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8866B -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8866B
CN117588866B CN202311607932.8A CN202311607932A CN117588866B CN 117588866 B CN117588866 B CN 117588866B CN 202311607932 A CN202311607932 A CN 202311607932A CN 117588866 B CN117588866 B CN 1175888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port
way valve
loop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079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88866A (zh
Inventor
邵高峰
周积芳
廖庆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husus Cold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husus Cold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husus Cold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husus Cold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079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88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88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8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88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8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7Condense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 F25B6/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6Temperatures of fresh outdoor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为了降低功耗,提高其运行寿命,将主要的运转布置在了自然冷凝回路。通过升级后的自然冷凝回路,能够提供做够的低温业态二氧化碳,能够用于预冷补偿以及存储多余的低温二氧化碳,向冷藏库内的二氧化碳蒸发器供冷。利用回路三通阀和补偿三通阀进行回来补偿的控制方式,以此能够实现对系统的低温消耗补偿。不再仅仅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室外的温度,并根据室外的温度控制三通阀的切换,而是结合室内外温度的温差值δT,基于自然冷凝回路进行低温冷源补偿,避免过度运行制冷介质冷凝回路的“冷凝蒸发换热器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造成较大的系统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发明公开号为CN111189247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亚临界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结合附图1所示,可知该二氧化碳亚临界制冷系统(以下简称制冷系统)包含二氧化碳制冷模块、制冷介质冷凝回路和自然冷凝回路:
1、二氧化碳制冷模块
具体包括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二氧化碳储液器4、二氧化碳节流阀5和二氧化碳蒸发器6;
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的出口连通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入口为二氧化碳制冷模块的回液端;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出口通过二氧化碳节流阀5连通二氧化碳蒸发器6的入口,二氧化碳蒸发器6的出口连通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的入口。
上述的二氧化碳制冷模块的运行流程如下所述,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中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经过二氧化碳冷凝模块进行冷凝,压力和温度降低冷凝成液态回流到二氧化碳储液器4中。然后从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出口流出,通过二氧化碳节流阀5进一步节流降压,变为低温低压态,然后进入二氧化碳蒸发器6中,在二氧化碳蒸发器6中吸收热量,降低室内环境的温度,实现制冷。但二氧化碳自身会升温蒸发变为二氧化碳蒸气,然后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中进行压缩,并重复上述循环。
其中,二氧化碳储液器4通过一供液管与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相连通,在供液管上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流向朝向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二氧化碳储液器4可通过供液管直接向二氧化碳冷凝模块供液进行冷凝,可保证二氧化碳的充分冷凝,进而保证二氧化碳在运行过程中处于亚临界状态,使制冷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单向阀可防止二氧化碳发生逆流。
2、制冷介质冷凝回路
制冷介质冷凝回路具体包括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制冷介质冷凝器8、制冷介质储液器9、制冷介质节流阀10和冷凝蒸发换热器11;冷凝蒸发换热器11包括相互换热的二氧化碳通道和制冷介质通道;二氧化碳通道一端连通三通阀2的第三端口,另一端连通二氧化碳制冷模块的回液端;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制冷介质冷凝器8、制冷介质储液器9、制冷介质节流阀10和制冷介质通道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制冷介质流动循环。
当三通阀2的第三端口开启时,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输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通过三通阀2进入冷凝蒸发换热器11的二氧化碳通道中。另一方面,在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的作用下,低温的制冷介质会在制冷介质通道中流动。二氧化碳气体和制冷介质在冷凝蒸发换热器11中进行换热,二氧化碳气体散热降温,冷凝成液态的二氧化碳,液态的二氧化碳会回流到二氧化碳制冷模块的回液端。而制冷介质在与二氧化碳换热后,会吸热蒸发,变为制冷介质蒸气,制冷介质蒸气在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中压缩,然后在制冷介质冷凝器8中冷凝成液态的制冷介质,并回流到制冷介质储液器9中。制冷介质冷凝器8具体可选用风冷冷凝器,制冷介质冷凝时散出的热量可通过气流送出室外。液态的制冷介质从制冷介质储液器9中流出,经过制冷介质节流阀10的节流降压作用,变为低温低压态,重新进入制冷介质通道中进行换热,循环流动。
当室外温度高于预设的阈值温度时,二氧化碳制冷模块与制冷介质冷凝回路相连通,二氧化碳在制冷介质冷凝回路中通过制冷介质冷凝;
当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温度时,二氧化碳制冷模块与自然冷凝回路相连通,二氧化碳在自然冷凝回路中通过外界自然冷源冷凝。
在室外还设置了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室外的温度,并根据室外的温度控制三通阀2的切换。因为如果室外的温度未达到二氧化碳冷凝所需的温度就使二氧化碳进入自然冷凝回路进行冷凝的话,就会使二氧化碳的冷凝不够充分,使二氧化碳有可能脱离亚临界状态,这不利于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而如果在室外温度已经达到了二氧化碳冷凝所需的温度时,仍然使二氧化碳进入制冷介质冷凝回路进行冷凝的话,就会造成制冷介质冷凝回路的不必要运行,造成浪费。所以室外温度是控制三通阀2切换的关键参数,通过在室外设置温度传感器,就可以实时准确的掌握室外的温度,以便操作者根据室外温度控制三通阀2进行切换。
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将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三通阀2的信号输入端。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室外的温度,并将感应结果转化为可被控制器所识别的电信号,发送到控制器处。控制器内预设有一阈值温度,该阈值温度在控制器中也以电信号的方式表示。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室外的温度,并转化为电信号发送到控制器处,控制器接收该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与阈值温度所对应的电信号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室外温度是否到达阈值温度。当室外温度高于阈值温度时,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持续导通,而第二端口关闭。当室外温度到达阈值温度时,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关闭,第二端口开启。另外,该控制器也可与制冷介质冷凝回路中的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电连接,以根据室外温度控制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的启停。比如,当第三端口关闭时,同步控制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停止运行。当第三端口开启时,同步控制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开始运行。
3、自然冷凝回路
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温度时,控制器控制三通阀2自动切换,第二端口打开,第三端口关闭,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停止运行。二氧化碳经过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经过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进入自然冷凝回路的二氧化碳冷凝器3中。在二氧化碳冷凝器3中与外界自然冷源进行换热,散热降温后冷凝成为液态二氧化碳,回流到二氧化碳储液器4中。然后从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出口流出,经过二氧化碳节流阀5中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态。然后流入到位于冷藏库内的二氧化碳蒸发器6中,与冷藏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使空气降温形成冷气,并在轴流风机的鼓送下均匀的流动到冷藏库内的各个位置,降低冷藏库内的温度,实现制冷。而二氧化碳在与空气换热后,自身吸热蒸发变为二氧化碳蒸气,二氧化碳蒸气回流到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中,由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进行压缩,并重复上述循环。在此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始终处于亚临界状态。
上述专利在实际应用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首先,理论上由二氧化碳制冷模块吸收的热量,与制冷介质冷凝回路放出的热量应当保持平衡。虽然能够为“二氧化碳制冷模块”提供的高温高压气体提供“预冷”效果,使其二氧化碳在运行过程中处于亚临界状态,但是在进行冷凝的过程中,部分液态二氧化碳会从二氧化碳储液器4通过供液管直接向二氧化碳冷凝模块供液,会导致制冷介质冷凝回路需要持续进行低功工作,补偿因“预冷”而导致的制冷损失,这样会增加制冷介质冷凝回路因“预冷”而增加其“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的系统功耗,降低其使用寿命。而自然冷凝回路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大。
其次,虽然在室外还设置了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室外的温度,并根据室外的温度控制三通阀2的切换:当室外温度高于预设的阈值温度时,二氧化碳制冷模块与制冷介质冷凝回路相连通,二氧化碳在制冷介质冷凝回路中通过制冷介质冷凝;当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温度时,二氧化碳制冷模块与自然冷凝回路相连通,二氧化碳在自然冷凝回路中通过外界自然冷源冷凝。但是缺乏与室内温度的动态平衡计算,并进一步地利用自然冷凝回路进行动态补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系统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一方面,提出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制冷模块、制冷介质冷凝回路和自然冷凝回路,其中:
所述二氧化碳制冷模块包含二氧化碳储液器4、压力表S和单向阀12,所述压力表S设于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上,用于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并向控制器反馈;所述单向阀12连接在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回路端与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之间,按照所述控制器设定的控制量进行控制工作,通过供液管直接向二氧化碳冷凝模块供液;
所述自然冷凝回路由空气压缩机13、第一单向阀14和二氧化碳冷凝器3,外界自然冷源进行二氧化碳补偿,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13压缩后,由所述第一单向阀14输送至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3,经过散热降温后冷凝成为液态二氧化碳;
回路三通阀16,其第六端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3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端口接入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第五端口与所述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连接;
补偿三通阀17,设于所述回路三通阀16和二氧化碳制冷模块之间,按照所述控制器设定的预冷控制条件进行控制工作,向二氧化碳冷凝模块补偿供液;
所述压力表S、单向阀12、空气压缩机13、第一单向阀14、二氧化碳冷凝器3和回路三通阀16,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还包括:
安全阀15,设置在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和所述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之间;
所述安全阀15为单向阀:
在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关闭之时,同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安全阀15关闭;
在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打开之时,同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安全阀15打开。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还包括:
设于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度T1并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室内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补偿三通阀17的第九端口与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四端口连接、第八端口接入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第七端口接入所述二氧化碳制冷模块的二氧化碳节流阀5;
所述补偿三通阀17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出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控制方式,控制器按照设定的控制量进行控制工作,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压力表S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判断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是否存在供气不足:
若供气不足,则控制所述单向阀12关闭,同时控制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六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并持续通过所述压力表S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是否复位至预设气压值:
若复位,则控制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第四端口和所述单向阀12打开;反之放弃;
若供气充足,则控制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第四端口和所述单向阀12打开。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控制器按照设定的预冷控制条件进行控制工作,包括:
同时接收到由设于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反馈的室内温度T1,以及由设于室外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反馈的室外温度T2,并基于所述室内温度T1和所述室外温度T2计算室内外的温差值绝对值δT,并设定所述预冷控制条件,对室内温度进行补偿;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预冷控制条件,包括:
当所述温差值δT满足:
δT≤5~15℃,
通过所述控制器:
控制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
控制所述补偿三通阀17的第九端口和第七端口打开,第八端口关闭;
当所述温差值δT满足:
δT>5~15℃,
通过所述控制器:
控制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第六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
控制所述补偿三通阀17的第九端口和第八端口打开,第七端口关闭。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出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所述的控制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为了降低功耗,提高其运行寿命,将主要的运转布置在了自然冷凝回路。自然冷凝回路由空气压缩机13、第一单向阀14和二氧化碳冷凝器3,外界自然冷源进行二氧化碳补偿。通过升级后的自然冷凝回路,能够提供做够的低温业态二氧化碳,能够用于预冷补偿以及存储多余的低温二氧化碳,向冷藏库内的二氧化碳蒸发器6供冷。利用回路三通阀16和补偿三通阀17进行回来补偿的控制方式,以此能够实现对系统的低温消耗补偿。
相对于“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的系统功耗,在原有技术基础上,本方案所采用的自然冷凝回路的空气压缩机13和第一单向阀14,其能够持续工作,成本低且设备结构简单,故障率远低于“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即使出现故障维修,其维修和更换时间较比“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更快,且维修成本更低。因此,能够增加“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的启动和运转消耗。
本申请不再仅仅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室外的温度,并根据室外的温度控制三通阀2的切换,而是结合室内外温度的温差值δT,基于自然冷凝回路进行低温冷源补偿,避免过度运行制冷介质冷凝回路的“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造成较大的系统功耗。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为本发明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基础组成示意图;
图2示出为本发明通过控制量控制二氧化碳储液器4通过供液管直接向二氧化碳冷凝模块供液的应用控制示意图;
图3示出为本发明通过自然冷凝回路主动补偿制冷的应用控制示意图;
图4示出为本发明使用室内外温差进行动态补偿的应用示意图;
图5示出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二氧化碳制冷模块、制冷介质冷凝回路和自然冷凝回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结合背景技术中的公开文件进行理解,本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为基于上述专利作出的控制升级方案。
本实施例中,各个设施之间的连接,具体请结合附图进行查看和理解,本实施例不再赘述。控制器按照本方案的控制程序,对各个电子设备进行逻辑控制,可以由上位机编号控制程序后,通过网关下发至控制器,进行参数输出控制。
如图2-4所示,本申请一方面,提出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制冷模块、制冷介质冷凝回路和自然冷凝回路,其中:
所述二氧化碳制冷模块包含二氧化碳储液器4、压力表S和单向阀12,所述压力表S设于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上,用于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并向控制器反馈;所述单向阀12连接在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回路端与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之间,按照所述控制器设定的控制量进行控制工作,通过供液管直接向二氧化碳冷凝模块供液;
所述自然冷凝回路由空气压缩机13、第一单向阀14和二氧化碳冷凝器3,外界自然冷源进行二氧化碳补偿,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13压缩后,由所述第一单向阀14输送至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3,经过散热降温后冷凝成为液态二氧化碳;
回路三通阀16,其第六端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3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端口接入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第五端口与所述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连接;
补偿三通阀17,设于所述回路三通阀16和二氧化碳制冷模块之间,按照所述控制器设定的预冷控制条件进行控制工作,向二氧化碳冷凝模块补偿供液;
所述压力表S、单向阀12、空气压缩机13、第一单向阀14、二氧化碳冷凝器3和回路三通阀16,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二氧化碳储液器4持续向制冷介质冷凝回路供冷,对二氧化碳制冷模块接入制冷介质冷凝回路的气体进行预冷,势必会持续消耗二氧化碳储液器4内部的液态低温二氧化碳,降低其对二氧化碳制冷模块中的位于冷藏库内的二氧化碳蒸发器6的供冷。
因此,当控制器,通过所述压力表S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判断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是否存在供气不足:
若供气不足,则控制所述单向阀12关闭,同时控制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六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并持续通过所述压力表S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是否复位至预设气压值:
若复位,则控制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第四端口和所述单向阀12打开;反之放弃;
若供气充足,则控制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第四端口和所述单向阀12打开。
比如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低于0.7Mpa,则执行上述程序。
为了降低因系统原有“预冷”而增加其“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的系统功耗,本方案为了降低功耗,提高其运行寿命,将主要的运转布置在了自然冷凝回路。
如图3所示,自然冷凝回路由空气压缩机13、第一单向阀14和二氧化碳冷凝器3,外界自然冷源进行二氧化碳补偿。通过升级后的自然冷凝回路,能够提供做够的低温业态二氧化碳,能够用于预冷补偿以及存储多余的低温二氧化碳,向冷藏库内的二氧化碳蒸发器6供冷。详见实施例2中,利用回路三通阀16和补偿三通阀17进行回来补偿的控制方式,以此能够实现对系统的低温消耗补偿。
相对于“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的系统功耗,在原有技术基础上,本方案所采用的自然冷凝回路的空气压缩机13和第一单向阀14,其能够持续工作,成本低且设备结构简单,故障率远低于“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即使出现故障维修,其维修和更换时间较比“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更快,且维修成本更低。因此,能够增加“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的启动和运转消耗。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还包括:
安全阀15,设置在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和所述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之间;
所述安全阀15为单向阀:
在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关闭之时,同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安全阀15关闭;
在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打开之时,同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安全阀15打开。
单向阀,提供安全传输。具体结合本方案的控制进行理解。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还包括:
设于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度T1并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室内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补偿三通阀17的第九端口与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四端口连接、第八端口接入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第七端口接入所述二氧化碳制冷模块的二氧化碳节流阀5;
所述补偿三通阀17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室内外的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请结合实施例2的控制方式进行理解。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控制的实施例的流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控制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本申请另一方面,提出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控制方式,控制器按照设定的控制量进行控制工作,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压力表S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判断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是否存在供气不足:
若供气不足,则控制所述单向阀12关闭,同时控制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六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并持续通过所述压力表S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是否复位至预设气压值:
若复位,则控制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第四端口和所述单向阀12打开;反之放弃;
若供气充足,则控制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第四端口和所述单向阀12打开。
通过供气监测并进行补偿,时常保持二氧化碳储液器4具备足够的冷源向冷藏库内的二氧化碳蒸发器6供冷,且基本采用自然冷源进行提供。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控制器按照设定的预冷控制条件进行控制工作,包括:
同时接收到由设于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反馈的室内温度T1,以及由设于室外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反馈的室外温度T2,并基于所述室内温度T1和所述室外温度T2计算室内外的温差值绝对值δT,并设定所述预冷控制条件,对室内温度进行补偿;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预冷控制条件,包括:
当所述温差值δT满足:
δT≤5~15℃,
通过所述控制器:
控制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
控制所述补偿三通阀17的第九端口和第七端口打开,第八端口关闭;
当所述温差值δT满足:
δT>5~15℃,
通过所述控制器:
控制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第六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
控制所述补偿三通阀17的第九端口和第八端口打开,第七端口关闭。
本方案,根据室内外的温差值,由三通阀进行组合监控值,由自然冷凝回路向系统提供补偿冷源,能够按照室内外温度的温差值δT,进行动态的补偿控制,由控制器按照温差值δT的满足条件,实现对冷藏库内的二氧化碳蒸发器6做相应的冷源补偿,不再仅仅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室外的温度,并根据室外的温度控制三通阀2的切换,而是结合室内外温度的温差值δT,基于自然冷凝回路进行低温冷源补偿,避免过度运行制冷介质冷凝回路的“冷凝蒸发换热器11和制冷介质压缩机组7”,造成较大的系统功耗。
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系统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系统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系统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系统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系统中由计算系统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实施例3
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出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所述的控制方式。
本公开实施例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前面所述的控制方式。
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处理器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时,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还可以包括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其中,处理器、存储器、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不进行具体限定。
存储器作为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和各种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方式所对应的程序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或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及数据处理。
输入系统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信号。其中,信号可以为产生与设备/终端/服务器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出系统可以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控制方式,基于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进行实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制冷模块、制冷介质冷凝回路和自然冷凝回路,其中:
所述二氧化碳制冷模块包含二氧化碳储液器(4)、压力表S和单向阀(12),所述压力表S设于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上,用于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并向控制器反馈;所述单向阀(12)连接在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回路端与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之间,按照所述控制器设定的控制量进行控制工作,通过供液管直接向二氧化碳冷凝模块供液;
所述自然冷凝回路由空气压缩机(13)、第一单向阀(14)和二氧化碳冷凝器(3),外界自然冷源进行二氧化碳补偿,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13)压缩后,由所述第一单向阀(14)输送至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3),经过散热降温后冷凝成为液态二氧化碳;
回路三通阀(16),其第六端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3)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端口接入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第五端口与所述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连接;
补偿三通阀(17),设于所述回路三通阀(16)和二氧化碳制冷模块之间,按照所述控制器设定的预冷控制条件进行控制工作,向二氧化碳冷凝模块补偿供液;所述补偿三通阀(17)的第九端口与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四端口连接、第八端口接入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第七端口接入所述二氧化碳制冷模块的二氧化碳节流阀(5);
所述补偿三通阀(17)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压力表S、单向阀(12)、空气压缩机(13)、第一单向阀(14)、二氧化碳冷凝器(3)和回路三通阀(16),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设于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度T1并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室内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控制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按照设定的控制量进行控制工作,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压力表S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判断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是否存在供气不足:
若供气不足,则控制所述单向阀(12)关闭,同时控制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六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并持续通过所述压力表S监测所述二氧化碳储液器(4)的气压,是否复位至预设气压值:
若复位,则控制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第四端口和所述单向阀(12)打开;反之放弃;
若供气充足,则控制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第四端口和所述单向阀(12)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按照设定的预冷控制条件进行控制工作,包括:
同时接收到由设于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反馈的室内温度T1,以及由设于室外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反馈的室外温度T2,并基于所述室内温度T1和所述室外温度T2计算室内外的温差值绝对值δT,并设定所述预冷控制条件,对室内温度进行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控制条件,包括:
当所述温差值绝对值δT满足:
δT≤5~15℃,
通过所述控制器:
控制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关闭,第六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
控制所述补偿三通阀(17)的第九端口和第七端口打开,第八端口关闭;
当所述温差值绝对值δT满足:
δT>5~15℃,
通过所述控制器:
控制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第六端口和第四端口打开;
控制所述补偿三通阀(17)的第九端口和第八端口打开,第七端口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全阀(15),设置在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和所述三通阀(2)的第一端口之间;
所述安全阀(15)为单向阀:
在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关闭之时,同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安全阀(15)关闭;
在所述回路三通阀(16)的第五端口打开之时,同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安全阀(15)打开。
5.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式。
CN202311607932.8A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Active CN117588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7932.8A CN117588866B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7932.8A CN117588866B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8866A CN117588866A (zh) 2024-02-23
CN117588866B true CN117588866B (zh) 2024-05-28

Family

ID=8991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7932.8A Active CN117588866B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88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7693A (ja) * 1992-10-28 1994-05-20 Hitachi Ltd 年間冷房冷凍サイクルの起動時運転制御方法
JPH07110178A (ja) * 1993-10-13 1995-04-25 Mitsuhiro Kanao うず流凝縮装置
CN207163034U (zh) * 2017-09-08 2018-03-30 浙江康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液器
CN111189247A (zh) * 2020-01-07 2020-05-22 浙江英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亚临界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096660U (zh) * 2022-08-31 2022-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和空调设备
CN219264635U (zh) * 2023-01-03 2023-06-27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储液器及制冷循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7693A (ja) * 1992-10-28 1994-05-20 Hitachi Ltd 年間冷房冷凍サイクルの起動時運転制御方法
JPH07110178A (ja) * 1993-10-13 1995-04-25 Mitsuhiro Kanao うず流凝縮装置
CN207163034U (zh) * 2017-09-08 2018-03-30 浙江康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液器
CN111189247A (zh) * 2020-01-07 2020-05-22 浙江英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亚临界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096660U (zh) * 2022-08-31 2022-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和空调设备
CN219264635U (zh) * 2023-01-03 2023-06-27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储液器及制冷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8866A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62096C2 (ru) Удаление мгновенно выделяющегося газа из сборника в системе охлаждения
US95682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US20080196420A1 (en) Flashgas Removal From a Receiver in a Refrigeration Circuit
WO2003084300A1 (en) Cooling device
CN108224631B (zh) 一种数据中心应急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55279B (zh) 一种空调系统、制冷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309231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20220003462A1 (en) Dual helium compressors
US6807817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ompressors of air conditioner
CN104006445A (zh) 多联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40137A (zh)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和制冷方法
KR20120055842A (ko) 폐열원 히트펌프 급탕 시스템
CN108050719A (zh) 一种基于温差计算制冷剂泵能力的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2834A (zh) 空调系统
KR101145978B1 (ko) 폐열원 히트펌프 공조 시스템
JP2018096560A (ja) 熱伝達ユニットおよび二元温水生成装置
CN117588866B (zh)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KR101964946B1 (ko) 외기온도 보상형 고효율 냉각시스템
KR20220115839A (ko) 전력 소비량을 감소시키는 전기 절감형 공조기
CN102141321A (zh) 温控处理系统和方法
KR101702008B1 (ko) 복합공조 방식의 통신장비용 냉방장치
CN108489131A (zh) 被动式热管自然冷多联型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98872B (zh) 一种机房空调、机房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21611616U (zh) 一种氟泵与压缩机制冷复合系统
CN219367844U (zh) 一种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