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1056A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1056A
CN117571056A CN202311563813.7A CN202311563813A CN117571056A CN 117571056 A CN117571056 A CN 117571056A CN 202311563813 A CN202311563813 A CN 202311563813A CN 117571056 A CN117571056 A CN 117571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rea
modul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638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71056B (zh
Inventor
姜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Shandong Lan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eng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eng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eng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638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1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1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1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71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1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6Visual data mining; Browsing structured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然环境监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所述控制终端用于控制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的运行开闭,及接收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运行数据;环境监护区域通过分析层设定,环境监护区域在设定后由分析层分析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本发明能够以限定的环境监护区域进行地形地貌参数采集,从而以采集的地形地貌参数来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再以对环境监护区域模型的分析来决策环境数据采集逻辑及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逻辑,有效的从数据采集层面,提升系统整体对环境监护区域的监护评估精度,使环境监护区域中采集的环境数据更具代表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环境监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自然环境是相对社会环境而言,指的是由水土、地域、气候等自然事物所形成的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申请号为202110427788.4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单元、无线传输单元、控制单元和环境调节单元;监测单元数量为多个,每个监测网点均设有至少一个监测单元,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对应网点的环境状况;多个监测单元输出的监测信号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传送至控制单元;环境调节单元数量为多个,每个监测网点均设有至少一个环境调节单元,环境调节单元用于根据对应监测网点环境状况进行相应调节动作:多个环境调节单元分别通过无线传输单元接入控制单元的调控信号;控制单元包括物联网平台处理模块、云端服务器和用户操作终端,物联网平台处理模块第一通讯端连接有通用接口模块,通用接口模块输入端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多人监测单元分别连接,通用接口模块输出端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多个调节单元受控端分别连接。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室内环境监测模块和户外环境监测模块:室内环境监测模块包括室内空气质量传感器模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模组、室内光照传感器模组和/或室内噪声传感器模组;户外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气象参数监测模组、AQI监测模组、户外光照传感器模组、热源监测模组和/或户外空气监测模组。
然而,针对自然环境而言,目前的环境监护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较为有限,往往通过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数据来直接分析环境是否变劣全,各项采集数据在分析时,很少能够相互结合的综合监护评估自然环境,且监护评估精度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解决了目前的环境监护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较为有限,往往通过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数据来直接分析环境是否变劣全,各项采集数据在分析时,很少能够相互结合的综合监护评估自然环境,且监护评估精度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
所述控制终端用于控制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的运行开闭,及接收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运行数据;
环境监护区域通过分析层设定,环境监护区域在设定后由分析层分析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基于地形地貌分析结果于环境监护区域中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层基于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同步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基于环境数据有效性分析结果对环境数据进行筛选,并同步向评估层发送,评估层基于接收的环境数据评估环境监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值;
所述采集层包括捕捉模块、识别模块及筛选模块,捕捉模块用于捕捉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并遍历读取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识别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性,筛选模块用于接收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及环境数据对应有效性识别结果,基于环境数据有效性识别结果对接收的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进行筛选;
其中,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性通过以下逻辑进行判定,判定逻辑表示为:
式中:EFFEq为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值;Sq为环境数据来源设备所在位置距离环境监护区域中心的直线距离;M为环境监护区域中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数量;χ为影响因子;γ为环境数据完整性;T为当前时刻;t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上次维护时间戳;bk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故障率;ε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光照率;α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地面相较大地水准面的倾斜角度;
其中,χ∈(1,2),环境数据采集时刻越接近12:00或24:00,χ取值越大,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效性判定阈值,基于求取的EFFEq与有效性判定阈值进行比对,判定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是否有效,筛选模块运行筛选得到的环境数据为处于有效性判定阈值的EFFEq的对应环境数据。
更进一步地,所述分析层包括探测模块、构建模块及选择模块,探测模块用于探测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模块用于接收探测模块探测到的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应用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选择模块用于读取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于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上选择位置应用于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
其中,探测模块由无人机搭载遥感测距设备所集成,环境监护区域的设定由系统端用户于分析层中输入地理位置坐标进行限定,限定的环境监护区域即探测模块运行探测区域,所述系统端用户于分析层中输入的地理位置坐标不少于四组。
更进一步地,所述探测模块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探测模块均应用于环境监护区域的地形地貌参数探测,且每组探测模块于环境监护区域中的探测区域相等,所有探测模块探测区域组合即环境监护区域;
其中,其中一组探测模块于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探测前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俯视图采集,分析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根据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决策探测模块连续运行探测次数。
更进一步地,所述探测模块中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运行周期,探测模块基于每一运行周期运行一次,对环境监护区域的地形地貌参数进行连续探测,探测模块连续探测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阶段,于各运行周期内的探测时间戳均不相同;
所述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式中:F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P(xi)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对应值域概率质量函数;b为底数;L为环境监护区域沟壑总长;A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覆盖面积;σ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的方差;为环境监护区域平均坡度;
其中,所述值域概率质量函数满足 表示环境监护区域的沟壑密度,探测模块连续探测次数为/>的值取整数部分。
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分析结果,即对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每一位置相较模型全局的特征关联性的分析结果,所述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任一位置相较模型全局的特征关联性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式中:Nrel为特征关联性;D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大小;n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的集合;hmax为环境监护区域最高海拔;hc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c海拔;hmin为环境监护区域最低海拔;n0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的总量;Fc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c的俯视图像复杂程度;dfst-hmax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距离环境监护区域最高海拔位置的直线距离;Gc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c的植被覆盖率;Gos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环境监护区域全局的植被覆盖率;
其中,所述选择模块中设定有关联性判定阈值,上式求取的各位置特征关联性与关联性判定阈值进行比对,选取处于关联性判定阈值的对应位置作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进行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部署,上式中应用的特征关联性求取位置为环境监护区域中1×1㎡、2×2㎡、3×3㎡、4×4㎡以此类推大小的区域。
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环境图像;
其中,每一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部署有若干组环境数据采集设备,且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数量服从逻辑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距离最近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相较其他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距离最近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越远,则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每一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数量不少于两组。
更进一步地,所述评估层包括接收模块、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筛选模块筛选得到的环境数据,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接收模块连续运行接收的环境数据,基于环境数据构建数据表示趋势图,计算模块用于读取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基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求取当前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
其中,所述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下级设置有反馈单元,反馈单元用于接收生成模块中生成的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及计算模块中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计算结果,对趋势图及计算结果打包向控制终端发送,系统端用户于控制终端上对打包数据进行解压及读取。
更进一步地,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包括:柱形图、扇形图、线形图,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首项环境数据由系统端用户进行手动评分,计算模块运行计算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时,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获取环境数据,且服从如下逻辑:
式中:lfirst为首项环境数据的评分;f1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温度;f2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湿度;f3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气体成分;f4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环境图像所求取的植被覆盖率;lnow为当前环境数据的评分;f1′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温度;f2′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湿度;f3′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气体成分;f4′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环境图像所求取的植被覆盖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探测模块、构建模块及选择模块,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捕捉模块、识别模块及筛选模块,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接收模块、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所述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反馈单元。
第二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地理位置坐标设定环境监护区域;
步骤2:采集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基于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
步骤21: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采集逻辑的设定阶段;
步骤3:分析环境监护区域中各位置相较于环境监护区域模型全局的关联性,基于关联性分析结果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
步骤4:应用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环境数据,根据采集到的环境数据生成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
步骤5:基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首项数据对应的手动评分,求取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最新环境数据的评分;
步骤6:结束,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的输出及实时更迭,最新环境数据的评分输出。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限定,进而以限定的环境监护区域进行地形地貌参数采集,从而以采集的地形地貌参数来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再以对环境监护区域模型的分析来决策环境数据采集逻辑及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逻辑,有效的从数据采集层面,提升系统整体对环境监护区域的监护评估精度,使环境监护区域中采集的环境数据更具代表性。
2、本发明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在基于环境数据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监护评估阶段,还能够对采集的环境数据进行有效性评估,从而以此进一步精简系统处理数据,有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且以此一定程度的维护系统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监护评估时的稳定。
3、本发明中系统在运行时,对于最终的环境监护区域的监护评估,有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多项数据综合评价,并以图形的方式进一步呈现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数据,为系统端用户提供以可视化数据读取功能,为系统端对于环境监护区域的管理及数据便捷读取带来便利。
4、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该方法在其步骤执行的过程中,进一步维护了系统运行的稳定,且以该方法中的步骤执行,能够进一步的提供以系统运行逻辑,确保系统为用户端带来更佳的环境监护区域实时监护评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环境监护区域模块基于连续探测从而到达求精目的过程二维展示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终端、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
控制终端用于控制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的运行开闭,及接收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运行数据;
环境监护区域通过分析层设定,环境监护区域在设定后由分析层分析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基于地形地貌分析结果于环境监护区域中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层基于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同步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基于环境数据有效性分析结果对环境数据进行筛选,并同步向评估层发送,评估层基于接收的环境数据评估环境监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值;
采集层包括捕捉模块、识别模块及筛选模块,捕捉模块用于捕捉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并遍历读取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识别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性,筛选模块用于接收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及环境数据对应有效性识别结果,基于环境数据有效性识别结果对接收的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进行筛选;
其中,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性通过以下逻辑进行判定,判定逻辑表示为:
式中:EFFEq为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值;Sq为环境数据来源设备所在位置距离环境监护区域中心的直线距离;M为环境监护区域中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数量;χ为影响因子;γ为环境数据完整性;T为当前时刻;t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上次维护时间戳;bk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故障率;ε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光照率;α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地面相较大地水准面的倾斜角度;
其中,χ∈(1,2),环境数据采集时刻越接近12:00或24:00,χ取值越大,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效性判定阈值,基于求取的EFFEq与有效性判定阈值进行比对,判定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是否有效,筛选模块运行筛选得到的环境数据为处于有效性判定阈值的EFFEq的对应环境数据;
分析层包括探测模块、构建模块及选择模块,探测模块用于探测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模块用于接收探测模块探测到的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应用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选择模块用于读取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于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上选择位置应用于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
其中,探测模块由无人机搭载遥感测距设备所集成,环境监护区域的设定由系统端用户于分析层中输入地理位置坐标进行限定,限定的环境监护区域即探测模块运行探测区域,系统端用户于分析层中输入的地理位置坐标不少于四组;
评估层包括接收模块、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筛选模块筛选得到的环境数据,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接收模块连续运行接收的环境数据,基于环境数据构建数据表示趋势图,计算模块用于读取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基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求取当前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
其中,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下级设置有反馈单元,反馈单元用于接收生成模块中生成的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及计算模块中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计算结果,对趋势图及计算结果打包向控制终端发送,系统端用户于控制终端上对打包数据进行解压及读取;
生成模块生成的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包括:柱形图、扇形图、线形图,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首项环境数据由系统端用户进行手动评分,计算模块运行计算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时,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获取环境数据,且服从如下逻辑:
式中:lfirst为首项环境数据的评分;f1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温度;f2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湿度;f3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气体成分;f4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环境图像所求取的植被覆盖率;lnow为当前环境数据的评分;f1′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温度;f2′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湿度;f3′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气体成分;f4′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环境图像所求取的植被覆盖率;
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探测模块、构建模块及选择模块,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捕捉模块、识别模块及筛选模块,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接收模块、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反馈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探测模块运行探测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模块同步接收探测模块探测到的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应用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选择模块实时运行读取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于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上选择位置应用于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捕捉模块后置运行捕捉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识别模块运行接收并遍历读取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识别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性,再由筛选模块接收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及环境数据对应有效性识别结果,基于环境数据有效性识别结果对接收的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进行筛选,最后通过接收模块接收筛选模块筛选得到的环境数据,生成模块运行获取接收模块连续运行接收的环境数据,基于环境数据构建数据表示趋势图,再由计算模块读取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基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求取当前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为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任意环境数据带来了可视化读取效果,且基于环境数据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评分;
参见图2所示,根据箭头指向,进一步解释了探测模块连续运行次数的设定,对环境监护区域模型构建精度所产生的影像,参见图3所示,进一步展示了该系统中评估层所构建的各类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
实施例2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1对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探测模块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探测模块均应用于环境监护区域的地形地貌参数探测,且每组探测模块于环境监护区域中的探测区域相等,所有探测模块探测区域组合即环境监护区域;
其中,其中一组探测模块于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探测前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俯视图采集,分析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根据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决策探测模块连续运行探测次数。
通过上述设置,为该系统在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时,带来了精度提升效果,使得有该系统中模块运行逻辑所构建的模型更加平滑。
如图1所示,探测模块中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运行周期,探测模块基于每一运行周期运行一次,对环境监护区域的地形地貌参数进行连续探测,探测模块连续探测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阶段,于各运行周期内的探测时间戳均不相同;
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式中:F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P(xi)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对应值域概率质量函数;b为底数;L为环境监护区域沟壑总长;A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覆盖面积;σ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的方差;为环境监护区域平均坡度;
其中,值域概率质量函数满足 表示环境监护区域的沟壑密度,探测模块连续探测次数为/>的值取整数部分。
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为探测模块的运行连续探测次数设定,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如图1所示,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分析结果,即对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每一位置相较模型全局的特征关联性的分析结果,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任一位置相较模型全局的特征关联性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式中:Nrel为特征关联性;D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大小;n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的集合;hmax为环境监护区域最高海拔;hc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c海拔;hmin为环境监护区域最低海拔;n0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的总量;Fc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c的俯视图像复杂程度;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距离环境监护区域最高海拔位置的直线距离;Gc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c的植被覆盖率;Gos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环境监护区域全局的植被覆盖率;
其中,选择模块中设定有关联性判定阈值,上式求取的各位置特征关联性与关联性判定阈值进行比对,选取处于关联性判定阈值的对应位置作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进行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部署,上式中应用的特征关联性求取位置为环境监护区域中1×1㎡、2×2㎡、3×3㎡、4×4㎡以此类推大小的区域。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进一步对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各区域带来特征关联性分析效果,且以此提供数据支持,使环境数据采集设备于指定位置部署。
如图1所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环境图像;
其中,每一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部署有若干组环境数据采集设备,且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数量服从逻辑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距离最近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相较其他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距离最近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越远,则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每一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数量不少于两组。
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限定了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运行逻辑,确保环境数据能够稳定采集。
实施例3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2对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地理位置坐标设定环境监护区域;
步骤2:采集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基于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
步骤21: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采集逻辑的设定阶段;
步骤3:分析环境监护区域中各位置相较于环境监护区域模型全局的关联性,基于关联性分析结果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
步骤4:应用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环境数据,根据采集到的环境数据生成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
步骤5:基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首项数据对应的手动评分,求取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最新环境数据的评分;
步骤6:结束,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的输出及实时更迭,最新环境数据的评分输出。
综上而言,上述实施例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限定,进而以限定的环境监护区域进行地形地貌参数采集,从而以采集的地形地貌参数来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再以对环境监护区域模型的分析来决策环境数据采集逻辑及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逻辑,有效的从数据采集层面,提升系统整体对环境监护区域的监护评估精度,使环境监护区域中采集的环境数据更具代表性;且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在基于环境数据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监护评估阶段,还能够对采集的环境数据进行有效性评估,从而以此进一步精简系统处理数据,有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且以此一定程度的维护系统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监护评估时的稳定;同时,本系统在运行时,对于最终的环境监护区域的监护评估,有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多项数据综合评价,并以图形的方式进一步呈现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数据,为系统端用户提供以可视化数据读取功能,为系统端对于环境监护区域的管理及数据便捷读取带来便利;此外,实施例中记载方法在其步骤执行的过程中,进一步维护了系统运行的稳定,且以该方法中的步骤执行,能够进一步的提供以系统运行逻辑,确保系统为用户端带来更佳的环境监护区域实时监护评估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终端、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
所述控制终端用于控制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的运行开闭,及接收分析层、采集层及评估层运行数据;
环境监护区域通过分析层设定,环境监护区域在设定后由分析层分析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基于地形地貌分析结果于环境监护区域中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层基于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同步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基于环境数据有效性分析结果对环境数据进行筛选,并同步向评估层发送,评估层基于接收的环境数据评估环境监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值;
所述采集层包括捕捉模块、识别模块及筛选模块,捕捉模块用于捕捉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并遍历读取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识别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性,筛选模块用于接收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及环境数据对应有效性识别结果,基于环境数据有效性识别结果对接收的捕捉模块捕捉到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进行筛选;
其中,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性通过以下逻辑进行判定,判定逻辑表示为:
式中:EFFEq为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有效值;Sq为环境数据来源设备所在位置距离环境监护区域中心的直线距离;M为环境监护区域中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数量;χ为影响因子;γ为环境数据完整性;T为当前时刻;t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上次维护时间戳;bk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故障率;ε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光照率;α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地面相较大地水准面的倾斜角度;
其中,χ∈(1,2),环境数据采集时刻越接近12:00或24:00,χ取值越大,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效性判定阈值,基于求取的EFFEq与有效性判定阈值进行比对,判定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监护区域中环境数据是否有效,筛选模块运行筛选得到的环境数据为处于有效性判定阈值的EFFEq的对应环境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层包括探测模块、构建模块及选择模块,探测模块用于探测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模块用于接收探测模块探测到的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应用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选择模块用于读取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于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上选择位置应用于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
其中,探测模块由无人机搭载遥感测距设备所集成,环境监护区域的设定由系统端用户于分析层中输入地理位置坐标进行限定,限定的环境监护区域即探测模块运行探测区域,所述系统端用户于分析层中输入的地理位置坐标不少于四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模块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探测模块均应用于环境监护区域的地形地貌参数探测,且每组探测模块于环境监护区域中的探测区域相等,所有探测模块探测区域组合即环境监护区域;
其中,其中一组探测模块于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探测前对环境监护区域进行俯视图采集,分析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根据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决策探测模块连续运行探测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模块中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运行周期,探测模块基于每一运行周期运行一次,对环境监护区域的地形地貌参数进行连续探测,探测模块连续探测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阶段,于各运行周期内的探测时间戳均不相同;
所述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式中:F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复杂程度;P(xi)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对应值域概率质量函数;b为底数;L为环境监护区域沟壑总长;A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覆盖面积;σ为环境监护区域俯视图的方差;为环境监护区域平均坡度;
其中,所述值域概率质量函数满足 表示环境监护区域的沟壑密度,探测模块连续探测次数为/>的值取整数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分析结果,即对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每一位置相较模型全局的特征关联性的分析结果,所述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任一位置相较模型全局的特征关联性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式中:Nrel为特征关联性;D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大小;n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的集合;hmax为环境监护区域最高海拔;hc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c海拔;hmin为环境监护区域最低海拔;n0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的总量;Fc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c的俯视图像复杂程度;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距离环境监护区域最高海拔位置的直线距离;Gc为关联性求取目标位置c的植被覆盖率;Gos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中环境监护区域全局的植被覆盖率;
其中,所述选择模块中设定有关联性判定阈值,上式求取的各位置特征关联性与关联性判定阈值进行比对,选取处于关联性判定阈值的对应位置作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进行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部署,上式中应用的特征关联性求取位置为环境监护区域中1×1㎡、2×2㎡、3×3㎡、4×4㎡以此类推大小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环境图像;
其中,每一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部署有若干组环境数据采集设备,且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的数量服从逻辑为: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距离最近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相较其他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距离最近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越远,则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每一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部署位置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数量不少于两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层包括接收模块、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筛选模块筛选得到的环境数据,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接收模块连续运行接收的环境数据,基于环境数据构建数据表示趋势图,计算模块用于读取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基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求取当前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
其中,所述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下级设置有反馈单元,反馈单元用于接收生成模块中生成的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及计算模块中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计算结果,对趋势图及计算结果打包向控制终端发送,系统端用户于控制终端上对打包数据进行解压及读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包括:柱形图、扇形图、线形图,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首项环境数据由系统端用户进行手动评分,计算模块运行计算环境数据对应生态环境安全值时,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获取环境数据,且服从如下逻辑:
式中:lfirst为首项环境数据的评分;f1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温度;f2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湿度;f3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气体成分;f4为首项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环境图像所求取的植被覆盖率;lnow为当前环境数据的评分;f1′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温度;f2′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湿度;f3′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气体成分;f4′为当前环境监测区域监测到的环境图像所求取的植被覆盖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探测模块、构建模块及选择模块,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捕捉模块、识别模块及筛选模块,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接收模块、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所述生成模块及计算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反馈单元。
10.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所述方法是对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地理位置坐标设定环境监护区域;
步骤2:采集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基于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构建环境监护区域模型;
步骤21:环境监护区域地形地貌参数采集逻辑的设定阶段;
步骤3:分析环境监护区域中各位置相较于环境监护区域模型全局的关联性,基于关联性分析结果部署环境数据采集设备;
步骤4:应用环境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环境数据,根据采集到的环境数据生成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
步骤5:基于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首项数据对应的手动评分,求取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中最新环境数据的评分;
步骤6:结束,环境数据表示趋势图的输出及实时更迭,最新环境数据的评分输出。
CN202311563813.7A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 Active CN117571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3813.7A CN117571056B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3813.7A CN117571056B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1056A true CN117571056A (zh) 2024-02-20
CN117571056B CN117571056B (zh) 2024-05-24

Family

ID=89860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3813.7A Active CN117571056B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10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09667A (zh) * 2024-03-19 2024-04-19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适应于复杂环境下的物联网采集方法及采集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43554C1 (ru) * 2004-05-17 2004-12-27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ое Партнерство "Экспертно консультативный центр по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материалов и эффектив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оценки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бстановки и эффективности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менеджмента в регионе
US20120310548A1 (en) * 2011-05-31 2012-12-06 Nec Corporation Environment risk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of analyzing environment risk
CN112819207A (zh) * 2021-01-19 2021-05-18 武汉中地云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相似性度量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376327A (zh) * 2021-07-08 2021-09-10 海南绿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962461A (zh) * 2021-10-22 2022-01-2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抚顺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环境数据预测的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
CN114819422A (zh) * 2022-06-29 2022-07-29 北京鲁班到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CN116337157A (zh) * 2023-05-23 2023-06-27 吉林精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CN116503200A (zh) * 2023-05-05 2023-07-28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国兰栽培环境实时监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43554C1 (ru) * 2004-05-17 2004-12-27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ое Партнерство "Экспертно консультативный центр по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материалов и эффектив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оценки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бстановки и эффективности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менеджмента в регионе
US20120310548A1 (en) * 2011-05-31 2012-12-06 Nec Corporation Environment risk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of analyzing environment risk
CN112819207A (zh) * 2021-01-19 2021-05-18 武汉中地云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相似性度量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376327A (zh) * 2021-07-08 2021-09-10 海南绿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962461A (zh) * 2021-10-22 2022-01-2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抚顺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环境数据预测的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
CN114819422A (zh) * 2022-06-29 2022-07-29 北京鲁班到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CN116503200A (zh) * 2023-05-05 2023-07-28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国兰栽培环境实时监管系统
CN116337157A (zh) * 2023-05-23 2023-06-27 吉林精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09667A (zh) * 2024-03-19 2024-04-19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适应于复杂环境下的物联网采集方法及采集装置
CN117909667B (zh) * 2024-03-19 2024-06-07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适应于复杂环境下的物联网采集方法及采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1056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571056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系统
CN106951889A (zh) 井下高危区域动目标监测和管理系统
CN111339826B (zh) 一种滑坡无人机线性传感器网络框架检测系统
CN112816380A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建筑工程工地施工环境在线监测方法及监测云平台
KR20210032075A (ko) 인공지능을 이용한 영상분석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법
KR102475566B1 (ko) 스마트폰 연동 미세먼지 측정 시스템
CN113018725B (zh) 基于远程图像分析处理技术的智慧消防分析管理一体化平台
WO2020111934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natural disaster occurrence
CN111445522A (zh) 被动式夜视智能探雷系统及智能探雷方法
KR20200128226A (ko) 미세먼지 농도 예측 시스템
CN116308958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碳排放在线检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3836808A (zh) 一种基于重污染特征约束的pm2.5深度学习预测方法
CN112285733A (zh) 一种城乡规划核实测绘数据处理方法
KR102591379B1 (ko) 랜덤포레스트 기계학습과 기상 관측 및 모델 예측 자료를 이용한 실시간 시정 산출 방법
CN115422766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泥石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413002B (zh) 一种无人机遥感信息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7171533B (zh) 一种地理测绘作业数据实时采集处理方法及系统
Won 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estimation from public weather data and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images
CN114218978A (zh) 一种嵌入式轻量化的毫米波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CN113296072A (zh) 一种基于YOLOv3模型的雷暴大风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6702588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风电场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方法及系统
CN107831699A (zh) 一种智能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16466368A (zh) 基于激光雷达和卫星资料的沙尘消光系数廓线估算方法
CN113534296B (zh) 基于神经网络沙尘天气预报强度误差的测算方法及装置
Sah et al. Acoustic signal-based indigenous real-time rainfall monitoring system for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6

Address after: 276000, 200 meters we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Yingbin Road and Daduoshan Road in Lanling County,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south of the road

Applicant after: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Shandong Lan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206, Building 47, Phase II, Yix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ty, China, 66 Yuandong Avenue, Gaocheng Town, Yixing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200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ENG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