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1804A - 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1804A
CN117561804A CN202180099649.1A CN202180099649A CN117561804A CN 117561804 A CN117561804 A CN 117561804A CN 202180099649 A CN202180099649 A CN 202180099649A CN 117561804 A CN117561804 A CN 117561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roelectric
metal oxide
variable valence
layer
doped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96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万良
李宇星
李维谷
蔡佳林
吕杭炳
许俊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61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1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存储领域,能够提高铁电器件的耐久性。该铁电器件包括顶电极、底电极以及位于顶电极和底电极之间的铁电层。铁电层包括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和铁电材料。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包括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Description

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铁电随机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eRAM)具有低写入功耗,高读取速度的优势,它是未来取代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的新型存储器之一。
FeRAM采用铁电材料取代DRAM中原有的介电质,其极化方向在两个稳定状态(“0”和“1”)之间转换,实现数据的写入和读取,即使电场撤出后仍可保持不变。相关技术中的FeRAM采用金属电极,在制作FeRAM的过程中(包括金属电极的沉积以及后道退火处理的过程中),金属电极会夺走铁电薄膜的氧(oxygen scavenging),导致FeRAM的耐久性(endurance)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铁电器件的耐久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铁电器件,包括顶电极、底电极以及位于顶电极和底电极之间的铁电层。铁电层包括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和铁电材料。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包括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铁电器件中,通过采用掺杂有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MO X)的铁电层,基于 中金属元素的价态变化(M 2x+/M 2(x-δ)+),能够产生氧原子(O)进而对铁电材料内氧空位(V O)中和,从而调控铁电层中氧空位浓度,降低电铁薄膜的觉醒、疲劳,延迟器件被击穿,进而提升了铁电器件的耐久性。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中的稀土金属元素为Ce、Eu、Nd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可以为CeO 2、Eu 2O 3、Nd 2O 3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过渡金属元素为Mn,Fe,Co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为MnO 2、Fe 2O 3、Co 2O 3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铁电材料包括氧化铪基铁电材料,从而能够保证铁电器件与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可兼容性、尺寸可缩性。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铁电层的厚度方向上,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材料中掺杂浓度呈周期性分布。在此情况下,在制作铁电层时,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依次交替形成多个铁电薄膜层和多个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薄膜层;其中,多个铁电薄膜层的厚度可以基本一致,多个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薄膜层的厚度可以基本一致,从而使得可变 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层的厚度方向上呈周期性均匀分布。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铁电层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掺杂区、本征区、第二掺杂区。第一掺杂区位于本征区靠近底电极的一侧;第二掺杂区位于本征区靠近顶电极的一侧;本征区包括铁电材料;第一掺杂区包括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和铁电材料;第二掺杂区包括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和铁电材料。在此情况下,通过在铁电层的中间保留一定厚度的未掺杂区(即本征区的设置),仅在靠近电极的区域掺杂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从而能够保证体系有足够含量的铁电相,进而能够有效的调控界面的氧空位。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掺杂区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铁电层的厚度方向上呈周期性分布。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依次交替形成多个厚度基本一致的铁电薄膜层和多个厚度基本一致的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薄膜层。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掺杂区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靠近底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增加。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在底电极的表面依次交替形成多个铁电薄膜层和多个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薄膜层。其中,多个铁电薄膜层的厚度可以基本一致,沿靠近底电极的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薄膜层之间的铁电薄膜层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在第一掺杂区中铁电材料的含量在靠近底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也即在靠近底电极的方向上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逐渐增加。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二掺杂区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铁电层的厚度方向上呈周期性分布。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依次交替形成多个厚度基本一致的铁电薄膜层和多个厚度基本一致的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薄膜层。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二掺杂区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靠近顶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增加。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依次交替形成多个铁电薄膜层和多个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薄膜层。其中,多个铁电薄膜层的厚度可以基本一致,沿靠近顶电极的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薄膜层之间的铁电薄膜层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在第二掺杂区中铁电材料的含量在靠近顶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也即在靠近顶电极的方向上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逐渐增加。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如前述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提供的铁电器件;控制器与铁电器件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印刷线路板以及如前述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提供的存储装置;存储装置与印刷线路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电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铁电器件的铁电偶极子(上)和铁电相(下)在原始、觉醒、疲劳、击穿时的转变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电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未掺CeO 2的HZO薄膜与HZCO薄膜的耐久性表征曲线;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电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电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连接”、“相连”等类似的词语,用于表达不同组件之间的互通或互相作用,可以包括直接相连或通过其他组件间接相连。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上”、“下”、“左”、“右”等仅用于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的方位而言的,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的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包括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以及与该印刷线路板连接的铁电器件。本申请对于该电子设备的设置形式不做限制。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产品。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铁电器件中包括:底电极1、铁电层3、顶电极2形成的堆叠结构01。示意的,该堆叠结构01可以为金属电极-铁电薄膜-金属电极(metal ferroelectrics metal,MFM)结构,但并不限制于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电极1、顶电极2也可以采用金属以外的其他材质,如半导体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铁电器件中,底电极1和顶电极2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其中,底电极1相对于顶电极2更靠近于铁电器件中的基板,也就是说,在实际中制作时,先进行底电极1的制作,然后再进行顶电极2的制作。
本申请对于上述铁电器件01的具体设置形式不做限制。
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铁电器件可以作为存储装置中的铁电存储器。示意的,如图2所示,存储装置可以为铁电随机存储器,该存储装置中还可以设置有与铁电存储器连接的其他器件,如控制器、缓存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
以存储装置为铁电随机存储器为例,上述铁电器件作为铁电存储器,如图3所示,铁电存储器内部的存储单元中可以包括晶体管T(包括源极S、漏极D、栅极G等)以及与晶体管T连接的铁电电容C;其中,铁电电容C采用前述的底电极、铁电层、顶电极形成的堆叠结构01,通过对晶体管T的控制来调整底电极1和顶电极2之间的电场,以使得铁电层3的极化方向在两个稳定状态之间转换,进而实现数据(“0”和“1”)的存储。
又例如,参考图4所示,铁电器件可以是设置有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FET)的电子器件,在FeFET中,栅极G(2)、栅极绝缘层(3)、有源层(1)形成MFS(metal-ferroelectric-semiconductor,金属-铁电薄膜-半导体)结构,或者,形成MFIS(metal-ferroelectric-insulator-semiconductor,金属-铁电薄膜-绝缘薄膜-半导体)结构,也即前述的堆叠结构01;通过采用铁电层3作为栅极绝缘层,具有较高介电常数,从而能够增强晶体管的驱动能力,提高开关速度。
以下实施例均是以铁电器件为铁电随机存储器中的存储器件为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对于上述铁电器件而言,铁电层3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铁电器件的性能。
例如,在一些相关的铁电随机存储器中,铁电层3采用钙钛矿型铁电材料,如可以是Pb(Zr,Ti)O 3、BaTiO 3、SrBi 2TaO 9等,尽管钙钛矿型铁电材料自身具有优异的铁电性能,但是它们并不兼容现有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也无法继续缩小尺寸。
又例如,在另一些相关的铁电随机存储器中,铁电层3采用氧化铪(HfO 2)基的铁电材料,尽管可以满足CMOS工艺可兼容性、尺寸可缩性,但是大多氧化铪基铁电材料的剩余极化性能(remnant polarization;即P r)随着所加电场的循环会表现出三特征:(1)觉醒(wake-up),P r随着初始电场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直到稳定;(2)疲劳(fatigue),P r稳定一定循环数量后,开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3)击穿(breakdown),器件漏电流急速增大,导致器件被击穿而丧失铁电性。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在沉积顶、底电极以及后道退火处理时,金属电极夺走铁电薄膜的氧(oxygen scavenging),从而在金属-铁电层界面产生一定数量氧空位,引起内建电场,在初始时钉扎部分铁电偶极子(ferroelectric dipole),甚至造成相反的极化方向(参考图5中A)。随着循环施加电场,在界面的氧空位开始移动,释放被钉扎的铁电偶极子,P r开始提高。由于氧空位同时也起着稳定铁电相的作用,当氧空位开始扩散、转移至铁电薄膜体相,可以让部分非铁电相(M-phase)转变为铁电相(O-phase),使P r进一步增大(参考图5中B)。随着电场的不断循环,铁电薄膜内持续失去氧,电极界面不断被氧化,更多缺陷和氧空位开始生成,界面开始分压所加电场,造成铁电层所受电场降低;同时缺陷捕获的电荷、空位也开始钉扎部分铁电偶极子阻止其翻转,致使P r降低,此为“疲劳”(参考图5中C)。甚者,由于铁电层内的氧空位不断累积,逐渐形成氧空位导电细丝(filament),使铁电材料被击穿(参考图5中D),导致器件耐久性(endurance)下降。
相比之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铁电器件,在铁电层3中掺杂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 也即,铁电层3包括铁电材料,以及掺杂在铁电材料中的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通过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价态变化产生氧原子来实现对电铁薄膜中铁电材料内氧空位的中和,从而控制氧空位浓度,降低电铁薄膜的觉醒、疲劳,延迟器件被击穿,进而提升铁电器件的耐久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铁电器件中,铁电层3中掺杂的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可以包括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铁电层3可以仅掺杂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该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又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铁电层3可以仅掺杂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该掺杂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再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铁电层3可以同时掺杂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
示意的,上述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中的稀土金属元素可以为Ce(铈)、Eu(铕)、Nd(钕)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可以为CeO 2、Eu 2O 3、Nd 2O 3中的一种或多种;但并不限制于此。
示意的,上述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过渡金属元素可以为Mn(锰)、Fe(铁)、Co(钴)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为MnO 2、Fe 2O 3、Co 2O 3中的一种或多种;但并不限制于此。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上述“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而言,是指该金属氧化物(MO X)中的金属元素(M)的价态可以变化,也即该金属元素(M)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态。对于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而言,过渡金属元素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态。对于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而言,稀土金属元素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态。
还应当理解的是,随着体系中氧空位(V O)和氧原子(O)的浓度变化,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不同价态的金属元素之间能够进行动态转换;如 即两种价态金属元素(M 2x+/M 2(x-δ)+)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铁电器件中,通过采用掺杂有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MO X)的铁电层3,基于 中金属元素的价态变化(M 2x+/M 2(x-δ)+),能够产生氧原子(O)对铁电材料内氧空位(V O)中和,从而调控铁电层中氧空位浓度,降低电铁薄膜的觉醒、疲劳,延迟器件被击穿,进而提升了铁电器件的耐久性。
另外,本申请对铁电层3采用的铁电材料不作限制。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铁电层3中的铁电材料可以采用氧化铪(HfO 2)基铁电材料,从而能够保证铁电器件与CMOS工艺可兼容性、尺寸可缩性。
本申请对于上述氧化铪基铁电材料的本征(或第一)掺杂元素不作限制;例如,氧化铪基铁电材料可以是锆(Zr)掺杂氧化铪基铁电体系(hafnium zirconium oxide ferroelectric materials,HZO),也可以是其他氧化铪基铁电材料,如Si(硅)、Y(钇)、Cd(镉)、Sr(锶)、La(镧)等元素的掺杂的氧化铪基铁电材料。
示意的,以铁电层3中的铁电材料为铪锆氧铁电材料(HZO),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采用CeO 2为例;也即铁电层3采用铈掺杂的铪锆氧铁电材料(cerium doped hafnium zirconium oxide ferroelectric materials,HZCO)。在氧化铈中,Ce 4+和Ce 3+是可逆的两种氧化还原态 致使HZO中的氧空位(V O)在氧化铈中可以很快 速的产生或湮灭,赋予了氧化铈一个很高的氧存储和释放能力。
在此情况下,尽管在制作铁电器件的过程中,因沉积顶电极、退火工艺以及铁电器件在电场循环时,会造成HZO不断失氧而在顶电极2与铁电层3之间的界面产生氧空位,通过在HZO中掺杂CeO 2能够进行铁电体相中的氧空位进行调控,避免了氧空位不断在电极(1、2)与铁电层3的界面累积形成氧空位贮藏所,进而避免了过多的氧空位在铁电层3里累积形成导电细丝导致器件击穿,提升了铁电器件的耐久性。
此外,本申请对于铁电器件中底电极1和顶电极2的具体设置不作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铁电器件通过在铁电层3中掺杂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通过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对铁电材料内氧空位中和,从而降低了铁电器件对底电极1和顶电极2的设置要求。
示意的,底电极1可以采用金属(如Ru、Pt、Ir、Mo、W等)电极,也可以采用氮化物(TaN、TiN等)电极,还可以采用金属氧化物(如RuO 2、SrRuO 3、IrO 2、ITO(indium tin oxide)等)电极;类似的,如顶电极2的设置。
示意的,底电极1和顶电极2可以采用对称电极(即底电极1和顶电极2采用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采用不对称电极(即底电极1和顶电极2采用不同的材料)。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底电极1和顶电极2可以采用TiN的对称电极。又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底电极1和顶电极2可以采用W-TiN的不对称电极。
示意的,底电极1可以采用单膜层结构,也可以采用复合膜层结构;类似的,如顶电极2的设置。
另外,本申请对铁电层3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方式、掺杂浓度等均不作限制。
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铁电层3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可以通过膜层结构的方式,插入在铁电材料中。当然,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膜层可以与电极(1、2)接触,也可以不接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又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可以分散混合在铁电材料中。
实际中,铁电层3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方式、掺杂浓度等,可以根据实际的制作工艺而定。
示意的,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外延生长(epitaxial growth)、磁控溅射(sputtering)、溶液法等方式进行掺杂。
以下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为例,结合铁电层3的具体设置方式,对铁电层3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的分布进行示意的说明。
设置方式一
在该设置方式一中,参考图6所示,沿铁电层3的厚度方向DD’上,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材料中掺杂浓度呈周期性分布。
示意的,以铁电层3采用铈掺杂的铪锆氧铁电材料(即HZCO)为例,参考图6所示,在制作铁电层3时,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依次交替形成多个HZO薄膜层a和多个CeO 2薄膜层b;其中,多个HZO薄膜层a的厚度可以基本一致,多个CeO 2薄膜层b的厚度可以基本一致,从而使得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层3的厚度方向DD’上呈周期性均匀分布。当然,形成HZO薄膜层a和CeO 2薄膜层b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原子层沉积的形成的HZO薄膜层a和CeO 2 薄膜层b的厚度很薄,一般仅为几个原子层的厚度。例如,HZO薄膜层a的厚度可以为1-30个原子层的厚度,CeO 2薄膜层b的厚度为1-10个原子层的厚度。并且在多个HZO薄膜层a和多个CeO 2薄膜层b沉积完成后,可以通过退火工艺进行退火,以形成铁电层3。
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是为了清楚的对HZO薄膜层a和CeO 2薄膜层b制作过程进行示意,由于HZO薄膜层a和CeO 2薄膜层b自身较薄,并且HZO薄膜层a和CeO 2薄膜层b中的原子在后续退火过程中可能产生移动;因此,在实际制作形成的铁电层3中,并不绝对会呈现出明显的HZO薄膜层a和CeO 2薄膜层b的层间结构,但是在铁电层3的厚度方向DD’上,CeO 2的掺杂浓度依然呈周期性分布。
图7中S1为未掺杂CeO 2的HZO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电场(4MV/cm)循环次数曲线,S2为CeO 2均匀掺杂后的HZCO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电场(4MV/cm)循环次数曲线;对比S1和S2可以看出,未掺杂CeO 2的HZO薄膜在电场循环次数(electrical field cycles)未到10 4次就已经被击穿,而通过HZCO薄膜却可以坚持到10 5次后依然保有很好的铁电性;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铁电层3通过掺杂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能够提升铁电器件的耐久性。
设置方式二
在该设置方式二中,参考图8所示,铁电层3在厚度方向DD’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掺杂区C1、本征区C0、第二掺杂区C2。第一掺杂区C1位于本征区C0靠近底电极1的一侧;第二掺杂区C2位于本征区C0靠近顶电极2的一侧。本征区C0的铁电材料中未掺杂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第一掺杂区C1和第二掺杂区C2的铁电材料中均掺杂有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其中,沿铁电层3的厚度方向DD’上,第一掺杂区C1和第二掺杂区C2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均呈周期性分布。
示意的,以铁电层3采用铈掺杂的铪锆氧铁电材料(即HZCO)为例,参考图8所示,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在底电极1的表面依次交替形成多个厚度基本一致的HZO薄膜层a和多个厚度基本一致的CeO 2薄膜层b,也即形成铁电层3的第一掺杂区C1。然后形成较厚的HZO薄膜层a,即形成铁电层3的本征区C0。接下来,依次交替形成多个厚度基本一致的HZO薄膜层a和多个厚度基本一致的CeO 2薄膜层b,也即形成铁电层3的第二掺杂区C2。
示意的,本征区C0的HZO薄膜层a的厚度可以是第一掺杂区C1和第二掺杂区C2中HZO薄膜层a的厚度的3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的层间结构仅是为了清楚的对HZO薄膜层a和CeO 2薄膜层b制作过程进行示意,实际制作形成的铁电层3中,并不绝对会呈现出明显的HZO薄膜层a和CeO 2薄膜层b的层间结构,但是在铁电层3的厚度方向DD’上,第一掺杂区C1和第二掺杂区C2中CeO 2的掺杂浓度依然呈周期性分布;具体可以参考前述设置方式一中的相关说明。
设置方式三
在该设置方式三中,参考图9所示,铁电层3在厚度方向DD’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掺杂区C1、本征区C0、第二掺杂区C2。第一掺杂区C1位于本征区C0靠近底电极1的一侧;第二掺杂区C2位于本征区C0靠近顶电极2的一侧。本征区C0的铁电材料中未掺 杂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第一掺杂区C1和第二掺杂区C2的铁电材料中均掺杂有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其中,在第一掺杂区C1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靠近底电极1的方向上逐渐增加;在第二掺杂区C2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靠近顶电极2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示意的,以铁电层3采用铈掺杂的铪锆氧铁电材料(即HZCO)为例,参考图9所示,对于铁电层3的第一掺杂区C1而言,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形成依次交替形成多个HZO薄膜层a和多个CeO 2薄膜层b。其中,多个HZO薄膜层a的厚度可以基本一致,沿靠近底电极1的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CeO 2薄膜层b之间的HZO薄膜层a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在第一掺杂区C1中HZO的含量在靠近底电极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也即在靠近底电极1的方向上CeO 2的掺杂浓度逐渐增加。
类似的,对于铁电层3的第二掺杂区C2而言,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依次交替形成多个HZO薄膜层a和多个CeO 2薄膜层b。其中,多个HZO薄膜层a的厚度可以基本一致,沿靠近顶电极的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CeO 2薄膜层b之间的HZO薄膜层a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在第二掺杂区C2中HZO的含量在靠近顶电极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也即在靠近顶电极2的方向上CeO 2的掺杂浓度逐渐增加。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掺杂方式形成上述具有渐变掺杂浓度的第一掺杂区C1、第二掺杂区C2;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铁电层3中的本征区C0采用厚度较厚的HZO薄膜层a。示意的,本征区C0的HZO薄膜层的厚度可以是第一掺杂区C1、第二掺杂区C2中多个HZO薄膜层a的平均厚度的3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的层间结构仅是为了清楚的对HZO薄膜层a和CeO 2薄膜层b制作过程进行示意,实际制作形成的铁电层3中,并不绝对会呈现出明显的HZO薄膜层a和CeO 2薄膜层b的层间结构,但是第一掺杂区C1中CeO 2的掺杂浓度依然是沿靠近底电极1的方向上逐渐增加,第二掺杂区C2中CeO 2的掺杂浓度依然是沿靠近顶电极2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应当理解的是,相比于设置方式一中,整个铁电层3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采用较为均匀的掺杂方式而言,设置方式二和设置方式三中,通过在铁电层3的中间保留一定厚度的未掺杂区(即本征区C0的设置),仅在靠近电极的区域(C1、C2)处掺杂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从而能够保证体系有足够含量的铁电相,进而能够有效的调控界面的氧空位。在此情况下,在进行高温退火处理时,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可以对界面丰富的氧空位进行俘获来降低其浓度,致使有更多的自由铁电偶极子在初始状态时可以被翻转,从而提升初始Pr,相应地降低“觉醒”(wake-up)现象。
另外,相比于设置方式二中,第一掺杂区C1和第二掺杂区C2采用相对均匀的掺杂浓度而言,设置方式三中,在第一掺杂区C1和第二掺杂区C2中采用渐变的掺杂浓度,在此情况下,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铁电层3靠近电极(1、2)处具有较大的掺杂浓度,从而能够精准的调控铁电薄膜内及界面处的氧空位,并能使体系中含有铁电性能的铁电相含量最大化,实现降低“觉醒”(wake-up),提升耐久性的双重有益效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设置方式二和设置方式三中,仅是以第一掺杂区C1和第二掺杂区C2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分布对称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申请并不 限制于此,实际中可以通过表征获取铁电器件中氧空位的浓度分布,从而相应的设计铁电层3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分布,也即根据氧空位浓度的变化进行精准掺杂。
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以设置第一掺杂区C1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采用均匀的掺杂浓度,即掺杂浓度在厚度方向上呈周期性分布;第二掺杂区C2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沿靠近顶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又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掺杂区C1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沿靠近底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增加;第二掺杂区C2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在厚度方向上呈周期性分布。
再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以设置第一掺杂区C1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沿靠近底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掺杂区C2中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沿靠近顶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铁电器件采用在铁电材料中掺杂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形成铁电层3,可以通过调节铁电层3的生长工艺来实现对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掺杂浓度的调控,具有制作方法简单,器件结构简单的优势。
以铁电器件在铁电随机存储器中的应用为例,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制作铁电层3,无需引入额外的制作设备;同时还可以与上下游工艺兼容(如与CMOS工艺兼容),即工艺友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 一种铁电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电极、底电极以及位于所述顶电极和所述底电极之间的铁电层;
    所述铁电层包括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和铁电材料;
    所述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包括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价态稀土金属氧化物中的稀土金属元素为Ce、Eu、Nd中的至少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电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价态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过渡金属元素为Mn,Fe,Co中的至少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铁电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电材料包括氧化铪基铁电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铁电器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铁电层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所述铁电材料中掺杂浓度呈周期性分布。
  6.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铁电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电层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掺杂区、本征区、第二掺杂区;
    所述第一掺杂区位于所述本征区靠近所述底电极的一侧;
    所述第二掺杂区位于所述本征区靠近所述顶电极的一侧;
    所述本征区包括所述铁电材料;
    所述第一掺杂区包括所述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和所述铁电材料;
    所述第二掺杂区包括所述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和所述铁电材料。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电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掺杂区中,所述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所述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所述铁电层的厚度方向上呈周期性分布;
    或者,在所述第一掺杂区中,所述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所述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靠近所述底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铁电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掺杂区中,所述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所述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所述铁电层的厚度方向上呈周期性分布;
    或者,在所述第二掺杂区中,所述可变价态金属氧化物在所述铁电材料中的掺杂浓度,沿靠近所述顶电极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9. 一种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铁电器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铁电器件连接。
  10.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线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与所述印刷线路板连接。
CN202180099649.1A 2021-10-21 2021-10-21 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5618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5156 WO2023065195A1 (zh) 2021-10-21 2021-10-21 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1804A true CN117561804A (zh) 2024-02-13

Family

ID=8605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9649.1A Pending CN117561804A (zh) 2021-10-21 2021-10-21 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1804A (zh)
WO (1) WO2023065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403863A1 (en) * 2022-06-09 2023-12-1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52371A (ko) * 2011-11-11 2013-05-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요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메모리소자
WO2015141625A1 (ja) * 2014-03-17 2015-09-24 株式会社 東芝 不揮発性記憶装置
US9876018B2 (en) * 2015-12-03 2018-01-23 Micron Technology, Inc. Ferroelectric capacitor, 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nd method used in form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omprising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ferroelectric material
US10950384B2 (en) * 2017-08-30 2021-03-16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used in form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ferroelectric material
WO2021101582A1 (en) * 2019-11-18 2021-05-27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 field controllable spin filter tunnel junction magnetoresistive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195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7043B2 (en) Doped polar layer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CN113948520A (zh) 一种氧化铪基铁电电容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61804A (zh) 铁电器件、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847660A (zh) 一种铁电材料、铁电存储单元、存储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