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1941A -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1941A
CN117561941A CN202311827860.8A CN202311827860A CN117561941A CN 117561941 A CN117561941 A CN 117561941A CN 202311827860 A CN202311827860 A CN 202311827860A CN 117561941 A CN117561941 A CN 117561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corn
mixed
varieties
s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78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荆晶莹
杜木林
丁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8278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61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61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1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属于玉米栽培及养分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选择当地使用主要的青贮玉米品种,进行混作,选择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施肥手段,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牲畜的养殖成本,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栽培及养分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发展现状:青贮玉米是一种高产、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在畜牧业中应用广泛。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也逐步得到改良与完善。目前,普遍采用简化高产栽培技术,选择耐旱、抗病性强的新品种,合理施肥并科学调控病虫害,以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与质量。青贮玉米的种子一般在春季播种,播后需要定植、追肥、除草、浇灌等措施,以促进玉米茎秆的生长和增加产量。同时,在收割期也需要采取相应的办法,如打草捆、机械捆绑、压片封住等方式保证玉米储存期间的保质期。目前对于青贮玉米栽培管理模式的研究集中在单一品种种植上,青贮玉米主要收获地上部营养体,因此地上茎秆、叶片、籽粒的总产量和品质相较于籽粒玉米更为重要,而当前对于青贮玉米多品种混作的栽培管理技术少有涉及。
现有技术方案如下:1)品种选择:青贮玉米的品种选择应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饲养动物的需要以及种植者的经验和偏好来进行。比如在华南地区种植单季玉米,华北地区种植早熟玉米等。大部分种植都采用单一玉米品种,不同玉米品种混作情况较少。混种品种需要有相似的生育期。2)施肥管理:目前对于青贮玉米的施肥,常见的模式为在灌溉前进行深耕,并在每亩地上加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公斤和复合肥150-200公斤,均匀分布于整个田地。生育期内每隔7-10天进行一次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苗期控制过高的氮肥用量,促进玉米良好根系发育;抽雄期开始逐步增加氮肥用量,有利于茎叶快速生长;灌浆成熟期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料的投入,有利于颗粒饱满、味美口感的产生。同时伴随施用一些微量元素,预防玉米缺素症的出现。但在肥料选择上,大多选用无机肥且投入量较高,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种植方式:青贮玉米的栽培密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种、生长期、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一般情况下,单行栽培的栽培密度在每亩4000至5000株之间。株行距约为60至75厘米,株间距约为20至25厘米。双行栽培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植株数量,提高产量。栽培密度一般在每亩4500至5500株之间。株行距约为60至75厘米,株间距约为20至25厘米,两行之间的距离约为75至90厘米。
现有技术方案缺陷如下:1)玉米单一品种种植的缺点:(1)目前的玉米种植大多采用单一品种种植的方式,在同一地块上种植相同品种的玉米,其基因型差异不大,因此当出现病虫害时,很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扩大。(2)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易产生抗性病原体。长期单一品种种植,有利于某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同时由于遗传多样性较低,其易受环境的影响,抗逆性较差。(3)除此之外,长期种植单一品种,较难实现土壤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长期种植同一品种也会导致产品单一,难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市场竞争力较低。2)玉米的传统连作方式存在一些缺陷:(1)连续种植单一玉米品种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病原菌数量增加,土壤养分不平衡,给玉米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2)由于遗传基因的相似性,会导致植株个体间对于水分和养分的竞争加剧,缺乏遗传多样性的改良,同一品种连续单作其潜力受限,难以实现产量的持续增加。(3)长期连作玉米,同一病虫害容易累积和大面积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损失。同时连作难以有效控制杂草,影响玉米生长。
因此,提供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能够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实现可持续农业的目标。
通过探索青贮玉米混作栽培的模式及田间管理措施,解决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严重、养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青贮玉米的高产高效。选择当地使用主要的青贮玉米品种,进行混作,选择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施肥手段,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牲畜的养殖成本,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目前在青贮玉米的栽培中涉及到多个品种混作的研究较少,本发明是十分科学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管理模式,可以弥补背景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保水性强、表面平整、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非盐碱地块和非连作的耕地;
S2:地块处理
在气温回升、土壤开始解冻并变得更容易耕作的早春进行翻地,通常是在3月到4月之间进行翻地,具体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而定。
前茬作物收获后墒情合适时对地块进行处理。气温不同,适宜的土壤墒情不同。一般来说,在气温温20-25℃,土壤含水量达到60%-70%,可以手握成团,即达到了合适的土壤墒情。精细平整土地,起垄:大垄宽0.8m,小垄宽0.4m。增施基肥,基肥应以迟效肥料(有机肥)和速效肥料(无机肥)配合,氮肥与磷肥、钾肥配合可以使肥效时间加长,为丰产打下基础。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调施、撒施和穴施3种。
有机肥(纯羊粪发酵)在播前结合翻地施入,具体用量是3t/hm2。基肥速效养分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以铵态氮和磷营养为主,该配方可有效促进根系的增生,利于玉米苗期的建植。肥料具体用量如下:氮肥施用尿素,具体用量为43kg/ha(以N计),磷肥施用磷酸二铵,具体用量为59kg/ha(以P计),钾肥施用氯化钾,具体用量为80kg/haK2O,锌肥为七水合硫酸锌,具体用量为3.4kg/ha。
S3:播种技术
选择在气温稳定回升的5月到6月进行播种,为了保证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播种时间要稍早于普通玉米。
a.品种选择
选择四种生物产量高、抗病性强、抗倒伏、株型紧凑、耐密植、植株高大、叶片多、纤维品质好、持绿性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如株型为半紧凑型的中玉335、DK205,株型为紧凑型的中农大787、粒隆915。不同品种的玉米其生育期不同,选择进行混作的品种需要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即生育期前后最多相差不超过一周。
b.耕前土地处理
耕层由19-21cm加深到23-24cm,可以显著增产。整地要精细,达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
c.播种方式
采用混播的播种方式,混播可根据种质资源的可利用性选择三到四个品种进行混作,混作方式将种子等比例混合。
d.播种量
采用5500株每亩的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重量确定不同密度条件下各玉米品种播种的质量,采用轮式穴播器播种,每穴两粒,播后及时滴水,以保证出苗。
e.株行距配置
种植密度为5500株/亩,采用大垄宽0.8m,小垄宽0.4m,株距20cm,行距60cm的种植方式。
S4:田间管理
a.除草
常见的除草方式有物理方式和化学方式两种,在本技术中,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选择不同的除草方式,播种后喷施芽前除草剂,苗后主要采取人工作业方式除草,使用锄头或手工除草工具将杂草从玉米田中拔除。
b.间苗
在玉米苗长到5~6片叶时间苗、定苗,每穴留1株苗。
c.施肥灌溉管理
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大小垄种植技术。播种后亩施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6kg作为种肥。亩施尿素50kg+磷酸二氢钾7.5kg作为追肥,追肥分3次进行:小喇叭口期施尿素25kg+磷酸二氢钾2.5kg;抽雄期施尿素15kg+磷酸二氢钾2.5kg;灌浆期施尿素10kg+磷酸二氢钾2.5kg。整个玉米生育期灌溉3-4次,每次均结合施肥灌水。
S5:病虫害防治
夏播的青贮玉米由于温度湿度较高,容易发生病虫害,主要的病害为玉米锈病和玉米大斑病(均常发生于夏季和初秋),主要的虫害为玉米螟。对于玉米大斑病和锈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使用的农药为环菌唑类农药(如甲基硫菌唑、硫菌唑等),具体用量为100-150ml/亩;三唑酮类农药(如嘧菌酯),具体用量为100-120g/亩;尼菲草酮类农药(如茚菌酮),具体用量为20-40g/亩。对于玉米的主要虫害玉米螟,首先可以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包括释放天敌如蜂类和寄生蜂等,其次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的方法,施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如氯氟氰菊酯(具体用量为10-15ml/亩)、吡虫啉(2-4g/亩)等。为了防止螟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可以使用不同类别和机制的农药交替使用,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此外,及时监测螟虫的数量和活动情况,有助于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机和方法。
S6:收获
青贮玉米使用青贮收获机收获,一般在乳线1/2~2/3时候收获,此时收获均已形成带有蜡熟期籽粒的果穗,果穗中部籽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家畜喜欢吃,是非常好的家畜饲料,青贮玉米一般采用窖藏或袋藏的方法,可以全年保存。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总体而言,与单作相比,混作可以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根据试验结果,发现平均增产效应约为7.17%,相对饲喂价值即衡量青贮饲料品质的综合性指标提高了4.3%。选择混作的品种及品种数量不同,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四品种混作其增产效应约为18.47%,三混增产效应约为0.83%,六混的增产效应约为2.22%,四品种混作增产效应显著高于三品种混作和六品种混作。对于不同的混作组合,能够使增产效应最大的密度不同,对于四品种混作来说,密度为5500株/亩能够充分发挥混作优势,使增产效应最大化。不同种植方式对于土壤养分,例如磷含量也存在不同的影响,品种混作显著提高了土壤磷含量,实验结果发现提高了约34.42%,显著改善了土壤肥力,这一效应在不同混作组合下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施肥处理上,混作处理在低肥料投入下即可达到最高产量,可有效的降低肥料用量,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过量施肥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同时混作提高了种植系统的抗病虫能力,四混时玉米大斑病的病情指数降低了约17.82%,玉米小斑病病情指数降低了约13.78%,四品种混作时系统的抗病能力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玉米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模式流程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单作与混作的产量差异;
其中,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产量的平均值;混作为三混(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混(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六混(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种植的平均值;
图3附图为本发明单作与三品种混作、四品种混作、六品种混作的产量差异;
其中,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产量的平均值;MIX3为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三品种混作;MIX4为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MIX6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混作;
图4附图为本发明四品种混作条件下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其中,MIX4为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
图5附图为本发明单作与混作相对饲喂价值的比较;
其中,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相对饲喂价值的平均值,混作为三混(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混(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六混(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种植的平均值;
图6附图为本发明各种植方式下相对饲喂价值比较;
其中,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相对饲喂价值的平均值;MIX3为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三品种混作;MIX4为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MIX6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混作;
图7附图为本发明各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效磷含量比较;
其中,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MIX3为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三品种混作;MIX4为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MIX6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混作;
图8附图为本发明四品种混作与单作相比病情指数的差异;
其中,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病情指数的平均值;MIX4为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的病情指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在内蒙古通辽市开展青贮玉米栽培实验,具体实验地点为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全部采用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当地海拔189m,年降雨量350mm,常年有效积温3000℃,无霜期145天。试验田土地平整,灌排条件好,土质为壤土,地力水平中等。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如下:含水量为11.54%,pH为7.81,有机碳含量为6.69g/kg,全碳含量为9.11g/kg,全氮含量为0.68g/kg,速效钾含量为92.69mg/kg,速效磷含量为11.49mg/kg,选择了六种生育期相似的玉米品种,分别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施肥处理为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有机肥中有效磷含量为24.46%。
玉米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模式流程图见图1。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保水性强、表面平整、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非盐碱地块和非连作的耕地;
S2:地块处理
在气温回升、土壤开始解冻并变得更容易耕作的早春进行翻地,通常是在3月到4月之间进行翻地,具体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而定。
前茬作物收获后墒情合适时对地块进行处理。气温不同,适宜的土壤墒情不同。一般来说,在气温温20-25℃,土壤含水量达到60%-70%,可以手握成团,即达到了合适的土壤墒情。精细平整土地,起垄:大垄宽0.8m,小垄宽0.4m。增施基肥,基肥应以迟效肥料(有机肥)和速效肥料(无机肥)配合。有机肥(纯羊粪发酵)在播前结合翻地施入,具体用量是3t/hm2。基肥速效养分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以铵态氮和磷营养为主,该配方可有效促进根系的增生,利于玉米苗期的建植。肥料具体用量如下:氮肥施用尿素,具体用量为43kg/ha(以N计),磷肥施用磷酸二铵,具体用量为59kg/ha(以P计),钾肥施用氯化钾,具体用量为80kg/haK2O,锌肥为七水合硫酸锌,具体用量为3.4kg/ha。
S3:播种技术
选择在气温稳定回升的5月到6月进行播种,为了保证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播种时间要稍早于普通玉米。
a.品种选择
选择四种生物产量高、抗病性强、抗倒伏、株型紧凑、耐密植、植株高大、叶片多、纤维品质好、持绿性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如株型为半紧凑型的中玉335、DK205,株型为紧凑型的中农大787、粒隆915。不同品种的玉米其生育期不同,选择进行混作的品种需要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即生育期前后最多相差不超过一周。
b.耕前土地处理
耕层由19-21cm加深到23-24cm,可以显著增产。整地要精细,达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
c.播种方式
采用混播的播种方式,混播可根据种质资源的可利用性选择三到四个品种进行混作,混作方式将种子等比例混合。
d.播种量
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重量确定不同密度条件下各玉米品种播种的质量,采用轮式穴播器播种,每穴两粒,播后及时滴水,以保证出苗。
e.株行距配置
采用大垄宽0.8m,小垄宽0.4m,株距20cm,行距60cm的种植方式。
S4:田间管理
a.除草
常见的除草方式有物理方式和化学方式两种,在本技术中,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选择不同的除草方式,播种后喷施芽前除草剂,苗后主要采取人工作业方式除草,使用锄头或手工除草工具将杂草从玉米田中拔除。
b.间苗
在玉米苗长到5~6片叶时间苗、定苗,每穴留1株苗。
c.施肥灌溉管理
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大小垄种植技术。播种后亩施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6kg作为种肥。亩施尿素50kg+磷酸二氢钾7.5kg作为追肥,追肥分3次进行:小喇叭口期施尿素25kg+磷酸二氢钾2.5kg;抽雄期施尿素15kg+磷酸二氢钾2.5kg;灌浆期施尿素10kg+磷酸二氢钾2.5kg。整个玉米生育期灌溉3-4次,每次均结合施肥灌水。
S5:病虫害防治
夏播的青贮玉米由于温度湿度较高,容易发生病虫害,主要的病害为玉米锈病和玉米大斑病(均常发生于夏季和初秋),主要的虫害为玉米螟。对于玉米大斑病和锈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使用的农药为环菌唑类农药(如甲基硫菌唑、硫菌唑等),具体用量为100-150ml/亩;三唑酮类农药(如嘧菌酯),具体用量为100-120g/亩;尼菲草酮类农药(如茚菌酮),具体用量为20-40g/亩。对于玉米的主要虫害玉米螟,首先可以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包括释放天敌如蜂类和寄生蜂等,其次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的方法,施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如氯氟氰菊酯(具体用量为10-15ml/亩)、吡虫啉(2-4g/亩)等。为了防止螟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可以使用不同类别和机制的农药交替使用,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此外,及时监测螟虫的数量和活动情况,有助于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机和方法。
S6:收获
青贮玉米使用青贮收获机收获,一般在乳线1/2~2/3时候收获。
设置两种种植密度,分别为密度4500株/亩(低密)和5500株/亩(高密),采用大垄宽0.8m,小垄宽0.4m,株距20cm,行距60cm。播种模式采用单作,混作(三混、四混、六混),在收获后取土进行土壤速效磷含量测定。
具体的试验结果如下:
(1)与单作相比,混作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平均增产效应约为7.17%(表1和图2)。对于不同混作组合来说,四混的增产效应约为18.47%,三混增产效应约为0.83%,六混的增产效应约为2.22%(表1和图3),四品种即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混作其增产效应显著高于三品种和六品种混作。
表1
种植方式 产量(kg/亩)
单作 5975
MIX3 6024.54
MIX4 7078.46
MIX6 6107.87
混作 6403.62
注: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产量的平均值;混作为三混(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混(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六混(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种植的平均值。MIX3为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三品种混作;MIX4为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MIX6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混作。
(2)对于种植密度,高密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对于增产效应最显著的四品种混作(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组合,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探索其最适合的种植密度。对于中玉335和中农大787两个玉米品种来说,单作低密的产量显著低于混作及单作高密,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DK205和粒隆915两个玉米品种来说,单作时产量显著低于混作时,此效应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对此两种玉米品种的影响在混作时较为显著(表2和图4)。即混作对玉米的促进作用不依赖于密度,低密度时混作就能达到最高产量。
表2
品种 处理 产量(kg/亩)
中玉335 单作低密 5284.28568
中玉335 单作高密 6954.28314
中玉335 混作低密 7921.60824
中玉335 混作高密 6797.41961
中农大787 单作低密 4527.80042
中农大787 单作高密 6261.46922
中农大787 混作低密 5679.76696
中农大787 混作高密 6549.05235
DK205 单作低密 4242.61381
DK205 单作高密 4183.33387
DK205 混作低密 6392.18882
DK205 混作高密 10002.9394
粒隆915 单作低密 4264.83614
粒隆915 单作高密 4210.92228
粒隆915 混作低密 6392.18882
粒隆915 混作高密 7864.53421
注:混作是明确品种的种植方式,在取样时按照品种对产量进行测定;即混作数据为将四品种混合种植的各个品种单独采收,称重。
(3)不同种植方式除影响玉米产量外,也对玉米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测定玉米的纤维(ADF、NDF)含量,用相对饲喂价值(RFV)对玉米的青贮品质进行衡量。混作的玉米其相对饲喂价值(RFV)与单作相比,增加了约4.3%(表3和图5),对于不同种植组合来说,其相对饲喂价值的差异并不显著(表3和图6)。相对饲喂价值(RFV)其计算公式为:RFV=DMI(%BW)XDDM(%DM)/1.29
DMI与DDM的预测模型为:DMI(%BW)=120/NDF(%DM)
DDM(%DM)=88.9-0.77XADF(%DM)
其中:DMI(Drymatterintake)为粗饲料干物质的随意采食量,单位为%BW;DDM(Digestibledrymatter)为可消化的干物质,单位为%DM。
表3
种植方式 相对饲喂价值
单作 106.2
MIX3 109.6
MIX4 109.4
MIX6 113.6
混作 110.8
注: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相对饲喂价值的平均值;混作为三混(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混(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六混(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种植的平均值。MIX3为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三品种混作;MIX4为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MIX6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混作。
(4)对于土壤养分的影响,不同种植方式对于土壤速效磷的影响也不同。在5500株/亩的密度下,在玉米收获后取土进行速效磷含量测定。混作与单作相比,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了约34.42%,不同种植组合之间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表4和图7),也就是说不同混作组合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混作这一种植方式可以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化肥施用。
表4
种植方式 土壤有效磷(mg/kg)
单作 10.08
MIX3 12.04
MIX4 13.80
MIX6 14.80
混作 13.55
注: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平均值;混作为三混(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混(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六混(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平均值。MIX3为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三品种混作;MIX4为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MIX6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混作。
(5)混作显著降低了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对于在产量上表现较为优异的四品种混作组合来讲,在5500株/亩的密度下,其玉米大斑病的病情指数降低了约17.82%,玉米小斑病病情指数降低了约13.78%,四品种混作显著降低了种植系统的病情指数,提高了总体的抗病能力(表5和图8)。
表5
种植方式/病情指数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单作 43.2 42.1
MIX4 35.5 36.3
注:单作为中玉335,DK205,登海685,中农大787,先玉1466,粒隆915六品种单作病情指数的平均值;MIX4为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的病情指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保水性强、表面平整、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非盐碱地块和非连作的耕地;
S2:地块处理
在3月到4月之间进行翻地;在气温20-25℃,土壤含水量达到60%-70%时,精细平整土地,起垄:大垄宽0.8m,小垄宽0.4m;增施基肥;
S3:播种技术
a.品种选择
选择三到四种生物产量高、抗病性强、抗倒伏、株型紧凑、耐密植、植株高大、叶片多、纤维品质好、持绿性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选择进行混作的品种生育期前后最多相差不超过一周;
b.耕前土地处理
耕层由19-21cm加深到23-24cm;达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
c.播种方式
选择三到四个品种进行混作,混作方式将种子等比例混合;
d.播种量
5月到6月进行播种,采用5500株每亩的种植密度,采用轮式穴播器播种,每穴两粒,播后及时滴水;
e.株行距配置
种植密度为5500株/亩,株距20cm,行距60cm的种植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增施基肥的具体操作如下:
基肥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在播前结合翻地施入,用量为3t/hm2;无机肥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用量如下:氮肥施用尿素,以N计,用量为43kg/ha;磷肥施用磷酸二铵,以P计,用量为59kg/ha;钾肥施用氯化钾,用量为80kg/haK2O,锌肥为七水合硫酸锌,用量为3.4kg/h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三品种混作;选择中玉335,中农大787,DK205,粒隆915四品种混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S4:田间管理
a.除草
播种后喷施芽前除草剂,苗后主要采取人工作业方式除草;
b.间苗
在玉米苗长到5~6片叶时间苗、定苗,每穴留1株苗;
c.施肥灌溉管理
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大小垄种植技术;播种后亩施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6kg作为种肥;亩施尿素50kg+磷酸二氢钾7.5kg作为追肥,追肥分3次进行:小喇叭口期施尿素25kg+磷酸二氢钾2.5kg;抽雄期施尿素15kg+磷酸二氢钾2.5kg;灌浆期施尿素10kg+磷酸二氢钾2.5kg;整个玉米生育期灌溉3-4次,每次均结合施肥灌水;
S5:病虫害防治
S6:收获
青贮玉米使用青贮收获机收获,在乳线1/2~2/3时候收获。
CN202311827860.8A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7561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7860.8A CN117561941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7860.8A CN117561941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1941A true CN117561941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2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7860.8A Pending CN117561941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19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N111657078B (zh) 黄淮海地区饲草高产轮作方法
CN104272953A (zh) 饲用型甜高粱栽培方法
CN111084048A (zh) 一种柑橘园套种黑麦草养鹅的方法
CN106941907A (zh)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免耕种植冬油菜的方法
CN114521464B (zh) 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
Siroshtan et al. Yield and sowing qualities of winter bread wheat seeds depending on the preceding crops and sowing dates in the Forest-Steppe of Ukraine
CN102282989A (zh) 粮草双丰高产抗旱谷子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CN113728888A (zh) 一种紫花苜蓿间作小麦和玉米的粮草复合种植方法
CN112997822A (zh) 一种绿色生态的绿豆和谷子一年两作种植方法
CN104969765A (zh) 一种柱花草与一年生黑麦草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14747438B (zh) 一种玉米伴生绿肥毛叶苕子的栽培方法
CN105900677A (zh) 二比空双株玉米密植栽培方法
CN110810165A (zh) 一种鲜食玉米与草莓绿色生产轮作技术方法
CN110870444A (zh) 一种玉米套种秋黄豆无公害栽培方法
CN107318451A (zh) 高粱二比空多株密植栽培方法
Atabayeva et al. Influence of planting norms and harvest term on Sudan grass (Sorghum× drummondii) yield
CN117561941A (zh) 一种养分高效利用的青贮玉米混作栽培方法
CN112772315A (zh) 黄淮海潮土区夏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增效种植方法
CN111758517A (zh) 一种高效、生态的烤烟、豌豆种植方法
CN110612873A (zh) 一种饲草大麦高效生产青贮或干贮种植模式
CN113575328B (zh) 一种谷子-秃疮花复种种植方法
CN114431084B (zh) 一种甜高粱与饲用豌豆间作生产青贮饲料原料的方法
CN116584322A (zh) 一种稻套种稻免耕栽培方法
Yakubzhonovich THE INFLUENCE OF THE GROWTH OF AUTUMN WHEAT CROP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OWTH AND GRAIN Y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