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7638A - 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7638A
CN117527638A CN202410017551.2A CN202410017551A CN117527638A CN 117527638 A CN117527638 A CN 117527638A CN 202410017551 A CN202410017551 A CN 202410017551A CN 117527638 A CN117527638 A CN 117527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gital quantity
target server
communication
message
current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75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林
李雯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75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7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7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7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04L43/106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using tim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packets, e.g. by adding timest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当前客户端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同时接收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则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第一报文数字量,并重新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直至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目标服务器。该方法能够通过循环发送报文数字量进行通讯异常检测,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响应慢且容易产生程序故障,以及在通信中断时无法自动重连等问题,提升客户端与终端服务器间的信息传输稳定性。

Description

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中的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通讯的娱乐和办公在现实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保持网络通讯持续可靠的连接成了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在检测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讯连接是否异常时,一般都是通过其它下游程序进行检测。
然而,该方法响应慢且容易产生程序故障,以及在通信中断时无法进行自动重连,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响应慢且容易产生程序故障,以及在通信中断时无法自动重连等问题,提升客户端与终端服务器间的信息传输稳定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若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则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以及
若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则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并重新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直至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所述目标服务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基于循环发送报文数字量进行通讯异常检测,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响应慢且容易产生程序故障,以及在通信中断时无法自动重连等问题,提升客户端与终端服务器间的信息传输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一致;
若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一致,则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所述通信连接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与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一致,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是否处于通信连接状态,简单易实现,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大于预设数字量;
若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大于所述预设数字量,则将初始报文数字量作为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报文数字量进行上限限制,能够简化程序运行,使得本方案容易实现。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连接配置参数;
发送所述连接配置参数至所述目标服务器,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通讯连接完成位置为有效位,则判定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配置参数包括身份识别号、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远程端口号、所述当前客户端的本地端口号、读入数据和写出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重新发送所述连接配置参数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讯断开状态时,及时进行重连,提升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间的信息传输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发送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至所述目标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的持续时长;
若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所述通信断开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基于当前客户端接收目标服务器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的持续时长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是否处于通信断开状态,进一步增加通讯异常检测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时,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以及
控制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时,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并重新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直至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所述目标服务器。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之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一致;
若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一致,则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所述通信连接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之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大于预设数字量;
若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大于所述预设数字量,则将初始报文数字量作为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之前,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获取连接配置参数;
发送所述连接配置参数至所述目标服务器,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通讯连接完成位置为有效位,则判定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配置参数包括身份识别号、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远程端口号、所述当前客户端的本地端口号、读入数据和写出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重新发送所述连接配置参数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发送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至所述目标服务器之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的持续时长;
若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所述通信断开状态。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已封装好的程序块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检测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讯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6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通讯一般是客户端不断通过向服务器发送网络请求,从而判断服务器是否收到第三方信息,如果收到信息再从网络响应中返回信息的模式。传统的判断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是否异常,一般是通过其它下游程序进行检测。
这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带来很明显的缺点,即传统的检测方法仅可以在客户端与服务器初次连接时反馈发送接收是否正常,无法实时检测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通讯状态;且响应时间较长并且容易产生程序错误,以及出现通讯中断的情况时,重新连接的方法是对设备进行断电重启,无法及时自动重连,导致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信息传输稳定性较差。
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通讯检测方法,通过当前客户端不断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变化的报文数字量,再读取目标服务器反馈回来的报文数字量,形成一个检测闭环。当通讯正常时,只进行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发送和接收循环,当通讯异常时,控制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目标服务器。
该方法是针对于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通讯程序块的封装,如图1所示,图1为封装好的程序块的示意图,包括外围管脚、ID(IdentityDocument,身份标识号)、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目标服务器的远程端口号、当前客户端的本地端口号、读入的数据和写出的数据,其中,ID需与目标服务器一致,程序块中填入的地址ADDR1~ADDR4为目标服务器的IP(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当前客户端的本地端口号不能与目标服务器的远程端口号相同,读入的数据是从目标服务器端读取的数据,写出的数据是写给目标服务器端的数据。封装好的程序块能够实时检测通讯是否异常,如图1所示的“连接故障”管脚为“FALSE”,表明此时通讯连接正常,且在通讯中断时可以自动发起重新连接,由此,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响应慢且容易产生程序故障,以及在通信中断时无法自动重连等问题,提升客户端与终端服务器间的信息传输稳定性。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检测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该通讯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01中,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客户端又称为用户端,指的是与服务器相对应,为客户(或用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较常用的客户端包括如万维网使用的网页浏览器、收寄电子邮件时的电子邮件客户端、即时通讯的客户端软件等,对于这一类应用程序,需要网络中有相应的服务器和服务程序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等,这样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需要建立特定的通讯连接,来保证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之前,还包括:获取连接配置参数;发送连接配置参数至目标服务器,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通讯连接完成位置为有效位,则判定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配置参数包括身份识别号、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目标服务器的远程端口号、当前客户端的本地端口号、读入数据和写出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本领域研究人员预先设定好的,也可以是通过有限次实验获取的,还可以是经过有限次计算机仿真得到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预设时长设置为500ms。
可以理解的是,在建立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通讯连接时,需要获取连接配置参数,如图1所示,连接配置参数可以包括身份识别号、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目标服务器的远程端口号、当前客户端的本地端口号、读入数据和写出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将连接配置参数发送给目标服务器,一般情况下,延时30ms后会默认将通讯连接完成位置为有效位,本申请实施例考虑了缓冲阶段,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如500ms内)通讯连接完成位置为有效位,即通讯连接完成位置为1,则判定当前客户端接收到了通讯连接完成信号,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长通讯连接完成位置未为有效位,则进行自动重连。
在步骤S202中,若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则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同时接收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
其中,报文指的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报文数字量指的则是站点一次性发送的数字,如1、2、3等。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基础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属于全双工通讯,即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可以同时进行,在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后,当前客户端则可以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目标服务器接收到当前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报文数字量的同时可以将该第一报文数字量的原值作为第二报文数字量反馈给当前客户端,即当前客户端可以接收到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
由此,通过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进行报文数字量的发送和接收,可以形成一个检测闭环,以检测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通讯状态是否连接。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何判断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通讯状态是否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时接收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之后,还包括:判断第二报文数字量与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一致;若第二报文数字量与第一报文数字量一致,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
具体而言,在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进行的报文数字量的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在当前客户端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后,同时可以接收到目标服务器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通过判断第二报文数字量与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一致,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通讯状态是否连接,即若第二报文数字量与第一报文数字量一致,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反之,若第二报文数字量与第一报文数字量不一致,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
举例来说,在当前客户端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1后,若目标服务器向当前客户端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也为1,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若当前客户端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1后,目标服务器向当前客户端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不为1,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之后,还包括:获取同时接收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的持续时长;若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
其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本领域研究人员预先设定好的,也可以是通过有限次实验获取的,还可以是经过有限次计算机仿真得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二预设时长设置为30ms。
可以理解的是,通讯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为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通讯检测方法更加准确,还可以设定报文数字量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的允许堆积范围,即判断在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之后,当前客户端接收到目标服务器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第二预设时长(如30ms)。若持续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若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
在步骤S203中,若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则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第一报文数字量,并重新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直至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目标服务器。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报文数字量的发送和接收的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循环过程,采用数字循环变化的方式,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时,则可以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第一报文数字量,即在当前第二报文数字量的基础上加1,形成新的第一报文数字量,再由当前客户端将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重新发送至目标服务器,直到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目标服务器。
举例来说,在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时,当前客户端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为1,则目标服务器向当前客户端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也为1,由此形成一个检测闭环,此时当前客户端便可以基于上一个检测闭环中的第二报文数字量加1对第一报文数字量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为2,再次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2至目标服务器,目标服务器向当前客户端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也为2,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第一报文数字量之后,还包括:判断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大于预设数字量;若第一报文数字量大于预设数字量,则将初始报文数字量作为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
其中,预设数字量可以是本领域研究人员预先设定好的,也可以是通过有限次实验获取的,还可以是经过有限次计算机仿真得到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将预设数字量设为100。初始报文数字量指的是每次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进行连接后,由当前客户端首次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报文数字量的初始值。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字量由1~100循环变化,即初始报文数字量为1,预设数字量为100,在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一直处于通讯连接状态时,当前客户端向目标服务器首次发送的第一报文数字量从1开始赋值,在第一报文数字量加到100发送至目标服务器后,当前客户端接收到目标服务器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也为100时,当前客户端再以初始报文数字量1作为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目标服务器,包括:重新发送连接配置参数至目标服务器。
也就是说,在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可以重新发送连接配置参数至目标服务器,控制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目标服务器,直到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通讯检测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以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之间的通讯为例:
自动步序0:空步。
自动步序1:断开连接。即disconnect断开命令程序块的请求管脚request线圈得电,request管脚置1,断开命令执行,执行完毕后,断开功能块实例对象的完成位置为1,断开完成。
自动步序2:空步。
自动步序3:获取连接配置参数,发起主动连接请求。即TCON实例请求线圈得电,TCON实例功能块请求端为1,功能块得电开始运行,正常运行完毕后,done位置1。一般情况下,延时30ms后会默认将通讯连接完成位置为1。
自动步序4:等待通讯连接完成信号。若500ms内未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即通讯连接完成位置未为1,则返回至自动步序0,进行重新连接。
自动步序5:停顿20ms,当前客户端将目标服务器反馈的数字做加1处理,形成变化的数字,重新发送至目标服务器。当写出数据一直加到100时,再从1开始赋值给写出数据。
自动步序6:做发送和接收处理,可同时发送和接收。TSEND实例的请求线圈得电,功能块得运行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后,采用数字循环变化,数字从1~100循环变化,由当前客户端发送,目标服务器端接收后原值返回,形成闭环回路。当前客户端循环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数字可以由目标服务器即时反馈回来,由此检测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通讯状态是否连接。如果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则连接故障线圈可以触发报警,程序将返回至自动步序0,进行重新连接,一旦通讯连接完成,程序只在自动步序5和自动步序6之间循环跳转,不断发送和接收数据。
由此可见,利用自动步序,可以使得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断开连接、重新连接和发送接收操作在不同步序下进行(发送和接收命令除外,因为本申请采用的是全双工通讯,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进行),避免了同一时间内执行两条指令,从而使得通讯过程有顺序地进行,即使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还能自动执行重新连接操作,避免了断电重启,提升了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间的连接性能。
此外,当前客户端循环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数字未由目标服务器即时反馈,会形成堆积,若堆积时间小于或等于30ms,则无影响,继续进行发送和接收过程,当数据堆积时间大于30ms时,连接故障线圈得电置为1,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程序将返回至自动步序0,进行重新连接。
进一步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测试结果示意图,图4(a)和图4(c)为目标服务器端反馈给当前客户端的数据(16进制)(即读取(读入)数据)示意图,图4(b)和图4(d)为当前客户端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端的写出(写入)数据示意图。
由此可见,两个PLC之间,一台PLC的读取(读入)数据与另一台PLC的写出(写入)数据一一对应,利用传输出去再回读的原理检测整条通讯链路是否正常,类似于回声原理,可以实现对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实时通讯检测。
综上,本申请通过在当前客户端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时,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同时接收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并在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时,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第一报文数字量,并重新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直至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目标服务器。该方法能够通过循环发送报文数字量进行通讯异常检测,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响应慢且容易产生程序故障,以及在通信中断时无法自动重连等问题,提升客户端与终端服务器间的信息传输稳定性。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通讯检测装置10包括:判断模块100、接收模块200和控制模块300。
其中,判断模块100,用于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接收模块200,用于在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时,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同时接收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以及
控制模块300,用于在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时,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第一报文数字量,并重新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直至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时接收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之后,接收模块200,还用于:
判断第二报文数字量与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一致;
若第二报文数字量与第一报文数字量一致,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第一报文数字量之后,控制模块300,还用于:
判断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大于预设数字量;
若第一报文数字量大于预设数字量,则将初始报文数字量作为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之前,判断模块100,还用于:
获取连接配置参数;
发送连接配置参数至目标服务器,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通讯连接完成位置为有效位,则判定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配置参数包括身份识别号、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目标服务器的远程端口号、当前客户端的本地端口号、读入数据和写出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0,具体用于:
重新发送连接配置参数至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之后,接收模块200,还用于:
获取同时接收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的持续时长;
若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通讯检测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通讯检测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申请通过在当前客户端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时,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同时接收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并在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时,基于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第一报文数字量,并重新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直至判定当前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目标服务器。该方法能够通过循环发送报文数字量进行通讯异常检测,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响应慢且容易产生程序故障,以及在通信中断时无法自动重连等问题,提升客户端与终端服务器间的信息传输稳定性。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器601、处理器602及存储在存储器601上并可在处理器6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602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讯检测方法。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还包括:
通信接口603,用于存储器601和处理器602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601,用于存放可在处理器6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存储器601可能包含高速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如果存储器601、处理器602和通信接口603独立实现,则通信接口603、存储器601和处理器602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601、处理器602及通信接口603,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601、处理器602及通信接口603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602可能是一个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者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集成电路),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通讯检测方法。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通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若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则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以及
若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则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并重新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直至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所述目标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一致;
若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一致,则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所述通信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是否大于预设数字量;
若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大于所述预设数字量,则将初始报文数字量作为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连接配置参数;
发送所述连接配置参数至所述目标服务器,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通讯连接完成位置为有效位,则判定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置参数包括身份识别号、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远程端口号、所述当前客户端的本地端口号、读入数据和写出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
重新发送所述连接配置参数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至所述目标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的持续时长;
若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所述通信断开状态。
8.一种通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接收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通讯连接完成信号时,发送第一报文数字量至目标服务器,同时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反馈的第二报文数字量;以及
控制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时,基于所述第二报文数字量更新所述第一报文数字量,并重新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报文数字量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直至判定所述当前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处于通信断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当前客户端自动重连所述目标服务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讯检测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讯检测方法。
CN202410017551.2A 2024-01-05 2024-01-05 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527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7551.2A CN117527638A (zh) 2024-01-05 2024-01-05 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7551.2A CN117527638A (zh) 2024-01-05 2024-01-05 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7638A true CN117527638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64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7551.2A Pending CN117527638A (zh) 2024-01-05 2024-01-05 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763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171A (zh) * 2009-10-16 201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流控制传输协议测量网络传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00230A1 (zh) * 2013-07-04 2015-01-08 Wen Jie 一种基于心跳信号的工业以太网丢包检测方法
CN110755061A (zh) * 2018-07-27 2020-02-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设备的心跳检测方法以及家电设备
CN114422571A (zh) * 2021-12-31 2022-04-29 广东国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通信客户端断开重连系统及方法
CN116743624A (zh) * 2023-04-06 2023-09-12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171A (zh) * 2009-10-16 201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流控制传输协议测量网络传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00230A1 (zh) * 2013-07-04 2015-01-08 Wen Jie 一种基于心跳信号的工业以太网丢包检测方法
CN110755061A (zh) * 2018-07-27 2020-02-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设备的心跳检测方法以及家电设备
CN114422571A (zh) * 2021-12-31 2022-04-29 广东国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通信客户端断开重连系统及方法
CN116743624A (zh) * 2023-04-06 2023-09-12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2726B (zh) 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124451B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817264B (zh) 一种链路故障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360177B (zh) 一种基于udp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933727A (zh) 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JP5363658B1 (ja) 中継装置、中継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EP3331197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 connection status of a device
CN108418884A (zh) 一种传输业务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88925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earphones and charging box, charging box, earphones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330483B (zh) 信息获取方法、客户端设备和服务端设备
CN109962827B (zh) 设备链路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767655A (zh) 一种模拟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20259551A1 (zh) 一种网络连接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00218A (zh)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508916B (zh) 用于智能机器人的服务器链接管理方法
CN104243482A (zh)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3746733A (zh) 表项同步方法、网关设备、组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471678A (zh) 家用电器联网失败的原因检测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11405059B (zh) 云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物联网系统
CN110166322B (zh) 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的检测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7872309B (zh) 一种网络传输介质和速率的自适应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527638A (zh) 通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65348A (zh) 一种智能设备测试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49741B (zh) 提高通信可靠性的方法、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5941541A (zh) 检测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