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8645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8645A
CN117528645A CN202210912352.9A CN202210912352A CN117528645A CN 117528645 A CN117528645 A CN 117528645A CN 202210912352 A CN202210912352 A CN 202210912352A CN 117528645 A CN117528645 A CN 117528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segment
segmented
inform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23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晨琬
陈磊
吴毅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23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86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3500 priority patent/WO20240219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8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86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以支持射频识别RFID系统基于分段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段,同时简化分段机制,降低分段开销。该方法可以用于RFID系统,其中,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获取用于指示传输块大小的第一信息,如果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第一协议层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并发送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为第一协议层接收来自上一协议层的数据包;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通常包括读写器(Reader)和标签(Tag)。读写器可以发送连续波(continuous wave,CW)为标签提供能量或提供载波,还可以发送信令对标签进行寻呼,指示标签发起接入等操作。
通信系统中,对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网络,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可以通过时隙进行区分,即上行时隙(如U时隙)用于上行传输,下行时隙(如D时隙)用于下行传输。为匹配TDD网络的时隙配比,通常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段,将分段后的数据通过时隙进行传输,以在规定的U/D时隙完成数据传输。
对于RFID系统,频率和时间都是读写器独占的,标签与读写器进行通信时,可以完整的发送数据包。由于RFID系统没有分段机制,且RFID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所以RFID系统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能需要连续占用多个时隙,无法匹配TDD网络的时隙配比,进而无法在TDD网络规定的U/D时隙内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此,RFID系统可以参照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分段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段,但NR系统的分段机制较复杂,分段开销较大。
综上,如何在RFID系统设计分段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可以支持射频识别RFID系统基于分段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段,同时简化分段机制,降低分段开销。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用于RFID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获取用于指示传输块大小的第一信息;如果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第一协议层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并发送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为第一协议层接收来自上一协议层的数据包;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基于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支持RFID系统基于分段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段。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获取的第一信息可以半静态确定传输块大小,并根据传输块大小对数据包进行分段,从而无需网络设备频繁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在实现对数据包进行分段的同时,可以降低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大小;或者,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大小关联的索引值;或者,第一信息包括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其中,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将传输块大小携带在第一信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后续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根据第一信息指示的传输块大小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与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每次进行数据传输时,均需要动态地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相比,可以避免网络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降低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寻呼信令、选择信令、随机接入响应、冲突解决信令。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广播或组播携带有第一信息的寻呼信令和/或选择信令,实现多于一个终端设备的传输块大小配置。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随机接入响应、冲突解决信令针对各个终端设备配置各个终端设备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从而更好的适用于各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协议层为下述一种或多种: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包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分段后的数据包;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可递交数据包;分段序号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序号。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如果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和缓存的数据包进行组包,然后递交给上一协议层。如果不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缓存,然后继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下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直至接收到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将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和缓存的数据包进行组包,然后递交给上一协议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另外,终端设备通过为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设置分段序号,可以使得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分段序号确定是否丢包,如果分段序号连续,则表明没有丢包,如果分段序号不连续,则表明分段序号缺失的第一分段数据包丢失。当存在数据包丢失时,终端设备可以进行重传,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包序号和分段数据包在原数据包中的具体位置。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的含义可参考前述可能的设计,不予赘述。对包序号和分段数据包在原数据包中的具体位置的描述可参考3GPP技术中RLC协议的定义,如参照对序列号SN和分段偏移SO的相关描述,也可以进行扩展定义,但使用更少的比特数来表示。
示例性的,包序号可以为原来未分段之前数据包的序号或者对于要分段的数据包进行的数据包的排序的序号。分段数据包在原数据包中的具体位置可以为分段后的数据包在原来数据包所在的起始字节数,以及长度,或者起始比特数据和长度,或者只包含起始位置不包含长度字段。例如,以原数据包为100字节为例,分段数据包在原数据包中的具体位置可以在第50字节处,长度为10字节。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与上述终端设备在每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中增加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分段序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相比,终端设备通过在向网络设备发送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时,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可以不用给每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设置额外的指示信息,可以降低信令开销。网络设备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可以确定数据包接收完成,进而向上一协议层递交接收或缓存的数据包,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与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位于同一时隙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
基于上述三种可能的设计,为第四指示信息的设计提供多种可行性方案,提高设计灵活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对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其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比特数量为第一比特数的整数倍;终端设备发送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包括长度信息;其中,长度信息用于指示填充长度。
基于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如果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字节对齐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对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字节对齐,便于底层按照字节粒度对第一分段数据包处理,匹配底层的处理逻辑。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协议层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分段数据包;其中,第二分段数据包为网络设备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的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中的一个;如果第二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二分段数据包或可递交数据包,第一协议层向上一协议层递交第二分段数据包和缓存数据包;其中,缓存数据包包括在第二分段数据包之前接收到的数据包;如果第二分段数据包不是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二分段数据包或可递交数据包时,第一协议层接收下一个第二分段数据包。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时,也可以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并通过下行时隙向终端设备发送分段后的数据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用于射频识别RFID场景,该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传输块大小;传输块大小用于数据分段;网络设备获取来自终端设备的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其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基于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支持RFID系统基于分段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段。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半静态方式通过第一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终端设备根据传输块大小对数据包进行分段,从而无需网络设备频繁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在实现对数据包进行分段的同时,可以降低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大小;或者,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大小关联的索引值;或者,第一信息包括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其中,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寻呼信令、选择信令、随机接入响应、冲突解决信令。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广播或组播携带有第一信息的寻呼信令和/或选择信令,实现多于一个终端设备的传输块大小配置。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随机接入响应、冲突解决信令针对各个终端设备配置各个终端设备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从而更好的适用于各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接收下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如果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缓存,当网络设备接收到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时,网络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和缓存的数据包递交给上一协议层,保证数据包的完整性,提高通信性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分段后的数据包;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可递交数据包;分段序号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序号。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如果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和缓存的数据包进行组包,然后递交给上一协议层。如果不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缓存,然后继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下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直至接收到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将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和缓存的数据包进行组包,然后递交给上一协议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另外,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分段序号确定是否丢包,如果分段序号连续,则表明没有丢包,如果分段序号不连续,则表明分段序号缺失的第一分段数据包丢失。当存在数据包丢失时,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进行重传,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与上述在每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中增加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分段序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相比,通过在向网络设备发送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时,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可以不用给每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设置额外的指示信息,可以降低信令开销。网络设备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可以确定数据包接收完成,进而向上一协议层递交接收或缓存的数据包,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与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位于同一时隙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
基于上述三种可能的设计,为第四指示信息的设计提供多种可行性方案,提高设计灵活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分段数据包为终端设备进行填充后的数据包;其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为第一比特的倍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包括长度信息;其中,长度信息用于指示填充长度。
基于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如果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字节对齐的,可以对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字节对齐,便于底层按照字节粒度对第一分段数据包处理,匹配底层的处理逻辑。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第二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其中,第二分段数据包为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接收来自上一协议层的数据包;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时,也可以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并通过下行时隙向终端设备发送分段后的数据包。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设计中的终端设备,以实现上述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等,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硬件执行上述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如,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收发模块,可以用于获取用于指示传输块大小的第一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如果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为第一协议层接收来自上一协议层的数据包;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大小;或者,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大小关联的索引值;或者,第一信息包括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其中,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寻呼信令、选择信令、随机接入响应、冲突解决信令。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协议层为下述一种或多种: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包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分段后的数据包;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可递交数据包;分段序号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序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包序号和分段数据包在原数据包中的具体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与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位于同一时隙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对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其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比特数量为第一比特数的整数倍;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包括长度信息;其中,长度信息用于指示填充长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分段数据包;其中,第二分段数据包为网络设备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的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中的一个;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如果第二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二分段数据包或可递交数据包,向上一协议层递交第二分段数据包和缓存数据包;其中,缓存数据包包括在第二分段数据包之前接收到的数据包;如果第二分段数据包不是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二分段数据包或可递交数据包时,第一协议层接收下一个第二分段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可以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有益效果也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相关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可能的设计中的网络设备,以实现上述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功能,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等,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硬件执行上述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功能,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如,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信息;收发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传输块大小,传输块大小用于数据分段;收发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终端设备的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其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大小;或者,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大小关联的索引值;或者,第一信息包括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其中,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寻呼信令、选择信令、随机接入响应、冲突解决信令。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还用于如果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接收下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分段后的数据包;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可递交数据包;分段序号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序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与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位于同一时隙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分段数据包为终端设备进行填充后的数据包;其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为第一比特的倍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包括长度信息;其中,长度信息用于指示填充长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如果第二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其中,第二分段数据包为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接收来自上一协议层的数据包;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可以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有益效果也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的相关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或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位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位于所述通信装置之内。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和存储器还可能集成于一个器件中,即处理器和存储器还可以被集成在一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息和/或发送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用于与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逻辑电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根据信息进行处理和/或生成信息。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当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其中,第五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如第四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读写器对标签进行选择、盘存、访问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盘存访问的时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导码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束符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隙配比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填充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描述。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用于身份识别,进一步的也可以用于用户数据读取和写入。RFID系统通常可以包括读写器(Reader)和标签(Tag)。
标签: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RFID标签,可以分为无源标签、半有源标签、和有源标签。对于无源标签,其工作的能量可以由读写器提供。例如,读写器发送的连续波(continuous wave,CW)的部分能量可以用于标签的编解码、调制解调等内部处理,此外,该连续波还可以作为载波用于承载标签的上行信息。无源标签也可以称为无源的物联网设备(passive internet of things,passive IOT)。对于半无源标签,其内部可以包括电池,编解码、调制解调等内部处理可以借助电池供电,但仍然需要读写器的连续波作为载波。
标签的设计较为简单,可以将应用层和空口信令杂糅到一起设计,支持微瓦级或者百微瓦级的功耗。标签可以基于开关键控(on-off-keying,OOK)调制方式进行编解码传输,如根据幅度调制方式,根据高低电平解码数据。多标签通信时,可以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多标签采用串行读取方式,由于标签不支持频域和码域的区分,其并行性能较差。
读写器:具有读写功能的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持或固定式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与标签通信的设备。示例性的,在分离式架构下,阅读器可以包括辅助器(helper)和接收器(receiver)。helper与标签之间可以进行下行通信,与receiver之间可以通过空口或有线连接进行上下行通信。helper也可以称为激励源。
在RFID系统中,读写器可以对标签进行选择(select)、盘存(inventory)、访问(access)等操作。选择操作用于为盘存和访问选择一个或一组标签。盘存操作可以理解为读写器识别标签的过程,RFID标签盘存速率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访问操作可以理解为读写器与标签交互的过程。标签在访问前需要被读写器识别。
示例性的,读写器对标签进行选择、盘存、访问的流程可以如图1所示。参见图1,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读写器发送选择(Select)信令。
其中,选择信令可以用于选择一个或一组标签。
示例性的,该选择信令可以包括内存信息,内存信息指示的存储区中存储的数据与Mask值一致的标签为该选择信令选择的标签。Mask值可以在选择信令中指示。
步骤102、读写器发送查询(Query)命令。
其中,查询命令可以指示某种类型的盘存标志位(如Sx,Sx可以为0、1、2、或3)及其状态X(X可以为A或B),表示读写器选择标签中的状态为X的盘存标志位Sx参与盘存访问。
查询命令还可以包括随机接入资源配置,标签根据该随机接入配置进行随机接入。
示例性的,随机接入资源配置可以包括最大接入时隙范围。
对于读写器选择的多个标签,可以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盘存访问,即读写器结束对一个标签的盘存访问后,开始下一个标签的盘存访问。下述步骤以对1个标签的盘存访问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03、标签向读写器发送随机数(random number,RN)。
示例性的,该随机数可以为16位随机数(RN16)。
若某个标签匹配读写器的选择,或者说为读写器选择的标签,且该标签的盘存标志位Sx的状态与查询命令指示的盘存标志位Sx的状态一致,则标签可以向读写器发送随机数。
其中,标签可以采用时分接入的方式向读写器发送随机数。
步骤104、读写器向标签反馈确认(acknowledgment,ACK)消息。
其中,如果读写器成功接收标签发送的随机数,读写器可以向标签发送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中可以包括标签发送给读写器的随机数。
其中,标签在规定时间内收到携带自身发送的随机数的确认消息后,可以执行下述步骤105。
步骤105、标签向读写器发送上行数据。
示例性的,上行数据可以为产品电子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
可选的,在步骤105之后,读写器还可以向标签发送指令,对标签进行读或写等操作,与标签进行交互。标签在收到指令后,可以对指令进行响应。
在对当前标签的盘存访问结束后,读写器可以参照上述步骤101至步骤105对下一个标签进行盘存访问,下一个标签根据读写器发送的查询命令进行随机接入。
可选的,如图2所示,在上述过程开始之前以及上述过程中读写器进行接收动作时,读写器可以发送单音信号或者充电的CW或激励信号等,以向标签提供能量和载波。
另外,标签与读写器进行数据传输时,频率和时间都是读写器独占的,因此,当标签与读写器进行通信时,可以完整的发送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有该包的前导码以及结束符指示。
示例性的,上行数据起始前导码可以为图3所示的FM0前导码,下行数据结束符可以为图4所示的FM0结束符。其中,FM0为线性码。
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工作模式:可以包括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e,TM)、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在无线通信中,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以后,当有业务需要传输的时候,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无线承载用于业务传输。其中,无线承载的配置中可以包括RLC的配置信息,根据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RLC可以配置为上述工作模式的任意一种。
其中,TM模式可以对应TM RLC实体,简称TM实体。该模式可以认为是RLC不作任何处理,只提供数据的透传(pass through)功能。
其中,UM模式可以对应UM RLC实体,简称UM实体。该模式提供除重传和重分段外的所有RLC功能,但是由于即使数据包传输出错也没有重传功能,传输可靠性较低。
其中,AM模式可以对应AM RLC实体,简称AM实体。通过出错检测和重传,AM模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传输服务。AM模式可以提供所有的RLC功能,如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repeat request,ARQ)功能。
对于UM模式,当RLC被配置为UM RLC时,如果一个RLC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unit,SDU)在发送的时候未被分段,则无需在由完整RLC SDU组成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的包头中增加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如果RLC SDU在发送的时候被分段了,则需要在RLC SDU分段组成的RLC PDU的包头中增加SN。这是因为如果是完整的SDU组成的PDU,接收端的RLC层收到以后可以直接递交给上层,无需读取SN。但是对于分段SDU组成的PDU,接收端需要根据包头中的SN判断哪些SDU分段属于同一个完整的SDU,从而将其组装到一起。
示例性的,UM模式分段的格式可以如图5中的(a)所示,其中,分段后的RLC SDU可以包括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SI)字段、SN字段、分段偏移(segment offset,SO)字段、数据(data)字段。
对于AM模式,AM模式除了支持UM模式的功能外,还支持ARQ重传机制,以及重分段机制。每个数据包均有数据包序号。当AM RLC发送一个RLC SDU的一个分段组成的AMD PDU时,可以设置此PDU的SN号为RLC SDU对应的SN号。接收方在一定条件下,会触发发送RLC层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某个数据包是否成功传输。对于传输失败的RLC PDU,发送方会进行重传。在重传过程中,可能进一步对待重传的RLC PDU进一步分段。
示例性的,AM模式分段的格式可以如图5中的(b)所示,其中,分段后的RLC SDU可以包括数据PDU或控制PDU(data PDU/control PDU,D/C)字段、轮询(poll,P)指示字段、SI字段、SN字段、SO字段、数据(data)字段。
基于上述对数据分段的描述,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数据包或者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的传输可以是基于动态调度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可以根据不同逻辑信道优先级,确认分配资源的大小并指示RLC层,由RLC层对数据进行分段。
通信系统中,各个运营商在不同频点上有不同的部署,对于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网络,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可以通过时隙进行区分,上行时隙(如U时隙)可以用于上行传输,下行时隙(如D时隙)可以用于下行传输。
示例性的,以运营商为中移动为例,NR通信系统在2.6GHz上的时隙配比可以如图6中的(a)所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在2.6GHz上的时隙配比可以如图6中的(b)所示。其中,D表示下行时隙,U表示上行时隙,S表示特殊时隙。
为了匹配TDD网络的时隙配比,通常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段,将分段后的数据通过时隙进行传输,以在规定的U/D时隙完成数据传输。
但是,对于RFID系统,频率和时间都是读写器独占的,标签与读写器进行通信时,可以完整的发送数据包,即RFID系统没有分段机制。
由于RFID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较低,如几Kbps或者几十Kbps,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能需要连续占用多个时隙,由于RFID系统没有分段机制,RFID系统无法匹配TDD网络的时隙配比,进而无法在TDD网络规定的U/D时隙内进行数据传输。另外,当RFID系统进行大包传输时,一次传输失败需要整体重传,会导致信令开销较大。
基于此,RFID系统可以参照上述NR通信系统中的分段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段,但NR通信系统的分段机制较复杂,分段开销较大。
综上,如何在RFID系统支持分段机制的基础上简化分段机制,降低分段开销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可以支持RFID系统基于分段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段。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获取的第一信息可以半静态确定传输块大小,并根据传输块大小对数据包进行分段,从而无需网络设备频繁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在实现对数据包进行分段的同时,可以降低信令开销。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用于任一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通信系统,例如,RFID系统、LTE系统、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NR通信系统、车联网(vehicle toeverything,V2X)系统,还可以应用于LTE和5G混合组网的系统中,或者非陆地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系统、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系统、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以及其他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6G等未来通信系统,也可以为非3GPP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等,不予限制。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超低功耗通信场景,如应用于功耗为毫瓦级以下或者微瓦级的通信场景,例如,应用于RFID场景、X-IOT(X可以为无源,半无源物联网等)等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通信场景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下面以图7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进行描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其中,图7中终端设备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小区(或载波)的覆盖范围内,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为多个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或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或协作多点传输方式工作,至少一个小区提供多于一种系统参数(numerology)同时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资源。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上行链路(uplink,UL)或下行链路(downlink,DL)与网络设备进行空口通信。如:终端设备在UL方向上可以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网络设备在DL方向上可以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无源终端设备,即终端设备工作时所需的能量和载波可以由网络设备提供。
可选的,本申请中的网络设备可以作为读写器,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实现读写器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作为标签,或者终端设备可以是包括标签的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实现读写器的功能,读写器可以理解为另一种类型的终端设备。
可选的,图7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可以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或者终端(terminal)或者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或者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示例性的,图7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如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掌上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车对车(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能力的车辆、智能网联车、有无人机对无人机(UAV to UAV,U2U)通信能力的无人机等等,不予限制。
可选的,图7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能够和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无线物理控制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功能。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为支持有线接入的设备,也可以为支持无线接入的设备。示例性的,该网络设备可以为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由多个AN/RAN节点组成。AN/RAN节点可以为:基站(nodeB,NB)、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增强型基站(enhance nodeB,eNB)、下一代基站(NRnodeB,g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家庭演进型基站(home evolved nodeB)、家庭基站(home node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无线保真AP(wireless fidelity AP,Wi-Fi AP)、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TP)、无线中继节点或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中的无线回传节点(即IAB节点)或某种其它接入节点或读写器、读写装置等,不予限制。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如图8中的(a)所示,基站可以为微基站(Micro BS),该微基站可以通过Uu接口与终端设备通信。如图8中的(b)所示,基站可以为AP,该AP可以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SL)与终端设备通信。如图8中的(c)所示,基站可以为IAB节点,该IAB节点可以与宏基站(Macro BS)通过Uu接口通信,以及通过Uu接口与终端设备通信。
可选的,图7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是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架构的。此时,网络设备可以包括CU、或者包括DU、或者包括CU和DU。其中,包括CU和DU的网络设备可以将LTE通信系统中eNB的协议层拆分开,部分协议层的功能放在CU集中控制,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的功能分布在DU中,由CU集中控制DU。
可选的,图7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控制面-用户面(control plane-user plane,CP-UP)架构的,此时,网络设备可以包括CU的控制面(CU-CP)、CU的用户面(CU-UP)和DU三个网元,不予限制。
基于上述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描述,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基于协议栈进行通信,其中,协议栈可以包括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
以用户面协议栈为例,用户面协议栈结构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层、业务数据适配(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RLC层、MAC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等。其中,物理层位于最低层(或者描述为层一),MAC层、RLC层、PDCP层以及SDAP层属于第二层(或者描述为层二),RRC层属于第三层(或者描述为层三)。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SDAP层和PDCP层位于MAC层和RLC层之上,数据传输可以是从终端设备到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从网络设备到终端设备。以数据传输从终端设备到网络设备为例,数据首先到达终端设备的SDAP层,经过SDAP层的映射以后,传输到相应的PDCP实体,经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的处理以后传输到RLC层和MAC层,经过相应的处理之后,从物理层发送出去,通过空口传输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的各个协议层按照与终端设备相反的处理顺序对接收到的数据依次进行对应的处理。数据从网络设备传输到终端设备的传输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数据从终端设备传输到网络设备的传输过程,不予赘述。
在网络设备侧和终端设备侧可以将各层对数据包的处理结合起来称为无线承载,对于无线承载里的每个数据,都需要经过各个层的处理,每个层都有相应的功能实体或承载来执行相应的功能,比如SDAP层的SDAP实体、PDCP层的PDCP实体、RLC层的RLC实体(或者描述为RLC承载)、MAC层的MAC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以图9为例对用户面协议栈进行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用户面协议栈结构的限制。
可选的,通信系统还包括核心网网元和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其中,核心网网元可以包括用于管理用户,数据传输以及网络设备配置的多种功能实体。例如,核心网网元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网元、会话管理网元、用户面网元等网元,不予限制。
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网元可以为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用户面网元可以为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以及核心网网元都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芯片,也可以为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等。图7仅为示例性附图,其包括的设备数量不受限制。此外,除图7所示设备之外,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图7中各个设备的名称、各个链路的命名不受限制,除图7所示名称之外,各个设备、各个链路还可以命名为其他名称,不予限制。
具体实现时,图7或图8所示,如:各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均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组成结构,或者包括图10所示的部件。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000的组成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也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如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01,收发器1002以及通信线路1003。
进一步的,该通信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4。其中,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4以及收发器1002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1003连接。
其中,处理器1001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1001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不予限制。
收发器1002,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该其它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收发器1002可以是模块、电路、收发器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通信线路1003,用于在通信装置1000所包括的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1004,用于存储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10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还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等,不予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存储器1004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001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10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1004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等。存储器1004可以位于通信装置1000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1000外,不予限制。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0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1000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除图10中的处理器1001之外,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0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1000还包括输出设备1005和输入设备1006。示例性地,输入设备1006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或操作杆等设备,输出设备1005是显示屏、扬声器(speaker)等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嵌入式设备、芯片系统或有图10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此外,图10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除图10所示部件之外,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此外,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之间涉及的动作、术语等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消息名称或消息中的参数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不予限制。
结合图7或图8所示通信系统,参照下述图11,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描述,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图7或图8所示通信系统中任一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图7或图8所示通信系统中任一网络设备。下述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均可以具备图10所示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单个执行主体(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处理也可以被划分为由多个执行主体执行,这些执行主体可以在逻辑上和/或在物理上分离,不予限制。本申请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被另一种类型的终端设备替代。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1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获取第一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可以为下述一种或多种: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
可选的,第一协议层还可以是未来新定义的协议层,不予限制。
其中,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传输块大小,传输块大小也可以描述为TB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或者描述为分段的最大值、分段块大小、分段大小等,不予限制。
第一种示例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传输块大小。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将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携带在第一信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后续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根据第一信息指示的传输块大小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与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每次进行数据传输时,均需要动态地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相比,可以避免网络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降低信令开销。
第二种示例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传输块大小关联的索引值。
其中,可以在协议中预定义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和索引值之间的关联关系。网络设备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后,可以根据协议预定义的关联关系,采用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将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关联的索引值携带在第一信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信息后,可以根据协议预定义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信息中的索引值对应的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进而根据传输块大小进行数据传输。
与第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相比,通过第一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索引值,可以降低第一信息的信令开销,同时,也可以避免网络设备频繁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
第三种示例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其中,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可以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的通信参数,或者描述为第一信息包括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的通信参数。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通信参数,可以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进而根据传输块大小进行数据传输。
示例性的,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的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的通信参数包括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为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
其中,时域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子帧数、时隙数等,不予限制。
例如,以时域配置信息包括子帧数为例,假设速率信息为10Kbps,子帧数为3,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为30比特(bit)。
可选的,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的通信参数还可以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码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调制方式。
可选的,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的通信参数还可以包括各个通信参数的系数信息,不予限制。
第四种示例中,与前三种示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确定传输块大小所不同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协议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
示例性的,可以在协议中预定义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根据协议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网络设备可以不用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从而降低信令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种示例与前三种示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与前三种示例中的任一示例结合起来实施,不予限制。
其中,当第四种示例与前三种示例中的任一示例结合起来实施时,可以指定终端设备根据协议预定义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或者指定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不予限制。
基于上述对第一信息的描述,当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时,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广播、组播和/或单播的形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采用广播或者组播或者寻呼形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基于广播或组播形式接收到第一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或描述为所有终端设备、任一终端设备),或者是被选择(或被寻呼)接入或数传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或描述为所有终端设备、任一终端设备)。
例如,以广播形式为例,任一接收到第一信息的终端设备都可以根据保存该第一信息,在后续无论是终端设备触发还是网络设备触发接入的通信场景中,都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是否对数据包进行分段,或者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分段后的数据包的大小。
又例如,以满足寻呼条件的终端设备为例,该终端设备在后续随机接入过程或数据传输过程中,都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是否对数据包进行分段,或者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分段后的数据包的大小。
示例性的,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寻呼信令、选择信令、广播消息。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携带有第一信息的寻呼信令和/或选择信令,实现多于一个终端设备的传输块大小配置。接收到第一信息的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传输块大小(或分段块大小)的具体取值,进而根据传输块大小(或分段块大小)进行数据传输。对于接收到第一信息的终端设备,对于上行待传数据,该终端设备都可以根据第一信息指示的传输块大小判断是否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在该终端设备获取到新的传输块大小之前,该终端设备以接收到的第一信息指示的传输块大小确定是否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如果终端设备获取到了新的传输块大小,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新的传输块大小确定是否对数据包进行分段。这里接收到该第一信息指示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接收到该第一信息的所有终端设备,也可以为被寻呼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或者是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
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向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组的终端设备指示不同的传输块大小(或分段块大小)。终端设备接收到传输块大小指示后按照相应的指示进行分段。比如网络设备向覆盖信号质量较好的终端设备指示的传输块大小的取值可以为第一取值,向覆盖信号质量较差的终端设备指示的传输块大小的取值可以为第二取值。不同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的指示进行分段。又如,网络设备向第一类型的终端设备指示的传输块大小的取值可以为第三取值,向第二类型的终端设备指示的传输块大小的取值可以为第四取值。
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采用单播形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随机接入响应、冲突解决信令。
其中,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或者描述为消息1(message 1,Msg1)、随机接入消息)。网络设备根据随机接入请求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或者描述为Msg2)时,可以将第一信息携带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的第一信息可以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进而根据传输块大小进行数据传输。
或者,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后,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RRC信令(或者描述为Msg3)。网络设备根据RRC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冲突解决信令(或者描述为Msg4、ACK消息)时,可以将第一信息携带在冲突解决信令中。终端设备根据冲突解决信令中的第一信息可以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进而根据传输块大小进行数据传输。
又或者,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寻呼信令或选择信令时,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数(或者描述为Msg3)。网络设备根据随机数向终端设备反馈ACK消息(或者描述为Msg4、冲突解决信令)时,可以将第一信息携带在ACK消息中。终端设备根据ACK消息中的第一信息可以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进而根据传输块大小进行数据传输。
网络设备通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尽早确定传输块大小,便于在后续数据传输过程中尽早根据传输块大小进行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又一种示例中,第一信息也可以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其中,网络设备也可以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网络后,将第一信息携带在RRC信令或MAC CE信令或DCI中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可以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进而根据传输块大小进行数据传输。
与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采用广播或者组播或者寻呼形式同时向多个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相比,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可以针对各个终端设备确定各个终端设备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从而更好的适用于各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其中,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各个终端设备对应的传输块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予限制。
可选的,上述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与第二种可能的设计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起来实施。
示例性的,以将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与第二种可能的设计结合起来实施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在寻呼过程中通过第一信息向终端设备配置传输块大小。网络设备还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中通过第一信息为当前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终端设备重新配置传输块大小。网络设备还可以在终端设备接入成功后,通过第一信息为该终端设备重新配置传输块大小。
例如,如图12所示,网络设备可以在寻呼过程中,通过寻呼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寻呼信令后,可以执行随机接入流程,如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数(如RN16)。网络设备根据随机数向终端设备发送ACK消息时,可以将第一信息携带在ACK消息中,为终端设备重新配置传输块大小。终端设备根据ACK消息成功接入网络后,在与网络设备的通信过程中,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一信息为终端设备再次重新配置传输块大小。
基于上述对第一信息的描述,参照图9所示的用户面协议栈,第一协议层可以直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也可以由第一协议层的底层将第一信息指示的传输块大小指示给第一协议层,不予限制。
例如,当第一协议层为MAC层时,MAC层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当第一协议层为RLC层时,MAC层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并指示给RLC层。当第一协议层为RLC层时,RLC层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传输块大小。当第一协议层为PDCP层时,MAC层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并通过RLC层指示给PDCP层。当第一协议层为SDAP层时,MAC层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传输块大小的具体取值,并通过RLC层和PDCP层指示给SDAP层。
可选的,传输块大小与上行数据关联。即上行数据可以基于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
可选的,传输块大小与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关联。即上行数据与下行数据可以基于同一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
相应的,上行数据与下行数据也可以不基于同一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如上行数据基于第一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下行数据基于第二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第一传输块大小与第二传输块大小可以通过同一信令指示,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信令指示,不予限制。
步骤1102、如果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其中,第一数据包可以为第一协议层接收来自上一协议层的数据包;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具体的,如果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可以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以匹配网络中的时隙配比,便于终端设备在上行时隙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即第一分段数据包),保证上行数据的正常传输,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步骤1103、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发送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其中,参照图9中对用户面协议栈的描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可以向下一协议层递交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直至通过PHY层在多个上行时隙向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分段数据包,在不同的协议层可能会进行不同的封装,封装后的数据包仍可以称为第一分段数据包。
基于上述图11所示的方法,可以支持RFID系统基于分段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段。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获取的第一信息可以半静态确定传输块大小,并根据传输块大小对数据包进行分段,从而无需网络设备频繁向终端设备指示传输块大小,在实现对数据包进行分段的同时,可以降低信令开销。
基于上述图11所示的方法,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时,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
可选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还可以包括:原始未分段数据包的包序号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
其中,第一个分段数据包可以是第一数据包承载的数据中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的第一部分数据;或者描述为第一个分段数据包是第一数据包承载的数据中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的前一部分数据。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可以是第一数据包承载的数据中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的最后一部分数据。中间的分段数据包可以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的任一分段数据包。
示例性的,以第一指示信息占用2比特为例,当第一指示信息的取值为00时,可以认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分段数据包,当第一指示信息的取值为01时,可以认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分段数据包。当第一指示信息的取值为10时,可以认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
例如,以终端设备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依次得到第一分段数据包1、第一分段数据包2、第一分段数据包3和第一分段数据包4为例,第一分段数据包1的包头中第一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为00,第一分段数据包2和第一分段数据包3的包头中第一指示信息的取值都可以为01,第一分段数据包4的包头中第一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为10。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分段后的数据包。
示例性的,以第二指示信息占用1比特为例,可以通过将第二指示信息的取值设置为0,以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为分段后的数据包,或者通过将第二指示信息的取值设置为1,以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为分段后的数据包。
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可递交数据包(或者描述为是否为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
示例性的,以第三指示信息占用1比特为例,可以通过将第三指示信息的取值设置为1,以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可递交数据包,或者通过将第三指示信息的取值设置为0,以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可递交数据包。
例如,以终端设备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依次得到第一分段数据包1、第一分段数据包2、第一分段数据包3和第一分段数据包4为例,第一分段数据包1、第一分段数据包2、第一分段数据包3的包头中第三指示信息的取值均可以为0,第一分段数据包4的包头中第三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为1。
其中,分段序号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序号。
具体的,对于单进程传输方式,数据传输不存在乱序的问题,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分段序号,也可以不包括分段序号,不予限制。对于多进程HARQ传输方式或者存在上层ARQ时,在重传模式下会出现数据乱序的问题,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分段序号,以使网络设备根据分段序号对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排序并判断是否存在丢包。
终端设备通过为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设置分段序号,可以使得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分段序号确定是否丢包,如果分段序号连续,则表明没有丢包,如果分段序号不连续,则表明分段序号缺失的第一分段数据包丢失。当存在数据包丢失时,终端设备可以进行重传,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种示例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第二种示例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两种示例,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如果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和缓存的数据包进行组包,然后递交给上一协议层。如果不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缓存,然后继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下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直至接收到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将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和缓存的数据包进行组包,然后递交给上一协议层。
其中,网络设备缓存的数据包可以是网络设备已经接收但尚未递交给上一协议层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如可以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等。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分段数据包时,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调度,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分段数据包。
可选的,上述两种示例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还可以包括分段序号,以使网络设备根据分段序号对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排序并判断是否存在丢包。
与上述两种示例中基于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三指示信息确定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所不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或剩余数据量指示确定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其中,BSR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剩余数据量指示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剩余未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小。
可选的,BSR或剩余数据量指示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剩余待发送的字节数或者比特数,或者待发送的分段数等,不予限制。
可选的,终端设备将BSR或剩余数据量指示携带在随机接入消息中向网络设备发送。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MAC层生成BSR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网络设备根据BSR确定终端设备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并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上行资源。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设备配置的上行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如果网络设备接收到的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数据量总和小于BSR指示的数据量大小,则表明网络设备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缓存,并继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如果网络设备接收到的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数据量总和等于BSR指示的数据量大小,则表明网络设备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与缓存的数据包进行组包,并递交给上一协议层。
又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MAC层生成剩余数据量指示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网络设备根据剩余数据量指示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剩余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并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上行资源。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设备配置的上行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如果网络设备根据剩余数据量指示确定终端设备剩余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小不为0,则表明网络设备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缓存,并继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如果网络设备根据剩余数据量指示确定终端设备剩余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小为0,则表明网络设备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与缓存的数据包进行组包,并递交给上一协议层。
第三种示例中,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分段序号。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如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分段后的数据包,如果是分段后的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分段序号对接收到的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排序组包,并递交给上一协议层。如果不是分段后的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直接递交给上一协议层。
可选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三指示信息。
如果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分段后的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如果是,则可以对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组包,并递交给上一协议层,否则,网络设备可以继续接收下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直至接收到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基于上述对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的描述,如图13所示,以将终端设备的RLC层作为第一协议层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为例,PDCP层可以向RLC层发送第一数据包,如果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RLC层可以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其中,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中的一种或多种。RLC层可以将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递交给MAC层,MAC层可以对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MAC封装,在PHY层通过上行时隙(如U时隙)向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其中,对于RLC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认为是对RLC层的UM模式的改进,或者认为是RLC层的一种新的模式。在该模式下,数据包分段方式简单,包头所包含内容较少,可以降低包头开销。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简化的AM模式,表明也可以支持ARQ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上述图11至图13、以及下述图14至图17所示的任一实施例),终端设备对数据包进行分段(或者描述为分包)时,分段后的数据包不一定等于传输块大小。比如MAC层若需要添加上行的指令信息,则MAC层向RLC层指示的传输块大小可以小于MAC层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传输块大小。又例如,RLC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段时,也可以考虑RLC层或者MAC层可能要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对应的分段。
此外,第一信息可以指的是某一协议层的传输块的最大值,比如第一信息指示的传输块大小为RLC层的传输块的最大值,则MAC层若还需额外传输信息,则最终的传输块大小可以大于第一信息所指示的传输块大小。
与图13所示的RLC层相对应的,如图14所示,以将终端设备的MAC层作为第一协议层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为例,RLC层可以向MAC层发送第一数据包,如果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MAC层可以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其中,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中的一种或多种。MAC层可以将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递交给PHY层,在PHY层通过上行时隙(如U时隙)向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其中,图13和图14中,数据包在各个协议层之间传输时,对于每一协议层,当前协议层从上一协议层接收到的数据包为本层的SDU,向下一协议层发送的数据包为本层的PDU。
例如,RLC层从PDCP层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可以为RLC SDU,向MAC层发送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可以为RLC PDU。MAC层从RLC层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可以为MAC SDU,向PHY层递交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可以为MAC PDU。
基于上述对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的描述,可以在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实现简化的分段操作,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所包含内容较少,可以降低包头开销。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第四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此时,非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非完整数据包在空口消息中可以不包含第四指示信息,以降低分段开销,实现分段带来的开销的最小化。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包括第一分段数据包1、第一分段数据包2和第一分段数据包3为例,终端设备可以在发送第一分段数据包3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网络设备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一分段数据包3和缓存的数据包(如第一分段数据包1和第一分段数据包2)进行组包,并递交给上一协议层。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可以理解为第四指示信息和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在一个TB块内传输。
其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与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位于同一时隙中。
其中,第四指示信息与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之和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也可以与第一分段数据包分开发送,或者描述为第四指示信息与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位于不同时隙。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隙向网络设备发送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时,在第二时隙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MAC CE信令、控制PDU。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RLC层设置第四指示信息,如将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控制PDU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在MAC层设置第四指示信息,如将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MAC CE中,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只有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携带第四指示信息,为避免网络设备将该第四指示信息当成数据解析,对于包括第四指示信息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可以采用特殊的掩码信息用于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加扰,以实现对该数据包的正确解析。这里的特殊掩码可以理解为与不是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所使用的CRC对应的掩码不同,即在该数据包使用另一种序列对CRC进行加扰。
基于上述对第四指示信息的描述,与上述终端设备在每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中增加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分段序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相比,终端设备通过在向网络设备发送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时,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可以不用给每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设置额外的指示信息,可以降低信令开销。网络设备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可以确定数据包接收完成,进而向上一协议层递交接收或缓存的数据包,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中,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的协议层与设置第四指示信息的协议层可以是同一个协议层,也可以是不同的协议层,不予限制。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时,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分段序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不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分段序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不予限制。
另外,对于上行传输,如果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BSR或剩余数据量指示,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也可以不用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当终端设备没有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BSR或剩余数据量指示确定是否向上一协议层递交接收到的数据包。
基于上述对分段机制的描述,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后,如果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字节对齐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对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字节对齐,或者以某一个比特长度对齐,便于底层按照字节粒度对第一分段数据包处理,匹配底层的处理逻辑。
其中,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可以对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并向网络设备发送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比特数量可以为第一比特数的整数倍。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的MAC层可以对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TB块填充,并向网络设备发送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或者描述为填充后的TB块)。
可选的,第一比特数可以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不予限制。
示例性的,第一比特数可以为8比特、10比特等,不予限制。
可选的,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还可以包括长度信息。
其中,长度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填充长度。
示例性的,以终端设备的MAC层对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TB块填充为例,长度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分段数据包所在的MAC CE的包头或者MAC CE中。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没有包括长度信息,可以认为填充至第一分段数据包最接近的整数字节或者整数第一比特数。
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以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包分段后得到第一分段数据包1、第一分段数据包2和第一分段数据包3为例,终端设备的MAC层可以对各个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其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1可以包括第一分段数据包1、长度信息和填充比特;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2可以包括第一分段数据包2、长度信息和填充比特;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3可以包括第一分段数据包3、长度信息和填充比特。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也可以描述为MAC PDU,第一分段数据包也可以描述为MAC subPDU,长度信息也可以描述为MAC subheader。
与上述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所不同的,当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时,可以不用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其中,第五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为完整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为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此时,非完整数据包在空口消息中可以不包含第五指示信息,以降低分段开销,实现分段带来的开销的最小化。
当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时,网络设备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完成数据包递交,网络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递交给上一协议层。
可选的,第五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数据包中。
其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可选的,第五指示信息与第一数据包位于同一时隙中。
其中,第五指示信息与第一数据包的大小之和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
可选的,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与第一数据包分开发送,或者描述为第五指示信息与第一数据包位于不同时隙。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隙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在第二时隙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五指示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MAC CE信令、控制PDU。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RLC层设置第五指示信息,如将第五指示信息携带在控制PDU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在MAC层设置第五指示信息,如将第五指示信息携带在MAC CE中,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只有完整的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五指示信息,为避免网络设备将该第五指示信息当成数据解析,对于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的第一数据包,可以采用特殊的掩码信息用于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加扰,以实现对该数据包的正确解析。这里的特殊掩码可以理解为与不是完整数据包所使用的CRC对应的掩码不同,即在该数据包使用另一种序列对CRC进行加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行传输,如果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BSR或剩余数据量指示,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不用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当终端设备没有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BSR或剩余数据量指示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完成数据包递交,如果完成,则向上一协议层递交接收到的数据包。
可选的,如果第一数据包不是字节对齐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字节对齐,便于底层按照字节粒度对第一数据包处理,匹配底层的处理逻辑。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填充,并向网络设备发送填充后的第一数据包,填充后的第一数据包的比特数量可以为第一比特数的整数倍。
可选的,填充后的第一数据包还可以包括长度信息。如果填充后的第一数据包没有包括长度信息,可以认为填充至第一数据包最接近的整数字节。
其中,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填充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对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的描述,不予赘述。
与上述图11至图16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以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相类似的,如图17所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时,也可以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并通过下行时隙向终端设备发送分段后的数据包。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如图1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701、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获取传输块大小。
其中,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可以为下述一种或多种: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
可选的,第一协议层还可以是未来新定义的协议层,不予限制。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自行确定传输块大小,也可以根据协议预定义确定传输块大小,不予限制。对传输块大小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步骤1101中对传输块大小的描述,不予赘述。
可选的,传输块大小与下行数据关联。即下行数据可以基于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
可选的,传输块大小与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关联。即上行数据与下行数据可以基于同一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
相应的,上行数据与下行数据也可以不基于同一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如上行数据基于第一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下行数据基于第二传输块大小进行传输。第一传输块大小与第二传输块大小可以通过同一信令指示,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信令指示,不予限制。
步骤1702、如果第二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传输块大小,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
其中,对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步骤1102中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传输块大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的描述,不予赘述。
步骤1703、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发送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
其中,参照图9中对用户面协议栈的描述,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可以向下一协议层递交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直至通过PHY层在多个下行时隙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分段数据包,在不同的协议层可能会进行不同的封装,封装后的数据包仍可以称为第二分段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时,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六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第八指示信息、分段序号。
其中,第六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二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二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
其中,第七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分段后的数据包。
其中,第八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可递交数据包(或者描述为是否为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
其中,分段序号用于指示第二分段数据包在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中的序号。
第一种示例中,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六指示信息。
第二种示例中,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八指示信息。
可选的,上述两种示例中,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包头还可以包括分段序号,以使终端设备根据分段序号对接收到的第二分段数据包进行排序并判断是否存在丢包。
第三种示例中,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七指示信息和分段序号。
可选的,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包头还可以包括第六指示信息或第八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六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第八指示信息、分段序号的描述,可以参照前述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的相关描述,不予赘述。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
其中,第九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分段数据包是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二分段数据包是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
其中,对第九指示信息的描述可以参照前述对第四指示信息的描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中,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的协议层与设置第九指示信息的协议层可以是同一个协议层,也可以是不同的协议层,不予限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时,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可以包括第六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第八指示信息和分段序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不包括第六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第八指示信息和分段序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不予限制。
基于上述对分段机制的描述,网络设备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后,如果各个第二分段数据包不是字节对齐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对各个第二分段数据包进行字节对齐,便于底层按照字节粒度对第二分段数据包处理,匹配底层的处理逻辑。
其中,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可以对各个第二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并向终端设备发送填充后的第二分段数据包,填充后的第二分段数据包的比特数量可以为第二比特数的整数倍。
可选的,第二比特数可以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不予限制。
示例性的,第二比特数可以为8比特、10比特等,不予限制。
可选的,填充后的第二分段数据包还可以包括长度信息。如果填充后的第二分段数据包没有包括长度信息,可以认为填充至第二分段数据包最接近的整数字节。
其中,对第二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对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的描述,不予赘述。
与上述网络设备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所不同的,当第二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传输块大小时,可以不用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时,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十指示信息。
其中,第十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数据包为完整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第二数据包为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
其中,对第十指示信息的描述可以参照前述对第五指示信息的描述,不予赘述。
可选的,如果第二数据包不是字节对齐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填充,以实现字节对齐,从而便于底层按照字节粒度对第二数据包处理,匹配底层的处理逻辑。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填充,并向终端设备发送填充后的第二数据包,填充后的第二数据包的比特数量可以为第二比特数的整数倍。
可选的,第二比特数可以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不予限制。
示例性的,第二比特数可以为8比特、10比特等,不予限制。
可选的,填充后的第二数据包还可以包括长度信息。如果填充后的第二数据包没有包括长度信息,可以认为填充至第二数据包最接近的整数字节。
其中,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填充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对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的相关描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方法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起来实施,不予限制。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主体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上述主要从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各个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8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180,终端设备180可以执行上述图11至图17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
其中,终端设备18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801和处理模块1802。示例性地,终端设备18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终端设备180是终端设备时,收发模块1801可以是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模块18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当终端设备180是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部件时,收发模块1801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模块18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当终端设备180是芯片系统时,收发模块1801可以是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1802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1801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处理模块180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或者,称为处理电路)实现。
例如,收发模块1801可以用于执行图11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收发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模块1802可以用于执行图11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作为又一种可实现方式,图18中的收发模块1801可以由收发器代替,该收发器可以集成收发模块1801的功能;处理模块1802可以由处理器代替,该处理器可以集成处理模块1802的功能。进一步的,图18所示终端设备18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
可替换的,当处理模块1802由处理器代替,收发模块1801由收发器代替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180还可以为图20所示的通信装置200,其中,处理器可以为逻辑电路2001,收发器可以是接口电路2002。进一步的,图20所示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03。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9示出了一种网络设备190,网络设备190可以执行上述图11至图17中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
其中,网络设备19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901和处理模块1902。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9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上述网络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网络设备190是网络设备时,收发模块1901可以是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模块19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当网络设备190是具有上述网络设备功能的部件时,收发模块1901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模块19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当网络设备190是芯片系统时,收发模块1901可以是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1902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1901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处理模块190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或者,称为处理电路)实现。
例如,收发模块1901可以用于执行图11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收发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模块1902可以用于执行图11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作为又一种可实现方式,图19中的收发模块1901可以由收发器代替,该收发器可以集成收发模块1901的功能;处理模块1902可以由处理器代替,该处理器可以集成处理模块1902的功能。进一步的,图19所示网络设备19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
可替换的,当处理模块1902由处理器代替,收发模块1901由收发器代替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190还可以为图20所示的通信装置200,其中,处理器可以为逻辑电路2001,收发器可以是接口电路2002。进一步的,图20所示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03。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终端(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或数据接收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的硬盘或内存。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上述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上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上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射频识别RFID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传输块大小;
如果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所述传输块大小,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所述传输块大小,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第一协议层接收来自上一协议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传输块大小;
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发送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传输块大小;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传输块大小关联的索引值;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速率信息和所述时域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传输块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寻呼信令、选择信令、随机接入响应、冲突解决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协议层为下述一种或多种: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包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分段后的数据包;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可递交数据包;
所述分段序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在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序号。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位于同一时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发送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对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进行填充;其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比特数量为第一比特数的整数倍;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包括长度信息;其中,所述长度信息用于指示填充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协议层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分段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分段数据包为所述网络设备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的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中的一个;
如果所述第二分段数据包是所述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二分段数据包或可递交数据包,所述第一协议层向上一协议层递交所述第二分段数据包和缓存数据包;其中,所述缓存数据包包括在所述第二分段数据包之前接收到的数据包;
如果所述第二分段数据包不是所述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二分段数据包或可递交数据包时,所述第一协议层接收下一个第二分段数据包。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射频识别RFID场景,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传输块大小;所述传输块大小用于数据分段;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传输块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传输块大小;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传输块大小关联的索引值;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速率信息和时域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速率信息和所述时域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传输块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寻呼信令、选择信令、随机接入响应、冲突解决信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不是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所述网络设备接收下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包头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分段序号;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中间的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分段后的数据包;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否为可递交数据包;
所述分段序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在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的序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段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是可递交数据包,或者用于指示数据包递交完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一分段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第一分段数据包位于同一时隙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下述一种或多种信令中: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段数据包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填充后的数据包;其中,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的大小为第一比特的倍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后的第一分段数据包包括长度信息;其中,所述长度信息用于指示填充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3-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二数据包的大小大于所述传输块大小,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根据所述传输块大小,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分段数据包为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协议层接收来自上一协议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分段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传输块大小;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多个第二分段数据包。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3-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当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或者如权利要求13-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2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部分或全部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或者如权利要求13-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2、或者如权利要求13-24中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CN202210912352.9A 2022-07-29 2022-07-29 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5286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2352.9A CN117528645A (zh) 2022-07-29 2022-07-29 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103500 WO2024021982A1 (zh) 2022-07-29 2023-06-28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2352.9A CN117528645A (zh) 2022-07-29 2022-07-29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8645A true CN117528645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05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2352.9A Pending CN117528645A (zh) 2022-07-29 2022-07-29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8645A (zh)
WO (1) WO20240219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2871B (zh) * 2016-07-11 2020-04-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09691061A (zh) * 2017-02-10 2019-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21075B (zh) * 2018-06-20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3905560A4 (en) * 2018-12-25 2022-07-2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165699B2 (en) * 2019-11-14 2021-11-02 Cisco Technology, Inc. Packet tracing mechanism in a network leveraging SRV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1982A1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8642B (zh) 执行发送和接收操作的用户设备和系统
US108635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19305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149408A (zh) 应用于v2x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N105703891B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2856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2301038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65153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150937A1 (zh)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US201902540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218002A (zh) 在频宽部分中执行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US201801460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rocessing mode for data packet
US20210235318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040573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102362946B1 (ko) 이종 서비스 간 효율적인 송수신 기술
CN108173632B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CN11508821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97232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7528645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33918A1 (zh) 解码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676296B (zh) 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0872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939019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EP435500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726864A (zh) 通信方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