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0510A - 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0510A
CN117570510A CN202311757050.XA CN202311757050A CN117570510A CN 117570510 A CN117570510 A CN 117570510A CN 202311757050 A CN202311757050 A CN 202311757050A CN 117570510 A CN117570510 A CN 117570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blowing
units
wind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570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曼
陈鑫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opu Home Furni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opu Home Furni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opu Home Furni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opu Home Furni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570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05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0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05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002Means for connecting central heating radiators to circulation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3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the system uses a heat pu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涉及智能家居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至少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根据用户的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出风模式,所述出风模式包括:在具有一组位于一个中心两侧的两个出风单元中,启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和/或,至少调整其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每个出风单元至少具有一个出风口。通过不同的控制具有多种出风模式,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可以选择开启两个出风单元向正下方直吹快速制热;也可以开启广角出风,可以对整个房间内的全域空间取暖。也可以开启关闭一个出风单元实现单开局部吹风。

Description

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动的风暖的取暖器,取暖器的箱体内的出风口处通常设有摆风机构,通过摆风机构的摆叶的摆动,实现不同区域暖风吹拂的目的。
这种传统的摆叶机构的摆叶的是单个方向摆动的,由于摆动的角度有限,其覆盖面积受限。另外,当需要更大的覆盖范围,就需要增加摆页的摆动角度,当摆动角度过大时,其状态逐渐趋向于摆页关闭时的状态,导致实际出风口面积减小,影响最终出风风量及取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具有增加出风的调节范围,扩大暖风覆盖区域,并且在每个调节范围下能够形成多种出风模式供用户自由切换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
根据用户的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出风模式,所述出风模式包括:
在具有一组位于一个中心两侧的两个出风单元中,启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和/或,至少调整其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每个出风单元至少具有一个出风口。
进一步设置:至少调整其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包括:
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的中间区域吹风;
向任意一个出风单元的正下方区域吹风;
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所在区域的外侧区域吹风。
进一步设置:若用户的位置位于两个出风单元之间,则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的中间区域吹风;
若用户的位置位于其中一个出风单元的正下方,则向该侧的出风单元的正下方区域吹风;
若用户的位置位于两个出风单元之间所在区域的外侧的其中一侧,则向该外侧区域吹风。
进一步设置:获取出风温度,根据出风温度变化,调整出风模式。
进一步设置:获取出风温度,当温度小于设定值时,开启两个出风单元吹风;
获取出风温度,当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单元。
进一步设置:当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单元,为关闭距离用户更远的出风单元。
进一步设置:不同的出风模式由吹风装置上的摆风机构实现,摆风机构分别设置在每个出风单元的每个出风口中,用户可单独的控制每个摆风机构的摆叶在0-180的角度范围内摆动。
进一步设置:摆叶的旋转中心轴位于出风口的中点位置。
进一步设置:两个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相同或对称。
进一步设置:吹风装置内配置连通每个出风单元处或每个出风口处的出风风道,吹风装置内配置一个对应所有出风风道的风源或给每个出风风道配置单独的风源。
进一步设置:该方法应用至浴霸或取暖器或晾衣机或空调或除湿机或加湿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中,具有多种出风模式,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比如在用户刚开始时,可以选择开启两个出风单元向正下方直吹快速制热;也可以在用户刚开始时,将开启两个出风单元,并且调整至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的外侧吹风,也就是广角出风,可以对整个房间内的全域空间取暖。比如用户在位于不同位置时,可以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单元进行供风,实现单开局部吹风。
第二,由于本发明具有两个出风单元,形成最大的覆盖面积,这意味着更广泛的区域可以受到吹风装置吹出的气流的影响,应用至取暖器上后,使得整个房间内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
第二,由于本发明每个出风单元的每个出风口上均设置控制的摆风机构,通过多个摆风机构的摆动,可以减少房间内可能存在的死角,使得气流吹出的覆盖范围更广,可以确保在房间的不同角落都能够受到热风的吹拂,避免了取暖器的效果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的问题。
第三,由于本发明每个出风口上的摆叶旋转连接至出风口的中点,与传统的摆叶调整0-90度对比,本发明的摆叶能够实现0-180度的摆风范围调节,通过多个出风口的组合,多个摆风机构覆盖的范围进一步的提升。
第四,本发明的每个出风口都有独立的出风风道,多个出风风道配置一个风源,最大化的利用一个风源吹出的气流输送到不同独立的风道内,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每个风道的流量。这种精确性可以用于调整和平衡不同出风口的温度,使得两个出风口吹至房间内的温度更为均匀。并且,仅需一个风源输送两个出风口的气流的设计在吹风装置内的结构占比少,形成的吹风装置的体积更小,风源利用率高,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有所降低,对用户更为友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吹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吹风装置第一种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3是吹风装置第二种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4是吹风装置第三种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吹风装置第四种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6是吹风装置的换气状态示意图;
图7是吹风装置的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8是吹风装置的风门及导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导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箱体;20、人体位置感应器;30、温度传感器;
100、壳体; 110、热源;
200、风源; 201、风轮;
300、风门;310、动力源;320、连杆;330、弧形封闭板;
400、集风板;401、下进风口;402、第一下出风口;403、第二下出风口;
500、摆风机构;501、摆叶;502、驱动装置;
600、面罩;601、出风口;603、进风口;
700、出风风道;711、第一侧板;712、第一弧形板;721、第二侧板;722、第二弧形板;730、换气风道;740、蜗壳;741、第一蜗口;742、第二蜗口;
800、导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吹风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0,对箱体1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包括壳体100、集风板400和面罩600。对壳体10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0为一个具有开口的壳,集风板400设于壳体100的开口位置处,面罩600设于壳体100上,且位于集风板400的外侧。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箱体10包括壳体100和集风板400,在仅具备一个集风板400的结构下,集风板400在最外侧也可称为面罩600,功能上同时具备集风板400及面罩600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0的形状优选为长方体,具有确定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集风板400和面罩600均位于箱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一侧,且位于同一侧。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壳体100还可以是圆柱体、圆形或多边形立体结构。
对集风板40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集风板400为封闭壳体100的板状部件。集风板400上设有下进风口401和下出风口601,气流从下进风口401进入箱壳体100的内部空间,从下出风口601处吹出。
对面罩60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面罩600为起遮蔽的装饰件,设置在壳体100上相对集风板400的外侧,面罩600上设有两个出风口601,出风口601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分别设于箱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集风板400上的下出风口601与面罩600上的出风口601对应设置,此处的对应,是指上下能够连通。优选的,集风板400上的下出风口601呈条形,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分别布置在箱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此处,对出风口601及下出风口601的设置数量、大小及形状上不做限定,能够相互连通即可。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出风口601设置两个以上的出风口601,在箱体10的宽度方向两侧依次向内呈单双或双双排布。
面罩600上还设有进风口603,集风板400上的下进风口401与面罩600上的进风口603对应设置,此处的对应,是指上下能够连通。优选的,集风板400上的下进风口401呈圆形设置,面罩600上的进风口603为条形,沿箱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此处,对下进风口401和进风口603的设置数量、大小及形状上不做限定,能够与相互连通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吹风装置还包括摆风机构500,摆风机构500的数量根据出风口601的数量决定,摆风机构500装配于每个出风口601处,具体的,摆风机构500可拆卸的安装至面罩600上,摆风机构500适于将气流向箱体10的宽度方向摆动,每个摆风机构500可以使得出风口601具有特定的风向调节范围。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摆风机构500可拆卸的安装至集风板400上,能够封闭至出风口601上且对出风口601的风向进行调整即可。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摆风机构500可拆卸的安装至壳体100上。
对摆风机构50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优选的结构为,摆风机构500包括摆叶501和驱动装置502,摆叶501旋转连接至箱体10上,具体的,设于摆叶501旋转连接在面罩600上,摆叶501沿出风口601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装置502为旋转的电机,由驱动装置502的输出轴带动摆叶501摆动,以使得摆叶501具有垂直于出风方向的关闭状态,以及平行于出风方向和倾斜于出风方向的打开状态。此处,参考图4的右侧的出风口601,摆叶501垂直于出风方向即为摆叶501完全封闭出风口601的状态;参考图4的左侧的出风口601,摆叶501倾斜于出风方向即为摆叶501打开出风口601并改变风向的状态;参考图3,摆叶501平行于出风方向即为摆叶501打开出风口601进行直吹的状态。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摆风机构500均为独立控制,不同的出风口601可以形成不同的出风角度的组合。以两个出风口601为例,参考图2,左右两个摆叶501调整至90度,使得出风口601的气流直吹至正下方区域,在应用至取暖上后,实现卫生间的快速制热。此处,在热量较高时,可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口601。参考图3,将图中左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3下,右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1下,使得两侧的摆叶501旋转角度朝向两个出风口601之间的中间区域,可以对位于该区域的用户进行吹风。此处,在热量较高时,可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口601。参考图4,当用户在图中的左侧的出风口601的正下方,左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2下进行正下方直吹,右侧的摆叶501关闭右侧的出风口601,可实现单开局部吹风。参考图5,用户离开两个出风口601之间的区域,并处于左侧的出风口601的外侧。左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1下进行倾斜角度后吹风,右侧的摆叶501关闭右侧的出风口601,可实现单开局部吹风。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在图5中,右侧的出风口601也可以开启,调整至与左侧的摆叶501的角度α1相同,共同的对远处的用户进行吹风。在本实施方式的图4和图5仅仅是给出了用户在于左侧的出风口601的变化时的出风状态,当用户位于右侧时,出风状态与左侧的对称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2,每个摆叶501单独的装配一个驱动装置502,摆叶501的旋转中心轴与出风口60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旋转中心位于出风口601沿宽度方向的中点位置,以使得出风口601的气流可以在摆叶501的旋转下实现0-180度的调整。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每个摆叶501单独的装配一个驱动装置502,摆叶501的旋转中心轴与出风口60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旋转中心位于出风口601沿宽度方向的侧边位置,以使得出风口601的气流可以在摆叶501的旋转下实现0-90度的调整。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多个摆叶501共同的装配一个驱动装置502,驱动装置502可以是旋转的电机,电机作用在一个摆叶501上,其他的多个摆叶501之间设置齿轮组件或齿轮齿条进行传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6所示,吹风装置还包括风道,风道包括至少两个出风风道700,每个出风风道700的出口适配与不同的出风口601上。也就是说,每个出风口601均具有独立的出风风道700。风道还包括蜗壳740,蜗壳740具有一个用于出风的第一蜗口741,每个出风风道700的入口均适配至第一蜗口741上。吹风装置还包括风源200,风源200设有一个,位于蜗壳740内,适于向风道内输送流动的气流。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风源200设有两个,分别向两个出风风道700内输送流动的气流。
本实施方式中,吹风装置还包括热源110,设于第一蜗口741处,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热源110设于出风风道700内或出风口601处。热源110优选为PTC陶瓷加热片。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热源110还可以是电热管或热泵。
本实施方式中,风源200为风轮201及驱动风轮201旋转的动力源310,动力源310优选为电机,通过电机带动风轮201旋转,风轮201旋转挤压空气形成气流,从第一蜗口741分别向不同的出风风道700进行输送。本实施方式中的风道、风源200优选的设置于箱体10内。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风源200和部分风道设于箱体10的外侧。
对出风风道700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箱体10的条件限制,给出一种适配在长方体内的出风风道结构。出风风道700沿箱体10的厚度方向分层设置,以使得出风风道700分为相对靠近箱体10底壁的下层出风风道700和相对远离箱体10底壁的上层出风风道700。本实施方式的蜗壳740位于箱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一蜗口741朝向箱体10的另一端,上层出风风道700和下层出风风道700的一端均适配在第一蜗口741上,另一端均适配在箱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出风口601上。参考图6,上层出风风道700包括相互形成通道且一端适配在风源200处上的第一侧板711及第一弧形板712,第一侧板711平行于风源200的出风方向。下层出风风道700包括相互形成通道且一端适配在风源200处的第二侧板721及第二弧形板722,第二侧板721垂直于所述风源200的出风方向。在长方体的箱体10结构中,上层出风风道700和下层出风风道700能够最大化的将风源200处的气流利用,并且输送至箱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出风口601处。
在图6和图7中,蜗壳740还包括第二蜗口742,风道还包括适配在第二蜗口742上的换气风道730。吹风装置还包括设于蜗壳740内的风门300,风门300具有打开第一蜗口741且关闭第二蜗口742的第一位置,及打开第二蜗口742且关闭第一蜗口741的第二位置。对风门3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参考图8,本实施方式下的风门300包括旋转在风轮201外圈的弧形封闭板330、连接弧形封闭板330的连杆320和驱动连杆320于风轮201的圆心旋转的动力源310,动力源310为电机,弧形封闭板330的形状能够封闭第一蜗口741和第二蜗口742,连杆320位于风轮201的轴向的外侧,电机驱动连杆320和弧形封闭板330一并旋转,两者的旋转路径与风轮201的旋转路径互不干涉。
本实施方式下的风轮201优选为单向风轮201,通过正向旋转对出风风道700供风,通过反向旋转给换气风道730供风。在有限的箱体10厚度下,一个单向风轮201能够满足对换气风道730的供风,也能满足对上层出风风道700和下层出风风道700进行供风。利用当风轮201满足所需的性能需求,降低了使用成本和制造成本;而且,箱体10内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风轮201也可以是双层风轮201,具有旋向不同的叶片,通过正转对上层出风风道700供风,通过反转对下层出风风道700供风。需要对换气风道730供气时,利用风门300打开第二蜗口742并关闭第一蜗口741即可,风轮201不论是正转还是反转,都能给换气风道730提供气流。
参考图8和图9,由于上层出风风道700距离出风口601较近,气流容易因为惯性聚集在尾部出风。上层出风风道700内设置弧形的导流片800,导流片800位于出风方向自上游向下游一侧的路径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片800的数量为多个,导流片800的弧形方向的一端朝向出风方向的上游一侧,另一端朝向出风口601一侧;导流片800沿出风风道7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各个导流片800的高度或弧度依次增大。便于将气流在不同位置导出至出风口601的不同长度位置上。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导流片800沿出风风道700自上游向下游一侧的各个导流片800的高度依次为H1、H2、H3…;每个导流片800距离风源200的长度沿出风风道700自上游向下游一侧依次为L1、L2、L3…;其中,H1/H2/H3…=L1/L2/L3…。等比例的设置使得导出的气流更为均匀。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导流片800也可以设置一个。
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参考图7,下层出风风道700内设置弧形的导流片800,导流片800的数量为多个,导流片800沿出风风道70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各个导流片800的弧度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在图中给出的示意方向,为从左侧向右侧一次增大。确保下层出风风道输送的气流更为均匀。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导流片800可设置一个,位于左右两侧的中点。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下层出风风道700内可不设置导流片80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吹风装置还包括:设于出风位置的人体位置感应器20和/或温度传感器30。人体位置感应器20和/或温度传感器30通过控制器分别不同出风口601的摆风机构500的驱动装置502电信号连接。
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具体应用场景、应用方式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例的吹风装置优选应用至浴霸或取暖器上。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应用至晾衣机上或空调上或除湿机上或加湿器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
根据用户的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出风模式,出风模式包括:在具有一组位于一个中心两侧的两个出风单元中,至少调整其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一组位于一个中心两侧的两个出风单元,以两个出风单元的中心位置为原点,中心向外两侧方向为x轴,用户位置到中心位置的水平方向距离为R。每个出风单元至少具有一个出风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一个出风单元内设置一个出风口。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一个出风单元内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风口。两个出风单元内的出风口数量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同。
进一步设置:至少调整其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包括: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的中间区域吹风;向任意一个出风单元的正下方区域吹风;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所在区域的外侧区域吹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的出风模式由吹风装置上的摆风机构实现,摆风机构分别设置在每个出风单元的每个出风口中,用户可单独的控制每个摆风机构的摆叶在0-180的角度范围内摆动。摆叶的旋转中心轴位于出风口的中点位置。摆叶摆动的角度至少具有30度、60度和90度以及180度。
参考图2,出风单元根据箱体的中心向左右两侧分布,左右两个摆叶501调整角度α3下,也就是90度,使得出风口601的气流直吹至正下方区域,在应用至取暖上后,实现卫生间的快速制热。参考图3,将图中左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3下,也就是120度,右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1下,也就是30度。使得两侧的摆叶501旋转角度朝向两个出风口601之间的中间区域,可以对位于该区域的用户进行吹风。参考图4,左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2下,也就是90度下,进行正下方直吹。参考图5,左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1下,也就是30度下,进行倾斜角度后吹风。在本实施方式的图4和图5仅仅是给出了用户在于左侧的出风口601的变化时的出风状态,当用户位于右侧时,出风状态与左侧的对称即可,也就是两个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对称。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两个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相同。
当每个出风单元内设置多个出风口,每个出风单元的多个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均保持相同。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每个出风单元的多个出风口的出风角度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吹风装置内配置连通每个出风单元处或每个出风口处的出风风道,吹风装置内配置一个对应所有出风风道的风源,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给每个出风风道配置单独的风源。
进一步设置:若用户的位置位于两个出风单元之间,则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的中间区域吹风;参考图3,若-R1≤R≤R1,也就是用户的位置位于两个出风口601之间,则调整出风口601向两个出风口601之间的中间区域吹风。若用户的位置位于其中一个出风单元的正下方,则向该侧的出风单元的正下方区域吹风;参考图4,若-R2≤R<-R1,也就是用户的位置位于左侧出风口601的正下方,则调整左侧的出风口601向正下方区域吹风。若用户的位置位于两个出风单元之间所在区域的外侧的其中一侧,则向该外侧区域吹风。参考图5,若R<R2,也就是用户的位置位于左侧出风口601的外侧,则调整左侧的出风口601向用户所在位置的外侧区域吹风。同理,用户位于右侧的出风口601的正下方与外侧区域的调整方式与上述对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出风模式包括:在具有一组位于一个中心两侧的两个出风单元中,启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参考图2,左右两个摆叶501调整至90度,使得出风口601的气流直吹至正下方区域,在应用至取暖上后,实现卫生间的快速制热。参考图4,在热量较高时,可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口601。参考图3,将图中左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3下,右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1下,使得两侧的摆叶501旋转角度朝向两个出风口601之间的中间区域,可以对位于该区域的用户进行吹风。此处,在热量较高时,可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口601。参考图4,当用户在图中的左侧的出风口601的正下方,左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2下进行正下方直吹,右侧的摆叶501关闭右侧的出风口601,可实现单开局部吹风。参考图5,用户离开两个出风口601之间的区域,并处于左侧的出风口601的外侧。左侧的摆叶501调整至角度α1下进行倾斜角度后吹风,右侧的摆叶501关闭右侧的出风口601,可实现单开局部吹风。在本实施方式的图4和图5仅仅是给出了用户在于左侧的出风口601的变化时的出风状态和右侧的启闭状态,当用户位于右侧时,右侧出风状态与左侧的对称即可,左侧的启闭状态右侧的对称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设置:获取出风温度,根据出风温度变化,调整出风模式。
进一步的,获取出风温度T,当温度小于设定值T1时,开启两个出风单元吹风;获取出风温度,当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T1时,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单元。此处,优选为关闭距离用户更远的出风单元。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关闭距离用户更近的出风单元。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随机关闭一个出风单元。最终取得降低温度的目的即可。
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场景、应用方式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优选应用至浴霸或取暖器上。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应用至晾衣机上或空调上或除湿机上或加湿器上。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1)

1.一种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
根据用户的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出风模式,所述出风模式包括:
在具有一组位于一个中心两侧的两个出风单元中,启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和/或,至少调整其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每个出风单元至少具有一个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调整其中一侧或两侧的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包括:
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的中间区域吹风;
向任意一个出风单元的正下方区域吹风;
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所在区域的外侧区域吹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用户的位置位于两个出风单元之间,则向两个出风单元之间的中间区域吹风;
若用户的位置位于其中一个出风单元的正下方,则向该侧的出风单元的正下方区域吹风;
若用户的位置位于两个出风单元之间所在区域的外侧的其中一侧,则向该外侧区域吹风。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出风温度,根据出风温度变化,调整出风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出风温度,当温度小于设定值时,开启两个出风单元吹风;
获取出风温度,当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关闭其中一个出风单元,为关闭距离用户更远的出风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3、5-6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出风模式由吹风装置上的摆风机构实现,摆风机构分别设置在每个出风单元的每个出风口中,用户可单独的控制每个摆风机构的摆叶在0-180的角度范围内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摆叶的旋转中心轴位于出风口的中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出风单元的出风方向相同或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吹风装置内配置连通每个出风单元处或每个出风口处的出风风道,吹风装置内配置一个对应所有出风风道的风源或给每个出风风道配置单独的风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3、5-6、8-10任一所述的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至浴霸或取暖器或晾衣机或空调或除湿机或加湿器。
CN202311757050.XA 2023-12-19 2023-12-19 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5705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7050.XA CN117570510A (zh) 2023-12-19 2023-12-19 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7050.XA CN117570510A (zh) 2023-12-19 2023-12-19 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0510A true CN117570510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9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57050.XA Pending CN117570510A (zh) 2023-12-19 2023-12-19 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05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9658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225070B (zh) 风管机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CN114046563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044039B (zh) 用于空调器的出风部件和空调器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111706919A (zh) 双贯流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11575272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7570510A (zh) 吹风装置的风向调节控制方法
CN209558516U (zh)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410876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110360654A (zh)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CN110805959A (zh) 可控制引风量和风向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3225005U (ja) 多機能加湿電気ヒータ
CN209689054U (zh) 空调器的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876179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09026947U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KR20170069974A (ko) 공기조화기
JPS6328662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9405069A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220417609U (zh) 出风装置
CN218884232U (zh)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888290U (zh) 风机组件、取暖器
CN217685785U (zh) 空调及其摆风装置
CN211502989U (zh) 一种风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