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7902A -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7902A
CN117507902A CN202311412770.2A CN202311412770A CN117507902A CN 117507902 A CN117507902 A CN 117507902A CN 202311412770 A CN202311412770 A CN 202311412770A CN 117507902 A CN117507902 A CN 117507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harging pile
current charging
electric quantity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127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恺
张东升
程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127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79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7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7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3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本发明解决了电网和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充电时存在频繁的交直流转换导致能量损耗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储能电池、充电桩被广泛建设。充电桩作为用电装置大多零散的分布于各个角落,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包括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储能电池在充电时,需要采用变流器将电网中的交流电会转换成直流电后才能为储能电池供电,而储能电池和电网都可以为充电桩供电。
因此,在储能电池中电量充足的情况下,电网中的交流电会通过变流器转化成直流电为直流充电桩供电;在储能电池中电量不充足的情况下,储能电池中的直流电会通过变流器转化成交流电为交流充电桩供电,这样电流的传输路径会在变流器处发生交叉,并且每一次交直流电转换都会产生能量损耗,使得能量利用率低。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以至少解决电网和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充电时存在频繁的交直流转换导致能量损耗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量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
可选地,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和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获取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充电时的实时放电功率;在实时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调整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以及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功率;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获取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在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等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能量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能量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能量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能量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达到了减少交直流转换的次数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电网和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充电时存在频繁的交直流转换导致能量损耗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能量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量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量控制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能量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计算机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采用102a、102b,……,102n来示出)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显示器、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可以作为BUS总线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被包括)、网络接口、电源和/或相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计算机终端10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能量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能量控制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显示器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计算机终端10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
本步骤中,可以获取储能电池中当前的剩余电量,并通过直流充电桩获取当前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电量。其中,获取到的第一需求电量是每个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电量之和。
步骤S204,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
本步骤中,判断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和获取到的当前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总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其中,大小关系包括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需求电量、剩余电量等于第一需求电量,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
步骤S206,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
本步骤中,根据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和获取到的当前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总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其中,直流充电桩为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供电,交流充电桩为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供电,其中,一个电动汽车只和一个充电桩连接。直流充电桩需要直流电为它充电,采用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充电可以减小能量损耗,因此,可以通过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使得交直流转换次数尽可能的少,进而减少能量损耗。
通过上述步骤,达到了减少交直流转换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电网和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充电时存在频繁的交直流转换导致能量损耗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和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因为储能电池提供的是直流电,直流充电桩需要的也是直流电,所以优先选择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供电可以减小能量损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在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小于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电量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储能电池中的电量不足以为所有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供电,此时可以确定采用电网为所有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供电,还需要电网提供一部分电量给直流充电桩。然后可以获取储能电池当前的放电功率(初始放电功率)和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判断放电功率与第一需求功率的大小关系,根据放电功率和第一需求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更合理的规划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
在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证明当前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的供电功率无法满足直流充电桩的需要,需要电网和储能电池同时为直流充电桩充电,因此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其中,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指的是最大放电功率,由于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和储能电池中存储的电量相关,当储能电池中存储的电量减少时,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也会相应减小;初始放电功率是进行当前规划步骤时,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支持的最大放电功率。具体的,将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记作P储放max,第一需求功率记作P,在P储放max小于P的情况下,储能电池以P储放max为直流充电桩供电,电网中的交流电经过变流器以(P储放max-P)为直流充电桩供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获取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充电时的实时放电功率;在实时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调整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在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直流充电桩的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证明当前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的供电功率可以满足直流充电桩的需要,可以采用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充电,采用电网为交流充电桩供电。但是由于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和储能电池中存储的电量相关,随着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充电导致储能电池中存储的电量减少,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也会相应减小,某一时刻下,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的供电功率将无法满足直流充电桩的需要。因此可以获取储能电池在为直流充电桩充电时的实时放电功率,在实时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调整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由原先的从储能电池中取电调整为从储能电池和电网中取电。其中,储能电池的实时放电功率是在为直流充电桩充电的过程中储能电池实时的最大放电功率。具体地,获取储能电池在为直流充电桩充电过程中的实时放电功率,可以设置每隔两分钟获取一次当前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判断实时放电功率和第一需求功率的大小关系,在实时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此时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直流充电桩的需求,所以可以将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调整为同时从储能电池和电网中取电以满足直流充电桩的需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以及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功率;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
可选地,因为储能电池中的电能是在电价谷值的时候获取的,所以考虑到用电成本的问题,在储能电池可以满足直流充电桩需求的时候,可以控制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都从储能电池中取电。在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和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功率,然后判断初始放电功率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大小关系,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和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都是从储能电池中取电。其中,放电功率是指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储能电池中的电量可以满足直流充电桩的需求电量。判断初始放电功率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大小关系,可以了解到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是否可以同时满足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需求,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可以知道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可以同时满足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需求,此时可以控制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都从储能电池中取电。控制交流充电桩从储能电池中取电,是考虑到了在电价非谷值的情况下,如果交流充电桩从电网中取电会造成用电成本过高的问题,而储能电池中的电能是在电价谷值的时候从电网中获取的,成本较低,因此在储能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控制交流充电桩从储能电池中取电可以实现降低用电成本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获取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在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
可选地,在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获取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电量为第二需求电量,然后判断剩余电量与直流充电桩的需求功率和交流充电桩的需求功率之和的大小关系,其中,获取到的第二需求电量是每个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电量之和。在剩余电量大于等于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控制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都从储能电池中取电。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大于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需求电量之和,可以知道储能电池中的电量可以同时满足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需求电量。考虑到在电价非谷值的情况下,如果交流充电桩从电网取电会造成用电成本过高的问题,所以在储能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都从储能电池中取电,可以减少能量损耗,降低用电成本。
因为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所以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不能满足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需求。因此可以控制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降功率输出。具体的,将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总需求功率记作P,每个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记作P直n,其中n是整数,表示直流充电桩的编号;将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总需求功率记作P,每个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记作P交m,其中m是整数,表示交流充电桩的编号。则控制第n个直流充电桩为与它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时的功率为控制第m个交流充电桩为与它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时的功率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在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判断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与第一需求功率的大小关系,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直流充电桩从储能电池中取电,交流充电桩从电网中取电,其中,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是指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剩余电量小于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需求电量之和可以知道储能电池中的电流无法同时满足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需求,并且在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可以知道当前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直流充电桩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储能电池中的电量在满足直流充电桩需求后还有剩余电量,但因为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较低,无法在为直流充电桩充电的同时再为交流充电桩充电,因此可以控制直流充电桩从储能电池中取电,交流充电桩从电网中取电,而且直流充电桩在为与它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的时候需要降功率充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在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直流充电桩从储能电池中取电,控制交流充电桩同时从储能电池和电网中取电,其中,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是指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因为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直流充电桩的需求电量,小于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需求功率之和,所以储能电池在满足直流充电桩的需求电量的同时还可以为交流充电桩提供一部分电量,然后交流充电桩中剩余的需求电量可以从电网中获取。具体的,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为Q,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电量为Q,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电量为Q。因此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提供的电量为Q,为交流充电桩提供的电量为Q-Q,交流充电桩从电网中获取的电量为Q-(Q-Q)。并且储能电池在为交流充电桩充电时,直流电需要经过变流器转换成交流电,因此变流器的放电功率为P储放max-P,P储放max为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P为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即第一需求功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等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在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等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控制直流充电桩从储能电池中取电,控制交流充电桩从电网中取电。因为剩余电量等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时候,储能电池中的电流正好可以满足直流充电桩的需求,所以,储能电池只为直流充电桩充电,交流充电桩可以从电网中取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能量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在同一时间内变流器只进行一种电流的转换,即只将储能电池中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供交流充电桩使用,或者只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供直流充电桩使用,这样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在变流器中存在能量交叉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能量控制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能量控制方法的能量控制装置,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量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能量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2、判断模块34和确定模块36,下面对该能量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获取模块32,用于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
判断模块34,与获取模块32连接,用于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
确定模块36,与判断模块34连接,用于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获取模块32、判断模块34和确定模块36对应于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6,多个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终端10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设备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能量控制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能量控制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处理器可以通过传输装置调用存储器存储的信息及应用程序,以执行下述步骤: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和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获取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充电时的实时放电功率;在实时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调整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以及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功率;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获取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在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等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量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达到了减少交直流转换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电网和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充电时存在频繁的交直流转换导致能量损耗的技术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能量控制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和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和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还包括: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获取储能电池为直流充电桩充电时的实时放电功率;在实时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调整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以及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功率;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和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获取与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电量;判断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在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需求电量和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判断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第一需求功率;在初始放电功率小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从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根据大小关系,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在大小关系为剩余电量等于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确定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
判断所述剩余电量和所述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
在所述大小关系为所述剩余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和与所述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
判断所述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
在所述初始放电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和从电网中取电,确定所述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电网中取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所述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电网中取电;
获取所述储能电池为所述直流充电桩充电时的实时放电功率;
在所述实时放电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和从所述电网中取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
在所述大小关系为所述剩余电量大于所述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储能电池的初始放电功率、与所述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功率,以及与所述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功率;
判断所述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和所述第二需求功率之和;
在所述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和所述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所述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中取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初始放电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和所述第二需求功率之和的情况下,获取与所述交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二需求电量;
判断所述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需求电量和所述第二需求电量之和;
在所述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需求电量和所述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所述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中取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剩余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需求电量和所述第二需求电量之和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初始放电功率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
在所述初始放电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所述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初始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所述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从所述储能电池和从所述电网中取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包括:
在所述大小关系为所述剩余电量等于所述第一需求电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所述储能电池中取电,确定所述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为从电网中取电。
9.一种能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储能电池中的剩余电量,以及与直流充电桩连接的电动汽车的第一需求电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剩余电量和所述第一需求电量的大小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以及交流充电桩的取电路径。
10.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能量控制方法。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能量控制方法。
CN202311412770.2A 2023-10-26 2023-10-26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7507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2770.2A CN117507902A (zh) 2023-10-26 2023-10-26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2770.2A CN117507902A (zh) 2023-10-26 2023-10-26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7902A true CN117507902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6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12770.2A Pending CN117507902A (zh) 2023-10-26 2023-10-26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79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5295B2 (en) Estimating condition of battery, related system and vehicle
US20140214349A1 (en) Estimating condition of battery, related system and vehicle
CN102255350A (zh) 充电装置、充电控制单元、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接收方法
CN110119824B (zh) 一种充电桩适配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1223244A (zh) 一种计费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1357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租赁系统及充电桩远程预约方法
CN111106635A (zh) 一种充电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9398147A (zh) 车辆充电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76135A (zh) 一种并网停车场的可用容量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09017399A (zh) 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586929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租赁系统及车位管理方法
CN117507902A (zh)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5995839A (zh) 多功能移动储能车工作状态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404683A (zh) 一种柔直互联系统的能量调控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CN117207824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398212B (zh) 一种备用电源控制方法、装置、储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919655A (zh) 一种充电设备的计费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7220343A (zh)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211032210U (zh) 兼容单相输入的三相充电电路、充电装置及车载设备
CN117411057A (zh) 能量控制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6533817A (zh) 一种充电剩余时间的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845422B (zh) 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13602134A (zh) 一种充电桩的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02127A (zh) 充电桩能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62077A (zh) 分布式储能的聚合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