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8337A - 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8337A
CN117578337A CN202311336754.XA CN202311336754A CN117578337A CN 117578337 A CN117578337 A CN 117578337A CN 202311336754 A CN202311336754 A CN 202311336754A CN 117578337 A CN117578337 A CN 117578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reducing
locking
steel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67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李涛
史晨茜
张加军
于汶琦
马海辉
韩金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3113367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8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8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8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8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sleeves, e.g. for communication cable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其中,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钢芯分别插设于内管的一端,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铝线缠设在内管的外壁上,第一锁紧机构锁紧时,使得钢芯与内管相对固定,外管套设在内管的外侧,内管与外管间隔布置,铝线设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第二锁紧机构锁紧时,使得铝线与外管相对固定。本发明通过设置内管和第一锁紧机构,以便于将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来连接固定,同时第一锁紧机构的设置,使得不用再用外部压力设备压实内管;又通过设置外管和第二锁紧机构,以便于将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铝线连接固定在一起,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锁紧机构,使得不用再使用外部的压力设备压实外管,进而使得钢芯铝绞线续接的难度大大降低。

Description

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建设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钢芯铝缆,或称钢芯铝绞线,是使用在架空电线上,以拉力强之钢线作为导线之芯,周围绕以铝线供通电的缆线。
外层使用铝线因铝具有良好导电性、重量轻、便宜。内层使用钢线,因其拉力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钢线的导电性较差,但由于集肤效应,电流大部分经由缆线外层通过。因此内层导电性较差也无所谓,内层阻抗越高越好。
在实际的电网建设施工中,由于电缆的长度较大,一根钢芯铝绞线的长度往往不够,需要将多根钢芯铝绞线进行续接,使之成为一根电缆。
现有的接续方法一般是使用压管法,如申请号为CN202110613057.9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缆压接装置及电缆压接方法,其中就记录了使用液压缸将连接杆挤压变形以使得两根导线相连的方法。也就是说,在使用压管法接续钢芯铝绞线时就必须用到外部的压力设备,但是,电网施工往往为野外作业,设备携带并不方便,进而增大了电缆连接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以提高了野外施工作业中电缆接续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用于将两根钢芯铝绞线连接成一根,包括供待连接的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钢芯分别插设于两端的内管,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铝线缠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所述内管上设有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锁紧时,所述钢芯与所述内管相对固定;所述内管的外侧套设有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间隔布置,所述铝线设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所述外管上设有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锁紧时,所述铝线与所述外管相对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避让槽和多个锁紧块,所述避让槽设于所述内管的内壁上,且所述避让槽设于所述内管的中部;多个锁紧块滑动设于所述内管的内壁上,所述锁紧块呈楔形;
初始状态时,所述锁紧块的局部设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锁紧块的另外的部分设于所述避让槽一侧,设于所述内管的同一直径上的两个锁紧块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钢芯的直径相同;
锁紧时,向所述避让槽的外侧滑动所述锁紧块,使得设于所述内管的同一直径上的两个锁紧块的设于所述避让槽外侧的部分之间的距离缩小,将所述钢芯、锁紧块和所述内管的内壁抵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锁紧块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
所述避让槽两端的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由所述内管由靠近中心处向远离中心处内径由大到小设置得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适配;
初始状态时,第一斜面的局部与所述第二斜面抵接,所述第一斜面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避让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锁紧块共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锁紧块设于同一圆周线上,另一组所述锁紧块设于另一圆周线上;
所述内管上设有多个过孔,所述过孔与所述锁紧块一一对应,与所述锁紧块连接设有推块,所述推块设于对应的所述过孔内,且所述推块的局部伸出到所述内管的外侧;
两组所述锁紧块对应的两组所述推块之间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推块在所述过孔内滑动,进而驱动所述锁紧块在所述内管内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管,与其中一组所述推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管设于两组所述推块之间,第一驱动管的内径与所述内管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驱动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螺纹;
第二驱动管,相对于与所述第一驱动管连接的一组所述推块,另一组推块与所述第二驱动管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管能够相对于所述推块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适配,所述第一驱动管螺接在所述第二驱动管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驱动管和所述第二驱动管均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第一驱动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内管的外径,且所述第二驱动管的外径与所述内管的外径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管内设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内装填有粘接液,所述储液盒呈环形,所述储液盒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钢芯的外径,所述储液盒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锁紧块固定;
所述储液盒由易损材质支撑,由于两侧所述锁紧块的滑动,所述储液盒破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
多个变径板,分两组设于所述外管的两端,同一组的多个变径板设于同一圆周线上,所述变径板的顶面向外弯折,自然状态时,同一组的变径板的内缘面围合成的圆的直径与所述外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变径板的外缘面上设有第三螺纹,外管的外壁上设有第四螺纹;
两个变径螺母,各所述变径螺母与各组所述变径板一一对应,第三螺纹与变径螺母相适配,第四螺纹与所述变径螺母相适配;初始状态时,变径螺母螺接在所述外管上;因变径螺母向所述变径板上的螺接,所述变径板的内缘面抵紧在铝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径螺母包括:
螺接段,内孔呈圆柱形,所述螺接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五螺纹,所述第五螺纹与所述第三螺纹和所述第四螺纹相适配;
变径段,内孔的直径由靠近所述螺接段向远离所述螺接段由小到大设置,且所述变径段的内壁与所述变径板的外缘面相适配,使所述变径螺母向所述变径板螺接时,所述变径段的内壁与所述变径板的外缘面抵接。
本发明提供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内管和第一锁紧机构,以便于将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来连接固定,同时第一锁紧机构的设置,使得不用再用外部压力设备压实内管;又通过设置外管和第二锁紧机构,以便于将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铝线连接固定在一起,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锁紧机构,使得不用再使用外部的压力设备压实外管,进而使得钢芯铝绞线续接的难度大大降低。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对钢芯铝绞线进行连接,包括:
S1、将钢芯铝绞线的端部剥开,解除铝线于钢芯上的缠设;
S2、将钢芯的端部剪除一部分;
S3、将外管套设在内管的外部;
S4、将两根钢芯分别插入到内管的两端,锁紧第一锁紧机构;
S5、将外管滑动到任一根钢芯铝绞线上;
S6、将插入到内管内的钢芯对应的铝线缠设在内管的外壁上,且将铝线的端部连接;
S7、滑动外管,将内管罩设在外管内;
S8、锁紧第二锁紧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对钢芯铝绞线进行连接,相对于现有的压管法大大降低了钢芯铝绞线的续接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管与第一锁紧机构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管的剖面图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1、内管;2、外管;
101、避让槽;102、锁紧块;103、第一斜面;104、第二斜面;105、过孔;106、推块;107、驱动组件;108、第一驱动管;109、第二驱动管;110、容纳槽;111、储液盒;
201、变径板;202、变径螺母;203、螺接段;204、变径段;205、内缘面;206、外缘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和实施方式主要对本发明的构思进行描述说明,在该构思的基础上,一些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机构、供电系统、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具体形式和设置可能并未没有描述完全,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熟知的方式对上述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予以实现。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现对本发明提供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用于将两根钢芯铝绞线连接成一根,包括内管1、第一锁紧机构、外管2和第二锁紧机构。其中,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钢芯分别插设于内管1的一端,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铝线缠设在内管1的外壁上。第一锁紧机构设于内管1上,第一锁紧机构锁紧时,使得钢芯与内管1相对固定。
外管2套设在内管1的外侧,内管1与外管2间隔布置,铝线设于内管1和外管2之间。第二锁紧机构设于外管2上,第二锁紧机构锁紧时,使得铝线与外管2相对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通过设置内管1和第一锁紧机构,以便于将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来连接固定,同时第一锁紧机构的设置,使得不用再用外部压力设备压实内管1;又通过设置外管2和第二锁紧机构,以便于将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铝线连接固定在一起,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锁紧机构,使得不用再使用外部的压力设备压实外管2,进而使得钢芯铝绞线续接的难度大大降低。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锁紧机构包括避让槽101和多个锁紧块102,避让槽101设于内管1的内壁上,且避让槽101设于内管1的中部。多个锁紧块102滑动设于内管1的内壁上,锁紧块102呈楔形。初始状态时,锁紧块102的局部设于避让槽101内,锁紧块102的另外的部分设于避让槽101一侧,设于内管1的同一直径上的两个锁紧块102之间的距离与钢芯的直径相同。
在这里,避让槽101的设置,是为了对锁紧块102的局部进行避让,使得锁紧块102在初始状态时,其底面能够处于水平状态,如图3中所示,进而便于钢芯插入到内管1内,防止锁紧块102对钢芯的插入发生干涉。
锁紧时,向避让槽101的外侧滑动锁紧块102,使得设于内管1的同一直径上的两个锁紧块102的设于避让槽101外侧的部分之间的距离缩小,将钢芯、锁紧块102和内管1的内壁抵紧。由于锁紧块102呈楔形,在锁紧块102向避让槽101的一侧滑动时,锁紧块102会在内管1的内壁推动下发生形变,进而得设于内管1的同一直径上的两个锁紧块102的设于避让槽101外侧的部分之间的距离缩小,进而将钢芯夹紧固定。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锁紧块102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103。避让槽101两端的内管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斜面104,第二斜面104由内管1由靠近中心处向远离中心处内径由大到小设置得到,第一斜面103与第二斜面104相适配。
第二斜面104的设置,可便于锁紧块102将钢芯夹紧固定。在这里,如果不存在第二斜面104,锁紧块102与内管1的内壁之间设有一条线接触,而第二斜面104的设置,使得锁紧块102与内管1的内壁之间的接触由线接触标为面接触,更为稳固。
具体而言,初始状态时,第一斜面103的局部与第二斜面104抵接,第一斜面103的另一部分设于避让槽101内。锁紧块102向避让槽101的一侧插入时,第二斜面104对第一斜面103产生一个向下的推力,进而使得锁紧块102发生形变。
如图3所示,锁紧块102共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锁紧块102设于同一圆周线上,另一组锁紧块102设于另一圆周线上。在这里,其中一组锁紧块102是用来对其中的一根钢芯铝绞线的钢芯进行固定的,另一组锁紧块102是用来对另一根钢芯铝绞线的钢芯进行固定的。
如图4所示,内管1上设有多个过孔105,过孔105与锁紧块102一一对应,与锁紧块102连接设有推块106,推块106设于对应的过孔105内,且推块106的局部伸出到内管1的外侧。推块106的设置,是为了便于操作,以使设置在内管1内部的锁紧块102进行滑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的过孔的长度大于推块106的长度,使得推块106能够在过孔105内滑动,进而带动锁紧块102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两组锁紧块102对应的两组推块106之间设有驱动组件107,驱动组件107用于推动推块106在过孔105内滑动,进而驱动锁紧块102在内管1内滑动。驱动组件107的设置,可便于驱动两组推块106相互远离,也即是将锁紧块102向避让槽101的一侧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驱动组件107包括第一驱动管108和第二驱动管109,第一驱动管108与第二驱动管109相互螺接,用过转动第一驱动管108和第二驱动管109,使得第一驱动管108和第二驱动管109的长度增加,进而推动两端的推块106滑动。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管108与其中一组推块106连接,第一驱动管108设于两组推块106之间,第一驱动管108的内径与内管1的外径相同,第一驱动管108套设在内管1的外壁上,第一驱动管108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螺纹。
第二驱动管109相对于与第一驱动管108连接的一组推块106,另一组推块106与第二驱动管109连接,第二驱动管109能够相对于推块106转动,第二驱动管109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适配,第一驱动管108螺接在第二驱动管109内。第二驱动管109能够相对于推块106转动设置,使得推块106的设置不会对第二驱动管109的转动产生干涉,进而便于驱动推块106在过孔105内滑动。
在这里,第一驱动管108和第二驱动管109的设置还有另一优点,就是由于第一驱动管108二号第二驱动管109设于两组推块106之间,使得第一驱动管108和第二驱动管109两端的推块106受到的力是相同的,进而便于将两根钢芯都固定牢固,防止出现一根钢芯固定牢固,另一根钢芯没有固定牢固的事故发生。
如图2和图4所示,内管1的外壁上设有容纳槽110,第一驱动管108和第二驱动管109均设于容纳槽110内。第一驱动管108的外径小于内管1的外径,且第二驱动管109的外径与内管1的外径相同。
如上设置,使得在安装完成时,第二驱动管109的外壁与内管1的外壁齐平,便于铝线在内管1外壁上的均匀缠设。
如图3,内管1内设有储液盒111,储液盒111内装填有粘接液,储液盒111呈环形,储液盒111的内径不小于钢芯的外径,储液盒111的两端分别与两组锁紧块102固定.储液盒111由易损材质支撑,由于两侧锁紧块102的滑动,储液盒111破碎。
在储液盒111损坏时,粘接液进入到内管1和钢芯之间以及锁紧块102与钢芯之间,使得钢芯和内管1连接得更为牢固。
如图1所示,第二锁紧机构包括多个变径板201和两个变径螺母202,其中,多个变径板201分两组设于外管2的两端,同一组的多个变径板201设于同一圆周线上,变径板201的顶面向外弯折,自然状态时,同一组的变径板201的内缘面205围合成的圆的直径与外管2的内径相同,变径板201的外缘面206上设有第三螺纹,外管2的外壁上设有第四螺纹。
两个变径螺母202各变径螺母202与各组变径板201一一对应,第三螺纹与变径螺母202相适配,第四螺纹与变径螺母202相适配。初始状态时,变径螺母202螺接在外管2上。因变径螺母202向变径板201上的螺接,变径板201的内缘面205抵紧在铝线上。变径板201和变径螺母202的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地对铝线进行夹紧固定。
如图5所示,变径螺母202包括螺接段203和变径段204,螺接段203内孔呈圆柱形,螺接段203的内壁上设有第五螺纹,第五螺纹与第三螺纹和第四螺纹相适配;变径段204内孔的直径由靠近螺接段203向远离螺接段由小到大设置,且变径段204的内壁与变径板201的外缘面206相适配,使变径螺母202向变径板201螺接时,变径段204的内壁与变径板201的外缘面206抵接。
螺接段203的设置,可便于变径螺母202沿外管2的轴向移动,而变径段204的设置,可便于变径螺母202推动变径板201变形,进而便于螺接段203螺接在其外缘面206上,且将铝线夹紧固定。
最后,在变径螺母202上设有固定孔,在将铝线固定完成后,两个螺母的对应的固定孔内螺接上螺栓,使得螺母不能再转动,防止变径螺母202松动。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方法,使用如上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对钢芯铝绞线进行连接,包括:
S1、将钢芯铝绞线的端部剥开,解除铝线于钢芯上的缠设;
S2、将钢芯的端部剪除一部分;
S3、将外管套设在内管的外部;
S4、将两根钢芯分别插入到内管1的两端,锁紧第一锁紧机构;
S5、将外管滑动到任一根钢芯铝绞线上;
S6、将插入到内管内的钢芯对应的铝线缠设在内管的外壁上,且将铝线的端部连接;
S7、滑动外管,将内管罩设在外管内;
S8、锁紧第二锁紧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对钢芯铝绞线进行连接,相对于现有的压管法大大降低了钢芯铝绞线的续接难度。
在步骤S2中,由于内管1的直径大于钢芯的直径,在铝线缠设在内管1的外壁上时,在内管1上的缠设长度会小于在钢芯上的缠设长度,所以需要将钢芯的部分进行裁剪。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用于将两根钢芯铝绞线连接成一根,其特征在于,包括供待连接的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钢芯分别插设于两端的内管(1),两根钢芯铝绞线的铝线缠设在所述内管(1)的外壁上;所述内管(1)上设有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锁紧时,所述钢芯与所述内管(1)相对固定;所述内管(1)的外侧套设有外管(2),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间隔布置,所述铝线设于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2)之间;所述外管(2)上设有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锁紧时,所述铝线与所述外管(2)相对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避让槽(101)和多个锁紧块(102),所述避让槽(101)设于所述内管(1)的内壁上,且所述避让槽(101)设于所述内管(1)的中部;多个锁紧块(102)滑动设于所述内管(1)的内壁上,所述锁紧块(102)呈楔形;初始状态时,所述锁紧块(102)的局部设于所述避让槽(101)内,所述锁紧块(102)的另外的部分设于所述避让槽(101)一侧,设于所述内管(1)的同一直径上的两个锁紧块(10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钢芯的直径相同;锁紧时,向所述避让槽(101)的外侧滑动所述锁紧块(102),使得设于所述内管(1)的同一直径上的两个锁紧块(102)的设于所述避让槽(101)外侧的部分之间的距离缩小,将所述钢芯、锁紧块(102)和所述内管(1)的内壁抵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块(102)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103);所述避让槽(101)两端的所述内管(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斜面(104),所述第二斜面(104)由所述内管(1)从靠近中心处到远离中心处内径由大到小设置得到,所述第一斜面(103)与所述第二斜面(104)相适配;初始状态时,第一斜面(103)的局部与所述第二斜面(104)抵接,所述第一斜面(103)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避让槽(10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块(102)共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锁紧块(102)设于同一圆周线上,另一组所述锁紧块(102)设于另一圆周线上;所述内管(1)上设有多个过孔(105),所述过孔(105)与所述锁紧块(102)一一对应,与所述锁紧块(102)连接设有推块(106),所述推块(106)设于对应的所述过孔(105)内,且所述推块(106)的局部伸出到所述内管(1)的外侧;两组所述锁紧块(102)对应的两组所述推块(106)之间设有驱动组件(107),所述驱动组件(107)用于推动所述推块(106)在所述过孔(105)内滑动,进而驱动所述锁紧块(102)在所述内管(1)内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107)包括与其中一组所述推块(106)连接的第一驱动管(108),所述第一驱动管(108)设于两组所述推块(106)之间,第一驱动管(108)的内径与所述内管(1)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管(108)套设在所述内管(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驱动管(108)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螺纹;相对于与所述第一驱动管(108)连接的一组所述推块(106),另一组推块(106)连接有第二驱动管(109),所述第二驱动管(109)能够相对于所述推块(106)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管(109)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适配,所述第一驱动管(108)螺接在所述第二驱动管(109)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管(1)的外壁上设有容纳槽(110),所述第一驱动管(108)和所述第二驱动管(109)均设于所述容纳槽(110)内;所述第一驱动管(108)的外径小于所述内管(1)的外径,且所述第二驱动管(109)的外径与所述内管(1)的外径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管(1)内设有储液盒(111),所述储液盒(111)内装填有粘接液,所述储液盒(111)呈环形,所述储液盒(111)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钢芯的外径,所述储液盒(111)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锁紧块(102)固定;所述储液盒(111)由易损材质支撑,由于两侧所述锁紧块(102)的滑动,所述储液盒(111)破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多个变径板(201),所述变径板分两组设于所述外管(2)的两端,同一组的多个变径板(201)设于同一圆周线上,所述变径板(201)的顶面向外弯折,自然状态时,同一组的变径板(201)的内缘面(205)围合成的圆的直径与所述外管(2)的内径相同,所述变径板(201)的外缘面(206)上设有第三螺纹,外管(2)的外壁上设有第四螺纹;与各组所述变径板(201)一一对应设有变径螺母(202),第三螺纹与变径螺母(202)相适配,第四螺纹与所述变径螺母(202)相适配;初始状态时,变径螺母(202)螺接在所述外管(2)上;因变径螺母(202)向所述变径板(201)上的螺接,所述变径板(201)的内缘面(205)抵紧在铝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径螺母(202)包括内孔呈圆柱形的螺接段(203),所述螺接段(203)的内壁上设有第五螺纹,所述第五螺纹与所述第三螺纹和所述第四螺纹相适配;所述螺接段(203)的一端设有变径段(204),所述变径段的内孔的直径由靠近所述螺接段(203)向远离所述螺接段由小到大设置,且所述变径段(204)的内壁与所述变径板(201)的外缘面(206)相适配,所述变径螺母(202)向所述变径板(201)螺接时,所述变径段(204)的内壁与所述变径板(201)的外缘面(206)抵接。
10.一种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对钢芯铝绞线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
S1、将钢芯铝绞线的端部剥开,解除铝线于钢芯上的缠设;
S2、将钢芯的端部剪除一部分;
S3、将外管套设在内管的外部;
S4、将两根钢芯分别插入到内管的两端,锁紧第一锁紧机构;
S5、将外管滑动到任一根钢芯铝绞线上;
S6、将插入到内管内的钢芯对应的铝线缠设在内管的外壁上,且将铝线的端部连接;
S7、滑动外管,将内管罩设在外管内;
S8、锁紧第二锁紧机构。
CN202311336754.XA 2023-10-16 2023-10-16 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 Pending CN117578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6754.XA CN117578337A (zh) 2023-10-16 2023-10-16 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6754.XA CN117578337A (zh) 2023-10-16 2023-10-16 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8337A true CN117578337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86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6754.XA Pending CN117578337A (zh) 2023-10-16 2023-10-16 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83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578337A (zh) 电网建设用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
CN212624863U (zh) 一种防护性强的新型电缆
CN2372794Y (zh) 具有插接功能的电线连接装置
CN203707338U (zh) 电力接线装置
CN110932212B (zh) 铝包覆碳纤维芯导线用耐张线夹及其使用方法
CN114974678A (zh) 一种耐温高导电性铝合金导体平行光伏电缆及其加工工艺
CN212784731U (zh) 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
CN206697619U (zh) 可避免绕线的接线接头
CN112735683B (zh) 一种电缆线芯生产用开机牵引装置
CN221041553U (zh) 一种安装便捷的弱电线缆连接器
CN217656328U (zh) 强电线缆安装辅助器
CN214378979U (zh) 一种连接性强的电源线
CN218648534U (zh) 一种电子产品接线盒
CN216904157U (zh) 一种电缆连接接头
CN218602900U (zh) 一种高压电缆热熔接头加工设备
CN219086267U (zh) 便于电缆快速连接的直插式桩头
CN219591663U (zh) 一种内接线线缆接头
CN115313250B (zh) 一种用于电线穿管的牵带工具
CN210692800U (zh) 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
CN216250028U (zh) 一种耐腐蚀的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CN221041738U (zh) 一种矿物绝缘防火电缆终端连接器
CN212230699U (zh) 一种电缆用连接器
CN218919954U (zh) 一种电线缆转接用防护装置
CN21894064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复合套管型电缆终端
CN217506925U (zh) 一种长寿命抗老化矿用橡套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