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4444A - 水气分离装置、污水回收组件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水气分离装置、污水回收组件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04444A CN117504444A CN202311352230.XA CN202311352230A CN117504444A CN 117504444 A CN117504444 A CN 117504444A CN 202311352230 A CN202311352230 A CN 202311352230A CN 117504444 A CN117504444 A CN 1175044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avity
- air
- separation device
- gas s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405 prev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50 stock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gravit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0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 B01D29/03—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self-suppor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centrifugal forces generated by rotating vanes, discs, drums or brush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气分离装置、污水回收组件及清洁设备。水气分离装置包括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外部主体具有腔体,且开设有连通容腔的进风口和连通储液腔的出水口,内部主体伸入腔体中,且下端开设有连通负压装置的出风口,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之间形成离心风道。当负压装置工作时,污水箱中的混合气流、从进风口流入水气分离装置,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其中的水液被甩到外部主体的内壁并流向储液腔,其中的气体则被吸入出风口。本发明中,利用混合气流本身的离心力和重力实现气液的分离,一方面无需分离电机,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无需额外消耗电能来进行水气分离动作,延长清洁设备的续航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气分离装置、污水回收组件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清洁设备中,为了避免水汽随气流被吸入提供负压的风机部件,污水箱中需设置分离电机带动分离篮旋转以使得水气分离,分离后的气流流向风机部件,而水液则留在污水箱中。这种方案需要采用分离电机等部件,结构复杂,一方面造成清洁设备的生产维护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分离电机需消耗额外的电能来实现水气分离,影响清洁设备的续航。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电驱动机构、水气分离效果好的水气分离装置、污水回收组件及清洁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气分离装置,用于清洁设备,所述水气分离装置包括:
外部主体,所述外部主体中具有腔体,所述外部主体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腔体的外周,所述底壁位于所述腔体的下端,所述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侧壁和/或所述底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腔体和用于容纳污水的容腔,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腔体和储液腔;以及,
内部主体,所述内部主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腔体中,所述内部主体与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之间分别具有间隙,所述内部主体的下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于负压装置,所述内部主体的周侧与所述侧壁之间构成离心风道,所述离心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外部主体和所述内部主体分别呈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设置,所述离心风道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外部主体的内周和所述内部主体的外周之间。
可选地,所述外部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侧壁外侧的导流壁,所述导流壁中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容腔,出风端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导流通道至少在邻接所述出风端的一段沿与所述离心风道的切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流壁包括内壁段,所述内壁段的内侧邻接所述导流通道,且自所述进风口沿所述侧壁的切向向外延伸。
可选地,所述进风端设有一个,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出风端在切向上的一侧;或者,
所述进风端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端均位于所述出风端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不高于所述进风口的最低点。
可选地,所述出水口开设于所述侧壁,且邻接所述底壁。
可选地,所述内部主体朝所述侧壁凸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环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外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回收组件,用于清洁设备,所述污水回收组件包括:
污水箱,具有用于容纳污水的容腔;
吸入管,连通所述容腔和清洁组件的抽吸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所述水气分离装置设于所述污水箱的上端。
可选地,还包括盖体,所述容腔的上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盖体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敞口,所述水气分离装置设于所述盖体。
可选地,所述盖体中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容腔的上方,所述水气分离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内还形成连通所述容腔和所述进风端的排风腔,所述排风腔位于所述水气分离装置在径向上的侧方,所述盖体的下侧开设连通所述排风腔和所述容腔的排风口。
可选地,所述吸入管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吸入管的下端形成吸污口,所述吸入管的上端形成位于所述容腔内的进污口,所述进污口位于所述盖体下方,所述进污口与所述排风口之间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自所述盖体的下侧向下延伸设置,以使得从所述进污口流入所述容腔的气流向下绕过所述分隔件后再向上流向所述排风口。
可选地,所述排风口的进风面积为S1,所述吸污口的面积为S0,S1大于等于2S0;和/或,
所述进风端的进风面积为S2,所述吸污口的面积为S0,S2小于S0。
可选地,还包括固液分离网,所述固液分离网设于所述容腔内,以将所述容腔分隔为自上向下依次排布的上部区和下部区,所述进污口位于所述上部区。
可选地,所述污水回收组件具有上下方向沿重力方向延伸的直立状态、以及前后方向沿重力方向延伸的平躺状态,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污水箱的前侧高于后侧,所述吸入口及所述排风口均相对靠近所述污水箱的前侧设置,以使得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吸入口和所述排风口均高于所述容腔内的液面。
可选地,所述容腔的底部向上凸设有防浪板,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防浪板的上侧低于所述排风口的最低点。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还具有溢水腔,所述盖体的下侧开设连通所溢水腔和所述容腔的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位于所述排风口的后方,以使得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容腔内的液体从所述溢水口流入所述溢水腔;所述溢水口与所述固液分离网之间设有位于所述容腔内的防浪网,所述溢水口、所述防浪网、及所述固液分离网自上向下呈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溢水腔位于所述排风腔后方,所述溢水腔与所述排风腔之间通过挡水壁分隔,所述挡水壁向下延伸至所述容腔内,且与所述分隔件共同围绕于所述溢水口的外周设置,所述挡水壁、所述分隔件和所述防浪网呈两两相交且相连设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还具有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排风腔在所述水气分离装置的周向上呈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排风腔的前侧的上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上开设有抽吸口;
如上文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中所述吸入管连通所述抽吸口和所述容腔;以及,
负压装置,设于所述污水回收组件的上方,并连通所述出风口。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水气分离装置包括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外部主体具有腔体,且开设有连通容腔的进风口和连通储液腔的出水口,内部主体伸入腔体中,且下端开设有连通负压装置的出风口,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之间形成离心风道。当负压装置工作时,污水箱液面上方的混合气流在负压的作用下从进风口流入水气分离装置,在离心风道中沿大致呈螺旋形的轨迹流向出风口,混合气流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其中的水液被甩到外部主体的内壁上,而后从出水口流入与容腔分离设置的储液腔,而混合气流中的气体则被吸入出风口,流向下游的负压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污水回收组件采用主动旋风分离的方式水气分离装置对流向风机部件的混合气流进行水气分离,利用混合气流流经水气分离装置的过程中本身产生的离心力、及重力实现气液的分离,一方面无需分离电机等部件,成本较低,便于维护,另一方面无需额外消耗电能来进行水气分离动作,能够延长清洁设备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回收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污水回收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污水回收组件自前向后的剖切示意图,其中污水回收组件处于直立状态;
图4为图1中污水回收组件在横向上的剖切示意图,其中污水回收组件处平躺状态;
图5为图2中水气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水气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污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位图2中污水回收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回收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污水回收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水气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位图9中污水回收组件自前向后的剖切示意图,其中污水回收组件处于直立状态;
图13为图9中污水回收组件在横向上的剖切示意图,其中污水回收组件处平躺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污水回收组件;10-水气分离装置;101-腔体;102-离心风道;103-进风口;104-出水口;105-出风口;11-外部主体;111-侧壁;112-底壁;12-内部主体;121-翻边;13-导流壁;130-导流通道;131-进风端;132-出风端;14-滤网;20-污水箱;21-容腔;211-上部区;212-下部区;30-盖体;301-排风口;302-溢水口;31-盖主体;32-盖帽部;310-安装腔;311-排风腔;312-储液腔;313-溢水腔;40-吸入管;41-吸污口;42-进污口;50-支架筒;51-分隔件;52-固液分离网;53-防浪网;54-挡水壁;60-防浪板;70-挡浪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具有污水回收功能,其具体类型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拖地机器人、扫拖机器人、或洗地机等。清洁设备包括清洁组件、污水回收组件1和负压装置。所述清洁组件开设有抽吸口,抽吸口连通负压装置,用于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吸取清洁设备所清洁的表面上的污水,污水进入污水回收组件1后气液分离,其中的固体杂质和水液被存放在污水回收组件1中,而气流则在负压的作用下被抽吸至流向下游的负压装置。清洁组件还可以包括有例如抹布、滚刷、胶条等清洁件,还可包括喷水结构、清洁液分配器等出液件,以使得清洁设备所工作的清洁表面得到彻底清洁。污水回收组件1的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制,其至少包括用于存放水液的污水箱20和使得气流中水液分离的水气分离装置10。负压装置用于提供驱使流体(包括污水、混合气体和气流等)流动的负压,其具体类型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风机部件或真空泵等。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应用于上述清洁设备的水气分离装置10、和包括该水气分离装置10的污水回收组件1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可以是洗地机。在下文中,以清洁设备为洗地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说明,可以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水气分离装置10和污水回收组件1的具体方案不限于洗地机,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提供的其他类型的清洁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可以包括有操作手柄,清洁组件设置于操作手柄的下端,用于靠近地面以进行清洁,而污水回收组件1和负压装置则设置在手柄上,以方便用于握持操作手柄进行清洁工作时更便利地操作。最好,操作手柄与清洁组件转动连接,如此,使得清洁设备可以具有操作手柄直立的常规工作状态、以及操作手柄向下转动至基本平行于地面,或与地面仅具有很小角度夹角的低位工作状态,在低位工作状态下,清洁组件能够被很容易地伸入家具底部等缝隙部位,从而实现对清洁死角的充分清洁,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关于方位的描述在未作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仅适用于清洁设备在正常使用中,常规工作状态下的情形,在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也可适用于其在低位工作状态下的情形,但所有方位性的描述均不适用于清洁设备在生产、组装、调试、运输等状态。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回收组件1包括污水箱20、吸入管40和水气分离装置10,污水箱20的形状材质不作限制,其具有用于存储污水的容腔21。吸入管40连通容腔21和清洁组件的抽吸口,以使得清洁表面的污液被吸入抽吸口后流入该容腔21。水气分离装置10则设置于污水箱20的上端,用于吸收容腔21中液面上方的混合气流(包含有水液和气体),混合气流在水气分离装置10的作用下气液分离,其中气体继续流向负压装置,而液体则被留在污水回收组件1中。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水气分离装置10的具体实施例作出说明,其中有关方位性的描述均适用于清洁设备在常规工作状态的情形,其中上下方向指大致平行于重力方向、或者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呈不大于45度的夹角的方向,并且向上指远离重力的延伸方向,向下指朝向重力的延伸方向。并且其中有关高、低的描述均以重力方向作为参照。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6,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水气分离装置10包括外部主体11和内部主体12,所述外部主体11具有腔体101,优选腔体101呈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空间设置,例如可以呈圆柱状、椭圆柱状、不规则柱状等。优选腔体101的内壁呈弧面,以使得气流在腔体101中的阻力较小,且更容易产生向心力。所述外部主体11包括的侧壁111和底壁112。侧壁111沿所述腔体101的周向延伸,环绕于腔体101的外周设置,底壁112位于所述腔体101的下端,所述侧壁111上开设有进风口103,所述侧壁111和/或所述底壁112上开设有出水口104,所述进风口103用于连通所述腔体101和污水箱20的容腔21,所述出水口104用于连通所述腔体101和储液腔312。储液腔312与容腔21之间需分隔设置,且与大气连通。所述内部主体12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腔体101中,所述内部主体12与所述侧壁111及所述底壁11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部主体12的下端开设有出风口105,所述出风口105用于连通负压装置,所述内部主体12的外周与所述侧壁111之间构成离心风道102,内部主体12的外周侧的具体形状同样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与侧壁111内侧共同限定形成环状的通道即可,优选,内部主体12的外周侧呈弧面设置,所述外部主体11和所述内部主体12分别呈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设置,所述离心风道102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外部主体11的内周和所述内部主体12的外周之间,优选离心风道基本呈圆环体空间设置,以使其中的气流被取引导绕圆周轨迹流动,产生离心力。所述离心风道102连通所述进风口103和所述出风口105。最好,外部主体11的侧壁111呈圆筒状设置,内部主体12呈圆柱状设置,以使得离心风道102的截面基本呈圆环形,如此一方面便于生产制造,另一方面在最小的体积内提供阻力最小、流通量最大的离心风道102,有利于气流的流通和向心力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装置工作时,污水箱20的容腔21内液面上方的混合气流在负压的作用下从进风口103流入水气分离装置10,在离心风道102中沿大致呈螺旋形的轨迹流向出风口105,混合气流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其中的水液被甩到外部主体11的内壁上,而后从出水口104流入与容腔21分离设置的储液腔312,而混合气流中的气体则被吸入腔体101中心的出风口105,流向下游的负压装置,剩余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也落向腔体101的底壁112。本实施例中的污水回收组件1采用主动旋风分离的方式水气分离装置10对流向风机部件的混合气流进行水气分离,利用混合气流流经水气分离装置10的过程中本身产生的离心力、及重力实现气液的分离,一方面无需分离电机等部件,成本较低,便于维护,另一方面无需额外消耗电能来进行水气分离动作,能够延长清洁设备的续航时间。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3、图5和图6,所述出风口105不高于所述进风口103的最低点,如此,流入离心风道102的混合气流不会立刻流入出风口105,而是在离心风道102中通过向心力作用充分气液分离后,得到脱离水液的干燥气流,干燥气流再先向下再向上流入出风口105,如此在重力作用下,混合气流中的液体更容易沉积到腔体101中,流向储液腔312,而不会流入出风口105,加强水气分离装置10的分离效果。
另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3、图5和图6,所述内部主体12朝所述侧壁111凸设有翻边121,所述翻边121环设于所述出风口105的外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03进入的气流可能部分地被吹到内部主体12的外周面,此时液体在内部主体12外周面存积,在翻边121的作用下不会被吸入出风口105,而是在翻边121的导向下、及气流向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侧壁111内侧,如此,进一步避免液体被吸入出风口105,加强水气分离装置10的分离效果。
又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3、图5和图6,所述出水口104开设于所述侧壁111,且所述出水口104邻接所述底壁112。在本实施例中,储液腔312被设置在水气分离装置10在径向上的一侧,并通过设置于侧壁111底部的出水口104与腔体101连通,从而使得水气分离器中的液体残留,且使得污水回收组件1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上个三个实施例可以分别单独或者结合实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结合参阅图3图5和图6,所述外部主体11还包括设于所述侧壁111外侧的导流壁13,所述导流壁13中具有导流通道130,所述导流通道130的进风端131用于连通所述容腔21,出风端132连通所述进风口103,且所述导流通道130至少在邻接所述出风端132的一段沿与所述离心风道102的切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通道130气到对容腔21内流入离心风道102的混合气体的导流作用,使得气流沿切向进入离心风道102,形成流速较高的气流,在离心风道102内部结构的引导下,沿螺旋的轨迹气流,使得离心风道102中气流流速更快离心力更大,从而加强水气分离装置10的水气分离效果。
最好,所述导流壁13包括内壁段,所述内壁段的内侧邻接所述导流通道130,且自所述进风口103沿所述侧壁111的切向向外延伸。如此,内壁段对进入进风口103的气流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引导气流加速沿切向流入离心风道102,进而沿圆周或者螺旋地轨迹流动,产生能够将其中水液杂质甩出的离心力。
可选地,所述进风端131设有一个,所述进风端131位于所述出风端132在切向上的一侧,如此,使得导流通道中产生流速较高的气流。或者,进风端131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进风端131均位于所述出风端132的侧面,最好,两个进风端131分设于所述出风端132在切向上的两侧,如此使得离心风道102的进风气流量更大,提升水气分离装置10的排气速度。
优选,所述进风端131处的滤网14。如此,避免固体杂质随混合气体流入水气分离装置10,使得水气分离装置10内部更加清洁,减少用户对水气分离装置10的清洁频率,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污水回收组件1包括盖体30,所述容腔21的上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盖体30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敞口,所述水气分离装置10设于所述盖体30。如此,通过盖体30可拆卸地设置,使得容腔21内部可以彻底清洁,并且可以将水气分离装置10拆卸下来进行清洁维护。
优选地,盖体30具有安装腔310,安装腔310位于所述容腔21的上方,所述水气分离装置10设于所述安装腔310内,所述安装腔310内还形成连通所述容腔21和所述进风端131的排风腔311,所述排风腔311位于所述水气分离装置10在径向上的侧方,所述盖体30的下侧开设连通所述排风腔311和所述容腔21的排风口。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0中还集成有连通导流通道130和容腔21的排风腔311,容腔21内的混合气体先经过截面减小的排风腔311再流入截面进一步减小的导流通道130,如此,增大混合气体的流速,气流流速更快、向心力更大,从而加强水气分离装置10的水气分离效果。
可选地,请参阅图2,所述盖体30包括盖主体31和盖帽部32,所述安装腔310形成于所述盖主体31,且呈上侧敞口设置,所述盖帽部32盖设于所述盖主体31的上侧,所述外部主体11与所述盖主体31一体成型,所述内部主体12的上端连接所述盖帽部32。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0作可拆卸设计,如此可将盖帽拆卸,对其内部的水气分离装置10和各腔体进行清洁。此外,所述外部主体11与所述盖主体31一体成型,一方面使得装配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使得外部主体11可与盖体30共用材料,节约盖体30内的空间,使得污水回收组件1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310内还具有所述储液腔312,所述储液腔312与所述排风腔311在所述水气分离装置10的周向上呈间隔设置。如此,储液腔312被构造为与容腔21完全分离,且与排风腔311和水气分离装置10呈并排平铺设置,减小盖体30厚度的同时方便一同进行清洁,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吸入管40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吸入管40可设于污水箱20内部,也可设于污水箱20外部,优选,吸入管40贴设于污水箱20的一侧。所述吸入管40的下端形成用于连通所述抽吸口的吸污口41,所述吸入管40的上端形成位于所述容腔21内的进污口42,所述进污口42在所述盖体30下方与所述盖体30的下侧呈间隔设置,所述进污口42在上下方向与所述排风口完全错开。如此,混合的污液通过清洁件被吸入所述吸入管40,在重力的作用下,其中的大部分水液和固体杂质落入容腔21内,混合有少部分水液的混合气流则流入排风腔311,流向水气分离装置10。
优选,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进污口42与所述排风口之间设有分隔件51,所述分隔件51自所述盖体30的下侧向下延伸设置,以使得从所述进污口42流入所述容腔21的气流向下绕过所述分隔件51后再向上流向所述排风口。如此,分隔件51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延长混合气流的流动路径,混合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大部分水液和固体杂质落入容腔21内,混合有少部分水液的混合气流则流入排风腔311,流向水气分离装置10。
请参阅图3,图中虚线箭头标识流体在污水回收组件1中的流动路径,污液从吸入管40被吸入容腔21,在分隔件51的导向下先向下流动在向上流向排风口,污液中大部分固体杂质和液体在流入排风腔311之前向下落向容腔21底部,之后混合有部分液体的混合气流流入排风腔311,并在导流通道130的导向作用下流入水气分离装置10中的离心风道102,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水液分离,液体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流入储液腔312,气体则经过出风口105流向下游的负压装置。现有技术中,分离篮也不能保证水气分离彻底,还需要在风机部件的上游设置海帕吸水,海帕气体通过率低,吸力损耗大,长时间使用后海帕堵塞,还会进一步导致吸力下降,另一方面水气分离更加彻底,后续使用普通过滤海绵即可,相较于海帕,过滤海绵气体通过率高,吸力损耗小,提升了清洁设备的吸力,且不易堵塞。
请参阅图7,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入管40上端的部分管壁低于所述进污口42,以使得所述吸入管40的上端形成所述进污口42,所述进污口42朝避开所述分隔件51的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进污口42被设置为朝向水平方向的一侧设置,且朝向远离分隔件51的方向,或者与分隔件51平行的方向,如此,污液在容腔21内流向排风口的路径延长,使得尽可能多的水液落入容腔21底部,减少进入水气分离装置10的液体。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排风口的进风面积为S1,所述吸污口41的面积为S0,S1大于等于2S0。如此,使得从吸污口41流入容纳的流体流速降低,从而使得其中的液体和固体杂质更多地落入容腔21底部。,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端131的进风面积为S2,S2小于S0。如此,流经排风腔311后流入导流通道130的气流在截面减小的作用下加速,使得进入水气分离装置10的气流流速加快,从而增强水气分离装置10中的离心力,提升水气分离效果。
优选,污水回收装置还包括固液分离网52,所述固液分离网52设于所述容腔21内,以将所述容腔21分隔为自上向下依次排布的上部区211和下部区212,所述进污口42位于所述上部区211。如此,从进污口42排出的固体垃圾在重力作用下沉积于固液分离网52上部,在对污水箱20进行清理时,取出固液分离网52就可以单独对固体杂质进行清理,而污水则可直接倒入下水道而不必担心下水道堵塞,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所述污水回收组件1具有上下方向沿重力方向延伸的直立状态、以及前后方向沿重力方向延伸的平躺状态,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污水箱20的前侧高于后侧,所述吸入口及所述排风口均相对靠近所述污水箱20的前侧设置,以使得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吸入口和所述排风口均高于所述容腔21内的液面。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沿重力方向延伸,和前后方向沿重力方向延伸均包括完全平行于重力方向,以及与重力方向之间呈夹角、且夹角不大于45度的情况。其中,直立状态对应于清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平躺状态对应于清洁设备的低位工作状态。图3示出污水回收组件1在直立工作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示出污水回组件在平躺工作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波浪形的虚线示意水液下污水回收组件1中的分布状态,如图3所示,在低位工作状态下,污水回收组件1相对于直立工作状态向下转动,且前侧高于后侧,其中污水箱20中的水液的最高液位被设置为低于所述吸入口和所述排风口的最低点,如此,避免气流通道被水液占据,影响吸力,使得清洁设备在平躺工作状态下可以正常抽吸清洁面的污液。优选,所述进风端131位于所述排风腔311的前侧的上端。如此,一方面延长混合气流在排风腔311内的流动路径,使得更多水液在重力作用下落回至容腔21,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大量水液在平躺状态下从导流通道130流入水气分离装置10。
基于上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回收组件1还具有防浪涌结构,以防止在平躺状态下,水液随清洁设备动作所产生的波浪,涌入排风通道,被吸入负压装置。具体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容腔21的底部向上凸设有防浪板60,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防浪板60的上侧低于所述排风口的最低点。在本实施例中,防浪板60起到压低浪花的作用,水液可能碰撞容腔21的底部,产生向上涌的浪花,防浪板60能够打散该浪花,使得浪头不高于排风口,从而起到防浪涌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继续结合参阅3和图6,所述安装腔310内还具有溢水腔313,所述盖体30的下侧开设连通所溢水腔313和所述容腔21的溢水口302,所述溢水口302位于所述排风口的后方,以使得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容腔21内的液体从所述溢水口302流入所述溢水腔313。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盖体30内的剩余空间,构造在平躺工作状态下位置低于排风腔311的溢水腔313,使得水液流入溢水腔313,而不会积攒过多流入排风腔311。如此,利用盖体30中的多余空间吸纳平躺工作状态下可能多出的污液,起到防浪涌的作用。
优选,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8,所述溢水口302与所述固液分离网52之间设有位于所述容腔21内的防浪网53,所述溢水口302、所述防浪网53、及所述固液分离网52自上向下呈间隔分布。在本实施例中,防浪网53将固体杂质阻挡在溢水腔313外,使得溢水腔313内更容易清洁,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防浪网53还起到抑制浪头高度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防浪涌效果。
基于上一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8,请所述溢水腔313位于所述排风腔311后方,所述溢水腔313与所述排风腔311之间通过挡水壁54分隔,所述挡水壁54向下延伸至所述容腔21内,且与所述分隔件51共同围绕于所述溢水口302的外周设置,所述挡水壁54、所述分隔件51和所述防浪网53呈两两相交且相连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挡水壁54、所述分隔件51和所述防浪网53在防浪口的下侧围合形成一空间,该空间进一步容纳更多可与排风腔311完全分隔的存液空间,提升污水回收装置的防浪涌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污水回收装置还包括前侧呈敞口设置的支架筒50,所述支架筒50连接于所述盖体30的下侧,且与所述分隔件51、所述挡水壁54、所述防浪网53和所述固液分离网52一体成型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架通固定于盖体30下侧,如此在盖体30安装在污水箱20上侧时,支架插入污水箱20内,而当拆卸盖体30时,支架随盖体30将、所述防浪网53和所述固液分离网52一起拆洗,便于用户进行清理。
请参阅图9至图13,本发明还提供应用于上述清洁设备的水气分离装置10、和包括该水气分离装置10的污水回收组件1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通道130具有两个所述进风端131,两个所述进风端131在分设于所进风口103在所述腔体101切向上的两侧,所述排风腔311及所述排风口分别对应设有两个,各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污口42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分隔件5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排风通道的设置,使得水气分离装置10的排风量增大,提升清洁设备的吸力效果。在第二实施例中,水气分离装置10和污水回收组件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第一实施例中水气分离装置10和污水回收组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在防浪网53和固液分离网52之间还设有挡浪网70,挡浪网70进一步起到打散浪花的作用,提升防浪涌效果。
Claims (20)
1.一种水气分离装置,用于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分离装置包括:
外部主体,所述外部主体中具有腔体,所述外部主体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腔体的外周,所述底壁位于所述腔体的下端,所述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侧壁和/或所述底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腔体和用于容纳污水的容腔,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腔体和储液腔;以及,
内部主体,所述内部主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腔体中,所述内部主体与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之间分别具有间隙,所述内部主体的下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于负压装置,所述内部主体的周侧与所述侧壁之间构成离心风道,所述离心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主体和所述内部主体分别呈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设置,所述离心风道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外部主体的内周和所述内部主体的外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侧壁外侧的导流壁,所述导流壁中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容腔,出风端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导流通道至少在邻接所述出风端的一段沿与所述离心风道的切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壁包括内壁段,所述内壁段的内侧邻接所述导流通道,且自所述进风口沿所述侧壁的切向向外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设有一个,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出风端在切向上的一侧;或者,
所述进风端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端均位于所述出风端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不高于所述进风口的最低点。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开设于所述侧壁,且邻接所述底壁。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主体朝所述侧壁凸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环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外周。
9.一种污水回收组件,用于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收组件包括:
污水箱,具有用于容纳污水的容腔;
吸入管,连通所述容腔和清洁组件的抽吸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所述水气分离装置设于所述污水箱的上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所述容腔的上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盖体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敞口,所述水气分离装置设于所述盖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中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容腔的上方,所述水气分离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内还形成连通所述容腔和所述进风端的排风腔,所述排风腔位于所述水气分离装置在径向上的侧方,所述盖体的下侧开设连通所述排风腔和所述容腔的排风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吸入管的下端形成吸污口,所述吸入管的上端形成位于所述容腔内的进污口,所述进污口位于所述盖体下方,所述进污口与所述排风口之间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自所述盖体的下侧向下延伸设置,以使得从所述进污口流入所述容腔的气流向下绕过所述分隔件后再向上流向所述排风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的进风面积为S1,所述吸污口的面积为S0,S1大于等于2S0;和/或,
所述进风端的进风面积为S2,所述吸污口的面积为S0,S2小于S0。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液分离网,所述固液分离网设于所述容腔内,以将所述容腔分隔为自上向下依次排布的上部区和下部区,所述进污口位于所述上部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收组件具有上下方向沿重力方向延伸的直立状态、以及前后方向沿重力方向延伸的平躺状态,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污水箱的前侧高于后侧,所述吸入口及所述排风口均相对靠近所述污水箱的前侧设置,以使得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吸入口和所述排风口均高于所述容腔内的液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的底部向上凸设有防浪板,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防浪板的上侧低于所述排风口的最低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具有溢水腔,所述盖体的下侧开设连通所溢水腔和所述容腔的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位于所述排风口的后方,以使得在所述平躺状态下,所述容腔内的液体从所述溢水口流入所述溢水腔;所述溢水口与所述固液分离网之间设有位于所述容腔内的防浪网,所述溢水口、所述防浪网、及所述固液分离网自上向下呈间隔分布。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腔位于所述排风腔后方,所述溢水腔与所述排风腔之间通过挡水壁分隔,所述挡水壁向下延伸至所述容腔内,且与所述分隔件共同围绕于所述溢水口的外周设置,所述挡水壁、所述分隔件和所述防浪网呈两两相交且相连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具有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排风腔在所述水气分离装置的周向上呈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排风腔的前侧的上端。
2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上开设有抽吸口;
如权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回收组件,其中所述吸入管连通所述抽吸口和所述容腔;以及,
负压装置,设于所述污水回收组件的上方,并连通所述出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52230.XA CN117504444A (zh) | 2023-10-18 | 2023-10-18 | 水气分离装置、污水回收组件及清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52230.XA CN117504444A (zh) | 2023-10-18 | 2023-10-18 | 水气分离装置、污水回收组件及清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04444A true CN117504444A (zh) | 2024-02-06 |
Family
ID=89746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352230.XA Pending CN117504444A (zh) | 2023-10-18 | 2023-10-18 | 水气分离装置、污水回收组件及清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04444A (zh) |
-
2023
- 2023-10-18 CN CN202311352230.XA patent/CN11750444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38700B2 (en) | Dual stage cyclone vacuum cleaner | |
CN215605373U (zh) | 用于清洁设备的污水箱结构及清洁设备 | |
KR100585692B1 (ko) | 진공청소기의 먼지통 | |
KR20170124879A (ko) | 진공 청소기 | |
KR101822944B1 (ko) | 진공 청소기 | |
JP2009504310A (ja) | アップライト型真空掃除機の集塵容器構造及びアップライト型真空掃除機の集塵容器カバー支持構造 | |
JP2008518776A (ja) | 湿式空気清浄機 | |
KR102000611B1 (ko) | 진공 청소기 | |
JP2008520333A (ja) | 湿式空気清浄機 | |
KR20190007293A (ko) | 진공 청소기 | |
CN208541953U (zh) | 湿式喷淋除尘器 | |
WO2023109135A1 (zh) | 污物处理装置、清洁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899555U (zh) | 一种离心分离单元、离心分离结构、洗地组件及洗地机 | |
JP2008520423A (ja) | 湿式空気清浄機 | |
CN215191247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 | |
KR20050019270A (ko) | 물청소 겸용 진공청소기 | |
US7513938B2 (en) | Wet type air cleaner | |
CN117504444A (zh) | 水气分离装置、污水回收组件及清洁设备 | |
CN208742179U (zh) | 一种车间用除尘装置 | |
CN216876222U (zh) | 面清洁头、面清洁机和洗地机 | |
CN215534087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 |
JP2008520424A (ja) | 湿式空気清浄機用浄化ユニット | |
KR101065675B1 (ko) | 물청소 겸용 진공청소기의 필터어셈블리 | |
KR101842464B1 (ko) | 진공 청소기 | |
CN215502820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清洁机及清洁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