为更新宽度。这样,可以避免对相同尺寸的第三界面进行重复绘制,减小电子设备的功耗。
根据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的启用关联应用的操作,关联应用执行根据更新信息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及坐标的操作,并显示第三界面。这样,使得关联应用可以及时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
根据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若确定内屏显示第三界面,则关联应用将第三界面的宽度调整为更新宽度,并重新显示调整后的第三界面。这样,若内屏当前显示第三界面,该关联应用可以直接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并重新绘制第三界面,使得关联应用快速调整其宽度。
根据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检测到分屏指令,则确定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这样,检测到分屏指令时,触发获取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及时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获取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包括:获取第一分屏中的顶层应用中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第一分屏中包括挖孔区;获取分屏前的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这样,由于第一分屏包括挖孔区,使得第一分屏中顶层应用的显示界面可能覆盖挖孔区,或不覆盖挖孔区,获取第一分屏中的顶层应用中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确保了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的准确性。
根据第一方面,关联应用为输入法应用。
根据第一方面,根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确定与顶层应用关联的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包括: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则获取内屏的尺寸信息,并根据内屏的尺寸信确定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则获取内屏的尺寸信息和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根据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和内屏的尺寸信息确定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这样,通过内屏的尺寸和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可以准确确定出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避免在分屏情况时出现第三界面不能完全覆盖第一界面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
第二方面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示例性示出的顶层应用的显示界面与关联应用的显示界面显示不协调的示意图;
图2是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例性示出的获取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的流程图;
图6是示例性示出的另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中系统进程和输入法应用进程之间交互的示意图;
图8是示例性示出的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至横屏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示例性示出的当手机已经处于横屏状态时,从界面1切换至界面2的场景示意图;
图10是示例性示出的当手机已经处于横屏状态时,从界面1切换至界面2的场景示意图;
图11是示例性示出的当手机已经处于横屏状态时,从界面1旋转180度的场景示意图;
图12是示例性示出的当手机已经处于横屏状态时,检测到分屏操作的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的屏幕包括:内屏和外屏,其中,内屏为可折叠的屏幕。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手表)。本示例中,电子设备以可有折叠功能的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例性示出的顶层应用的显示界面与关联应用的显示界面显示不协调的示意图。
具体地,电子设备的内屏开设有挖孔区,该挖孔区用于布设摄像头。挖孔区的位置通常与内屏中摄像头的位置相同,如图1所示,标号50用于指示挖孔区。当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如图1的1a所示,L表示手机的长轴,W表示手机的短轴。由于内屏中存在挖孔区,某一些应用程序的界面可以覆盖整个内屏,某些应用程序的为了避免界面显示不完整,会避开挖孔区,即界面不覆盖挖孔区。如图1的1a所示,第三方应用的界面10覆盖整个内屏的显示区域。手机响应于用户点击触发控件20的操作,触发输入法应用进入前台运行的模式,在第三方应用的界面10的下部区域显示该输入法应用的界面30,如图1的1b所示。
然而,输入法应用与第三方应用不属于同一个应用,输入法应用的界面与第三方应用界面的采用不同的适配屏幕尺寸的方式,导致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与输入法应用的显示界面显示不协调的问题。例如,如图1的1a所示,第三方应用为顶层应用,该第三方应用的显示界面覆盖整个内屏的显示区域。如图1的1b所示,输入法应用的输入面板30位于该界面10的底部区域,该输入面板30未覆盖挖孔区,该手机中的显示控制器(如LetterBox控制器)指示在内屏显示预设遮罩(如letterbox)。预设遮罩用于遮挡内屏中的挖孔区,由于顶层应用的界面覆盖该挖孔区,而输入面板未覆盖挖孔区,该输入面板显示的区域会漏出顶层应用的背景颜色或者该预设遮罩的背景颜色,导致输入面板与顶层应用的界面显示不协调,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使得在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时,内屏中显示的顶层应用的显示界面与输入法应用的显示界面相匹配、显示协调,提高用户使用可折叠手机的体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100仅是电子设备的一个范例,并且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2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电子设备100的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三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以及内核层。可以理解的是,图3的软件结构中的层以及各层中包含的部件,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层,以及每个层中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第三方应用,输入法,WLAN,蓝牙,音乐,游戏,短信息,图库,通话,导航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资源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可以理解的是,图3示出的软件结构中的层以及各层中包含的部件,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层,以及每个层中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图4为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该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电子设备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内屏显示的界面是否发生变化,当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时,可以检测该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横屏状态。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重力传感器或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来检测该电子设备当前是竖屏状态还是横屏状态。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先检查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横屏状态,若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后,再检测电子设备的内屏显示的界面是否发生变化。当检测到电子设备的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则确定电子设备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
可选地,电子设备也可以同时检测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横屏状态以及检测内屏显示的界面是否发生变化。
电子设备检测内屏显示的界面是否发生变化,可以包括如下检测方式:
一个示例中,在电子设备的内屏显示界面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检测到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则电子设备确定该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
可选地,在电子设备的内屏显示界面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切换,则电子设备确定该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
可选地,在电子设备的内屏显示界面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检测到分屏操作,则电子设备确定该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
步骤402:电子设备获取当前显示的顶层应用的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
具体地,该电子设备在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时,可以触发系统进程测量当前顶层应用的第一界面的框架(即frame)信息。将测量的第一界面的frame信息、各控件的尺寸信息传输至显示控制器(如LetterBox控制器),该LetterBox控制器根据第一界面的frame信息、各控件的尺寸信息,可以确定是否在内屏中显示预设遮罩(即letterbox界面)。该预设遮罩用于遮挡内屏中的挖孔区,其中,预设遮罩的颜色可以为黑色(如图9的906所示),也可以采用其他颜色。
显示控制器判断第一界面是否在内屏中显示预设遮罩的过程与现有技术的过程类似,此处将不再进行赘述。本示例中可以通过检测第一界面中的预设遮罩,获取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具体获取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的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4021:电子设备判断预设遮罩是否可见且预设遮罩的面积大于0。若确定预设遮罩可见且预设遮罩的面积大于0,则执行步骤4022,若确定预设遮罩可见且预设遮罩的面积小于0,或者确定预设遮罩不可见,则执行步骤4023。
具体地,若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界面中的预设遮罩可见且预设遮罩的面积大于0,则表明当前第一界面未使用挖孔区,该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配置为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若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界面的预设遮罩不可见,则表明当前第一界面使用了挖孔区,该电子设备将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配置为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
步骤4022:电子设备配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设置临时变量存储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例如,电子设备创建与第一界面对应的临时变量,该临时变量即为该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临时变量可以设置为布尔型(Boolean),初始时该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被配置为false,以指示该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当显示控制器采用预设函数确定预设遮罩是否可见之后,该电子设备若检测到预设遮罩可见且预设遮罩的面积大于0,则将该临时变量置为ture,以指示该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可以被配置为空。
可选地,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配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
步骤4023:电子设备配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
步骤403:根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确定与顶层应用关联的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更新信息包括第三界面的坐标。
具体地,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则根据内屏的尺寸信息确定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则获取内屏的尺寸信息和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根据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和内屏的尺寸信息确定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本示例中,界面/内屏的尺寸信息包括:界面的坐标、界面的长度和宽度。界面的宽度为在第一方向上该界面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界面的长度为在第二方向上的该界面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距离。在横屏状态下沿内屏长轴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电子设备的短轴延伸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该内屏的尺寸信息包括内屏的坐标、内屏的宽度和内屏的长度,内屏的坐标可以为(0,0)、(0,h)、(a1,0)和(a1,h),a1表示该内屏的宽度,h表示内屏的长度。其中,横屏状态下,内屏的宽度为在第一方向上两个短轴之间的距离,内屏的长度表示在第二方向上两个长轴之间的距离。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则获取内屏的尺寸信息作为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如将内屏在第一方向的坐标作为该第三界面在第一方向的坐标,该内屏的宽度为第三界面的宽度。坐标系中(0,0)的位置如图8中B点的位置,即内屏中左下角的顶点为坐标系的原点。
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该内屏上还显示有预设遮罩,系统进程获取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该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可以包括该预设遮罩的坐标信息、预设遮罩的宽度和长度。预设遮罩的宽度为在第一方向上遮罩的两个侧边的距离,预设遮罩的长度为在第二方向上遮罩的顶边和底边之间的距离。该更新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更新宽度,该更新宽度为内屏的宽度减去预设遮罩的宽度(如e1),若该第三界面在调整后的坐标为(e1,0)、(e1,h)、(a1,0)和(a1,h),其中,a1-e1为第三界面的宽度。
步骤404: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关联应用调整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以使第三界面的尺寸与第一界面的尺寸匹配。
具体地,电子设备的系统侧(即系统进程)在确定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后,将该更新信息发送至关联应用。该更新信息包括第三界面待更新的坐标,关联应用可以根据该第三界面待更新的坐标计算该第三界面待调整的宽度,并将计算的宽度作为更新宽度。可选地,更新信息还可以包括更新宽度,该更新宽度可以由该系统进程确定。
该关联应用获取到该更新宽度之后,可以判断该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是否被内屏显示,若关联应用确定第三界面未被显示(即处于后台),则该关联应用可以保存该更新宽度和待更新的坐标。若检测到该第三界面被内屏显示,则将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调整为更新宽度以及调整第三界面的坐标为待更新的坐标,并在内屏中重新显示调整后的第三界面。例如,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调整前的坐标为(e1,0)、(e1,h0)、(a1,0)和(a1,h0),a1表示该内屏的宽度,h0表示第三界面的长度,e1为预设遮罩的宽度。若检测到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则将第三界面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调整为待更新的坐标,如将坐标调整为(0,0)、(0,h0)、(a1,0)和(a1,h0),第三界面的宽度调整为a1。
可选地,待更新坐标可以包括第三界面的起始坐标,起始坐标为第三界面左下角的坐标。如第三界面调整前在第一方向的起始坐标为(e1,0),若检测到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则将第三界面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调整为待更新的坐标,待更新的坐标如为(0,0),则关联应用根据起始坐标、第三界面的更新宽度以及第三界面的长度,确定该第三界面的坐标调整为(0,0)、(0,h0)、(a1,0)和(a1,h0),第三界面的宽度调整为a1。
本示例中,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界面变化后,该横屏状态下显示的第一界面可能覆盖挖孔区,也可能不覆盖挖孔区。电子设备通过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可以获知第一界面是否覆盖挖孔区,进而确定出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此时,电子设备获取顶层应用的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关联应用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使得可以及时调整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的尺寸,避免第三界面的宽度小于第一界面或大于第一界面,而导致第一界面和第三界面在内屏显示不协调的问题。当触发关联应用显示第三界面时,由于第三界面的宽度与第一界面的宽度匹配,使得第一界面和第三界面在内屏显示协调,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内屏显示的界面每发生一次变化,均指示关联应用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功耗,影响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的速度。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提升用户使用顶层应用和关联应用的使用体验。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该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
步骤501:电子设备检测到界面发生了变化。
具体地,电子设备的重力传感器已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该电子设备的内屏显示界面。当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切换,如从界面1(图9的9a)切换到界面2(图9的9b),系统侧会接收到界面发生切换的消息。该系统侧接收到界面发生切换的消息后,可以触发系统侧对界面2的框架(frame)进行测量,如测量该界面2的尺寸信息、获取界面2的布局信息等。电子设备检测界面是否发生了变化与步骤401中的相关描述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502:电子设备获取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和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
本示例中,电子设备对第一界面的尺寸信息重新测量后,该电子设备的系统侧可以将测量的第一界面的尺寸信息、各控件的尺寸信息传输至显示控制器(如LetterBox控制器),该LetterBox控制器根据第一界面的尺寸信息、各控件的尺寸信息,可以确定是否在内屏中显示预设遮罩(即letterbox界面)。该预设遮罩用于遮挡内屏中的遮挡区,其中,预设遮罩的颜色可以为黑色(如图9的906所示),也可以采用其他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内屏显示界面的情况下,若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则电子设备确定界面发生了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该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竖屏下的显示界面为第二界面,可以设置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为空。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竖屏下的显示界面为第二界面,并设置该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第二界面未覆盖挖孔区。该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的方式与上述获取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该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可以作为该第一界面的属性信息,并存储该第一界面的属性信息,即存储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检测到处于横屏状态,该电子设备可以实时检测内屏显示的界面是否发生切换,若检测到切换操作,则系统侧可以接收到显示界面切换的消息,触发系统侧重新测量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以使显示控制器确定电子设备是否显示预设遮罩。在显示控制器确定电子设备是否显示预设遮罩后,该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由于电子设备存储有切换前的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该电子设备获取切换前的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若处于横屏状态,若检测到内屏的显示界面旋转180度,则,确定界面发生了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该电子设备可以将旋转前的显示界面作为第二界面,将旋转180后的显示界面作为第一界面。
当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至横屏状态时,电子设备获取横屏状态在的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并存储。当该显示界面旋转180度后,由于电子设备存储有该显示界面在旋转之前的显示信息,该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在旋转前的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
举例来说,电子设备T1时刻处于竖屏状态,该电子设备在T2时刻从竖屏状态切换至横屏状态,其中,T2时刻是T1时刻的下一时刻。该电子设备获取内屏在T2时刻显示的界面1的显示信息A,该显示信息A指示界面1未覆盖挖孔区,如图11的11a所示,该界面1101(即旋转前的界面1)中包括预设遮罩1102、用于触发关联应用(如输入法应用)进入前台运行模式的触发控件1103。在T3时刻,内屏的界面1旋转180度,即手机在手机的长轴(如11a中标注的L)和短轴(如11a中标注的W)围成的平面内,以A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使得手机的屏幕旋转180度,得到如图11的11b所示的横屏状态。由于界面1101发生旋转,即界面发生了变化,触发系统侧重新测量界面1101的尺寸信息,并重新输入至显示控制器(LetterBox控制器)中,由显示控制器确定是否显示预设遮罩。电子设备可以判断预设遮罩是否可见以且预设遮罩的面积是否大于0,若确定预设遮罩不可见,则该电子设备配置旋转后的界面的显示信息为指示旋转后的界面未覆盖挖孔区。该电子设备获取旋转后的界面1101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获取旋转前的界面1101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若处于横屏状态,若检测到分屏指令,则获取处于第一分屏的顶层应用的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获取分屏前的顶层应用的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分屏前的顶层应用的界面为界面3,电子设备分屏后,获取第一分屏区域的顶层应用的界面,即界面3,第一分屏的区域为包括挖孔区的区域。可选地,系统进程可以根据挖孔区的位置确定出第一分屏的坐标。系统进程可以根据每个界面的窗口属性(如WindowingMode)以及该界面的坐标判断该界面是否处于第一分屏的区域。如图12的12c所示,系统进程确定界面1204为第一界面,获取界面1204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获取切换前的界面1201为第二界面,获取该界面1201作为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当检测到内屏的界面存在悬浮窗,则确定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处于处于横屏状态。系统进程也可以根据当前顶层的每个界面的窗口属性(如WindowingMode)和坐标,获取顶层应用中除悬浮窗的界面作为第一界面,即从顶层应用界面中排除悬浮窗界面。
步骤503:电子设备判断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是否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匹配。若检测到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则执行步骤504,若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匹配,则结束整个流程。
具体地,电子设备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相同,则结束整个流程,例如,若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且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二界面未覆盖挖孔区;或者,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且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二界面覆盖挖孔区,则电子设备确定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相同。
电子设备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同,则确定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例如,若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挖孔区且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二界面未覆盖挖孔区;或者,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挖孔区且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二界面覆盖挖孔区,则电子设备确定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
步骤504: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获取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
该步骤与步骤403的相关描述类似,此处将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505:电子设备指示关联应用更新界面的尺寸信息。
本示例中,电子设备中系统侧当确定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时,可以获取关联应用中第三界面待更新的更新宽度,并采用通知的形式发送至关联应用中,由关联应用将第三界面的宽度调整为更新宽度,该更新宽度可以为第一界面的宽度。该关联应用可以是输入法应用。
图7示出了该电子设备中系统进程和输入法应用进程之间交互的示意图。
步骤5051:系统进程采用通知的形式发送更新宽度。
本示例中,电子设备的系统侧可以采用ConfigChanged方法通知关联应用。该ConfigChanged方法为电子设备中预设的方法。具体地,该系统进程可以触发一次ConfigChanged方法,通过修改预设指令的应用范围属性,保存该更新信息,并发送至输入法应用进程,例如,系统进程修改Configuration#WindowConfiguration#mAppBounds为更新信息,并通过ConfigChanged方法通知输入法应用进程,该更新信息中包括更新宽度。
步骤5052:输入法应用进程获取更新宽度。
具体地,输入法应用进程从更新信息中获取更新宽度。
步骤5053:输入法应用进程比较更新宽度是否与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相同。若检测到不相同,输入法应用进程执行步骤5054;若检测到相同,则执行步骤5057。
具体地,输入法应用进程可以通过比较方法对更新宽度和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进行比较,比较方法可以为diff()。若检测到更新宽度与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不相同,则判断第三界面是否被显示。若检测到更新宽度与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相同,则该输入法进程可以丢弃该更新宽度。输入进程丢弃该更新宽度后,结束整个流程。
步骤5054:输入法应用进程判断第三界面是否被内屏显示。若输入法应用进程确定第三界面被内屏显示,则执行步骤5055;若输入应用进程确定第三界面未被内屏显示,则执行步骤5058。
具体地,输入法应用进程在第三界面被显示时,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当输入应用处于后台运行时,该第三界面未被内屏显示,则可以保存该更新宽度,在检测到第三界面被显示时,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
可选地,若输入法应用进程检测到该输入法应用处于后台运行模式,则确定第三界面未被内屏显示,若输入法应用进程若检测到该输入法应用处于前台运行模式,则确定第三界面被内屏显示。
步骤5055:输入法应用进程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为更新宽度。
步骤5056:输入法应用进程重新加载调整后的第三界面。
步骤5057:输入法应用进程丢弃该更新宽度。
步骤5058:输入法应用进程保存该更新宽度。
具体地,输入法应用进程在保持该更新宽度之后,实时检测第三界面是否被内屏显示,若检测到第三界面被内屏显示,则调整第三界面的坐标为更新坐标以及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并重新加载调整后的第三界面。
通过比较更新宽度与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可以避免重复绘制相同尺寸的第三界面,减小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进程在检测到内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确定界面的变化不属于分屏的情况下,系统进程可以获取第一界面的尺寸信息和第二界面的尺寸信息,第二界面为界面变化前的界面。若系统进程检测到第一界面的尺寸信息与第二界面的尺寸信息相同,则结束流程,若检测到第一界面的尺寸信息与第二界面的尺寸信息不相同,则指示关联应用调整第三界面的宽度为第一界面的宽度以及调整第三界面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为第一界面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
可选地,若确定界面的变化不属于分屏的情况下,系统进程可以获取第一界面在第一方向的坐标作为第三界面在第一方向上待更新的坐标。
下面以不同的场景说明本申请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
在一个场景中,该电子设备为可折叠的手机,该手机当前由内屏显示界面。如图8的8a所示,该手机处于竖屏状态,其中,该电子设备的长轴如8a中的L所示,该手机的短轴如8a中的W所示。内屏显示有界面801,该界面801内有触发控件802,该触发控件802用于触发输入法进入前台运行模式。如图8的8b所示,电子设备逆时针旋转90度,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界面1的尺寸发生变化,该内屏显示旋转90度后的界面803,该界面803包含触发控件804。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的系统进程检测到界面发生变化且该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则系统进程触发测量该界面801的尺寸信息,并将尺寸信息输入至显示控制器,由显示控制器判断是否显示预设遮罩。该系统进程若检测到该界面803的预设遮罩不可见,则配置该界面803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界面803覆盖挖孔区,并存储该界面803的显示信息,如可以采用临时变量进行存储。该系统进程可以将竖屏状态下的界面801作为第二界面,并配置该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为空。系统进程检测到如8b中的界面803的显示信息与8a中界面801的显示信息不相同,则系统进程可以获取该内屏的宽度(如宽度为a1)和起始坐标,即B点的坐标(0,0),并将该宽度和起始坐标传输至输入法应用。该输入法应用获取到内屏的宽度后,若检测到该宽度(即a1)与当前输入面板的宽度(如输入面板的宽度为b1)不一致,则保存该内屏的宽度(即更新宽度)。响应于用户点击触发控件804(如8b所示),该输入法应用进入前台运行模式,即输入法应用进程检测到输入面板当前被内屏显示,则将该输入面板805的宽度从b1调整为a1,如图8的8c所示。
相比于图1的1b中显示的输入面板,本示例中的输入面板的宽度与界面803的宽度一致,从而使得输入面板与界面803在内屏显示协调,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9示出了当手机已经处于横屏状态时,从界面1切换至界面2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9的9a所示,该电子设备的长轴如9a中的L所示,该手机的短轴如9a中的W所示,标号50为挖孔区。内屏显示有界面901,该界面901内有触发控件902,该触发控件902用于触发输入法进入前台运行模式。若用户点击触发控件902,该触发控件902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在界面901上显示输入面板,输入面板的宽度如图8中的8c所示,该输入面板的宽度为a1,与界面901的宽度一致。
当界面901切换为界面904时,该系统进程检测到到界面901发生切换且该手机处于横屏状态,则系统进程触发测量该界面904的尺寸信息,并将界面904的尺寸信息输入至显示控制器,由显示控制器判断是否显示预设遮罩。该系统进程若检测到该界面904的预设遮罩906可见且预设遮罩906的面积大于0,则配置该界面904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界面904未覆盖挖孔区。该系统进程可以获取界面901作为第二界面,并获取该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如图8中界面1的显示信息(即指示覆盖挖孔区)。系统进程检测到界面1的显示信息与界面2的显示信息不相同,则系统进程可以获取该内屏的尺寸信息(如宽度为a1、内屏的起始坐标)以及该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确定第三界面待更新的更新宽度为b1=a1-e1,第三界面的在第一方向的坐标为e1,并将更新宽度和第三界面的起始坐标作为更新信息传输至输入法应用。
该输入法应用调整输入面板的尺寸信息的过程与上述描述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触发控件905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如9b所示,该输入法应用将输入面板的宽度从a1调整为b1,在第一方向的坐标更新为e1,如9c所示。
图10示出了当手机已经处于横屏状态时,从界面1切换至界面2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该手机当前处于横屏状态,且该手机的内屏显示界面。如图10的10a所示,该电子设备的长轴如10a中的L所示,该手机的短轴为W,该手机内屏显示界面1001。假设该顶层应用与输入法应用关联,通过点击/触摸该触发控件1002,触发输入法应用进入前台运行模式(即第三界面被内屏显示)。该内屏中还显示有预设遮罩1003,该预设遮罩1003可以采用黑色,以遮挡挖孔区。
若用户点击触发控件1002,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该输入法应用进入前台运行,如10b所示,在内屏中弹出输入法的输入面板(即第三界面)1004,该第三界面1004位于界面1001的上层,且位于界面1001的底部区域。该输入面板1004的宽度为b1。
在一个示例中,内屏显示的界面1001若切换为界面1005,即从界面1切换为界面2,该手机的系统侧检测到内屏的显示的顶层应用的界面1001发生了切换,则触发获取该界面1005的尺寸信息,并将尺寸信息输入至显示控制器,由显示控制器判断是否显示预设遮罩。该系统侧(即系统进程)若检测到该界面1005的预设遮罩不可见,则配置该界面1005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界面1005覆盖挖孔区。该系统侧获取界面1001的显示信息,该界面1001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界面1001未覆盖挖孔区。系统侧检测到界面1001的显示信息与界面1005的显示信息不相同,则系统侧获取该内屏的宽度(a1)作为更新宽度,内屏在第一方向的坐标作为待更新的坐标。系统进程将更新宽度和待更新的坐标作为更新信息。
系统进程将该更新信息传输至输入法应用。该输入法应用调整输入面板的宽度的过程与上述描述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当触发控件1006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如10c所示,该输入法应用将输入面板的宽度从b1调整为a1并在界面1005上显示,如10d所示。
图11示出了当手机已经处于横屏状态时,从界面1旋转180度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11的11a所示,该界面1101(即旋转前的界面1)中包括预设遮罩1102、用于触发关联应用(如输入法应用)进入前台运行模式的触发控件1103。在T3时刻,内屏的界面1旋转180度,即手机在手机的长轴(如11a中标注的L)和短轴(如11a中标注的W)围成的平面内,以A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使得手机的屏幕旋转180度,得到如图11的11b所示的横屏状态,旋转后的界面1104中预设遮罩1105位于内屏的右边,触发控件1105在界面1104中位置与控件1103在界面1101中的位置相同。由于界面1101发生旋转,即界面发生了变化,触发系统侧重新测量界面1101的尺寸信息,并重新输入至显示控制器(LetterBox控制器)中,由显示控制器确定是否显示预设遮罩。手机可以判断预设遮罩是否可见以且预设遮罩的面积是否大于0,若确定预设遮罩1105可见且预设遮罩1105的面积大于0,则该电子设备配置旋转后的界面1(即界面1104)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界面1104未覆盖挖孔区。该电子设备获取界面1104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获取界面1101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系统侧检测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与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相同,则系统进程结束流程。该输入法应用程序无需调整输入面板的宽度。如图11的11b所示,触发控件1106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触发输入法应用进入前台运行模式,即在界面1104上显示输入面板1106,该输入面板1106的宽度为b1,该宽度b1等于界面1104的宽度,界面1104的宽度与界面1101的宽度一致。
图12示出了当手机已经处于横屏状态时,检测到分屏操作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12所示,该手机当前处于横屏状态,且该手机的内屏显示界面3。如图12的12a所示,该手机的长轴如12a中的L所示,该手机的短轴如12a的中W所示,该手机内屏显示有界面1201、触发控件1203;挖孔区为50。用户通过点击/触摸该触发控件1202,在界面1201上显示输入面板1203,如图12的12b所示,该输入面板的宽度为a1,与界面1201的宽度相同。
当内屏显示界面1201时,内屏响应于用户输入的分屏操作,在内屏上同时显示界面1204和界面1205,如12c所示。在第一分屏显示界面1204,第一分屏包括挖孔区50。系统进程可以通过界面1204的坐标(如四个点的坐标)以及界面的窗口属性,确定位于第一分屏的界面为界面1204。在第二分屏显示界面1205,第二分屏不包括挖孔区50。由于分屏操作,界面3的尺寸缩小,系统进程检测到界面3发生了变化且检测到手机处于横屏状态,触发测量该界面1204的尺寸信息,并将界面1204的尺寸信息输入至显示控制器,由显示控制器判断是否显示预设遮罩。该系统进程若检测到该界面1204的预设遮罩不可见,则配置该界面1204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界面1204覆盖挖孔区。该系统进程还获取界面1201的显示信息,该界面1201的显示信息为指示界面1201覆盖挖孔区。系统侧检测到界面1201的显示信息与界面1204的显示信息相同,则系统进程结束流程。
若用户点触发控件1206,触发控件1206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触发在界面1204上显示输入面板1207,由于系统进程未指示输入法应用调整的输入面板的宽度,输入面板的宽度保持为a1。
若位于第一分屏的界面3未覆盖挖孔区,则第一分屏的界面3的显示信息与分屏前的界面3的显示信息不同,则系统进程获取内屏的尺寸信息以及预设遮罩的显示信息,确定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即第三界面的宽度变为b1=a1-e1,a1为内屏的宽度,e1为预设遮罩的宽度。确定第三界面的在第一方向的坐标为e1,并将更新宽度和第三界面的起始坐标作为更新信息传输至输入法应用。
该输入法应用调整输入面板的尺寸信息的过程与上述描述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输入面板如图10的10b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任意内容,以及同一实施例的任意内容,均可以自由组合。对上述内容的任意组合均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27)

1.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摄像头,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第一应用为顶层应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显示界面;
响应于用户的启用关联应用的操作,检测所述第一显示界面是否覆盖挖孔区,所述挖孔区包括所述显示屏中摄像头所在的区域,所述关联应用与顶层应用关联;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显示界面覆盖所述挖孔区时,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尺寸匹配;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第二应用为顶层应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显示界面;
响应于用户的启用关联应用的操作,检测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是否覆盖所述挖孔区;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不覆盖所述挖孔区时,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关联应用的第四界面,所述第四界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尺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显示屏显示的界面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切换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时,所述关联应用将所述第三界面的尺寸更新为与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匹配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显示屏显示的界面从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变化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时,所述关联应用将所述第四界面的尺寸更新为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匹配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界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宽度相同时,则确定所述第三界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尺寸匹配;
当所述第四界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宽度相同时,则确定所述第四界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尺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显示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获取当前显示的顶层应用的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所述显示信息用于指示界面是否覆盖所述显示屏的挖孔区,其中,所述挖孔区包括所述显示屏中摄像头所在的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确定所述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所述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界面待更新的坐标;
根据所述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指示所述关联应用调整所述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以使所述第三界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一界面的尺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确定所述关联的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屏在变化前显示的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
检测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是否与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匹配;
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与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则确定执行指示所述关联应用调整所述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界面中的预设遮罩是否可见且所述预设遮罩的面积大于0,所述预设遮罩用于遮挡所述挖孔区;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界面的预设遮罩可见且所述预设遮罩的面积大于0,则配置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为指示所述第一界面未覆盖所述挖孔区;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界面的预设遮罩不可见,则配置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为指示所述第一界面覆盖所述挖孔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是否与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匹配,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界面覆盖所述挖孔区且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界面未覆盖所述挖孔区,或者,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界面未覆盖所述挖孔区且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界面覆盖所述挖孔区,则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与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不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检测到所述显示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切换,则确定检测到显示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至横屏状态,则确定检测到显示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包括:
获取横屏状态下的顶层应用中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
配置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为指示显示界面未覆盖挖孔区或为空。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检测到所述显示屏显示的界面旋转180度,则确定检测到显示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指示所述关联应用调整所述第三界面的尺寸信息,以使所述第三界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一界面的尺寸匹配,包括:
采用通知方式将所述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发送至所述关联应用,由所述关联应用根据所述更新信息调整所述第三界面的宽度及坐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界面的宽度的更新宽度,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关联应用获取所述更新宽度;
比较所述更新宽度是否与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相同;
若检测到所述更新宽度与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相同,则判断所述第三界面是否被所述显示屏显示;
若确定所述显示屏未显示所述第三界面,则将存储的第三界面的宽度更新为所述更新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启用所述关联应用的操作,所述关联应用执行根据所述更新信息调整所述第三界面的宽度及坐标的操作,并显示所述第三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三界面,则所述关联应用将所述第三界面的宽度调整为所述更新宽度,并重新显示调整后的所述第三界面。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检测到分屏指令,则确定检测到显示屏显示的界面发生变化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
17.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包括:
获取第一分屏中的顶层应用中显示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所述第一分屏中包括挖孔区;
获取分屏前的界面的显示信息作为第二界面的显示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应用为输入法应用,所述显示屏为折叠屏。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确定所述关联应用的第三界面的尺寸的更新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覆盖所述挖孔区,则获取所述显示屏的尺寸信息,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尺寸信确定所述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界面的显示信息指示第一界面未覆盖所述挖孔区,则获取所述显示屏的尺寸信息和所述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根据所述预设遮罩的尺寸信息和所述显示屏的尺寸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界面的更新信息。
20.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摄像头,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显示界面,所述第一显示界面覆盖挖孔区,所述挖孔区包括所述显示屏中摄像头所在的区域;
响应于用户的启用输入法应用的操作,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输入法应用的第三显示界面,所述第三显示界面的宽度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
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二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不覆盖所述挖孔区;
响应于用户的启用所述输入法应用的操作,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输入法应用的第四显示界面,所述第四显示界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宽度相等。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显示界面之后,检测所述第一显示界面是否覆盖挖孔区;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显示界面覆盖所述挖孔区的情况下,响应于用户的启用输入法应用的操作,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输入法应用的第三显示界面;
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显示界面之后,检测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是否覆盖挖孔区;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不覆盖所述挖孔区的情况下,响应于用户的启用所述输入法应用的操作,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输入法应用的第四显示界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时,所述第一应用为顶层应用;
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时,所述第二应用为顶层应用。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被分为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所述第一分屏包括所述挖孔区,所述第二分屏不包括所述挖孔区;
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输入法应用的第三显示界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显示界面时,获取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宽度作为所述输入法应用的第三显示界面的宽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输入法应用的第三显示界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显示屏全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三显示界面时,获取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宽度作为所述输入法应用的第三显示界面的宽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折叠屏。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20-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20-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
CN202211619485.3A 2022-08-09 2022-08-09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5909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9485.3A CN117590982A (zh) 2022-08-09 2022-08-09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9485.3A CN117590982A (zh) 2022-08-09 2022-08-09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210947045.4A CN115016709B (zh) 2022-08-09 2022-08-09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7045.4A Division CN115016709B (zh) 2022-08-09 2022-08-09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0982A true CN117590982A (zh) 2024-02-23

Family

ID=830662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7045.4A Active CN115016709B (zh) 2022-08-09 2022-08-09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211619485.3A Pending CN117590982A (zh) 2022-08-09 2022-08-09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7045.4A Active CN115016709B (zh) 2022-08-09 2022-08-09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01670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7130A (zh) * 2019-06-05 2021-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幕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599273B (zh) * 2020-05-21 2022-06-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99887B (zh) * 2020-08-21 2021-12-17 完美世界(重庆)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界面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75535B (zh) * 2020-12-24 2023-08-01 咪咕互动娱乐有限公司 显示界面调整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53330B (zh) * 2021-12-09 2023-09-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14168031B (zh) * 2022-02-11 2023-03-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挖孔屏的显示优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37451B (zh) * 2022-05-06 2023-06-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应用切换时的显示优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6709B (zh) 2022-12-09
CN115016709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28681B1 (en) Unified and smart notifications and quick settings system
CN109862267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526494B (zh) 键盘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71274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isplay thereof
CN107357540B (zh) 一种显示方向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7762200A (zh) 用于控制显示器、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11597008A (zh) 弹窗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0042728A1 (zh) 显示屏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65758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63260B (zh) 一种摄像头启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596990B (zh) 一种图片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901976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EP3962049A1 (en) Content input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20206735A1 (en) Display Method for Side Area of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157357A (zh) 一种页面显示的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6368464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25474A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20413787A1 (en) Screenshot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638842B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08578A (zh) 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15016709B (zh)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84677B (zh) 一种图像拼合方法及终端
CN110750200A (zh) 一种截屏图片的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158833B (zh) 操作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221735B (zh) 图标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