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4711A - 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4711A
CN117584711A CN202311553544.6A CN202311553544A CN117584711A CN 117584711 A CN117584711 A CN 117584711A CN 202311553544 A CN202311553544 A CN 202311553544A CN 117584711 A CN117584711 A CN 117584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layer
composite film
index layer
lid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535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于帅
路丽睿
翟雄飞
张志华
李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da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da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da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da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535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847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84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47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载具包括设置在载具舱内的激光雷达。复合膜包括:柔性基材层、用于附接到载具的玻璃表面的附接层、和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层的减反射复合层。该多个层包括:与柔性基材层接触的过渡层;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第一低折射率层并且与第一低折射率层接触,以在激光雷达的激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时减少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所在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激光的反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对工作波长的激光透明,并且在环境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进入舱内时,减少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的热辐射。

Description

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逐渐成熟。自动驾驶系统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和高效的计算以及时反馈有效的路况信息。激光雷达作为一种高精度的距离传感器,是以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光探测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标发射探测激光束,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目标回波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从而对飞机、车辆、周围建筑物等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
通常,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被安装在车辆的车顶或进气格栅处。其中,车顶位置较高,因此视野好,但是激光雷达在车顶的安装会影响到汽车的外观设计和汽车的美观程度。而进气格栅处位置较低,导致激光雷达的视野收限。上述的激光雷达的安装方式均将雷达的视窗安装在自动驾驶车辆的舱外,激光雷达视窗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车舱外部的环境较为苛刻,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对雷达视窗的影响,例如:脏污、水汽、冰霜、碎石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雷达的测距性能和准确度,从而影响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在此部分中描述的方法不一定是之前已经设想到或采用的方法。除非另有指明,否则不应假定此部分中描述的任何方法仅因其包括在此部分中就被认为是现有技术。类似地,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此部分中提及的问题不应认为在任何现有技术中已被公认。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载具的复合膜,载具包括设置在载具舱内的激光雷达,复合膜包括:柔性基材层,柔性基材层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附接层,附接层设置在第一表面,用于附接到载具的玻璃表面;和减反射复合层,减反射复合层设置在第二表面,并且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层。该多个层包括:过渡层,过渡层与柔性基材层接触;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高折射率层与第一低折射率层接触,并且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第一低折射率层,以在激光雷达的激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时,减少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所在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激光的反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被配置为对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的激光透明,并且在环境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进入舱内时,减少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的热辐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具,包括:挡风玻璃;根据上述的复合膜,复合膜附接在挡风玻璃表面;和激光雷达,激光雷达设置在载具的舱内,并且包括激光雷达发射器,激光雷达发射器被配置为穿过复合膜向舱外环境发射检测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载具的复合膜减少了激光穿过玻璃时产生的信号能量损失,在激光雷达布置在车舱内的场景中,使得激光雷达能够获得与布置在车舱外相近的测距能力。并且,由于减少了激光的反射,还能够减少或避免激光雷达产生鬼像或虚警,从而提升激光雷达的工作性能。此外,在环境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进入舱内时,还可以在不影响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的前提下减少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的热辐射。由此,复合膜在提升布置于车舱内的激光雷达的测距性能的同时,增强了对外界环境光的隔热能力。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A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布置在车舱内的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的激光发射原理示意图;
图1B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布置在车舱内的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的激光接收原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载具的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载具的复合膜的减反射复合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并且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实验结果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如上所述,在相关技术中,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通常将雷达的视窗安装在自动驾驶车辆的舱外,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对雷达视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存在将激光雷达布置在车舱内部的需求。
图1A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布置在车舱内的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的激光发射原理示意图;并且图1B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布置在车舱内的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的激光接收原理示意图。
图1A示出了车辆主体110、挡风玻璃120以及布置在车舱内的激光雷达130。在激光雷达进行信号发射时,如图1A所示,激光雷达130可以穿过挡风玻璃120向外界(例如目标物体140)发射激光雷达信号。在发射信号光线151从激光雷达130穿过挡风玻璃120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第一反射信号光线161,这降低了照射到目标物体140上的信号强度。
图1B示出了车辆主体110、挡风玻璃120以及布置在车舱内的激光雷达130。在激光雷达进行信号接收时,如图1B所示,目标物体140反射回来的激光雷达信号(即接收信号光线152)穿过挡风玻璃120进入激光雷达130。在接收信号光线152从外界穿过挡风玻璃120进入车舱内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第二反射信号光线162,这降低了照射到激光雷达130上的信号强度。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包括通过检测回波信号来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而回波信号的强弱决定了激光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激光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越远,对自动驾驶越有利。可见,图1A和图1B所示的场景将降低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发射信号光线151和接收信号光线152在穿过挡风玻璃120时会造成约10%~15%的信号能量损失,对远距测量影响很大,使得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下降20m以上。目前乘用车上安装的主激光雷达测距能力通常为200m左右,可见,20m以上的测距能力的下降,对于主雷达来说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此外,被挡风玻璃120反射的激光信号可能再次进入激光雷达130中,从而形成鬼像或虚警,这将严重影响激光雷达的工作性能。
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载具的复合膜,在提升布置于车舱内的激光雷达的测距性能的同时,增强了对外界环境光的隔热能力。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载具的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并且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载具的复合膜的减反射复合层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2和图3,用于载具的复合膜200包括柔性基材层210、附接层220、减反射复合层230。
载具包括设置在载具舱内的激光雷达。在示例中,载具可以是车辆(例如自动驾驶车辆)、飞行器(例如无人机)等。
柔性基材层210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
附接层220设置在第一表面,用于附接到载具的玻璃表面。
减反射复合层230设置在第二表面,并且进一步参考图3,减反射复合层23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层,该多个层包括:过渡层331、第一高折射率层332、第一低折射率层333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其中,过渡层331与柔性基材层210接触,并且第一高折射率层332与第一低折射率层333接触,并且第一高折射率层332的折射率高于第一低折射率层333,以在激光雷达的激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200时,减少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所在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激光的反射。此外,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被配置为对工作波长的激光透明,并且在环境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200进入舱内时,减少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的热辐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率高的介质对光线的偏折作用更强,因此光线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通过层叠配置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第一高折射率层332和第一低折射率层333,在激光雷达的激光穿过复合膜200时,激光可以发生干涉效应。例如,当激光光线经过第一高折射率层332时,会被强烈偏折进入第一低折射率层333,而在第一低折射率层333中,激光光线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法线的方向,由于光的干涉效应,反射光会相互抵消,而透射光则会增强。这种干涉效应使得反射光被削弱,透射光被增强。因此,在激光雷达的激光穿过复合膜200时,可以减少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所在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激光的反射。由此,减少了激光穿过玻璃时产生的信号能量损失(例如将信号能量损失降低至3%~5%),在激光雷达布置在车舱内的场景中,使得激光雷达能够获得与布置在车舱外相近的测距能力。并且,由于减少了激光的反射,还能够减少或避免激光雷达产生鬼像或虚警,从而提升激光雷达的工作性能。
此外,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是一种半导体光电材料,基于其导电性和光学性能,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有效地吸收和散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例如太阳光),从而在环境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200进入舱内时,可以减少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的热辐射。不同于相关技术所采用的金属隔热膜(例如含有镍或银的金属隔热膜,这种金属隔热膜会吸收激光雷达的信号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对工作波长的激光透明,换言之,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非常少地吸收工作波长的激光信号,因此不会导致激光雷达的信号衰减,从而不影响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
由此,复合膜200在提升布置于车舱内的激光雷达的测距性能的同时,增强了对外界环境光的隔热能力。
在示例中,用于载具的复合膜200可以附接到车辆挡风玻璃的外表面。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对用于载具的复合膜200造成侵蚀,可以将用于载具的复合膜200附接到车辆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例如,用于载具的复合膜200的附接层220可以直接粘附在车辆挡风玻璃的内表面。通过设置附接层220,复合膜200整体可以较为均匀地附接到玻璃表面,从而使得复合膜200与玻璃表面的缝隙较为均匀,减少不均匀的缝隙对激光信号的不均匀折射作用。
在示例中,附接层220可以为粘接层。
在示例中,附接层220可以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或包括环氧树脂材料。
在示例中,附接层220的折射率可以在1.44至1.55之间。
在示例中,附接层220的厚度可以小于0.1mm,通过设置厚度较薄的附接层220,能够减少激光在不同界面之间的折射所引起的界面问题。
在示例中,柔性基材层210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制成,或包括PET材料。柔性基材层210还可以由甲基丙烯酸乙酯(PMMA)材料制成,或包括PMMA材料。柔性基材层210还可以由聚碳酸酯(PC)材料制成,或包括PC材料。
在示例中,柔性基材层210的折射率可以与车辆挡风玻璃的折射率接近。在示例中,柔性基材层210的折射率可以在1.47至1.48之间。
在示例中,柔性基材层210的厚度可以小于0.5mm。
在示例中,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包括铟氧化物、锡氧化物或锌氧化物。
在示例中,附接层220和减反射复合层230中的一个或多个层可以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生成,下文将对此进行进一步描述。
根据一些实施例,复合膜200可以被配置为在附接到玻璃表面时能够适形于玻璃表面。这使得复合膜200能够进一步贴合玻璃表面,从而进一步减少复合膜200与玻璃表面的缝隙。这在将复合膜200应用于异形玻璃时效果更加明显。在示例中,可以通过提升柔性基材层210的柔性以及提升附接层220的粘接性来使得复合膜200能够更好地适形于玻璃表面。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波长范围可以在700nm与2700nm之间。换言之,在环境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200进入舱内时,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减少波长在700nm至2700nm之间的环境光的热辐射。
根据一些实施例,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可以是1550nm,并且第二波长范围可以在700nm与1200nm之间。例如,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允许波长为1550nm的激光信号穿过,或者允许波长范围在1550nm左右的激光信号穿过,但是可以减少波长在700nm与1200nm之间的环境光穿过。
根据一些实施例,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可以是905nm,并且第二波长范围可以在1300nm与2700nm之间。例如,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允许波长为905nm的激光信号穿过,或者允许波长范围在905nm左右的激光信号穿过,但是可以减少波长在1300nm与2700nm之间的环境光穿过。
根据一些实施例,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附着在过渡层331上,并且第一高折射率层332可以附着在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上。换言之,复合膜2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包括:附接层220、柔性基材层210、过渡层331、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第一高折射率层332、第一低折射率层333自下而上依次层叠布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进一步参考图3,减反射复合层230的多个层还可以包括彼此接触的第二高折射率层335和第二低折射率层336,第二高折射率层335的折射率高于第二低折射率层336,并且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设置在第一低折射率层333与第二高折射率层335之间,并且第一高折射率层332附着在过渡层331上。换言之,复合膜2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包括:附接层220、柔性基材层210、过渡层331、第一高折射率层332、第一低折射率层333、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第二高折射率层335、第二低折射率层336自下而上依次层叠布置。
通过设置更多层叠设置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能够进一步减少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所在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激光的反射。
在示例中,第二高折射率层335的材料可以与第一高折射率层332的材料相同,并且第二低折射率层336的材料可以与第一低折射率层333的材料相同。
此外,复合膜200还可以包括更多个层叠设置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例如,可以在第二低折射率层336之上进一步设置第三高折射率层,然后在第三高折射率层之上进一步设置第三低折射率层。在示例中,第三高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以与第一高折射率层332的材料相同,并且第三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以与第一低折射率层333的材料相同。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高折射率层332可以包括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钽。
在示例中,第一高折射率层332可以由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钽中的两者制成。例如,第一高折射率层332可以由比例为4:6的氧化钛和氧化锆混合而成。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低折射率层333可以包括氧化硅。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高折射率层332的折射率在2.1至2.3的范围内,并且第一低折射率层333的折射率在1.44至1.46的范围内。
根据一些实施例,过渡层331可以包括氧化硅和氧化铝的混合物,以使得过渡层331的材料性能与柔性基材层210的性能接近,易于过渡层331附着在柔性基材层210上。
在示例中,过渡层331可以由比例为7:3的氧化铝和氧化硅混合而成。
根据一些实施例,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包括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透明铟锡氧化物导电层、透明铟锌氧化物导电层。
在示例中,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是透明铟锡氧化物(ITO)导电层。透明铟锡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射率和较低的电阻率、以及较好的耐磨性,并且其化学性能稳定。
在示例中,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是透明铟锌氧化物(IZO)导电层。
在示例中,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34可以包括层叠的铟锡氧化物(ITO)导电层和透明铟锌氧化物(IZO)导电层。
可以采用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透明铟锡氧化物导电层。例如,可以在高真空环境下,通过电子枪发出的高能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电子轰击ITO靶材表面使动能转化为热能,靶材升温,变成熔融状态或者直接蒸发,从而可以在衬底表面沉积成ITO薄膜。例如,可以利用阴极溅射原理进行镀膜。通过氩离子对阴极ITO靶材产生的阴极溅射作用,氩离子对靶材原子溅射后,沉积到衬底表面形成所需ITO膜层。
在示例中,可以采用低电压溅射的方式在过渡层331上生长透明铟锡氧化物(ITO)导电层。在示例中,可以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在第一低折射率层333上生长透明铟锡氧化物(ITO)导电层。
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或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透明铟锌氧化物导电层。
透明铟锡氧化物导电层或透明铟锌氧化物导电层不仅可以在环境光穿过复合膜200进入舱内时减少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的热辐射,还可以实现更加广泛的滤波功能,例如,对于工作波长是1550nm的激光雷达,透明铟锡氧化物导电层或透明铟锌氧化物导电层能够降低800nm至1480nm和1580nm至1700nm之间的透过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外界光对激光雷达的带来的影响,以即提高激光雷达自身的信噪比,从而提升雷达的测远能力,让激光雷达在车舱内应用的条件更充分。此外,透明铟锡氧化物导电层或透明铟锌氧化物导电层对偏振光不敏感,因此对激光雷达光源没有特殊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复合膜200的普适性。
下面将进一步描述应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载具的复合膜200的示例。
在一个示例中,参考表1、表2和图4。
如下表1示出了实施例1、实施例2与对比例1之间的对比。对于工作波长为1550nm的激光雷达,对比例1采用了自下而上的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配置。实施例1采用了自下而上的过渡层、厚度为10nm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IZO)、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配置。实施例2采用了自下而上的过渡层、厚度为30nm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IZO)、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配置。
简洁起见,表1仅示出了减反射复合层的具体配置,而没有示出附接层、柔性基材层的具体配置。应当理解,实施例1、实施例2与对比例1所采用的附接层、柔性基材层的参数可以相同。
表1
结合图4和如下表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与对比例1之间对不同波长的激光透过率的对比结果。其中,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表2示出了实施例1、实施例2与对比例1不同波长的激光的透过率。
表2
由图4可见,对比例1对目标波长(1550nm)的激光有减少反射的作用,但由表2以及图4可见,对其他波长范围的光线、特别是700nm至1200nm范围内的太阳热辐射几乎没有降低作用。实施例1(具有10nm厚度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不仅对目标波长(1550nm)的激光有减少反射的作用,还能够相对降低波长在700nm至1200nm范围内的太阳热辐射的辐射能量。并且实施例2(具有30nm厚度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不仅对目标波长(1550nm)的激光有减少反射的作用,还能够进一步相对降低波长在700nm至1200nm范围内的太阳热辐射的辐射能量。
在一个示例中,参考表3、表4和图5。
如下表3示出了实施例3、实施例4与对比例2之间的对比。对于工作波长为905nm的激光雷达,对比例2采用了自下而上的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配置。实施例3采用了自下而上的过渡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厚度为10nm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ITO)、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配置。实施例4采用了自下而上的过渡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厚度为30nm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ITO)、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配置。
简洁起见,表3仅示出了减反射复合层的具体配置,而没有示出附接层、柔性基材层的具体配置。应当理解,实施例3、实施例4与对比例2所采用的附接层、柔性基材层的参数可以相同。
表3
结合图5和如下表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3、实施例4与对比例2之间对不同波长的激光透过率的对比结果。其中,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实验结果的另一示意图,表4示出了实施例3、实施例4与对比例2不同波长的激光的透过率。
表4
由图5可见,对比例2对目标波长(905nm)的激光有减少反射的作用,但由表4以及图5可见,对其他波长范围的光线的降低作用很少。实施例3(具有10nm厚度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不仅对目标波长(905nm)的激光有减少反射的作用,还能够相对降低波长在1300nm至2700nm范围内的太阳热辐射的辐射能量。并且实施例4(具有30nm厚度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不仅对目标波长(905nm)的激光有减少反射的作用,还能够相对降低波长在1300nm至2700nm范围内的太阳热辐射的辐射能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具。该载具包括:挡风玻璃;根据上述的复合膜200,复合膜200附接在挡风玻璃表面;和激光雷达,激光雷达设置在载具的舱内,并且包括激光雷达发射器,激光雷达发射器被配置为穿过复合膜200向舱外环境发射检测光。
在示例中,载具可以是车辆(例如自动驾驶车辆)、飞行器(例如无人机)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激光雷达还可以包括激光雷达接收器,激光雷达接收器被配置为检测由激光雷达发射器发射并且穿过复合膜返回舱内的检测光。
由此,在激光雷达布置在载具舱内的场景中,使得激光雷达能够获得与布置在舱内相近的测距能力。并且,由于减少了激光的反射,还能够减少或避免激光雷达产生鬼像或虚警,从而提升激光雷达的工作性能。此外,在环境光穿过附接在玻璃表面的复合膜进入舱内时,还可以在不影响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的前提下减少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的热辐射。由此,在提升布置于载具舱内的激光雷达的测距性能的同时,增强了对外界环境光的隔热能力。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尺寸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尺寸,使用这些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并且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说明书提供了能够用于实现本公开的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应当理解的是,这些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完全是示例性的,并且不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想到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以下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方案。
方案1、一种用于载具的复合膜,所述载具包括设置在载具舱内的激光雷达,所述复合膜包括:
柔性基材层,所述柔性基材层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
附接层,所述附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用于附接到所述载具的玻璃表面;和
减反射复合层,所述减反射复合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并且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层,所述多个层包括:
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所述柔性基材层接触;
第一高折射率层;
第一低折射率层;和
透明导电氧化物层。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接触,并且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以在所述激光雷达的激光穿过附接在所述玻璃表面的复合膜时,减少所述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所在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激光的反射。
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被配置为对所述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的激光透明,并且在环境光穿过附接在所述玻璃表面的复合膜进入舱内时,减少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的热辐射。
方案4、根据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附着在所述过渡层上,并且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附着在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上。
方案5、根据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多个层还包括彼此接触的第二高折射率层和第二低折射率层,其中,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并且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与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附着在所述过渡层上。
方案6、根据方案3所述的复合膜,其中,第二波长范围在700nm与2700nm之间。
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为1550nm,并且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在700nm与1200nm之间。
方案8、根据方案6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为905nm,并且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在1300nm与2700nm之间。
方案9、根据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包括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透明铟锡氧化物导电层、透明铟锌氧化物导电层。
方案10、根据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在2.1至2.3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在1.44至1.46的范围内。
方案11、根据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包括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钽。
方案12、根据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包括氧化硅。
方案13、根据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过渡层包括氧化硅和氧化铝的混合物。
方案14、根据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被配置为在附接到所述玻璃表面时能够适形于所述玻璃表面。
方案15、一种载具,包括:
挡风玻璃;
根据方案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所述复合膜附接在所述挡风玻璃表面;和
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设置在所述载具的舱内,并且包括激光雷达发射器,所述激光雷达发射器被配置为穿过所述复合膜向舱外环境发射检测光。
方案16、根据方案15所述的载具,其中,所述激光雷达还包括激光雷达接收器,所述激光雷达接收器被配置为检测由所述激光雷达发射器发射并且穿过所述复合膜返回舱内的检测光。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载具的复合膜,所述载具包括设置在载具舱内的激光雷达,所述复合膜包括:
柔性基材层,所述柔性基材层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
附接层,所述附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用于附接到所述载具的玻璃表面;和
减反射复合层,所述减反射复合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并且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层,所述多个层包括:
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所述柔性基材层接触;
第一高折射率层;
第一低折射率层;和
透明导电氧化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接触,并且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以在所述激光雷达的激光穿过附接在所述玻璃表面的复合膜时,减少所述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所在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激光的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被配置为对所述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的激光透明,并且在环境光穿过附接在所述玻璃表面的复合膜进入舱内时,减少第二波长范围内的环境光的热辐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附着在所述过渡层上,并且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附着在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多个层还包括彼此接触的第二高折射率层和第二低折射率层,其中,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并且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与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附着在所述过渡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膜,其中,第二波长范围在700nm与2700n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为1550nm,并且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在700nm与1200n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为905nm,并且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在1300nm与2700n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包括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透明铟锡氧化物导电层、透明铟锌氧化物导电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在2.1至2.3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在1.44至1.46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包括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钽。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包括氧化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过渡层包括氧化硅和氧化铝的混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被配置为在附接到所述玻璃表面时能够适形于所述玻璃表面。
15.一种载具,包括:
挡风玻璃;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所述复合膜附接在所述挡风玻璃表面;和
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设置在所述载具的舱内,并且包括激光雷达发射器,所述激光雷达发射器被配置为穿过所述复合膜向舱外环境发射检测光。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载具,其中,所述激光雷达还包括激光雷达接收器,所述激光雷达接收器被配置为检测由所述激光雷达发射器发射并且穿过所述复合膜返回舱内的检测光。
CN202311553544.6A 2023-11-21 2023-11-21 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 Pending CN1175847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3544.6A CN117584711A (zh) 2023-11-21 2023-11-21 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3544.6A CN117584711A (zh) 2023-11-21 2023-11-21 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4711A true CN117584711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0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53544.6A Pending CN117584711A (zh) 2023-11-21 2023-11-21 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47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3104B2 (en) Glazing with optical device
US9316463B2 (en) Multimode short wavelength infrared and radio-frequency seeker
US11407676B2 (en) Glass for autonomous car
EP3487823A1 (en) Glass for autonomous car
EA038514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наружения
JP2015071419A (ja) 車両用グレージング、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
EP3355408B1 (en) Stacked body
US20230373195A1 (en) Laminated glazing
US6038065A (en) Infrared-transparent window structure
US20220050181A1 (en) Optical cover for detection device
EA038508B1 (ru) Стекло для автономн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CN117584711A (zh) 用于载具的复合膜以及载具
CN109856613B (zh) 激光雷达罩
JP2023134599A (ja) レーダ装置
CN114755659A (zh) 用于激光雷达的光罩及其制备方法、激光雷达
CN217739473U (zh) 一种车载激光雷达用的平面盖板
CN112114297A (zh) 机动车辆激光雷达保护设备
JP6904392B2 (ja) 近赤外線センサ用カバー
EP4361115A1 (en) Front windshield and automobile
WO2023130214A1 (zh) 挡风玻璃及挡风玻璃总成
JP2008182045A (ja) 電波吸収体及びits/dsrc施設
WO2022205909A1 (zh) 车窗总成及车辆
CN218547128U (zh)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CN116840960A (zh) 一种用于人眼安全激光雷达视窗的车载镀膜窗口片
EA041238B1 (ru) Остекление с оптическ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